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2|回复: 67

【2010.3.29 纽约客】寒蝉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下个月 于 2010-4-2 10:22 编辑

中文标题】寒蝉效应
【原文标题】Chilling Effects
【登载媒体】纽约客
【来源地址】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 ... illing-effects.html
【译者】和解团结
【翻译方式】人工
【声明】本翻译供Anti-CNN使用,未经AC或译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文库链接】http://bbs.m4.cn/thread-235146-1-1.html

【译者说明】
         这是《纽约客》驻华记者埃文·奥斯诺斯3月29日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就3月23日CCTV4《今日关注》节目《别了,麻烦谷歌》中提到的“寒蝉效应”计划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CCTV节目中提到的“寒蝉效应”计划和事实是不符的。以下文章就是他对此事的看法。红色部分是我加的译注,另外原文中给出相关的链接我也附上了。

【译文】
One of the centralarguments offered by China’s official technologists is that Google is beinghypocritical:i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y say, Google routinelycoöperates with the government to censor objectionable material, and they citeas examples child pornography in the U.S. and Nazi rhetoric in Germany.But somekey details seem to be getting muddled. For instance, Professor Fang Binxing, the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nd atop technology-policy adviser, made the following point on state televisionlast week:


       中国的官方技术专家提出的核心论点之一是谷歌现在(的这种做法)是伪善的:他们说,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谷歌与政府合作审查不良内容是例行公事,他们引用的例子有美国的儿童色情,德国的纳粹言论。但是一些关键的细节似乎正变地越来越令人困惑。例如,方滨兴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长和高级技术政策顾问,上周在国家电视台上说了下面这些话:【2010年3月23日CCTV4《今日关注》,《别了,麻烦谷歌》从5分20秒开始,地址是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69355265427885 --译注】



       Internet censorship actually exists all over the world.Google conducts a program [in the U.S.] called “Chilling Effects”… What is the program? Every organization, including government agencies,can complain to the “Chilling Effects” group by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that is hazardous, saying you can not allow it to appear again, such as child pornography or racial hatred or defamation…. Then this organiz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organizations involved to help judge, will put it in a database and submit that to Google. If they think you are right, then Googlewill filter out that information.And if you search for it again, you will find some of the search results—thanks to the “Chilling Effects” program—will not be displayed.



        互联网审查其实全世界都有。谷歌执行了一个chilling effects计划……这个计划干什么呢?就说是所有的当事人,包括管理部门,都可以向chilling effects组织投诉,说:某某信息是一个有害信息,你不能够让他再出现。你可以说这是色情信息,比方说是儿童色情,也可能这是个种族仇恨,大屠杀,或者你可以说这攻击我个人名誉了……他这个组织有很多大学,法律界(人士)帮你研判,说的对还是不对,如果他认为你说的对,就放在数据库里提交给google。google就自动过滤。而且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在你搜索完了之后后面就提示,根据chilling effects计划,你的搜索结果有部分不予显示。表明了过滤。



(Thanks to Biganzi for tipping me off to the show.) So, what is the “Chilling Effects”program that he is talking about? From what I can tell, it is precisely the opposite of the description above. The “Chilling Effect Clearinghouse” is a Web site developed at Harvard and supported by a consortium of law schools, with the expressed intent to protect online free speech by studying how cease-and-desist letters can have a “chilling effect” on online expression.As the site puts it, their aim is to“educate C&D [cease and desist] recipients about their legal rights”—todeter censorship, not encourage it.


    (感谢笔杆子事先告诉我这个节目。)那么,他说的这个“寒蝉效应”计划究竟是什么呢?就我所知,它和上面描述的正好相反。“寒蝉效应票据交换所”是一个由哈佛开发,得到众多法学院支持的,意图明确的要通过研究“结束和终止信”(cease-and-desist letters)是如何对网上言论造成“寒蝉效应”(的情况)来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网站。就如这个网站说的:他们的目标是“教育那些收到结束和终止信的人,他们所拥有的法律权利”—这是在阻止审查,而不是鼓励审查。【Cease-and-desist我翻译成了“结束和终止信”。这可以是一个命令,或者一个要求对方停止某一行动的警告信,如果不遵从,则会面临法律后果。简单的说就是由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针对某种行为的责令改过的警告。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ase_and_desist;爱词霸上也有很多这个词的例句:

http://dj.iciba.com/cease-and-desist%20order/。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发信人可以是法人,个人也可以是政府机构】


       So what’s the point? Fact-checking a state-television show would hardly seem worth the time if the effects of this counterfactual narrative were not so far-reaching.A reasonable Chinese viewer—exactly the kind of person who is defin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would watch this and come away convinced that the American“Chilling Effects” program described in the show is a close cousin of China’s censorship practices. In other words, it would chill any effort to oppose them.Moreover, I wonder what this says about the decision-making apparatus. Do some of China’s top technology-policy planners really misunderstand the state of play in the West? Probably not, but, frankly, I don’t know, and I welcome thoughts on this question.

那么谈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这个不实叙述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这样求证事实的检查一个国家电视台的节目看上去简直就是不值得花费时间的。一个理性的中国观众,正是决定了中国的公众舆论的那种人,假如看过这个的话,会在节目结束时信服的认为节目中描述的美国“寒蝉效应”计划是中国实行的审查行为的近亲。换句话说,这样会让任何反对他们的努力变得噤若寒蝉。另外,我想知道这能透露给我们什么样的关于决策机构的信息。中国一些最高层的技术政策计划者是否真的误解了西方的发展情况?恐怕不是,但是,坦率地说,我不知道,我欢迎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作者的电子邮箱是osnosnyer@gmail.com,文章最后他留下了这个邮箱地址 – 译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的文章,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反正不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算公正。不过我没完全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组织依据的是美国法律,感谢楼主翻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想就谷歌事件在美国开始讨论,讨论谷歌在美国的审查制度。这是我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他们自己的事自己操心去,谷歌不就是一个商业公司嘛,任何抬高自己的行为都令人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就知道Chilling Effects了,但一直不知道是谷歌的。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就知道Chilling Effects了,但一直不知道是谷歌的。

长见识了。
shimo1989 发表于 2010-4-2 12:56


其实这个文章的意思很简单,这个chill effect根本不是谷歌的,而且和CCTV说的是完全相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和解团结 于 2010-4-2 15:21 编辑
看不懂的文章,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反正不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
光照玄冥 发表于 2010-4-2 08:05


文章意思其实就是我前面说明里面提到的那个。作者的意思就是,这个chilling effect并不是CCTV说的那样协助审查的,而是一个反审查机构,也不属于谷歌

这个文章我昨天看了三个多小时,分别调查了CCTV的节目,chilling effect网站本身才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对CCTV哪个节目写的这个文章,认为CCTV的那个《别了,麻烦谷歌》实在误导观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以为美国的即世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假了都要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ccav被骂得还少么?


支持给楼主加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意思其实就是我前面说明里面提到的那个。作者的意思就是,这个chilling effect并不是CCTV说的那样协 ...
和解团结 发表于 2010-4-2 15:10

这确实是“自由”维基百科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客的文章就是很难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蝉效应误国,但蝴蝶效应也要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数字 于 2010-4-2 17:12 编辑

chilling effect计划还是没有完全看明白。

1、应该说CCTV和那个教授都要受到批评,教授理解错误,所以就给出了错误的解释,CCTV没有核实教授的解释是否为正确解释。
2、如果CCTV是执意要造的这个“假”,更应该受到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色的血 于 2010-4-2 17:20 编辑
其实这个文章的意思很简单,这个chill effect根本不是谷歌的,而且和CCTV说的是完全相反的 ...
和解团结 发表于 2010-4-2 15:08



    完全没看懂说什么。就如你说的chill effect 不是google 但是google要不要遵守chill effect得出的结论呢?
如果你说美国不限制,那么就否定了中国限制的合法性?按照你的说法,就是cctv蠢在想借以美国的做法来肯定自身合法性,所以撒谎了。那么那个关于先知的漫画引起的事件就很有趣了,不知道你是否承认地域文化和政治性的差别?
而这篇文章从根本上也是肯定一种做法,就是美国如何做是合理,而不同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但是世界不是美国。
最根本的问题是google要不要遵守美国法律?而不是把这一焦点转移到中国的审查合理以否,是不是符合美国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审查机构,与审查机构是什么关系?  

不是有人说警匪一家门? 绝对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还用怀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色的血 于 2010-4-2 17:36 编辑

就如这个网站说的:他们的目标是“教育那些收到结束和终止信的人,他们所拥有的法律权利”
那么说明也是在教育网站要依法办事,明白自身拥有的法律权利是什么?借以阻止另一方的法律行动。但也是说明要网站依法办事了.那么超出法律允许的权利呢?
那么google在中国究竟是违反法律挑战主权还是限制自由问题呢?那么为什么去伊朗要戴头巾呢?很多人刻意抓住言论自由,但是其言论自由是美国法律下的价值观,很搞笑的是要在中国实行,转而引发论战。
回归正题,从电视反馈的反恐信息看,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是很有帮助的,那么这是由黑客攻击还是网站配合达到的?无论哪一样都否定了攻击中国的合理性。
当然本文的主题究竟是,google是否会配合政府自我审查,还是chill effect不是一个审查组织,而央视的嘉宾说谎了google没有自我审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23:46 , Processed in 0.04561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