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0|回复: 66

[公知观察] 我国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 未富先老注定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第三声 于 2011-2-20 18:48 编辑

本文导读:“提及人口老龄化,我们过去更多的作为一般现象来看待,其实,其背后有更多的含义,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含义。”蔡昉在昨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结构比重为6.8%,与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至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会昨在京举行 有专家在会上强调——

  聚焦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张莹、柳建云)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于昨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本届年会题为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几个重大问题。在昨日的论坛中,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成为与会专家聚焦的重要议题。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昨日的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

  中国老龄化比例高

  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提及人口老龄化,我们过去更多的作为一般现象来看待,其实,其背后有更多的含义,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含义。”蔡昉在昨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结构比重为6.8%,与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至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他说,没有办法让老龄化停下来或者退回去,也就是说,是发展阶段造成了人口转变阶段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非某一项政策造成,所以调控政策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10年或20年后,我们的参照对象为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他们比我们并不老,甚至还相对年轻,最关键的是如何关闭未富先老的窗口。”

  蔡昉说,“先老意味着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也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这时比较优势不显著,我们需要进行选择。”

  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表示:用各种方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在城里待下来,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则表示,工业化进程根本核心是劳动力转移,按目前分析数据,如果计算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至少有30%~35%的劳动力是农民劳动力,尽管他们的收入目前仍在增长,但其收入也只是农民工的一半,照此不应出现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的情况。
“但现在,确实出现了劳动力工资上涨的情况,如何解释这个悖论?”他说,此悖论反映了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工业化。工业化率步速快,但城市化率低,劳动力进城了,把老人孩子留在农村。他表示,用各种方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在城里待下来,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


    李稻葵:房产限购应淡化户籍色彩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张莹、柳建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昨日表示,国内可能需要新形式的改革。对于改革在当前情势下遇到的瓶颈,李稻葵表示理解,他说,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调动部分基层。需要通过基层感受来设计新机制改革。

  改革应从基层做起

  李稻葵表示,改革很大程度上应从基层做起,学术界应从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安排过渡到合适的制度。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则表示,“十二五”动力源于改革。他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改革。

  户籍制度存在灰色地带

  李稻葵表示,房地产限购应该从局部的资本管制这个角度来理解,而一个十分重要的隐患却是户籍制度存在灰色地带,“北京市的房产限购政策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把户籍放在核心位置,而北京市的户籍存在灰色市场和灰色价格是一个大家都清楚的事实。”
李稻葵表示,如此搞限购,就是把从前炒房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倒买倒卖户籍的人手里,这样投资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他建议将限购作为过渡手段来坚持,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因此具体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淡化户籍的色彩,增加工作居住等一些实际标准,时间也不一定要很长,两年应该够了。”


  龙永图:应给予内外需求同等待遇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张莹、柳建云) “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出口问题中的减少出口问题当成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目的,没这个必要。”龙永图在昨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说道。

  龙永图表示,现在一谈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家就觉得像是拿自己开刀,减少投资,减少出口,增加内需,“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想刻意减少出口,这已经形成一种国际潮流了。不要形势好的时候骂出口;形势坏的时候,或者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又向出口来要效益、要增长。市场丢了再要拿回来是很困难的。”

  “以后能不能把‘三驾马车’搞成两驾,一个投资、一个需求。”龙永图认为,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和关税减少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应当将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分开,并给予两种需求同等的国民待遇。

  在他看来,出口多了,也就意味着我们海外投资增加了,“给予内需和出口机遇同等的国民待遇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式,搞清这个观点对于改善中国的整体出口环境将有很大帮助。”

  此外,龙还认为,在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之前,中国的内需是一个幻想,还是得靠国际市场。

       相关新闻:沪60岁以上老人超300万 老龄化程度全国最高 东方网

  东方网10月13日报道 记者今日从“城市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国际论坛上获悉,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15.7万,占总人口的22.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已然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

  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境内外为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专家、上海市区县老龄委代表,市区老年基金会代表齐聚一堂,为上海这座城市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出谋划策。据了解,目前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口221万,占总人口的15.8%,80岁以上高龄老人56.6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7.9%,人口预期寿命已达81.73岁。

  在今天下午的论坛上,来自加拿大、厄瓜多尔、芬兰以及香港等地的代表围绕“政府对老年人的政策支持”以及“盖上老年人生活的新技术”两大论坛主题交流了各地的为老服务政策。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延照以及芬兰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贺睦宁分别致辞。上海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胡炜在会上作主旨发言。目前,上海正在探索构建老年人社区支持系统,明确政府对老年人提供照护和支持的目标,构建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所提供的并为财力可持续承担的服务支持支持体系,使老年人能通过社区支持系统,及时、正确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照护和支持。

  据记者了解,上海正着力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力争通过政策、服务、场所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优化老年人的健康条件、参与机会和安全保障,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潜能,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

      相关新闻:中国迅速老龄化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30年将超日本 第一财经日报-北青网

  压力仿佛一下子从四面八方逼来,李英的头都要大了。

  身为独女、28岁的她头一次陷入这样的困境:公公痛风住院,公公的父亲糖尿病住院,公公的母亲又不慎摔伤了腰,自己和身为独子的丈夫要忙于上班,两岁多的儿子需要一个人照顾。虽然找了保姆、护工分别照顾老人,夫妻俩早已焦头烂额。

  “有时候真希望能长出三头六臂。”李英感慨道。

  李英在育儿博客上找到了同路人——一大群双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她的博客上留言,交流“四老一小”的压力和苦恼,这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2030年超越日本

  李英的确不孤单。未富先老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受到老龄化社会的沉重包袱,而中国持续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这包袱显得愈加沉重。

  《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而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其属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9月10日发布)指出,2011年以后的2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低生育率是中国迅速老龄化的原因之一。这使得民间、学界及政府的关注聚焦于计划生育政策上。放松生育管制,允许生二胎的呼声高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大声疾呼“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生育政策调整已经到了异常紧迫、刻不容缓的时候,因为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必须尽早着手,以免贻误时机。”纪宝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1992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低于实现人类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已经长达18年。和众多关键统计数据一样,目前对于中国生育率还有不同的口径和说法,但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生育率在1.6左右,每年人口净增长不足700万。

  而老龄化程度最高(超过20%)的上海,其户籍人口生育率更低达0.9,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低水平线1.3。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2008年年底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人口科学高峰论坛上表示,上海生育水平已降至极限中的极限。

  “二胎”能延缓老龄化?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则认为,二胎政策放宽,可以避免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畸形传承,被扭曲的家庭结构能得到部分修复。同时,可以避免未来的劳动力过度短缺。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与程度,减轻未来社会养老的压力。

  就在各界热议放开二胎的同时,在山西省翼城县静静地进行了25年的“二胎人口试点”揭开面纱,给了世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在1982~2000年全国两次人口普查期间,翼城县放开二胎、并采取“晚婚晚育加间隔”的试点方式效果显著。在此期间,全国人口增长了25.5%,而翼城县放开二胎却仅增长了20.7%。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另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出生性别比全国为117.8(即男女比例为117.8∶100),翼城则为106.1。而据陈友华介绍,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偏差将使未来4000万左右的男人被判“无妻徒刑”。

  中国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日前透露,从2011年起,我国将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允许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胎。而且,这项政策将在5年之内扩展到全国范围。

  2009年,生育率全国最低的上海市重申一项悄悄执行多年的老政策——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可以生二胎,由此引发媒体热议。随后,谢玲丽澄清,“鼓励生二胎说法不准确”。

  此事可以看出政府在生二胎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如果依然严控,可能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另一方面,放开又担心出现过度增长。

  放开二胎是否会出现有关方面担忧的过度增长?对此,李英夫妻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

  “矛盾啊。我俩是符合二胎政策的,但是犹豫了很久都没有去申请指标。就怕生得起养不起啊。”李英说。

  新浪育儿博客近日发起的一项题为“面对四老一小,你有勇气要二胎吗?”的网上调查中,高达69%的参加者明确表示不要二胎,理由分别是“四老一小已经不堪重负”、“养二胎不如多赚点钱养老”。另有18%处于观望中,表示走一步算一步。明确表示要二胎的为13%。

  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口政策到了该转变的时候了,放开二胎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但是也不要高估放开二胎的作用。中国已经过了人口高增长的区域,进入老龄化和人口红利下降的历史阶段,放开二胎对增加劳动力供应、减缓老龄化影响很小。”华生说。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76794394&pageno=1

一胎化是中国一千年来所做过的最愚蠢的一件事了
发表于 2011-2-2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国2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瞅短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yuanziyi


   我回复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也是社会资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0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thdog 于 2011-2-20 19:01 编辑

老龄化恰恰是进入发达国家的必须的副产品。很简单的道理,不发达国家的人往往不够老就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0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龄化能吓死人吗?日本老龄化了,可是日本落后吗?为什么不积极想好办法来对付老龄化呢?也许养老产业是很有前景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楼四楼有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扯蛋。边富边老没有任何问题,别以为没有这个先例,中国就做不到。

三楼那张图表明中国人口形势大好,再接 ...
Gary2 发表于 2011-2-20 20:08


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定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这是关键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看待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嘛~个人觉得利还是大于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胎化没有错,如果放任的生下去,只能下降老龄人口比例,不能降低国家的负担,不能改变中国生产力的现状。中国的人口问题现金仍然是人口数量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是会变的,再过二十年,年轻劳动力可能不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天马


    先想清楚养老产业是干什么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ykfo2


    你是在写科幻小说吗? 老年人 指挥智能机器人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xiaofancmu


    降低国家的负担??

一开始负担是降低了,但是后来负担反而变得更重了,如果不明白,请就着那张图慢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是会变的,再过二十年,年轻劳动力可能不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了
ykfo2 发表于 2011-2-21 13:06

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任何行业,年轻人永远都是最主要的生产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任何行业,年轻人永远都是最主要的生产力。
青木川 发表于 2011-2-21 15:56


咱可以等着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青木川


    但是不管什么行业,多出来的人都变成了廉价劳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0 06:04 , Processed in 1.72212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