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江西省鄱阳县
鄱阳,古称番(po)邑,这个名称的由来得从汉初的八个异姓王之一的吴芮说起,吴芮(?——公元前201年),现江西省余干县人,后随父居现中国瓷都景德镇辖区瑶里,战国吴王后裔,其弟吴莚武艺高强,率能医善猎、有武艺、会制陶、会种植药园的部将家臣几十人随其父好友徐福(相传为日本人的始祖)走遍名山大岳,四处奔波行医,最后随船三千多人东渡入海到日本。吴芮本人亦精武艺善兵法,秦末为抗击流寇,吴芮组织兵马基本征服百越地区,秦王封为番君,番君沿太衍水(即现在的昌江)至现在的鄱阳所在地上岸筑城据点,这便是最早的鄱阳城,当时称番邑,而把昌江与乐安江汇合后的下游称番水(即现在的饶河,也称鄱江),秦朝即设番县,番县城居番水北岸,所以亦称番阳,吴芮即为第一任番阳县令。后吴芮嫁女英布(即后来的汉九江王),并劝好友张良随刘邦反秦,项羽时封吴芮衡山王,公元前204年,吴芮打下长沙地域,建古城长沙。刘邦建汉后,封为长沙王,但后来八个异姓王除吴芮外无一幸免的被杀,就是吴芮的女婿英布造反被杀也未连累他,这是因为吴芮以德政稳定民心,不是做给刘邦看的,是真心实意从老百姓过日子出发。所以刘邦死时留有诏书说:“长沙王芮,忠。”。公元前201年,年方40的吴芮夫妇俩离奇的双双无疾而终。
汉时,番阳更名为鄱阳县,公元前21年,设为郡治,此后的两晋南北朝均为鄱阳郡,因地处江南,物产丰美,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所以自隋唐至明清大部时间称饶州、饶州路或饶州府。其时除了鄱阳县她还管治余干、浮梁、万年、都昌、婺源等县。共和国建国初为浮梁专区的治所,后划归上饶专区,现归上饶市管辖。1957年,国家文字委员会以“鄱”字难认为由将“鄱阳”改为“波阳”,2003年在全县的努力下改回为“鄱阳”。
说到鄱阳,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历史上因山水而名的城市比比皆是,但因城而名的山水就鲜有了,而鄱阳湖就是这鲜有的之一。鄱阳湖,古称彭泽湖,东汉末年,随着长江水不断南侵,以前的长江水道在黄梅县,没有到鄱阳和九江郡。公元600年左右,彭泽湖发洪水淹掉了两个县城,一个是枭阳县,一个叫海昏县,最终靠近了鄱阳郡,从那个时候彭泽湖改名鄱阳湖。因为当时鄱阳知名度很高,它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的瓷器从鄱阳港起运,一条路走昌江、过鄱阳湖、再到长江吴淞口出海;另一条路经鄱阳港到昌江、到鄱阳湖往赣江,翻梅岭再从广州口岸出海。当时的鄱阳非常发达,州府一级在鄱阳设立的办事处有72家。所以彭泽湖就正式改名鄱阳湖,这是它名字的来源。鄱阳县的县名比湖名早了800多年。所以鄱阳湖是因鄱阳县而得名。有个典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都读过,其实范老没到过岳阳楼和洞庭湖,而是凭着他在鄱阳做饶州知州时观察鄱湖和一张岳阳楼草图所写,只不过最后一句精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是在回京的路上补写的。
然而,一千多年来,鄱阳县的老百姓与鄱阳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老百姓的血管里面都浸透了鄱阳湖的历史和文化。在千百年的航运史上,鄱阳的兴衰与鄱阳湖息息相关,在水运非常繁荣的时候,鄱阳富甲天下,可以说是江南最富饶的县之一,饶州就是富饶之州。但随着公路、铁路的兴起,水运的衰落,鄱阳失去了原来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一个农渔业大县。但是这也成就了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大县。鄱阳县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湖,除了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境内还有1067个自然湖和人工湖,而且水质都在2级以上。数量在全国最多、生态最好。所以鄱阳也有“中国湖城”之称。鄱阳县也顺势而为,放弃了依靠工业发展经济的路子,而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经济。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亚洲最大的湿地,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是三国,明初的古战场,是我国四大戏曲之乡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现如今,“中国湖城”是鄱阳的品牌,生态旅游是鄱阳的标签,绿色农渔业是鄱阳的经济支柱。一个“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中国湖城在敞开胸怀欢迎各方客人,呵呵,你们想来看看么?
下面是我们县委书记的实名博客里的贴图:她们依次是:莲花山保护区、鄱湖落日、鄱湖长生岛、县城东湖公园、生态渔村、鄱阳湖湿地、县城一角、鄱湖候鸟、县城芝山公园、芝山公园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