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gyi331

说说你所在的城市名字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莱州,春秋战国为东夷,属莱国,《史记.晏子列传》中书:晏平仲 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木斯(满语:,穆麟德转写:Giyamusi)是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最东边的地级市。名字来源于满语,佳木斯为驿丞。一说意为“巫师(萨满)祈祷之处”。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 ...
非常可乐 发表于 2009-12-7 15:23


呵呵

我的大学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房县
房县,古称“房陵”,因其山林四塞,巩固有如房室而得县名。  
历史沿革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 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 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 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 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 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

房县特产
  房县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大宗骨干土特产品千余种,代表世界消费潮流的绿色产品50余种,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 皆以其品质卓越、纯天然无污染而驰名中外。特别是黑木耳、香菇、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已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云耳”、“燕耳”,在国际贸易中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产品畅销五大洲。香菇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大部分销往亚、非、北美等地。黄酒是唐中宗李显贬居房陵而流传后世的“宫廷御酒”。现在,此酒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嫁接糅和,进行特殊配方而成,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饮用价值和医用价值,是符合国际酒类发展方向和国际消费趋势的畅销饮品,被人们誉为“神酒”和“液体蛋糕。七是药材资源丰富。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400多个中草药标本采集于房县。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享有盛名, “北岸黄莲”属全国佳品。中草药基原种类达628种,资源蕴藏量348万吨,全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药材。
  房县黄酒
  “房陵黄酒”历史悠久,古代曾称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闻名天下的《诗经》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师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房县黄酒兴盛于唐代,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房县黄酒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经检测:酒的热量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经脉、厚肠胃、养脾扶肝、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优点。黄酒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黑木耳
  湖北省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因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来,房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每吨黑木耳换外汇1.8万美元。
  房县地处南北交替气候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再加上山峦起伏,树林茂密,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而这里生产的黑木耳色泽好 ,外观美,肉质丰富,质地佳,味道正。早地1965年举行的全国各类黑木耳评比中,房县黑木耳以干耳1市斤泡发26市斤而独占鳌头。1980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上,房县黑木耳以营养成分高,杂质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
  房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在2000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在唐中宗时,房县黑木耳作为钦点进京贡品而誉满京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产黑木耳,积累了一套非常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房县制定了“兴山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黑木耳基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也再不断提高,产量也连连上升。目前全县黑木耳耳林基地达到200万亩,黑木耳年产量达60万公斤,最高产量达架平单产10公斤 。该县黑木耳产量占湖北省的1/3,占全国的1/8。
  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誉为“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中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对高血压,动肪硬化症有良效,还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具有较高医疗价值 。明代医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建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只需要对名字做解释,不需要介绍城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清楚的百度谷歌是正常滴 这贴偶喜欢 也就可以见识一下网友的所在地名由来和大致地域 呵呵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州,古称海陵。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主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 ...
亿万人民 发表于 2009-12-7 14:39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木斯(满语:,穆麟德转写:Giyamusi)是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最东边的地级市。名字来源于满语,佳木斯为驿丞。一说意为“巫师(萨满)祈祷之处”。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 ...
非常可乐 发表于 2009-12-7 15:23


老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ya1979 于 2009-12-9 10:33 编辑

香港

香港現時所指的地域,源於1898年新界地區併入由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組成的英屬香港殖民地,然而「香港」一詞早於明朝便已經有文獻記載。雖然如此,香港地名來源至今仍存有爭議。
現存最早有關「香港」一詞的文獻記載,為明朝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中出現。該書中的「香港」並非指現稱香港島的島嶼,而是今日的鴨脷洲。到了清朝,無論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還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的《新安縣志》 ,也有「香港村」的記載,指的是黃竹坑的香港圍。

地名來源傳說


銅鑼灣天后廟的紅香爐也被認為是香港地名來源之一。

香港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包括香木、香江、香姑及紅香爐等。這些傳說均解釋香港島得名的原因。

香木說
明朝時期,東莞縣及新安縣(今東莞、深圳、香港等地)長有香樹,盛產香木,以東莞產的「莞香」最負盛名。香市產品先運抵尖沙咀,再由「大雞眼」船集中於石排灣(今香港仔),或轉往廣州運往中國大陸,或經南洋遠銷至阿拉伯國家。古時尖沙咀又被稱為香埠頭,石排灣又是香市港口,因此被稱為香港。

香江說
清朝時期的香港村中有一條溪水,清冽甘甜,被附近居民及海上船隻做淡水飲用,被稱為「香江」(現已不存在,有指故址為今薄扶林瀑布灣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該溪流更可能是今黃竹坑明渠),香江入海口就被稱為香港,因此香港現時又亦稱為「香江」。

香姑說
另一種說法是,香港一詞源於傳說中的清朝時期的女海盜香姑,由於她盤踞今香港島,所以該島被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後來又變成香港島。

紅香爐說
很久以前海上有一隻紅香爐漂到銅鑼灣天后廟前,人們以為天后顯靈,把香爐供奉於廟內,廟所在的山就是紅香爐山,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紅香爐港,簡稱香港。

話說.中國這麼大每個地方的名字也有源由.應該由民間和政府合作篇一本(一本不夠就十本,百本!)"中國地名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的“厦”是“下”的雅化,而“门”是近江河,沿海岛屿地名习俗的用字。
闽南话“厦门”的“厦”,正是“下”的闽南语发音,和“大厦”的闽南语发音完全不同。

厦门位于九龙江下游出海口。九龙江上游的北澳、西溪、南溪三条主要溪流在浮宫口汇合,从海门岛屿附近入海,晴天少雨时节溪流不大,咸淡界线分明。溪流稍大时,随着九龙江水奔流直下的流沙,到了鼓浪屿的倒流处,又卷回鼓浪屿海滩。这里的“倒流”回卷,渔民称“门”,又称“上门”、“尚门”、“顶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ribing 于 2009-12-9 15:53 编辑

我的家乡——江西省鄱阳县
      鄱阳,古称番(po)邑,这个名称的由来得从汉初的八个异姓王之一的吴芮说起,吴芮(?——公元前201年),现江西省余干县人,后随父居现中国瓷都景德镇辖区瑶里,战国吴王后裔,其弟吴莚武艺高强,率能医善猎、有武艺、会制陶、会种植药园的部将家臣几十人随其父好友徐福(相传为日本人的始祖)走遍名山大岳,四处奔波行医,最后随船三千多人东渡入海到日本。吴芮本人亦精武艺善兵法,秦末为抗击流寇,吴芮组织兵马基本征服百越地区,秦王封为番君,番君沿太衍水(即现在的昌江)至现在的鄱阳所在地上岸筑城据点,这便是最早的鄱阳城,当时称番邑,而把昌江与乐安江汇合后的下游称番水(即现在的饶河,也称鄱江),秦朝即设番县,番县城居番水北岸,所以亦称番阳,吴芮即为第一任番阳县令。后吴芮嫁女英布(即后来的汉九江王),并劝好友张良随刘邦反秦,项羽时封吴芮衡山王,公元前204年,吴芮打下长沙地域,建古城长沙。刘邦建汉后,封为长沙王,但后来八个异姓王除吴芮外无一幸免的被杀,就是吴芮的女婿英布造反被杀也未连累他,这是因为吴芮以德政稳定民心,不是做给刘邦看的,是真心实意从老百姓过日子出发。所以刘邦死时留有诏书说:“长沙王芮,忠。”。公元前201年,年方40的吴芮夫妇俩离奇的双双无疾而终。
      汉时,番阳更名为鄱阳县,公元前21年,设为郡治,此后的两晋南北朝均为鄱阳郡,因地处江南,物产丰美,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所以自隋唐至明清大部时间称饶州、饶州路或饶州府。其时除了鄱阳县她还管治余干、浮梁、万年、都昌、婺源等县。共和国建国初为浮梁专区的治所,后划归上饶专区,现归上饶市管辖。1957年,国家文字委员会以“鄱”字难认为由将“鄱阳”改为“波阳”,2003年在全县的努力下改回为“鄱阳”。
      说到鄱阳,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历史上因山水而名的城市比比皆是,但因城而名的山水就鲜有了,而鄱阳湖就是这鲜有的之一。鄱阳湖,古称彭泽湖,东汉末年,随着长江水不断南侵,以前的长江水道在黄梅县,没有到鄱阳和九江郡。公元600年左右,彭泽湖发洪水淹掉了两个县城,一个是枭阳县,一个叫海昏县,最终靠近了鄱阳郡,从那个时候彭泽湖改名鄱阳湖。因为当时鄱阳知名度很高,它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的瓷器从鄱阳港起运,一条路走昌江、过鄱阳湖、再到长江吴淞口出海;另一条路经鄱阳港到昌江、到鄱阳湖往赣江,翻梅岭再从广州口岸出海。当时的鄱阳非常发达,州府一级在鄱阳设立的办事处有72家。所以彭泽湖就正式改名鄱阳湖,这是它名字的来源。鄱阳县的县名比湖名早了800多年。所以鄱阳湖是因鄱阳县而得名。有个典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都读过,其实范老没到过岳阳楼和洞庭湖,而是凭着他在鄱阳做饶州知州时观察鄱湖和一张岳阳楼草图所写,只不过最后一句精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是在回京的路上补写的。
      然而,一千多年来,鄱阳县的老百姓与鄱阳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老百姓的血管里面都浸透了鄱阳湖的历史和文化。在千百年的航运史上,鄱阳的兴衰与鄱阳湖息息相关,在水运非常繁荣的时候,鄱阳富甲天下,可以说是江南最富饶的县之一,饶州就是富饶之州。但随着公路、铁路的兴起,水运的衰落,鄱阳失去了原来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一个农渔业大县。但是这也成就了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大县。
    鄱阳县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湖,除了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境内还有1067个自然湖和人工湖,而且水质都在2级以上。数量在全国最多、生态最好。所以鄱阳也有“中国湖城”之称。鄱阳县也顺势而为,放弃了依靠工业发展经济的路子,而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经济。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亚洲最大的湿地,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是三国,明初的古战场,是我国四大戏曲之乡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现如今,“中国湖城”是鄱阳的品牌,生态旅游是鄱阳的标签,绿色农渔业是鄱阳的经济支柱。一个“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中国湖城在敞开胸怀欢迎各方客人,呵呵,你们想来看看么?

下面是我们县委书记的实名民生博客里的贴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
武昌、汉口
取首字合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因桂成林?
我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居地...高雄...古稱打狗
戶籍地...福建東山...至於為什麼...我不太清楚= =(真是汗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bo 于 2009-12-10 16:21 编辑

“攀枝花”的来历: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后正式建市时定名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该市在同纬度地区中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
     传说,1965年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到了中央,当时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这个地名由此而得来。
     攀钢所在地弄弄坪传说是周恩来总理定的,当时攀钢选址,攀钢之前的大钢铁厂选址都是苏联专家选的,占地都特别大,攀枝花那时候就那个地方稍微平一点儿,但还是太小了,情况汇报到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恩来总理说“不平弄弄(就)平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户籍:    荆州
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左传·襄公四年》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在夏禹时期,荆州就成为“九州”之一。《书·禹贡》说:“荆及衡阳惟荆州。”故荆州之故地域,北及荆州(今湖北省漳西),南及衡山之阳。在这一广袤地域,或荆、或楚历来通称。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二名。”楚人在此立国,故称荆国,或称楚国;或“荆楚”、“楚荆”联称。楚国于公元前689年在荆州纪南城定都后,荆州一直就成为古荆州、大荆州、富荆州的中心,历来成为帝都、藩镇和州府的治所,直至今天,荆州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老家湖北 松滋:
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霍丘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现在在深圳:
  有人应该说了..就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常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而得名。(来自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好象最最早叫冶城.是越国炼剑的地方.后来叫有叫闽县.近代叫侯官闽侯(不知道为什么)..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叫福州了.好象就是有福之州.没什么历史文化...
福建.....从福州到建瓯的地盘就叫福建....别称闽.闽为虫...据说原来这地方的野人都是以虫文身.祖上来至浙江,具体哪里不知道,几百年了.应该是孙武后代.不知道AC有没人知道,孙姓郡望在浙江哪里?浙江哪里孙姓比较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江县
我自己的解释 一个江连着一个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族谱祖籍南阳:秦置南阳郡,据《水经注》:因“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周朝的疆域,向南只到长江中下游,因此,今南阳地区在西周时称“南国”。“阳”量因北屏伏牛,南滨汉水,取山南水北之义。

老家邵阳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南宋理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南宋宝庆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基,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府,明初设宝庆府。民国2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直隶于省。民国17年,宝庆县复名邵阳(昔时城居邵水北,故名邵阳,唐时始移治水南)。

曾户籍地广汉秦朝时为雒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唐置汉州,因汉水为名……民国2年设广汉县,用汉代广汉郡旧名。取汉代广汉郡名的广大之义,言郡之广大至于汉水也。

现户籍地长沙秦置长沙郡,汉置长沙国,隋置长沙县。据《元和郡县志》:《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另据《通典》:轸旁有小星名长沙,应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庞长沙。

呆过久一点的地方
广安:明置广安州,乃取“广土安辑”为名。

河源:南齐置县,因县北有三河之源而得名。

德阳:唐置德阳县。据《华阳国志》:“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县名盖取在德不在险之义。”一说因在德水之阳为名。

山南:所谓山南是指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游,雅砻江河谷一带。

成都:秦置成都县,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永州:隋置零陵县,唐为永州治,据清《永州府志》:永州,“有永山、永水之所出洲”故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0 10:27 , Processed in 0.04436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