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5|回复: 35

股民从简单博弈看市场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民从简单博弈看市场现象
(AC经济纵横论坛原发)

一切市场博弈都不外三个结果——盈、亏和保本,不妨按结果归为三类:正博弈,负博弈,零博弈。

假设市场价值总量不变的静态环境,正博弈的盈利一定来自负博弈的亏损,按随机平均原理,可以认为“在一批次博弈中正、负、零博弈平均各占1/3”,亦即,在一批次博弈中,只有1/3的参与者取得盈利,在两批次博弈发生后平均只有1/9的参与者取得暴利。于是,任何自由市场中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客观现象——通过投机赚得暴利并善终的人即使有也概率极低。

假设市场参与者保持不变,在无数次交易发生之后,暴利和暴亏的比例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而就在参与者的无意识中市场却实现了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

真实市场不是静态的,只要劳动生产还在继续,社会总财富就不断上升,只要有盈亏就有人不断进出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增财富必定要通过市场实现再分配,只要参与了市场,长期看也就参与了这种再分配。因此,实际市场的零博弈不是保本而是保值。

只要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在一个批次的交易中有2/3的机会不遭遇负博弈(实现保值),而宏观看市场自身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正面作用也能抵消短期交易失败的负面影响,因此理性参与市场的劳动者不会输到最后。

与市场绝缘的人无法从市场再分配机制中获益,实质上放弃了合理保值的机会,客观上讲这属于一种贬值风险。因此,不论你是否参与市场或理财,风险都存在,只是风险形式不同,至于风险的大小还要考虑其他条件。人类社会的财富创造能力在上升,而市场全球化是大趋势。因此,在不考虑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的条件下,不参与市场的人所面临的财富贬值风险将呈逐渐增高趋势。

从概率和策略分析,理财目标首先是规避风险,其次是保值,然后才是增值。同理,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市场风险的产生、转移和放大,要比分析如何在博弈中发财更具普遍应用价值,这是管理层需要注意的方面。

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总有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思路更全面,他们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利用制度漏洞,并且更深刻地理解了客观规律,更有效地进行着市场分析,做出更多赢利决策,他们通过博弈获得了更多再分配财富以及失败投机者的筹码。他们最终能取得垄断或支配地位,实力可以大到操纵市场、左右媒体,并把自己的逐利本性修饰得冠冕堂皇,鼓吹“市场解决一切”,混淆视听,愚弄大众。于是普通民众很难认识到,现实世界中“无形的手”不仅包括原本的“客观规律”还混杂着各种资本博弈方的“权谋”。

实际的市场行为要复杂得多,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传统等各个方面的互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规律,市场的作用也无可否认,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力争理解规律,辨识权谋,积极维护自己的合理权利,才能争取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最终自己也受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5-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不大可能。
只要是人在参与的,必然就会有人性的因素。
必然就会有操控和被操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这本书:有想法的话过几天整理一下发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不大可能。

从概率和策略分析,理财目标首先是规避风险,其次是保值,然后才是增值。

肯定不是,具有强烈风险偏好的人,他们会愿意承受更大风险,来获取增值收益,他们愿承担更大贝塔值和标准差。他们不怕亏损。

再说了,股票市场除非是买到退市的,有些策略被买套后,他们也会不停的加仓。


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总有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思路更全面,他们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利用制度漏洞,并且更深刻地理解了客观规律,更有效地进行着市场分析,做出更多赢利决策,他们通过博弈获得了更多再分配财富以及失败投机者的筹码。他们最终能取得垄断或支配地位,实力可以大到操纵市场、左右媒体,并把自己的逐利本性修饰得冠冕堂皇,鼓吹“市场解决一切”,混淆视听,愚弄大众。于是普通民众很难认识到,现实世界中“无形的手”不仅包括原本的“客观规律”还混杂着各种资本博弈方的“权谋”。


这一部分也是不对的,只有在弱有效市场中这种情况才会出现。半强势和强势有效市场也是不对的。

股市的博弈,是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但是别忘记了,还有一些价值投资者,是不会考虑投资者博弈的。其他投资者的考虑跟他们无关。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4# jackbauer14

  基于Fama所总结的传统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将市场有效性划分为弱有效市场假设(Weak-form EMH)、半强有效市场假设(Semistrong-form EMH)及强有效市场假设(Strong-form EMH)。弱有效市场假设认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证券市场历史信息,半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当前的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与未公开的信息。尽管研究人员在针对现实证券市场的弱有效及半强有效的实证研究上存在争议,并由此揭示了一系列市场异常(anomalies)的存在,但一般认为现实证券市场不符合强有效假设,通过内幕消息和私有信息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因而,在此假设下,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的作用在于综合其在公开信息上的分析能力优势 (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及公司分析),以及其信息渠道资源优势(利用与公司管理层的密切联系,获得未公开或小范围半公开状态的信息等),将信息分析结果从只属于分析师自我拥有的私有信息状态转化为市场公开状态,最终促进市场定价调整至半强有效状态。
  此外,对有效市场假设存在另一种表达方式,其有三个依次弱化的假设构成,即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即使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其交易是随机的,对价格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具有非随机性,但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将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在此假设下,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在现实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公开其分析报告向市场传送现有证券定价与内在价值存在偏离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潜在套利者的信息搜寻与分析成本,从而使市场定价在套利竞争的作用下体现市场有效性。
  证券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上代表有效定价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理性力量,其发布的信息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及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Bjerring,Lakonishok和Vermaelen (1983)研究了加拿大证券分析师的表现,认为由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回报率在扣除交易成本后仍高于整体市场回报。Womack(1996)的研究指出,证券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其报告发布后有显著的价格运动,其中推荐卖出的股票比推荐买入的股票的价格运动更为明显。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媒体荐股建议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短线投资建议推荐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这些研究对证券分析师的能力进行了肯定(至少是短期),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分析师对市场的影响力。某些明星分析师的言论对市场价格产生强烈影响的事例并不少见,甚至带有一点“预期自我实现”的意味。因此,保持证券分析师研究的客观性、独立性与公正性,对维护市场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在现实市场中,证券分析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外部(公司及客户利益等)和自身内部(能力及心理等)条件的约束与影响。同时,证券分析师、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市场投资者三者之间在行为上存在互动关系,从而对整个市场的配置效率及价格运动产生影响。对上述因素,笔者认为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及相关的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研究是一个较为合理与有效的研究途径。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84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势有效市场,通过对公开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基本面,技术面技术分析,以及内幕消息,可以获取超额收益。

半强势,只有内幕消息获得者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强势,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在现实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公开其分析报告向市场传送现有证券定价与内在价值存在偏离的信息

当然如果证券分析师是价值型证券分析师,当然就有可能会这样做。但是如果他是一个趋势分析师呢??

另外短期分析,长期分析具有不同的收益率。比如短期来看一样是超买的(价格过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公司成长性是很大的。结果当投资者从短期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后,价格反而更高了。反过来当长期投资转变为短期投资后,价格就更低了。

这就是投资者结构不同也会造成市场波动。这也是投资者博弈中应该考虑的一点。算是行为金融学的一点吧。

不过根本就没人知道,投资者结构和心态发生变化了。这是不可测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不大可能。

从概率和策略分析,理财目标首先是规避风险,其次是保值,然后才是增值。

肯定不是,具有强烈风险偏好的人,他们会愿意承受更大风险,来获取增值收益,他们愿承担更大贝塔值和标准差。他们不怕亏损 ...
jackbauer14 发表于 2009-5-25 22:12


我觉得你说的不是一般现象,而是特例。从一般市场现象和理性交易而非投机的考虑,避险成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而且愿意承受更大风险的人他们的投资业绩从长期看也会倾向于平均化,尽管一部分会更加盈利,可暴利从整个市场看仍会是少数。

有效市场的理论方法还望能继续指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说的不是一般现象,而是特例。从一般市场现象和理性交易而非投机的考虑,避险成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而且愿意承受更大风险的人他们的投资业绩从长期看也会倾向于平均化,尽管一部分会更加盈利,可暴利从整 ...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09-5-27 22:24


这个不能否认每个人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非所有人的风险偏好是相同的。厌恶风险型的,可能只会在保本市场上进行交易。风险中性接受者可能会在无杠杆市场上进行运作。喜好风险型,可能会在高杠杆市场进行运作。那么其风格也就可能不同。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只是接受的风险不同罢了。标准差小和收益率低,和标准差大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都是在证券市场线的有效曲线上。不能证明前者和后者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是喜欢风险程度不同,避险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实质上是人的心理问题。

不是先追求低风险低,然后在追求高风险高收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3046 于 2009-5-28 09:38 编辑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只是接受的风险不同罢了
======
句中的“理性“确切点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基本代表一般人在知识有限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自己认为最理性其实可观看很主观的决定。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bauer14 于 2009-5-28 09:54 编辑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只是接受的风险不同罢了
======
句中的“理性“确切点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基本代表一般人在知识有限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自己认为最理性其实可观看很主观的决定。没办法。 ...
guo3046 发表于 2009-5-28 09:37


经济学的假设都是人都是经济人 无所不知,符合理性预期,当然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就是他的前提就处在了强势有效市场中了,但是我们只是处在弱势有效市场中,因此有限理性的提出就出来了。从别人看起来追涨杀跌是不理性的,但是从那个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恰恰是理性的,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信息不一样,做出的决策不同,追涨杀跌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其拥有的信息有限性。所以经济人的假设还是成立的,只是要修正。

认为不理性可能只是是不了解对方拥有的信息量罢了。就出现了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提法是更切合实际一点。的确他改变了经济人,无所不知的假设。从所知有限的角度来确定理性,更能拟合现实的情况。

你说的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的假设都是人都是经济人 符合理性预期,从别人看起来追涨杀跌是不理性的,但是从那个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恰恰是理性的,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信息不一样,做出的决策不同,追涨杀跌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其拥有的信息 ...
jackbauer14 发表于 2009-5-28 09:41

经济学的假设是人都符合理性,因为这是经济学的基础,没有这个经济学就不能叫经济学。
但是现实情况跟这个其实不一样。谁都有脑充血的时候,不是吗?

金融市场某些东西不是经济学可以解释的了的。另外由于参与者是人,用心理学倒是很好解释的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bauer14 于 2009-5-28 09:57 编辑
经济学的假设是人都符合理性,因为这是经济学的基础,没有这个经济学就不能叫经济学。
但是现实情况跟这个其实不一样。谁都有脑充血的时候,不是吗?

金融市场某些东西不是经济学可以解释的了的。另外由于参与者是 ...
guo3046 发表于 2009-5-28 09:47


呵呵,我修改了,有限理性的提法是更加符合实际的,但是有限理性还是理性。只不过加入了信息范畴,以前的经济学是不考虑信息的。前提都是人能获得无限信息。

有限理性不是有时候理性,有时候不理性。而是有限理性是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不会等到知道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就会做出决策。这个决策也是基于现有信息做出的决策,不能说不理性,但是离完全理性还有差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3046 于 2009-5-28 10:02 编辑
呵呵,我修改了,有限理性的提法是更加符合实际的,但是有限理性还是理性。只不过加入了信息范畴,以前的经济学是不考虑信息的。前提都是人能获得无限信息。 ...
jackbauer14 发表于 2009-5-28 09:53

还不完全是信息的有限。有时是知识的有限知识的多寡决定了选取何种方法来判断概率及量化风险及预期收益。

比如一个输赢为50%概率的投硬币的赌博游戏,输赢金额相等,这个游戏的几何方差为0,就是说长久进行下去没有意义,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参与,因为他们认为是一个很公平的赌局。

现实中,由于很多情况下人们无法量化需决策的市场概率,很多输赢概率会以自己主观判断为依据,再加上不用几何方差量化风险,所以结果与自己决策预期绝大时候不相符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必然结果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bauer14 于 2009-5-28 10:11 编辑
还不完全是信息的有限。有时是知识的有限知识的多寡决定了选取何种方法来判断概率及量化风险及预期收益。

比如一个输赢为50%概率的投硬币的赌博游戏,输赢金额相等,这个游戏的几何方差为0,就是说长久进行下去没 ...
guo3046 发表于 2009-5-28 10:00


知识也是信息的一部分。有人会在零和市场上进行博弈,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啊,不一定不经过计算的。

50% 连赢4次的概率是大于5%的。那么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那么只要当他在保本的基础上连赢4次后,就退出市场,那么就算赢了么。所以假设每个理性人都这么假设。连赢4次后就退出游戏,而不连赢4次是不退出游戏,那么只要市场参与者不断进入和退出,市场流量是充足的。那么退出市场的人都是赢的人,如此就行了,难道不符合理性么。

你的假设是没有退出的。赢得人不会退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也是信息的一部分。
=========
知识是模型,信息是模型中的数字。把所有文本知识理解为信息也没什么。定义不一样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0% 连赢4次的概率是大于5%的。那么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那么只要当他连赢4次后,就退出市场,那么就算赢了么。所以假设每个理性人都这么假设。连赢4次后就退出游戏,而不连赢4次是不退出游戏,那么只要市场参与者不断进入和退出。那么退出市场的人都是赢的人,如此就行了,难道不符合理性么。
=============
你仔细算算就知道了。这个市场循环不起来的。
比如设最开始市场中有16个人。每两个人捉对厮杀。经过4轮后,16个人的成绩各是自己初始资金的多少呢?
每个退出者都带走了多于自己初始资金的赢利,剩下的人里肯定有人是需要连赢4次才回本的,回本的人再退出就就不是盈利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能否认每个人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非所有人的风险偏好是相同的。厌恶风险型的,可能只会在保本市场上进行交易。风险中性接受者可能会在无杠杆市场上进行运作。喜好风险型,可能会在高杠杆市场进行运作。那么 ...
jackbauer14 发表于 2009-5-28 09:23


恩,理解。据你的看法,市场上是否客观存在“不该承受却承受了的”和“可以避免却没避免的”“绝对风险”?也就是博弈的一方是傻瓜或一时糊涂的情况?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但有,而且是常态,所以我认为绝对风险是存在的,尤其是对非专业投资人而言,尽管这种绝对风险实际上也取决于有限理性的作为,实际上也是投资心理的结果。

如果这种绝对风险存在,那么只要找到这种非理性的原因加以分析,对投资人而言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事。

我意在找到一种普遍意义的市场理解,而不论具体市场的长短期、境内外,还是除了股市以外的其他市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50% 连赢4次的概率是大于5%的。那么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那么只要当他连赢4次后,就退出市场,那么就算赢了么。所以假设每个理性人都这么假设。连赢4次后就退出游戏,而不连赢4次是不退出游戏,那么只要市场参与者不 ...
guo3046 发表于 2009-5-28 10:19



这你的假设就跟我的假设不同,我的假设是市场流量充裕,会有人不停的进入。赢得人退出市场,输的人留在市场里,新来者在补充市场。这就能循环了么。如果是固定数量的市场,当然就不会了么。没有循环,因为始终有人退出么。

你认为完全理性人世界中,不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我认为只要市场流动性足够充裕,在理性人世界中,还是会存在这种市场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你的假设就跟我的假设不同,我的假设是市场流量充裕,会有人不停的进入。赢得人退出市场,输的人留在市场里,新来者在补充市场。这就能循环了么。如果是固定数量的市场,当然就不会了么。没有循环,因为始终有 ...
jackbauer14 发表于 2009-5-28 10:28

你做个实际的模型。看看。就知道了。
你理解的市场,就是可以不断赚钱的地方,因为所有离开的人都是盈利走的。
其实,很多人退出是因为破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2 19:11 , Processed in 0.093546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