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读书频道----尽享财经智慧 (1) (重磅推荐) 做有钱的自己 94页1955楼 ☆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 92页1916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3)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洛瑟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人们的重大决定好像都是在人生的低谷作出的,比如丢了工作、失恋、陷入经济困境等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人在低谷时都容易情绪波动,在害怕、悲伤、失落的情况下,谁也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人生是有周期性的,有低谷也有高峰,一定要等到上行的时候再采取大动作。这样,它的基础就是进步而不是失败,是潜力而不是损失。老实说,你站在消极的立场上作出的决定有几次是正面的、积极的呢?”

  “下次你作重大决定时,要先走出低谷,然后等再次进入高峰时再作考虑,这样就是在在较为稳固的基础上起步。”

  格雷格取出笔记本,写道:

  千万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定。

  “谢谢你,罗恩。这话很有道理。”巴克兰说,“谢谢你做的一切。你先忙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好的,谢谢您。”格雷格说。

  “祝你们愉快,有空再聊。”格洛瑟挂断了电话。

  电话刚一挂断,格雷格就开口说道:“您的朋友们真了不起。他说得太好了。我都记不清多少次在低谷时作出决定,差不多每次都是。也许您还记得,我们见面的那天,我差点又要作决定。顺便问一句,格洛瑟是干什么的?”

  “罗恩·格洛瑟担任过古德耶银行的CEO,后来管理过拥有几十亿美元的米尔顿–赫尔希信托。另外,他也是我认识的最体谅别人的人。罗恩的人生哲理还有一条我很喜欢,那就是,‘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样子’。”

  “什么意思?”格雷格问道,又掏出了笔记本。

  “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得承认他说得很对:‘你要装做目标好像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很重要。在人生的挑战面前,你要不断地挖啊挖啊,因为金子马上就要出现。’”

  “巴克兰先生,我得告诉您,我还是不大明白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我知道,您和唐·格林都说,一旦我找到了人生目标,那么有些事情就必须去做,其中就有一条:把我明白的道理告诉别人。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将来都会用帮助别人来回报。我保证。”

  “很好。”巴克兰笑了,“所以我认为,你该去和我在拉斯维加斯的朋友杰克·梅茨见个面。他也许能帮你再往前走一步。”

  “好的,我相信您的话。”格雷格说,“我太激动了。”

  “这几天我会寄个包裹给你,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里面。”巴克兰站了起来,“顺便说一句,我注意到你也开始记笔记了。”

  “是的。笔记的用处很大,我还开始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

  “这是个好消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格雷格笑了,巴克兰说话时,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梦想只是梦想,除非你把它写下来。只有写下来,梦想才变成目标。

  “目标是你和自己签订的合同,它的基础不该是你想干什么,而是你决心要干成什么。”

  “我喜欢这句话。”格雷格说。

  “有位作家叫比尔·巴特曼,他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做法很奇特,他做了3张卡片,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把那些卡片叫做‘袖珍诺言’。卡片的一面写着‘我承诺’,另一面是空白的,你可以写下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深刻的承诺。他的意思是,你要把这张卡片随时带在身上。这样你每次掏钱包或车钥匙时都能看到它,而它也就能不断地提醒你不要忘记对自己的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4)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雷格听着这条劝告,在笔记本上记下:

  给自己做一张袖珍承诺卡,随时带在身上。

  “比尔是个绝不让逆境成为拦路虎的绝好榜样,他曾经是排在第25位的美国富豪。他的公司最早源自他在厨房里想到的一个创意,后来发展壮大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一家企业。他的创业理念不但得到史密森研究院的认可,而且全国各地的电视和杂志都对他的领导原则做过专题报道。”

  “听起来是火热的事业。”格雷格低声说。

  “你太性急了,注意听,我还没说完呢。事情到这儿还没有结束。有人指控比尔企图破坏该人一手创办的企业,他遭到了57项重罪指控。”

  “天哪!”

  “这件事对他就像晴天霹雳。比尔说,他用13年缔造了一个帝国,别人只用13分钟就夺走了。他知道,除了家人,所有人都背叛了他。以前过圣诞节,他会收到1 000多张贺卡,而那年他只收到1张贺卡,他的朋友只剩下了一个。”

  “后来怎么样了?给他定罪了吗?”

  “你大概想,既然指控那么多,肯定会给他定罪。没有,他的犯罪指控都被逐条开释。政府向他道了歉,可是这场官司却把他的钱都花光了。”

  “他现在怎么样?”格雷格的声音流露着好奇。

  “这才是精华部分。出了这样的事,他完全可能会变得玩世不恭、怨天尤人,但他没有。他重新振作了起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他不离不弃的人,也就是爱他、支持他的家人身上。

  “他开始写作,还成了有鼓动力的演说家。现在他常到世界各地去讲述他的故事,让别人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他随身带着唯一的那张圣诞贺卡,并用它来提醒自己,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对别人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巴克兰结束了谈话。“记住: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要么越来越近,要么越来越远。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要看我们自己每天的选择。”

  半途而废者绝对赢不了,赢家绝不半途而废。

  ——拿破仑·希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1)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戴维给格雷格的电话留了9条信息,一条比一条绝望。格雷格听了很难受,是的,他听了很不舒服。他这个收养的弟弟脸皮真厚,他把自己的问题压在格雷格身上,徒增了格雷格的负担。

  我自己的麻烦事够多的了,格雷格心想。可是他爱戴维,不希望戴维的情况恶化。戴维的生活似乎被酒精控制了。我可以做些什么呢?格雷格想。他拨通了戴维的电话。

  “你好。”有人接起电话。

  “戴维?”

  “还能是谁?”

  “噢,打扰你了。”

  “什么?打扰我了?是我打扰了你吧?让你动用宝贵的时间给我回电话。我正想着不再指望你了。”

  格雷格本来想说,他早就对戴维失去了希望,但是忍住没有说。然后他大声说:“我也是差点对你没指望了。”

  “太感谢了。我对你做了什么坏事?”

  “是你对自己做了坏事——酗酒。你知道,我能听出你是不是喝了酒,现在你没喝醉。”

  “我昨天可喝了不少,现在还头疼呢。”对方说。

  “我相信你的话。听着,你该去寻求帮助。你可以去一些专门帮人戒酒的地方,治一下酒瘾。”

  “我没钱。我给你留过一条信息,我的工作丢了。”

  “是的,我很难过。”

  “我没有保险,也没钱交这个月的房租。”戴维没有顺着这个话头向格雷格借钱,虽然他显然准备把话题往这个方向扯。

  格雷格打断他的话:“我也没钱,至少在我拿到下一笔合同前也没有钱。我的问题多得很。”

  “是啊,问题多得很。再见。”对方挂断了电话。

  几天以后,格雷格降落在拉斯维加斯的机场。他的心思不在戴维和米娅身上,他也压根儿没有多想这次眼花缭乱的旅程。拉斯维加斯一如既往地在举办活动,机场门口的出租车排了一长溜,看不到头。格雷格不耐烦地排队等候出租车,无意中听到身后有人在闲聊。

  两个女人刚刚去了趟圣迭戈,正在表达她们的激动心情。

  “对不起打扰了,”他说,“我听到你们在议论我的故乡,我就是在圣迭戈出生和长大的。”

  两位女士说:“你真有福气!那儿真是个好地方。”她们争先恐后地说,她们非常喜欢那座“美国最美的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2)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排队等候出租车原本是件沉闷无聊的事,不料却成了结识两位姑娘的绝好机会。格雷格得知她们俩是载誉归来,两人都荣获了“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桂冠。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年龄介于18~40岁之间、具有特殊优秀品质的美国青年。

  自1940年以来,有600多位美国青年荣获该奖,许多人在日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约翰·F·肯尼迪、杰拉尔德·R·福特、安妮·班克罗夫特、盖尔·塞耶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丹·奎尔、凯瑟琳·沙利文博士、拉里·霍姆斯和比尔·克林顿,这只是其中的几位。

  几天前在西海岸举办了颁奖晚会。现在,这两位获奖者要在拉斯维加斯稍作停留。一位名叫劳伦·纳尔逊,她说到自己被列入获奖名单上感到十分荣幸时,眼睛里亮晶晶的。她接着提到了获得提名的其他候选人,这时候,旁边那位也获得嘉奖的同伴埃林·格鲁韦尔打断她的话夸奖起她来。

  “格雷格,其实你可能在电视上见过劳伦。”

  “真的吗?”

  “这张笑脸你怎么可能不认识呢?她是2007年度美国小姐。”

  “真了不起!”格雷格不好意思地说,“选美比赛很有意思吧?”

  劳伦脸上的笑容比太阳都要灿烂,她回答说:“那只是个荣誉。”

  埃林接着介绍劳伦:“她不仅是选美冠军,她还参加了一项非常特殊的活动。她在参与保护儿童不受网上侵害的活动。”

  “我知道你在干什么了,”格雷格说,“你装扮成诱饵,抓捕网络世界的坏蛋。”

  “一点儿不错,”劳伦说,“我们必须让那些人离得远远的。我小时候就有人试图接近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一份力,制止这种行为。”

  “你做得到。”格雷格转身问埃林,“你呢?”

  埃林还没开口,劳伦就迫不及待地讲起她这位朋友的故事来。“你看过电影《自由作家》吗?”不等格雷格答话她就说:“希拉里·斯旺克饰演一名学校老师,在暴乱发生以后,她仍在教着150多个加利福尼亚市的学生。”

  “噢,我想起来了,那部片子很精彩,原著就是畅销书,对吧?”

  队伍在缓慢前进,劳伦依旧抓着格雷格的胳膊,热烈地说:“就是那部电影!它的原著卖了100多万册。那些孩子成了社会弃儿,他们不爱读书写字,彼此也不友好。他们似乎只知道暴力。这时候来了一位热情活泼的老师,并想把大家团结起来。”

  “我记得很清楚,”格雷格说,“她教孩子们写字,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抒发心声。”

  “是的,”劳伦·纳尔逊向他道贺,“你记得一点不错。她就是那位老师!”她指着埃林·格鲁韦尔说。

  “我不过是充当了孩子们的催化剂,仅此而已。他们讲的故事是自己的,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埃林的谦虚似乎是由衷的。

  “困难总是有的,从第一天起就有,现在也有。我们接到过死亡威胁,接到过3K党的威胁信,他们想阻止我们。你能相信吗,原著甚至曾被送给FBI接受调查。可是感谢上帝,他们阻止不了我们,我们还在坚持,孩子们的故事打动了千百万人。后来,几所常春藤学校甚至用这个项目来教育未来的教师。”

  “真了不起。”格雷格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钦佩。

  “我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埃林接着说,“提要求时一定要慎重。”

  格雷格感觉到她就要说出一番深奥的哲理,于是把手伸进口袋,摸出笔记本。她说:“记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3)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目标只是愿望,除非它成为现实。成为现实以后,它就转化成了责任。

  劳伦补充道:“也许你想要一个家、一辆新车,想要职务升高一级,但这个目标一达到,它就成了你新的责任。这时候你就有了一家人要养活,有了一辆车要养护、要买保险。你在角落里有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身上的担子也就相应更重了。”

  埃林说:“确实是这样。现在,我们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孩子们要依靠我们,我们的任务更艰巨了。我们必须把这项活动在全世界推广开来,让大家都明白,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可以贡献力量。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即使我们想这么做也不行。好在我们热爱这份工作,不打算放慢脚步!”

  似乎格雷格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跟谁交谈,寻找目标都是个反复提及的话题。

  “你呢,劳伦?”格雷格问,“你勇往直前又是为了什么?”

  “我嘛,我的故事不像埃林那么有戏剧性。其实,我的生活跟她扶助的那些孩子们的视角恰恰相反。我不断努力,是为了我所谓的信念。”

  格雷格和埃林好奇地凝视着劳伦。

  “我来解释一下。”她说,“今天的世界上,衡量一个人好像是看他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我们管它叫‘多重任务处理’:就是我们同时能把几只球抛在空中再接住。然后我们又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一事无成。

  “我要说的是,就我个人来说,集中精力、一次只针对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使命,然后坚信它能成功,这是极好的战略。这个战略帮助我做成很多大事。它还帮我成功地当上了美国小姐,现在,我又能用美国小姐这个头衔来帮助那些困境中的孩子们。我觉得这就像滑雪。”

  “滑雪?”埃林问。格雷格也听得很专心。

  “打个比方,假设你在山顶上滑雪,你的目的是滑到山脚下。也许这件事难度很大,但是你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滑到暖和的俱乐部,并喝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

  “可是,很多人一行动起来,就把最后的目标抛在脑后。他们看不到终点,更糟糕的是失去了信心,转而注意到自己最害怕的结果,于是只看见一路上的障碍物——黑乎乎的冰块啦,滑雪板啦,讨厌的树杈啦,好像都是凭空冒出来的。”

  格雷格笑了。

  “这些人遇到一次挫折,摔上一跤,就可能脱下滑雪服中途退出,并请安全小组把他们送下山。他们没有达到目标就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眼睛不是盯着奖品,他们对自己的才能没有信心。”

  “也就到不了终点。”埃林说。

  “一点不错!设想一下,还是这些人,如果他们信念坚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而困难只是过程的有机成分而已。那么,他撞到了障碍物,摔了一跤后,就会立刻爬起来,因为他知道路上少了一个障碍,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离山脚也越来越近。”

  这时候,轮到他们上出租车了,三个人道了别。格雷格请两位姑娘先走,自己等下一辆出租车。他站在那儿思考刚才学到的哲理,惊讶地发现他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了。

  他一钻进出租车,就给米娅打了手机。米娅没有接电话,他有点生气,只好留了口信——最近几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时他才意识到,戴维打来电话时,他自己也常常不接。

  贫穷和富有是心态造成的结果。

  ——拿破仑·希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1)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雷格付了车费,顺便给了司机一笔慷慨的小费,感谢司机热情地把他从机场送到酒店。司机帮助格雷格把行李放下,回到座位上。他希望所有的客人都像格雷格一样随和、大方。

  司机根本想不到,在遇到巴克兰之前,格雷格很少向别人道谢,也不爱付小费。他有点变了。

  格雷格还没穿过酒店的大堂,就听到手机响了。

  一个成熟内敛的声音说:“早上好,我是杰克·梅茨。”

  “您好,梅茨先生。”

  “叫我杰克吧,我们约好了今天晚些时候见面的。”

  “是的,我很期待和您见面。我们约在哪儿呢?”

  “里维埃拉有家咖啡店叫坎迪斯,在那儿见面挺合适。这些年一直有人说要把它拆掉,我们应该在拆迁之前去感受一下。”

  “听起来很不错。”格雷格说,“那么我们约在1点左右,错开中午的就餐高峰。”

  格雷格提早来到咖啡店。杰克一到,格雷格马上认出了他,虽然他们以前从没见过面。杰克身穿系扣衬衫和毛衣,外表成熟,气宇轩昂。

  “你就是格雷格吧。”他伸出手来和格雷格握手,“巴克兰这些年让我见过的人不超过十几个。你一定有过人的地方。”

  “哪里哪里,谢谢您告诉我这个消息。见到您很荣幸。”

  他们在桌子对面坐下。杰克问:“有什么要我效劳的吗?”

  “效劳?”格雷格重复了一遍,“以前从没有人这么问我,我该为您效劳才对。我在飞机上读了您的传记。我得承认,跟您坐在一起我觉得受宠若惊。要知道,您是美国维克罗公司的前任CEO,是战斗英雄,您还发起成立了‘十字飞行荣誉勋章协会’,这些成就足以让我仰视。”

  杰克说:“哦,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顶多是爱国,为保卫国家和正义的事业出了一份力。”

  “那么,让我们换个话题。我想问一下,维克罗发展初期是什么情形?”

  “很让人振奋。虽然我们的主要产品——魔术贴最早推出的时候,市场反响一般,再加上中间还遇到许多别的困难,大多数人可能坚持不下来就放弃了。”

  “困难?”格雷格问道。

  “是啊。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知道魔术贴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力,但我们必须经过好多年的研发才能成功,大部分产品的发明都得经历这个过程。”

  “比如?”

  “首先,得把钩子用合适的办法串起来。这个点子最早是瑞士发明家乔治·德梅斯特尔在田间遛狗的时候想出来的。他发现狗的衣服和自己的裤子上沾满了苍耳,就觉得这东西要是做成胶粘日用品会很有用。钩子部分挂在柔软的材料上,就能粘住了。我们最早的难题是把它做成产品,用涤纶线或涤纶绳做不成‘钩子’。”

  “你们想了什么办法?”

  “我们发现,把丝线做成简单的圆圈,然后再一切两半,它们就会自动收缩成两个相反方向的钩子,正好产生我们希望的结果。”

  “听起来很简单。”格雷格喝了一口咖啡。

  “人生的大难题往往都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有时候只要退后一步,就海阔天空。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找到最佳视角。你想不出我们实验了多少遍才发明了维克罗魔术贴。”

  格雷格掏出笔记本写道:

  有时要退后一步,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到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

  自从格雷格得知自己要见到这位特立独行的实业界大亨后,就一直想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终于把问题提了出来:“我是做销售的,一直在做这个。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您能回答:你们是怎么把魔术贴卖给50亿人的?”

  “没有,”答案马上给出,“我们只把它卖给了5个人。”

  格雷格瞪大了眼睛,一脸疑惑。

  梅茨说:“我的做法是擒贼先擒王。我知道,要找到顾客,要把这种神奇材料的多种用途告诉全世界,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用。所以我就把目光集中在5个人身上:汽车、媒体、航空、时尚和家具业的领袖。换句话说,我先掌握了市场的领袖,再让他们来开拓和渗透各自的市场。他们发现了产品的用途,替我们把它卖给了终端消费者。”

  格雷格在脑子里想着这个简单的做法,很为这番话感到震撼。

  “现在,”梅茨又说,“你在一双鞋、一只血压计或者飞机内的座椅上都可见到魔术贴,它随处可见。”

  格雷格翻开笔记本写道:

  擒获市场的领袖,就等于擒获了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2)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雷格问:“你们做到这一步前,刚开始时是不是很艰难?”

  “是啊,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们志在必得。我前面说过,在产品能够顺利地发挥性能前,我们用了好多年测试效果,也犯了不少错误。我们知道,它会在拉锁业引发一场革命,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管怎样,我们绝不放弃。”

  “和许多刚开始创业的小公司一样,我们一度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无奈之下我只好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给员工发工资。这就是我对梦想的执著。”

  “真让人佩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一个目标,然后对它矢志不渝。”

  “你会找到的。”梅茨感慨地说,“我想这就是巴克兰让你来见我的原因吧,找到你的成功公式。”

  “是的,巴克兰先生也提到了成功公式。”

  “我还指点过另外一个年轻人,他带着这个公式找我,后来把它写进了电影里,电影名叫《传承》。他采访了几百名各界精英,描述了他们的事迹,自己也过上了富有的生活。”杰克顿了一下,看了看格雷格的笔记本,“请把你的本子借我用一下。”

  “好的。”格雷格说着把本子交给了他。

  杰克·梅茨翻到一页空白处写道:

  (P+T)×A×A=成功

  他指着这个公式的第一个字母说:“P表示热情(pas-sion)。你热衷的事情,哪怕白干也肯干的事情。”他把手指移向了字母T(talent),“把它和你的才华、你真正擅长的事情结合起来。”他指着第一个字母A(association),“乘以你加入的合适的社交圈——它代表合适的人或者公司,再乘以第二个A(action),你的‘行动’(这个公式要先乘以‘社交圈’,再乘以‘行动’,你要持之以恒),这样你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照这样做,你就能成就斐然。这个公式很管用。”

  “唔。”格雷格看着这个公式沉吟道,“可是,要是我热衷职业篮球,擅长的却是管理,而我实际上是个身材走样、谢了顶的男人,那么,用这个公式我连养活自己都很成问题,不是吗?”

  “你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杰克笑着说,“如果你爱打篮球,又是位优秀的经理人,难道你不能加入合适的社交圈,并采取行动,然后在大学里当一名篮球教练、在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当一名体育解说员、经营一支球队、开一家篮球专卖店、卖篮球比赛的门票、在赛场上当一名摄影师吗?”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头衔不要紧,我总是可以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也就是跟合适的人一道,做我喜欢、擅长的事。”

  “对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他的公式。”

  “真的吗?”

  “当然。”杰克说,“我认识的一个人喜欢旅游,旅游是他的热情所在。和你举的例子一样,他也是位出色的经理人。于是他给自己开创了一条事业之路,就是给世界各地的高档旅游点打电话,为他们提供悄悄入住、突击检查缺陷的服务。现在,他的工作就是去各种富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旅游,住最好的套间,并要求上门服务,还可以打高尔夫和享受水疗健身。之后他评估这些旅游点的服务品质,把报告交给管理方要求改进。这样一来,他也为客人享受到一流服务提供了帮助。”

  “我明白了。他释放了热情,把热情与才能结合起来,采取行动与五星级酒店合作,创造了自己的职位。这简直太妙了。”格雷格边取过账单准备付钱边问,“这个公式有没有步骤?”

  “有,步骤很简单。”杰克又翻开一页,边说边写,“在一边列出你喜欢做的10件事,即使白干也肯做的,只要让你心情舒畅就行;在另一边列出你擅长的、做得好的10件事。然后,找几个最了解你的人,向他们请教。”

  “你听从他们的意见,把两边列出来的项目一条条划掉,一边是爱好,一边是才能,当只剩最后两项时,想想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好以后,就要采取行动,加入适当的社交圈,这样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公式。”

  一边是爱好,从1到10,一条条列出

  一边是才华,从1到10,一条条列出

  “你有我的电话。如果我能帮上什么忙,就给我打电话。你心气高,又肯虚心学习,我明白巴克兰为什么看好你了。”

  梅茨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后,就跟格雷格道了别。格雷格回到宾馆,接着他要打个电话给那个好几天都找不到的人。

  无论什么事,只要想得到,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得到。

  ——拿破仑·希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1)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雷格深吸了几口气,鼓起勇气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当对方接起电话时,他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你好,米娅,是我。”

  “你好,格雷格。你最近怎么样?”她问。

  他在酒店房间里踱来踱去,酒店比他自己的住处舒服多了。他试探地回答说:“实话说,不太好,不过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最近一段时间我又难过,又快乐。”

  米娅没有理会他说的“快乐”,她说:“我把房间搬空了,向你道歉。我走的时候很生气,把东西都拿走了,做得有点过分。”

  说到了要紧处。这是他第一次与女友这么正式地谈话。不对,是前女友,现在她已经离开他了。他的心跳得厉害。他接着说下去,却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如何结束。

  “没关系。”格雷格安慰她,“顺便说一句,你照片上的纸条说到了我的痛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想我什么都在乎,就是不在乎我们的感情。我向你道歉。”

  “不光是这个问题,”她说,“你总是不着家,整天忙忙碌碌,可事业还是好像一点进展都没有。你对我、对自己都不肯负责任。你做什么都虎头蛇尾。你的那些梦想到哪儿去了?我爱过的那个人到哪儿去了?你变了。”

  “你说这些很有意思,哦,也许没有意思。我给你打电话就是为了这个。这段日子我遇到了几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话促使我自己也开始深刻反省。我想把我的心得告诉你。”

  对方很久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米娅说:“我不知道,我现在不太想见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永远爱你,你在我心目中的样子永远不会变。你心气很高。我希望你不时跟我通个电话。格雷格,我爱上的是个梦想家,不是你表现给别人看的样子。”

  “我不怨你,米娅。嗯,这不全是真话,我不怨你说了这些话。我也有点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以致把事情搞砸了。”

  米娅没有说话。比起指责,她的沉默让格雷格欣慰,至少他这么认为。

  “我还想告诉你,我跟戴维通过电话。他现在几乎走投无路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觉得自己一点忙也帮不上。”

  “我会为他祈祷的。”她答应说,“我也为你祈祷,格雷格。”

  她挂断了电话。他的心头豁然开朗:她说得对,那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到哪里去了?那个思想活跃、点子很多的人到哪里去了?他真的变了,不再是她了解、爱的那个人了吗?他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他想起巴克兰说过:

  梦想只是梦想,除非你把它写下来。只有写下来,梦想才变成目标。

  他还没来得及继续想入非非,哀叹没有实现的幻想时,电话铃响了,他被拉回到现实中来了。原来是他的导师巴克兰。

  “您好,巴克兰先生。”格雷格回答说,他想用微笑强压下心底的悲凉。但他猛然意识到,这时候该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样子……

  “听着,在明天回来的路上,”巴克兰说,“我想让你绕点远路,再去见一个人。我会安排人给你送一张电子机票。噢,我跟梅茨谈过了,他说你们两个聊得很好。我为你骄傲,所以决定派你再去见一个人,我想他是个真正特别的人。回来时给我带一份三明治。”

  格雷格问:“一份什么?”

  “三明治。我得走了,我会跟你联系的。”

  格雷格不由得咧嘴笑了。巴克兰说他为自己感到骄傲,他从小到大都想听到父亲说这句话,但却始终没有听到。女友也对他很失望。巴克兰先生真是太好了,在这条新生的道路上,人们为他感到骄傲。也许他就要时来运转了。

  他坐下来,插好手提电脑的电源,打开了巴克兰先生办公室的邮件。邮件显示,他要在5点钟去机场。好在收拾行李费不了多少工夫,而且宾馆离机场很近。他的目的地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2)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第二天早上,格雷格急匆匆地登上飞机时,仍然睡眼惺忪。这时候他才发现,巴克兰给了他一张头等舱的机票。他没坐过头等舱,虽然他住的是高档公寓。

  他在头等舱里悠闲地喝着饮料,没注意到有人已悄无声息地在他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这是位女乘客,身材小巧。虽然她身高只有4英尺10英寸,但看上去却具有一种超凡的气质。

  “我们见过吗?”他忍不住冲口问道。

  “不知道。”她回答说,“我叫朱莉·克朗。很高兴见到你。”

  格雷格一拍巴掌:“我想起来了,你是职业赛马骑手。你上过《体育画报》的封面,《今日美国》把你评为有史以来最顽强的运动员之一。”

  “是的。”

  她用有点儿孩子气的语气表示认可。2000年,朱莉·克朗成了首位加入名人堂(Thoroughbred Hall of Fame)的妇女。她3 704次夺冠,她获取的奖金总额超过了9 000万美元。由于奋勇争先的精神,她还赢得了1984年ESPY奖美国最佳女运动员的奖。

  “你赢得了好多场赛事,可是你没有摔下马、摔伤过吗?”

  “唔,我摔下马的次数可多了,几乎全身的骨头都摔断过。”她说,“我的后背、大腿、脚腕、肋骨都断过,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但这些伤痛阻止不了我。再没有比做你喜欢的事还能得到报酬更好的了。”

  “是有人这么说。”他想起几位导师的交谈,“这个领域以男选手居多,女选手的困难是不是格外大?”

  “也是也不是。”她回答说,“是男选手还是女选手,对比赛好像影响不大。最大的难关是养马人无论如何不肯把马给女骑手骑,很多人有这种观念。”

  “你是怎么克服这类困难的?”

  “我就用行动说话。”她笑了,“我记得有个思想老派的人说,‘朱莉,我知道你骑术高,但我绝不会让小姑娘骑我的马。’我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想,唉,你真是太顽固了,我一定要用事实证明他错了。几年以后,我拿了好多比赛的冠军,包括种马杯,他的观念变了。你知道,后来我骑着他的马又赢了好几次比赛。”

  “一直有人怀疑你的实力,你伤心吗?”

  “当然,不过我用一个办法来克服恶劣的心情,就是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他其实为我做了件好事,给我打了气,让我心里的火焰一直熊熊燃烧。我把他的态度看做挑战。”

  “我发现,只要我坚持天天去,尽我最大的努力,哪怕他们最后为了把我赶走,也会让我骑马的。”

  格雷格在笔记本上写道:

  天天去,坚持去!

  克朗眼睛里闪着亮光,激动地说:“还要有信念!信念让我在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有自暴自弃。恰恰是这个过程中我所遭遇的逆境和身上的伤痛,让我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变得平和豁达。”

  这时,朱莉·克朗看着格雷格,话题一转,问道:“你有什么故事吗?你燃烧的愿望是什么?”

  “真希望我能回答出来。”格雷格回答说。此时他想到了米娅,想到了戴维酗酒酗得厉害……想到了自己面对严峻的财务状况的憧憬和梦想……哪个是他最看重的愿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3)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把自己最近的心路历程告诉了朱莉,他与女友的争执、他对戴维的失望、对成功公式所蕴含理念的理解等。他想不到居然会向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直言相告。克朗听得很专注,还帮他提炼主干,引导他继续说下去。

  他不禁想到,要是他像这样对米娅吐露心迹,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能够挽回呢?

  格雷格翻开笔记本,他和朱莉约好要把各自的愿望列出来,然后再作对比。

  格雷格盯着自己列出来的条目,不由觉得似曾相识。其实这些都是他以前有过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现在却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这些文字再次体现着他对写作的热爱,他最早的理想是当记者。他收养的那个弟弟戴维就是位作家,在沦为酒精的俘虏之前在写作方面小有成就。

  在才华方面,格雷格善于沟通。情绪好的时候,他很讨人喜欢,他和别人寒暄、交谈也没什么问题。近来他开始探究内心深处的动机,检讨他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就好像记下他的资产和负债。他在学着倾听,并因此变了很多。

  “怎么才能把两边相加,打进合适的社交圈,然后积极行动,取得成功呢?”他问。

  “很简单。”朱莉说,她指着他的单子上剩下的两项,“你可以写一写你见过的这些人的故事,把你从他们身上明白的道理写出来。”

  这番话让格雷格茅塞顿开。巴克兰先生举过写书的例子,让他想想家人朋友的反应。他在征求“了不起”的查理·琼斯的意见时,也举了写书的例子。也许现在正是开始写作的好时机。朱莉建议他写作时,飞机舷窗外云雾已散开,一束阳光斜射进来,照亮了机舱。

  “太奇怪了,真巧啊。”他喃喃地说。两个人惊讶地对视一眼后,开始坦然享受机舱内朦胧的亮光。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前因后果。”有个声音从过道对面传来。一个男人斜倚在飞机靠背上对格雷格和朱莉·克朗说。

  “我无意中听了你们的谈话,我想,也许你的使命是把那个成功公式告诉大家,让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听起来好像你很喜欢写作,而且喜欢的程度不亚于你想向成功人士学习!”

  格雷格挠了挠头,不明白他以前怎么没想过写作。

  这人接着说:“说到巧合,所谓巧合,就是一件事情的几个因素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上了这架飞机,也许不光是为了去亚特兰大,还有更深的玄机。”

  这人是谁?

  “我自我介绍一下。”这人说着,递过来两张名片。他名叫理查德·科恩,是国际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的出版商。“满世界都是鼓励人们自我奋斗、功成名就的故事,这些故事鼓励人们追求富裕、幸福和成功的生活,可是很少有人清楚地说出到底怎样才能成功。你偶然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你掌握的秘密,其他人也会感兴趣。”

  “真的吗?”格雷格问,“你这样认为?”

  “当然。我们来讨论一下。你喜欢写作,也肯虚心请教,把这两点和你的沟通能力结合起来,然后听从导师的指点,再采取行动,你就完全能写成一部好书。”

  “听起来你好像已经在行动了,你到处旅行,把你学到的东西记下来。还有,你还认识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CEO,这是你加入一个社交圈的契机,它是补齐拼图的最后一个板块。我的公司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合作是创造奇迹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认为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你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格雷格表示认可,他在认真考虑这个人的意见。这是专家的中肯建议,而不只是观点。于是,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合作是创造奇迹必不可少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4)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你刚进入出版界时遇到过困难吗?”朱莉·克朗问科恩。

  “当然,困难多得很,主要是财务方面,前22年确实艰难。我们出版自己认为的好书,却始终得不到主流读者的青睐。顺便说一句,几年前我在一次书展上见过唐·格林,我可以凭亲身经验告诉你,他是出版界的一位英杰。”

  格雷格插话道:“情况艰难的时候,你靠什么坚持下去?”

  “我知道我会成功。”他回答说。

  “什么意思?”克朗追问道。

  “我听过著名音乐指挥家林望杰的专访。他4岁上学,小时候就是钢琴神童。他18岁赢得洛克菲勒奖学金,上了茱丽亚艺术学院。他在那儿拿到博士学位,成了我们时代的伟大指挥家。他本人现在住在南加州,是圣迭戈交响乐团的指挥。”

  “我就是圣迭戈人,我要去见见他。”格雷格说。科恩接着说:“当有人问是什么激励他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他回答说,‘我知道我会成功’。他说相信和知道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以下哪种情况给你的力量更大,是相信你总有一天能找到真爱,还是知道有人在默默地等着你,只要你不断拉近和她的距离,直到与她相遇呢?”

  格雷格在本子上写道:

  相信和知道一件事情必定成功,两者差别很大。

  “说得对。”朱莉·克朗说,“马的主人和饲养人不肯让我骑他们的马,这反而成了督促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是我以前没这么想过。我想我一直都知道,我早晚会成为赛马场上的佼佼者,我觉得做自己该做的事是很自然的。我没有让障碍挡住去路,没有让它打败我。我知道,我注定是要骑马的。”

  “完全正确,”科恩说,“我们的公司能顺利经营,也是由于这样的信念。我的意思是,说实在的,有时候实在太难了。有一段时间,我大概60%的上班时间都是在给债主们打电话。最低谷的时候,会计甚至还建议我们找几位律师谈破产事宜。而会谈结束走出会议室时,我们都放声大笑。因为律师想收3万美元的费用才肯帮我们提出申请。那时我们心里想,要是我们能掏出3万美元,根本不会申请破产保护了。”

  “你们是怎么做的?”格雷格问道。

  “我们坚持了下去,我们知道,快有转机了。我们不想在低谷时放弃。”

  格雷格又想到了自己,科恩的话与罗恩·格洛瑟的忠告如出一辙: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策。

  “后来,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新项目。两年前我们出版了朗达·拜恩的著作《秘密》,头12个月就卖掉600万册。然后我们还清了债务,它的畅销还让我们都成了百万富翁。”

  “这故事太精彩了。”朱莉·克朗说。

  “听起来,你具备了成功公式的3个要素。”格雷格说,“对书籍的热爱、精通出版业务、执著行动,不过你还要有合适的同僚把你推上巅峰。”

  “是的,我们用22年的时间实现了一夜成功。”科恩笑着说。

  飞机降落,3个人都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并拥抱道别。格雷格闭目沉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终于体会到了目标感,他踌躇满志,坚信会找到自己的成功公式。

  他脑海里久久萦绕的是信念的概念和信念的重要性。劳伦·纳尔逊管它叫什么来着?锲而不舍的信念。他想起米娅主动表示要为他祈祷,也为戴维祈祷。就连戴维,一筹莫展的戴维,好像也隐约意识到,治疗酒瘾还要靠自己——他必须行动起来,作出改变。

  把你的打算告诉全世界,不过首先要做给他们看。

  ——拿破仑·希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1)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一辆汽车在机场出口处等着他。格雷格看到之后呵呵地笑了,因为汽车被装饰成了奶牛的样子,车身还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多吃鸡肉”。它载着格雷格从马路边一溜烟飞驰而过,附近的游客对这辆被装饰得五颜六色的汽车指指点点,纷纷拍照留念。

  格雷格明白,他即将见到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多年来他看过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多报道,心中十分佩服。车子在一片开阔的企业园区门口停下来,此时他有一种孩子般的兴奋,似乎回忆起了爸爸第一次带他去看棒球比赛时的激动心情。

  门上的大标语写着:“欢迎来到Chick-fil-A”。眼前的景象令人称奇,牛羊在70英亩的园区内悠闲漫步。湖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草地上闲逛。

  格雷格还是不能相信,巴克兰果真会安排他与特鲁特·卡西本人会面。特鲁特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是快餐食品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人们认为是他发明了鸡肉三明治。

  巴克兰先生是为了要我给他带一份三明治回去才安排这次会面的吧,就为了这个原因,格雷格心想。

  虽说格雷格看书不多,却也读过特鲁特·卡西写的几本书。(这里要再次重申,巴克兰说,一个人所读的书、所见的人对他的个人发展影响至深,这话实在是至理名言。)他还听说卡西谢绝一切采访,那巴克兰怎么能安排好这次见面,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卡西肯接受这个请求呢?

  从那辆夺人眼球的车上下来,格雷格被带到安保处。有人给他拍了照片,专门制作了特殊的贵宾通行证。一位态度友善的向导带他走上电梯。他们到了楼上后,格雷格被交给另一名笑容可掬的助理接待。“卡西先生正等着你呢,请跟我来。”

  格雷格一眼就注意到宽阔的玻璃天花板,这幢5层的大楼全部装着玻璃天花板。置身其中,他不禁一阵眩晕,差点儿站不住。

  助理把他领进了这位87岁高龄的商界奇人的办公室。“你好,年轻人,”卡西先生说,“进来,坐下。”

  格雷格拉了把椅子坐下,环顾了一周。办公室的墙上装饰着各种纪念品和几张家人照片,最突出的却是一张登山者攀上峰顶的招贴画。他的注意力随之转向办公桌上的霍雷肖·阿尔杰奖杯,它代表着商业界的崇高荣誉。

  霍雷肖·阿尔杰杰出美国人协会由一群阅历丰富、各有千秋的精英组成。协会成员很像小霍雷肖·阿尔杰笔下的人物,他们通常都出身社会底层或家境贫寒且早年历经艰辛(有人会说,恰恰由于经历过坎坷),但他们工作起来异常勤奋,最终都实现梦想,取得成功。

  “好吧,跟我说说,我怎么为你效劳?”卡西问。他打破了格雷格的沉思。

  又是这句话,又是一位成功人士明确地表示愿意为他人服务。他觉得好像自己见到的每个人都由衷地希望向他人伸出援手。

  “这次有机会向您请教,我很荣幸,”格雷格用一贯单刀直入的风格提出这个问题,“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卡西脑袋一歪,这个突兀的问题把他逗笑了。“不要总是订计划。”他回答道。

  “什么?”格雷格脱口而出。

  “不要总是订计划。”卡西又说了一遍。

  “这跟我接受的教诲可不大一样。”

  “我想是的。不过你问的是我有什么秘诀,我就实话告诉你。”卡西说,“这就是我的秘诀,年轻人。不管干什么,你必须先在脑子里有个目标,有个轮廓。一旦你下定决心实现它,那就只要朝着它的方向前进就行了。你如果坚信自己能达到目的,到时候自然有办法。”

  “我对您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卡西先生,可是我听到了您的话却很难相信。”

  特鲁特·卡西俯身过来朝着格雷格说:“你看起来是个很聪明的小伙子,你去年肯定订了不少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2)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格雷格点了点头。

  “那些计划完成了几个?”

  格雷格一脸茫然。他想了想自己过去一年做过的事,好像他的计划全都不了了之。从经济角度看,他去年其实是每况愈下。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取得阶段性的结果,意思是你最后会达到目标,但计划中的办法却也许很难用上,因为实际情况和你的设想完全不同。”

  格雷格立刻意识到,应该把这条经验之谈记下来:

  别再一味订计划。

  卡西又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你的目标是走到一条街的尽头,那么,你得走出家门,向那个方向走去,就这么简单。你制订了个很有规律的计划,要每走两步停顿一下,如果你坚持按这个计划走下去,那就可能错过身边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

  “机会?”格雷格说。

  “没错。你看,人们按计划前进时,往往只留意自己的脚下和呼吸的节奏。换了我,我就会观察路上有没有某个孩子丢下的自行车或滑板,有的话我就利用起来,然后把路程大大缩短。我的计划里没有自行车和滑板,但我会睁大眼睛寻找这些机会。”

  格雷格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位耄耋老人踩滑板的样子,忍不住会心地笑了:“我明白了。您心中有个目标,你朝着它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寻觅能够帮助自己的机会。”

  “完全正确。如果你运气实在好,也许碰巧有位邻居驾车经过,让你搭搭便车,那你就会更快到达目的地。”

  格雷格默默地沉思片刻,又冒出一个问题:“您是说,您的成功从来没有过计划吗?”

  “我没有打算创立Chick-fil-A,它的成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是的,我心里有数,但我不知道事情怎样才能成功。我1946年从部队退役以后,开了一家‘矮人烧烤’店。我叫它‘矮人烧烤’是因为公司只有10把椅子,4张桌子。到了20年以后的60年代,我发明了压力锅烹饪的鸡肉三明治,并在亚特兰大开了第一家Chick-fil-A饭店。我说过,这期间我不过是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憧憬一直在努力,而‘怎么办’的问题则顺其自然地解决了。”

  卡西接着说:“想不想在我这里参观一下?”

  “当然。”格雷格站起身来,跟着主人出了门厅。

  “我看到您的办公室挂了一张登山的照片。您当年喜欢寻找刺激吗?”

  “有点。不过那张照片更是个警示,象征着我们创造的价值。”卡西回答说,“登山代表我的商业生涯。那意味着不管山多高,坡多陡,困难多大,都不要害怕。它还提醒我要心存高远,不要还没登顶就放弃。它也体现了我的做事风格。”

  格雷格奋笔疾书:

  要心存高远,不要还没登顶就停下脚步。

  然后他问道:“您能具体一点吗?”

  “你知道,登山者每次要攀上海拔更高的营地,都会冒极大的风险。我就是这样。登山者还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失掉救生索和其他支持,否则就会丢掉性命。”

  “救生索?”

  “是的。登山者每前进20英尺左右,就要把自己和山体拴在一起,这样即使他滑了一跤或者一脚踏空,也不会掉下悬崖。他只会摔倒在几英尺远的地方,就是他先前做了固定的地方。”

  “有道理。”格雷格说,“回顾过去,我希望自己当年也采取了保险措施。但我好像喜欢一意孤行。”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要登临绝顶,也要保障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3)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把障碍变成机遇》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莎伦·L·莱希特等

  卡西见他做笔记,就说:“人生道路上飞跃式的前进是可以的,实际上你必须飞跃。但是,不要每次做决定都孤注一掷,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他指着大楼的入口处:“我收集的汽车在下面。”

  格雷格眼睛一亮,就像小孩子进了糖果店一样兴奋起来。他掐了自己一下,不敢相信特鲁特·卡西居然请自己参观他珍藏的古董车。这些车都是在卡西走到人生里程碑的年份购买的。他向格雷格说明了每辆车的意义,并介绍了车型的详细情况。他对每辆车都很爱惜。

  有辆蝙蝠车在卡西的生活中不具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电影《蝙蝠侠归来》中的道具。卡西在拍卖会上把它买下,他想拥有一样反映好莱坞发展史的东西。这个例子再一次体现了图新鲜和责任心的不同。蝙蝠车是个玩具,别的汽车则具有真切的人生意义。

  两个人继续信步前行,不觉走到公司的午餐室。“你饿了吗?”卡西指着前面的食品区问。眼前的自助餐丰盛无比,从比萨、通心粉到三明治和柠檬,可谓应有尽有。“随便吃点吧。”卡西提议。

  “想吃的东西,这儿好像应有尽有,”格雷格说,“但我没看到收银台。”

  特鲁特·卡西抬手掩住嘴巴,附耳悄声对格雷格说:“我们唯一漏掉的就是收银台。”

  卡西笑得更厉害了。“我的公司关心员工超过了关心利润。我们的饭店星期天不营业,我们有自己一套培训商店经理的新办法,而且我们给员工提供大学奖学金。我们认为,如果你扶持员工,员工就也会让企业成功,事实果然是这样!”

  格雷格写道:

  关心员工要胜过关心利润。

  格雷格把这一条匆匆记下,想起来巴克兰的请求。“巴克兰先生请我回去时给他带一份三明治。我想既然来到这里,我也该尝一块。我爱吃您生产的鸡肉块,不过三明治还没尝过呢。”

  “那我们就去尝一尝。”卡西先生径直向厨房走去。“这个趁热吃最好。”他拿起一块抹上了黄油的新鲜面包,把著名的鸡肉块放在上面,“还得放点儿腌菜,加点儿腌菜才好吃。”

  卡西把包好的三明治交给格雷格,格雷格立刻咬了一口。主人说得对,腌菜是整份三明治的精华。

  两个人边吃三明治,边在总部继续溜达。格雷格脑子里想到一个问题,马上提了出来:“你跟上校有过密切交往吗?”

  “有过。他坐在柜台前吃鸡肉三明治时,餐馆侍者问他:‘上校,这个是不是您吃过的最香的三明治?’桑德斯上校用狡黠的口吻说:‘不是最香,是第二香!’”

  这话说得很幽默,卡西和格雷格都笑了。

  “你想不到我今天见到了谁。”格雷格激动地说。他后来给戴维打了电话,希望戴维能有些好消息,但戴维沉默不语。此时格雷格全明白了,他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我见到了一位美国大商人。”

  “我为你高兴,哥哥。”

  他们上次见面是在大概6个月前,是在戴维喜欢的一家酒吧里。他们没吃晚饭,格雷格坐了两个小时后走了。当时他喝了3杯饮料,而戴维喝了六七杯苏格兰威士忌。

  格雷格撒谎说他做生意赚了钱,执意掏钱打车把弟弟送回家。那个晚上基本上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当时他几乎对戴维失去信心了。他们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他们童年、大学时代和成年以后分享过的一切,似乎都已化做过眼云烟。但至少格雷格还在追求理想,虽然他的生意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

  他说:“出了什么事?到底出了什么事,跟我说实话。不然我没法跟你谈话。”

  戴维什么也不说。格雷格听到杯子里冰块哗啦作响的声音,也许是戴维正把杯子举到了嘴边发出的。这是件小事,但却是件蠢事,当听到冰块的声音时,他知道戴维又喝酒了。格雷格从内心深处感到厌恶,一股怒气腾地冒了出来。他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他与特鲁特·卡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乔纳森·巴克兰给他铺就了一条改变际遇的金光大道,但一个电话就让快乐的心情、美好的憧憬全部化为乌有。他觉得很累,浑身乏力,精疲力竭。

  但好像灵光一闪似的,格雷格突然明白过来,拯救戴维不是他的本分,他只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戴维一个机会即可。是否接受、能否抓住机会要看戴维自己,就像当初格雷格走进巴克兰为他敞开的那扇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jpg



本书简介


  本书是《孙子兵法》领域乃至中国经典著述中的一次重大创新。这里没有一句文言翻译,而是彻底的白话讲解,从《始计》至《用间》,是一本人人能懂的《孙子兵法》;这里不效仿兵法原则的简单提炼,而是一切强调体系,从逻辑体系出发,让每段、每篇融入整体,将《孙子兵法》的全貌一一展现给读者;这里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对公认的兵法成果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实力论”、“人情世故”、“美德传承”等新观点、新主张。
  尤为重要的是,本书处处强调人的作用,提炼人性的价值,第一次将几千年来《孙子兵法》中隐秘的人性精神锤炼提升。诚如作者所说,“还原一位真孙武,写一本人人能懂的《孙子兵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序一 做个架桥的人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刘兆基

  在国外的书店里,有一本中国书不可少,那就是《孙子兵法》。它不是放在“战争”栏位里,而是放在“企业经营”栏位上。据说在波斯湾战争时排级以上的干部都要接受本书的培训,而且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美国许多企业高层主管要接受《孙子兵法》的培训。这是一本最高级的企业策略教练书;这本书在1680年有日译本,1772年有法译本,1905年有英译本,1910年有德译本;这是一本流传最久、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智慧书!

  也许你会好奇谁在美国企业界教这本书?谁够格来讲这门学问?

  身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挑战是如何将这门学问讲得好?讲得清楚明白?这不是在学堂里做炫耀的学问“我懂你不懂”,而是能让人听懂而且能用得好,能进入平常百姓家,对他(她)们有价值。这是一个挑战。

  有一位企业家说得好:“出了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要让使用的人很容易上手,不需要再看使用说明书。高深的学问如果能做到这个层次,那就是一个大突破。这本《〈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研究学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简单的事复杂化”,另一种是“将复杂的事简单化”。

  前者如律师或哲学家,后者如行业专家或教练。我们有太多的资讯,我们需要教练为我们理清思路和真相,需要专家为我们做提炼整合工作,将它变成模型工具并给予一些实际案例供我们参考,让我们能简单地学习,这本《〈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就完全达到了这个要求。

  《孙子兵法》是15世纪时代的思路,如何让它和现代思想接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脱钩而且具有时代性;哪些部分是可以拿来就用,哪些要转个弯,哪些不能用了,这都是文化更新的工作。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科技行业,大家都有个梦想,有一天,我们可以在电话的一端用中文和另一端的外国人通话而无须翻译,未来的高端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学过软件技术的人都知道,这软件需要很长的学习过程。希望未来的世界在做文化交流的时候,我们也能很容易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问,这需要更多的专家为我们做架桥的工作,帮助我们了解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们世界需要更多架桥的人。《〈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就是一个好的典范。

  国际认证企业教练,英特尔中国区前总裁及首席代表 陈朝益

  2009年5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序二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刘兆基

  作为《孙子兵法》应用战略的研究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热爱者,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评价仁人志士的标准无外乎学识与热忱两种。同时,更以后者为推崇。鉴于此,特为刘先生之新作为序。

  观学识领域,闻孙子大名者多矣,然隔靴搔痒者有之,更以叶公好龙者居多。观古今典籍,兵法著述甚丰,琢磨文字之风盛行,然致力于变通古今、传兵法大义者罕见。而此实乃兵法精义不传的大碍,更为今日中华后人不闻兵法智慧的一大憾事。

  唯见刘先生之《〈孙子兵法〉说什么》,堪为兵法研究中之革新。其无论议论之深度、史料之精研、商业古今案例之奇特,都令今日读者侧目。其中,又更以语言挥洒犀利、奇异变通为最。其童叟可读的行文,兼具乐天老人的风范,实为畅享兵法之盛宴。

  其次,先生著述重逻辑。其中,观其大略、抛弃细末的逻辑性论述,更开兵法解读的先河,颇有三国诸葛之风,直到读者顿悟兵法之门……凡此种种,都已令同道者仰目,其不仅引发了热情的讨论,更有网路多次寻访,望当面学习讨论者,唯大洋之隔使不能遂愿。

  于热忱方面,刘先生自建孙子兵法商学苑始,实乃网络第一。时过数年,至今日,一往如故。其钻研之精神没有变,不苟之态度没有变,在今日大经济潮流中,实属罕见。作者出身理工,竟立志以独到精神、角度传承兵法。虽经出版、研发、事业挫败等诸多困难,亦未曾懈怠。观其屡有挫败,但始终秉持屡败屡战的精神,其热忱可见!

  古有百家争鸣,论道各有所抒。如果兵法精神尚存,其大精神也莫过如此。纵观今日,炎黄民族智慧的传递,唯此精髓不可,唯此热忱不可,作者堪为此任。

  笔者何德何能,却受作者信赖所托,于近日有缘共享《〈孙子兵法〉说什么》一书,这是要事!

  纵观本书,实乃今日令人叹服之书。作者素以文风沉稳深邃见长,然此次却一改语言之长,吸明月、水煮之优良,以飨大众读者。竟能另辟蹊径,得幽默、通俗之精要,判若两人。从而,成就华夏世界首册专向大众之《孙子兵法》读物,实乃读者之幸。

  其次,作者借兵法而弘人性。以简单数字开篇, 13篇以逻辑为线,由浅入深,第一次将千百年来兵法智慧中隐秘的人性精神锤炼提升。正误与否之外,这是作者的首创,更是作者的可贵,是兵法精神的可贵。

  再次,作品融入今日时尚之风,意图以今人方式译兵法,更处处可见独到、新颖之见解,将兵法变通为:易知、易通、易用,而圣人的精髓也大致如此……引人入胜之处,读者竟能一气呵成,堪为兵法解读的首创和享受。

  最后,作者立意奇特,判研案例精髓、透彻。更以作者多年实战之身份,使能令读者领悟深邃,从而,铸就著作成功的必要。以上诸点,对于工商企业人士,以及顿悟智慧的爱好者,都实属不可多得之书。

  至此,谨以《孙子兵法》应用战略研究者之身份,特此为序,望能进微薄绵力,此实乃兵法发扬之幸事!

  《孙子兵法》战略研究协会(美)副会长?摇?摇林英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序三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刘兆基

  承蒙厚爱,与我共享朋友的大作《〈孙子兵法〉说什么》,内容舒缓跌宕,博古通今。虽不知作者姓名生平,但读罢,作者峨冠博带大隐于市之风采跃然脑海。想必一幼嗜诗书、弱冠之年专攻于财务、而今精于管理学研究之青年才俊也。

  说来惭愧,像我这样热爱国学但根基肤浅的一介武夫(做销售出身也可以算现代商战武夫),之前懵懵懂懂间也觉得《孙子兵法》和“36计”似乎有着密切联系。读罢《〈孙子兵法〉说什么》才方然顿悟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我们在竞争惨烈的环境中不断追求差异化营销和蓝海战略,其实也是拾人牙慧——孙老先生的“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应该是政治、军事、营销的最高战略境界,也是我们营销管理者永远学习和追求的方向。

  此书极适于大学后好学青年,以及有一定管理阅历的管理者提升自身修养和悟性。这里要感谢孙武先生,感谢作者,是他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和领悟,体会“智、信、仁、勇、严”的真谛。

  太古集团黑龙江可口可乐(分厂)装瓶厂 原总经理 陈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必知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刘兆基

  第一,《孙子兵法》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具体讲就是《孙子兵法》什么时候写的,谁写的,在哪里写的。

  标准答案:《孙子兵法》是在2 500年前(中国春秋时期)写的,作者祖籍齐国,姓孙,名武,字长卿。至于他家是贵族,老爹、老叔是将军,后来受迫害等就不用记了。我们只要记住:一个数字,2 500年前;一个名字,孙武;一个籍贯,原始户口所在地就够了。

  第二,《孙子兵法》的结构。

  《孙子兵法》一共13篇,总共6千余字,称不上什么“巨著”。放在今天,6千字还够不上一篇论文,充其量是诗集,出版成书都是问题。

  第三,《孙子兵法》和《36计》的区别。

  不知道是古代哪个无名英雄编的《36计》,做了好事也没留名。要说内容,《36计》是个百分之百的计谋手册,里面的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笑里藏刀等36个计策,招招叫绝。但《孙子兵法》不然,属于纯粹的上乘智慧、阳春白雪,而且是有理想的。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知道《孙子兵法》的地位要远远高于《36计》。一个是月亮,一个是萤火虫;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差距太远了。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要知道,孙武虽然是靠写书出了名,但绝不是纸上谈兵之徒。遥想2 500年前,孙武可是位极厉害的职业军人。他能凭借自己的理论,带着吴国3万兵,打垮楚国牛轰轰的20万大军,书写了战争史上仅存的以少胜多的成功案例。不服不行!此外,古人都是身兼数职,孙武也不例外。除了伟大的军事家,他还是哲学家、文学家。特别要强调的是,孙武还是个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凭这综合素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最后,关于《孙子兵法》,我们至少要能说出两句像样的名言。第一句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意,不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子兵法》里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战争神话,孙武更没这么说过。第二句更要牢记,这句话胸怀天下,也是当今世界军事理论的最高境界——“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特别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现在世界公认的最高战略思想,其意义伟大、影响深远,里面的境界颇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非常牛
《孙子兵法说什么: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刘兆基

  在普及了《孙子兵法》的基本常识后,马上进入第二个话题,《孙子兵法》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孙子兵法》非常牛!

  政界要人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美国的那些事儿。据说美国有个盛产父子总统的习惯,单说其中一对都叫布什的父子总统吧。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对父子和《孙子兵法》很有缘分。还记得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正是老布什当权。据说,当时的海湾战争搞得老布什心里很疲惫。战后没多久,他就下台了。其实,老布什本是个能人,而且很爱学习。曾有确切消息说,海湾战争的时候,他的案头一直摆着两本书,空闲必读,而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他这一读,影响大了,甚至当时有报道说,海湾战争中有一名神秘的中国军人参加了。谁呢?2 500年前的中国人孙武!

  再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直到子承父业,小布什来了。也许遗传的缘故,后来的小布什出奇地好动,又要反恐,又要继续进行海战。当然,还有学习《孙子兵法》,而且成绩不错,在反恐和攻打伊拉克的过程中,做到了灵活应用,具体如下:

  第一,反恐政策。高举《孙子兵法》旗帜,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外交政策;第二,海湾战术。在后来再次打击伊拉克的过程中,明眼人一眼就看出美军的整体战术似曾相识,完全是《孙子兵法》战术思想的翻版,美军战队为《孙子兵法》上市做了一次精彩的路演。像美军进攻途中的城有所不攻,路有所不经,直取要害,这正是《孙子兵法》战术思想的重要体现。

  当然,除了布什父子之外,推崇《孙子兵法》的政要还很多。

  忆当年,朱镕基总理曾说:“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是博古通今、既懂西方经营管理又懂《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再往前,一战后退位的德国皇帝在看完《孙子兵法》后痛发失败感言。意思是,如果早知《孙子兵法》,何必当初啊!

  这些政界名人都非等闲凡人,既能如此感慨,定有原因所在。

  商界大亨

  第一位是世界投资银行界的大亨、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先生。据传,这位精英酷爱《孙子兵法》,就是在病卧中,也要坚持捧读《孙子兵法》。并做到了灵活应用,将《孙子兵法》的精髓应用到软银的一次次投资并购中,做到了真正的“不战而胜”。

  第二位是号称“汽车大王” 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罗杰·史密斯。具体事件,见于他曾多次公开的演讲申明,即“我成功的法宝是《孙子兵法》”!

  至于最后一位,大家都知道,是被世界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提起这位经营之神,绝对是《孙子兵法》骨灰级的粉丝,毫不夸张地说,他对《孙子兵法》的推崇简直到了“走火入魔”、顶礼膜拜的程度。

  他曾对所有员工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明,孙武是天下第一神圣,我辈员工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很难想象吧,《孙子兵法》竟能得到经营之神的如此赞叹和推崇。所以,这更为《孙子兵法》的伟大平添了一份色彩,它绝不是一本凡书,是一本很牛的书!

  重要推销员

  再看看《孙子兵法》的其他推崇者:首先是有名的二战军神、功勋卓著的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他可是《孙子兵法》教材普及的重要推销员。他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

  另外一位宣传员是波斯湾战争中美国的海洋军团指挥官阿尔弗雷德·格雷将军,他曾正式宣布将《孙子兵法》列为“1990年必读书”,命令所有官员务必阅读。

  其次,美国总统里根也对《孙子兵法》的普及做过重要工作。他曾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说道:“2 500年前,中国有一个哲学家孙子说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一支真正成功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军队)。”——够面子!

  最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管理学院、美国西点军校都已经把《孙子兵法》列为指定科目,要求学生熟读《孙子兵法》……

  所以,《孙子兵法》在地球上绝对够面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09:09 , Processed in 0.04469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