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生民无疆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36826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拙作《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即将出版

已有 463 次阅读2012-4-3 22:17 |系统分类:文化| 包装, 出版

    拙作《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更名为《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即将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预计在4月中旬前面市。
    全书约25万字,大约是博客文字数的2倍。核心内容没变。根据与广大网友讨论所涉及的内容,补充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展开了进一步探讨。

    在最后成稿时,得到著名作家成君忆先生的悉心指教。应本人恳求,成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如下:

中国人的围城困境(代序)

相传法国有谚语曰:“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因为憧憬想进来,城里的人因为厌倦想出去。”1947年, 钱钟书先生因之而写作小说《围城》,以机智与幽默的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很多人开始发现,“围城”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

事实上,小到我们各自的人生,大到我们共有的家园,都有可能成为一座进退失据的“围城”。因为这种“围城”似的心态,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快乐生活。在许多不幸福的男人眼里,老婆总是别人的好,反之亦然。家乡的美总是要别人来发现,在这种美被发现之前,许多人早已怀着对远方的向往,远走高飞。几乎每一座城市的社会文化,都会遭到来自市民们的极端恶评,例如上海女人总是瞧不起上海男人,说他们“女里女气”;武汉男人总在指责武汉女人,说她们“恶燥”,却无视她们敢做敢当的壮烈之美。而在哈洋一族的学者们眼里,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

1840年的中国似乎也是一座“围城”。鸦片战争的失利,使得向以“天朝大国”自诩的中国人开始丧失文化上的自信。到了1872年,根据容闳的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实指望这些孩子能师夷长技,学成后归来报效国家。孰知幼童们登上大洋彼岸,立时便遭遇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并深以拖在脑后的长辫子为耻辱。从小学到中学,幼童们使用的都是西方的教材,他们的人生观因此变得西化,并开始对“四书五经”产生强烈的反感和质疑。与此同时,西式教育也在登陆中国,并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私塾和书院。当此时也,一方面是朝廷的专制和腐败,一方面是西式教育的民主思潮,便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自兹以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士在时代的洪流中崭露头角,也有许多崇洋媚外的“哈洋族”在中间推波助澜。

革命斗士的爱国之志自是令人敬佩,但“哈洋族”的上下其手却无疑会挫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哈洋族”总是习惯于鼓吹西方的文明,而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则是极尽质疑、讽刺、挖苦之能事。某些“哈洋族”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几乎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他们习惯于用一种叫做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对待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们不做研究,或者在做研究之前就已经有了主观的定论——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材料,但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相。时至今日,在中国学生的教科书里,依然充斥着大量的“哈洋族”课文,并因此培养出了“哈二代”、“哈三代”、“哈四代”,岂不令人叹息!

直到有一天看到网友“生民无疆”的文章,顿时便有了所见略同之感。我所谓“哈洋族”,“生民无疆”先生则谓之“洋奴”,在激扬文字之间,尽兴挥洒他的爱国之情。尤其是当他遭到“哈洋族”的围攻时,他的反击显得那么从容而又漂亮。

例如,他这样讽刺那些“哈洋族”:“天下竟有这样的人,一旦别人称赞他妈漂亮,他就骂人,而且高呼他妈从来就丑陋无比——尽管他妈很漂亮,年轻时是天下第一的大美人。

例如,他又调侃说:“洋人适当地贬低一下别人的文化,美化一下自家的祖宗,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不必过于较真。但是作为中国的学者,明知对方在说假话,还要拿着鸡毛当令箭,那就不好理解了。”

例如,他又说:“因为今天落后,就骂自己的祖宗的人,首先是缺德欠教养,第二是缺骨头欠揍。

和“生民无疆”一样,我也爱我的妈妈,她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妈妈。她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却因为时乖命蹇陷入了一时的窘境。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所有不尊重母亲的人子都堪称不肖。由是而观中国,不肖子孙可谓多矣!

“生民无疆”又说到自号黎明老人的吴虞。吴虞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后来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章,猛烈抨击儒家学说和他所谓的“封建礼教”,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和“启蒙思想家”。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他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与父母分割家产。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个不肖的儿子,也是一个顽劣的父亲,宁可花钱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的家族文化,被他老人家立时摧毁得面目全非。

而今“生民无疆”将他的文章整理成书,名之曰《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却少了许多风发的义气,多了一些现实的理性。他又邀请我为之作“推荐序”,我亦感慨良久,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序”起。在这个寒气侵骨的冬夜,我的思绪从一座“围城”游离到另一座“围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的“围城”,许多人的“围城”,我们这个国家的“围城”……于是遥想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陷在围城困境之中,或痛哭,或沉思,或疾呼,或革命,在左右冲突之中寻求着出路。生民如此多难,心中怎不悲悯

人性本善,没有人愿意做不肖的子孙。世间万象,皆是事出有因。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哪里才能找到围城困境的解决之道呢?“生民无疆”说:“我坚信《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我则以为,救世主与我们每个人同在,他不在外面,不在某个外国人或者某个权威学者那里,而在我们各自的心中。

感谢“生民无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心良苦的历史读本,让我们能够得以破除对西洋文明的迷信。或许就在那一破之间,真理之光忽然照耀我们眼前的迷雾,让我们在恍然大悟中找到那种原来如此的释然和解脱。

君忆

20111212于旅途。

 

 已同步至 生民无疆的微博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21:24 , Processed in 0.0289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