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陈劲松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42874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员工贡献换股方式)

已有 199 次阅读2016-7-22 19:25 |个人分类:收入分配|系统分类:社会|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差距大, 贫富两极化, 草根陈劲松, 员工贡献换股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员工贡献换股方式)

 

作者:草根陈劲松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差距大 贫富两极化 草根陈劲松 净利润新分配法 全员持股 全员分红 员工贡献换股

 

 

本方案的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是推测华为(没有内部资料)的股权模式而来。华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根本原因绝非其他,就在于华为的股权制度——实行全员持股模式:创始人任正非持股1.4%,其余员工持有98.6%;员工除了月工资外,年年有利润分红,离职有股票增值收入;员工收入与企业盈利牢牢捆绑在一起——对员工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工薪阶层、社会中底层而言,华为就是我们的灯塔!华为的股权模式,就是我们的参照目标!

华为图标、任正非头像。

 

 

 

 

一、概述

1、理论基础

(1)劳动居于财富创造的主导地位

在人类物质、知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中,劳动是唯一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劳动的创造物,在企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同样如此。因此,在企业财富的分配中,劳动必须居于主导地位。

 

2企业净利润分红员工和股东共同所有

企业收入,是企业员工通过劳动,运用包括资本在内各大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来的,是员工(工薪阶层)投入的劳动与股东(资本家阶层)投入的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收入是员工与股东共同创造的——既是共同创造的,就应该共同——所以,企业收入为员工与股东共同所有进而,作为企业收入中的一部分净利润也是员工投入的劳动,与股东投入的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员工与股东共同创造的因此,净利润为员工和股东共同所有那么,组成净利润的三大部分:弥补亏损、经营发展留存(留存收益)、分红,也员工和股东共同所有

 

(3)企业的净资产、所有权为企业员工与股东共同所有

企业员工与股东共同创造、共同占有的企业净利润,保留在企业的部分(弥补亏损和留存收益(经营发展留存)),形成了企业净资产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净资产为企业员工与股东共同拥有,即,企业的所有权为企业员工与股东共同拥有。

 

(4)员工拥有企业净资产、股权的大部分

在上一经营周期,企业员工与股东共同创造、拥有的净资产,保留在企业,在员工劳动的持续运用下,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在本经营周期,在下一个经营周期、及以后所有经营周期,循环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新的企业收入、新的净利润、新的净资产。在此过程中,股东享有的净利润,历年以来,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分红流出企业,未能全部形成净资产,未能全部参与企业持续经营;员工享有的净利润,则全额转化为企业净利润,所以,员工净资产的增长速度大于股东的增长速度;再者,随着企业规模发展越大,企业员工人数超过股东人数就越多,在每一周期的新增净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就越来越大。最终,员工在企业的净资产份额大于股东,员工拥有企业净资产、股权的大部分。

参见《员工、股东净资产份额增长对比表》。

 

 

 

 

 

企业的收入、净利润财富净利润弥补亏损后的余额)净资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所有经营成果,都是企业员工通过劳动,运用包括资本在内各大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来的,是员工(工薪阶层)投入的劳动与股东(资本家阶层)投入的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的所有权,员工和股东共同所有

 

 

2、定义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改革方案,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与股东,共同持有企业股权,共同享有企业净利润分红的收入分配方法。因是全体股东与全体员工共同持股,所以又称为全员持股模式。

全员,是指全体股东与全体员工两者。

 

(1)贡献

净利润新分配法将企业净利润分为三部分:弥补亏损公积金、经营发展公积金、分红为表述方便,将后两部分经营发展基金与分红,称为企业财富,是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将保留在企业的前两部分弥补亏损公积金与经营发展公积金,称为贡献,这是资本与劳动留存在企业的贡献。

贡献,是指股东和员工共同拥有的,净利润扣除分红后的剩余部分,即弥补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部分。这两部分留存在企业,形成企业净资产的一部分,并会随着企业经营活动,补充到企业经营投资资产中,参与企业下一个经营周期的收入、净利润的创造。可见,贡献,属于净资产。拥有贡献,就等于拥有企业所有权。

就企业员工而言,在任一时点,贡献都可以分为两类:

已有贡献:已为企业做的贡献,只属于老员工;

未来贡献:未来为企业做的贡献,新、老员工都将有。

 

(2)股东、股份界定

为准确界定各个概念,股东、股份类型对应表对股东和股份进行了分类。

 

 

 

(3)股份的成本、定价、权益

股份获得成本,是指获得企业股份,所支付的对价。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员工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其获得股份的每个经营周期对企业的贡献,即保留在企业的员工净资产,可以称为贡献换股成本、换股净资产;外部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其付出的资本,可以称为购买股份成本。

股份获得时,股份的所代表的净资产金额,称为初始净资产。

溢价损失(折价收益),是指外部股东,在购买股份时,付出的高于(低于)每股净资产的部分。

贡献换股成本 = 每股净资产 × 股份数量

             = 初始净资产

购买股份成本  股份市场价格 × 股份数量

              初始净资产 + 溢价损失(折价收益)

 

增值收益(减值损失),是指股份出售时的每股净资产,高于股份获得时的每股净资产的部分。在企业内部,是指按每股净资产定价交易的股份,其出售价格高于(低于)购买价格的部分。体现的是企业净资产的增长。

溢价收益(折价损失),是指外部股东按市场价格出售股份时,获得的出售收益中,高于(低于)股份对应净资产的部分。

 

股份回售收益(损失),是指员工股东,将所持企业股份,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回售给企业,所得到的对价。

回售收益(损失)  每股净资产 × 回售股份数量

回售收益(损失)  贡献换股成本 + 增值收益(减值损失)

                 = 初始净资产 + 增值收益(减值损失)

 

股份出售收益(损失),是指外部股东,将所持有企业股份,以市场价格,向市场出售,所获得的对价。

出售收益(损失)  股份市场价格 × 出售股份数量

出售收益(损失)  购买股份成本 + 增值收益(减值损失) + 溢价收益(折价损失)

                 = 初始净资产 + 增值收益(减值损失) + 溢价损失(折价收益) + 溢价收益(折价损失)

 

股权资本利得(损失),是指股东按市场价格出售股份时,获得的高于(低于)购买价格的部分。

股权资本利得(损失) = 出售收益(损失) - 购买股份成本

 

为简便起见,全文只以收益论述

下表为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下的《股份成本、定价、收益》表。

 

 

 

3、目标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总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资本家阶层。

改革方案(全员持股模式)的目标是: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目标的量化指标和成功标志是:员工持股总数、大于外部股东持股总数,工薪阶层占有主要生产资料。

 

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主要从土地中生产出来,因此,拥有土地就是拥有财富。土地所有权分配分布合理、没有出现土地兼并集中的情况时,往往社会稳定、民富国强。一旦土地兼并过于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中国历朝历代后期,就会造成社会动荡、烽烟四起

农业社会的社会成员主体,就是农民,而谁能平均分配土地,谁就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所以,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内战中,中国共产党因为实施“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因此赢得了占全国人口数量85%的农民的支持,从而以绝对弱势的军事力量,在短短34年时间,就打败了被美国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成也是农民),赢得了中国政权。

 

农业社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完全为国家垄断的时期,即如中国1950-1980的30年,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应紧张,农民们光大米饭是吃不饱的,得在大米饭中添加红薯、南瓜、菜叶才能勉强吃饱。到了1980年前后,中国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平分给农民,每个农户都分得田地、获得田地自主使用权,全国人民光大米饭就能吃饱了,数亿人口再也不用在主食里添加南瓜菜叶一举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可见,生产资料所有权决不能集中、生产资料必须为生产者所有!

 

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工厂、企业,包含机器设备、技术、房屋土地等。即当今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主要从工厂、企业中生产出来土地也仍然生产财富,但退居其次。因此,拥有工厂就是拥有财富。规模化大生产时代,生产设备庞大而贵重,人们已经无法通过各自拿出一部分生产资料来组合生产,所以股份制应运而生,拥有生产资料的方式,主要是拥有工厂的股权。

世界知名企业华为,由于实行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的全员持股制度——创始人任正非持股1.4%,其余员工持有98.6%员工除了月工资外,年年有利润分红,离职有股票回售企业收入——从而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创造了技术型企业发展的奇迹。可见,在企业中,通过使生产者个人拥有生产资料,人们就能创造奇迹!

以史为鉴,处于当今工业化社会,如果企业所有权(股权)分布合理——生产者拥有生产资料,必然生产积极性高、生产效率高、社会稳定、民富国强;反之,则收入差距大、贫富两极化社会维稳耗费,并且生产积极性低、创新创造动力弱科技、经济发展达不到应有的速度。

因此,必须实现“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工薪阶层占有主要生产资料”。

参见《生产资料对应生产者》表。

 

 

 

4、总原则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总原则是:成本共摊、利润共享,股权共有。

企业员工和股东,共摊企业经营成本,共享企业经营利润,共同拥有企业股权

 

(1)成本共摊

企业员工与股东成本共摊体现在:

①用员工与股东共同所有的企业收入,支付各项经营成本;

②用员工与股东共同所有的净利润,弥补企业经营亏损(大于收入的成本部分);

员工与股东共同所有的净利润,提取经营发展留存公积金(留存收益),补充企业经营发展资金;

④企业员工承担企业成本还体现在:

在企业发生业绩下滑、转型重组、经营调整、经营亏损、破产清算等等情况下,企业员工不得不接受扣绩效、降薪、降职、裁员等等损失,来弥补企业。

其实,世界资本主义500年来,公司企业诞生50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员工一直在承担企业亏损,名声却被股东独占。只是这个真相一直被蒙蔽。

 

(2)利润共享

员工与股东共同有企业净利润共享净利润分红、共同拥有经营发展留存公积金(留存收益),就是利润共享

 

(3)股权共有

员工与股东共同有企业股权共享净资产增值收益就是股权共有。

企业股权的实质,就是生产资料所有权。股权共有,就是生产资料共有。

 

 

5、主要内容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改革方案(全员持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将企业所有权、分红权,由现行的股东独自有,变更为股东、员工两者共同

 

6、适用范围

净利润新分配法,适用于所有拥有外聘员工的盈利性组织(下文中,全部以企业代称),包括拥有外聘员工的盈利性法人企业,其他拥有外聘员工的盈利性组织。区分要点是:是否是盈利性组织、是否有外聘员工。

外聘员工,是指在直系亲属、合伙人、出资人之外,聘任的员工;盈利性组织,是指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组织。则,无外聘员工的家庭式、合伙式的个体户或其他经营单位、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自由职业者等,均不在净利润新分配法范围内。

 

 

二、原则

总原则是:成本共摊,利润共享股权共有

 

1、员工股的股权与分红权分离原则

分红来自企业财富,企业财富来自员工劳动,因此,员工入职即享有企业分红权,无需持有股份。具体份额,以《员工岗位持股标准体系》中规定的岗位持股上限,所对应的分红金额为标准。

 

2、股权结构整体设计原则

企业整体股权结构比例,必须遵循“国有股优先,员工股次之,外部股最次”原则。

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企业,以国有股优先,以保障国家整体安全。包括军工航天、网络通信、金融能源、主要食品的生产流通等行业、企业。其余行业、企业以员工股优先。

 

3、股权、分红权结构凸显劳动、劳动者财富创造主体地位原则

在企业的股权、分红权的结构比例分布中,必须凸显劳动、劳动者在财富创造上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方式在:

(1)员工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得低于40%

各种不同性质企业的具体红线为:国有控股企业不得低于40%;非上市国有参股、混合制企业不得低于60%,私有、外资企业不得低于70%;上市国有参股、混合制企业不得低于50%,私有、外资企业不得低于60%。详见《股权结构比例表》。

 

(2)员工分红占总分红金额的比例不得低于40%

各种不同性质企业的具体红线,同上。如果企业实施的是员工出资购买方式,就仍然会存在未持股员工,所以,此类企业的员工分红总额,必须高于上述红线标准。

 

4、股份、分红合理分布原则

(1)内外部股东间合理分布

净利润新分配法下,企业股权结构应在国有股、员工股、外部股之间合理分布,并凸显劳动、劳动者在财富创造上的主体地位。详见《股权结构比例表》。

 

(2)内部股东各层级间合理分布

企业层级可以大致分为基层、中底层、中层、中高层、高层,分别对应基层、主管、经理、总监、总裁董事长。根据草根陈劲松在《正当合理的社会财富差距范围是3-8倍》中的测算,合理的收入差距在3-8倍,那么,企业内部员工,从最基层的操作工、业务员、职员,到最高层总裁董事长,人均股份、人均分红的差距,最高不得超过8倍。企业规模小,则最高倍数相应降低,例如,最高层只有总经理,那么以5倍为限。

下表是《各层级员工人均综合收入倍数测算》表。

 

 

 

 

如果,在所有企业,都将各层级的人均工资、人均股份、人均分红的差距,控制8倍以内,那么,社会收入差距,就会基本上比较接近8倍的范围内。不能完全实现8倍的原因,在于外部股份可能比较集中,以及豪富阶层往往持有多家企业股份。

 

(3)不同岗位类别间合理分布

不同岗位类别是指操作岗、业务岗、技术岗、管理岗。各岗位类别的人均持股比例不高于1:2。

 

5、员工股限制流通原则

员工不得自行处置所持有的员工股。员工股不得借贷、不得对企业之外出售、不得上市流通;员工之间不得相互交易员工股;员工股不得对外质押、担保;除了降职导致岗位持股上限降低、离职之外,员工股份不得回售企业

 

6、风险补偿原则

员工股东和外部股东,共同拥有增值收益(减值损失)净利润分红,两者都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波动,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为两者持有公司股权共有的风险补偿。外部股东的风险补偿,多一项市场溢价收益。

 

7、资本保全与企业发展优先原则

净利润分配法下,净利润首先用于提取弥补亏损公积金、弥补往年亏损,其次用于提取经营发展公积金、以备未来经营发展之需,最后才是员工外部股东分红。

 

8分红原则

1同权同时共享红利原则

①员工与外部股东共同拥有红利决策权;

②员工股与外部股,每股股份分红金额相等;

员工与外部股东,同时获得分红。

(2)员工按岗位持股上限确定分红金额原则

(3)员工分红总额大于外部股东分红总额原则

4限制巨额闲置资金原则

5强制分原则

 

9、不溯及既往原则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改革方案(全员持股模式),对此前企业股东按原分配制度依法获得的收益(转增资本金、分红、股权资本利得),不追溯分配。

 

10、破产清算原则

净利润新分配法改革方案(全员持股模式)下,企业解散、破产的分配顺序为:员工薪资、债权人本金、政府税收、股东资本本金和员工股份初始净资产、债权人利息,仍有剩余的,则参照全员分红方法,员工、股东共同分配。

 

上述原则简略处,详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全员分红模式)》。

 

 

三、方案内容

 

1、实施

1国家整体实施

分为两个阶段:国企、上市公司试点阶段;境内所有盈利性企业全面实施阶段——国企、上市公司全面实施、非上市私企、外企、混企等全面实施。见《全员持股模式整体实施两阶段》表。

 

 

 

 

(2)企业内部实施

企业实施净利润新分配法员工贡献换股,最好全员分红同步实施,最好一步到位。员工贡献换股,也可以分过渡正式两个阶段实施。

净利润新分配法实施时,企业一律不得回购股东股份。实施改革后,企业员工、任职股东在企业外部,通过公开市场购买的上市公司股份,属于外部股份。

 

a改革前

当前,没有实施改革前的阶段,企业的股东包括:外部股东、任职股东2种(国有参股控股企业还有国有股东,为简略起见,下不赘述),对应持有的股份为:外部股份,任职股份。

 

b、过渡阶段

在过渡阶段,企业的股东包括:外部股东、任职股东、员工股东3种。

员工股东,获得员工股份的数量,按《员工岗位持股标准体系》确定。

在过渡阶段,任职股东需要确定今后与企业的关系,是外部股东、还是员工股东。即任职股东需要在过渡阶段,转化为外部股东,或转化为员工股东;并相应处理所持股份。所持任职股份,超过岗位持股上限的,将分为员工股份和外部股份。员工股份的数量,按员工岗位持股标准体系》中的岗位持股上限确定,剩余为外部股份。

转化为外部股东,任职股东必须在正式阶段开始前,放弃在企业任职,其所持股份,一律做为外部股份。

转化为员工股东,任职股东必须将持有的外部股份,全部出售给企业外部,只保留符合岗位持股上限的员工股份,即成为员工股东,这部分员工股份,只能按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回售给企业

 

任职股东转换为员工股东的,对过往和过渡阶段期间在企业的任职经历,不得享有员工贡献换股的权利,不得享有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向企业购买股份的权利——因为其在改革前作为股东,其享有的独占净利润、独享分红权益,已经超过了投入资本应得的正当范围,抵消了付出劳动所应得的权益。在正式阶段开始后,其在企业的任职经历,可以享有员工贡献换股的权利、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向企业购买股份的权利。

 

c、正式阶段

在正式阶段,任职股东取消。企业的股东包括:外部股东、员工股东2种。

企业内部实施全员持股模式,按照持股总数对比划分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或者3个阶段实施达成“员工持股总数,大于外部股东持股总数”、“工薪阶层占有主要生产资料”的量化指标和成功标志,实现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的目标

参见《企业实施阶段划分》表。

 

 

 

2、企业股权分配方案实施流程

(1)建立员工组织体系

成立员工大会,选举员工代表委员,成立员工代表委员会及其分支机构,设定员工大会、员工代表委员会及其分支机构的架构、权责、流程等制度。

 

2设计股权分配备选方案

召开董事会、员工代表委员会联合会议,确定股权分配备选方案。

 

(3)决定股权分配方案

召开股东大会、员工大会联合会议,审议备选方案,决定股权分配方案。

 

(4)实施股权分配方案

由股东大会、员工大会联合会议授权,董事会、员工代表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

 

 

四、员工贡献换取方式下的股权分配方案内容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改革方案,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的方案内容设计如下:

 

1、确定员工获取股份方式

净利润新分配法,按员工获得持股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种具体实现方式: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

 

(1)新老员工获取股份方式对比

前已述及,贡献分为已有贡献、未来贡献

员工拥有的贡献的金额多少,根据员工的职位职级和为企业工作时间长短来确定。

企业老员工,对企业的净资产有贡献,所以对企业有所有权,新员工入职时,对企业已有的净资产还没有贡献,所以对企业还没有所有权。由此,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已有贡献换取、未来贡献换取。详见新老员工获取股份方式对比表。

 

 

 

 

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指员工通过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的净利润的贡献部分中,拥有部分贡献的所有权,然后再以此贡献所有权,获得公司所有权的凭证——股份的方式。分为两类:

未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指员工通过未来为企业服务,在企业未来的净利润的贡献部分中,拥有部分贡献的所有权后,然后再以此贡献所有权,获得公司所有权的凭证——股份的方式。

已有贡献换取股份方式指通过以往为企业服务,老员工在服务期间创造了部分企业净利润、贡献,拥有此部分所有权,此部分留在企业,形成企业净资产,并用于经营活动,参与下一周期企业收入、净利润的创造,并持续循环,因此,老员工拥有企业一部分的净资产所有权,然后再以此贡献所有权,获得公司所有权的凭证——股份的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必然是员工先为企业创造利润、贡献净资产,然后以此贡献,获得企业股权(股份),所以,不管新老员工,其实都是用已有贡献换取股份。只是改革实施的,必然要细分老员工、新进员工、已有贡献、未来贡献,才便于操作。因此,需要按此细分分析。

 

(2)12种组合方案

出资购买、已有贡献换取、未来贡献换取3种方式,经过排列组合和细分,可以得到12种组合方案,详见《股份换取各方式组合的适用性分析》表。

 

 

 

(3)判断标准与最优方案

判断现实可行性强弱的主要标准是员工是否需要出资购买股份,以及企业的绩效、行业发展前景

企业绩效好的、行业前景好的,员工才可能愿意出资购买股份,否则就不会愿意。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企业数量,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50%太多。

通过《股份换取各方式组合的适用性分析表》的分析可知,最合理的、现实可行性强的,是“已有贡献换取+未来贡献换”组合方案,即老员工用已有贡献换取企业股份,新员工在未来用未来贡献换取企业股份,老员工已有贡献换取不足持股上限的,在未来用未来贡献换取——完全不需要员工掏钱的、且照顾到老员工以往贡献

现实可行性中等的,是“已有贡献换取+出资购买+未来贡献换取”组合方式;

单纯的已有贡献换取股份方式,完全没考虑新员工,不可行单纯的“未来贡献换取方式”,完全抹杀了老员工以往的贡献全部出资购买和其他方式的现实可行性都较弱。

在下文中,如无说明,员工贡献换取方式,特指“已有贡献换取+未来贡献换”组合方案。

 

 

2、设计股权结构,确定员工持股比例和总量

设计股权结构,必须遵循股权结构凸显劳动、劳动者财富创造主体地位的原则,实现“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工薪阶层占有主要生产资料”的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上,体现为:员工持股总数,大于外部股东持股总数。具体股权结构,见《股权结构比例》表。

 

 

 

保留外部股份的原因,在于保留外部股权融资渠道,外部监督。单靠内部融资额度有限,难以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当外部股东大部要抛股而去,企业找不到外部股东接手,则表明企业前景看好;将难以从外部融资,从而错失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3、确定股份来源方式

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员工持股需求有三个方面:改革时,老员工往年已有贡献换股,改革后,未达持股上限老员工换股每年新员工换股

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员工持股股份来源,改革时,采用增发员工股方式获得,满足老员工已有贡献换股需求;改革后,采用送股为主、其他为辅的方式获得,满足未达持股上限老员工换股每年新员工换股需求。

 

(1)股份来源方式

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在现有股份来源方式下,新增了增发员工股份方式、员工回售方式,改造了送股(股票股利)方式。所有股份来源方式,参见《股份来源方式适用员工获取方式》表。

 

 

 

 

单独适用员工贡献换股的股份来源方式是:送股、转增股。

单独适用员工出资购买的股份来源方式是:配股、增发新股。

两者都适用的股份来源方式是:增发员工股、股东减持、公开市场回购、员工离职回售股份。

企业设预留股份账户,作为中转账户,收拢员工未足量持有股份、员工离职回售股份、股东减持股份、公开市场回购股份、发行新股预留股份,作为新进员工持股股份预备,平时总数不超过股本10%。

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组合各方式来获得员工持股股份。

 

(2)改革时

改革时,直接发行新股:员工股份,专用于老员工贡献换股。根据在职老员工的岗位持股上限总数量,和预留股份数量,计算出发行总量,发行后划归老员工名下。这是通过直接摊薄原有股份权益的方式,将老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划归老员工名下。

改革时,不管绩优公司还是绩差公司,不能回购股份,以免关键时期,资金流出企业。

 

(3)改革后

改革后,股份来源方式有2类:现有股份、发行新股;现有股份包括:股东减持、公开市场回购新增加员工离职回售股份;股东减持包括:任职股东减持,外部股东减持。发行新股包括:送股、转增股、配股、增发新股。

送股(股票股利)方式,现行的是将企业留存收益中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金,以增加原股东的股本,其实就是盈利追加投资。现在改造为,企业贡献(弥补亏损部分、经营发展留存部分),留存在企业,按员工股东、外部股东新增持有股份需求,转增资本金,以增加股本,或者,对没有新增持股需求的内外部股东,则是增加了所持股份的每股净资产。

配股、增发新股,是企业为了融资而发新股,所以不适于贡献换股的股份来源方式。

对于股东减持、公开市场回购、员工离职回售股份,企业只能以不高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购进,存入预留股份,再按贡献换股方式兑换给员工。

企业通过此三种方式购买的股份,其原本对应的净资产、增值净资产,在企业购买后,已经支付出去,这部分股票在企业内部失去对应净资产;如果此时企业新增利润,要用于员工贡献换股、转化为净资产的,就没有对应股份;则可以直接对应企业购买来的股份,省去新发行股份手续。所以,企业购买股份,适用于贡献换股方式。但是,必须注意,购买来的股份,不得包含用于贡献换股的净资产,否则,会摊薄已有股份的每股净资产。所以,在企业持续盈利的前提下,以现在迟半年公布年报的制度,对外购买股份,必须比贡献换股早1.5年。

改革后,采用送股为主、其他为辅的方式获得员工持股来源,满足未达持股上限老员工换股每年新员工换股需求。

改革后,为了符合股权结构原则,在没有突然大量增加员工的情况下,新发行大量股份用于员工持股的,需相应调整《员工岗位持股标准体系》中的岗位持股上限

 

 

4、确定定价机制

净利润新分配法下,员工持股股份价格,全部采用每股净资产定价。包括获取定价和退出定价两个方面。

 

(1)采用每股净资产定价的原因

一是,净资产是企业唯一真正拥有的资产,是企业股权的内核。企业总资产中,另一部分是负债,是要对外偿还的;只有净资产,才是企业股权所有者真正拥有的资产。

二是,股权估值方法中,净资产反映的是企业当下的已有价值,是唯一真实的、确定的。市盈率、净现值等其他估值方法,充斥着对未来的估计,是不确定的。

三是,净资产的变化能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萎缩衰败,长期来看,必然在净资产总额上,对应的表现出增长或缩小。

四是,以净资产定价;能促进员工以企业的真实价值为工作方向,而不是以市场炒作价格为工作方向。

五是,避免股东虚高股价套现,损害员工利益,将员工持股变为股东高价套现工具。

 

(2)获取定价

包括两个方面:企业获得员工持股所需股份,包括股东减持、公开市场回购、员工回售等所有方式,获得成本不得高于每股净资产;员工获得股份时的股份定价、获得股份的成本,等于当时每股净资产。以增加股份数量的方式作为员工持股来源的,一律以股份数量增加后的每股净资产定价。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获得员工持股股份,必须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取得成本,都不高于每股净资产”的条件。

参见《股份来源方式与对应定价标准》表。

 

 

 

 

例如,以发行新股份和非新增股份组合的方式获得员工持股股份来源的发行新股后每股净资产的计算步骤、公式为:

①根据须持股员工数量、《股权结构比例》、员工岗位持股标准体系》,确定所需分配股份总数;

②再确定发行新股份数量和其他来源方式股份数量;

所需分配股份总数 = 发行新股份数量  其他来源方式股份数量

③计算企业 发行新股后的股份总数(总股本)

 发行新股后的股份总数(总股本)  原有股份总数  发行新股份数量

④增发后的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总额  总资产  负债

净资产总额按最近一期期末金额确定。

增发后的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总额 ÷ 增发后的股份总数(总股本)

 

(3)回售定价

在员工离职时,所持股份必须回售企业。回售价格等于员工离职最近一个月末的每股净资产。如果回售价格低于当时获取股份的每股净资产,有两种情况:

一是企业增发股份过多,稀释了每股净资产,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员工在增发时得到同比例的股份,其持股的净资产总额没变;一种是都增发给了外部股东,员工在增发时没有得到同比例的股份,其持股的净资产总额减少。这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与融资方针问题。

二是企业出现亏损,整体经营不善、行业衰退、宏观经济等问题,这是企业全员(员工加外部股东)必须共同承担的,所以离职员工也只能按回售时的每股净资产拿回剩余贡献。

 

5、确定员工持股数量

(1)设计《员工职位持股标准体系》

详见《净利润新分配法:改良方案(全员分红模式)》。

 


2确定员工换股数量方法

企业年度净利润扣除分红部分后,剩余的贡献部分(弥补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部分)保留在企业中,成为企业净资产的一部分。这部分新增净资产,是企业老员工、外部股东和当年新进员工共同创造、共同所有。在新增净资产中,员工所享有的部分,即是换取股份的对价。对于老员工,在改革时,可以按照下述方法,从入职当年起,逐年计算,一次性换取入职以来所有应得股份。对于当年新进员工、当年离职员工,工作时长不足1年的部分,按实际工作时长折算后计算

如何确定员工在新增净资产中享有的具体比例、金额?

 

①方法一:比率法

此方法可以按岗位系数岗位持股上限两种方法计算,其中前一种方法更精确。

此方法的原理是:岗位系数和岗位持股上限,是按具体岗位在企业整体中的价值比重设置的,代表此岗位对企业整体创造的财富的贡献比重,对于企业整体创造的净利润,也是如此。

在此种计算方式下,可以确定新员工、老员工、外部股东,在企业贡献(新增净资产扣除分红)中的具体金额,可以确定三者在企业贡献对应的新增股份的应得数量。按此方法新增股份,不会摊薄每股净资产;而且将员工每年能得到的股份数量,与企业新增净利润、净资产直接挂钩,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现按岗位持股上限为例来说明,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所有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的总数;

然后,计算出计算比率用股份总和

计算比率用股份总和 = 老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总数 + 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总数  外部股份总数

然后,计算出三者比例;

然后,计算应该新增的股份数量(新增净资产÷上年末每股净资产);

然后,按第三步比例计算三者应得的新增股份数。

最后,计算单个员工占比及其应得股份数。

单个新员工占比 = 单个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数 ÷ 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总数

单个新员工应得股份数 = 单个新员工占比 × 新员工应得新增股份

新员工工作时长不足1年的部分,按实际工作时长折算后,计算单个新员工占比

单个新员工占比 = 单个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数 × (实际工作时长 ÷ 365 ÷ 新员工岗位持股上限总数

 

老员工和外部股东的计算公式与上类同。

没有达到持股上限的老员工,当年贡献换股数量计算如下:

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总比率  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总数 ÷ 老员工持股上限总数

未达老员工应得新增股份总数  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总比率 × 老员工应得新增股份数

单个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比率  单个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 ÷ 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总数

单个未达老员工贡献换股数量  单个未达老员工持股上限比率 × 未达老员工应得新增股份总数

 

在以新增净资产增加发行新股(送股)时,新老员工(含已达持股上限老员工)和外部股东,都可以按上述方法获得股份;在以预留股份支付新员工和未达持股上限老员工的贡献换股时,已达持股上限老员工和外部股东,不能获得股份,但所持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会增值。

详见《员工贡献换股比率法》表举例。

 

 

 

 

②方法二:固定数量法

在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下,根据《员工职位持股标准体系》,对每一个职位,都对应设定一个换取相应数量股份的工作时长,达到即可获得相应的股份,员工不用自己出钱购买股份。工作时长1-5年不等,根据具体职位职级和持股上限设定,遵循“职级越高、股份上限数量越高,时间越长”的原则。

例如,甲企业高级经理的持股上限是10000股,规定需在此职位职级工作满3年,就能直接获得10000股股份,而这3年,每年获得股份的比例与数量,可以依次设定为:20%2000股30%3000股50%5000股,如果在此职位只做满2年,则只能获得5000股。

《员工贡献换股固定数量法例表如下:

 

 

 

 

③方法三:净利率法

净利率法,是指将员工每年获得的股份数量,和企业盈利结合起来,企业每年达到多少净利率,全体员工就换取多少比率的股份,直到达到员工的持股上限为止的方法。在《员工贡献换股固定数量法表中,将每年固定的比率,换成每年的净利率就可以了。对老员工的以往贡献,可以从入职起,按往年的净利率计算。

此方法将员工每年的换股数量和企业盈利能力直接挂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十分强大。

员工应得股份数量 = 核定岗位持股上限 × 净利率

见《员工贡献换股净利率法》表。

 

 

 

对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也可以使用销售收入增长率方法,计算每年应支付给员工的股份比率。

 

6、股权管理方式与持股方式

非上市公司,设立全国性的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系统,登记非上市公司全员持股信息。在系统中开设员工持股账户,记录员工持股信息。

上市公司,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股权登记系统,开发员工持股子系统,在系统中开设员工持股账户,记录员工持股信息。可以和现有的个人证券账户打通。

在系统使用前,可以使用员工持股花名册,记录员工持股信息。

员工代表委员会,负责企业员工持股管理和企业预留股管理。

 

7、员工权利

在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下,员工享有权利有:

分红权——入职即获得利润分红的权利;

贡献换股权——以贡献换取企业股份的权利;

回售权——离职时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回售股份给企业的权利;

增值收益权——获得所持有股份的净资产增值部分的权利;

换股净资产回收权——回收员工贡献换股时,用以获取股份的初始净资产(换股净资产)权利;

经营决策参与权——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

企业员工同时持有员工股和外部股的,只能以数量较多的股份赋予的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例如,如果某员工持有的外部股份数量大于员工股份,则此员工只能以外部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其内部股份失去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权利。

员工入职,可在岗位持股上限范围内,用贡献换取企业股份。持股期间,员工不能自由处置所持有本企业股份。离职时,员工必须将所持股份回售企业,股份定价价格均以每股净资产计算。

 

8、确定股份动态调整机制

(1)员工变动

在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下,新进员工,依次优先用预留股、送股(股票股利、转增股作为新员工持股股份来源。员工离职,所持股份回售企业,企业将回购的员工持股,作为预留股份。员工升职降职,按新职位的岗位持股上限,调整员工可持股上限降职员工所持股份,超过新职位职级的持股上限的部分必须回售企业,回售价格为回售时最近一个月末的每股净资产

 

(2)股份变动

①增加股份

企业因经营发展,需要进行股权融资时,可以优先选择顺序为:对员工股东配股、增发;对外部股东配股、增发;对企业外部公众、特定人群增发。前一种为企业的内部,后两种为企业外部。对内配股、增发采用每股净资产定价,对外配股、增发采用市盈率定价。

企业需要对外部直接融资时,为保持内外部股权结构合理,可能需要同时对内融资。在实施了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企业依然可以偶尔使用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按每股净资产定价方式对内融资,不影响上述员工权利。对内融资遵从员工自愿。当融资金额巨大,保持内外部股权结构合理,则难以满足资金需要时,对内外部股权融资金额以保持内外部股权结构合理为限,剩余部分采用债融资,或采用对外合作等方式

 

a、对内配股、增发

对内部股东(员工股东)配股、增发,按当时每股净资产,来确定新增股份数量和股份价格。如企业需要融资1亿元,确定当时的每股净资产为10元/股,那么企业配股、增发股份的价格为10元/股,增发股份数量为1000万股。

增发股份的价格 = 每股净资产

企业增发股份数量 = 融资金额 ÷ 每股净资产

 

b、对外配股、增发

对外部股东配股、增发,对企业外部增发股份,均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参照,确定增发市盈率,来确定增发股份数量和股份价格。如企业需要融资1亿元,确定的市盈率为20倍,每股收益为1元,那么企业增发股份的价格为20元/股,增发股份数量为500万股。

增发股份的价格 = 每股收益×市盈率

企业增发股份数量 = 融资金额 ÷ 增发股份的价格

 

②减少股份

在能够以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回购外部股份时,企业可以回购,注销,以增加内部股份每股净资产。

 

9、分红标准

分红,统一按股份数量计算。

每股分红金额 = 分红总金额 ÷(员工实际持股总数 + 外部股份总数 + 预留股份总数)

员工分红总额 = 员工持股上限总量 × 每股分红金额

单个员工应得分红金额 = 岗位持股上限数量 × 每股分红金额

 

在净利润新分配法下,遵循股权与分红权分离原则,即企业员工入职即享有分红权,分红权及分红金额与是否持有企业股份、及持股数量无关。所有员工,不论是否持股,按《员工职位持股标准体系》确定的岗位持股上限数量,确定每个员工的应得分红金额。外部股东分红,仍以持股为分红权来源,按持股数量计算分红金额。

预留股份的一部分,是部分员工未达到岗位持股上限的部分,这部分的分红,直接分给了员工,另外剩余部分,优先分配给全体员工股东,亦可划拨至经营发展留存资金。

 

10、退出方式

在净利润新分配法下,员工不能自由处置所持员工股份,只有在员工离职时,离职最近一个月末的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全数回售给企业。

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净利润划分为几个部分:

一是分红;

二是贡献部分,即净利润扣除分红后,保留在企业的弥补亏损、经营发展留存部分,形成企业净资产。之后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以贡献换股方式,为员工换来企业股份;

一部分作为员工净资产增值部分,在员工达到持股上限后,成为所持有股份的增值收益。

在净利润新分配方法的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在职期间,员工获得分红离职时,员工回售持有的全部股份给企业,回了贡献部分(贡献换股+增值收益)。到离职时,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净利润全部偿还员工。

 

 

五、员工出资购买方式下的股权分配方案内容

1、补充内容

上文已对最优方案“员工贡献换取股份方式”,做了详细论述。此处补充一下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不同之处。

在股份来源方式上,对于股东减持、公开市场回购来源,可由员工出资、企业统一以每股净资产购买。

在股份定价机制上,只能采用每股净资产定价,以免股东虚高股价、变现出逃,坑害员工。企业获得员工持股股份的价格,不得高于每股净资产。员工购买员工股份时,股份价格为每股净资产;员工升职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购买增加的可持股部分;员工降职时,所持股份超过新职位职级岗位持股上限的部分,必须回售企业;员工离职时,所持股份必须全部回售给企业;回售价格为每股净资产;如购买时每股净资产为10元/股,则以10元/股的价格购买股份,离职时每股净资产为12元/股,则以12元/股的价格回售股份给企业。买卖差价,由员工自行承担。

在员工权利上,员工享有权利有:

分红权——入职即获得净利润分红的权利;

购买股份权——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购买企业股份的权利;

回售权——离职时以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回售股份给企业的权利;

增值收益权——获得增值收益的权利;

经营决策权参与权——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

员工购买企业股份遵循自愿原则。

 

2、员工购买方式大问题多、不适合普遍推广

但是,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有着诸多大问题:

(1)适用范围小。

企业总量中,很大部分企业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员工是不敢、不能、也不会拿多年积蓄来冒险的,现阶段,绝大多数工薪家庭也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同时,还存在员工是否有充足资金购买股份的问题。只有小部分成长成熟行业的绩优公司,员工才能买、敢买。可见,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适用范围很小。

参见《企业-行业周期矩阵》表。

 

 

 

 

(2)为股东套现提供方便

上市公司是所有企业中,经营绩效整体比较好的部分但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减持潮屡屡发生,足以证明股东套现的现象是普遍的。对于不少绩差、亏损、经营无方的企业来说,即便按每股净资产出售股份给员工,仍然存在股东套现出逃的可能。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无疑为股东套现提供极大方便。

 

(3)为股东侵害员工权益提供借口

在股东意图套现出逃的情况下,员工购买股份的自主选择权就很难得到保证,在股东的强势下,员工少买、不买企业股份,极可能面临工作被刁难,不仅升职加薪无望,更可能被边缘化、降职、减薪,甚至被辞退。

 

(4)抹杀员工贡献

员工出资购买方式,完全抹杀了老员工往年工作对企业作出的已有贡献,对于员工创造的企业净资产部分,还要花钱去买,岂不荒唐!

如果员工没有持有企业股份(非持股员工),其对企业创造的贡献部分,也就白白扔了。

综上可知,员工出资购买股份方式,并不适合普遍推广。

 

 

六、优缺点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员工贡献换股方式下,企业所有权、净利润由外部股东和员工共同享有,所以股权出售溢价(增值收益)、净利润分红也由两者共享,见《员工贡献换股分配主体权利对比》表。

 

 

 

由上表,可以分析出净利润新分配法的员工贡献换股方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明显缩小收入、贫富差距,降低扩大的速度

净利润新分配法的员工贡献换股方式,原本由股东独占的净利润分红、企业股权,将其中原本属于员工的部分,偿还给员工,因此能够增加工薪阶层的绝对收入,能大幅度的缩小收入差距、缩小贫富两极化,能够大幅度的减缓收入差距、贫富两极化拉大的速度。

 

(2)企业内部基本达到合理的收入差距范围

在企业内部,实施员工贡献换股后,能够基本上达到合理的收入差距范围。

 

(3)实施非常简单

净利润新分配法员工贡献换股,实施极为简单。只需要在企业层面,对净利润的分配略加改变,在净利润分红名单和企业股东名单上,添加上员工的姓名清单即可。除此之外,对全世界现行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制度,都没有变动。

 

(4)对全体员工具备较激励作用

员工贡献换股方式,将全体员工变成了股东,企业盈利越大,员工得到的分红越多、能兑换的股份越多、持有的股份增值越多,因而对全体员工具有大的激励作用。

 

2、缺点

但是,只实施员工贡献换股短期内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大幅缩小但长期看,对全球性的收入差距、贫富两极化继续加大的发展趋势,却并不能根本性的扭转;更不能使收入差距与贫富两极化缩小到3-8倍的合理范围(参见草根陈劲松博文《正当合理的社会财富差距范围是3-8倍》)。原因在现存的财富差距没有改变。以中国为例,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资本家阶级已经形成,他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往往比平民百姓多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几十万倍这意味着

(1)资本家往往持有多家企业股权

这导致:

①企业分红收入,资本家比员工多很多份;

②企业股份出售增值收益,资本家比员工多很多份;

③企业股份出售溢价收入,员工没有,资本家有很多份。

 

(2)资本家当下可投资闲置资金比员工的多100—100000倍以上

资本家持有巨额的闲置资金、理财产品、房产、土地、黄金珠宝等等,可以随时变现用于投资其他企业。这导致,资本家可新增的企业股权数量,比员工的多100—100000倍以上进而导致,资本家新增的分红收入、股份出售增值收益、溢价收入,比员工的多100—100000倍以上进而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增长速度比员工高出100—100000倍!

巨大的财富差距,导致巨大的收入差距,进而加大财富差距,再进一步加大收入差距……

可见,只实施改革方案不仅这些现存的、巨大的财富差距,不会改变,而且,资本家阶层以工薪阶层为代表的社会中底层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仍然会急剧扩大。

这是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与少数人、不溯及既往的必然后果。

因此,要达成收入、财富差距缩小到8-3倍的合理范围,要达成消灭剥削、消灭资本家阶层的总目标,必须追溯资本家以往剥削所得财富,实施社会财富重分配。

 

 

七、其他问题

1、外部股东为何享有分红收益?

由于外部股东购买价往往明显高于净资产,所以拥有分红权;创业阶段、发展初期阶段投资的外部股东,虽然购买股份成本不高,但是此阶段投资企业风险较大,所以也拥有分红权。

 

2、上市公司的外部股东是否跟企业内部股东(员工股东)享有同样权益?

不完全一样。相同处在于,都享有分红权、交易差价。不同处在于,外部股东的分红权,来源于其持有股份;内部股东的分红权,来源于在企业任职工作;外部股东的交易差价,是基于市场价格买卖差价,内部股东的交易差价,是基于企业经营等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化。外部股东可以向企业外部出售股份,内部股东只能回售给企业,等等。

 

3、上市公司员工能否在证券市场购买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员工,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购买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上市公司员工同时持有外部股和内部股的,除参与经营决策权外,其余权利两者互不影响。

 

4、企业亏损,是否兑换股票?

改革时,所有企业都是将老员工的已有贡献换取股份,当年企业亏损,不影响改革的实施,可以正常实施贡献换股;改革后,则要区分企业采用的是哪一种员工换股数量方法,如果采用的是比率法、净利率法,则不能兑换;如果采用的是固定数量法,则可以兑换。

 

 

(微信号:xmbx666,QQ:1965166509,微信公众号:草根陈劲松,Skype:xmbx666@hotmail.com,欢迎加我

 

 

说明:

1、“净利润新分配法”,原名“净利润再分配法”,于2014年1月初成文发布,文章名为《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同年3月发布修订版,文章名为《净利润再分配法——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理论主要在前一篇,后一篇对方案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内容变化重大,深化彻底,已完全能够根治全球性的收入、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改名为《净利润分配法——收入分配改革制度方案》,更契合方案本意——将现行的、不公平的净利润分配制度,改变为新的、公平的净利润分配制度。

 

2、作者草根陈劲松只懂中文,不懂其他语言,如果你同时懂得中文和其他语言,将本文翻译成其他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印地语等等——再利用网络上的广交会等邮箱资源,发布到全世界——全球同步,会更容易实现。并请发送到我3个邮箱xmbx_hd@hotmail.comxmbx_hd@163.com2418918761@qq.com用于发邮件宣传《净利润新分配法》,万分感谢!外文版的版权及其收益为翻译者所有。

 

3、《净利润新分配法》的实施,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尤其是各国左派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由于中国大陆实行网络限制,草根陈劲松无法正常搜索、登陆其他国家网站,所以,请将本文转发给他们。并请帮助我,收集它们的网站和邮箱,发送到我3个邮箱(xmbx_hd@hotmail.com;xmbx_hd@163.com;2418918761@qq.com),用于宣传《净利润新分配法》,万分感谢!

 

4、《净利润新分配法》的实施,首先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了解他然后让大多数人支持他、宣传最后大多数人都向政府、社会要求、呼吁实施他,这样才会得到实施。为了我们工薪阶层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整个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幸福,为了社会公平,为了孩子,请分享给更多人!请在如QQ群、微信朋友圈上,如Facebook、skype、line等及时通讯工具上,分享、转发给更多的人!请发布在博客、论坛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请告诉他们!

 

5、在分享、转发《净利润新分配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反对、阻挠的人。不管他们以什么借口、理由来反对、阻挠,都是在维护资本家的不正当利益!都是在维护资本家对工人、员工的剥削!天助自助者!如果我们自己不行动起来,如果我们不去夺回自己的正当权益,难道资本家还会主动还给我们?

 

6、在网络博客、论坛上,在QQ群、微信朋友圈等即时通讯工具上,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将《净利润新分配法》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既为推动社会进步出一份力、符合人生大义,还能够为自己、家人及子女争取更高的收入、让生活更幸福美好,并且只要是经常用手机电脑上网,就能轻松做到,何乐而不为?

 

未来的命运,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点点鼠标,打造一个新世界!

 

 

 

 

方案系列全文: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理论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全员分红模式)》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员工贡献换股方式)》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追溯以往模式)》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新分配法简介)

 

 

参考文章:

《正当合理的社会财富差距范围是3-8倍》

http://bbs.m4.cn/blog-428746-76373.html

要真民主、还是高收入?——从香港“占中”谈民主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关系

http://bbs.m4.cn/blog-428746-59491.html

《国企私有化之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http://bbs.m4.cn/blog-428746-56778.html

《“国退民进”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

http://bbs.m4.cn/blog-428746-57218.html

 


鲜花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陈劲松 2017-1-10 11:46
123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5 02:30 , Processed in 0.03373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