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7|回复: 60

走进大陆--《福州印象》 [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明:本文首发于台湾不老网,无授权属,现转贴此处,版权归AC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谢谢!

《福州印象一》

我租住房的走道是由一阳台改造的,窄窄地,不长也不宽,但独立。 房门一开,站在走道上,独有的视线便望见对面隔着一条马路的融侨锦江花园E区。

因为下班归途需要穿过那里,小区的绿荫红瓦、菁菁草坡和风雅镂灯,常如天堂边一道醒目的风景,吸引着我,令我每每经过,都要放慢脚步。

有点坡度的非机动车道左边是融侨锦江花园E区的住宅区,住宅区的阳台朝向闽江。闽江是福州城的母亲河,依水而居是现代都市人梦想的地方,因而融侨锦江的房价一直高居福州房产业,但这里却已早早地脱销完毕。

非车道的右边是块坡地,从坡顶延续到坡底,全种植着马尼拉碧草,剪除平整的绿毯上,时常看到许多孩童在上面玩耍和翻滚,无忧无虑地笑声常令我羡慕不已,似乎间自己又回到童年的快乐时光。有时傍晚下班,在金色夕阳的散落间,会遇上许多老人带着宠狗在那儿溜着,小狗的欢悦和老人的安祥,总让人心间升起一道无比轻闲和自在的惬意来。

如果说锦江花园E区这边,呈现的是现代新兴都市的景象,那么横跨小区一条马路,小区的另一边、我租住的民房区,就是老城镇的场景了。

我租住的这片民房区规划无矩,构造陈旧,虽有点杂,但并不零乱。清晨六七点开始,这里就有商贩的流动,叫卖呦喝,鸡鸣狗跳;赶班上课的,招朋呼友,熙熙攘攘,呈现出一番热闹的晨景来。但时间持续不长,过了八九点,这一带又开始安静了下来,三三两两的人家小院门一开,你会看到小巷深处里,有人摆起了棋桌;有人倚门清茶;有小家媳妇麻将嘻戏;有年老妇女唠起家常,散慢悠闲、幽然自得,爽悦的笑声常常在小巷和庭院的角落里飘起和回荡。

不过这片民居不久将被改造成时尚小区(作者注:五年前这里已被开发),听房东说,地皮已被某地产商征用。但我发现这里的居民仍处事平淡、遇事不惊,在未拆迁改造之前,他们仍旧装璜修理,仍旧把多余的空间纷纷出租。房租不贵,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单间,配有家具,也就三百元左右。水费只需交这么十元钱,便可以了。他们似乎对获取额外经济,总是那么容易满足,而且热情、亲切、笑口常开。租住者只要每月按时交钱,或跟他们商议下月补齐,他们也无议异,还常常把你当做家人般嘘寒问暖,一付小福即安、小富即安的怡情。(待续)



美丽的融侨锦江一

美丽的融侨锦江一

图:美丽的融侨锦江一

美丽的融侨锦江二

美丽的融侨锦江二

图:美丽的融侨锦江二

[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8-11-9 17:03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二》

自居住福州起,福州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一座让人轻松自在、不陌生、不紧迫的休闲城市,福州人就如闽字门内一条渴望安逸、享受平和的虫子。

但如果你认为福州人真的只是一只只懂享受安逸的虫子,那你就被它表面所迷惑了,它的另一面勇敢、勤劳、冒险的精神让人惊叹。

由于居住当地,时常观阅本地的报刊、电视,发现全国瞩目的有关世界华人遭遇事件,似乎曾都跟福建福州人有千丝万缕的牵连,如以色列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新加坡建筑工人汇款被诈骗案;俄罗斯警察查抄华人商店案;英格兰克姆海滩拾贝海难事件;斯里兰卡海域海盗事件等等。一幕幕一件件,都能发现福州人的影子。

福州管辖五区八县,不知从何开始,出国务工已成为当地人生计的重要出路,不仅仅我们所知的福清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更有长乐、连江、平潭等地,当地的男孩长大找个机会到海外打工,早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据统计,2002年福建在外劳工约20万人,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靠偷渡出去的黑户,已无人知晓。如果你从福州城关沿途下去,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村镇,一座又一座漂亮的洋房里,差不多只有遗养天年的老人和天真无邪的小孩在居住,那些稍微有点知识或体力的劳者,早已到国外淘金去了。精美的楼房是他们在海外拼搏奋斗,而用财富妆点荣耀的象征。

那天在舞厅,无意间遇上从福州琅岐镇上上来跳舞的阿美,阿美在当地就是属于“望把嫂”一族。所谓“望把嫂”,就是专指丈夫到国外务工而在家“留守”的女士。

她告诉我说,象她这样靠丈夫在国外发了点财,而在空闲之余到福州城关来消费的人,很多,如果一有机会,她也会如丈夫一样漂洋过海。

她的话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问,出国需要多少费用。她说,看你要到哪个国家,大约十几万到七八十万之间。

我再问,这么多钱向银行贷款吗?她笑了笑,摇了摇头,告诉我说,她们那一带在民间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家里没钱想出国,没关系,邻里邻外有人会把钱送来借你,当然那是闲散的高利贷。

借钱者与被借者是以一个诚信做为纽带,被借者不怕借钱者不还,借钱者不担心还不了钱,以她家为例,她的丈夫借了38万元到了日本,前二年就把钱给还清了,第三年开始为自己挣钱,当然要想一个人一个月只打一份工来还债务,并不现实,她的丈夫常要打二份或者三份的工作,因此在海外的劳工普遍都很清苦。

我问,既然那么清苦,为什么还要到海外去受罪呢?只见阿美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她说,难道你喜欢安于现状吗?谁不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好些,现在吃点苦怕什么,不就是为了以后的日子吗?再说她们那一带,大家普遍都那么富有,谁愿意落后于人家呢?这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村妇,竞有如此务实和简朴的思维,她的话是不是代表了福州人普遍的一种勤劳秉性呢?

据我查阅,福建目前有十八家合法境外就业服务机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消化想出境的人员,福州人出国务工的传统,激化了福州人隐藏的冒险个性,因此偷渡行为已成为当地一带最为猖獗的方式,如有注意你会发现乡镇一带最常见的大字标语是:严厉打击组织偷渡的违法犯罪行为!

当然福州市政府在打击这种行为下了许多力度,但收效不大,因为在当地传统的民风之下,他们之间的同族情结、亲朋手足间,一家带一家、一窝连一窝严守着不让外人所知的多种秘密出国渠道。

虽然他们明知偷渡是一种犯罪行为,明知外面的世界有多苦、又有多危险,但是他们全然不顾,愿意去试一试、去搏一搏,即使投入再大资本甚至生命,他们也再所不息。

阿美告诉我说,前几年,美国、日本是首选的地方,后来这两个地方去的难度大了,西欧、南非,甚至战火锋飞的中东地区,也成了他们的目标之列。

有时这些偷渡人员为了到达目的地,甚至要在冰天雪地、汪洋大海、危险的第三国漂泊大半年以上,丛中的辛酸、苦难,常人无法想像。

当然我们在报刊、电视上,确实看到许多海外劳工生活条件的艰苦,甚至有许多劳工客死他乡的报道,但福州人不管是正常途径出去的,还是偷渡做黑工的,他们那种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个性,依然把生命延续、把世界妆点、把价值体现。

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有一些社会因素,但我相信这里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人文因素,让我在书写和阅读这个闽字时,重新认识这群在门外勇敢、勤劳、冒险的福州龙。(待续)


20070226225615295.jpg
图:福清侨乡夜景


20081028145652325.jpg
图:福清私人别墅

[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8-11-9 17: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三》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而且也是文化名城,五千年的历史文脉, 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它的一石一树,一伞一桥,一漆器一角梳,一老人一旧厝,无不渗透着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底蕴。

福州地处亚热带,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古时桥梁横贯四处,所以现在福州城内的地名别有特色,从我住宿到单位的一段路,就有金山大桥、杨桥、柳桥、高峰桥、双抛桥、洋下桥。

不仅仅说它只是桥,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福州市内雅致的地名。曾和一同事统计了一下,福州市内以桥为地名的近百个,如果没来过福州,单看这些地名,真的还以为福州如威尼斯一样,属于水上人家。

福州的桥很平凡,但各具特色,在细雨霏霏下,一位穿紫衣的姑娘,打着一把纸伞,婀娜地从青板石上走过,那绝对又是戴望舒笔下美丽的风景。

福州的桥很不一般,每座桥都有它动人的故事,古时福州的富贾豪绅乐善好施,把建桥当作一种善举,从而给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桥梁文化。

只可惜在时代的变迁中,福州城内的古桥在慢慢的消逝。 专家介绍说,目前福州古桥及周边环境遭受的破坏十分严重,据记载,福州地区清朝以前原有古桥797座,目前已锐减到398座,尽管现代桥梁在增加,且具有时代气息,但似乎少了一点古韵和内涵。(待续)


20080628104035279.jpg
图:福州“迥安桥”始于唐代

214458707.jpg
图:福州“星安桥”建于1786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四》

福州的纸伞很出名,是福州古代“三宝”之一,具民俗专家方炳桂考证,福州纸伞业繁盛于清代,中亭街的“杨常利”伞能遮档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还能抵挡倾盆大雨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制的图案色泽也不淡变。 如今,福州的纸伞已成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常被诗情画意者收藏和欣赏。

福州的纸伞工艺技术,是五代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的时候由中原和江浙一带带进福州来的。到了清朝,福州的制伞业进入了繁荣期。清末民国初,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

福州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如“杨常利”纸伞、伞骨要选用闽北特产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做伞骨,伞面要选用本省特制的棉纸,一把雨伞要经过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把优质的纸伞可在撑开、收回一万多次后仍不变形,在水里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质,在近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变坏。

福州的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等等。纸伞做工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伞画艺人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其中程家宝字画俱佳,冠绝伞画界;林永钦的花鸟、人物享誉甚高;刘梦秋的“洋山水”也颇有名气。(待续)

zs-003.jpg
l图:福州彩绘纸伞

4992005818161339.jpg
图:福州绢画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用心,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四》

在福州的手工艺品中,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它是所有梳发器具中的佳品,一块小小的角梳,能工巧匠们把它精雕细琢,创出的品种,精巧实用,形象逼真。想想看,在垂下的青丝瀑水间划动,然后在盘起的发髻上别着,那是怎么样的一种风韵和古典之美。

用角梳梳头,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温润而不挂发,还有加速头皮血液循环,能增强免疫力,清炎凉血,镇痛止痒,防止静电,不脱发,祛屑护发,舒筋活血,安神健脑,促进头发生长等独特的保健作用。

福州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更是十分讲究,选料只选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牛”(南方水牛、黄牛)和“北羊” (新疆、内蒙古绵羊)的角,选蹄也只选取生性水牛蹄,经过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这还不算完,还要按照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等,贴上金银箔方为成品。

1976年在福州新店出土的南宋贵族王升墓中,发现牛角制的黑色半圆形角梳六个,可见福州角梳至少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童牛牌”角梳与脱胎漆器、纸伞同获金奖,被并称为“福州三宝”。1935年,邹振记角梳在国际工艺品“小吕宋赛会”上获得金奖,据说巨商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黄金购买获奖的“牛角虎梳”,角梳价比黄金,一时被传为佳话。(待续)

2008415183128347.jpg
图:福州牛角梳

19.jpg
图:福州彩绘角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五》

古代的福州人是善于用艺术眼光对待平常劳作,纸伞如此,角梳如此,脱胎漆器更是是如此。在我旅居福州这几年里,脱胎漆器给我的感觉,它就是瓷器中一块黑色的、闪光的宝石。

福州脱胎漆器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据说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说起脱胎漆器在福州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沉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它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沉绍安(1767年-1835年)。

沉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沉绍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 当时福州为八闽首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行业在各种手工业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并不好做。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店中生意清淡,沉绍安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沉绍安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反覆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自沉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其技艺代代族传家承,并于1920年由其第五代孙对漆器表达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全新的改变,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效果。

1898年,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并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美国、柏林、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展出,获得了各种奖牌,声誉大振。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待续)

2411682374.gif
图:福州脱胎漆器一

23120061125175143.jpg
图:福州脱胎漆器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50分
这筒子辛苦了,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帮顶一下,配图加上文字很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以后慢慢看~~~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福州读书4年,都没有发现福州有这么好啊,这么漂亮,
楼主真是用心啊,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福州网友xiyang256给我发来错别字校正,第一节的“窄窄地”应该是“窄窄的”;第二节的“遗养天年”应为“颐养天年”、“望把嫂”应为“万八嫂”;“丛中”应为“其中”;第四节“具民俗专家”应为“据民俗专家”。

对此,0591为有如此细心和关爱的网友们感到无比高兴。同时也欢迎看贴的网友们能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0591先在此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六》

福州又称榕城,是我现在客居的城市。

刚到榕城时,我就居住在洪山桥附近的民房里,当时的心境很灰色。

民房唯一进光的窗口被另一座民房遮盖,房内除了张床和桌子,没有别的东西。

屋内很阴暗,白天也要点灯,但我很少开灯,夜晚也是,我觉得在阴暗的世界里住着,有一种自我安全。

我怕见光,也不愿见光,怕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的一切情感会象露水被慢慢蒸发。而露水一蒸发就不叫露水了,它叫水蒸气,水蒸气是云的泪水。

我害怕眼泪,在这强悍的世界里,有时眼泪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人家要给你的,与其生活在慌恐的世界里,不如在沉默中死亡。

我想在黑暗中沉默下去,把个性埋藏,一定相安无事,一定平静如水。

沉默的日子让我对壁无言、对影无语,我常常感觉一个人孤单单地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无边际地游荡,即使外面的世界很喧嚣。

可是人的一生最怕得是心有不甘,我从一个城市游走到另一个城市,其实无法让自己的心态平静,我不想这只是生命徒劳的游走,我需要的是一种呐喊和诉说。

也许福州真的是一块有福之地吧,我见识到了榕树。

对于福州的榕树,我早有耳闻,知榕城的榕树,自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广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而得名。

据说榕树的生命力很顽强,种子随风而落,落地而生,生生不息,在榕城的裴仙宫里有一棵榕树王,传说已有千年的历史。榕树的叶子虽小,含蓄内敛,但密密匝匝撑起的树冠,非常的盘大,可以遮天薜日,可以抵挡风雨。榕树也会开花,但花期很短,平和不张扬,小小的藏在树叶下,象无花果,是春意盎然下、百花齐放的绿色世界里,一点小小的爆发。榕树的根系很发达,挖起来,延伸的树根比树冠还大,支干上垂下的胡须,听说也是根系的一部分,不象一般的树墨守成规,只让它沉默在地底下。

但是当初我并没有注意过榕树,除了当时的心态,主要是福州市区的一些重要路段见不到什么榕树,因为从市政建设的角度看,榕树不适合成为行道树种,真正让我注意到的榕树,是在福州大学北门旁。

那天,天空有点阴沉。我又在下班时开始在街上毫无目的地游荡,为了避开迎面而来的一辆自行车,我撞到了身旁的一棵小树。

“哗啦”一声树叶震动的响声惊醒了我,我才注意到那是怎样的一棵小树呢?五六厘米粗的主干,不高,约二米,树冠的枝头上却长满茂密的小叶,令人称奇的是我发现三个分叉的枝干上,竟然有许许多多垂下的须,就象山羊特有的标志。

那一刻我激动了起来,仿佛心灵被重重地震憾了一下,封存压抑的情绪,“喷”地一声被开始瓦解。

是啊,人永远生存在不同的困境中,同困境作斗争是种精神也是一种生存状况。我们不能只拘泥于一般的约束,不能没有自己的呼声和个性。一棵树如此,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应当如此,自然界有它的宽容性和包容性,不管你安份也好还是不安份也罢,注重过程还是注重结果,都应有它的个性。这样人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

那么我为什么去在乎和迎合别人的立场呢?人是为自己活着,既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细细的品偿游走的过程,那就要让自己的个性摊开在阳光底下,不能再一味地苟合别人的想法了。

也许阳光下的景致,并不总让人赏心悦目,但那是个真实。真实的东西,谁也无法抹杀,就象榕树,哪怕只有一条缝隙也要顽强生存,只要生存就要把自己不跟从、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不管将来何去何从,做个完全的自己。

既然我曾经在茫然中已经放弃了许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自我,那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人不能总活在过去里,不管过去给我带来任何的伤害,我应该想想未来。

于是我决定立即搬离那间阴暗的屋子,抛弃所有形式的东西,去寻找另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546331.jpg
图:暑不盖张的福州千年榕树

084225698.jpg
图:根须长在树上是榕树的特色之一

[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8-11-10 14: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七》

夜深了,住宿的地方忽然停电,屋内的昏暗立刻象块黑布照头盖了下来,四周变得很静,隔壁嘈杂的电器播放声已嘎然而止,除了飞入室内的飞虫偶尔碰撞墙壁“扑扑”声外,一切又都趋于平静。

晚风带着点清凉,从窗口飘了进来,拂过脸庞、掠过身边,淡淡地如丝般细腻。窗棂一角的苍穹夜空,星星若隐若现、昏昏欲睡,心想这样的夜、这样的静谧,一定让人容易睡去。可我一向晚睡,习惯了在深夜里做事,虽然没有了灯光,只能静静地陷在藤椅里,但意志仍然清醒,默默地倾听这个城市一角的天籁。

隐隐约约间,我突然听到从窗外飘来一阵悠扬的弦声,那是二胡的声音,先是断断续续,接着便如流水般流畅的韵律,同时伴着婉转轻扬的闽语唱腔,在夜的寂静里拉开。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被紧紧地抓住,所有的感觉细胞,仿佛都张开了耳朵,展开了翅膀向窗外飞去。

福州是个移民城市,自古就有中原人多次迁入。据说晋朝时有八县城衣冠南渡,唐朝、宋代有河南移民南徙,蒙、满时代军人随军驻扎,至今福州还有地方叫蒙古营。北方中原人的迁移,带来了中原古文化,再加上2200年前吴越文化很早就从江浙传至福建,于是福州就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闽越文化。特别是福州的方言,古腔古调别有韵味,他们叫走路为行路;锅叫鼎;老师叫先生等,语气柔软,浅呤顺耳。

闽剧是福州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沉淀,剧场对白用的是福州方言,铿锵琴曲中,拉长的语调象流水低唱,令人舒服。观闽剧可窥一斑古代人文场景。记得小时候住在福建乡下,常为多看几场闽戏,逃课、偷溜而受老师罚站,可是闽戏总在学校不远的庙宇里演出,鼓声锣响常让我坐立不安,心想《珍珠塔》里的那个书生最终娶到他表妹为妻子了吗?《十五贯》里的老阿鼠最后有没有被抓住?

童年的梦想和幼稚总在时代的潮流中慢慢被流逝。再一次注意闽剧的时候,是刚到福州古街游玩时,那天见到古街一角的小小舞台上,几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在那有板有眼、比划摇曳,虽没有戏服行头,却也依然陶醉执著,台下挤着许多来往的游客,顿足驻首,听得精精有味。但真正留下关注的年青人不多,刚开始我并没在意,因为大家欣赏的角度和喜好不一样,就象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咖啡。可过了好长一会儿,在我身边停足而又离去的年青人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突然让我感到烦躁起来,心情也跟着沉重。想起前段日子看过的一篇报道说,国内许多民间文化因为年青人群的冷淡,出现后续无人而濒危。

望着那些离去的年青背影,心想世界多元化的变迁,这种古文化真要被人慢慢遗忘了吗?假如真的有一天,这些民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没有很好地保护下来,那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损失呢?

苦恼间,突然舞台上传来一阵急促鼓点,我盯睛一看,只见从舞台后蹦出几个空翻,落下时才发现是个八九岁的男童,一定神、一亮相,随着节奏,神采奕奕。顿时赢得台下叫好一片,不知不觉间我也跟着鼓起掌来,似乎有一种感动,又有一点欣慰。焦虑的心情在小男儿的唱腔舞影中慢慢逝去。

正在我思绪万千之际,灯突然亮了。原来电来了,但流畅的闽曲弦声,并没有因此停下,依然在寂静的深夜里越传越远,而我也没有接着做事,依然静坐在藤椅里,细细倾听悠扬的闽腔古韵。

PA00156534.jpg
图:1955年第一部搬上银屏的闽剧《炼印》

20070709160012554.jpg
图:仍在舞台上的52岁闽剧名角----林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八》

在福州城,想领略这个古老城市的建筑语言,除了福州画院的白壁、青瓦、马头墙,已所剩无几。福州城市的建设也和别的大城市一样,开始鄙弃古朴和沧桑,越来越多的现代钢筋水泥将遮蔽怀旧的双眼。我很怕突然之间,我的情趣和未知赶不上这时代前进的步伐,便已遗憾那逝去的东西。

好不容易一个热心地网友告诉我说,闽山巷可以代表福州古建筑的一条小巷,于是我赶紧翻地图、找方位,在冬季寒风瑟瑟的傍晚,一个人摸索而去。

闽山巷连接着三坊七巷里著名的两坊:衣锦坊和文儒坊。单看这两坊的名头,便知这区域里应聚集着当时的达官贵人、富贾绅士。那么这条小巷对于当时来说,也应是身价不凡吧。只是时光荏苒,当我踏上一块块磨光圆滑的石板路时,两旁厚厚斑驳的灰壁、破损的高墙和墙头上枯黄的野草,在寒风中诉说它的落寞和孤寂。

时光刻录不下当时的车水马龙、轿子布靴;也刻录不下当时的繁华景致、歌舞升平。只是在越来越黑的天空下,依稀可见残旧的朱门和镂空的窗棂。灯火阑珊透出的衣香鬓影,证明风景依旧草木皆非。

岁月在这里流淌过,我清楚;风雨在这里飘零过,我明白;历史的沧桑一刀一刀地在这里纹过,我知道。我知道小巷它落伍了,它不时髦了,它和附近鳞次节比的高楼大厦、林荫绿道相比,寒酸了。但是你可知道吗?住在附近的热血青年林觉民曾在这里走过,通过这条小巷走向革命的道路;你可知道吗?住在不远的思想家严复也在这里走过,通过这条小巷打开了外面的世界;你还知道吗?住在文儒坊的台湾总兵甘国宝,为了国家的安宁也在这里徘徊过。你一定不知道有多少住在这里的名人,小时候触摸过这小巷两边的灰墙、细数过脚下的砾石。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一定有人知道,在这古巷还没被现代城市建筑洗礼和破坏之时。听当地的网友说,曾经具有福州特色,众多的让人找不到北的弯弯曲曲的小巷,随着老房子的拆迁在慢慢地消失。为了发展的进程,为了宽大明亮的楼房,如回廊般让人趣味横生的古巷,而今都变成了横竖单调的道路,这一切只因旧城改造。

那一刻我无言。

现代文明的进程是戴着伪善的面具,任何的破坏都有它富丽堂煌的理由。为什么老歌可以新唱,旧瓶可以新装,而老房子,老古巷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善待?

我不懂,网友说他也不懂,只是伤心。

穿越这条不长路径古老的闽山巷,我的心情十分的复杂。我喜欢时尚,也怀念古典,觉得现代与古朴的平衡,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我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耳戴音乐轻吟的MP3,漫步在这条清寂的古巷上,却觉得无比的和谐和惬意。

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贴近这个城市古老的气息了,皮鞋在哒哒地敲响石路,似乎和曾经路过这里的古人做着心灵的交流,总感觉在时光交错间,我会看见,不再鲜艳的朱红大门里,突然走出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古人来,与我相视一笑,说,你来啦!

133226171.jpg
图:福州三坊七巷的“衣锦坊”和白壁

20031124143616578-1.jpg
图:福州宋元时期风格的马头墙

133729571.jpg
图:原住民微弱的反对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电话区号申请的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印象九》

虽然地处沿海,福州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却让很多人陌生。说起沿海城市,人们想起的是上海的外滩,厦门的鼓浪屿,青岛的八大关,而几乎遗忘了福州曾经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通商五口岸之一。

传统的福州有一段时间是灰色的,曾经受过欧美风雨的洗礼,乐群路见证了这里一切的痕迹。

乐群路位于福州台江区,它的得名,源于当年建于此地的一个洋人俱乐部。

以乐群路为中心的仓前山,有着和鼓浪屿、八大关一样的气质。单看周边的地名,观井、梅坞、塔亭,全一派中国古典的优雅味道。但想不到绕过这些古典的地名,一转弯便走进了福州百年前的西洋景之中。

百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国门,英、美、法、俄等十七个国家在福州设立领事馆,英国领事馆就在这条乐群路上。那是个“文明棍”和“百褶裙”的世界,西式的洋楼别墅、各式的风格教堂及洋人俱乐部,弥漫着侵略国嚣张的气焰。

但时光流转,走进乐群路秋日的午后,蝉噪声让寂静的小路更显的寂静。阳光穿过榕树茂密的枝叶,洒下点点光斑。当年那些金发碧眼们是如何在留声机飞旋的旋律中狰狞狂笑,又如何在舞步翩翩中狂忘自大,现已是昨日黄花。

由于岁月的侵扰,当年的一些领事馆已经消失,但石厝教堂还在。隔着铁栏杆,看着教堂残破的小尖塔和不远处神学院的红砖楼,仿佛百年的耻辱在唱诗班的歌声中荡漾。

洋楼林立的仓前山,铭刻历史的乐群路,以异样的西洋风情立在福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让我们清晰地记住百年那段灰色的历史。

记住历史,请从乐群路漫步开始。

无标题.jpg
图:1890年的福州仓山教堂、洋楼

Img219702179.jpg
图:依然保存在福州仓山的百年西洋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扛着镰刀 于 2008-11-10 15:21 发表
楼主用电话区号申请的ID?  


是的,0591是福州区号。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有金钱一定去游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0:35 , Processed in 0.05227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