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当年笑帅

中华帝国扩张史一、二部(连载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鏖战吐蕃
  
  吐蕃和吐谷浑都是羌族的后裔。吐蕃与唐朝之间的争斗可谓具有传奇性质:同时因出现明主而强盛,又同样因内乱而衰败。
  
  据传:吐蕃人的祖先,六父天王神的孙子弃聂弃赞征服了自己的六个兄弟部落,形成了吐蕃的早期统一局面,吐蕃的经济,政治开始了长足的发展。时至松赞干布(617——650)统治时期,吐蕃逐渐强盛,松赞干布杀戮大臣尚囊等人,加强集权,又制定十善法律,设立剥皮,凿眼等酷刑震慑臣民,复设定宰相,平章事等官职,完善体制,发展经济,使吐蕃“牛羊繁殖,沿路成群”“高地蓄水为池,低地于河中引水灌溉。”更为重要的是,松赞干布还根据于阗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字的30个字母,为吐蕃文化的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经过上下一致的努力,吐蕃已经空前强大。
  
  强大产生傲慢。公元634年,吐蕃使节来到中国,希望两家修好,并吹嘘拥兵几十万,已然威震四邻。唐太宗礼貌的款待了使节,并派人回访。结果,吐蕃反将这段历史写成“唐朝前来进贡”。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的的贵族子弟前往中国学习儒家文化,中国的经典和各类工匠也被送往高原。 两国开始了友好往来。松赞干布武功盖世,在他的那个时代,吐蕃已经进入青藏高原西部,云南,四川,青海甚至尼泊尔,成为一个强悍的大国。但是,吐蕃比起唐朝还是处于劣势,松赞干布以后,在唐朝皇帝面前,历代赞普都要以外甥自居。
  
  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但昏庸的唐高宗却给了吐蕃人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展机会。公元663年,吐蕃与吐谷浑这两部羌人的后代开始内斗,后者被驱逐出青海湖。不久,两家各自派遣时节前往唐朝请求援助,中国扩张的大好时机又来了,唐高宗完全可以像汉朝摆弄南北匈奴那样将他们一一瓦解。可是,这个昏人竟然哼哈不答腔,满心都是朝鲜事物。这给吐蕃进攻吐谷浑带来了天赐良机。在势不可挡的攻势下,吐谷浑残部落魄凉州,存在了350年的西域强国消失了。从此以后,吐蕃骑兵能在甘肃边境和塔里木盆任意进出。 唐高宗的昏弱,给中国日后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隐患。
  
  吐蕃长驱直入,先后拿下西域18个州府。此时唐高宗才明白过味来,670年,他匆忙派遣名将薛仁贵率十余万大军前去征讨,薛仁贵不愧为名将,斩首折旗,一路冲杀,并掳牛羊万头,眼看大军直逼乌海城,另一名将军郭待封却被吐蕃击败。薛仁贵军缺乏给养,只好退军大非川,被吐蕃大相伦钦陵杀得大败亏输,最后,薛仁贵通过谈判的方式,才保住了残部的性命。吐蕃切实吞并了吐谷浑,羌族统一正式完成,而后,唐朝开始遭受吐蕃的蚕食,他们和突厥弓月合兵一处,大肆攻掠塔里木盆地。安西都护府失陷,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四镇全部丢失。678年,战局更加不妙,尊业多布攻打洱海,击破了唐朝建立于四川的安戎城。
  
  不过,西域那块地方情况复杂,吐蕃人一时还摆弄不了。他们驻扎不久,就和西突厥,疏勒,于阗,焉耆等国王大吵大闹起来,小王们一商议,觉得还是效忠唐朝好,这可把吐蕃气得够戗。中国趁机反扑,于679年进军碎叶,俘虏突厥王,把吐蕃人赶出了塔里木盆地。吐蕃也不含糊,将唐将李敬玄率领的八万大军打得惨败,双方就这样你一巴掌我一榔头的对打。公元690年,女强人武则天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两年后,武则天派遣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进攻吐蕃,以求夺回四镇。王孝杰在蕃日久,对其情况十分熟悉,几经交锋便顺利的夺回了四镇,重新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并在此驻扎了三万边防士兵。
  
  双方的拉锯战越演越烈。伦钦陵,这个击败薛平贵的吐蕃大相逐渐成了唐朝的眼中钉。此人很有才略。他在国内造红册,划田地,积极推行封建制度,促进了吐蕃的进步。但他却沉迷战功,动辄用兵,对内专擅政治,威震赞普,引得朝野窃议不断。
  
  696年,伦钦陵遣使来到中国,提出中国从四镇撤军,分突厥土地与吐蕃的无理要求。唐朝郭元振回访吐蕃,双方唇枪舌剑,谁也没能说服说。不过,吐蕃的政治状况却被他尽收眼底。归国后,郭元振上疏武则天,说吐蕃用兵连年,人民疲惫,一般大臣都厌恶战争,惟有伦钦陵一人好战。中国不如积极遣使和亲,日子一常,伦钦陵必被孤立,吐蕃内乱一定产生。武则天采纳了郭元振的建议,屡次向吐蕃方面示好。伦钦陵一意孤行,反遭到自己人的冷落。公元699年,政变发生了。弃都松赞普意欲收归权利,趁伦钦陵外出之际发起突袭,杀害伦钦陵党羽2000多人。伦钦陵大惊,亲自与赞普交锋,无奈大势已去,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伦钦陵的儿子伦弓仁闻讯又悲又恨,率领7000帐吐谷浑投降唐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伦弓仁归顺后被册封为郡公,其责任是为中国守边疆。
  
  随后,小勃律(吉尔吉特)又成为焦点。这个地方是疏勒通往克什米尔和印度的重要通道。自武后时起,小津勃已是中国的附属国。吐蕃一旦将其占领,等于完全掌握了帕米尔地区,而且他们可以随时联络强大的阿拉伯人,威胁中华帝国在中亚的势力。
  
  公元722年,吐蕃幼王已经成年,国内政局稳定下来,吐蕃看准时机。占据了小勃律,获得四镇当为期不远。中国通往北方的商路受到威胁。唐朝震惊,派遣张孝嵩将军出击,战退吐蕃军。此后,中国军队屡战屡胜,吐蕃则是连连溃败。725 年封禅祭典后,中国官员张说考虑到陇右和河西的边防支出巨大,劝谏唐玄宗罢兵议和。将中国中世纪推向顶峰的唐玄宗哪里肯听,又谋划起新的战略计划。也就是在同年,吐蕃又自不量力的对塔里木绿洲进行了侵扰,后果则是被中国再三攻占青海湖区域。727年,吐蕃进攻瓜州,企图截断唐朝通往四镇的交通,激战前后延续了两年,终于被中国彻底击败。不仅如此,还把石头堡丢掉了,可谓偷鸡不着蚀把米。几次战败,吐蕃垂头丧气,斗志全无,只好委曲求全的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还镌刻石碑,修建栅栏以表诚意。于是,唐朝便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投入到于契丹的战争之中。
  
  734年,准噶尔地区的中国军队与突骑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冲突,突骑施可汗的婆娘是吐蕃公主,这就使吐蕃产生了新的进攻动机。736年,吐蕃翻了脸,再次攻打小津勃,被河系节度史崔希逸杀得大败。《旧唐书》记载:“三月乙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己亥,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觜与贼相遇,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转年,中国军队又杀进青海,吐蕃反击不利,夹尾逃窜,河西,陇右,剑南等地节度使与吐蕃全面开战,杀得吐蕃跌跌爬爬。中国军队奋勇追击,深入青海。740年,羌人为了讨好中国,派人参与了联合作战,占领了安戎要塞,当地居民对吐蕃的横征暴敛早就不满,民心一倒,吐蕃哪里还守得住?无奈之下,只好撤退。经过唐玄宗筹划的几次战役,唐朝从680 年以来丧失的战略要地全部被夺回了。
  
  公元739年,唐中宗的养女,吐蕃王后,嫁入高原30年的金城公主去世了。吐蕃人趁机做秀,一面抢天呼地,打幡哭丧,一面派人到中国,“外甥长,舅舅短”的求和 。好战的唐玄宗那里肯听?吐蕃眨眨眼睛,觉得没趣,干脆撕下面具,于741年进兵控制了青海湖,并夺回了石头堡。刚刚乐观的局面又蒙上了阴影。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挺身而出,率领15万大军奋力血战。枪挑吐蕃王子琅支,诛杀敌军30000人。并长途跋涉,于千里之外攻陷了洪济城。
  
  吐蕃懊丧之中猛想起和亲的招数。于是派遣使节,携带珍奇跑到小津勃求婚许和。小津勃的国王也真够没出息的,见了蝇头小利,竟然忘恩负义,把自己的保护国唐朝甩在一边,私下答应了亲事。西域的二十多个国家朝贡的道路全被堵死,而且,“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一个娘们换一片地,这可真够气人的。
  
  公元747年,名将高仙芝领兵出战,高仙芝出身将门,容貌俊秀,精于骑射,性格果断,他还有个特点。就是讲究穿戴。军事上则擅长长途奔袭,分进合击。这次出征,他不顾险阻,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了海拔7700米的葱岭,翻越了好几雄伟的山脉,在飞渡婆勒川时,为了抓紧时间,高仙芝下令每人只能携带三天的口粮,将士们很不理解,都以为他发疯了。终于,唐军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阿富汗连云堡前。吐蕃仅有几千守军,惊吓之中连忙后撤,高仙芝大喊:“不及日中,决须破虏!”口粮只有三日,不进则亡,一时攻势宛如暴风骤雨,吐蕃人被杀5000,投降千余人,其余全部逃窜。高
  
  高仙芝乘胜追击,急行三天,来到了坦驹岭。此岭长达40里,海拔4688米,要翻越过去就必须经过两条冰川。经过艰苦的行军,唐军总算来到了阿弩越城下,守军即刻归降。高仙芝又施“假途灭虢”之计,命将军席元庆以金银礼品为诱饵,在小勃律城下喜盈盈的吆喝:“我们不是来攻打你们的,我们是去进攻大勃律的,你们快开城门迎接,这里有礼品啊。”小勃律人流着口水打开城门,中国士兵一拥而上,抓获了小勃律的大小首领,当场杀死亲吐蕃的几个死硬派,席元庆不敢怠慢,策马疾弛,火速砍断通往吐蕃的藤桥,以断绝救兵的来路。当时,藤桥距离驻扎地60多里,席元庆飞马前进,迅速挥刀,终于在日落前将桥砍断。方才住手,吐蕃军队已经来到婆夷水东岸,真是扣人心弦!大势已定,高仙芝便派人招降小勃律王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中国军队收获颇丰,声威大震,“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749年,突厥将领哥舒翰也显示出非凡的指挥才能。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落人,其父哥舒道元为安西大都护府的都护。哥舒翰平时爱喝酒,好声色,性格侠义,因嫌弃县尉一职太低,跑到河西参加了正规军。官至陇右节度副使。在他上任前,吐蕃的一些酋长经常派人前来抢劫粮食,居然屡屡得手。酋长们狂了,戏称当地的麦田是“吐蕃人的麦庄”。哥舒翰可不吃那套,暗地里布下伏兵等待吐蕃人的到来。可巧,这次吐蕃足足有5000多人。哥舒翰见罢大喜,一声招呼,四周勇士忽然杀出,把吐蕃骑兵杀得人仰马翻,从此在当地名声鹊起。749年,哥舒翰从朔方,河东,陇右,河西等地抽调精兵强将,全力攻伐石头堡,此城固若金汤,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尸体枕籍, 哥舒翰家奴左车膂力过人,声如洪钟,如同张飞转世,鏖战中紧随哥舒翰身边。若有敌军向前,他便大声叱咤,骇得对方心胆俱裂,这边哥舒翰便一枪扎下,将敌人挑出几尺远。左车随即上前割头。主仆二人配合默契,万人难敌。经过惨烈的恶战,终于砸开了城池的大门。中国成立了九支长驻军,并开荒种田以为给养。公元753年,哥舒翰再战吐蕃,此次大胜功勋更为显赫,黄河九曲全部落入中华帝国之手。
  
  
  755年,吐蕃赞普去世了,唐玄宗一反常态的表示了友好,派遣时节前去吊唁。这种反常的举动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能得知。久经战乱的人民和疲惫的士兵开到了和平的希望,他们是该休息休息了。忽然,在中国内部传来了惊人心魄的撕杀声,白居易有诗曰:“渔阳频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生烟尘,千骑万乘西南行。”震惊史册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一时间,处于被动挨打地步的吐蕃反守为攻,变劣势为优势,坚固的石头堡又被夺回,陇右,河西相继陷落。763年,吐蕃更克泾州,汾州,武功,奉天,邠州刺史打开了城门,唐代宗逃亡陕州,百姓们亦拖家带口随之逃亡,长安沦陷,吐蕃大肆烧杀抢掠,并立了傀儡皇帝。伊州刺史袁光庭,在强攻面前坚守多年,粮尽力竭,先杀妻子,后跳入烈火之中焚身而死。。。说到这里,那些刀笔吏又要从日本使馆里伸出头来,“挖中国人的劣根性”了,然而且慢:当吐蕃人在甘肃清水县叫被俘的中国人向东哭别故土时,“众大哭,千余人投崖自杀”(《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第四章),那些因对中国失望便逃往国外的懦夫们有这个胆量吗?!他们情愿做洋人的奴隶。
  
  幸运的是,吐蕃自唐德宗时期也步入衰落阶段。唐德宗采用李泌的建议,北联回纥,南和南诏,西面与印度,阿拉伯帝国取得联系。借刀杀人之计逐渐奏效,公元788年,回鹘可汗上书,表示愿为唐朝攻打吐蕃,南诏也不再支持吐蕃,而是专心归附唐朝,此外,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又在西域牵制了大量的吐蕃军队。公元813 年,回鹘与吐蕃在吐鲁番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结果两败俱伤。从此以后,两国都主动争取中国的帮助:回鹘三请和亲,重申联盟,吐蕃追求休战,议立和约,中国的压力逐渐缓解。当然,中国和吐蕃的和平是无法确立的。公元787 年,三位中国将军在谈判中被暗杀,史称为“平凉劫盟”,中国朝野大为震怒,两国最后一点和好的希望破灭了。
  
  吐蕃身居相位20年的尚结赞独揽大权,造成了赞普失去权利的先例,等到弃足德赞即位时,吐蕃的分裂已经明朗化。而后,凶恶,放荡且反对佛教的达磨赞普登上了王位,又是昏天黑地好一阵胡来,这个末代君王恶贯满盈,最终被杀,王后琳氏立自己的侄子为赞普,引起群臣反对,两个赞普公开用武力争夺王位,吐蕃陷入了内讧,各地贵族割据称雄,彼此杀戮,亚泽,阿里,拉萨,亚陇觉阿四大政权相继建立,他们互相牵制,再也不能进入河西走廊半步了。吐蕃的内乱长达400多年,直到元初才恢复了平静。
  中国则有了返攻的机会。公元847年,张议潮率领沙洲人民起义,反抗吐蕃的统治,四邻纷纷响应,一时间,瓜,西,甘 ,肃,兰,鄯,伊,河,廓,岷凡十州接连起义。吐蕃将军尚延心投降中国,河,湟地区又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到了公元 851 年,张议潮已把吐蕃的势力驱逐一空,并派人到长安表示归附,获得了归义军节度使的封号。中国为之鼓舞,张义潮一时成了家乡敦煌人民崇拜的对象,他的事迹也被编成了歌谣。然而,对大唐帝国的生存而言,这已无济于事。此时的唐朝不打算,也没有能力去收复西部的疆土。此后,直到清朝远征以前,中国再也不能控制敦煌-哈密以西地区。中亚永远的将文化的大门关闭起来,那里不会再有四书五经和青烟缭绕的佛堂了。
  
  公元869年,吐蕃的牧民和奴隶举吹响了起义的号角,公元875年,黄巢起义,旋与王仙芝合兵一处,大军直指长安。公元907年,大唐帝国寿终正寝,五代十国的黑暗时代降临于华夏,吐蕃亦深陷自家的纷争难以自拔。一时间,从太平洋西岸到青藏高原以西,到处都是疯狂的撞击声,喊杀声和战马的咆哮。
  
  -------------------------------------
  
  在帝国灭亡的前后,欧洲海盗几番焚烧巴黎,英国屡次遭到登陆蛮族的屠杀,加洛林孩儿路易被匈牙利打得全军覆灭,死因不明,印度在混乱之中落入突厥之手,开始了德里苏丹连续五个短命王朝的统治,阿拉伯帝国四分五裂摇摇欲坠。。。世界濒临崩溃,中国人的梦想,查理大帝,戒日王,哈里发欧麦尔的梦想,全都一一破碎了。
  
  历史还能给中国一次机会吗?
  
  上天还能特别的关照中国,让我们不走埃及,巴比伦,罗马,希腊的老路,获得再一次的威权霸业吗。。。
  
  万里长城遥望着西方雄伟的金字塔,它们彼此沉默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狼图腾的宣扬者们以为,汉族需要依靠游牧民族输血才能强盛。我已在《狼图腾批判》一文中引证《世界古代史》等资料加以反驳:不是你们给我们输血,而是相反。
  
  现以《剑桥历史》,《中国通史简编》中的部分文字再次证实,以为本文的结束:
  
  《剑桥历史》:
  
  386 年开始跃居为地区性强国的北魏,逐步引进了一项稳定局势的措施。早期魏国的鲜卑族统治者是强悍的骑士,多年来他们缓慢地采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文明生活方式。
  
  在隋唐,中国对东亚广大地区的密切的文化影响就这样确立了,并且直至近代那里还受中国文明的支配。
  
  这一文化与中国的文化完全不同。尽管吐蕃与中国相敌对,但约在 650 至 750 年一段时期内,它似乎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圈的一部分。它的贵族子弟被送往中国学习,吐蕃王朝与唐皇室联姻,中国的书籍和工匠被带往拉萨。
  
  在他统治下,渤海在制度和文学文化方面成了唐朝亦步亦趋的翻版,很像新罗和日本已经做到的那样。它成了中文作为行政和文学通用语的东亚中国文化圈的一部分。
  
  《中国通史简编》:
  
  吐谷浑一向接受汉文化,例如官制有仆射,尚书,郎中等官名,划田界仿效均田制,是很自然的。
  
  末曷对唐发生“朝贡”关系,唐朝文化也自然要影响末曷社会。
  
  渤海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经常派遣学生到长安,入太学读书,学习唐朝制度,渤海在东北方又成为文化最高的盛国。
  
  吐蕃有自己的文化,但必须吸收别族较高的文化来丰富自己。以松赞干布为代表,吐蕃对别族文化采取欢迎态度,积极学习,这一点,也是它能够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帝国扩张史四·日月残辉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鲁迅
  
  中国人的优越火器技术使得明朝永远地利刃在手
  
   ————《剑桥历史》
  
  
  
  _______________
  
  唐朝灭亡之后的世界是一个萎靡不振的世界:
  
  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乱,进入了局部统一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人很像当今的法国人,生活优越却不思进去,把祖先争取的外部领地丢得精光,与我们相异的是:送带的中国人经济发达,且沉迷于自己的奢靡玩乐之中。我们经济落后,种种奢靡玩乐都是和洋人学来的缺点。相比之下,我们的前景恐怕更为悲观。
  
  马上皇帝赵匡胤以旷古的英勇,为自己的军事生涯谱写了一篇篇胜利的乐章。当他去世时,中国的长江黄河又属于同一版图了,北方只有一个小小的北汉坐等灭亡,南方沿海则是另一个臣服的小邦吴越。可惜,这位战无不胜的大英雄只活了49岁,他神秘的死因被说成“斧声烛影,千载传疑”。太祖的兄弟赵光义即位,与北方契丹作战,却各有胜败,谁也打不过谁。。。只好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
  
  其他地区也一样委靡不振:印度封建社会前期混乱不堪,自宋以后,则陷入了游牧民族的长期管辖时期。一名奴隶出身的将官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建立了奴隶王朝,而后是四个朝代的更替,史称德里苏丹。这些政权都在北方盘踞,南方则是另一片天地。
  
  阿拉伯帝国已经分裂。唐朝后期,帝国东部的塔希尔,撒法利,萨玛尼 ,歌疾宁等王朝走马灯般的更替。到了宋朝,哈里发成了傀儡,塞尔柱苏丹(权威)掌握了大权,阿拉伯文化黄金时期已结束,其哲学,科学再也显露不出辉煌的奇迹。
  
  在欧洲,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德国人强赶鸭子硬上架,建立了延续罗马“道统”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国家一开始就陷入了叛乱的旋涡:皇上的哥哥柳多夫谋反,御弟亨利,托克马尔谋反,连驸马爷也反,诸侯割据不说,还和教皇打成了一窝。
  
  
  中国的灾祸也降临了,女真人兴兵夺取了北方,名将岳飞奋勇抗击,却被宋高宗杀害,凶手秦桧等人为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岳飞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撼不倒的民族英雄。除了“利用”鲁迅的红卫兵以外,任何人都不敢攻击他,更不敢去破坏他的陵墓和庙宇。中国山河日下,蒙古部落首领铁木真成了时代的宠儿,他成功的合并了各个部落,自称成吉思汗。相对之下,中国却在萎缩着, 1279年,领土只剩长江流域的中国被蒙古灭于崖山,幼主祥兴帝,大臣张世杰,陆秀夫全部遇难。
  
  蒙古军队灭宋以前,已经打败了党项人,打败了花刺子密人,打败了俄罗斯人,打败了德国人,打败了阿拉伯人,他们消灭中国乃是以石压卵。
  
  日后,中国被蒙古统治了89年便获得了独立,俄罗斯,中亚一带以及后来被突厥化蒙古人征服的印度,都被蒙古统治了两个半世纪左右。
  
  南宋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中无疑是耻辱,但在当时的世界上则应是光荣。毕竟:
  
  中国抵抗到最后阶段,并率先一百多年取得了独立。
  
  但这并不妨害恶毒的小人借此批判“儒家文化劣根性”。
  
  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吸一只烟,骂一句“落水狗”,说一句“大概确实”的病句,出一个“初九潜龙”的笔误,傍一个女学生。。。都该是“儒家文化劣根性”。。。应该如此吧。
  
  一,驱逐鞑虏
  
  蒙古人的统治是非常黑暗的。他们不仅破坏了中国唐宋以来发展良好的经济,而且基本上拒绝吸纳儒家文化,他们将居民分为四等,以野蛮的手段进行控制。期间的腐败昏乱我自不必细说,单说其政治。元朝97年内走马灯式的换着皇帝:“在忽必烈汗的长期统治(1260—1294 年)之后,代表他的孙子和这些孙子的后人们的利益互相冲突的朝臣小集团经常互相残杀”(《剑桥中国明代史》元朝的宫廷)。世祖以后是闹出通货膨胀的成宗,接着是有本事干掉叔叔的短命武宗,好一点的是仁宗,他恢复了科举考试,再后是年轻的英宗,他被杀后是地震水涝全都中彩的泰定皇帝,他在位4年就死了,幼小的天顺帝转眼即逝,再往后看,就是被毒死的明宗和阴险的文宗,这两个人来回登基,逊位,再登基,整天不知道折腾个啥。六龄皇帝宁宗更是昙花一现,最后,倒是末代元顺帝坐的江山长久一些,他呆了35年。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故乡是安徽凤阳,家中赤贫,穷困潦倒。他16岁时,灾难连续降临了:蝗虫,旱灾和瘟疫夺去了他父母的兄长的生命。朱元璋请穷得实在混不下去,就来到一个小寺院当杂差,寺院毕竟还能有口饭吃。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赤贫的农民竟成了日后强大中国的开创者。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在蒙古豺狼的统治下,中国民众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抗。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投身于郭子兴部下。由于表现出色,他赢得了青睐,被提拔为镇抚,并娶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郭子兴病势后,朱元璋被幼主韩林儿任命为左副元帅。但是“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朱元璋拒绝受封,暴露了他窥视至尊的雄心,他开始笼络人才,并谋划夺取天下。
  
  1355年夏季,投奔朱元璋不久的常遇春于采石矶战役中初露锋芒。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怀远人,绿林出身。一生从无败战,自诩能以十万雄师横扫天下,号称常十万。这次大战的对手是元朝名将康茂才,此人布兵谨慎,防守严密。中国义军一到,立刻遭到了对方猛烈的攻打。危机之中,常遇春驾上一叶小舟,一手以盾牌挡住箭雨,一手挥刀指挥战斗。经过冒死冲锋,中国军队终于登陆。常遇春大喝一声,舞刀乱砍,如入无人之地。霎时间血光四射,蒙古兵头断肢折,四散逃离,朱元璋紧率大军冲杀,拿下缘江堡,并连克太平,集庆,获得江南富庶之地。常遇春勇猛无敌,被提拔为元帅。
  
  1359年,朱元璋攻克金华后,命常遇春进兵衢州。这次进兵,常遇春先取龙游,激战之下,城池摧毁,中国军队奋力向前,将元朝维吾尔将军伯颜不花的斤驻守的衢州围得水泄不通。正是“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不过,这位维族将军文武双全,通兵法,精诗书,也不是好惹的。双方初一交锋,恰是棋逢对手。常玉春大造云梯,龙爪,仙人桥,吕公车等器械,用尽手段攻城,伯颜不花的斤则高垒城墙,用束苇灌以油脂焚烧攻城器械,以板斧砍云梯,以千斤秤钩龙爪,并建筑夹城以防地道战。双方斗智斗勇,互相杀戮,死伤兵将无数。两强相遇,毕竟常遇春智高一筹。他出奇兵把元朝的大炮全毁掉了。这一下元军大乱,六神无主,院判张斌自思不保,于是在西门开城投降。常遇春铁枪一指,蒙古军被杀得血流成河。
  
  享有威名的大将郭天叙,张天佑战死后,郭子兴的旧部尽归朱元璋所有。他占据南京,接纳了年老的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用了10年时间巩固自己的根据地,1367年,小明王韩林儿在驾船到南京的徒中落水身亡,朱元璋的内部障碍扫除了,于转年改元为吴元年,并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1367年,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南北作战的命令。徐达和常遇春向北发兵,汤和与廖永忠朝南而进。北伐军连克很快克济南,东昌,开封,洛阳,1368年8月,彰德,邯郸相继光复,9月,通州战捷,1368年9月14日,中国军队风驰电掣般打进北京城,统帅正是名将徐达。
  
  徐达字天德,安徽凤阳人,农民出身。1368年,徐达率部进攻河南,顺利的拿下了东京汴梁,偃师一战中国军队更加英勇,元军五万全部溃败,梁王阿鲁温被迫投降。徐达乘胜追击,取潼关,夺华县,克卫辉,下磁州,一直打到山东临清,鞑子皇帝的老窝就在眼前。大军在徐达将军的带领下秋毫无犯,全力准备攻城。大都城是一块宝地,当年,忽必烈之所以定都于此,就是因为“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当中国四十万士兵将此城围得拢时,元顺帝早就仓皇出逃了,他带走了六万人。这个皇帝一点斗志都没有,在他的一生中,从始至终都是腐朽和凄惶的记载。留守的只有监国贴木儿不花等人,这个监国已经是个83岁的老人了。中国军队的进攻无疑是顺利的,猛将尹坚英勇冲锋,一连活捉了两员大将:“坚两手擒两元将,皆金虎符,衔刃于口而弛,元兵莫敢近。”明军火速围打11个城门,可怜那里驻扎的怯薛(元朝皇帝卫兵)已经全部逃跑,“大明兵逼京师,诏朴赛因不花以兵守顺承门,其所领兵仅数百羸卒而已。”中国兵将蜂拥而入,蒙古人或为战俘,或一直跑到大草原,在老家席地而哭。南方的鞑子更是抵挡不住,广州将军何真未几投降,梧州顺势而下。
  
  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为了稳定人心,朱元璋于1369年2月封赠了全国所有城隍的神灵,称他们为城市之神,并给予各种品位的官职。所有官员都要定期上供,以求繁荣太平。
  
  而后,勇敢的中国军队麾师西进,直追秦晋。明朝英雄个个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华夏大地任意施展着武功:常遇春马快,抢先在北京西南一带获得战果,大破真定与保定,汤和将军奋力砸开怀庆的城门,在中原杀出一条血路。徐达则攻破太原,扫荡渭水,渡黄河杀进西安。5月,冯胜将军包围临洮,元朝大将李思齐投降。9月,陕西全境尽归明朝所有。蒙古扩廓帖木儿连忙组织反击,奈何山西一带完全是一盘散沙,各个小军区宁可被一一消灭也不配合。无奈之中,他只好策马逃向甘肃荒野。徐达追至秦地,陕西的大小城门全部敞开了。扩廓帖木儿企图反守为攻,但结果却是元军更进一步的陷入被动。在大都北面200多里处的达来诺尔,逃亡的蒙古豺狼被四处袭击,几成惊弓之鸟。
  
  就在这个时候,一代名将常遇春于1369年7月20日去世,患的是“卸甲风”,一种暴病。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活捉元朝的皇帝。朱元璋十分悲伤,赠封号为“开平王”,并将常遇春的灵柩运到南京举行国葬。李文忠接替了他的职位,在占领兴和后火速奔向察罕湖。蒙古败军踉跄着跑来拼命,中国军人没废什么劲,就把他们抓进了战俘营。忽然,蒙古金帐内传来号哭声,元顺帝在绝望中撒手人寰,其子爱猷识里达批麻戴孝刚进应昌,就被随即赶来的李文忠打得落荒而逃。蒙古军队好似千里奔丧,想跑却跑不动,落后的卒子不断被抓,中国士兵像清扫破烂一样今天捆几百,明天抓几十。最后一清点,竟俘获了5000多人,王子买的里八剌,元朝皇后,以及大量贵族也沦为战俘,玉玺自然被我们拿走了。至于爱猷识里达,早抱着冷水袋穿越戈壁逃命去了,这位老弟一直跑到哈尔和林才罢休。这一场大胜,导致了中国在北疆三十多年的军事优势。为了磨砺斗志,朱元璋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燕王,秦王,晋王分派到北京,西安与太原。燕王朱棣即是日后五伐蒙古的永乐大帝。对于蒙古方面,朱元璋也给予了安抚:授予元亡国之君为以“顺帝”的庙号。
  
  在荒凉的西北,徐达,汤和,邓俞三员大将紧张的搜寻着扩廓帖木耳的行踪。 不料,当徐达的人马在甘肃遭遇敌人的时候,却发现对方的实力强很大,中国军队不得已采取守势,隔河布兵,严阵以待。蒙古骑兵发现中国人少,登时狂了,一齐猛扑而来。名将胡德济抵挡不住,阵脚大乱,刹那间被冲得七零八落。徐达见状,大喝一声,飞马舞刀压住了大阵。明军威慑之下奋力死战,竟以少胜多,反手杀败了扩廓帖木儿,八万蒙军成为战俘——当时的蒙古人就是这样贪生怕死。李文忠的大部队已经打到了蒙古的兴和。从此以后,陕西和甘肃被中国光复。西南的战局也很顺利:朱元璋大军进兵四川,廖永忠炮打瞿塘峡,傅友德攻克成都城,一代枭雄陈友谅战败,被放逐到了朝鲜,其余的割据势力也或早或晚的被扫平了。
  
  1370 年7月 ,朱元璋祭天,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事,当中亚,俄罗斯还处于蒙古铁腕统治之下的时候,中国取得了独立,这是一个新的,真正强大的中国。 《剑桥历史》高度评价了反击蒙古的战争,说:“明军在 1370 年对蒙古人的胜利特别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使中国人自 10 世纪初以来第一次恢复了直至长城的统治。”“此后,明府政即对蒙古的元军残余势力采取外交攻势。”他们一再敦促蒙古承认新的中国政府,为了便于外交,朱元璋编纂《元史》,承认元朝曾合法的接受天命统治中国。
  
  朱元璋对蒙古人的态度是宽容的。对于前者,他不加迫害杀戮,对于后者,他更是竭尽呵护。《剑桥历史》记载:“特别是朱元璋对那些曾服务于元朝的人和精英阶层中他的‘级阶敌人’都采取明显的概不歧视的态度。”此外,朱元璋还注重军队纪律,爱护民众,关心百姓:“朱元璋以厌恶的心情目睹战争的无意义的破坏,他也曾尽力要求军队守纪律,以便赢得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好感。从早在 1354 年起及其以后的年代就有许多传闻轶事,说他很同情受苦的人民和坚持严格的军纪,而这与当时的一般战争行为都是截然相反的。”——可叹的是,也不知道朱元璋的哪句“套话”得罪了的鲁迅先生,他竟然评价说:“二十多年前,都说朱元璋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为‘大元’,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厉害。”文革中,造反派将朱元璋陵墓前的石像石马捣毁,并大肆破坏皇城,为蒙古鞑子出了一口深深的怨气!
  
  我是从不怀疑鲁迅是最有资格咒骂国民“对内残忍”的!
  
   为了加速胜利的步伐,大明策反被俘的王子买的里八剌,并于1370年两次送信给蒙古皇帝爱猷识里达腊,警告说:如果不听话,中国将横扫蒙古。虽然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已经下嫁给皇次子朱樉,中国表示了很大的友好态度,但爱猷识里达腊仍不予归顺,于是,中国的复仇之旅于1372年大举杀奔蒙古草原。
  
  3月,天气渐暖,徐达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 带兵四十万穿越戈壁,进攻蒙古首都哈尔和林,蓝玉为先锋,傅友德,冯胜,李文忠为副将。这场战争是互有胜败的:蓝玉作为先锋表现出色,于土剌河击败蒙军,从未失败过的徐达却出师不利,15万铁骑遭遇劲敌,在6月被杀得溃不成军,几万人丧生。李文忠与蛮子哈剌章对阵,后者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猛然掉头打击明军,李文忠则屠宰牲口充当口粮,高筑工事连战三天,最后双方都悻悻罢手。冯胜的部队却深入蒙古境内,大掳士兵10万,牛羊马匹万余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总的来将,中国并没有达到征服草原的目的。 1373年,徐达将边塞之民会集于北京周围,扩廓帖木儿攻大同,徐达则反进怀柔,拉开了攻势。两军遭遇,扩廓帖木儿又被徐达击败了。转年,蒙古军队依旧保持着被动,蓝玉决胜于兴和,李文忠试剑于承德,蒙古的王妃,官员,牲畜不断成为中国的战利品。
  
  战既不成,明朝就来软的。 1374 年朱元璋将态度亲华的王子买的里八剌送回蒙古,希望他能继承皇位,并建立一个附庸政权。可是,统治者爱猷识里达腊去世后,继承人却是年龄较小的儿子脱忽思帖木儿,中国用文,武两种手法吞并蒙古的计划都失败了。长龙伏卧在烽火台以南,向草原投出充满杀气的注视——新一轮的流血又将在草原上出现了,中国大军开始了凶猛的复仇活动:
  
  1376年春,蒙古的伯颜帖木儿的军队无心作战,向汤和投降,夏季,伯颜帖木儿在发动仓促的叛变后,再次厚着脸皮向傅友德投降。秋季,纳哈带领6500多名军人向冯胜投降。1388年5月,中国再次获得重大胜利,蓝玉亲率十五万大军越过隔壁,经过激烈的战斗,在捕鱼儿海获得了辉煌战果:俘77000人,其中有蒙古高层人物的家眷百名,并获牲畜十五万头,脱忽思帖木儿兵败被杀,其幼子地保奴成为阶下囚。1390 年,燕王朱棣出现在沙场之上,这位旷古英雄亲自出马,在风雪交加的迤都山收服了蒙古大将乃儿不花等一万人,1396 年,朱棣在大宁巡视,突发奇兵,猛击孛林帖木儿的部队,并将其统帅活捉。。。。。。直至1399年朱元璋去世,中国已在军事上占尽了优势。及至永乐大帝登基,蒙古的灾难则更加深重。
  
  在明朝这面,朱元璋正加速着“中国化”的进程,他于1382年重开科举,下令全国祭祀孔子,并亲自前往国子监讲述《尚书》三篇,他还颁布了著名的《大诰三编》,表示了推行仁政,保护民众的决心,并声明:对于贿赂各方予以连坐,禁止私人与官方沟通财物,准许私人径送赃官斧京受审,无须经过司法程序等等——盛世祭孔,乱世批孔,孔子这位伟大的教书匠,似乎命中注定要被后人反反复复的褒和贬,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但是无论如何,当时的中华民族确实站起来了,他们建立的大国受到了历史的普遍好评,只有我们这些没落子孙在他们背后说三道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北国征尘
  
  由于当今的畸形文人具备某些特点,一般中国人一提蒙古就想起国耻。他们只知崖山灭宋,不知中国五攻蒙古,只知土木堡之变,不知中国也曾抓获蒙古的王子和王后。我们就是要改变这些片面的史学观,将中国军人的战绩也一一直录。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并没有改变狂妄的态度。俄罗斯和中东的广阔领土依旧在他们掌握之中。尽管大帝国已经分裂,但每个蒙古人的心中仍有一种使自己骄傲的余威。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爆发了内战,1399年,燕王朱棣带领十万士兵进攻朝廷,短命的建文皇帝进行了殊死抵抗。双方军队在直隶展开血战,在朝廷将领盛庸猛烈的炮击之下,燕王部队于山东受到重创,几万士兵死亡。但是,建文帝十分愚蠢,罢免了忠于他的齐泰和黄子澄,大明朝廷的内部出现难以弥补的裂痕,燕王军队趁虚进击,于1402年夏季渡过长江,直达南京郊区。7月,燕王克京师,且兵不血刃,皇宫里燃起了熊熊烈火,绝望的建文帝被烧死了,尸体模糊,难以辨认。朱棣登上了皇位,是为永乐皇帝,庙号成祖。
  
  在当时,最想和中国作战的,是蒙古勇猛非常的跛子帖木儿 ,这个时常疯狂砍杀的武夫毫不示弱,公然处决了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先后派遣的两个使节,并向中国发动了进攻。但是,胜利之神不再专一青睐蒙古人了,他在距离中国几百里的地方突然病死,一场大规模屠杀嘎然而止。中国不是一味好战,起初对蒙古的政策只是防御。永乐登基之初,就把兀良哈蒙古人迁移到热河地区,将边防重任交给了他们。在长城以北,除了女真的卫所部队外,几乎没有什么中国兵。而在西北地区,中国也是以怀柔政策为主,尽量与那些哈密和吐鲁番的绿洲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1404 年,哈密的首脑安克帖木儿成为中国册封的王爷,不久,瓦刺的三大酋长也表示臣服,蒙古人的纳贡开始了。中国方面十分慷慨,在收取蒙古的马匹,牲畜后,用更高的代价换取这些物品,如丝绸,黄金,白银等等,此外还授予他们官衔和贸易权利。在优惠的政策下,鞑子表现出暂时的友好。福余,泰宁,朵颜三卫的蒙古人派出了正规使团,阿鲁台的东蒙也来觐见,瓦剌首领马哈木更于1409年派人前来朝拜,并获取了王爷的印玺,但是,金钱换不来草原狼的满足,边境时常爆发恶性抢劫事件。
  
  
  永乐皇帝曾派遣使节与蒙古和谈,并给蒙古酋长们带去金银,布帛及封号,但本雅失里汗依仗自己是部落中的最强者,居然狂悖无礼,悍然杀害了使节郭骥。中国自然不罢休,于1409年派遣丘福将军大规模进攻东蒙,临行前,永乐嘱咐他说:不要轻易进攻敌人,一次打不胜就找机会再战。不幸的是,丘福还是犯了冒进的毛病。8月,丘福在克鲁伦河消灭了蒙古军队,渡河后再接再厉,又擒敌一万。连胜之后,丘福竟轻信战俘的话,以敌囚为向导,钻进了蒙古的包围圈。结果,血染黄沙,断剑折戟,丘福将军和他手下的大小将领全部丧生。消息传来,明廷震怒,
  
  明成祖亲率30万大军前来复仇,并调用铁甲武刚车三万辆,后备粮草二十万石。铁骑从北京出发,经宣府,过兴和,渡胪朐河,直逼成吉思汗会盟的斡难河畔。本雅失里汗闻听中国军队势大,将辎重尽行抛弃,只带七名轻骑兵撤往瓦刺。太师阿鲁台心想:“你跑我也跑。”撒鸭子向东溜之大吉。永乐哪里肯放,直逼到飞云壑揪住就打。经过一场恶战, 阿鲁台从马上掉下来,凭双腿逃命,比马拉松长跑还伟大。狼巢即失,蒙军全无斗志,本雅失里汗的大帐被摧毁,阿鲁台服了,他接受了宁王封号,鞑靼从此向中国称臣,并进贡马匹等礼物。第一次屠狼之役胜利结束。
  
  蒙古战败,人心混乱,开始了窝里斗。本雅失里汗没有死在中国军队手里,却被自己的同胞马哈木杀害。身为酋长的马哈木是瓦刺首领,他野心勃勃,在哈尔和林扶植了傀儡,以图完成蒙古统一的大业。可怜阿鲁台早就臣服于中国,正喜洋洋的算计着中国给予的贸易特权能带来多少好处,冷不防同胞杀到,只好向中国朝廷“汇报紧急情况”。另一面,狂妄的瓦刺又伸手找中国索取钱财,并觊觎甘肃,宁夏。中国再次起兵,于1414年4月开始了第二次蒙讨伐古之战,此次依旧是御驾亲征,兵力为三十万。
  
  明朝军队稳步向前:4月来到兴和,6月,中国先锋部队于多伦击败瓦刺军。在乌兰巴托,深入蒙古的中国军队与蒙古骑兵遭遇了,战斗十分惨烈。永乐见不能硬战,于是设计将敌军从山中引开,然后命神机炮手迅速射杀蒙军,自己则冲进敌营挥刀猛砍,中国军人看到皇帝上阵,士气大振,纷纷勇身杀敌,一时战争进入了白热阶段:这一边动用了大炮(一说爆竹,似鲁迅语),将蒙军炸得血肉横飞,那一面则不顾死活的向前冲锋,将中国军人依次砍倒。。。经过5个月的激战,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古最终不敌,被迫退却,马哈木气恨交加,于两年后死去了。瓦刺也不得不向中国献马请罪。马哈木死的儿子脱懽与其他两个部落的头目更是岁岁来朝,直到永乐末年。战后,朱棣忽然想见见阿鲁台这个内斗高手,或许是羞愧吧,阿鲁台采用装病的手法回避了接见,不过上贡却是照例不误的。
  
  鞑靼在战败后,励精图治,势力得到恢复。明朝击败瓦刺,他就跟风抢点家什,试试马刀。时日一久,阿鲁台嚣张起来,居然辱骂并拘禁了明朝使节,还总到边境弄点便宜回家。永乐下书斥责,阿鲁台全当耳边风。1421年,这个反复小人竟然兴兵杀害了明都指挥王祥。于是,第三次讨伐蒙古的战役于1422年开始了。明成祖保持了亲征的惯例,且态度坚决。在出征之前,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军费超支为借口,强烈反对战争,被明成祖囚禁。中华帝国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只有一味的进攻。阿鲁台并非处于被动,他的大军已经占据了张家口,东北地区的兀良哈三卫也被占领,中国的屏障被突破了一个缺口。明成祖并不直接进行战斗,而是率众杀奔多伦。另一支生力军则围攻三卫。阿鲁台左右不能兼顾,只好再次灰溜溜的逃窜。
  
  转年,明成祖第四次进剿阿鲁台,中国的后备力量强大,有车17万辆,粮食37万石,光车夫就动用了23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军队来到鸡鸣山时,阿鲁台已被瓦剌人打败,他的部署溃不成军。听说永乐来了,他干脆又耍起“走为上”的“妙计”来。朱棣为了鼓舞士气,作平虏曲命将士传唱,并一直追到煞胡原,俘虏了一些敌军。无奈阿鲁台长跑天下第一,永乐只好作罢。但在回师的路上,还是派了两万骑兵,顺手将阿鲁台的羽翼兀良哈部收拾了一下。后者当然是逃跑不成,鼻青脸肿。
  
  1423年,阿鲁台又来侵犯中国,不知疲倦的永乐皇帝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宴会和阅兵仪式,随后带领铁骑深入草原寻找阿鲁台的踪迹。9月,闻风丧胆的阿失帖木儿投降了。10月,鞑靼的王子也前来归顺,被封为忠勇王。1424年,第五次征战拉开了序幕,忠勇王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并大抓蒙古士兵。然而,阿鲁台藏匿的十分隐秘,找不到敌人的中国军队开始索要粮草,打算获得补充后继续前进。但是,永乐皇帝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第五次征伐流产。8月12日,中国最后的大帝,明成祖在内蒙古榆木川奄然归天,帝国强大的铁骑从此失去了精神支柱。这位皇帝是好战的,他四面出击,把战线拉到越南丛林,北方草原甚至海外,在他的努力之下,西北的一些蒙古部落向中国投降,最终合并于中国军队,成为长期服役的士兵。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军事史中的骄傲,应该得到我们的怀念与尊重。
  
  狼图腾理论家们时常叫喊:游牧民族打败中国,是狼图腾的作用,中国打败游牧民族,是受到了狼图腾的输血。依照这种论证方法,永不言胜的懦夫也能成战无不胜的好汉。可是大家看看,当时的草原狼们,不是阿鲁台那样的逃跑健将,迷藏高手,就是马哈木这种弄权小人,内斗专家,还有忠勇王那样的铁杆叛逆。。。若不是我们中国人自毁长城批判孔子,那些草原狼能整出什么舆论来大肆意淫?败军之将能欺负我们到这个份上,我们也改反思反思鲁迅先生的某些话了。
  
  1449年,中国的灾难降临,土木堡成为明军喋血丧师之地,无能的明英宗不顾众人的激烈反对,命弟弟朱祁钰暂摄国政,带领大军前往北方征伐蒙古,统帅是贪财成性,头脑混沌的太监王振。明军出师不利,陷入了大雨之中的泥泞道路,很多文武官员要求回师,却遭到王振野蛮的呵斥。军事外行领导军事内行,如同物理学者干涉中医学者,灾难降临了。在王振的带领下,中国军队混乱不堪,几成难民,哪里打得了仗?大军在更加昏弱的朱勇带领下,钻进了蒙古人的包围圈。8月的最后一天,明军来到末日即将来临的地方:土木堡,杀戮很快开始了。先是蒙古军队切断了水源,后是王振为了行李弃皇帝的安危于不顾,最终,精力充足的蒙军打倒了精疲力尽的明朝士兵,将军张辅,大学士曹鼐,张益相继战死,王振则被愤怒的中国官兵砸成了肉酱。9月3日,明英宗被俘,被押送到蒙古统帅也先的大本营。
  
  北京震惊了,开始考虑如何进行防御。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咋咋呼呼,叫喊着要用大量金银珠宝换取皇帝的生命。大臣徐有贞也说了泄气的话,建议要效法宋朝南迁。兵部侍郎于谦则坚决反对,他扬言:建议迁都的人该杀!并获得了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韩雍的大力支持。宦官李永昌施展话术,苦口婆心的把孙太后也拉到了主战派阵营——回看今天,那些叫嚷放弃钓鱼岛的某些“民主精英”真不如一个旧时代太监有勇气!中国的抵抗开始了,首先是明朝强硬态度的展现:中国废除英宗的皇帝位,立朱祁钰为新帝,蒙古通过废帝之口发布的命令无效,蒙古俘虏的不过是中国的一个普通贵族,任何对扶植新帝存在异议的大臣一概处决。 中国不妥协,不赔款,不退缩。古中国人不承认狼图腾,更不会承认“儒家文化造成国民性软弱”的屁话!中国和蒙古全力作战!
  
  可怜,也先的7万官兵只围城5天就撩了。中国守军是他们的三倍,更有隆隆的火炮冲开钢铁盔甲排成的阵营。即使在文弱的宋朝,中国也能在崖山抵抗到最后阶段,并第一个取得国家的独立,蒙古横行天下时,应付中国尚且艰难,何况是在明朝呢。也先滚蛋后,明朝态度依然强硬,将蒙古使节,熟悉中国事务的喜宁扣押并斩杀,一下子震动了草原。1450年,礼部侍郎李实访问蒙古,竟然只字不提明英宗的事,让蒙古人大为惊讶。或许是出于对鞑子脸面的照顾吧,都御史杨善干脆自己掏腰包把废帝赎了回来。抓到中国皇帝却几无所获,还落得兵败将折,使者被杀,最后可怜兮兮的弄了点小钱才算塌实,这就是目光短浅的草原狼的德行。
  
  如今,有的中国败类抓住土木堡之变不放,论证“中国人软弱”,我不知道罗马的克拉苏被帕提亚活捉杀害的事件,可否用来论证罗马人软弱,至少,西洋现在没有这种如饥似渴的自虐狂。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中国和蒙古都爆发了内乱,明朝废帝发动夺门之变,重新获得了皇位,并杀害了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蒙古的也先于1453年自立为王,导致内乱,旋被诛杀。此后,蒙古和中国的边境冲突零散的爆发着,终于谁也没有征服谁。1469年,中国科举出身的总兵王越展露头角,于辽东榆林击败蒙古军队,1481年,王越更为汪直制定作战计划,于大同等地出奇制胜,斩首四百多级,虏获牲畜六千。15世纪后期,蒙古的巴图蒙克也崛起了,他控制了土默特部与鄂尔多斯部,自称“大元可汗”,不断的骚扰着边境地区。。。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老对手契丹人是个例外,他们基本融入了蒙古民族,并放弃了战争,直到明末,他们依然保持了友好的态度。
  
  1474年,大臣余子俊的计划得到批准,四万士兵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修建了一条长1770华里的长城。
  
  中国和蒙古都放慢了扩张的步伐,聆听着老人们诉说着昔日的光辉岁月。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扬帆东海
  
  大明帝国有条不紊的重建着势力范围,东部的一些国家和民族首先归附。日本对于归顺当然很积极——“尚武精神”催的。1370年,中国使节赵秩远渡重洋来到四岛之国,访问了日本政府。当时,中国的文书中称日本为“倭”,即“矮小”之意。中国人吃的矮胖瓜类之一就叫倭瓜。这个赵秩拿出文书,“倭”长“倭”短的念个没完,日本怀良亲王听得大怒,叫嚷着要杀掉赵秩,无奈国力不如人,最后思忖再三,只好作罢。日本方面决定,派遣祖来和尚为使节回访中国,并向中国称臣。中国皇帝未动一枪得此属国,当然欢喜,于是亲自召集僧侣千人,在南京天界寺举行了三天盛大的佛法普渡会。在太平兴国寺,中国组织的法会规模更为隆重,朱元璋亲自前往礼佛,聆听日本和尚宗泐讲经说法,接受了天台宗的戒律,并派遣祖阐和尚东渡再访日本。双方关系相处倒还愉快,日本这条丧心病狂的豺狼又一次成功的装了孙子。
  
  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插曲,由于担心小鬼子串联胡惟庸篡位,朱元璋中断了两过的往来。日本高层心里发毛,生怕日后有什么祸端,于是赶忙巴结。1399年,足利义满派来一个使团叩拜建文皇帝,礼物不多,赞美书倒写了一大堆,在竭尽逢迎巴结之能事后,矮子们受到了良好的款待。1403年,大明天变,燕王朱棣发动政变击败了建文帝,自己坐上龙椅。足利义满见风使舵,又派人来了。足利在信中自称“臣日本王”,把个天皇扔到了一边。永乐见日本自认附属,十分高兴,马上确定了双方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宁波,广州,泉州重新向日本开放,大臣赵居任还远渡重洋,到日本缔结了贸易协议,其中规定:日本贸易使团人不能过两百,船不能过十艘,十年往来一次,不许携带武器。。。等等。
  
  由于日本将军义持的敌意,中日关系出现了紧张,这个将军不顾宣德皇帝“增加贸易船只和人员”的示好,傲慢的阻挡着协议的签定。到了将军义教即位,双方的往来又频繁了。1432年,宣德送给义教一封诏书,建议恢复贸易关系,并增加贸易数量。义教十分高兴,派遣具有中国血统的僧人龙室道渊来北京访问,并带来了甲胄,马匹,刀剑等礼物。中国立刻进行回访,使团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小鬼子到底不是个东西,到了。。。年,他们的关白丰臣秀吉在横扫四岛之后,竟脑袋发热,大举进攻朝鲜,威胁中国,结果被中国军队彻底击溃,自己大病一场,呜呼哀栽。关于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必多说,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些人以“学习”为幌子,鼓吹“日本人有效法优点的国民性”这种胡话已不是一天了,这种低能文人,根本无法对日本的屡次战败自圆其说。
  
  匈奴汉化尚且扫荡北方,女真接受了一点汉文化就打遍中国,日本鬼子都他娘干什么去了。一些人拍马屁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说:“日本效法中国失败,是儒家文化本质不好,日本效法中国,是西洋文化本质好。”这是窑子里的茶壶逻辑,无非变戏法论证自己非人而已。我拿效法中国成功的匈奴和效法西洋不成功的第三世界很多国家比较,难道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吗?
  
  日本人就仗着明治维新的制度强大,此外,他们没那么神乎其神,中国人不必怕他们。
  
  朝鲜方面紧随日本之后跑来称臣。1372年,朱元璋给高丽国王下了诏书,命令他遵循古代的习惯,每三年携带礼品向中国进贡一次,并强调中国不会干涉附属国的内政,他说:“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中国的附属国之间一律地位平等。这也就意味着:附属国之间一旦爆发冲突,中国就可用武装干涉来维护他们之间的平等。在恩威并施之下,朝鲜臣服了,他们开始上贡,并且往来次数十分频繁。但是,东蒙势力依然猖獗,他们不时截断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
  
  1374年,高丽国王遇刺,半岛陷入恐慌,朝鲜人不得不一仆二主,一面伺候蒙古,一面奉承中国。不但如此,他们还继续使用元朝的年号,以表达忠诚。这就惹闹了大明政府,皇帝一声吼,所有高丽使节全被押了起来。在中国的威慑下,高丽不得不做出让步,于1377年改用明朝的年号,以此表示对中国的彻底归顺。而后,高丽加紧了对中国的巴结逢迎,6年间派遣了18批使节前往中国,恳求正式册封高丽国王。中国似乎余怒未消,对这些人不是拒之门外,就是大家指责,进以抬高贡品的数额。高丽苦不堪言,只好步步退让,直到1385年,才获得了洪武皇帝的册封。
  
  1388年,朝鲜发生变乱,李成桂攻克开城,自封右丞相,四年后篡夺了王位,高丽王朝就此终结。李成桂一面尊儒学为国教,一面大搞土地改革,当然,求得中国承认是必须的。李成桂拟订了两个国名,其中之一就是“朝鲜”,用古汉字写的。1393年,朱元璋批准了朝鲜这个名字。(按:如今韩国把汉城改为首尔,故我们很不得了)连国名都要他人确定,朝鲜人当然被中国人看不起,在日后的朝贡中,朝鲜人往往因恭维不够或文风不好而被斥责。《剑桥中国明代史》第3章记载:“有一名使臣甚至因他不能正确实行叩头礼节而被廷杖。”
  
  当年的情形与如今相反,古中国人恐怕想不到自己的子孙要给韩国人下跪,而且还被人抢走了端午。当今一些国人,自己高度无能,怕日本,怕韩国,怕美国,对西方什么都学,就是不学文艺复兴,最后只好去骂祖宗,他们简直是一群窝里横,裆里硬的老二。
  
  高丽棒子不怕我们,却怕古中国人,他们上贡的时间是一年两到三次,礼品有人参,海豹皮,豹子以及精美的漆器。永乐皇帝什么都要,先索取大量马匹扩充军队,后要舍利子,佛经和各种佛像,这些文物倘或不被红卫兵销毁,也当属珍品。 此外还有女人,永乐皇帝命黄俨前去选秀,终于在300名处女中选中了五人带回中国,其中一人叫做权美人,成了永乐的宠妃。
  
  此时,古中国人也许没有意识到,一种不祥的,闭关锁国的征兆正在出现,朱元璋在《祖训》中,明确限制了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朝贡关系。《剑桥中国明代史》明确记载:“这反映了洪武帝越来越希望限制对外关系,这种情绪在他发现了胡惟庸曾想借日本人兵力来实现他的政变计划后更加强烈了。”难道,中国闭关锁国的祸根是日本人埋下的吗?不过,在锁国以前,中国还是进行了一次壮观的远航,史称“郑和下西洋”。这次远航是中国儒家帝国对外的最后一次大探索,此后,国门关闭,别有用心文人们便将锁国政策带来的恶果全算到儒家头上。
  
  明成祖为了把他的影响扩大到海外,在南京龙江船坞建造了大量的船舶,并派遣宦官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人),王景弘七下西洋。在评论这次航海的意义时,西方史学家当然没有中国某些文人的自虐情节,抓住“寻找建文帝”不放,对郑和大加否定。费正清写道:“今天不清楚的是,永乐帝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花费巨大的海上远航。它们被组织起来或许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寻找被废黜的、或许逃亡在外的建文帝;皇帝似乎更像要寻找盟邦,或许是要探查备征服的新土地,虽然这些远航不具有军事目的。”
  
  1405年夏季,第一次远航开始了。船队规模宏大,有大船62艘,小船255艘,共装载了27000多名水手,浩浩荡荡的经过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等地。不久,船队遇到了点小麻烦,海盗陈祖义占据旧港,兴兵作乱,中国的海军轻易的开了两炮,就打败了这些强盗,5000匪寇被杀。陈祖义这个称霸满剌加 海峡的恶人被擒,并被押赴南京就戮。这一胜利使很多国家的首脑都对中国不能忘怀。1407年,郑和再次出发,使团经印度洋到达古里和柯枝。郑和代表中国政府册封了古里国王,并在那里镌刻碑文纪念此事。
  
  第三次远航从1408年开始,历时三年,规模依旧,共有船48艘参加了航行,人数多达三万。除占城,苏门答剌,爪哇等地外,郑和还寻访了锡兰,古里和暹罗。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大脑发热,居然带人抢劫船队,双方自然不免一场激战,结果,僧伽罗军团被杀得大败,锡兰国王反成了俘虏,他和自己的家属一齐被绑到南京问罪,永乐帝宽容的释放了他。
  
  第四次远航从1413年开始,历时两年,63艘航船到达了占城,彭亨,波斯湾和亚丁等地。在回归的途中,郑和再次卷入苏门答剌的政治。中国军队击败了一名弑君篡位者,并将其押送到南京处决。中国的强悍震动了列岛,友谊也感化了诸邦。从占城到遥远的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有18个国家派遣使者来到中国上贡——这是一场伟大的,恩威并施的征服。相比那些西方殖民者,古中国人是多么的仁爱。
  
  1417年,第五次航行开始了,这一次,郑和来到了非洲东海岸地区,获得了大量的珍奇异兽。有鸵鸟,长颈鹿,狮子,斑马,犀牛,还有单峰骆驼。一些非洲使节也前来朝拜。永乐看到长颈鹿十分高兴,众官员也对这种珍奇的动物赞不绝口。第六次航行是在1421年,目的是为了遣送那些外国的使节。很多国家和地区再次受到访问,索马里沿岸的不剌哇也踏上了中国人的足迹。1430年6月,60多岁的郑和奉命进行了最后一次远航,然而郑和已经走不动了,他不能亲自访问每一个国家,洪保前往麦加,王景弘前往苏门答剌,权当为他代劳。这次,外国使团来中国访问的热情依旧不减,共有15个国家赶到北京,他们分别来自非洲,南洋和波斯湾。
  
  
  《剑桥中国明代史》给予中国远航高度的评价:“如果这些壮举是意在扬永乐帝的声威于殊方异域,在于显示中国的兵力,在于增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在于保护华人的利益,或者在于再找些新的民族参加朝贡系统,那么,它们的目的当然都已实现”郑和的探险无疑是一次伟大壮举,然而,明朝没有利用这一大好形式,中国的大门逐渐锁上了。明宣宗时期,中国下达了锁国令,其真实的原因至今不明。宣德皇帝只和永乐时期纳贡的一些国家保持着联系,其中占城遣使八次,爪洼遣使六次,暹罗六次,苏门答剌四次,阿拉伯人,锡兰人以及古里、阿丹,榜葛剌等国各一次。中国逐渐关闭了国门,直到1840年炮火纷飞的那一天。
  
  人类的进步在于交流,这是一个颠仆不破的真理。与美洲土著,奥斯曼帝国和信奉基督教,灭绝本土文化的罗马人一样,中国的落后正在于失去了交流的机会,至于中国落后是“儒家文化劣根性”的说法,稍有智商的人一句话就能将其驳倒:中国文化低等,何以中世纪强大,罗马文化优秀,何以彻底灭亡?当然,低等的理论有了市场,低等的造反派就能做出低等的破四旧行经,一个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甚至突破基本智商的理论,却在我们这个民族中四处横行,至今不灭,确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西疆睦邻
  
  吐蕃是中国的老对手,也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唐朝灭亡以后,吐蕃也陷入内乱,从此双方少有交往。南宋时期,由于成吉思汗势大,吐蕃不得不表示臣服,承认了元朝宗主国的地位,并经常向蒙古高层宣讲佛法,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柱。此后,吐蕃的势力越来越大。从政治上,吐蕃的实权掌握在寺院行业贵族手中,元朝无法对之进行实控。从思想上,大脑空白的蒙古人不得不接受吐蕃喇嘛的教育,噶玛派在元宫中造成了巨大的声势。萨迦派更是通过谈判,确定了自己吐蕃十三省帝师的位置,并于日后击败了死敌止贡派。
  
  1332年,吐蕃内乱,僧人们各带官兵,肆无忌惮的互相拼杀,蒙古元朝山河日下,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战后,雅鲁领主绛曲坚赞控制了吐蕃,元廷被迫承认他为帝师。这个雄心勃勃的人杰开始努力恢复松赞干布的基业。但是,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窝里反,教团之间时常发生武装冲突,
  
  公元1377年,中华帝国将军邓俞,沐英带领中国军队鏖战昆仑山,与久违的吐蕃人展开了一场大战,在苍茫的青海湖畔,一位吐蕃酋长丧失了数以千记的男丁,十几万头牲畜成了明军的战利品。胜利后,朱元璋命邓俞赶回南京。在班师的徒中,邓俞将军不幸去世,年仅40岁,其时正是寒冷的腊月。
  
  此后,明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缓和。朱元璋派遣使节宗泐长途跋涉到高原,寻找在中国遗失多年的佛教典籍,以此示好。但是,双方的矛盾并不是通过互访就可以彻底改善的。吐蕃一盘散沙,各种想法,利益不同的派系不断闹事,明朝的示好成了一相情愿,朱元璋不耐烦了,他决定用战争手段平息吐蕃的骚动。
  
  1379年,战争重新开始,沐英又重整戎装踏上了通往吐蕃的大路。在甘肃省的洮州,中国军队获得了全胜,俘虏敌军三万人,获取牛羊二十万头,可谓战绩辉煌,大明帝国因此拓地千里。不久,大将李文忠奉命接管洮州卫。他在征伐藏族十八部的战役中屡屡立功,一时间威震西陲。吐蕃人逐渐意识到,这些中国人要比唐朝士兵更加勇猛好战,于是知趣的放松了刀剑。
  
  对于身居高原的吐蕃人,仅凭征战不是办法,明朝开始精心筹划控制政策。首先是拉拢:朱元璋不断派人与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联络,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帝国一律授予官职。”乳必多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皇帝。
  
  明朝对吐蕃的统治十分巧妙。在青藏高原,“帝师”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这个封号本是蒙古人的册封,明朝将这个称号取缔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
  
  蒙古人没脑子,总是刻意扶植某一势力管理吐蕃,然而无论扶植谁,都可能造成一个强大势力和自己对抗。明朝则是多封众建,东面给宗教领袖送封号,西面给地方势力加官职。辽阔的高原上到处都是明朝扶植的势力,他们彼此牵制,直接受朝廷领导,谁也不能太强大,在一盘散沙中纷纷成为明帝国的附属。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将原本效忠元朝的西藏首脑收归属下: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封为河州卫指挥。 公哥坚藏卜成了圆知妙觉弘教大国师,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封为炽盛佛宝国师,答力麻八刺成了灌顶国师。。。洪武六年——七年,朱元璋更是大授官号,吐蕃方面也很过瘾,纷纷请求师号,中国官职不够用,就用元朝的,大伙还表决心呐:“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总之双方皆大欢喜。
  
  明成祖时,分封制有所改革:他派人提了点丝绸,茶叶去看望封帕竹的札巴坚赞,绶印上俨然刻着“准顶国师阐化王”的字样。活佛的继承者哈立麻和明朝的接触更加密切,这个人有一大特征,就是擅长法术。1403年,明成祖登基,他立刻派遣印度高僧班地达的徒弟智光率领使团赶赴吐蕃,盛情邀请哈立麻到南京作客。哈立麻长了个心眼,只派出一个使团回访。后来实在推辞不过,才于1407年亲自前来。人一到,马上受到了隆重热情的款待。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哈立麻不仅撒播甘露,呼唤雄狮,展示了种种玄妙的法术,而且还为过世的朱元璋夫妇举行了宗教仪式。在离开首都前往山西前,明成祖还赐予他官职以为取悦。在日后,哈立麻又和明朝互换了三次礼品。
  
  哈立麻去世后,通哇顿丹即位,照旧向明帝国派遣使团。这个脑子灵光的人已经觉察到明成祖对吐蕃的吞并之意,于是警告说:请不要打吐蕃的主意。然而,友好往来的闸门已经打开,关也关不上了,噶玛派各个教长的公开分裂更加强了成祖的雄心,双方来往越发频繁。1413 年,萨迦派教长应邀来到北京,同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前往南京,二者都受到了隆重的礼遇。明成祖今天招待这个,明天招待那个,就是不承认,不搭理世俗统治者帕木主巴王,对那些企图依靠中国称霸的首领提出的归附请求,他也是哼哈应付,大耍太极。这样一来,吐蕃人的分裂进一步加剧。
  
  
  明朝还广泛使用经济手段控制吐蕃。经过这些软兵器的进攻,强悍的吐蕃臣服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联系,明朝又派遣使节邀请高僧昆泽思巴进京。高僧刚一进城,就捧上了精美的大印,赐号大乘法王,以后接受大印的吐蕃僧人越来越多:萨迦派都却方丈被封为思达藏辅教王。 释迦也失得号西天佛子大国师,至善大慈法王。一时间吐蕃掀起了受封热潮,大小僧侣纷纷跑来要职称。明成祖乐得如此,来者不拒:国师,禅师,法王,大国师。。。反正封号不费劲。
  
  大印虽好,只是不能白给,吐蕃那边自然要上贡。朝贡的名义繁多,有三年一次的例贡,称号世袭者的世袭贡,还有谢恩,庆贺方面的朝贡。来自高原的使团规模庞大,成化二十一年,大宝法王等人派来1479人,再如弘治十二年,乌思藏等人派来使者竟多达2800多人。明帝国不用派遣驻军,不用武力干涉,就这样平定了青藏高原。
  
  中亚一带也是中国注视的对象,这里虽有重要的商路,有塔里木绿洲上的城堡,但也有蒙古人的部分势力。元朝崩溃后,哈密,吐鲁番的一些高层人物希望建立自己的势力,明朝并不干涉,反而鼓励他们这样做。理由很简单:如果中国像汉,唐那样出兵讨伐,损耗太大,如果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那么这些人反会主动对付准噶尔的瓦剌人。尽管朱元璋曾经在1393年打过哈密两巴掌,但双方还是选择了友谊之路。1403年,永乐皇帝派人到哈密传旨,说自己当皇帝啦。哈密人立刻前来道喜,带来了不少精壮战马。永乐自然高兴,商量着能否在哈密建立一个卫,使节回答“好说,好说。”结果,中国的势力就延伸了一步。此后,哈密人几乎没年都要来看看永乐皇帝,互换礼品,有时一年要来好几趟,中国也轻易的获取了从塔里木到中亚地区的商路。也许人心不足,明朝总想垄断商业,于1480年下令禁止外国老和私人进行贸易,但总归有禁不止。
  
  吐鲁番也是绿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地理位置更加重要,他们控制了进入瓦刺与准噶尔的道路,明朝向他们表示友好,对方自然还礼,但派遣的使节不是那么频繁。别失八里则更加遥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城镇,他们曾在洪武年间和中国发生过外交纠纷,扣押了中国使节。永乐登基后,敦促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别失八里倒也识趣,于是确立了纳贡关系。1418年,这里发生了政变,国王的堂兄篡夺王位,明朝也默认了这个新首领。总之,“这些统治者都接受明朝属国的象征性的地位,以便从与中国紧密的商业联系中得益。他们愿为这种特权而接受低人一等的地位。”(《剑桥中国明代史》第 4章)也就是说,新疆当时虽然不在中国版图,但是那里的首领依旧是明朝的附庸,只不过独立性强一点罢了。
  
   在永乐皇帝的努力下,中亚各国频繁的向中国示好,哈烈,撒马儿罕先后派遣了20个使团来到中国,吐鲁番遣团13次,哈密遣团四十多次,另外还有中亚32个国家派人前来访问。他们的礼品有白玉,骆驼,狮子,花斑豹,还有各种宝马和贵重金属。可笑的是(其实也是好事),一些人为了沟通贸易,竟然冒充使节前来拜访,书信写得磕磕巴巴,不伦不类。中国也乐得装看不见,反正合同一签,皆大欢喜,双方都发财。中国就是用这种微妙的外交手段,取得了来自西北商路的滚滚财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喋血南天
  
  云南,四川是西南两大偏远地区。尤其是云南,时不时被划入或脱离中国版图。元朝末年,云南的情况更加复杂。这里的居民多数非汉人,而且语言为藏缅语系。明朝时期,南方地区一改往日的宁静,变得很不太平。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向四川的夏国,云南的蒙古政权发出诏书,希望他们能尽快归附新生的帝国政府。使节兴冲冲的前去,却被人惨杀,和平谈判的构想落空了,中国只有用武力来获取这块疆域。云南并非一块险恶之地,这里的中心为昆明和大理,状况是一盘散沙。昆明的梁王手下只有一些松散的部落,彼此缺乏合作。除了梁王政权外,还有一个段氏土著政权,维系着古老的家族统治。
  
  1381年秋季,凉风微起,征南将军傅友德与副将沐英,蓝玉率军出发。30万人铺天盖地向南而行,部队分两路穿过沅陵和芷江,一直逼向贵州安顺。作战计划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北方小股部队吸引敌军视线,大部队则全力夺取昆明,而后直捣大理。在曲靖,把匝剌瓦尔密本有十万之众,可尽是些草包,他们连战连败,除却战死者,更有两万人被俘。把匝剌瓦尔密所在的昆明也守不住了,1382年元月,城门被中国军队撞破,把匝剌瓦尔密绝望之中发了疯,将妻子揪着头发,连拖带拽扔进湖里淹死,还把龙袍冠冕付之一炬,最后自尽,手下文武官员走投无路,纷纷随之自杀。不久,大理城下也响起了征战的号角,经过激烈战斗,梁王平章达里麻被擒,辉煌一时的段氏王朝覆灭了,王室成员全如奴隶一般被押到南京。
  
  大理灭亡,酋长思伦发被任命为为平缅宣威司的土司。所谓“土司”是元朝与明朝时期授予西南酋长的官职,具有守边的责任和争税权。这个土司并不安分,于1386年举兵谋逆。叛乱者得到了罗罗人的支持——后者为汉藏混血人种。此时,留守在云南的大将只有沐英一人,面对30万敌军,100头战象的庞大攻势,沐英采用了火器。此外,还有厉害的连环弩。战象虽能唬人,却挡不住硬家伙。在猛烈的炮火下,战场成了血肉广场,四万敌军纷纷倒地,37头战象当场横死。思伦发毛了,撒腿狂奔,算是捡了条命,这个家伙后来想开了,于1389年底投降了明朝。
  
  不久,一名土司的少爷阿资又率众杀来。这小子倒不含糊,凭借气盛火力壮一通猛打,居然攻陷了普安。不过,他到底不是傅友德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阿资套到了越州,随即投降,他那1300名倒霉的手下都成了俘虏。这次战役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赞许,他将大量黄金,丝绸赏与沐英,并夸奖他:“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尔也。”沐英并不因此自满,他在南方推行怀柔政策,教授农桑知识,简化政令制度,并开垦了百万亩农田,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可谓苦心经营,善始善终。
  
   或许是受怀柔政策的影响,朱元璋并不想用武力压服中国的藩属安南,而是想用文化渗透来平定它。他在《祖训录》中强调:安南和柬埔寨不容中国进兵。当桀骜不驯的明成祖即位后,这个命令被打破了,安南的陈氏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他毅然决定向安南进兵。
  
  陈氏王朝的败落在于安南出了野心家。大臣黎季犛掌握了大权,他是个恶欲膨胀的人。对外侵略扩张,先后占领了广西的思明城,占城国的边疆。对内则夺取政权,于1400年废黜了国王,并大杀贵族宗亲。两年后,他禅位给自己的儿子黎汉仓,自己依旧听政。为了获得保障,他上表明朝,请求正式的册封。由于陈氏被屠杀殆尽,明朝答应了他的请求。
  
  黎季犛刚刚放下心来,就发生了意外:一个名叫陈天平的安南人跑到南京,哭哭啼啼诉说自己就是陈氏王朝的后裔,他不断控诉黎氏家族的暴虐和专横,并恳求中国方面出兵,帮助他恢复王位。朝廷不敢妄动,对来者的身份进行了调查,后来一对证,才知此人却为陈氏王族。明帝大怒,下诏谴责黎氏政权篡夺王位,残暴不仁,并勒令他们恢复陈氏政权。黎季犛假意应允,并派人前往南京请罪。明朝以为事情平息了,就派人护送陈天平回国。谁曾想,半路杀出一群程咬金,护送人员和陈天平全被阻杀。明成祖暴跳如雷,发誓要扫平安南。
  
  1406年,中国远征军出发了。成国公朱能为主帅,沐晟和张辅为副将,20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安南。无料半路出了意外,朱能忽然死于军营,众人心头一寒,不禁议论纷纷,但无论如何,中华帝国的军队还是一直向前,无可阻挡。这次战役采用的是铁钳攻势,一路走云南,一路走广西,安南猴子自然不禁打,半年之内,中国军队就拿下了两座大城,并控制了红河三角洲。黎氏家族一溃而不可收,于海上逃遁,终于被中国军队捕获,1407年6月,黎家父子全被捆绑成团带到了南京,
  
  这场胜利可谓轻而易举,永乐皇帝欢喜之余,决定将安南并入中国的版图,交趾布政司建起来了。不过,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美国在越南陷入战争泥潭的命运亦体现在明朝身上。不久,越南陈氏政权复苏,陈 建立了大越王国,进行不断的反抗,义安府成了他们最早夺取的目标。明将张辅率众镇压,双方各有死伤。明朝于是派遣善战的沐晟前来平叛,但是,安南人熟悉地形,民心统一,沐晟虽然是军事英才,却屡次陷入败战。无奈之下,明朝再调张辅进军安南。1409年冬季,陈 被俘,叛乱稍见平息,但他的侄子陈季扩却登上了王位,继续顽强作战。为了谋得和平,中国方面表示愿意封陈季扩为交趾右布政使,遭到了言辞拒绝——南方民族似乎比那些今天跋扈,明天做狗的“狼图腾”更有骨气。
  
  张辅率领两万士兵,再次风尘仆仆的赶到安南,战局立时好转。不久,中国军队占领了义安,陈季扩不甘心,又迂回顽抗了三年,直到1414年被中国活捉。当狼烟熄灭,局势方安时,官员李彬取代了张辅,结果,局势又恶化了。一个名叫黎利的人拉起了队伍,此人悍勇顽强,在两次被中国击败后,他开始采用游击战术,迫使中国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1425年,黎利大败明军,两万人伤亡。朝廷派柳升去救,又导致了七万人伤亡,谅山成了血海,中国损失惨重。安南到处是反抗的声音,这里人人皆兵,人人却都是老百姓。。。终于,明帝国于1427年决定撤军,交趾的布政司垮了,中华帝国的越战,进行了八千个昼夜,结局则与美国类似。
  
  1431 年,明帝国给黎利送去印玺,承认他对安南的统治,但拒绝封王,直到他死时也没有册封。安南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当地人的心灵上制造了难以磨灭的仇恨。
  
  西南地区的麓川也是多事之地,这里进行统治的中坚力量是掸人,其势力深入缅甸,是为南疆一霸。在边境,这些狂人屡次入侵云南,明帝国因考虑到军费开支过大,因此不予理睬。1439年,云南总督沐升率兵去剿,麓川国首领思任发见势危急,忙派人到中国纳贡。然而,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当使团派出以后,明军竟被麓川杀得大败,纳贡者反取得了胜利。中国震怒,云南,四川,广西,贵州一起用兵,大张讨伐。在猛烈的攻势下,思任发总部陷落,被迫逃亡阿瓦。1435年,中国军队在王冀的带领下继续进军,明军的损失是惨重的,杀红眼睛的帝国军官在阿瓦城下大声威胁:如不投降,鸡犬不留。阿瓦四面楚歌,人人心惊胆战,于是开城请降,思任发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断。
  
  阿瓦人既然出卖了自己人,就干脆一卖到底。他们主动请求中国与之联手,讨伐思任发的儿子思机发。此时,思机发正在孟养驻扎,并已经向中国屈服,但明朝不管那套。1448年,新的战争爆发了,中国军队与阿瓦人一起越过伊洛瓦底江,思机发被活捉,押往北京斩首示众。思机发的弟弟思卜发却被留了下来,他继续驻扎孟养,保证不再越过伊洛瓦底江,并答应向中国上贡。
  
  南方的军情日益严峻。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广西的瑶民发动起义。 领导者的名字很难听,叫侯大狗,他是瑶民四大族之一的首领。这次暴动遍及江西,广东,贵州,湖南等地,零散的战争使明朝军队疲于奔波,将军韩雍兵分两路:一路进入广西,直击瑶民军队,一路潜入广东,扫荡各地烽火。征讨广西的明军共有三万人,其中包括一千名蒙古骑射手,战斗力很强。更为可怕的是,明军纠集了壮民武装,这些人擅长使用毒箭,见血封喉,杀伤力极大。他们来到广西,与16万当地驻军汇合,并迅速扑向对手。明朝军队毕竟训练有素,首战即斩杀了6000人。韩雍边进攻,边招安,一直打到峡谷的大寨。1466年初,大藤峡中燃起熊熊烈火,侯大狗在烟熏火燎中落马被缚,与其他八百多人一齐被送至北京问斩。为了震慑人心,明军将峡谷中的粗藤大量砍断,并改“大藤峡”为“断藤峡”。
  
  
  瑶民和四川土著被镇压,苗民却揭竿而起,他们于1464年联合瑶民一同作战。尽管迅速遭到镇压,但苗民到处都是,他们四下起事,明朝按了葫芦起了瓢,终日不亦乐乎。1467年,军人世家出身的李震,采用单纯武力镇压的方式,于靖州等地交锋几次,动辄斩首几千人,依旧不能扑灭四下蔓延的星星之火。1499年,贵州普安府的彝族女豪杰米鲁也带兵杀了出来。西南地区很多部落讲究“女权主义”,不少女性都有世袭权,真是“男人不在家,女人也不饶。”单说这个米鲁,先和属下搞出了婚外情,继而除掉丈夫的朋党,夺取权利,并和情人结婚,拉起队伍造反,应属浪漫开放者,一般的法国妇女,美国大姐还真比不上她。明朝集四省之军力,并地方部队8万,经过5个月的激战,毁部落数百,才将她镇压了下去。
  
  明军刚缓了口气,四川地区又爆发战争,一个力大无穷的武夫拉出了队伍,他叫刘通,曾经举起重达千斤的石狻猊,故名刘千斤。他聚众数万,占据城市,自封汉王,改年号为德胜,为了给自己助威,刘千斤还自称掌握了法术,使自己的军队斗志倍增。事情越传越玄,明朝感到害怕,忙派遣抚宁伯朱勇,兵部尚书白圭,将军李震分路镇压,大抓刘千斤同党头目40多人,终于将这个可怕的对手斩杀了。
  
  但是,南方的动荡是难以遏制的。1500年,海南岛的黎人又举起了起义的旗帜。他们的反抗是周期性的,一直持续到20世纪。。。。。
  
  综观这些事件,有的起义固然是被当地腐败政府逼出来的,有的则完全是民风好战引起的。《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载:“ 中国人强加给土著人民的真正苦难(虽然这不是中央政府的本意)看来引起了许多动乱。但是,有的动乱仅仅是土著更加好武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明帝国平定四方何其艰难。写到这里,我要向南方一些民族表示深深的问候。 明朝的中央政府毕竟是友好的,作恶的只是地方贪官,因此,我在写南方战争的时候,绝不使用“叛乱”“作乱”等词汇。明孝宗的母亲正是瑶族的纪氏,也是被追赠的明朝皇太后,中华各民族毕竟走到了一起,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和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征抚女真
  
  在中国东北地区,女真是一个靠打渔狩猎为生的民族,他们或定居于鸭绿江西北,如建州女真,或定居于长白山南部,如毛怜人,还有的住在松花江,如西海女真。明朝建立伊始,中国皇帝就开始考虑如何将女真纳入朝贡制度之中。降服女真的好处很多,可以开放贸易,可以传播文化,还能使朝鲜丧失独霸东北的可能。
  
  对于女真来说,中国的政策是征伐,安抚并用。当然,先礼后兵是我们的传统,1403年,中国的一个外交团来到建州,将大量的丝绸,白银和精美服装摆放在头领阿哈面前,见到好处,阿哈垂涎欲滴,忙不迭的热情款待。严冬降临,在纷飞的大雪中,汉族与女真的工匠们垒起了建州卫的城墙。东北的大门敞开了,五年之内,中国在这里陆续建立了五个卫,像五个手指一样将土地牢牢握住。对女真的收买当然不能怠慢,不断涌入的中国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友好的态度更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管辖。明成祖在位期间,这里已经成功建立了20个所与179个卫,女真官员们顶着明朝的官衔,满意的观望着摩肩接踵的集市。中国将贸易尽操手中,朝鲜则被冷落一旁。
  
  1409年,永乐皇帝派遣宦官,西海女真出身的亦失哈率领一群使节赶回老家,亦失哈的使团气派很大,有上千人随从,驾船25艘,他们大模大样的来到奴儿干地区,当地首领见明朝使团势大,不敢动武,只有迎接。亦失哈也不动粗,而是抬出大量金银玉帛分赏下去。见了钱,女真人自然欢喜,因此一切也就都好说了。首先,他们答应日后给中国上贡,其次,建立奴儿干都司。中国的和平征服就这样完成了,这要比一味的杀戮高明的多。
  
  一些狼图腾分子时常夸耀:“我们十几万军队就消灭了大明!草原狼怎么怎么好,儒家怎么怎么窝囊。。。”原来,明朝的一个太监就征服了女真,而且还是女真的原产太监——这可是段佳话。
  
  以后的交往就更频繁了。亦失哈连续三次出使女真,每次都有收获。为了方便起见,中国干脆设立了驿站。更能吸引人的则是边境市场,那里的货物琳琅满目,丝绸,茶叶,貂皮,鹿茸,人参一应俱全。当地的执政者也多是部落首领。凡是愿意在中国定居的女真人,都可以获得粮食和礼品。有的女真人一高兴,甚至般到北京附近居住,俨然成了享受特殊待遇的小康户。
  
  中国安抚了女真后,开始专心对付蒙古。这个蒙古着实可恨,总在北方地区杀人抢劫,女真人也深受其害。其首领猛哥帖木儿为了躲避鞑靼的侵袭,将部落迁移到高丽阿木河地区。这个猛哥帖木儿对明朝十分忠诚,被宣德帝提拔为建州左卫右都督。
  
  谁知好景不长,东北出了个叛逆杨木答兀,四处煽风点火,鼓动大量士兵叛逃。1433年,明朝派遣裴俊出使东北边疆,招抚牡丹江一带的叛逃官兵。猛哥帖木儿率军护卫,不料,中途竟遭到土著的围攻,一时乱箭如雨,使节眼看不保,猛哥帖木儿挺身而出,杀死敌首阿答兀。裴俊等人脱险了,敌人却开始谋划报复。不久,杨木答兀纠集800人突袭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被土人砍杀,尸骨抛于荒野。他的儿子权豆和大批部众也遭杀害,建州左卫女真受此打击,只好四处流浪。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等人投奔建州卫的李满住,并将权豆遗孀下嫁给他,通过频频示好,总算找到了落脚的住处。谁曾想,这个董山和李满住却是臭味相投的一对坏东西。
  
  李满住也算“明朝官宦世家”出身。他的祖父阿哈被赐汉名李思诚,受封建州卫指挥使,其父赐名李显忠,也是明朝军官。按理说,汉族女真早应合为一家,可李满住这老小子满脑袋都是“狼图腾”“血统论”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总做梦想和大元(护文符:我也称了一次“大元”,但愿鲁迅门生别给我扣帽子)一样抢点什么来。董山年轻,跟着他不学好,成天厉兵秣马打着强盗的算盘。
  
  在建州三卫中,李满住势力最大。不久,明朝册封其为都统治,被来是对他的鼓励,不想李满住竟然发狂。他不仅拦路打抢,还冒充蒙古人,动辄“俺们是大元朝的部队。。。”弄得蒙古老乡莫名其妙,越看他头型越不对。李满住到处烧杀抢劫,残害人民,一会奔向朝鲜,一会杀向中国,很多民族都遭殃。明朝十分不满,屡次呵斥他住手。这个老小子又贪财又怕死,于是耍起了流氓手段。你打他,他立刻投降,称臣上贡,你稍一闭眼,他就敲锣打鼓乱哄哄。
  
  董山也跟着乱来。1458年,中国政府册封他为左卫都督,使他在女真人面前名声雀起。董山看着李满住越来越老,花辫子逐渐成白, 于是拿出统一建州女真的架子,非要明朝给各部首领晋级。明朝不许,他就闹砸。
  
  1451年以来,董山,李满住“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蔽”。1466年,女真“恃强为恶,自开原以及辽阳六百余里,数万余家,率被残破”,董山等人纠集毛怜,海西,兴兵一万五千,在边境抢劫,骚扰九十几次,不但如此,他们还一仆二主,拿双份俸禄——“李满住朝于明。二月,进董山右都督。时董山阴附朝鲜,朝鲜授以中枢密使。”在东方,有人崇拜狼,有人打豺狼,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狼心狗肺”的东西不能留。
  
  1466年,女真杀进大明疆域,总兵郑宏战败。女真骑兵立即杀进鸦鹘关,明朝将领邓佐不幸中伏,英勇战死。进跟着,抚顺,窥铁岭相继被破。女真起衅,我尚修好。中国方面派遣武忠为使节,来到建州女真,奉劝他们不要动兵,按时纳贡,珍惜和平友谊,董山反复惯了,于是带领家眷,头目来到明廷磕头谢罪。面对这个无常小人,成化帝忍不住数落了几句,并敦促他“改过自新”,“尊事朝廷”。董山态度十分傲慢,打着哈哈,礼部尚书陈文等人见他还这个德行,就劝成化帝将其押到辽宁再说。当然,中国政府依然宽大,董山的十几名家属被释放了。
  
  来到北宁地区后,董山依旧狂妄无礼,总兵赵辅前来宣布圣旨,无非读了些告戒的话,董山就骂骂咧咧,一脸凶像。在当时,侮慢圣命那还了得?中国官兵无法忍受,和他争吵起来。四周武士气愤非常,拔出大砍刀,迎面就是一刀,董山等二十六人登时人头落地。
  
  1467年9月,大明帝国开始全面反击!
  
  中国军队共分三路,以左都御史李秉为首,并将领赵辅,王英,张林,黄顺等人一起出发。左路军出浑河,穿石门,渡土木河到分水岭,右路军经喜昌口,凤凰城,黑松林到婆猪江,中路大军经薄刀山,苏子河直捣狼巢建州老营。朝鲜也派知事康纯带兵上万前来配合。两军相逢,这一场好杀,共斩首1700级。“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女真本无防备,慌乱之中都往山林里跑,腿慢的无非等死。转眼间,五百大寨成了空营,牛羊牲畜一个不剩,李满住父子全被捕获斩杀。
  
  叛乱平息之后,东北地区基本保持了和平局面,只有零星的冲突发生。随着明朝政府的腐败,东北地区又出现了危机,一个强大的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统一了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大,终于统一了建州女真,设立了八旗制度。并与1616年登基自称“英明汗”。关外的欢呼震醒了明朝,讨伐大军随即而至。公元1619年,萨尔浒战役爆发,明将杨镐指挥不利,四路征讨大军全部失败,女真再次崛起,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1626年,英勇的明朝将军袁崇焕于宁远激战女真,炮打敌酋努尔哈赤。胜利之后,中国本可平定边陲,但是,明朝气数已尽,女真首领皇太极设下反间计,借明廷之手杀害了袁崇焕,中国的危机加剧了。
  
  努尔哈赤刚咽气,中国又陷入内战。于1628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起义军领袖,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占领北京,末代皇帝崇祯在辛苦一生后,眼见不能力挽狂澜,愤然上吊自杀,明朝结束了,李自成却不能重蹈朱元璋的覆辙,被十万入关清军杀得惨败,最终战死九宫山。清朝正式建立,开始了对中国长达267年的统治。在这期间,中国的锁国政策日益加剧,满清又妄顾儒家新创的启蒙思想,强化儒家过时的“理学”,用文字狱进行民族迫害,用篡改书籍的办法愚弄人民。并大肆贪污,挥霍,提倡“猪尾巴”,“奴才”,“高跟鞋”,“大烟枪”等垃圾文化,让中国越走越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先后爆发了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对抗八国联军的战争。清朝大肆割让土地,出卖主权,并镇压变法志士,反对新生革命力量。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灭亡。
  
  1919年,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但也出现了激进的声音,《剑桥历史》记载:在新文化的种种论题——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的读者面扩大(已经在进行)的时期,五四只是标志了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阶段。
  
  
  19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发表《三民主义》演讲,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强调中国的民族主义需用儒家道德。
  
  1936年,鲁迅去世,《剑桥历史》记载:鲁迅在整体上对中国文化遗产是否定的。鲁迅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中国落后是文化劣根性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史学届发生革命,开始用全球眼光考察并撰写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进步在于交流,控制族群兴亡的关键在于遏止领先法则——西方中心论,人种论等思想逐渐破产,文化劣根性导致衰败之说难以成立,也不能自圆其说。
  
  
  20世纪60年代,亚洲价值观,即儒家资本主义横空出世,并逐渐开始影响世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破四旧运动开始,我们中国人亲手销毁了大量古迹和艺术珍品,给自己造成了永久的,不可弥合的伤痛。其破坏性虽不如罗马反异端运动强,但手段却十分相似。参看《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是在捣毁自己文化后逐渐灭亡的。
  
  1976年,文革结束,破坏中国文明的凶手被一一送上审判台,最后的儒家梁漱溟提出了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建议。
  
  20世纪80年代,一些懦弱得和痢疾一样的“自由派文人”不敢批判极左思潮,却大发豺狼语言:文革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应该继续否定传统文化。(类似于;集中营是犹太人造成的,应该继续迫害犹太人。。。云云)
  
  1989年,电视连续剧《**》公开播放,全面否定中国文化,引起重大反响,不久即被封杀。
  
  2004年,否定儒家文化的狼图腾理论开始蔓延,引起大量人群的喝彩,他们在大国的土地上兴高采烈的论证“我是软蛋揍的。”
  
  2005年9月28日,中国官方首次祭祀孔子。
  
  2006年9月28日,中国联合全球各界首次祭祀孔子。
  
  2006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很多人又开始了对失落的民族精神的回忆。
  
  中国似乎处于一个为是否继续保留民族文化而争议的大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鲁迅说如果外国人来灭中国,就要更尊奉孔子?可是在汉代,四大帝国横跨世界:罗马,中国,波斯,印度。罗马消失了,如今波斯(伊朗)和印度的领土面积都比中国渺小得多。到了唐代,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并称两强,如今这个帝国瓦解了。宋代时蒙古横扫世界,中国抵抗到最后阶段,明代,中国第一个获得独立,仍与伊朗,奥斯曼帝国,印度和西班牙并列,而今那些大国安在?
  
  鲁迅说中国人少有韧性的反抗?可是游牧民族横扫世界共三次,中国被游牧民族统治的时间占历史的21%,法国为34%,印度34%,伊朗53%,英国61%,西班牙66%,罗马彻底崩溃!在抗击外强的战争中,中国人是最英勇的。
  
  鲁迅说中国人但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可是二战以后,我们统计一下各国的伪军比率,能得出以下数据:中国伪军占总人口的0。26%,法国伪军2。9%,荷兰为4%,比利时5。6%,美国在独立期间,投靠英国残杀同胞者占3。3%。
  
  本来,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自信。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我们这个民族最不自信。我们一些学者“巧妙”的用“中国外侮史”和“中国窝里斗史”来论证中国人对外妥协,对内残忍。用这种办法,我能论证全人类所有民族都内残外忍!
  
  黄河咆哮的滔天之水如戒尺般击向她的儿女,企图震醒他们搏斗的意志。长城则如同刀伤遍体的长龙,背负狼烟熄灭的烽火台,遗憾的遥望着远去的外蒙古,海参崴和巴尔咯什湖,企图告之中国人负担起再次开疆的使命。然而,对于那些深埋于黄土之下的帝国军人来说,即使他们的遗骨成千上亿,也不可能丝毫感动他们的冷血子孙。
  
  这些超级冷血动物的残酷完全对内,他们正拼死的论证着“我不是人”,并为西洋宗教和草原狼打开了中国的文化大门,可悲的是,他们用“中国的历史”来否定传统文化,对自己对冲的西方和草原民族,却没有什么历史的了解——罗马被蛮族灭亡,意大利,德国长期内战,匈奴,突厥也因内乱而衰亡,英国,法国都是长期被外来少数民族统治。。。这些起码的历史常识,他们是致死也不会弄清楚一丝一毫,一点一滴,他们对自己崇拜的“文化”毫不知晓,如夏虫不知道冰。他们对自己那些“文化”竭力膜拜,如睾-丸昏昏噩噩的在黑暗中依附着阴囊——这是铁一般的现实!
  
  ——这些子孙,开疆拓土百无一用,咒骂祖先奋勇争先,对外妥协,对内残忍,见基督肃然起敬,一哄而上,却分不清民主是希腊的还是以色列的,见孔子大声嘲讽,背诵文革材料,却连国学基本常识都没有。他们的经济实力竟然不如宋朝,却还在那里大声咒骂。中国有大量的男女文化流氓,在外人面前以跳脱衣舞,以论证“我是贱人”为乐,我们的民族怎么能不衰败,外人打来,我们怎么能不亡!
  
  咒骂中国人“对内残忍”的“民族魂”们,正将这个民族推向真正的“对内残忍”。他们的冷血,只能对准自己的英勇的前辈。对于洋人,他们是极端宽容的,作为失败者,他们也不得不如此谄媚。
  
  他们的最大手段是对华夏英雄视而不见,并用刀笔吏的恶毒手段挑剔着骨刺,他们将勇敢者说成虚妄和愚昧,将礼仪,廉耻,仁爱,信义说的一文不值。而被他们影响的新一带人,他们的懦弱,无耻,浮华,内斗,贪婪,淫乱和迟钝,正字字的刻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并且明天还要铭刻下去。
  
  罗马人,这个可悲的民族亲手摧毁了自己的神庙和哲学,抱着十字架,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挣扎千年,终为历史所陵迟。中华民族已经破坏了自己的文明,并依旧徘徊于罗马的旧路之中上。
  
  埃及人,这个灭亡的民族用金字塔向人类昭示:一个民族漫长的寿命并不能作为民族万古长存的任何依据,雄伟的建筑只能供后人凭吊,却不能安慰法老悲愤的亡灵。
  
  玛雅人,这个死去的民族用尸骸指证着基督教反异端的罪恶,提醒着“三百年殖民地”只能给任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任何民族若想重生,则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者必须颠覆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污蔑,正视一切功绩与过失,而不是将黑暗作为中国历史的全部,并重新评价“某-些-民-族-魂”的价值和地位,对反思者进行反思。
  
  爱国主义者必须砸碎极左思潮的残迹,如德国焚烧过去一样将其彻底焚烧。如西方镇压新纳粹一样捣毁一切文革式言论!对全盘西化的**派等中华文明的摧毁者予以摧毁。
  
  中华民族必须保持长江般的透彻,睿智与开放,勇敢的正视东方和西方的缺点与优势,而不是继续打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旗号,将中国古城视为废墟,将洋人的垃圾视为食粮。
  
  中华民族必须保持黄河般的质朴。凶猛与顽强,在神州大地唤醒自己的民族归属感,将一盘散沙的民族锻造成比以色列人,韩国人和日本人更有凝聚力的民族,并为凝聚力创造一切正义性的保障。
  
  
  中华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复兴运动,因为抄写西方只能让我们被视为二等民族。文化的复兴,是西方强大的根本,也是我们图强的根本。“全面西化”和“闭关锁国”都不是强国之本,中国只能复兴自己的文化,再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并加以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点,非如此,我们只能抄袭西方,不能超越西方。综合天下文明是唐朝的振兴之道,同时代的阿拉伯人已经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罗马人在死亡后,将文艺复兴的权利留给了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留给了那些曾受他的文明感召的民族。
  
  中国人会将文艺复兴的权利留给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甚至越南人吗?
  
  我写的历史,便在这里画一个忧患的句号。
  
  
  
  冰冷的眼神
  
  2007年6月22日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华夏早年的历史,有必要补充,基本是这样:
  
  华夏文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现在考古(如贾湖、裴李岗)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已经发现了7000年前到10000年前的农耕文明、原始汉字符号、陶器、制作精美的乐器... 按照中华历史,属于三皇时代,燧人、女娲、伏羲、神农...的时代
  
  那一时期,属于华夏文明的酝酿时期,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华夏文明,也无成熟的华夏族。中原地区部落林立,互相交融。不过,从三皇时代起天下的概念就逐渐在中原部落中产生,神农无疑就曾经被推为很多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天下共主、天子。到4000多年前,神农部落日渐衰弱,炎帝(确切地说,是末代炎帝,神农嫡系后裔)已不能有效统领部落联盟、维持部落秩序,最出名的是蚩尤挑战炎帝。蚩尤,神农后裔,蚩尤部落以农业、医药、兵器闻名。黄帝,神农后裔,黄帝部落也是农耕部落(有些人包括钱穆都把黄帝部落误作游牧部落,这完全不符合历史和逻辑),同时,黄帝部落和伏羲部落又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炎帝讨伐蚩尤,不敌,求助于黄帝。黄帝败蚩尤,在各部落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取代炎帝而被推为天下共主。炎帝不服,炎黄相战,黄帝胜,两部落融合,中原由炎帝王朝进入黄帝王朝。黄帝时代,为那时有史以来最兴盛的时代,疆域扩张、文明突进,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华夏民族已经形成。所以,华夏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这个民族和现在的民族一词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概念。黄帝以后,颛顼、帝喾、尧、舜,华夏文明的疆域都在快速扩张之中。尧、舜、禹之时,华夏文明已经延伸到长江以南,大禹巡狩,死于越地,葬于会稽。
  
  蚩尤败于黄帝以后,蚩尤部落一部分南迁,成为后来的三苗九黎。同样,炎帝败后,炎帝部落也有一部分南迁,比如后来的楚国便是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南迁后形成的综合体。盘古,其原型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伏羲,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的一部分南迁以后,伏羲在南方的传说史中演变为盘古。除了南迁,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也有北迁。按照后来的人群区分,西为戎(主要为羌),东为夷,南为蛮(后来多为越人),北为胡,但这并没有严格的种族意义,而且这些人群也不能做严格区分,实际上,从人种的角度,都是同样的人种,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有区别的文化,但还是有很多交融,比如越和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羌和夷也是如此,比如羌崇龙,夷崇风,但是龙崇拜在东夷中同样存在,风崇拜在西羌中也存在。到了现在也是如此,比如羌人(羌族、藏族、彝族等等)崇龙,也有凤的崇拜(比如先秦以前的蜀人,即羌人南迁到蜀地,有凤的崇拜),夷人(苗族、瑶族、夷越畲族等等)崇凤,也崇龙。有些是汉人那里传过去的,但更多是一直保持了这种祖先的传统,比如南迁的夷人苗族、瑶族等,一直保持了蚩尤部落在中原时代的牛图腾(蚩尤部落可以追溯到三皇神农时代)。一个现象是,即使是很先进的部落,比如炎帝、蚩尤部落的子民,一旦脱离了华夏主流文明,便落后来下去,被中原人称为蛮夷。实际上,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还是在中原汉民大批南迁以后的事情。

夷人(苗族、瑶族、夷越畲族等等)崇凤,也崇龙。--〉夷人(苗族、瑶族、畲族、夷越僮族等等)崇凤,也崇龙
  
  应该说,很多地方的人群经过很多次迁徙。总体是北往南迁。
  比如羌人(和炎帝同源),经青海川西高原南迁到四川盆地,打败戈基人,建立蜀王朝,蜀开明王朝被秦国打败以后,安阳王又又率领蜀人南迁到了现在的越南。同样,比如现在的广西一带,原来为百越之地,后来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的子民迁入,融合形成后来的僮族(壮族),而原来当地的一部分人群往更南迁。所以包括现在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民族,都是中国迁移过去的,直到最近几十年人们才发现壮族和泰族如此相近。
  
  除了中原的强大,还有一个原因,是气候的变化。实际上,至少在10000多年前,稻作文明部落就已经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着,许多部落已经学会农耕。中原先民创造了“豫”表示中原一带,说明当初黄河流域的气候曾经非常温热潮湿。 气候变迁,也可能是北人南下的一个原因。后来特别是汉晋以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侵袭中原,导致汉民南迁,北方的游牧民族往南侵扰可能往往北方气候干旱的诱因。

至于孔子,他是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造就了后来的中国,同样对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来说,基本上,孔子思想是东亚地区人民的共同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来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7:46 , Processed in 0.04231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