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gqdi

[书籍] ◆AC书库◆ 推荐我们自己最喜欢的书[11月28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书名: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王科一译
【简介】
  班纳特先生是个有钱绅士,有五美丽的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为根据当时法律,他的财产在他死后不能由他妻子或女儿继承,只 ...
morusluo 发表于 2009-4-1 18:36



这本书基本可以背出来了。。。大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嗯嗯.慢慢看
可是?谁能告诉我,诛仙到底有多长哇,咋看来看去还看那么一点儿
goodup 发表于 2009-4-2 12:39


诛仙有8本书。。。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vivicat
又出新的了???
我看的时候只有六部~~~
强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vietlijie 于 2009-4-3 17:32 编辑

《静静的顿河》(苏)肖洛霍夫
  




内容介绍:
    静静的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为我们描绘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共尝悲欢。
肖洛霍夫经历十四年创作了这部卷轶浩繁的史诗式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肖洛霍夫声誉鹊起,并于1965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同样宏大的构思,磅礴的气势;同样深厚的生活内涵;同样丰满多样的人物;同样生动感人的描写,使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小说构思于开始执笔,至1930年完成前三部,直至1940年全书完成,前后历时12年。此书一问世就声誉鹊起,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在德国销售量甚至超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年轻的肖洛霍夫跃升世界级作家,被誉为“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小说获斯大林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八卷,背景是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和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小说的情节是哥萨克青年士兵葛利高里(Gregor Melekhov)和少女阿克西尼亚(Aksinia)的悲剧命运以及葛利高里一家在动荡年代中的变迁,写尽“红”、“白”哥萨克之间的残酷杀戮。第三部作品描写了春至1919年5月间哥萨克地区出现的叛乱,这是纪实报道。葛利高里成为叛军的人物。第四部作品写哥萨克叛乱被平息,阿克西尼亚被流弹打死。在不到五年内,葛利高里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
作品充满了顿河流域浓厚的乡土气息。肖洛霍夫因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1999年,《静静的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肖洛霍夫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

    静静的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为我们描绘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作者:
    肖洛霍夫(M.A. Шолохов,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维申斯卡亚镇克鲁齐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先后在莫斯科、维申斯卡亚的小学和中学读书;当过统计员、装卸工、会计和记者。 1923年开始写作,发表作品。
早期代表作《静静的顿河》(共八卷,分四大部,先后出版于1928、1929、 1933和1940年)。它以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葛利局里·麦列霍夫这个出身于哥萨克中农家庭的复杂形象。通过他从青年时代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十月革命时一度加入革命行列,不久又深深陷入反革命营垒而不能自拔和最后彻底毁灭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经历,以庞大、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反映出地主、资产阶级反动腐朽势力遭遇失败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但其中也写了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对某些历史事件作了不正确的理解,小说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

书摘:
雨水使那些娇嫩的、但回落满尘土而变成灰色的老气横秋的树叶子又恢复了青春,春苗水灵灵地闪着亮光,黄脸盘的向日葵抬起了圆圆的脑袋,从菜园子里散发出倭瓜花的芳香。干旱的土地吸足了甘霖,好久还在吐着热气……

中午时分,像稀疏的散兵线一样,散布在顿河沿岸,一直绵延到亚速海的山岗上的古堡边,又出现了红军侦察兵。

站在沿岸的古堡上,顿河对岸布满了像绿色小岛似的湖泊的黄沙平原,一眼可以看到几十俄里以外。红军侦察兵开始提心吊胆地走进村子。步兵散兵线从山岗上拥下来。红军的炮兵把大炮架在古堡后面,古时候波洛韦茨人的侦察兵和英勇的布罗得尼基人在这些古堡上监视来犯的敌人。

布置在白山顶上的一个炮兵连,开始轰击维申斯克。第一发炮弹在广场上爆炸了,接着炮弹爆炸的灰色烟雾和顺风飘散的、榴霰弹的乳白色烟雾笼罩了市镇。又有三个炮兵连开始轰击维申斯克和顿河沿岸的哥萨克战壕。

机枪猛烈地在大雷村吼叫。两挺“戈奇基斯”机枪短促地一阵一阵地射击着,一挺低音的“马克辛”却不停地往外喷洒着枪弹,扫射着顿河对岸来回跑的小伙叛军步兵。辎重队的车辆川流不息地来到山岗跟前。红军士兵在荆棘丛生的山坡上挖掘战壕。两轮大车和军用四轮大车的轮子在黑特曼大道上磷磷地响着,扬起的尘土像盘旋飞舞的长裙拖在车后。

大炮的轰隆声响遍了整个阵地。红军炮兵连从顿河沿岸山岗的制高点上炮击顿河对岸,一直轰击到黄昏以后。顿河岸边,从卡赞斯克镇到霍皮奥尔河口镇,布满了叛军战壕的河边牧场上一片沉默。看守马匹的哥萨克都带着马藏到隐蔽的小树林里,这里长满了芦苇。香蒲和莎草。这里蚊子斗虹不会打搅马匹,四周生满野蛇麻草的密林中凉爽宜人。各种树木和高大的绢柳树可靠地遮住了红军观测员的视线。

碧绿的河湾草地上寂无人踪。只是偶尔出现几个想跑得离顿河远点儿的、吓得弯腰奔逃的难民。红军的机枪朝他们扫射一阵,嗖嗖的子弹呼啸声逼得惊骇万状的难民趴到地上。他们在浓密的草丛里一直趴到黄昏,这时候才赶快跑到树林子里,头也不回地急忙向北逃去,逃往生满赤柏和白桦树的、热情地向他们招手的沼泽地带。

维申斯克被猛烈的炮火轰击了两天。老百姓都藏在地窖里、地下室里,不敢露面。只有夜里,镇上被炮弹打得坑坑洼洼的街道才活跃起来。

司令部估计,这种激烈的炮击当然是进攻和渡河的前奏。人们都担心,红军将在维申斯克正对面渡河占领这个市镇,在叛军直线的阵地上打进一个楔子,把战线分割成两段,然后从卡拉契和梅德维季河口展开侧翼进攻,进行最后一击。

根据库季诺夫的命令,在维申斯克顿河沿岸,集中了二十多挺机枪,配备了充足的弹带。炮兵连连长得到命令,只有在红军企图渡河的时候才准开炮,打出剩下的几发炮弹。所有的渡船和小船只都集中到维申斯克上面一点的河湾里,在那里配备了强大的守卫部队。

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认为司令部人们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在五月二十四日召开的会议上,他嘲笑了伊利亚·萨福诺夫和他的同伙的判断。

“他们在维申斯克对面坐什么过河呀?”他说。“难道这儿是渡河的好地方吗?你们瞧:对岸是一片鼓面一样光秃秃河岸,平坦的沙角,顿河边上既没有小树林,也没有灌木丛。多俊的傻瓜才会挑选这种地方渡河呀?只有像伊利亚·萨福诺夫这样的聪明人才会这样自投罗网呢……在这样光秃秃的河岸上,机枪可以把所有的人一个不剩地都削倒!库季诺夫,你别以为红军的指挥人员会比咱们还胡涂。他们当中可有比咱们高明的人!他们不会直取维申斯克,我们不要错误估计敌人会在这儿渡河,应该认识到敌人在那醋苣苡斐鲆辉过河的地方,或者是在那些地势起伏,有树林隐蔽的地方过河。在这些危险的地带应当加强戒备,特别是在夜里;要警告哥萨克们,不要因大意而遭敌人暗算,应该立即把预备队调到危险地带去,以防万一。”

“你说他们不会直取维申斯克吗?那么他们为什么天天都要炮轰市镇,一直轰到很晚才罢休呢?”萨福诺夫的一位助手问。

“这个问题你去问他们吧。难道他们单是对维申斯克一个地方炮击吗?他们也对卡赞卡村,也对叶林斯基村打炮呀,你瞧,还从谢苗诺夫斯克山上开炮呢。他们到处都在用排炮轰击。大概,他们的炮弹一定比咱们的多得多。咱们的臭……炮队只有五发炮弹,就连这几发炮弹也都是用橡木筒子造的。”

库季诺夫哈哈大笑起来:“好,这一下子可正中目标了!”

“现在不要瞎批评!”参加会议的第三炮兵连连长怒冲冲地说。“现在应该谈正经事。”

本人感觉:
极其优美的一部小说,传统小说的极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悲剧史诗的传统,人物刻画生动,语言极具乡土气息的美感,内容雄浑磅礴,足以震撼人的良心,涤荡人的灵魂。

《押沙龙 押沙龙》(美)福克纳



作品介绍: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但共同体现出整部作品的悲剧格调。 本书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从表层意义上看,《押沙龙,押沙龙!》反映了美国南方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社会面貌。但这还不是福克纳创作的全部用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写的毋宁是“人的心灵与它自己相冲突的问题”,福克纳认为“只有这一点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这个才值得写,值得为之痛苦与流汗。”(见其《诺贝尔受奖演说》)。因此,我们应当领会到福克纳所写的并不是关于美国南方的一部历史小说,更不是以热闹的历史背景映衬的一出“情节剧”
   
    1936年10月26日,兰登书屋出版《押沙龙,押沙龙!》,初版六千册,另外印了三百本特别版。

  福克纳自己对《押沙龙,押沙龙!》是相当重视的。他曾对一个朋友说,这是“有史以来美国人所写的最好的小说”。他专门为此书编了一份大事记、一份家谱,并亲手绘制了一幅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地图,给人以这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宝鉴录”的压卷之作的印象。事实上,这并不是福克纳个人的看法。许多美国评论家、文学史家都认为这是福克纳作品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色彩的一部。

  从表层意义上看,《押沙龙,押沙龙!》反映了美国南方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社会面貌。但这还不是福克纳创作的全部用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写的毋宁是“人的心灵与它自己相冲突的问题”,福克纳认为“只有这一点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这个才值得写,值得为之痛苦与流汗。”(见其《诺贝尔奖受奖演说》)因此,我们应当领会到福克纳所写的并不是关于美国南方的一部历史小说,更不是以热闹的历史背景映衬的一出“情节剧”。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通过约克纳帕塔法县又一个家族,萨德本家族的兴起与衰落,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这里写的是一个穷小子白手起家的历史,与别的世家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家庭衰落中,种族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此书与福克纳别的作品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押沙龙,押沙龙!》一书,比同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比福克纳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触及与探讨了美国南方历史罪责与无辜者所受到的痛苦的问题。它归结到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不然,受到报应的仍是有罪者自身以及有关后代。这是美国南方的问题,也是与人类境遇有关的带普遍性的问题。由于这是一部充满悬念的作品,把关键性的“故事眼”在前言中—一交待将是多余并愚蠢的。译者想着重关照的仅仅是:读者阅读时得付出较多的耐心。书中长达几页的句子比比皆是,句中套插入甚至长长一段、整整一个故事,结构错综复杂,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在这里,沿用前辈翻译家的办法,把句子拆散打乱,按汉语习惯方式用短句表述,套用大致相当的成语来走捷径,好像都不可行。我不知道那将制造出一个如何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杂烩。译者想做到的仅仅是,在中文用心读可以读懂的极限内,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也许这仅仅是一个奢望。

  还是回到原作本身上来,先介绍一下《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方式。如《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所指出的,这“是一部纯属解释性的小说。几个人物——罗沙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和施里夫——试图解释过去”。这几个人物,老小姐也好、乡绅律师也好。大学生也好,他们的表述方式都是繁复式的,而且各有其不同的繁复。他们所描述的人物的叙事方式也大多是繁复式的,也是各有自己的独特方式,例如托马斯·萨德本的模仿法庭用语。他们(讲述者与被讲述者)还都有一个通病——说话吞吞吐吐,欲说还休。是啊,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有时是不知就里,有时是故意掩盖底细。这就给阅读者一种“神龙不见首尾”的感觉。但是精彩之处恰恰隐藏在这一段段冗长、繁褥、抽象、故作高深(书中有不少作者或作者让自己笔底的人物生造——英文中叫Coihag,亦即“自己造币”——的词语)的文字之间,时不时,像一道强烈的电光从乌云的裂隙间显现。在读《押沙龙,押沙龙!》时,我们像是在聆听韩德尔。巴赫等大师的一首多声部的“康塔塔”(Cantata)。在此起彼伏或惊惧或哀叹或仇恨的男女各种声音的“耶稣死了”、“啊,他死了”、“他被钉上十字架”、“有人背叛了他”之间,自有一股隐藏的张力在那里流动。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所说的“解释”,也就是演绎或阐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层面或剖面(facet)。而看者的认识角度与主观感情色彩又各不相同。作者把这微妙处一一表现出来,还诱导读者一起,拼装成一个有史诗深度的悲剧故事,这里面,除了作者的天生才能之外,在艺术构思上所用的心力,恐怕也只有擅长作多层象牙透雕的中国艺人才能体会到。但即使是一个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读者,在“飞掠”过那些抽象议论,读完全书后,有些东西是会留在他脑子里拂之不去的。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托马斯·萨德本、查尔斯·邦这样复杂、多层次的主要人物不必说了,就连着墨不多的朱迪思(她的坚毅)、埃蒂厄·邦(他那受扭曲的种族自尊心)也都栩栩如生,异常鲜明;一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如罗沙小姐下乡,克莱蒂纵火等等,都是美国文学中的脍炙人口的段落(一如我国的“风雪山神庙”)。福克纳反复说这本书难写,决不是偶然的。

  关于“押沙龙”的典故,这里亦应作一交代。据《圣经·旧约》,押沙龙是古代以色列国大卫王的儿子,事见《撒母耳记下》第十三到十八章,那里说:“大卫的儿子押沙龙有一个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玛。大卫的儿子爱她。暗嫩为他妹子他玛忧急成病。他玛还是处女,暗嫩以为难向她行事。……”后来暗嫩设法玷污了他玛,又把她赶了出去。押沙龙知道后,一方面安慰妹妹,一方面伺机复仇。两年后,他借口让暗嫩帮他剪羊毛,咐吩仆人将暗嫩杀死。大卫王起先非常伤心,渐渐地心情平静下来,后来与押沙龙和解。但押沙龙设法笼络人心,为阴谋叛乱作准备。后来押沙龙叛乱,大卫王狼狈出逃,但逐渐稳住阵脚。两军展开激战。叛军大败。押沙龙骑骡逃走。当骡子从一棵大橡树下经过时,他的头发被浓密的树枝缠住,身体悬挂在半空中,最终被人刺死。当大卫王得知押沙龙死讯时,他“就心里伤恸,上城门楼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说:‘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在英语中,“押沙龙”已成为“宠儿兼逆子”的代用语,犹如汉语中的“业障”。

作者:
威廉·福克纳: 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70 多篇,其中绝大多数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背景,人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人感觉:
虽然有些地方有些晦涩,书卷气很重,但还是一部极好的小说,尤其是它的语言,福克纳特有的叙事风格,充满了力量,所谓文字的力量,如是而已。尤其是雨夜读时,很有感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彪悍~~~
那本书我一直想看来着,都么有那个勇气···
前苏联的作品,额···看不大懂。。。。
以后一定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彪悍~~~
那本书我一直想看来着,都么有那个勇气···
前苏联的作品,额···看不大懂。。。。
以后一定看下
morusluo 发表于 2009-4-3 17:49


俄国的书里的名字实在是。。。太吓人。。。牛氓看了一半就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3 18:25 编辑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作者:唐七公子

【内容简介】
远古众神凋零,现今只存了龙族、凤族、九尾白狐一族还留了些后人。狐帝白止膝下得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唯一的一个女儿长得颇好,却是个炮灰命。活到十四万岁的高龄,笼统不过遇得五朵桃花。
一朵碍于异族不能通婚,那思慕尚处于萌芽期,便被该桃花的爹娘终结了。
一朵误以为她是个男儿身,纠结于这段断袖情,待出现个跟她长得相似的女子,立刻便跟着人跑了。
一朵是他爹娘亲自做主给她定的亲,待到他们家走一趟,却看上了她的婢女,两人私奔了。
一朵在心底里暗恋她暗恋了万儿八千年不敢表白,待鼓起勇气来表白时,她前未婚夫的爹娘为了补偿她,又与她重新结了一门亲。
前头四朵桃花有三朵都是烂桃花,唯一算得上好的一朵,却又是个才打骨苞儿的。
这五朵桃花中的最后一朵,是她命中注定的夫君,九重天上的太子夜华。恩怨纠葛如浮云过,她遗憾没在最好的年华里遇上他。

遗传学淡定地告诉我们:跨物种恋爱注定是没有好结果的。


个人感觉:作者的文字简洁流丽,一如中国山水画,不经意间点染处重重美景,且主角既出世又入世的生活态度,最为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y.anti-cnn.com/attachment/200904/3/151922_1238753845Af9t.jpg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作者:唐七公子

【内容简介】
远古众神凋零,现今只存了龙族、凤族、九尾白狐一族还留了些后人。狐帝白止膝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4-3 18:21


这本其实应该算是没完结。。。结尾很仓促,晋江上面也是关闭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28# vivicat
额。。。话说牛虻不是俄国作品,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128# vivicat

恩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达到我极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8# vivicat  
额。。。话说牛虻不是俄国作品,汗。。。
sovietlijie 发表于 2009-4-3 19:46


错了错了。。。不好意思。。。以前一直以为牛氓是讲苏联的,因为一直和《钢炼》放在一起说。。。然后就么改过来过。。。概念问题概念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32# morusluo
其实静静的顿河很好看的,看的比其它俄国书要轻松得多,很口语化,而且人名很好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34# sovietlijie

谢谢推荐,以后有机会一定看下~

话说,一本钢铁,一本复活,就把我对他们国家的热情浇灭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34# sovietlijie  

谢谢推荐,以后有机会一定看下~

话说,一本钢铁,一本复活,就把我对他们国家的热情浇灭了~哎~
morusluo 发表于 2009-4-4 11:25


托尔斯泰额。。 。倒是对安娜的电影超爱,嘉宝&费雯丽&苏菲!!还有战争与和平,赫本大爱啊,不过听说苏联版的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托尔斯泰额。。 。倒是对安娜的电影超爱,嘉宝&费雯丽&苏菲!!还有战争与和平,赫本大爱啊,不过听说苏联版的比较好??
vivicat 发表于 2009-4-4 11:37



我无语了,那四个人,大爱啊~~~~~~~~~~~

恩,电影版的还是苏联的好,很真实,很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MS我昨没来报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我才看到所谓的MS"三师会审"...路漫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下面3位同学获得金条鼓励:
sovietlijie、vivicat和goodup

同时也欢迎大家发表各自对书的看法,探讨交流!气氛很融洽,这正是我想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下面3位同学获得金条鼓励:
sovietlijie、vivicat和goodup

同时也欢迎大家发表各自对书的看法,探讨交流!气氛很融洽,这正是我想要的
sgqdi 发表于 2009-4-4 14:35



金条收到~谢谢,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

家族人物表
  霍·阿·布恩蒂亚 第一代


  乌苏娜 霍·阿·布恩蒂亚之妻 第一代


  霍·阿卡蒂奥 霍·阿·布恩蒂亚之长子 第二代


  雷贝卡 霍·阿卡蒂奥之妻 第二代


  奥雷连诺上校 霍·阿·布恩蒂亚之次子 第二代


  雷麦黛丝·摩斯柯特 奥雷连诺上校之妻 第二代


  阿玛兰塔 霍·阿·布恩蒂亚之小女儿 第二代


  皮拉·苔列娜 霍·阿卡蒂奥之情妇 第二代


  阿卡蒂奥 霍·阿卡蒂奥之子 第二代


  圣索菲娅·德拉佩德 阿卡蒂奥之妻 第三代


  奥雷连诺·霍塞 奥雷连诺上校之子 第三代


  十七个奥雷连诺 奥雷连诺上校之子 第三代


  俏姑娘雷麦黛丝 阿卡蒂奥之长女 第四代


  霍·阿卡蒂奥第二 阿卡蒂奥之次子 第四代


  奥雷连诺第二 阿卡蒂奥之小儿子 第四代


  菲兰达·德卡皮奥 奥雷连诺第二之妻 第四代


  佩特娜·柯特 奥雷连诺第二之情妇 第四代


  霍·阿卡蒂奥(神学院学生) 奥雷连诺第二之长子 第五代


  梅梅(雷纳塔) 奥雷连诺第二之次女 第五代


  巴比洛尼亚 梅梅之夫 第五代


  阿玛兰塔·乌苏娜 奥雷连诺第二之小女儿 第五代


  加斯东 阿玛兰塔·乌苏娜之夫 第五代


  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破译手稿者)梅梅之子 第六代


  有尾巴的婴儿 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之后代 第七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8 20:26 , Processed in 0.0471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