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2|回复: 15

【09.04.17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政策报告:欧中关系实力审核(附录:欧盟成员国对华态度列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m_zhcn 于 2009-7-1 00:34 编辑

【中文标题】欧中关系实力审核
【原文标题】A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
【发布机构】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http://www.ecfr.eu/
【原文作者】John Fox(约翰·福克斯)、François Godement(弗朗索瓦·古德蒙)
【来源地址】http://www.ecfr.eu/content/entry ... cfr_fox_godement_eu
【原文下载】http://ecfr.eu/page/-/documents/ ... China_Relations.pdf
【本章译者】rhapsody、音乐盒、三花小猫、MiaT、kenMartin、Rok-Viv
【本章校对】rhapsody、MiaT、Realgen、xiongshu、靜水伊漣、hellenal
【声明】本译文供Anti-CNN网站使用,未经AC或译者同意,谢绝转载
【原文库链接】http://bbs.m4.cn/thread-157553-1-1.html

有主张的工业主义者

捷克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捷克的工作重点是:增加对华投资,促使中国加大开放市场,提高透明度和改善民主状况,并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等全球性问题。
• 捷克政府对华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与商务领域。但由于中方不愿出访布拉格,中捷双边对话十分有限。
• 欧盟方面,捷克认为受到了欧盟三大成员国的不公正对待。捷克对三大国利用欧盟委员会操纵纺织品贸易规则之类的行为变得愈加警惕。(译者注:根据2006年数据,捷中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出口仅占捷中贸易总额的4%;但捷克厂商担心,如果任由中国廉价纺织品不受限制地进入其市场,将会使其纺织业12万就业者中的三分之一面临失业危险。)
• 捷克境内的人权示威活动并未对捷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捷克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有代表处。

经济与贸易
• 尽管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冲击了捷克经济,捷克工业依然支持中国。出口数字的增长激发了捷克国内的自由贸易思潮;这在一方面促进了捷克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则造成了鞋业、纺织业等产业中工会的弱势地位。
• 在投资与贸易领域,对捷克经济来说,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伙伴比中国更为重要。
• 2004年,应布什总统的请求,捷克总理取消向中国出售雷达技术(“维拉”监视系统)的计划。


全球议题
• 中国和欧盟都注意到,在欧盟国家中,捷克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最为强烈。
• 人权批评主要来自非政府组织及右翼媒体。2007年,绿党在国会大楼窗前悬挂藏独旗帜。中国驻布拉格使馆前也经常有抗议活动发生。


德国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都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强大伙伴,并有着军事联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于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西德于1972年也与中国建交。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优先与瓦尔特·乌布利希领导下的东德往来。
• 商业和经济往来在对华关系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尽管诸如朝鲜半岛和伊朗的核不扩散、全球变暖以及非洲等政治和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
• 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和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在中国事务上的主要外交政策分歧。中国批评了联邦总理兼基民盟领袖安吉拉·默克尔在人权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用前社民党领袖兼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的话来说,在默克尔眼里中国这类国家就像邪恶的苏联。社民党的弗朗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联合政府(现任政府是由基民盟和社民党两党联合组建的——译注)的外交部长,也一再批评了默克尔的方式。
• 每年举行一次外交部副部长级别的战略对话。定期举行关于人权、金融、法规、经济政策、防务、知识产权、环境、技术合作和农业等议题的双边高层会议。每年进行一次人权对话。定期进行由商务团体或文化学术团体组织的非政府对话。
• 德国代表团频频访问中国。默克尔与其前任施罗德一样,每年都进行对华访问。每次的部长级访华团都至少有25位CEO参加。
• 由于(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多的德国公众对于贸易关系持批评的态度。媒体对于侵犯人权以及将中国视为经济威胁的不利报道使得贸易关系政治化。
• 德国除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外,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成都也设有总领事馆。


经济与贸易
• 德国既涉足自由贸易阵营,也参与管制贸易阵营。近期同中国的贸易争端有:世贸组织调查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案(2006年3月,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针对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进口关税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投诉;2008年12月15日,中国被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最终裁定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译注)、欧司朗公司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案(此案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2001年,欧盟裁定对原产地中国的节能灯征收为期5年、税率最高达66.1%的反倾销税;2006年,因欧司朗申请,欧盟委员会对该案进行期终复审并于2007年宣布将反倾销措施延长一年;2008年,欧司朗撤回了要求继续延长欧盟反倾销税的申请,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从10月18日起取消中国节能灯反倾销税。——译注)和磁悬浮列车的知识产权案。
• 到目前为止,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占有5%的中国市场。
• 德国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进口总额的20%以上。中国向德国出口的商品,很难在先进工业领域进行竞争。


全球议题
• 总理默克尔对中国人权弊端作了坦率批评。在2007年的一次欧中人权研讨会期间,德国没有屈于中国的要求,使得中国代表离席。

波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1956年,中国支持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两国共产党关系紧密。但到了格但斯克运动(译者注:波兰的社会主义瓦解运动)时期,邓小平称此运动及其领导者列赫·瓦文萨对中国不利。直到1991年,民主波兰与中国才恢复对话。
• 波兰主张双方加强政治对话,增加贸易往来,推进学术文化交流,并且完善公民与政治权利的保障体系。
• 由于历史原因,波兰民众对台湾与西藏持同情态度。
• 每年就政治与贸易问题举行一次副部长级会议,但双边对话仍然有限。
• 波兰媒体和公众对中国关注极少。
• 波兰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并在广州、香港和上海设有总领事馆。


经济与贸易
• 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采取反倾销等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波兰工业。贸易逆差的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 双方经济往来仍然十分有限;有波兰民众担心,老的欧盟成员国会从波兰撤资,转而投资中国。
• 韩国和日本对波兰的投资比中国更多。
• 波兰不担心知识产权问题,因为中国是波兰的技术提供方而非技术接受方。


全球议题
• 波兰国内的人权运动组织十分活跃。虽然波中没有进行过人权对话,但是波兰在欧盟对话中的活跃表现引起了一些双边问题。
• 中国认为,在人权和台湾问题上,波兰可能与捷克一样难以对付。但中国对波兰更为重视,因为中国视波兰为中、东欧的领袖国家。



理念上的自由贸易者

丹麦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丹麦是1950年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欧盟国家之一,并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 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丹麦侧重于开展有关人权与西藏问题的政治对话,并且加强双方在商贸与研发方面的合作。
• 丹麦形容两国间的关系是“互利的”。双方正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展开协商,以使对话升级。
• 丹麦的右翼势力支持台湾独立,左翼势力则支持西藏独立并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持批判态度。丹麦的前任与现任总理都曾在总理官邸会见过达赖喇嘛。
• 过去三年,丹麦对中国进行过10次部长级访问,中国也派出过12位部长访问丹麦。丹麦每年与中国外交部进行一次副外长级的政治协商会议,并有一个与商业部合作的副外长级贸易事务联合委员会。
• 在丹麦派出的所有外交使团当中,派往中国的规模最大。


经济与贸易
• 丹麦强烈赞同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不担心遭遇贸易逆差;始终反对欧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 2007年,中国是丹麦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十四大出口市场。
• 几乎所有主要的丹麦公司都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 丹麦对外资的限制很少,除了银行方面。


全球议题
•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在此之前,气候变化会是高度重点的议题。
• 由于中国对丹麦技术的浓厚兴趣,两国正在进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合作。丹麦于2006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中丹风能开发项目。
• 过去,丹麦在联合国提出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议案曾引起两国的激烈争执;中国为此威胁要对其进行经济报复。
• 丹麦的部长们会借一切可能的场合提出人权问题。
• 丹麦对欧盟解除对华武装禁运一事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出于人权立场考虑。


荷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荷兰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其对华合作的政策框架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 1982年,荷兰向台湾出售潜艇,从而与中国发生严重摩擦。(译者注:1981年5月5日,因荷兰政府坚持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中国宣布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直到1984年2月1日两国才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疑原文时间有误。)荷兰至今仍是台湾“国有”航班在欧洲的主要目的地。
• 中藏遗产项目。(译者注:指的可能是荷兰对华无偿援助的“藏文化保护”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启动。)荷兰是欧盟内部最强烈主张保护西藏人权的成员国之一。
• 每年举行一次:外交部长双边会议;副部长或部长级的协商会议(在海牙与北京轮流举行);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双边人权对话。
• 荷兰相信,“影响中国政策的最有效方法是让欧盟出面。”
• 荷兰在北京设有宽敞的大使馆,在广州、香港和上海设有总领事馆,另在中国设有7个商务促进机构(译者注:即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驻各地代表处,分别设在大连、武汉、青岛、南京、济南、天津和昆明)。


经济与贸易
• 荷兰的中国问题专家、商务团体和政治家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经济机遇。“中国的兴起对荷兰经济有积极影响”。
• 2006年,中国是荷兰第五大贸易伙伴。荷兰是中国的第二大欧盟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
• 荷兰对华出口有所增长,但中国对荷出口增长更快。不过由于荷兰是欧洲的服务业与再出口中心,这大大降低了对华逆差造成的损失。
• 荷兰企业敦促中国提供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并全面开放其国内市场。
• 政府经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组织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


全球议题
• 议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经常提出(针对中国的)人权和污染问题。工会则关注中国的劳工问题。
• 最近一次欧盟就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产生的严重分歧发生在2005年初。当时,荷兰政府持中立态度。
• 乐意向中国提出国际事务问题,例如,荷兰外交部长在2007年5月的一次对华访问中提出了中国在非洲的角色问题。


瑞典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作为一个中立国,瑞典于1950年1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 瑞典重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及科研教育合作,并关心中国人权与气候变化问题。
• 虽然瑞典政府、企业和媒体对中国关注度很高,但是由于人权和环境问题,反对中国的呼声在瑞典民众中越来越高。两国关系因此冷淡。2007年,胡锦涛主席应中国人民要求访问瑞典。
• 除环境、气候变化和人权领域的合作外,两国的发展合作计划定于2010年结束。
• 在瑞典,法**修炼者活动频繁,并曾因此受到中国大使馆的粗暴干涉。
• 瑞典的社会模式和环保措施都是中共智囊团的研究对象。


经济与贸易
• 虽然中国是瑞典第十大贸易伙伴,但是只占瑞典2%的出口份额和4%的进口份额。
• 瑞典向中国出口工程与电信产品,以及服务、设计、知识、研发等具有附加值的产品。
• 目前瑞典在中国有包括大型跨国公司在内的500家企业,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在瑞典进行登记。
• 除现有的电信研发经营项目外,中国没有大型对瑞投资项目。
• 瑞典国内对中国对瑞投资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对不受监管的(中国)主权基金表示疑虑。
• 瑞典当局经常向中国提出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在电信、高压输电和载重汽车等工业领域。瑞典对中国的工业间谍活动表示担忧。


全球议题
• 瑞典议会在人权和武器禁运问题上表现活跃。
• 瑞典与中国进行人权、环境、贸易对话,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中国进行总理级对话。瑞典与欧盟间有着良好的协作氛围,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征询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的意见就体现了这一点。


英国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英国于1950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因仍与台湾保持联系,起初只派了一名代办。1953年,英国成为第一批派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的国家之一。
• 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主导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中关系。
• 英国现时重视一切能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机遇;强调气候变化问题;关注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英中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和合作机遇;关心人权问题;注重在科学、教育及工业领域的合作。
• 台湾问题不是主要议题。数任首相在非正式场合会见过达赖喇嘛。2008年10月,英国改变了自1914年起在中国对西藏主权一事上的一贯方针。(译者注:英国此前一直拒绝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sovereignty),而使用“宗主权”(suzerainty)这一模糊的词语。)
• 英国频频派遣大臣访问中国,但戈登·布朗首相访华的次数却远远少于德法两国的首脑。
• 两国组织专员,协调开展了内容广泛的对话。英中进行副总理及总理级别的双边财政对话。


经济与贸易
• 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巨大,而且是(英国的)廉价产品供应国和投资来源国,英国视中国市场为一个重要的机遇。
•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 英国(经济)侧重于金融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和高科技设备等领域。中国认为,在技术与制造业领域,对德伙伴关系比对英伙伴关系更为关键。
• 英国一直占据着欧盟最大对华投资国的位置,直到最近被德国(宣布)取代。中国也开始在英国进行战略投资。(比如,中国买入了巴克莱银行3.5%的股份以及英国石油公司1%的股份。)
• 英国企业界等向其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帮助本国公司打败德法竞争对手赢得中国的合约。
• 英国对制药业的知识产权问题表示担忧,例如葛兰素史克公司遭遇的专利案。
(译者注:2004年8月,葛兰素史克公司糖尿病药物的“罗格列酮组合物专利”因被数家中国制药公司提出专利无效的申诉而主动宣布放弃其在中国境内的专利。)

全球议题
• 英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同中国的)合作项目。
• 英方支持美国的观点,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英中在维和训练方面开展军事合作,并在防扩散问题上进行合作。
• 英国同中国进行双边人权对话,并积极参与欧盟间对话。近年来,人权问题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布朗首相因在上次访华期间(译者注:2008年1月18日至20日)没有提出人权问题而受到了批评。



肯通融的重商主义者

保加利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保加利亚是(继苏联后)第二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于1949年)。冷战期间两国关系冷却。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和欧盟后,中国对其重新产生了兴趣。
• 中国视与保加利亚的关系为机会而不是威胁,但这排在与日本的关系之后。
• 2007年6月开办孔子学院,是巴尔干乃至东欧最先设立的此类学院之一。
• 在转轨时期中国向保加利亚提供过援助,而更近的时候,也为保加利亚的严重水灾提供了援助。最近一次重大援助是在2005年。
• 2004年以来双方有过三次部长级访问,保加利亚出访两次,中国出访一次。

经济与贸易
• 中国不是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06年处在34位),但其重要程度在增长。
• 主要从中国进口IT和电子产品,主要向中国出口金属材料。
• 纺织业受到中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行业协会已表示关注。
• 中国在保加利亚主要投资于电信业。
• 保加利亚希望利用低廉而合格的劳动力,将自己打造成欧盟市场的接入点。
• 2008年与中国签订旅游协议(旅游业是保加利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全球议题
• 保加利亚同中国一起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西巴尔干地区的议题,以及利比亚挟持保加利亚护士作人质的议题。

塞浦路斯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同中国有着坚固的政治联系,因为中国是最支持其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自从1974年加入联合国以来,是对塞浦路斯最重要的国家。”(塞浦路斯自1974年以来一直处于分治状态,南部是希腊族控制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则为土耳其族控制、并只得到土耳其一国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为结束塞浦路斯的分裂状态,近30多年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不断斡旋,促使希、土两族领导人谈判。——译注)
• 根据塞浦路斯的资料,“塞浦路斯的政治立场是完全在中国这一边的”。
• 完全支持中方对台立场并阻止欧盟任何不符合此立场的行动或言论,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会议这样的场合上。
• 在欧盟内部,塞浦路斯与对中关系最友好的一些会员国合作。
• 在北京设有小型大使馆(仅有两名外交官),几乎没有贸易活动(不设商务专员)。
• 在塞浦路斯的政治领域内和一般民众面前,中国的形象是正面的。


经济与贸易
• 塞浦路斯在经济议题上受益于欧盟,但在其他领域并非如此。
• 中国境内没有塞浦路斯企业。
• 中国在塞浦路斯的投资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公私合营的交易。


全球议题
• 受到了欧盟要求其调整在军事和商业议题(鞋、纺织品)上立场的压力。
• 关于人权,“我们对人权的看法和其他欧盟国家不同。有些问题是无法通过施压解决的。我们认为中国是非常正确的。”


法国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在外交关系上优先对待中国。这种做法经1964年对中国的正式承认,此后同中国的友谊以及希拉克总统提出的“多极世界”目标而发展成型。
• 2004年以来,“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法中两国进行政治对话、经济交流、文化、科学和技术合作等的框架。
• 2007年萨科齐就任总统后,法国要求“对等”关系并指责中国人权问题,尤其是西藏问题,惹恼了中国。
• 明确“一个中国”的对台政策。1992年法国向台湾出售战斗机和护卫舰,导致中法关系出现重大危机,直到1993年12月才告一段落。
(法国政府于1991年9月27日正式公布批准向台湾出售拉法叶特护卫舰,后又于1992年批准向台湾出售“幻影”战斗机。中国政府作出强烈反应,宣布采取下列措施:撤销两国正在谈判的大型项目,如广州地铁、大亚湾核电站第二期工程、购买法国小麦等;不再同法国商谈新的大型经贸合作项目;严格控制两国副部长以上人员往来;在一个月内关闭法国驻广州总领馆等。1993年3月,原政府在大选中落败,新政府上台后积极谋求恢复中法关系正常化。1993年12月28日,中法两国草签了“联合公报”,在公报中说,“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联合公报”于1994年1月12日发表,之后中法关系逐渐恢复并得到明显改善。——译注)
• 除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的一段时期,前任法国政府认为中法之间保持友好的政治和战略价值关系比会见达赖喇嘛或大力进行人权谴责更为重要。而在萨科齐执政时,法国发生了对西藏问题的抗议示威(北京则发生了反法游行);萨科齐最终在2008年12月会见达赖喇嘛而导致了欧中峰会的取消。
• 法国关注的是,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及其排挤法国对非洲影响的潜力。
• 法国有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
• 大量的互访和对话。政府首脑间的交流几乎年年都有。另有首脑顾问之间的战略对话。


经济与贸易
• 基于主要工业部门签署的大批量合同,法国宣称“政治交易”已取得成果,但这并未得到整体贸易数据的证实。不过话说回来,大型商业合约经常是在高级政府官员访问期间签署的。
• 2007年,法国只占有中国1.4%的市场。中国成为其第一个非欧盟的供应商。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四大市场(仅次于德国、荷兰和英国)。
• 知识产权是重要问题,特别是涉及名牌和奢侈品牌的问题。


全球议题
• 自萨科齐2007年的访问起,气候变化已成为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
• 法国促成欧洲改变了1995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立场。
• 法国同中国在法律和警务上有合作,但没有人权对话——把这个问题看成欧盟的责任。但法国公众强烈批评中国在人权和西藏方面的纪录。
• 法国一直带头积极主张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并继续坚持此原则。


希腊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希腊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可追溯到1972年;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间,希腊定期访问中国。1997年3月,希腊帮助中国从爆发内乱的阿尔巴尼亚撤出人员。(译者注:1996年,阿尔巴尼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全国性的社会动荡。1997年,希腊政府应中方请求派出军舰前往阿尔巴尼亚港口协助将中国驻阿人员安全撤离。)官方对话倾向于尊重彼此国家的文化遗产。2006年两国宣布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对于台湾问题,希腊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欧盟的统一立场。
• 关心中国在联合国对塞浦路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译者注:希腊坚决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认为这一国名暗示对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省存在领土要求)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 没有正式对话。由于希腊举办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前夕双方加强了这方面的合作。2008年是中国的“希腊文化年”。
• 希腊的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受到了廉价中国进口商品的冲击,一些民众对此心存怨气。
• 于2005年3月设立驻北京大使馆和驻上海总领事馆。


经济与贸易
• 2007年希腊对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11亿欧元;但是其从中国的进口总额到达了27.95亿欧元,占贸易总额的95%以上。希腊对中国其他感兴趣的方面主要包括大理石、原材料采集和旅游业。
• 希腊渴望将自己定位为整个欧洲,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的门户,热切希望吸引中国投资。
• 根据卡拉曼利斯总理所说,航运业是“双方合作的战略性领域”;希腊船东是中国造船厂最重要的客户,而中国对希腊近50%的进出口业务都是由希腊商船承担。
• 最近中国与希腊主要海港比雷埃夫斯签订协议,获得为期35年的新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但这项协议引发了码头工人们的罢工。“(希腊)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应该明白,我们不会允许我们的港口……变成唐人街”,工会声明如是说。
(译者注:2006年,希腊政府批准港口私有化改革议案,并将按欧盟要求对比雷埃夫斯和萨洛尼卡两港进行公开国际招标。2008年11月25日,中远太平洋公司竞标成功,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签署码头专营协议;2009年3月5日,希腊国会也批准了这项协议。但比雷埃夫斯港的工人对港口私有化改革一直非常抵触,认为私有化会加剧行业竞争以至导致失业,过去两三年来罢工行动此起彼伏。)

全球议题
• 没有对人权问题的严厉批评。
• 坚持欧盟的武器禁运政策。


匈牙利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于1959年10月4号)。直至1989年两国都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在整个80年代,中国长期向匈牙利派遣高级别代表团学习研究其在1968年以后的改革。
• 显著的对华历史渊源。匈牙利认为自己是唯一发源于亚洲的欧洲国家,并且从18世纪开始就有研究东方的专家。
• 毛时期的中国支持苏联镇压1956年的布达佩斯反叛。
• 2000年前后,亚洲/中国在匈牙利外交地位排名第四。
• 当务之急是扩大农产品出口和促使面向环保领域的出口多样化。匈牙利将受益于欧盟和中国关于农业的框架协议。
• 中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都视匈牙利为中国紧密的政治盟友。
• 双方定期进行高级互访(胡锦涛于2004年,吴邦国于2007年,贾庆林于2008年,温家宝于2009年访问过匈牙利)。匈牙利总理平均每两年访问一次中国。


经济与贸易
• 中国是比美国更重要的贸易伙伴。截至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10年内增长15倍达61.4亿美元。贸易不平衡由1998年的1:23缩小至2007年的1:7。
• 策略:“要成为中国在欧洲的中心”;在此策略推动下,中国品牌贸易中心在布达佩斯开张(450家中国公司于2008年3月进驻,目标是达到2000家),中国直飞布达佩斯正式通航,中国银行在东欧唯一的分行也开设在其境内。
• 主要出口商是诺基亚和奥迪(超过出口总额的80%)。(诺基亚在匈牙利设有手机工厂;奥迪匈牙利公司是匈最大的外资公司,投资超过33亿欧元。——译注)
• 匈牙利境内约有2万华人。欧盟里唯一设立中文学校的国家。
• 2007-08年中国举办匈牙利文化节;中国有两所大学教授匈牙利语。


全球议题
• 对于人权问题,匈牙利国内觉得本国并不持批评态度。自1999年起,匈牙利一直同中国进行不存争议的人权对话。

意大利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不是其特别优先考虑的问题:据报道意大利一直以来遭受“马可波罗综合症”,即政府间关系受到贸易和非正式接触的排挤。意大利的目标包括增加意大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以及吸引中国到意大利投资。
• 在议会(中间偏右和偏左)和公众舆论中,支持西藏的氛围越来越浓。
• 2004年,双方建立中意政府委员会。
• 注意到廉价中国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和鞋)入侵——是对工作和生活水平的一种“中国威胁”。华人移民现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这种关系是有害的。


经济与贸易
• 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80亿欧元。2007年意大利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140亿欧元。
• 意大利一贯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 知识产权问题备受关注,因为意大利是知名品牌的重要输出国。


全球议题
• 主办了欧盟最大的对华环保合作项目之一。(即中意环保合作项目,于2000年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签署合作协议而共同启动——译注)
• 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
• 支持解除武器禁运,以换取中国对意大利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立场上的支持。


马耳他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与中国联系密切。中欧对话者都将其称为是中国的亲密盟友。
• 奉行欧盟对台湾和西藏问题的立场。
• 希望看到欧中关系以及在非洲方面同中国的协作关系发展到更高一个层次。
• 热切希望欧盟更加关注中国的敏感问题。
• 主要通过双边方式追逐对华利益。


经济与贸易
• 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明确在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定位来发展其商业。
• 着眼将自己定位为地中海地区的航运枢纽。

全球议题
• 国内无人权游说活动。
• 赞成解除武器禁运。


葡萄牙

政治、外交及公众舆论
• 由于澳门及其持中间立场的原因,葡萄牙是第一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
• 中国并非葡萄牙的最优先选项,但两国的政治信任却在不断增加,扭转了1999年澳门政权交接后双边关系的颓势。葡萄牙期望更广泛地进军中国市场,并在非洲葡语国家(译者注:包括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中国开展合作。
• 葡萄牙在处理台湾及西藏问题上采取不冒风险的方式。
• 中国于2005年提出与葡萄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葡萄牙就支持采取欧盟主导的方式对待中国,那时葡萄牙在澳门政权移交的最后阶段还试图让欧盟也插手交接仪式,但葡萄牙更倾向于以双边方式处理同中国在非洲葡语国家的合作项目。
• 两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加大了国事访问的频率。从2004到2007年期间,葡萄牙对中国进行了六次内阁官员级别的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对葡萄牙也有四次国事访问。


经济与贸易
• 双边贸易流通少,而葡萄牙对华贸易逆差在扩大。由于国内中小企业的压力,葡萄牙也对中国的鞋履和纺织品持保护主义态度。
• 中国是葡萄牙第二大的非欧盟重要进口国,仅次于巴西。
• 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全球问题
• 人权问题不是根本问题;在澳门政权移交之前,在人权问题上很少有内部的压力,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比较低调。
• 在武器禁运问题上紧随欧盟的立场。


罗马尼亚

政治、外交及公众舆论
• 历史上同中国往来频密,可追溯到中苏交恶时期。齐奥塞斯库政权与中国、朝鲜和越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1989年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垮台给中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中国是其外交的第四重点,排在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之后。
• 被中国形容为“全天候伙伴”。
• “(罗马尼亚)与中国之间不存在困难的政治议题……大使馆把70%的时间专门用在贸易上。”
• 认为欧盟并未充分发挥增进双边关系的作用。


经济与贸易
• 总的来说支持自由贸易,但对纺织业持保护主义立场。
• 中国在罗马尼亚对外贸易中占8%的份额,而这一数字在冷战时期一度达到了27%。
• 大额贸易逆差:2007年,罗马尼亚对华贸易总额为23亿美元,但对华出口仅有1.57亿美元。
• 罗马尼亚境内有超过8000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5000个工作岗位。


经济与贸易
• “无暇顾及中国人权议题”,因人权游说活动集中在国内范围。

斯洛伐克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不是优先考虑对象。
• 在领土完整上与中国持类似的观点。达赖喇嘛于2000年访问了斯洛伐克,但是部长们拒绝会见他。2005年,斯洛伐克未向当时的台湾外交部长发放签证。
• 无成型的双边对话机制。过去的15年间,有八位斯洛伐克的最高代表进行过对华正式访问。
• 觉得欧盟所能做的最符合斯洛伐克利益的事,就是设法改善在华商贸环境。


经济与贸易
• 重视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逆差(2007年超过120万美元),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
• 中国在斯洛伐克投资甚微――就连韩国的投资都比中国多。中国在IT行业的一些投资(联想、华为),自2006年以来创造了600个工作岗位。只有一个斯中合资企业,自2006年创建以来就一直在亏损。
• 斯中之间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一个主要案例来自轮胎制造商玛达道尔,它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对华出口商。


全球议题
• 对中国人权问题几乎没什么兴趣:政策上不批评中国,一方面因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当地更大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出与邻国捷克的差异。

斯洛文尼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斯中关系始于1992年;斯洛文尼亚同中国保持低级别的政治关系,但在2008年担任轮值欧盟主席国时有所加强。
• 与中国进行双边少数民族对话。
• 在北京设有个小型的大使馆(5名外交官)。


经济与贸易
• 支持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但开放其他贸易。
• 重点是平衡贸易以及促使中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
• 在欧盟成员国中与中国对贸所占比例最低。
• 中国在斯洛文尼亚的投资为其创造了大约1200个工作机会。


全球议题
• 2008年上半年,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斯洛文尼亚同意中国的要求,从在人权对话期间举行的法律专家研讨会中排除了某些非政府组织。

西班牙

政治、外交及公众舆论

• 中国在西班牙并未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是排在欧盟、美国及拉美后面。西班牙在1973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班牙致力于推动其贸易平衡以及进军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西班牙也在不断争取中国对马德里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支持。
• 纵然西班牙对中国来说越来越重要——2005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关系”,2007年是中国的“西班牙年”,其在中国的形象仍较为低调。
• 佛朗哥在任期间西班牙曾与台湾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译者注:1973年3月10日终止),如今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西班牙利用自己与拉丁美洲的关系充当中国对拉美国家关系的中介。中国要求西班牙在仍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的拉美国家中进行斡旋。
• 定期举行双边对话,并合作建立了拉丁美洲工作小组。
• 强势的“中国威胁论”观点不时见诸媒体报道。2005年,只有30%的西班牙人认为中国是西班牙商业的机遇,而61%的人则认为中国的产品是个威胁。2004年的制鞋业危机导致了针对中国鞋商的暴力袭击,以及烧毁中国鞋的事件。
(译者注:2004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发生爆发针对当地华人鞋商的暴力示威,价值约800万元的16个鞋类集装箱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

经济与贸易
• 与中国的贸易比例只占西班牙经济的一小部分:少于其他欧盟成员国、美国、墨西哥和摩洛哥。
• 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在上升,目前对华逆差占西班牙总逆差的14%。西班牙政府对此极为关注。
• 西班牙强烈拥护反倾销行动,尤其是在制鞋业。


全球问题
• 可再生能源问题被视为西班牙企业的机遇。
• 无论是现在的工人社会党政府还是以前的保守党政府都不会优先考虑人权问题。
• 西班牙政府一再重申其全力支持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主张。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m_zhcn 于 2009-7-1 00:35 编辑

欧盟内的主流追随者

奥地利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作为一个中立国,奥地利于1950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不是奥地利关注的重点,不在官方优先考虑之列。
• 在西藏和台湾问题上,中国定期向奥地利施压。 2007年,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总理会以“私人”会面的名义,在其办公室接见达赖喇嘛。
• 奥利地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无正式外交关系。
• 奥中两国有定期的双边军事交流,包括联合培训。
• 无战略对话,但有定期的部长级访问。


经济与贸易
• 中国是奥地利第二大的非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 2007年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2.3亿欧元。贸易逆差并未被视为双边贸易的威胁,尽管奥地利(贸易)代表团一再敦促中国购买更多的奥地利产品,以抵补该国日渐上升的进口量。
• 知识产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全球议题
• 国内一些党派,尤其是绿党,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活跃的非政府组织涵盖了西藏、人权和法**问题。
• 奥中两国没有人权对话,但是有“法治对话”。


比利时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并非头号考虑对象,(重要性)与印度或俄罗斯相当。
• 比利时的目标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中国)在刚果问题上展开合作(译者注:比利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前宗主国,每年向其提供2亿欧元的援助;比利时认为自己有“道义责任”指导刚果的发展),以及避免人权和西藏问题造成关系紧张。
• 中国已进行过几次施压,不允许达赖喇嘛访问布鲁塞尔(译者注:不仅是比利时首都,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政府为台湾在其国内开文化展的权利进行辩护。
• 无战略对话,但有定期的部长级访问和司长级交流。
• 民众关注中国的人权,中国对刚果的干预和产品安全问题。某些政党指责中国。


经济与贸易
• 国内无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 2006年,中国是比利时第16大目标出口国,出口额共计29亿欧元。
• 除了安特卫普的集装箱港口,中国在比利时的投资几可忽略不计。
• 比利时将自己标榜为欧洲的经济门户,以求吸引中国投资。
• 关注产品安全和中国劳工状况。
• 关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年度对话集中在刚果采矿部门业的透明度上。无特定项目。中国主要被视为刚果的一个机遇。
(译者注:这里指的可能是中国向刚果贷款一事)

全球议题
• 无人权对话,但该议题一再出现于官方声明中。国内的游说活动并不高调。

爱沙尼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不是重点,在对外政策演说中鲜有提及。
• 良好的政治关系建立在中国支持爱沙尼亚独立,以及爱沙尼亚长期支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
• 达赖喇嘛曾于1991年和2001年两度访问爱沙尼亚。2008年西藏暴乱在爱沙尼亚公众中激起了非同寻常的强烈反应,导致中国大使馆前发生了数次示威抗议,而一些政客则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会。
• 尽管官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有一些议会团体仍支持台湾或西藏。
• 近来爱中之间有过几次高层交流。两国经贸合作联合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届会议。
• 在北京设有小规模大使馆,在上海设有贸易代表处。


经济与贸易
• 通常认为对华经济关系是有利的。对华贸易逆差并不严重。爱沙尼亚支持自由贸易,但并不一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2007年,中国只是位列爱沙尼亚的第16大贸易伙伴,只占到总贸易额的1.6%;但2006年爱沙尼亚对华贸易的增速在全部欧盟成员国中位列第一。
•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港与宁波港正就中国在塔林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的计划展开谈判。


全球议题
• 双方没有人权对话,爱沙尼亚也从未提及对华人权议题或提供与人权相关的培训和协助。

芬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历史上关系紧密。芬兰早在1950年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芬兰还是天安门事件后第一个派公使访问北京的西方国家。
• 对华关系次要于与俄罗斯、其他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的关系。
• 芬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同中方外交使节会谈时亦不会提及台湾问题。
• 有几位芬兰议员会见过达赖喇嘛,但没有一位芬兰政府的高级官员会见过他。
• 2008年西藏暴乱发生后,芬兰总理是首批公开宣布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欧盟领导人之一。
• 芬兰政府的多数部长级官员在过去几年里有到中国进行过正式访问。
• 没有双边战略对话,但存在广泛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 芬兰外交部几乎没有中国专家和会讲中文的人员。
• 2000年初,中国被视为对芬兰工作职位的威胁。2008年西藏暴乱引发了新一波的公众反华情绪。


经济与贸易
• 中国是继德国、俄罗斯和瑞典之后,芬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同时也是芬兰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根据欧盟统计局的2007年度数据,芬兰对德国和瑞典的贸易逆差比其对中国的逆差更大,疑此处应作“中国同时也是芬兰贸易逆差最大的非欧盟国家”。——译注)
• 约有260家芬兰企业在中国运营。


全球议题
• 芬兰企业游说政府尽量减少对中国人权纪录的批评。
• 芬兰支持法国在2004年提出的解除武器禁运的动议。


拉脱维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没有与任何一个在苏联统治下的波罗的海国家建立关系;拉脱维亚赞赏中国不承认其并入前苏联的事实。中国在1991年9月正式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自从拉脱维亚加入欧盟,中国对其兴趣渐增。
• 中国不是重点国家,也未被拉脱维亚的任何重要对外政策文件所提及。
• 倾向于以双边方式发展对华关系。双边关系聚焦于经济、文化和市政往来。
• 台湾是关键争论点。中国和台湾之间持续进行着竞争。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暂时关闭”了驻拉脱维亚大使馆。而在2005年中国驻拉大使空缺的时候,台湾代表曾筹备在议院发表正式讲话,被中国施压阻止。
• 对西藏问题的兴趣来自佛教团体,他们已两次邀请达赖喇嘛。
• 中国不寻常地约束自己对拉脱维亚的批评。拉脱维亚同样支持中国的温和态度。
• 拉中安全政策协商会于2007年在北京启动。
• 中国驻里加(译者注:拉脱维亚首都)大使馆是其在波罗的海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大使馆;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驻里加分社报道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爱沙尼亚。
• 对华态度在俄罗斯族人和拉脱维亚族人中呈现两极化态势。俄罗斯族人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更为正面,而主要是亲美国的拉脱维亚族人对此则多持负面观点。


经济与贸易
• 贸易(2007年为2.7亿美元)和投资有限,贸易逆差不突出。
• 知识产权不是问题,很少卷入贸易争端。


全球议题
• 国内无针对中国的强势人权游说活动。

立陶宛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建交于1991年。认为中国很遥远,不是重点(“如果中国是个威胁,它对我们来说也太大了”)。主要目标:“让中国知道我们的存在。”
• 尽管公众对中国少有兴趣,基于历史原因公众对西藏还是抱同情态度。议院里有一个西藏团体以及一个台湾友好团体。
• 想在阿富汗问题上同中国展开接触。
• “经济上有欧盟替我们执行。政治上,我不知道。”
• 每年进行一次外长级的政治协商会议。
• 在北京设有小型大使馆(三名外交官),注意力集中在领事事务上(同样涉及蒙古、越南和韩国)。


经济与贸易
• 贸易水平很不起眼:仅有三家立陶宛公司在中国注册,在立陶宛注册的中国公司也仅五家。
• 以国际交通和物流中心的形象向中国推销自己。

全球议题
• 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争夺中国的注意力,因而坚持奉行欧盟在台湾、西藏和武器禁运等议题上的立场。

爱尔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视中国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的重要贸易和政治伙伴。
• 主要重点是:经济往来、商机开发和吸引中资,尽管气候变化和人权问题也在对华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 有意通过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企业等国有组织加强在中国的影响力。
• 同台湾有经济往来,但无官方关系。台湾在都柏林设有“代表办事处”。
• 对西藏问题感兴趣,尤其是议员们。
• 无正式对华磋商管道。有周期性的经济和政治协商会。贸易代表团是爱尔兰政府的战略基石。
• 爱尔兰公众对中国的崛起持正面态度。

经济与贸易
• 认为存在商机的关键领域有:教育业、电器业、工程设备业、保健业、金融业和爱尔兰饮食产品行业。
• 2007年的双边总贸易额为33亿欧元。主要出口物为电子机械,主要进口物为办公器械。贸易逆差不被视为具有威胁性。
• 爱尔兰对华投资在增长,尤其是对房地产、电器和建设企业的投资。
• 知识产权是让爱尔兰在华运营企业,尤其是制药企业所忧虑的一个问题。


全球议题
• 与中国的替代能源领域有密切的私营层面的联系。
• 人权问题在爱尔兰访问北京或其他接触中被经常提及。


卢森堡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同中国无历史渊源,视对华关系次要于对俄关系。
• 卢森堡遵循“欧盟对所有一切事情所作的声明”。
• 国内舆论对西藏问题反应热烈;卢森堡遵从欧盟路线。


经济与贸易
• 贸易逆差不是主要问题,因卢森堡出口高值工业品(钢铁、汽车零件)。
• 钢铁业是唯一的最大联系,安赛乐是卢森堡在华运营的最大企业。(安赛乐于2006年被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随后成立的安赛乐米塔尔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集团)
• 中国担当着卢森堡产品再出口基地的角色。
• 卢森堡着眼于将自己建成金融中心,以及中国在欧盟的一个切入点。
• 知识产权与当地市场准入是重要议题。

P.S. 《欧中关系实力审核》至此发布完毕。{:10_403:}
预告:欧中关系特刊筹划中,敬请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谢谢 辛苦了

前来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都看了2个小时 很全面 谢谢LZ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没看到俄罗斯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没看到俄罗斯诶
yy10cij 发表于 2009-7-1 01:08

俄罗斯不是欧盟成员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中关系特刊筹划中。。。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好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只鸟叽叽喳喳的乱叫,真讨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胡锦涛主席应中国人民要求访问瑞典。” 这是什么情况- -

“罗马尼亚境内有超过8000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5000个工作岗位。” 怎么算出来的-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胡锦涛主席应中国人民要求访问瑞典。” 这是什么情况- -

“罗马尼亚境内有超过8000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5000个工作岗位。” 怎么算出来的-v- ...
antelown 发表于 2009-8-29 20:26

原文就是这么说的:
Chinese had to press for President Hu Jintao to visit in 2007.
More than 8,000 Chinese companies in Romania, accounting for 5,000 jobs.
至于是什么情况、怎么计算的,原文没有说明(参照原文PDF文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楼主辛苦了,看了2个小时多。。嘿嘿,又点小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陶宛的主要目标实现了,我在小学时就知道了立陶宛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8:52 , Processed in 0.0473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