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am712

[军迷互动] 网友推荐果敢扫盲贴_请进:内地军迷朋友所不熟悉的——金三角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03年,佤联军为我们举办“10.1国庆”晚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4周年华诞之际,佤联军171军区负责替代发展运作的宏邦集团总公司在他们刚装修好的山庄别墅(宏邦接待处),为在这里帮助他们搞替代发展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长驻大其力的中方商业机构人员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国庆庆祝活动。

  宏邦接待处地处大其力市西面远离闹市的一处龙眼地,围墙圈起的面积约两亩左右,中间是一栋座南朝北的泰式别墅,大约有700平方米,全部用高档木料装修,地面上铺有漂亮的地砖,十分豪华略显奢侈,四周是宏邦公司的大其力龙眼基地,门口有两口大约50亩水面的鱼塘。我问宏邦公司负责人施先生:“你们在大其力市内已经有湄公河大酒店了,那里设施齐全,员工训练有素,为什么还要建这个接待处呢?”他说“我们宏邦公司接待缅甸政府高官、佤邦中央领导以及中方人员较多,无论哪一方在安全方面出了问题,我们都承担不起责任。在闹市区接待,安全问题很不放心,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躲藏在境外的叛军经常入境实施恐怖活动,使得大其力很不安宁。因此,我们董事长(魏学刚)决定建这个接待站。”

  北京时间18点左右,我走进了这个别墅。门口有两个哨兵,在院墙的四个角上也有四个哨兵,他们均身挎AK,腰间别着四枚手榴弹,负责安全工作的官员正在与哨兵逐个交代注意事项。大厅门口,几个年轻人正在忙着悬挂墨汁未干的“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4周年国庆”的横幅。不一会,出席晚会的各方宾朋陆续到齐,有:从佤邦总部赶来的佤联军副总参谋长赵国安和财政部副部长石磊先生、宏邦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企业以及中方人员共200余人。晚会由宏邦公司的黄先生主持,他首先代表宏邦公司和大其力华侨社团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54周年华诞,感谢中方各级禁毒部门帮助佤邦南部地区搞替代发展取得巨大成果。随后是中方代表致词:希望佤邦南部地区在认准的禁毒道路上顶住压力,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同时希望中方在南部地区帮助替代发展的所有人员,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本职工作,为国际禁毒大业作出贡献!随后,晚会正式开始,晚会的主要内容就是K歌,各方代表竞相登场。唱的歌曲跟咱们国内一样,如《常回家看看》啦、《珠穆朗玛》啦、《中国人》啦之类的!佤联军的赵副总参谋长点了一首《流浪歌》,他动情的说:“我19岁就从中国出来,已经30多年,每当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程,就好比在流浪!”他的歌声自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问赵将军:“这样的庆祝活动你们过去举办过吗?”他说:“从来没有,不过以后会多了,而且会比今年还隆重……!”

  就在晚会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远离大其力100多公里的宏邦中学校长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们,他们学校也在为在该校工作的30余位中国籍教师举办国庆庆祝活动!

最后,晚会在合唱《大中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2楼toddy1978于2008-08-04 19:33发表的  :
既然掸邦军是反中的,为什么他们手里有那么多中国装备(也许是苏联的),而且士兵穿的还是解放鞋?

缅北四大特区里的第三特区不用中文吧,就是丁英为首的那个。




第一个问题:SSA的武器装备肯定不是中国直接提供的!至于怎么来的,这里不便给你准确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缅北不只四个特区,你所说的丁英为首的特区,缅甸官方的正式称谓是“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下面的帖我会给大家介绍),请注意,是“克钦邦”(果敢是‘掸邦第一特区’)!你所说的“第三特区”在缅甸官方的掸邦、克钦邦行政区划中已经没有了,原“掸邦第三特区”就是凌晨前面介绍过的已经被政府军和谐掉的“勐古特区”。中文问题嘛,丁英:原名“丁嗣林”,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缅甸克钦族,我国叫景颇族。其实,私下里缅甸克钦人并不认同缅甸政府叫他们“克钦族”,他们自称“我们就是景颇族,天下景颇是一家!”

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英文简称――NDAK)——前身为缅共人民军101军区。101军区是缅共中最晚组建的一个军区,成员基本上的克钦族。这个军区实际上只是相当于人民军中的一个旅级单位。下辖3个营和一个教导大队,有正规兵力600人,总部设在中国腾冲境外的板瓦。司令丁英与副司令泽龙,原来均是克钦独立军的连长。1969年先后率部投奔缅共,为此,缅共专门成立了克钦族的武装,并于七十年代初期,成立了克钦族的101军区,由丁英和泽龙担任领导。缅北另一支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对于丁英的“叛逃”,曾于1969年判处丁英死刑。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仇恨逐渐消除。1988年,克钦独立委员会撤消了这一判决。同时按民族习俗做“摆”示好,向丁英赠送了银刀、筒帕等物。1989年6月底,双方决定加强联合,克钦军抽调2个营的兵力到101组成了机动部队,并同意在通讯、情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经历了“树倒猢狲散”的缅共中央,十几人寄人篱下地生活在101军区。党的主席与政治局委员们在最后时刻仍然在发号使令,仍在不厌其烦地开会。1989年9月,他们终于走到了革命的尽头。

  101的泽龙等人与3个营的营长,一同向丁英司令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迫其做出最终的选择,或脱离缅共,或自已跟缅共少数领导人一起离开板瓦。面对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丁英权衡再三,看到缅共大势已去,又回想起数年来在缅共中被歧视的往事,选择了与泽龙等人一起脱离缅甸共产党。

  当丁英将最后的决定通知德钦巴登顶主席时,这位戊马一生的领导人落下了眼泪。不得已,德钦等人只有再次离开了101军区。他们的去向也只有一个地方,我不用明言,大家也应该知晓。

  101军区与德钦巴登顶离去的同时,正式向外宣布与缅共决裂。成立了“克钦新民主独立军”,丁英任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泽龙副之。
  
    特区辖区内主要有浪族(景颇族中的一个分支)、茶山(景颇族中的一个分支)、栗粟、汉族、缅族等,人口约7-10万,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主席为则孔·丁英(官方正式缅名),军队叫克钦新民主军(当地又叫人民军),司令员则孔·丁英(少将),副司令俄佬(上校),军人约3000,作战兵力约1500,装备有部分山地迫击炮、高射机枪、肩扛式火箭、地雷等。士兵武器为AK-47自动步枪、81-1自动步枪、G—3自动步枪(以前对缅甸政府军作战中缴获)、中国产半自动步枪(现已入库,仅新兵射击训练时用一点)等,其武器库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装备3000-5000兵力。旗帜为中间太阳,旁边竖立两把刀,意为景颇族中新起的力量,表面看来也像是数字101。当地民族多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边境主要地区的收入为经商或领取工资等。

     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以原副司令泽龙、原参谋长、几位部长等趁则孔·丁英在仰光开会的时机,发动兵变。率先与在大田坝地区(缅控下片马)的另一副司令俄佬部发生交火,多名官兵死伤。而后中国边境立时封关,在克钦邦第一特区境内的近万名中国人几乎一夜之间全都逃回国内。几天后板瓦又发生小规模交火,一名士兵死伤。中国边境部队全副武装坚守中国边境口岸与山地,并在边境站中国境内划了一个避难所,板瓦的缅甸居民几乎全部逃到那里。当时则孔·丁英在曼得勒(瓦城)通过电话指挥钢盔营(第一营)准备决战,后来因双方都不想把事态扩大,决定在密支那谈判。另人意想不到的是则孔·丁英戏剧性的重新获得了板瓦的兵权,而泽龙等人刚到密支那,没等谈判就失败了。一个月内他们又联系了克钦独立军试图夺取战略要地甘拜地,小规模摩擦后也就离开了。兵变未遂后的泽龙现住密支那受缅甸政府保护已成为一名普通百姓,原第二副司令俄佬升为第一副司令。参与兵变的多名高官降为平名,许多则孔·丁英的亲信成为高官,前后不过一个多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丁英的“钢盔营”!


新民主军普通士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sam。。。完全沉浸到里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辖区比丁英部大得多的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1962年缅甸克钦邦出现克钦独立组织(KIO)和克钦独立军(KIA),除了主要城镇和铁路沿线外,克钦独立军实际控制了克钦邦。

黄线覆盖的地区就是“克钦邦第二特区”



1994年克钦独立组织(KIO)和克钦独立军(KIA)与缅甸政府签订和平协定,允许克钦独立组织控制克钦邦。

   目前,整个克钦邦除密支那等大城市和主要道路附近由缅甸政府控制外,基本上都由克钦独立军(KIA)控制。

    克钦族独立军KIA(Kachin Independence Army),属克钦族独立织 KIO(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

缅甸军政权命其控制区为:“克钦邦第二特区(Kachin State Special Region 2);

KIO 总书记 及 KIA 总司令为:Gunhtang Gam Shawng 干双 。

   缅甸政府给予了“克钦特区”较为优惠的经济政策。允许在其控制的玉石场自由生产、收税与贸易,享有玉石的独立出口权。由中国边境至八莫、密支那等地的公路,“特区”享有自主的收费权,不上交中央财政。

   “克钦特区同时向缅政府作出保证,承认并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放弃武装斗争的形式,对边境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克钦部所在地理区位非常重要。二战中的“战略运输线”史迪威公路选择在这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同时,目前由于有西方背景的缅甸克钦族独立武装,对于政治目标追求正逐渐地强烈。该部的政治稳定,不仅对于缅甸政府,就是对于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来说,均是至关重要的。



之前的‘金三角女兵’其实就是KI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资料和图片均从网上搜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再回首:缅共之殇 !


许多人认为,缅共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话题,不愿去更多地触动它。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正视这一段历史,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需要的。同时,作为“金三角”中曾经的最大一支政治势力,不加以叙述,无论如何演绎“金三角”都是不完全、不完美的。



缅甸近代史上,共产党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仅是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直接产物,同时,也是整个亚洲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为摆脱殖民主义统治争取独立的民族运动的使然。它曾经是先进的力量与政治精英们的代表和集中体现。尽管,缅甸共产党中的“红旗派”与“白旗派”,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退出或一度退出了缅甸的政治舞台。但是,需要指出得是,他们中的领导者,许多人本身就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战士。他们率领并与缅甸人民一道,为争取自已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贡献了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应该说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缅甸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当然,他们的历史局限也决定了他们最后的命运。根本上,没有找到缅甸式的革命道路。反而,教条、宗派集团主义将他们推向了失败。

     用历史客观的态度看问题,在整个70年代,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装就是缅甸共产 党与人民军。至1975年与缅政府军处于对峙胶着状态时,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它的势力范围,北边是几乎所有的缅中边界地带 ,除了云南瑞丽对面的木姐县形式上还在政府军手中外,其它的国境线上,全是缅共被人民军 占据。往南走,它的势力范围已达缅老边境,在缅泰边境的莱朗等地,也有缅共的正规武装与 游击队。其鼎盛时期,缅共控制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50-200万人口,武装力量达 到近3万人。



缅甸共产党及其武装得以在缅北地区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国际主义援助 ”与支持,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并且,中国方面为支援缅甸共产党的正义事业,投入了大 量的人、财、物、力。动员了可能动员的力量。应该客观地承认,在整个70年代,对于缅甸共 产党的援助,是中国对中南半岛其它国家“共产主义事业”支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革”极“左”路线的必然产物。

        云南与缅甸接壤的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建有为支援缅共的机构与基地。“105”、“106”、“108”、“326”等等代号单位,当时都是与缅甸共产党及人民军有关。在云南潞西的遮放公社,这里曾是“知青”们云集的地方。为了便利与境外勐固的缅共 东北军区与北方分局联系,专门修建了一条从这里至中国边境芒海口岸的公路,全长39公里。 我芒海口岸,因为与缅共的往来,变得知名度大增,现在已是远近小有名气的边贸口岸。在与缅共中央所在地邦桑(现名邦康,是佤联军总部所在地)相连的中国孟连县,更是“外事”繁忙,有时缅共的广播电台,干脆就架 设在了中国境内。缅共中央的领导“同志”,进入中国境内更是如同“回家”一般,受到了好客的中国人热情款待。当时参加“缅共”的中国知青还有回国探亲的待遇,他们从边关入境,有专门的部队接待站,将武器装备交给接待人员,换上中国军队的军服,还视家乡远近发给一部分路费入境探亲。探亲结束后返回接待站领取原来的武器,继续返回缅甸继续参战。




对于中国与缅共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引起缅甸政府的高度注意。在两国领导人接触的不同场合,缅方一再向中方提出“意见”。搜集中国支援缅共武装以及供给各种物质的情报,成为当时缅甸军事侦察部(‘国家与军队安全部’的前身)首要的任务之一。政府军在与缅共武装交火中多次受挫后,采取了僵持对峙,等待时机的策略,待情况变化后,再伺机下手。

         转眼已经是70年代中期。中国与缅甸共产党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声,缅甸共产党也已进入了内部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的阶段。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去逝前后,中国派往缅共人民军的军事“顾问组”,分批分期的撤回了国内。

由此,缅共也进入了多事之秋。

    60年代末期重新发展起来的缅甸共产党及其武装,实际上,与原来意义上的缅甸共产党已经有了许多的不同。这不仅仅是他们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与环境不同,也还有许许多多政治上、民族上、经济上的因素。

  历史上的缅共,政治目标是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在整个四十年代顺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在缅甸国内,民族矛盾相对弱化,而反帝反殖民统治成为广大群众的一致 。共产党与其它政治社团,正是顺应了这股洪流,率领人民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与斗争。因而得到人民广泛的支持与拥戴。70年代的缅甸共产党,尽管追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全人类解放的政治目标,但其照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而不顾缅甸国家的实际情况,有些极“左”的作法,较之当时的中国是有之过而无不及。“缅共之声广播电台”,开播必念“毛主席语录”,大讲“路线斗争与阶级斗争”。这样的定式,一直延续至80年代初期。而此时,中国国内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这些大量极“左”的理论思想与实际作法,掩盖了缅共中央 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在诸如“农村武装包围城市”、“深入发动群众,进行阶级分析”、 “民主集中制”等问题上,长期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至1976年,中央政治局开会,多时是 围绕着“理论与主义”的争论而进行。 更有甚者,在某些局部地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作法,也被照样的运用了下来。在果 敢地区,1973年,就搞过“破四旧、立四新,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一时间人心惶惶,四方 不得安宁。



缅甸的国情与中国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农民历史上的反叛, 多时是因食不裹肚而“逼上梁山”。缅甸不是这样,其富庶的土地使缅甸在近代就成为世界上 著名的“四大粮仓”之一。缅甸的耕地大多是采取轮种法,许多土地四年才得以耕种一次。北部山区的缺粮与经济不发达问题,主要是因民族矛盾冲突而造成的,不是土地和资源的因素造 成的。因此,缅共革命的理论基础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饥饿”的农民跟着你 去革命?然而,缅共中央仍然坚持其“三大路线”,认为缅甸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种不顾本国情况,严重脱离实际的作法,导致了总体战略与路线的错误,因而失去重要的存在与发展之根本。

    缅共根据地的北部山区,是传统的掸族与克钦族的“领地”。本身以缅族为主体的缅甸共产党,在别人的“寨子”里打天下,主人怎会容纳于你?更何况,后期缅共内部的民族矛盾问题已经发展的不可收拾。“大缅族主义”已经出现,压制排挤其它民族包括汉族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作战有功之臣如彭家声兄弟等人,长期被“冷处理”一边。彭家声当了“寓公”,彭家富去做“生意”。缅共的中级以上的干部,3/4是缅族。而处于基层作战的部队,又大多是佤族、克钦族还有汉族。在中央政治局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缅族,其它少数民族干部被排挤,受到了歧视。到后来,宗派已使得人们纷纷打算另谋出路。

  经济上长期对中国的严重依靠,使得缅共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长时间的打仗,军费与根据地的巨大开支越来越成为了问题。尤其是在被“断奶”之后,更是乱了章法,终于做起了鸦片生意。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后期缅共中出现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已经无心去实现什么主义。由腐败最终走向了崩溃。
  
    宗派与小集团的政治斗争,是中南半岛许多共产党组织走向终结的重要因素。泰共、马共均如此。缅共也没有突破这体制上的系绊。


终于,缅甸政府军抓住了被他们自已认为是最为有利的时机,再一次向缅共武装发起了围剿的攻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这些地民武装我自己看着都晕!可这才是真实的金三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缅甸政府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我眼都看花了,先顶一下,明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扬军事是个不错的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
金三角的民族问题是很复杂的 ...


  缅甸拥有135个大小民族,其中缅族占总人口的65%,占总人口近10%的克伦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殖民者对缅甸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允许少数民族成立地方政府并拥有武装。于是,克伦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些人把英国殖民者看成改变命运的“救世主”,改信基督教并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但克伦族、掸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不肯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分别成立克伦邦、掸邦和克钦邦,实行地方割据,同中央政府对抗。



缅甸克伦邦“上帝军”双胞胎头领---1999
2001年向泰国军队投降


      所谓“上帝军”,其实就是一帮克伦族江湖毛娃娃,为首是号称“黑舌圣童”的13岁双胞胎兄弟路德和琼尼,因其全副武装,配备现代武器,而且性情胆大凶悍,做事果敢妄为,被人们传为“上帝军”。“上帝军”的建军思想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追随者始终相信,路德兄弟的神奇力量能抵御政府军,保护村庄的安宁。

  两兄弟中的路德总像个喜怒无常的精神病患者,时不时就像狱吏喝责囚徒般的对其追随者尖声斥责。而琼尼则总是面带微笑,神情优柔,甚至开枪时也不改一副文文静静的模样。这两个土生土长的克伦族男孩本名叫布鲁和布基奥,1997年缅甸军队大举扫荡克伦族居住的山区时,这对兄弟率领几名游击队员击退了政府军,从此,村民开始相信他们有神灵保佑。他们的名声传开后,另一支流散的游击队员很快投奔过来。队伍的壮大,使他们逐渐独立于克伦民族联盟,自称“上帝军”,其战斗力有时甚至足以成功抵挡政府军的攻击。

  “上帝军”的基地位于缅泰交界缅甸一侧上帝山边的卡玛帕劳村,它是兄弟俩生长居住的地方。兄弟俩还制订了严密的村规:禁食猪肉、鸡蛋;禁饮酒。“不听从者,或被惩罚,或被驱逐出村。”一直在克伦山区生活的传教士奥古斯汀认为,两个男孩的威望来源于他们自己宣称的拥有预知危险的神秘力量,以及以死亡相要挟为主的治村技巧。“他们的这种本领是天生的,是一种很奇特的天资。”奥古斯汀说。当然,并非每个克伦人都视其为神。被迁至塔戈朗的60岁的阿武德·阿雷说:“他们和别的男孩没什么不同。一样追猫逐狗,爬山玩水。说他们有特异功能,不过是村民把他们当成了一种宗教信仰。”阿雷觉得以讹传讹夸大了两个男孩的形象。克伦难民委员会的玛丽·欧则认为他们实际上是成年人的牵线木偶:“他们不是‘上帝兵’,是‘撒旦(魔王)军’———上帝没让孩子拿枪。”

      1999年10月1日———袭击缅甸驻泰国大使馆,劫持多名人质。
  2000年1月24日———袭击泰国境内叻武里府医院,将500多名医护人员和病人挟持为人质。
  2000年11月———与泰国叻武里府监狱内被关押的缅甸籍罪犯里应外合,劫持了监狱长和7名管教人员。
  2000年12月———袭击了泰缅边境叻武里府的一个村庄,致使6名村民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内容是很早以前就看过了
当时是当作历史看
虽然会有点同情和感慨
但是现在,发生战乱后再看。
就多了许多心酸。
只能感叹历史留下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sam武娘,持续关注此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sam武娘,持续关注此贴。
拥抱和平 发表于 2009-9-1 11:15




找扁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得就“泰北义民文史馆”做几点说明:

1,历史阶段。粗略地划分,1950年初国民党残军逃出云南后的经历可分两段。第一段,在缅甸境内,抵抗缅甸政府军的驱逐行动,作战求存,那时还怀有反攻回国的念头,时不时窜扰云南。第二段,失掉在缅甸的立脚点后逃进了泰国,后来给泰政府当马前卒帮助剿平泰北苗族共产党游击队,换得了合法居住权,此后不再流离失所。相应地,文史馆展览说明文字也分两段。前段,含有浓重的反共意识形态成分,请批判阅读,相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人不会再纠缠历史恩怨;事实是我接触到的美斯乐老兵都对今天中国的繁荣赞不绝口。后段,因为已臣服于泰皇,说明文也改口称呼泰国为“我国”,称泰皇为“吾皇”,连年份也改用泰国所使用的佛历,为免混淆,提请明鉴。再多说一句,这些文图贴在这里只是为大家提供参考资料,毫无宣传之意,而且这些都是美斯乐的一面之词,仅可作为参考资料。

2,美斯乐。国民党残军60年代初被赶出了缅甸,最后永久性落脚于泰国北部的若干个地点,都距离边界很近,其中最大最有名的一个是美斯乐。这里原先是傈僳族人的小山村。费玉清唱过一支歌《美斯乐》,内容是呼吁台湾人解囊帮助这批离乡背井的前国军将士。

3,义民。这些人经过长期浴血挣扎,终于在70年代被泰国政府招安。泰国容许他们安居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他们要先当雇佣兵,去剿平泰北的苗族共产党游击队。他们做了,换来“义民”称谓和合法居留身份。卖命得来的这个称谓包含的屈辱,不需渲染也能感受到!

4,文史馆。2004年建成于美斯乐镇子以南不远处。公路边有个牌坊式的大门,上面写着“泰北义民文史馆”,还有泰国王夫妇的画像。进大门后右转,小山包后面是文史馆,中式建筑,院内右厢是战史陈列室,左厢是办公室和图书馆,正中是相当于忠烈祠的一个大殿,祭奉着段希文等几位高官和剿灭苗共战斗中死亡的官兵牌位。鉴于这批人已归化为泰皇的臣民,不适宜夸耀自己的几十年战史,所以馆名叫“文史馆”。由此可窥泰国政府对这批人戒心深刻之一斑。文史馆前有个巨大的金色雕塑,是一只拈花的手,颇有佛教艺术的特点,含着复杂的意味,总之是祈求安定、尊重命运、蜕化新生、着眼现在与未来的意思。这只拈花手让泰国当局大松一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北义民文史馆展览文字



第一部分



一,孤军源起



    公元1949年神州易色,12月9日前云南省主席卢汉变节,国府张群秘书长、驻滇国军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被扣昆明省府五华山,两军采取强烈攻势,张及李余俩将军先后获释飞台,共军旋即入滇,在仓促间国军应战失利,自通海、建水、蒙自一带向西南转进,第二十六军一部撤至海南岛,一部入越南,第八军最后于元月19-25日在元江背水之战,因第170师师长孙进贤降敌炸桥,致全军覆没,第42师师长石建中壮烈成仁,仅余第709团李国辉部突围逃出,再经蛮宋一战后,于2月28日退入缅境,在孟棒与第二十六军之第278团谭忠部会合,共约1500余人,进驻小孟棒、三岛一带,休养整备并与国府及李弥将军取得联络,此即为孤军最早起源。



二,孟果大其力之战



    公元1950年3月驻防距大其力东北方约二十公里,孟棒盂果之孤军,虽就地休养,但备受各方压力,为求生存一面极力向缅甸政府沟通求和妥协,一再表明无侵占领土野心,并即将伺机返回大陆之意,而一面积极整备应变,将部队改编定名为“复兴部队”,计:



1.总指挥兼第709团团长 -- 李国辉

2.副总指挥兼第278团团长 -- 谭忠

3.特务大队长 -- 陈龙

4.搜索大队长 -- 马守一

5.独立第一支队长 -- 张伟成

6.独立第二支队长 -- 蒙保业

7.独立第三支队长 -- 石炳麟



    严明纪律,宣抚安民,不意缅方即以驱逐入侵者为由,乃于6月16日至8月23日之间,由景栋调动陆军先后约两个团之兵力,在空军支持下,由盂叭、孟岭之线,数次大举进攻孤军驻孟果一带阵地,鏖战月余,孤军大胜,伤亡惨重,斩获械弹车辆俘虏甚多,其间缅空军总司令亦因低空飞越扫射被击落坠地身亡,震惊中外,嗣经和谈,孤军忍让,于同年8月23日撤出大其力,而转入山区活动,以顾其颜面,平息争端。



三,孟萨整训反攻云南



    公元1951年春,孤军整训备战,各方投效,声势浩大,战力加强,4月11日,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正式在孟萨成立,李弥主席兼总指挥,吕国铨、李则芬、柳元麟、苏令德、李文彬为副总指挥,各司其职,自4月22日至7月8日兵分两路反攻云南,北梯队,由总指挥亲率,193师李国辉、第三纵队罕裕卿、第四支队罕富民、第九纵队马俊国、第五支队石炳麟为主力,攻占目标 -- 耿马,南梯队由军长吕国铨指挥,辖278团(欠一营)、彭怀南团、程时炽、张伟成、蒙保业等三个支队为助攻,相机进入国境孟连、南峤之线进出,策应北路作战,罗绍义、李文焕、张国柱、文兴州、文雨辰、甫景云等部则实施游击,配合支持,各部士气旺盛,战力坚强,6月18日光复沧源,28日攻克双江,7月6日耿马,10日澜沧,15日缅宁,连战皆捷,战果辉煌,震惊西南,正待挥军直捣昆明,而共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于8月初集结其所辖第40、41、42师等三个师兵力,并在云县、昌宁、顺宁、镇康等县集合民兵万余人,在缅宁、耿马一带征集民夫、担架万余人,军部推进至顺宁,42师进驻镇康、41师推进至耿马以北山区、40师进至缅宁、双江间,形成合围之势,大举进犯,逼退孤军,反攻之战,宣告终止。



四,血战萨尔温江与第一次撤台



    公元1951年9月孤军转抵孟萨,一面调整部署,就地给粮,一面加强防务,积极整训,10月5曰在孟萨基地成立反共抗俄大学,由李弥将军任校长,李则芬中将为教育长,主持教务,科别区分为军官、学生、政工、财务、行政、通讯、机炮等七个中大队,每期集训人数约三千余人,风云际会,投效日众,兵力超过三万余人,遍布萨尔温江流域,正期策应台湾进军大陆,不意自公元1953年3月15日起,缅方又调集大军九个步兵营,炮兵、战车、宪兵各一营,卡车二百辆,在盂板以南之南塘,南马苏潘、沙龙等萨尔温江西岸渡口,直接渡江建立桥头堡工事,向色拉据点守军邹浩修营形成包围,强烈进攻,由15曰战至17曰,守军沉着应战,19、20两日,其余后续缅军在空军配合下,又以排山倒海之势以人海战术,日夜轮番攻击。战况惨烈,均被击退,战事陷于胶着。21曰守军驰援到达,由李则芬中将统一指挥,兵分三路,由参谋长杜显信将军指挥保一师向色拉以北进攻,派高霖大队长率部迂回攻占塘屯桥头堡,打击敌军侧背封锁南马渡口,高霖勇战殉职,中路段希文将军部率军官大队向色拉以南迂回,由陈茂修部主攻,熊天霸、尹可丹两队配合攻占苏潘桥头堡,封锁沙龙渡口,南路马守一纵队攻占色拉、马克鲁拉,封锁大巴楞渡口为目标,李黎明部率学生队为预备队与指挥部,医护站均在孟汉,由于各部协调合作,士气高昂,奋勇前进,虽经惨烈战斗而大获全胜,血染萨尔温江,歼敌403人,俘虏71人,虏获野炮1门,小炮21门,81 迫炮6门,机枪42挺,步枪、卡宾、冲锋、手枪共542枝、望远镜15具,橡皮船21具,孤军阵亡官兵41人,伤54人。在孟布方面,缅军调集14个步兵营,中型战车12辆,装甲车24辆,在陆军副总司令左苏将军指挥下,自3月29日至4月8日兵分三路向驻盂布193师李国辉部行包围攻击,战斗激烈,迄17日经守军配合到达援军转守,两面夹击下,终将击溃,亦毙敌111人,俘49人,虏获81迫击炮2门,机枪21挺,步枪201枝,冲锋枪33枝,缅刀300把,弹药无数,守军伤20余人,学生队长孙占奎英勇成仁,此役震惊中外,缅政府至感无颜,乃向联合国正式提出控告,经联合国大会列入议程,于1953年4月23曰在第七届常务理事会以第707号决议案通过,要求孤军撤台,同年5月,由美、中、泰、缅派出代表在曼谷成立四国委员会主持撤军,计自11月18日开始至1954年3月30曰先后完成由缅经泰国南梆空运撤台官兵及眷属共7288人,一场慷慨激烈的战至此结束。



五,江拉重整与第二次撤台



    公元1959年3月至1962年5月期间,滞留边区孤军因应大陆实施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发动金门炮战与天灾人祸等重大变化,在缅泰寮边境江拉地区,重整编组,由柳元麟中将任总指挥,下辖第一军军长吕人豪、第二军军长甫景云、第三军军长李文焕、第四军军长张伟成、第五军军长段希文,另有由台调派特战教导总队投入,各方响应,精武备战,士气如虹,正期壮大,结果又因中共缅军两面合击,战况惨烈,孟棒失守,第三军副军长刘绍汤将军湄江壮烈成仁,第四军蒙保业师长亦不幸殉职,以形势逆转,被迫放弃江拉,退入寮境孟信、南他、东朋、芒光、南梗、回塞等地,总部设于南梗,因缅甸政府再度向联合国控告侵略,乃被迫于1961年5月完成第二次分批经泰国清迈机场空运撤台,共计5000余人。



第二部分



六,泰北诸战役



(一) 军事最高统帅部文告中译本



    留置泰、缅边区之部队,于佛历2504年(1961年)撤返台湾一部,剩余约四千余人,由段希文将军、李文焕将军率领,仍于泰、缅边区从事反共活动,其后八、九年来未受任何方面补给,官兵生活十分艰苦,泰国政府鉴于此部队对我国家之安全关系甚为重要,多次向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交涉处理,终未能解决,2511年我政府派参谋总长他威上将(Gen. THAWEE-JULASUB),亲赴台湾交涉,达成协议,对此部队由我政府权宜处理,我政府鉴于我国北部清莱省山区苗共猖獗杀我清莱省长,若用此反共部队清剿苗共乃恰当之处理方法,经与段、李俩将军商谈,达成协定,接受我政府补给,负责清剿清莱苗共,该部于2513(1970)年12月10日开始出征至2518(1975)年,历时5年时间,6次围剿,终将该地区苗共击溃,该部官兵能吃苦耐劳,勇敢作战,不怕牺牲,5年来,此部队总计伤亡200余人,为我国家流血流汗,立下不可磨灭之功劳,兹将该部队作战经过列诸于后,愿我国人共明鉴之。



(二) 帕蒙山地区之役



第一次出征作战

    佛历2513(1970)年12月10日,段希文将军部两个队200人,由指挥官张鹏高率领,李文焕将军部五个队500人由指挥官沈家恩率领,由美斯乐基地出发,车运昌孔央洪、蛮芬,沈部由央洪出击,攻帕腰山区回八亮,龙塘、白土寨之苗共,激战三日夜,将之击溃而攻占该三地,张部由蛮芬出击莱弄山区之南松、回贺两地,激战三日夜,击溃苗共占领该二阵地,此役歼帕腰山区苗共50余人,歼莱弄山区苗共30余人,沈部伤亡官兵30余人,张部阵亡少校中队长许光前等4人,伤少校中队长何仲三等20余人,沈部以回八亮、龙塘为基地,张部以回勒为基地,从事休整,2514(1971)年4月间,沈部回八亮基地交由张部字金有(100人)接守,沈部进驻帕蒙山帕当。



第二次围剿行动

    佛历2514(1971)年11月12日,李部沈家恩率四个队400人,由帕当出发,扫荡回汉、回苦、韩三、韩五地区,段部徐剑光率200人由回勒出发,车运央洪扫荡帕腰山区龙塘附近地区,17曰攻占龙塘,续向白土寨扫荡前进,此役沈部击毙苗共30余人,徐部击毙苗共20余人,沈徐二邻各伤亡10余人。



第三次围剿行动

    佛历2515(1972)年3月22日,段部徐剑光率200人离龙塘至央红集结待命,4月1日10时搭车至昌孔郊外,与美斯乐车运而来,由曹贤义率领200人会合后,向回散苗共扫荡,李部陈继怀率400人由帕当出发,亦指向回散苗共地区扫荡前进,苗共闻风逃遁,4月3日各部会师回散,翌日曹贤义部离回散车运邦卡,就北向扫荡回定夺、回扎英地区,4月4日徐剑光率部与由回八亮东进之吴荣昌部200人会师回梗,翌日南下向门克回扎英地区扫荡前进,与曹部南北夹击回扎英地区苗共,4月8日在回扎英会师后,曹贤义归徐剑光指挥扫荡白土寨回崩地区,此役毙苗共50余人,虏获甚多,我伤亡7人。



第四次扫荡行动

    佛历2516(1973)年10月20日,段部吴荣昌率300人由回八亮出发,向回札英地区扫荡,李部沈家恩率400人由帕当出发,扫荡门克弄岛回定夺地区,在回定夺被围,吴荣昌率队解围之后,沈部转赴邦卡返回帕当,吴荣昌部回住回八亮龙塘,此役段邻阵亡2人,伤1人,李部官兵伤亡20余人,击毙苗共50余人,莱弄段部杨钖昌率100人,亦于此时间扫荡莱弄山区,清除盘据回独附近苗共。



第五次扫荡行动

    佛历2517(1974)年3月18曰,段部吴荣昌率300人由回八亮龙塘两地出发,向下白土寨回定夺地区扫荡,李部李文义亦率400人由帕当出发,经韩三韩五向回定夺地区前进,20曰与吴荣昌部会师后返防,途中在弄岛门克间,遭苗共分段伏击受阻,饬吴荣昌率队解围后,返回帕当,吴荣昌率队至邦哈搭车返防,此役我阵亡官兵10余人,伤20余人,击毙苗共70余人。



第六次扫荡行动

    佛历2518(1975)年5月12日,段部吴荣昌率400人由密额段部基地至蛮芬,车运回八亮扫荡门克附近苗共,15日开始与苗共接触,激战三日夜,击毙苗共30余人,18日回住龙塘,此役我吴部阵亡2人,伤4人,烧毁苗共仓房10余栋。



(三) 考牙山之役



    盘踞于泰北心脏地带碧差汶省(PHECHABUN)隆沙县(LOMSAK)属考科考牙山区十余年之苗共,经多次征剿无效,佛历2524年(1979)元月,奉泰国最高统帅部(SUPREME COMMAND HEADQUARTERS 0F ROYAL THAI ARMY)最高统帅森上将(Gen.SERN NA NAKORN)面谕,驻泰北雷雨田、李文焕俩将军各派兵力200人(帕当PA-DUN总队段国相200人、密额MAI-ER总队吴荣昌200人,共400人),统归陈茂修、杨国光俩上校负责指挥,由参谋长谷学净中校于2月9日先率队,自景坎(CHIANG KHAH)军用机场搭机空运彭世洛(PHITSANULOK)向第三作战区司令部报到,领取装备任务集训,配合陆军1600人实施迎进剿叛乱任务,2月16日下午4时部队在陈茂修指挥下向考科考牙南方山麓完成集结,并进入攻击准备位置。17日晨发起攻击,19日攻抵景差村(BAN CHIAN CHAI)敌男女70余人起义投诚,2月26日完成第一阶段扫荡任务,3月4日命李树荣部率队96人攀登上考牙山北面悬岩,5日晨实施突击,一举攻克,敌两次反攻,均被击退,3月6日今吴荣昌部约200人沿考牙山东南面棘林地段推进,向下考牙山敌障进攻,遭敌伏击,伤亡惨重约30余人,攻击顿挫,陷于苦战,嗣经编组敢死队50人,由倪思品率领,秘密迂回敌后侧背,7日行拂晓攻击,前后夹击,一举歼敌,并乘胜在炮兵,空军有效火力支持下,分向最高峰四个要点猛攻,浴血奋战,终于3月8日上午全邻占领,歼敌百余人,虏获械弹、文件、俘虏甚多,经整顿巩固,清扫战场,找壮烈阵亡官兵26人,负伤56人,合计82人,总计自2月16日至3月8日,历经22天之激战,终获最后胜利,肃清叛乱安定社会,奠具今日泰北生产建设基础,荣获政府及人民嘉勉肯定!


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们的“精忠报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流寇?毒枭?他又该如何定性?!



补一份资料:

泰北义民文史馆落成碑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云南昆明事变后,神州全面变色,不容于马列主义生活下之中华儿女,纷自投奔异域,流徙于滇缅边境,为了崇高理念,为了生存,奋战于穷山恶水之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凡十有余年。一九五三年、一九六一年,两次被国际压迫撤台,一九六一年之撤台,一部分为尊奉层峰之密示,一部分为主客观条件不适宜,因而留置于泰缅边区,荒山丛莽之间,苦况备尝,幸蒙蒲美蓬圣皇荫庇,当时泰政府最高领导他浓元帅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曲予回护,几经向台商洽,终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达成协议,由泰政府自行权宜处理,乃策订“协防、归化、辅导生产”之至高英明之政策实施,泰我双方忠诚履行,遂缔造泰北之安定,我义胞欣获安居乐业,自由发展。历四十余年于兹,繁衍生息,世代交替,已子子孙孙。而世局犹多纷扰,鉴于饮水思源,勿忘报恩怀德之大义,亦为子子孙孙前途计,遗老诸同仁,无不同期建馆,以蒐集展示过往之宝贵历史文物事迹,既可澄清世人数十年来对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视听,以史实真象藉供研讨,免于误导之伤害。奉祀阵亡忠烈,以鼓励培育后代忠贞爱国精神。亦教育子子孙孙,了然于血汗史实真象,俾知珍惜先辈于万般艰辛中缔造得来今日之成果。坚志尊崇圣皇,以报答荫庇之天恩大德。坚志守法爱国,仍须不断努力建设,繁荣进步,安定居住边区,巩固国防。兼且文史馆之设,亦可促进地方旅游事业,于国于家均裨益无限!此议既成共识,获最高统帅部于美斯乐核拨土地六莱,泰北义民文史馆筹建委员会,在中华救总泰北工作团龚团长承业暨其全员之大力协助下于焉组成矣。



(委员会名单和施工过程略)



泰北义民文史馆筹备委员会

西元二00四年二月一日立



其实段希文并非当年随部队逃出云南的,他是台湾派过去增强“云南反共救国军”的众多人员之一,他后来没有撤退回台,带领残军的残军进入泰国,最后接受了泰国政府提出的剿共换定居的条件。美斯乐的人很感激他带领大家走出生天。1980年段去世后,他的参谋长雷雨田继承了他的位置。雷雨田至今仍是泰国官方承认的美斯乐最高长官……


段希文先生


现年91岁的雷雨田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6 10:16 , Processed in 0.05210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