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riffin_zhou

茶馆摄影讲座第三讲开始啦!今天的摄影讲座主题是:如何拍好夜景。主讲:丹尼森(台湾摄影爱好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寮海邊.jpg
(簡單的構圖 感受黃昏的寧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人橋.jpg
(讓發光的情人橋在夜色中魅力無限)

~~~~~~~ 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PS是必须的~即使是胶片也不算是原汁原味了~不同类型胶片色彩饱和反差都不一样~在装上胶卷时~就算是固定某种“PS”效果了~

下面时最常见的RVP和RDP的对比~来自网络~ ...
小白鲸 发表于 2009-10-10 20:40


百度了一下 rvp比较鲜艳,rdp比较自然

常用彩色反转片的技术参数汇总
   作者:Xitek  发表时间:
所列的技术参数有三种:代号颗粒度解像力
在许多产品目录和商店的标牌上,有不少是用代号(ID)来表示,比如Fujifilm出品的反转胶卷 Fujichrome Velvia Prof.,其ID就是RVP。
颗粒度是用“颗粒性RMS”数值来表示,简单表示为RMS ??,RMS数值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相邻的数据是两倍的关系,比如RMS 5的颗粒度是RMS 4的两倍。
负片与反转片的RMS数值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一般是将负片的 [RMS数值 X 2.5],就大约可以接近反转片的颗粒度。
Kodak后来生产的负片再也不给出RMS数值,用它自己的PGI(Print Grain Index)数值来代替。PGI数值与RMS数值无法直接比较。PGI 25表示开始看到颗粒出现,每变化4个单位,表示颗粒性的明显变化。Kodak的PGI数值是根据4X6英寸照片在14英寸的位置观看而得出的。
胶片的清晰度是有多种因数决定的,比如颗粒大小、明锐度(亮部与暗部交界的界线的明显程度)、解像力(每mm可以分辨的线对)等。其实用MTF曲线来表示胶片的清晰度更为准确。
但是MTF曲线不直观,所以一般都是提供解像力(Resolving Power)的数值。
胶片的解像力受到被摄物体反差的影响。所以厂家一般同时提供高反差(标板反差1000:1)和低反差(标板反差1.6:1)的解像力数值,用“/”来分隔,前者为高反差数值,后者为低反差数值。
所有胶卷的排列是从低感光度到高感光度。
ISO 50-64
 
全称
感光度
(ISO)

代号
颗粒度
解像力
(lpm)

简评

Agfa
Agfachrome
RSX II 50 Prof.
50
RSX II 50
RMS 10
125/55
锐利
颗粒细
平衡自然色调
适于风光、微距

Fujifilm
Fujichrome
Velvia Prof.
50
RVP
RMS 9
160/80
平衡暖色调(肤色)
色彩鲜明
颗粒细

Fujifilm
Fujichrom
Pro 64T
Type II Prof.
64
RTP II
RMS 10
135/55
平衡灯光色调
颗粒细
适于影室拍摄
及静物拍摄

Kodak
Ektachrome
64 Prof.
64
EPR
RMS 12
125/50
恰当的暴光宽容度
色彩鲜明
颗粒细
深受专业人士喜爱

Kodak
Ektachrome
64T Prof.
64
EPY
RMS 11
125/50
平衡灯光色调
适用于影室及
静物拍摄

Kodak
Kodachrome
64 Prof.
64
PKR
RMS 12
100/63
色彩真实
颗粒细
保存时间长
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各位的捧場...謝謝鄉里人的香醇咖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謝謝章魚 兔子版主的協助 以及小耳朵的協助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一头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夜景最好是在太阳落山后~天还没完全黑~灯开始点亮~此时最利于烘托气氛~既有天空的层次又有地面的灯火~

等天完全黑下来效果就要打不少折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爬楼,我不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各位的捧場...謝謝鄉里人的香醇咖啡...
丹尼森 发表于 2009-10-10 20:50


结束了吗? 问个拍摄问题,

如果要拍窗帘比如下图, 窗帘宽度3-5米, 镜头在1米左右拍, 用什么镜头.怎么布光,
拍出窗帘能质感清楚,色彩真实,
15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畫面中太亮的光源物體經過長時間曝光而產生過曝,  以前在水立方边上拍人就发生过過曝.
楚风云 发表于 2009-10-10 20:37


楚兄 拍攝前的測光極為重要 不僅讓你知道畫面反差情形 還可以告知你曝光時間(快門速度)
並不是拿了就拍 尤其在許多特殊環境中更需要確實測好光瞭解當下條件
否則張張失敗很洩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了一下 rvp比较鲜艳,rdp比较自然

常用彩色反转片的技术参数汇总
   作者:Xitek  发表时间:
所列的技术参数有三种:代号、颗粒度和解像力。在许多产品目录和商店的标牌上,有不少是用代号(ID)来表示,比如 ...
楚风云 发表于 2009-10-10 20:49


没错~所以不同的胶卷用于拍不同的对象~如果拍人物用RVP就变成大红脸了~
0000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一头雾水
乡里人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講得不好...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兄 拍攝前的測光極為重要 不僅讓你知道畫面反差情形 還可以告知你曝光時間(快門速度)
並不是拿了就拍 尤其在許多特殊環境中更需要確實測好光瞭解當下條件
否則張張失敗很洩氣的... ...
丹尼森 发表于 2009-10-10 20:54


恩,前段我看过一本书中介绍用测光表测光.

今天又看了你说的点测光模式测光.改天我试试.  

相信如果这样测出来. 效果肯定会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夜景最好是在太阳落山后~天还没完全黑~灯开始点亮~此时最利于烘托气氛~既有天空的层次又有地面的灯火~

等天完全黑下来效果就要打不少折扣了~ ...
小白鲸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嗯嗯 黃昏與夜景的差別 就在於色溫變化中與色溫變化為藍紫黑的差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講得不好...呵呵呵
丹尼森 发表于 2009-10-10 20:55


讲得不错,我是收获不少.

谢谢丹兄的精彩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講得不好...呵呵呵
丹尼森 发表于 2009-10-10 20:55

俺没基础,谁来讲俺都糊,得好好消化才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了吗? 问个拍摄问题,

如果要拍窗帘比如下图, 窗帘宽度3-5米, 镜头在1米左右拍, 用什么镜头.怎么布光,
拍出窗帘能质感清楚,色彩真实,
楚风云 发表于 2009-10-10 20:54


距離1M 又想要把整個3~5M的窗簾拍下?  用50MM左右的鏡頭就可以
如果在室內拍 光源為日光燈或不同的燈 您得先將白平衡設定好
否則與真實的色彩是不一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夜景最好是在太阳落山后~天还没完全黑~灯开始点亮~此时最利于烘托气氛~既有天空的层次又有地面的灯火~

等天完全黑下来效果就要打不少折扣了~ ...
小白鲸 发表于 2009-10-10 20:51


是不是这样的,那天去吃饭,过天桥时拍的.

09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丹尼森童鞋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6 18:47 , Processed in 0.04122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