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3|回复: 39

《周易》与故宫和北京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5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与故宫和北京城

(感谢老山网友提供的部分资料,并参考清华学堂的相关课件资料。一并致谢!)



        世界上的城市多如繁星,可是没有一座象我们的首都北京那样,把民族的哲学和理念融进了城市的格局中。

  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昼与夜、生与死、男与女、大与小、刚与柔等等,《周易》是论述阴阳思想的原典。




      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郭接近于方形,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全城道路分为“干道”和“胡同”两类:干道宽约25米,胡同6—7米。
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们的祖先又逐步形成了“五行”的思想。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四方概念。这是甲骨文关于四方的风的名称的记载。

           [释文] 东方曰析  风曰  南方曰粦 风曰
               西方曰 风曰彝   北方曰□  风曰



    这是甲骨文关于占卜四方农业是否丰收的记载。四方加上中央,就成为五方。

           [释文] 北土受年吉 西土受年吉
               南土受年吉 东土受年吉
002.jpg
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西周时,《尚书》的《洪范》篇又将万物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五方与五行配合,就构成了五行的基本框架,并将万事万物都用归类于五行,如:
  五色-青赤白黑黄
  五声-宫商角徴羽
  五畜-鸡羊犬豕牛
  五脏-肝心肺肾脾

事物五行属性



五行 五方 五季 五色 五音 五气 五化 五味 五体 行星 数字 情志 五脏 五常 五畜
木 东 春 青 角 风 生 酸 星 木 八 怒 肝 仁 鸡
火 南 夏 赤 徴 暑 长 苦 日 火 七 喜 心 礼 羊
土 中 季夏 黄 宫 湿 化 甘 地 土 五 思 脾 智 牛
金 西 秋 白 商 燥 收 辛 辰 金 九 悲 肺 义 犬
水 北 冬 黑 羽 寒 藏 咸 月 水 六 恐 肾 信 豕



五行生克方位图
00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战国时代,邹衍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梁启超说: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的思想律,不了解阴阳五行,就不了解中国人的思想。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周礼》,按照“以人法天”的思想,提出一套理想化的建国方案,其中都市的建设,含有浓厚的阴阳五行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建都方案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才开始付诸实施。  

    元世祖虽然是蒙古族人,但对汉文化十分尊重。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意,将新王朝的国号定为“大元”,并按照《周礼》的建都方案,建造北京城。



忽必烈
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gif格式图片不显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考古材料来看,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就有了中轴线和对称的概念。

  秦始皇在咸阳筑云明台,号称子午台,可见当时已有中央子午线的概念。



(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002.gif
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的规划首先要确定中轴线。元大都的规划者刘秉忠、郭守敬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以正门“丽正门”与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基础,定出中央子午线,再划出与之垂直或平行的经纬网状道路。全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安排在中轴线上,如钟楼、鼓楼以及宫城中大明殿内的“七宝灯漏”,负责向全城发布标准时间,是为“大都时间”。

  北京城的设计,以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与东西方向的线垂直相交,构成了布局的基准。以中轴线为基准,东方为阳,西方为阴,以中轴线的东西垂线为界,则前面(南面)为阳,后面(北面)为阴。

1、北京城中轴线
2、北京钟楼
3、北京鼓楼
006.jpg
007.jpg
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高处鸟瞰钟鼓楼,虽手不能及,却可触摸到历史。
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曾毁于火,所以清代重建时改用砖石建造了。它是京城的报时台。
  北京钟楼旧时每日黄昏鸣钟一遍,起更、翌日清晨又鸣钟一遍。“闻钟而息,闻钟而起”的古训就是这样来的。
0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楼拱门。京城中轴线从中穿越而过。
  鼓楼旧时计算时间靠的是宋代的铜壶滴漏。元代毁失,明清改用时辰香定更次。用现在眼光来看,显然是不准的。但几个朝代也就这么过来了。
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城建在城的中心。《易·系辞》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宫城取名为紫禁城,是取法于天象。古人将天空中央星区分为太微(上垣)、紫微(中垣)、天市(下垣)。紫微垣在中天的中心,共15颗星,是天帝所居之处,所以汉代称天子所居为紫微宫或紫宫;又因天子所居为禁地,故称紫禁城。



星象图
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大都的营建,是按照《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设计进行的。城墙每边约长三里,除北城墙只有两座城门外,其余三面各有三座城门。 

考工记图
003.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灭亡后,明朝统治者考虑到城圈太大,难以防守,所以将西直门以北直至北小关的东西城墙放弃,将城墙受缩到今二环路一带。但将南面的城墙向南移动一里多路。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1、元大都城图
2、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变迁图
3、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关系示意图
4、示意详图
004.gif
013.jpg
014.jpg
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建紫禁城,以奉天殿为与紫微垣中天皇大帝星座对应的建置。后寝为天子之常居,故以后三殿应三垣之数,连同东西六宫,共15宫,应紫微垣两藩15星之数。


1、紫微
2、后三宫与东西六宫
016.jpg
0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宫城为中心,《周礼》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左前方为太庙,右前方为社稷。太庙是国庙,是帝王率领群臣祭祀列祖列宗的地方,人属阳,所以太庙设在中轴线的左侧。社稷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与天相对,属阴,所以设在中轴线的右侧。

  宫城的前半部分,是帝王朝见百官,处理国事的地方。宫城的后半部分,是后妃的生活区。根据《周礼》的设计,天子与后,是人类的阴、阳的代表。所以天子为阳,南面而治理朝政,后为阴,管理城内的“市”,元大都的“市”之所以都集中在宫城之北,就是缘于此。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0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十字轴区分阴阳的还有,皇帝祭祀昊天上帝的天坛在城南,祭祀地神的地坛在城北。此外,祭祀日神的日坛在城东,祭祀月神的月坛在城西,这是因为古人把月亮称为太阴,与太阳阴阳相对的缘故。

四坛位置图
0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

1、平面图
2、祈年殿
3、圆丘
005.gif
020.jpg
0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坛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自公元1531~1911年,先后有明清两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长达381年。明朝前期祭地与祭天是合并在今天的天坛内举行的,直到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后,才另建坛祭地,当时称作方泽坛。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叫地坛。

  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



地坛
022.jpg
0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禁城经过精心设计,四面各有一座城门,城的四角各有一座三重檐的角楼。主要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称为前朝,是举行盛大典礼和议政的场所。后一部分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东西六宫为中心,以宁寿宫和慈宁宫为两翼,称为内廷。


故宫角楼
006.gif
0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廷主要建筑:三大殿


1、乾清宫
2、交泰殿
3、坤宁宫
025.jpg
026.jpg
0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23:14 , Processed in 0.05371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