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0|回复: 8

当前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 许 岩

  本报讯 昨日,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没有被低估,中国的汇率政策理应由中国自主决定。此外,他还表示,根据趋势判断,今年3月份中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外贸很可能告别连续70个月之久的顺差。

  陈健是在2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述的。陈健说,尽管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很多。在这一背景下,去年以来促进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不会改变,同时还将加快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对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国内紧缺物资的进口,包括增加战略资源的进口和储备。

  陈健表示,根据趋势判断,今年3月份中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外贸很可能告别连续70个月之久的顺差。他说,这说明中国从来不刻意追求顺差,而是让市场来决定。

  对于近期国际上比较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陈健表示,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没有被低估,中国的汇率政策理应由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货币情况自主决定,不应有人对此说三道四。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源自某些国家经济政策的错误,全球产业分工结构以及国际货币管理体系的混乱,而且全球经济是整体失衡。所以,陈健认为,把汇率问题放大化,没有道理。

  对于谷歌事件和力拓案,陈健说,这是商业个案。谷歌公司进入中国,承诺遵守中国法律,在实践中又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退出,那是它自己的事情,这并不表示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力拓案是一个刑事案件,更不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中国政府依然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坚持引进外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这是不会变的,但是中国政府必须依法来管理中国的经济,这也是基本事实。”陈健说,“一切遵守中国法律、一切依法经营的企业,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http://review.cnfol.com/100403/436,1594,7481921,00.shtml
发表于 2010-4-1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离不开政治范畴。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如果他们成功迫使人民币升值,即便自己毫无收获,甚至有所损失,但只要能够重创中国经济,阻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也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因为面对一个贫困落后的中国,与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显然前者要好打交道得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大幅升值会造成中国经济比较好的增长势头会被打断,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且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足够大了,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明显升值,未必能把中国的顺差调下来,反而有可能对中国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被显著低估是妖言惑众

 我自2004年下半年起,一直是主张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总体方向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便捷地引入国际技术、资本和管理,加上目标市场迅速扩张,必然会造成产能扩张的内生性需求,只有通过渐进式的本币升值,抵消“产能过剩”的风险。
  最近,央行宣布推进汇率改革,并在半个月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汇市经历了近两年未曾出现的起伏。除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势(图1)外,汇率波动的幅度也明显的加大(图2)。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由6.8275升至6.7733,上浮542个基点,升值0.79%,期间多次刷新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新高。

“爱追热点、煽炒热点”的财经媒体,毫不吝惜的使用了大力气,希望找出这次升值背后的“深刻”内涵。而理性的市场则给这种炒作泼了盆冷水——NDF(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上,7月5日1年期NDF美元对人民币报6.6738左右,而6月21日的报价为6.6250;7月5日3个月期的NDF为6.7737,1个月期的NDF为6.7797,相对于当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现价仅高出4个和64个基点(图3),说明市场预期短期内继续升值的幅度十分有限。这种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态度,可以概括为“青山依旧、何惧妖言”!

  “青山依旧”的第一层含义,是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依旧强劲。2007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10%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虽然有四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但是中国经济特有的内生性增长远没有结束。最核心的就是劳动力无论是总量,还是占人口的比例,都还在增加。最悲观的估计,这种趋势在2013年以前是不会改变的。还有就是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合力,使得财富积累的效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持人民币升值。


  图3

  图4
  “青山依旧”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整个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依然有利于中国。不管是去年的东欧、还是年初的迪拜、还有最近的南欧,各种道貌岸然的“财经术士”不断耸人听闻地恐吓市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也是在这种貌似专业的恐吓中,全球股市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强劲的反弹(图4)。我承认本轮金融危机彰显了全球化的冲突,但是全球化带给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是支持全球化进程的最坚实动力。更加广阔和成熟的国际市场,支持人民币升值。

  当然,我不主张立刻市场化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也不同意某些国际政客宣扬的“人民币被显著低估”的惑众“妖言”。作为宏观经济研究者,有义务从经济学的专业角度,反击这种政治目的明显的妖言惑众,为人民币升值营造一个科学而理性的理论基础。我认为,2010年中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十分有限,可以从经典经济学货币价值理论的四个方向证明,即贸易关系、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生产力水平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从最直观和基础的贸易关系角度来看,攻击人民币低估的理由是中国较大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2003年以来中国贸易差额与美国贸易差额之差来看(图5),中国相对于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规模的确给人民币带来了很大的升值压力,并导致人民币自2005年7月起的持续升值。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受到发达国家消费低迷的负面影响,旺盛的内需使得进口金额增大。与此同时,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形势有所改变,这使得中美贸易差额缩小到2004年的水平。因此,单纯从贸易角度渲染人民币被低估,是缺乏证据的。
  第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货币价值决定中被广为接受的实证理论,俗称“汉堡包理论”。因为是动态分析,我们选取了中美间通货膨胀率的差别来判断货币购买力变化。中国物价水平在05-07年相对于美国为通货紧缩,以CPI衡量的人民币购买力相对上升,推动了同期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上升(图6)。但其后的食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了人民币购买力以很大的压力。金融危机以来,总需求不足成为困扰中美经济的共同问题。换言之,目前两国之间CPI基本均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限。


  图5

  图6
  第三,从利率平价的角度来看,滞后2年的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密切相关(图7),这实际反映了两国“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对于汇率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利率期限结构,从国际游资无风险套利角度,目前两国货币政策中官方基准利率水平的操作空间不大,相应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大。
  最后,汇率问题的根本在于生产力增速的差异,而贸易、购买力和收益率是其传导路径。当两国生产力增速差异较大时,这种差异通过资本的流动、即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传导,迫使汇率进行动态的调整。由于统计数据有限,我们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代替“单位时间工资”,衡量生产力的增长(图8)。人民币升值的06-08年,可以发现中美“收入增速差”也处于高位;而金融危机使得收入差大幅回落。我认为,除了金融杠杆率收缩等外生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也对中国收入水平增长有负面影响。传统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使得市场理智地看待人民币升值,从而解释了为什么NDF市场对汇率改革反应不敏感。


  图7

  图8

  青山依旧、何惧妖言!我们对人民币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步骤。本轮金融危机动摇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很多基础,第一次让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成为可能。从战略上,中国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变人民币被动升值为主动升值,利用强势的人民币推进整个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升级,推进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http://opinion.hexun.com/2010-07-08/124184088.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涨价谁获益?

人民币升值让出口导向型企业站在生死边缘。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9日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升值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升值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伊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对中国汇率政策问题举行了听证会,将人民币升值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欧洲各国、日本以及巴西等国在美国的带领下,纷纷要求人民币进行适当升值。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印度都明确表态支持人民币升值,这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必然涨价

  一国货币的汇率升降,既有利也有弊;既关系到国际上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关系到本国的核心经济利益。当属“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而言,应该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现状,兼顾国际影响,做最有利的选择。从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过程来看,人民币升值具有合理性。我国是外汇管制国家,外汇执行的高压政策使得我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这种强大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需求强烈。

  2009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接近2.4万亿美元。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的国际公认的观点,如果把满足我国进口贸易需求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标准(即储备占进口的比率),那么该比率的适度值应该在20%~40%之间。从时间上看,标准值则是能满足3~6个月的进口需求。由此推断,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该在3000亿美元到6000亿美元的水平比较合理,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但造成大量的本国资源为外国所用,而且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众所周知,本国货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2005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1:8.28升值到目前的1:6.79,我国的外汇储备的损失数以千亿美元计。但是,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限制地涨上去,如果我国在拥有1万亿、2万亿外汇储备时,人民币不升值,那么等到外汇储备达到3万亿、4万亿时,人民币再升值的损失就会更为巨大。

  同样,我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也需要人民币升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只占GDP的29%。根据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测算,2009年这一比例更低至8%,名列全球倒数第一。据汇丰人寿201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居民继续保持亚洲储蓄率第一,大陆居民45%的收入都被用于储蓄,并且集中于银行存款。低劳动者收入和高储蓄率,造成我国内需不足。中国消费占GDP比例逐年减小,而美国消费占GDP比例则维持在70%左右。由此说明,如果将人民币升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提振居民消费,更好地发挥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不差钱”的中国迎来了海外投资的黄金时期,我国企业频繁地从事海外投资和并购也说明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渴望。

  当前,欧美大型企业受次贷危机影响仍然较大,人民币升值为我国企业实现海外扩张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大型欧美企业往往拥有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完善的营销体系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如果成功收购或并购这些企业,有利于我国企业占有并利用一些优质资源,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90%以上的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度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如果我国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前景,扩大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将促使我国企业合理地实行资源配置,绕开关税和贸易壁垒,实现由单纯出口到国内、海外发展并重的转变,达到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

  目前,国际公认的储备性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根据现代金融学观点,汇率稳定并且保持逐步升值趋势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性货币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对西方储备货币的依赖并防范风险,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使其尽早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如果人民币保持长期升值的趋势,会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信心,从而加大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火两难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会带来深远影响,对于我国的工业企业而言,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的外贸企业,特别是生产低成本、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将带来巨大压力,如纺织服装和家电行业。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刘遵义曾经表示,中国创造的附加值只占美国自中国进口额的约37%。加州大学尔湾分校Greg Linden、Kenneth L. Kraemer和Jason Dedrick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一部IPOd的生产成本为150美元,不过其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创造的附加值。从中不难看出,对于这种产品附加值很低的企业,人民币略微升值便会抹杀掉它们的利润。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曾表示,当前国内整个纺织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在3%~4%,不会超过5%。数据表明,如果人民币升值5%,将有一半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倒闭。

  与出口导向型企业或将面临的灭顶之灾不同,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将是成本以人民币计算而原材料普遍在国外进口的制造商,如汽车制造、造纸业。对于近年来纷纷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的宝马、通用、大众汽车来说,这些汽车公司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有一半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09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木浆和废纸浆消耗量分别为1866万吨、4939万吨;而其中进口量比较大的企业分别为1367万吨和2200万吨,并主要进口国为美国。以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造纸企业将大幅度降低其进口成本,从中获益。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中国是最大的采购者。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约6.28亿吨,而原油净进口量为2.19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即便人民币采取小幅渐进式模式,中国的金属和能源制造业也将节约不少成本,从中受益。

  在人民币升值后,另一个获益的行业是民航运输业。人民币升值将从财务状况和客流两方面对中国航空运输产生积极影响。由于进口飞机和燃油,中国航空公司普遍背负着以美元计的巨额外债。中国南方航空(600029)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中有69%是以美元计价,中国东方航空(600115)股份有限公司为74%,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81%。人民币升值,将会大幅度减少这些债务以及所产生的利息的价值。此外,人民币升值后将推动更多的中国居民出国旅游,从而提高航空公司客座率,增加利润。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由于人民币汇率上涨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有较大压力,短期内有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之忧,对股市存在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会伴随资金净流入。由于原本作为投资热点的楼市受宏观政策影响,近期收益不明朗,国际资本转向股市,增加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并将推动股票的不断上涨。以日元升值的经验为例,在货币升值过程中,证券市场总体上是上涨的,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但我们也应警惕在升值结束的时候,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证券资产价格极可能大幅下跌。

  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到相关企业,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需求。人民币升值最实质的效应就是,让出口品卖得更贵,而“涨价”的出口品销售量或出口额则下降;相反,进口品我们买得更便宜,也更多。

  从价格上讲,我们贵卖国产品,贱买外国货,一点都不吃亏;而少出口多进口,甚至出现逆差,有2.4万亿美元的中国也“输”得起,甚至是“输”得值。在低汇率条件下,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是靠廉价出口劳动力、廉价出口资源而生存的,这是以牺牲健康和环境为代价的。这种经济模式不仅给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储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不符合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升值过程中,淘汰一批这样的企业,是值得的。

  同时还应看到,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将会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增长,特别是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以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配件的出口企业所受冲击最大。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及信贷政策减少一些因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一些发展较快、具有发展潜力的进口替代型企业进行补贴,以此降低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进路线

  人民币升值有其合理性,它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客观反映,也是经济规律的反映。在汇率问题上我国不宜采取“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政策。因为汇率所要面对的是整个国际社会。我们应该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所谓有理,就是遵循国际公认的原理,以理服人,而不要强词夺理;所谓有利,就是保证国家核心利益,而不是一般利益、伪利益;所谓有节,就是掌握好时间、机会、力度、节奏,甚至可以为了核心利益放弃一般利益,为了国家利益放弃局部利益,为了大利益放弃小利益。

  首先,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牺牲主权。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阐明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基本立场:

  第一,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改革。

  第二,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的进度,考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近两年来我们从多方面为汇率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并进行改革方案的研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同时,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汇率改革也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第三,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

  其次,采取小幅渐进式的升值模式,更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目前普遍认为的人民币升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采取一次性升值20%左右的极端路径;第二,恢复执行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采取的浮动机制这种小幅渐进式升值方式。

  采取一次性升值20%的极端路径,将一次性消除升值预期,消除各国对我国所施加的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但同时,这种极端的做法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阵痛。

  大幅升值的人民币会造成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使得出口额剧烈下降,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大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此推算,如果采取这种极端的升值做法,将导致多数我国出口外贸型企业倒闭,造成大量人员失业,造成社会动荡。所以,采取一次性升值人民币的极端做法不是明智之举。

  环境的复杂性给人民币小幅渐进式的升值方式提供了试错的机会,其汇率的最终增长幅度、逆差和外汇储备变化的不确定性程度小,并且这种模式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也是缓慢、渐进的,有利于出口企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缓冲、调整。所以,它对就业的影响也是可控的,有利于人民币的名义利率向实际利率靠近,纠正国内的进出口资源合理配置和调整。

  2005年以来,汇率上涨、工资上涨、货币政策的起起伏伏、不断提高的地价、国际上的贸易摩擦和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等已经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财力为生产企业让出必要的发展空间。尤其税收多年来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在GDP平均每年增长8%的情况下,既吃掉了企业利润,也挤压了工资上涨的幅度。

  近期,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我国的负利率政策是让存款的穷人补贴贷款的富人。其实,这种低利率政策,也是让存款的民营企业补贴贷款的国有企业。尽管国家早有向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政策,但是因为体制的原因,很难落实。

  此外,公路运输的关卡林立,产品进入市场困难,如高昂的广告费、收款的困难、法律诉讼的程序复杂都需要国家进行治理。只有政府先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再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条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将不利变为有利。

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7/0916247738004-2.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这样的帖子才是应该讨论的。可惜没人看,没人吱声。
难道这里只有会高喊口号的人吗?!

对汇率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人民币是否低估。但我想问几个问题。
难道低汇率真的和现在高油价、高矿价等高资源价没关系吗?
难道低汇率真的和现在大量的流动性没关系嘛?
难道低汇率真的和现在CIP超3,没关系吗?
难道低汇率真的和现在高房价没关系吗?
还有很多。。。不列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08:39 , Processed in 0.04141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