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回复: 1

希腊危机启示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录清朝时的一则令人悲哀的轶事:英国战舰已抵定海,战争一触即发;大清国知县登船质问对方“为何而来”!中国人无法理解,英国为鸦片不惜一战,但籍口却是无比高尚的“自由贸易”。这种言行不一,是西方文明中的常态,对此,国人很难理解。希腊债务危机又是一个例子。谁能想到希腊债务危机几乎又是一个大阴谋、或日大骗局呢?由此可窥资本确实是没有任何道德可约束的!中国目前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从希腊的例子来看,中国不被“贼”惦着恐怕还真不可能。事实上“中国”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已经多次见诸世界报刊,涉及金额高达250亿欧元。显然有人在“惦”着中国。于是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够防住奶酪不被偷走吗?
  
  世界金融机构总是设计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支付、偿还等极其复杂的模式来引人上钩,希腊债务危机就是一个最新例子:2001年希腊希望进入欧元区,但由于其财政收支赤字超过了欧元区低于国家GDP3%的规定,因而便向华尔街、特别是美国投资银行“高盛投行”求助。这家曾因引发了次贷危机而闻名的银行为希腊做出了大致类似的设计。高盛为希腊作了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高盛接受了希腊的100亿美元和日元国债,将其转变成90亿欧元的债务和10亿欧元的现金,并以希腊赌博业和机场税等未来收入作为抵压,将这笔现金返回给希腊,规定十年后希腊必须用欧元抵还所有这些债务。这样,希腊便使本国帐面上的十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从而使国家负债率下降至符合进入欧元区标准的1.2%。正是由此希腊成功进入欧元区。而高盛投行除了拿到希腊支付的3亿欧元佣金外,手头还控制着希腊这笔巨额债务。
  
  到此为止,这也许还是一场正常交易。然而问题在于此后高盛不仅在2005年将手头这笔债务合约在并没有充分说明实情的背景下分批转卖回希腊,而且又做出了一个新的举动:向市场大量购买这一交易的CDS,一种“信用违约互换”,也就是赌希腊在债务到期后出现支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在这种背景下,高盛就需要在市场上摧毁希腊的支付信誉,从而使希腊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大幅上涨,这时高盛就能够将手头的CDS再大量抛出,从中牟利。这正是在今年二月初出现的对希腊支付能力攻击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从去年七月至今,高盛手中购入的希腊CDS已经狂涨了三倍。也就是说,高盛一方面为希腊举债,另一方面则在赌希腊支付能力不足,从两头牟利!
  
  如果再进一步探究下去,则可以发现,其实欧元区各国对此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有意纵容。事实上希腊在进入欧元区时的真实负债率,对于欧元区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秘密!然而欧洲为了支撑欧元区的扩大,将纳入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视为一种政治行为,因而故意对希腊在高盛谋划下的这种“金融创新”视而不见。而如果希腊在犯下了入欧元区时的“原罪”后真的勒紧裤带创收还债,事情也是可以转变的。然而不仅希腊没有能够平衡债务,而且欧洲“欧盟统计局”还根据政治需要多次对各国的负债率等数据标准进行调整,以便保证欧元区内国家的金融信誉始终处于最良好状态。这一系列的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目的是什么?人为地力挺欧元成为与美元可以平分天下的硬通货?
  
  再进一步说,如果没有高盛投资银行的“大胆创意”,希腊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高盛是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2009年的其利润达到130亿美元。其秘诀即在于不顾一切道德准则或其他准则地去赢利。而且不怕大赌、狂赌。法国专家们指出,这些大投行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失手,影响之巨大,是没有一国政府能够让他们破产的。更何况,高盛的人员与美国行政当局几乎是“常来常往”,高盛高管不是美国政府的前任高管,就是候选人;甚至连欧洲的各国中央银行里也布满了高盛的前任或现任高管(如意大利央行行长就是高盛昔日的高官)。如果有人告诉你,今年初参与高盛攻击希腊的两家美国对冲基金中有一家的负责人就是布什总统时的财长保尔森,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这岂不是表明,类似高盛这样的投行是永远的赢家?不要说希腊政府拿其无可奈何,就是奥巴马政府,除了口头上的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外,还能做什么?
  
  按我说的做,而不要按我所做的去做,这是西方文明告诉其他文明的一句常话。希腊债务危机非常明确地表现出,做与说从来不是一回事。问题在于我们到底是以西方的“做”、还是西方的“说”来理解西方,来制定我们的决策。
  
  
发表于 2010-6-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郑若麟


    政治运作中名实不符的情况太常见了。

史记.管晏列传中对管仲执政的描述: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现在的西方政治中,类似这样扯大旗做虎皮的事太多,手法也隐蔽了许多。单纯看他们宣扬的价值观是没有用的,这只是价值观外交的一种辞令而已。

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1 11:31 , Processed in 0.03972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