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35|回复: 27

“独二代”双姓制是个馊主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市江北区市民李盈,怀孕不到两个月,就因腹中孩子面临离婚的可能——为了这个尚未出世的“独二代”孩子跟谁姓,父母和老公争得不可开交,原本恩爱的老公对她说:“如果坚持孩子跟你姓,我们只有离婚。”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中心主任孙元明认为,要解决这样的矛盾,最好实行双姓制,把父母姓氏合到一起作为孩子的姓氏,或直接作为孩子的全名。(6月20日重庆晚报)
 孩子姓什么、跟谁姓、或者用双姓制,是父母的权利,只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能确保给孩子顺利上户口,咱外人还真不能干涉别人家的“内政”、“私事”。但专家居然也赞同这种做法,大力推崇这一做法,却让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如果说“李杨”、“周陈”等组合姓氏社会可以接受,那么不说远了,到“独三代”、“独四代”时,以这些组合复姓为基础再组合的复复姓、复复复姓,会让中国人的名字变得有多长?不敢想像“李杨周陈”组合成一个新姓氏时,社会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姓什么、跟谁姓,在中国已探索实践了好几千年,民间也有约定俗成之规矩。虽然独生子女的出现,客观上给这种约定俗成提出了新问题,让姓氏突然成为被争夺的“尤物”,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尊重传统、随大流,以家庭感情为重,协商确定跟父母之一姓为妥。绝不是双方互不妥协,直至用折中的方式生造出诸多“复姓”来。
  有句常讲的古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在孩子跟谁姓的问题上,不要执拗,不应斤斤计较。其实,跟谁姓都是自己的孩子,既然姓什么都减少不了父母对子女的爱,那又何必为了这么一个“形式”、“名义”,而人为地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单姓组合成不伦不类的复姓呢?
  尽管我不知道专家出于何种认识赞成这一做法,尽管姓氏跟“家族传承”的确有一点关系,但姓氏绝对不会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让人们更封闭。在一个日渐开化的社会里,组合姓氏的发展壮大的土壤其实是不存在,专家所谓的建立在同情基础上的善意,其实也不是在支高招,而是一种想当然、不负责任的歪点子,馊主意。真希望“独一代”们在独立自主的同时,不要太任性,不要因创新而乱了规矩,让子孙后代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延续祖上的“创造”!
发表于 2010-6-2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双姓制不如恢复姓,名,字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两个就好了,一个跟父姓,一个跟母姓。话说楼主貌似对计划生育不甚了解。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独二代。因为独生子女父母可以生二胎。除非自己不想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两个好,不过压力较大,不过也说不定。一个宠,两个要是董事会互相照顾吧。

话说外国人直接跟夫姓。也没还有什么事。先在中国女性很强势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孩子跟谁姓都无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生万物 于 2010-6-23 17:19 编辑

第一 我国基本上从世俗社会延续来的,家族子孙的繁衍是建立在父系血缘上。

第二 先秦时期女人用的是姓,男人用的是氏。到汉代姓氏才逐渐合一。现代人对汉前的姓氏理解有很多错误,比如秦始皇应该是叫赵政,而不是嬴政。在汉前赵是氏,赢是姓。

第三 姓氏是什么? 姓氏表祖先的遭遇、祖籍、辈分、赐予、名誉、官职、职业、封地、居地、称号等等

个人认为姓氏最好随父亲,往上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祖先的历史,往下繁衍子孙血脉也清晰。名由母亲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生万物 于 2010-6-23 17:40 编辑
与其双姓制不如恢复姓,名,字呐
330501 发表于 2010-6-22 11:38



Q49)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生万物 于 2010-6-23 17:46 编辑
生两个就好了,一个跟父姓,一个跟母姓。话说楼主貌似对计划生育不甚了解。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独二代。因为独 ...
makelose 发表于 2010-6-23 11:42



    不赞成随母姓,如果大量随母亲姓,容易造成近亲血缘通婚,这样遗传病很容易出现,而且相貌也不好看。思密达多是大脸,单眼皮、高颧骨、内八字腿就是因为母系单一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成随母姓,如果大量随母亲姓,容易造成近亲血缘通婚,这样遗传病很容易出现,而且相貌也不好看 ...
三生万物 发表于 2010-6-23 17:36


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基因与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基因不是一样多么。
国家规定的近亲不得通婚可不是父系禁止母系可以的。
古代禁止同姓通婚只是在没有现代科技条件下的选择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基因与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基因不是一样多么。
国家规定的近亲不得通婚可不是父系禁止母系 ...
ariki 发表于 2010-6-23 18:10



    姓氏作为繁衍避近亲的辨识是从古至今就形成了,这也和我辩论?

   你的祖先是父系的,你说那是科学不发达的缘故。现在科学发达了,你就随母姓? 你后代都随母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生万物 于 2010-6-23 18:56 编辑

主流随母姓,以后子孙都不知祖先是谁。

人得为后代负责,不能自绝谱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流随母姓,以后子孙都不知祖先是谁。

人得为后代负责,不能自绝谱系。 ...
三生万物 发表于 2010-6-23 18:53



    也是
跟父姓存在了这么久,应该是有它的道理和长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iki 于 2010-6-25 23:25 编辑
姓氏作为繁衍避近亲的辨识是从古至今就形成了,这也和我辩论?

   你的祖先是父系的,你说那是科学 ...
三生万物 发表于 2010-6-23 18:48


你不要擅自给我加我根本没说的话。
你哪个眼睛看见我说要跟父亲姓还是母亲姓了。
我说根据父姓避免近亲连姻,是因为古代户籍制度还有资料管理不发达,除了看父姓,没有什么很有效的方法辩别两个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是不是近亲。那个时候又没有DNA鉴定。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姓氏是社会产物,血缘是生理产物。难道你和你表兄弟姐妹不是一个姓就不是近亲了?
我说的科学是指:并不是说户籍上我跟父亲姓了,我就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没有继承母亲的基因。
明白否?

还有,虽然上一帖我没有提到跟父姓还是跟母姓。
但是现在我表明立场:
从防止近亲连姻的角度看,我既不反对跟父姓,也不反对跟母姓。
至于千年传统什么,那是社会学角度,我不发表意见。
我反对的只是你将社会学和生理学混为一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要擅自给我加我根本没说的话。
你哪个眼睛看见我说要跟父亲姓还是母亲姓了。
我说根据父姓避免近亲连 ...
ariki 发表于 2010-6-25 23:20



  你的"哪个"眼睛没见我有打问号?

  这帖子本来就谈父母姓氏,我衍生出繁衍的话题,你也不引用我的话,说了一大堆? 你说就行,别人就不能提?



我的意思是姓氏谱系可以防止有血缘联系的繁衍,比如同姓村一般都和别村通婚,这种情况在你说的高科技时代还有呢,懂没?

请注意礼貌,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反对就反对嘛,我又管不了,谁跟谁姓。

不过,呼吁旁人为了谱系的延续嘛,得慎重。

您请别回复我了。我这人好古,讲世俗,什么社会啊科学我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两个好,不过压力较大,不过也说不定。一个宠,两个要是董事会互相照顾吧。

话说外国人直接跟夫姓。也没 ...
canonship 发表于 2010-6-23 12:29



    对啊。。中国女人太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口才好强呀,适合当个语文或者历史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双姓制不如恢复姓,名,字呐
330501 发表于 2010-6-22 11:38



    忒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婚姻法,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姓,我打算专门搞一个e提案说说这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0:34 , Processed in 1.5640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