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5|回复: 1

(转)夏斌给温总理出的馊主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斌给温总理出的馊主意
        在温家宝总理近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建言说,现在必须要咬紧牙关挺住,在可承受的最低经济增速下,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如果我没理解错,夏斌这番话的意思是,中央应该把调结构放在比保增长更重要的位置,不能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为代价来求得GDP的高速增长,如果调结构和保增长不可得兼,应尽可能取前者而舍后者也。但夏斌的错误在于把结构调整和经济高速增长对立起来了。中国经济要想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转为主要靠内需拉动,关键是要提高国内民众的收入水平,而这又主要有赖于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和中、高端服务业这些较高附加值产业有长足发展。在中国经济已深深卷入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根本无法关起门来给国内的这些产业吃小灶,它们要想有显著发展,必须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但你的比较优势对应的就是别人的比较劣势,在全球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的今天,那些在相关产业上享有传统优势的发达国家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吗?

  中国和印度之所以能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成功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分别发展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和服务外包业,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成功抓住了有利的国际形势,利用发达国家善意开放市场的大好时机,发挥自己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成功为本国的新兴产业创造了蓝海市场。而中国目前这轮结构转型,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已不存在发达国家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而善意对华开放市场的客观环境。中国的结构调整要想在这种困境中逆势前行,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通过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尽可能做大国内的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的本土企业虽然在某些技术和营销等方面不敌发达国家企业,但这毕竟是在自己家门里的竞争,中国企业多少占据些地利人和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通过向境外企业开放本国的这些市场来换取中国企业进军海外这类市场的权利,为中国的较高附加值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取得比较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那么,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市场如何才能有效做大呢?说句老实话,恐怕还是要靠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泥、钢材等传统产业的高速增长来拉动。中国最近搞楼市调控,房地产开发受到抑制,汽车产销马上感受到了影响,房价尚未降下来,6月份的汽车产销量却已双双低于上月,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反证。夏斌或许以为调结构和保增长之间存在矛盾,但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只有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前提下经济结构调整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又离不开高投资和冶金、建材等高能耗产业的“保驾护航”。也就是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却是万万不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一再强调美国经济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这并未妨碍他宣称实现经济强劲增长是美国的头等大事。看来,就像哲学家治理不出“理想国”一样,经济学家太过理想主义的政策建议往往也是馊主意。

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48/20100708/39515.shtml
发表于 2010-7-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小彩专栏》为国务院参事夏斌遭公众褒贬喝彩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小彩/文


认识夏斌十年有余,一周来他遭到网友褒贬评说,笔者却为此由衷喝彩,因这或许是中国经济决策透明度增强的迹象。


夏斌“被公众评说”,起因是他参加了温家宝总理的经济专家座谈会,并建言“现在必须要咬紧牙关挺住,在可承受的最低经济增速下,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见路透毕晓雯《专家建言温家宝咬牙挺过经济回落期》(here)』。


有人认为夏斌给温总理出了一个“馊主意”,更多的人对他的建言热烈鼓掌。意见对错不提,“夏斌被评论现象”表明, 中国的经济决策层越来越不忌讳让公众了解决策过程,换言之,决策透明度在增强。


或许是因效率故,之前中国一些大的经济政策出台前往往玩儿“潜伏”,从2003年底外汇储备注资中行、建行,到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对普通公众而言,几乎都是横空出世,一夜成塔。而事实上,国有银行外汇储备注资前央行研究小组已论证经年,其间却严格保密。


这种运作机制避免了决策过程的摩擦成本,效率之高毋庸置疑。但缺点是,透明度不足,公众事前无法参与,事後无法评说。如果相关政策被证明功勋卓着,必有建言者、参与者出头领功,喜不自禁;若效果不佳,就责任上推,拉大旗作虎皮,一把捂住公众的嘴。这为建言者和各部门的决策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保护,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但也令一些部门、甚至一些学者“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嘴巴”之事难以避免。


笔者认为,今次透明度的增强来得及时且至关重要,如能成为惯例,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加大决策准确率提供重要保证。


说及时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形势从来也没有像当下这样复杂。2003年企图规范制约房地产市场的央行“121文件”尴尬隐退,房地产业荣登经济支柱宝座。业内人士曾因此叹服房地产商“强大的游说能力”。这次的房产税更让房地产市场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运作和操控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先是口水战:从法律角度,房产税该不该征? 不该----答案“义正辞严”; 再是技术角度, 能不能征? 不能,因条件还不具备---- “态度科学而严谨”;然後是逻辑角度,征了会怎麽样?答案足以令高层担忧:经济放缓,GDP下滑,银行坏账产生---推心置腹,简直一片冰心;更为幽默的是,还有一个角度属社会学范畴, 称“征房产税会导致离婚率上升”。

接着是烟幕战:先有媒体报导,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房价应声下落”,“房地产调控已见成效”;接着又有媒体揭露这其实是“骗局”, 房价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联手策动的“假摔”,目的在于阻止房产税之剑祭出。後来是媒体报导房租上涨,让支持房产税的租房阶层惊出了一身冷汗;不久,又有媒体指出这其实是幕後黑手为施压决策层释放的烟幕弹。 终于,大腕任志强7月2日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说了真话,他呼吁同行“给政府个台阶”,“尽快降价”。


房价还真就立马降了,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数据,2010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16个月来环比首次下降,下降幅度是0.1%。此数据对公众相当有“冲击力”, 因为首先是“下降”,而且是“16个月来首次下降”,尽管下降幅度也只有0.1%。


在这一幕幕活报剧中,聪明人恨不得把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计、神话中的七十二变都应用于关于房地产税的拉锯战。有网友已经不耐烦了:“不就一房产税吗?看把那些人吓的”。但不得不承认,这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复杂情况令决策的难度空前加大。


不只是房产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几乎每一项重大经济决策都会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分配或再分配。对高层而言, 要权衡的只是整个国家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但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官员及其代言者而言, 就不可避免地要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纠结其间。事实上,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部门歧见、利益之争由来已久,媒体也多有报导。 如果这些力量都如目前房地市场既得利益集团一般国学底蕴深厚、善用兵法且谙熟表演, 势必令高层面对的两难抉择越来越多,举步维艰。


问题是,邪魔歪祟最怕“阳光”,只要让决策过程暴露在阳光之下,让媒体像报导夏斌建言一样报导房产税政策的研究和讨论过程,让公众像评论夏斌的建言一样评说各部门、各专家的理论主张 ,说白了就是政策出台前让老百姓知道谁在忽悠、忽悠了什麽, 那麽各部门的建言者、决策参与者就会有所顾忌,也就能极大程度地帮助高层减少辨别真假、去伪存真的工作量。


无需担心公众缺乏参与热情或者判断能力,公众对夏斌建言的评论充分表明,他们已经具备评价公共政策、监督经济政策决策过程的能力。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也为经济决策过程走向进一步透明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基础。关键是,各部门的官员和有资格建言的经济学家是不是都有夏斌的坦荡和勇气。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o ... rtualBrandChannel=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4:54 , Processed in 1.5205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