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3|回复: 6

Isaiah声明:所谓“匿名举报”从不存在【南方系的很多报道在这个声明下都要被打假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信人: Isaiah (SKIASONARANHR), 信区: Reader
标  题: Isaiah声明:所谓“匿名举报”从不存在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l 19 22:48:32 2010), 站内

今天看到一则《新京报》的新闻:“‘朱学勤抄袭事件’举报人已向复旦转交相关材料”(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7/19/1796346_0.shtml),不由感到惊诧莫名,也感到对这种说法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文中称:葛剑雄教授表示,“举报朱学勤的网友Isaiah已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以及相关图书资讯”,在此基础上,葛剑雄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要求本人直接联系该机构,并提供某些原始资料。

关于本人“匿名举报”的说法,在网上曾有一些网友提及,本人本来认为,对这种明显的误解不需要多说。但是葛剑雄教授代表有关机构在公共媒体上如此声称,却不免让本人十分费解。

何谓“举报”?本人手头没有中文辞书,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举报是指公民或者单位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这个定义是符合日常理解的。据此,举报有三个要素:(1)面向特定的组织机关单位;(2)陈述关于被举报者的特定负面事实;(3)要达成对被举报者进行某种处理的目的。


事实上,关于朱学勤教授涉嫌抄袭事件,本人所有的公开言论仅仅是在水木社区BBS读书版先后贴出了七篇相关文章及若干回帖,并接受了《东方早报》一个简短的采访,从未和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有关机构有过任何接触,也未向其提交任何材料。显然,本人言论的性质,属于对公共知名人物的公开著作发表评论,是对自身见解的公共表达,而非任何意义上的“举报”,更谈不上“匿名举报”。

为审慎起见,本人仔细检查自己的原文,其中唯一可能被误认为是“举报”的只有下面这段话:

【按照西方通行的芝加哥伦比亚特兰大马士革命思想委员会之学术规范学生手册学界规则及潜规则,朱学勤为抄袭,绝对无疑。笔者在此郑重呼吁中外学者立刻成立 “朱学勤抄袭问题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严肃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以尽早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制定解决学术争端的游戏规则。(注明:此段引自易中天教授6月7日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遵守学术规范,从我做起。)”】

首先,无论从文本本身还是从上下文都可以看出,关于成立委员会云云,本身是很明显的parody,并非严肃的主张。其次,即使将其视为严肃的主张,“郑重呼吁中外学者”也仅仅是面向不确定对象的呼吁,绝非通过相关渠道向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学术机构检举揭发。在举报的三个要素中,只有(2)勉强符合,(1)和(3)均不符合。

事实上,本人的兴趣,仅仅限于探讨朱学勤教授著作中的一些事实性问题,并不要求相关机构对朱学勤教授个人有任何调查和惩处,本人也在之前的言论中,多次强调这一点:

【因此我真的不主张苛责上一代人,至少我,没有那个资格。现在随便是个小子就可以眼高于顶,谁都看不上,这个要取消学位,那个要扫地出门。处处带着一种anachronical的浅薄和虚荣。但是我们自己,又能在这个时代留下什么呢?】(“感言”)

【我并不主张(虽然也不反对),当事人出来道歉,或者取消学位,或者受到什么严厉惩处,但是既然阴差阳错由我揭露这件事,那么我必须对它的真实和可靠做出保证。】(“纠正与补充”)

【我的文章的初衷是故意反话正说,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为了说时代和学术规范的变迁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学界的态度应该是同情之理解。对这类事情,如果要批判的话,最好不要针对个人,这是历史,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要完全划清界限是不可能的。】(“《东方早报》采访记录”)

本人认为,在以上言论中,本人的立场和态度是清楚、明确的、不存在误解的可能。有关机构也从未试图通过本人不难查找的联系方式和本人有过任何联系,因此不存在“匿名举报”这一事实。

至于新闻中反复提及的“转交举报材料”也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本人从未委托任何人向有关机构转交任何材料。的确,本人同意任何读者使用本人在网络上公开发布的言论,文字,包括寄给有关机构,只要不是抄袭了自己发表——如果有人将其转寄给相关机构作为参考,这是读者的自由,本人并无反对意见。但这一点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应当视为本人授权他人以自身的名义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供材料。

因此,本人认为葛剑雄教授对本人的要求是基于并不存在的事实基础:既然本人从未向复旦方面有过举报,自然也不承担任何相关的联系或举证的义务。与之相应的,复旦或上大的任何调查结果和处分方式都与本人的意愿无关,至多只是和事实是否吻合的问题。

当然,这一点绝不应当被曲解为:本人回避承诺自身就“抄袭事件”所发表相关言论的真实性。本人认为,目前网络上可见的材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其中一部分是其他网友提供)。如果有人能够有力地证明本人的文章中有严重不符合事实之处,譬如朱学勤教授宣称的“所有指控无一条成立”,本人才有正面回应的必要。而在目前情况下,本人尚未看到这种必要性。

水木读书版
发表于 2010-7-2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朱学勤教授宣称的“所有指控无一条成立”,本人才有正面回应的必要。而在目前情况下,本人尚未看到这种必要性。
===========================================================
这一点是很多人没看到的挺汪派与挺朱派的区别。

挺朱派只看到汪晖的“沉默”与朱学勤的主动,却没看到挺汪派有大量文章正面从学术角度驳斥对汪晖的指控,而挺朱派至今没有学术角度的文章回应对抄袭的指控,只是一味强调朱学勤的高风亮节比汪晖做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篇挺朱派的文章,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唯一从学术角度挺朱的文章,大家争鸣一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36445.shtml

学术打假需慎重:对史料概述不可轻言抄袭
   ——评朱学勤事件
  
  7月8日午间,网友Isaiah在水木社区贴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①一文,几天内各学术网站纷纷转帖,于7月11日迅即见报,一时间网络、报端到处是“上海著名学者朱学勤涉嫌抄袭”,“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美国学者三十页以上”等字眼,耸人听闻,笔者当天得此讯息时亦深感震惊。但细察原始举报材料,发现这很像是一则网络上常见的游戏性质的半水贴,不足采信,心中不以为然。然而媒体轰炸愈演愈烈,直到7月13日朱学勤教授正式向复旦校方学术规范委员会提出审查申请,之后舆论才渐渐平息。事态因朱学勤教授磊落、理智的应对从诚信危机的爆发转向审查程序的启动,对此各界颇有赞誉欣慰之辞。但网络上“纠抄”之风却愈演愈烈,个别有倾向的读者群开始联合起来,针对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其中述及卢梭传记部分与美国学者Carol Bloom的著作《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素材重叠部分一一对照,直指为“抄袭”;另有一组人马愿意自行出资对汪晖所有著作展开长期调查,务必要把汪晖所有 “抄袭证据”掌握到手。对此笔者深感不安。虽然网友积极参与学术打假对于学术界的清污有正面作用,但在没有明确关键专业概念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打假,有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民众抛弃工具理性商讨处决路易十六,其恐怖主义前景不可不防。笔者担心学术打假被意外事件引入歧途,故写下此文,供各方讨论。
  笔者认为,Isaiah所举证据大多不可采信。无需详读文中所列外文著作,单从材料字面讲,第一条、第二条关于《阳光与闪电》与《姐妹革命》的公案,是属其不知内情所致,《阳光与闪电》本是朱学勤学生杨小刚的译著,朱为其写了序,因故未能收入译著,后收入朱自己的作品《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既然是序,引用书中译者的话及注释,并且文中未曾提及译者杨小刚实属正常,Isaiah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这一点后坚称其抄袭是吹毛求疵。第三条涉及髙毅著作,而朱学勤在《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序>》中曾提及,“曾与我的同代学友,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先生面谈、通信、切磋疑难,并得到他从法国、瑞士搜集的种种资料,以及他所取得研究成果的慷慨相助,本书第六章、第七章经他同意部分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既然所涉章节多为史料,对史料的概述只需注明来源即可,并且作者也征求得原研究者的同意,因素材重叠必然造成的语义相似处怎可认定为抄袭?此第三条指控亦不成立。
  其实作者Isaiah本人也清楚前三条是虚假指控。该文贴出后,7月9日Isaiah将其贴精华部分转帖到北大未名社区,有跟帖网友称,“一二三篇还在用王彬彬的套路,但这最后两篇的确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Isaiah回复,“这是写作技巧,先引一些人以为很容易驳倒而上钩,然后下杀手,当年汪晖事件中我就是受害者”②,就是说,前三项指控只是虚张声势的鱼饵,关键在于其后第四项指控,可叹媒体鱼饵鱼钩不分,一拥而上纷纷报道“朱学勤涉嫌抄袭学生杨小刚译著”,害得杨小刚连续好几天对无数媒体重复相同的解释。回望这场闹剧,毫不夸张的说,众多报章媒体成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这则钓鱼贴所钓到的最大的大鱼。
  最严重也是最惊心的指控是第四条,该条指控分两部分。一是指责《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直接剽窃美国学者Bloom的学术成果,“从书名到中心思想,从结构到具体内容,从材料到语言,朱书都大量借鉴,沿袭了Blum的著作……必须说是赤裸裸的剽窃”。值得一提的是此人从头到尾拼错了美国学者的姓氏,将“Bloom”拼作 “Blum”,不知是否偷懒所致。媒体从一开始就未曾核实,将错就错,将美国学者名字“Carol Blum”见诸报端。我不能不说这是一次新闻误导。前英国BBC主席因一则不实报道引咎辞职,不知首先报道此事的记者是否有过辞职的心理准备?
  Isaiah指责《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结构到内容,从材料到语言都大量沿袭美国学者著作,“Blum的书,专门讲德性概念……线索比较明晰,朱书则一会道德理想,一会先验理念,一会价值理性等纠缠不清。但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是讨论何以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会演变成恐怖的意识形态的缘故。其中一些关键的概念,如‘语言转换’等也有相似点,在此不细论。”轻易将朱学勤学术成果一笔抹杀。笔者从这轻率的结论文字大致可判定,这一项剽窃指控不成立,显然作者对《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有误读,这种误读如果不是有意的混淆视听,就是其学术素养和辨识力不足,未能领会原著思想精髓。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主要创作脉络是从卢梭的身世背景讲起,从卢梭思想的源头探讨法国大革命的根源。意识形态的探讨只是脉络之一,并非其思想主题。卢梭因道德优势和神学理念主张直接民主,这得到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法国民众的狂热支持,也破坏了启蒙运动在民间普及推广的工具理性,造成民粹主义的大狂欢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从而变成多数人的暴政。该书得出的结论是卢梭理论易造成神学政治的暴力统治,由道德力量支持的价值理性应让位于工具理性,所谓工具理性主要指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为核心的间接民主,即议会民主,只是当时九十年代初的话语语境不允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辩浮出水面,故而表述过程有所隐晦。有学术素养的读者当可从著作中辨别内涵,但Isaiah胡指其中心思想是“讨论何以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会演变成恐怖的意识形态”,完全是将素材与主题混为一谈。
  真正有商榷价值的,唯有第四条的另一部分,Isaiah列出详细证据,指朱学勤显然不懂法文,却引用了大量法文著作,大约有30页以上的论文素材很像抄袭自美国学者Bloom的《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一举证从表面上看很可靠,然而以我这业余文学研究者的眼光看来,这一项指控十之八九仍不可采信。为何?因为在人文学界关于抄袭及剽窃自有约定俗成的范畴。朱书中的史料概述不同于汪晖事件中揭露出的结论性问题语句,对公开的一些名人传记、历史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转述性表达,这是史学著作的基本工作,如果是人人皆知的史料,根本不必注明史料来源。
  手头有一本《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郜元宝/李小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该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Charles Lipson所作,书中内容主要是指导研究者合理有效地“引注”,以避免剽窃抄袭发生。据该书《译后记》介绍,此书目前是美国及加拿大多所大学的必读书目。本书有如下权威的论述:
  如果你用了别人的著作,就要引注它。……唯一的例外,是当你所依赖的乃是众所周知的信息的时候。比如,当你谈到地球引力的时候,你当然不必注明是引用艾萨克•牛顿的。(P32)
  卢梭传记是否属众所周知的史料?论及这一点,我们该想到众多喜爱历史散文写作的网友,他们在写出千姿百态文采斐然的文章之时,何曾一一注明史料来源?这可说明,在众多写作者心中,梵高传鲁迅传贝多芬传包括卢梭传等在内,传主的身世经历大致属于众所周知的材料,无须注明。如果不界定这一层,人文学界大量涉及史料概述的文字都会落入抄袭指责的白色恐怖中,事态将从闹剧转向荒诞剧。
  既然著名人物的传记是公开而众所周知的,而Bloom也是论及了卢梭的历史,一样的编年史由两人表述,自有重叠相似处,这很正常,不可强行指责为“抄袭三十页以上”。自然,名人传记中亦有大量细部考证,属学者的个人学术成果,其他研究者转述或引用时必须加以注明,虽然朱学勤在论文末尾将Bloom《卢梭与德性共和国》列入参考文献,但本章本页对Bloom提供史料的一些细部转引文献做了直接引用,却不提Bloom著作,似乎不合学术规定,这也是Isaiah最得意的发现。据此他提出朱学勤是“用直接引用取代间接引用以掩饰抄袭行为”的诛心之论。
  笔者细查网络上所有史学论文写作规定,发现这样一条规定,“史学论文最好使用第一手史料”,而Bloom的英文著作《卢梭德性共和国》是二手史料。朱学勤导师金重远是堂堂八十年代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导,怎会不懂这一道理?他怎可能允许学生凭二手史料就写博士论文?这一疑点很快有了解释,7月13日朱学勤接受外电采访时称,金重远法文极好,曾获法国骑士勋章,是他一力主张将这些相关法文文献注脚加入文中。如此一说,当可理解金重远的初衷,大约他以为法文文献是一手史料,而且以他法文水平相信这些文献注释都是可靠的,所以做直接引用,而作为二手史料的Bloom只适宜在文末参考文献处开列。具体内情如何,只有等朱学勤教授的书面回应公布后方能知晓。目前,照朱学勤的说法,情理上可以排除Isaiah的诛心之论。至于文风与Bloom或有某些相似,笔者以为不宜苛求,似朱学勤这样风格独特的散文家,文风形成定有所本,受到外国作家影响属正常,张爱玲也有明显的奥斯汀之风,从未有人指责其抄袭。毕竟作为史学著作,确定一手史料的可靠才是最要紧的。
  而史学界对于参考文献中的注释如何处置,究竟有无一定之规?这一点,连权威的《诚实做学问》一书也没有给出答案,笔者翻阅全书,该书列举各个学科的各种标准引注方式,从头至尾,独没有这一条。看来,这是学界缺乏定论之事。对此,专业的学术规范委员会专家评议后自会做出判断,但想来,此事顶多是个转引注释的格式问题,不致成为“抄袭”证据。
  目前,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尚未对朱学勤事件做最终裁定。但在笔者看来,仅从行文上看,Isaiah一至四项指控初看仅有半项可以采信,在朱学勤出面澄清后,这半项指控也站不住脚。
  Isaiah写到第四项指控时,似乎自己都感动了,在续贴中他说:“能花十几个小时就批倒一个名学者,确实让我一时兴奋,头脑发热。说话也逐渐不知轻重。但是冷静下来,又不免觉得心中空荡荡的难受 ……我们这一代做学术或思想的人,都是看着汪晖,朱学勤,王铭铭,张汝伦这种问题书籍入门的,这不仅是别人的耻辱,也是我们的历史。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可以去打倒他,但是没有权利去鄙视他。”③他这番“深情独白”感动了不少读者,但将朱学勤与“汪晖,王铭铭,张汝伦”等人并列,间接也坐实了朱学勤的抄袭罪名。他实在不曾细想,他何曾弄明白过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剽窃?对于史学范围的学术规范,他懂得多少?在基本学术概念尚不明确的前提下,怎能进行学术打假?他连自己都被感动了,无非是出于“能花十几个小时就批倒一个名学者”的自大幻想。
  在“朱学勤涉嫌抄袭”报道出炉当天,7月11日中午 Isaiah上网留言,“本来只是想随便发文章乐乐,但目前闹得有点大,这个事我不会再参乎,网上的各种质疑猜测也不会回应。除非出现不得已的情况。”④ 自此,这一ID好几天没有在网络上出现。7月19日Isaiah突然在水木社区发表声明,称“所谓‘匿名举报’从不存在。本人言论的性质,属于对公共知名人物的公开著作发表评论,而非任何意义上的‘举报’,更谈不上‘匿名举报’”⑤。公开对炒作他的媒体反水。笔者在其经常出没的社区浏览,发现Isaiah 是某著名大学网络社区的知名灌水王,多年前就因好斗灌水出名。在笔者看来,他花上一整天精心写作的《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一文,无愧于 “水王”称号。
  行文到此,笔者不由叹息,天下多少事皆因戏言而起。人心不如水,等闲起波澜。一篇中英文混杂、旁征博引、动机轻慢的长篇钓鱼水贴,引来媒体蜂拥报道,可怜朱学勤教授被推上风口浪尖,连续三天遭媒体狂轰乱炸,最终只得求助于最信奉的工具理性,向复旦大学校方主动要求审查自己。他就像是卡夫卡笔下那有名的银行职员K,在荒诞的现代社会受到莫名其妙的审判,令人哭笑不得。而网络上至今持续的揭批朱学勤行动,不断将朱书中史料概述部分与Bloom书中叙述重叠部分“揭露”出来作为“抄袭铁证”,更为这出大戏抹上一层厚厚的惨白颜色。
  种种乱象,令笔者不能已于言,如鲠在喉,不得不写作此文一抒己见。
  一、学术打假因涉及专业领域,媒体报道须谨慎。记者应从专业刊物或正式媒体采编信息,专业的打假网站亦可留意。但如确信一些鱼龙混杂的社区网站具备有价值的信息,记者亦须自信有相当的辨识力。在采集学术举报材料时最好多请教几位行家,谨慎从事。需知学术规范问题涉及学者的学术生命,对于学术前辈应尊敬,不宜将学术事件视作娱乐事件炒作。
  二、举报人积极举报学术作假,对清洁学术界有正面作用。但举报人至少应具备和对手平等探讨的实力和自信。愚以为,外行、半专业者不宜参与“抄袭者大追捕”,更不宜纠集起来集中“打假”,那样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诽谤案。
  三、作为被诉方,可以朱学勤为参照榜样,不妨诉诸工具理性。切莫有错不认引发公愤。由此引发的大辩论大声讨,必有伤及无辜之时。到那时误伤罪过亦归咎予尔,出来混总要还,何必等到房屋坍塌再搬家?若尔并非真金乃是泥土,不妨尘归尘,土归土。冒充真金,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以下附注为网络连结,供严谨者核查:
  ① 此贴原首发于水木社区,但不知何故,在事迹见报后,首贴下的跟帖全部删除,部分回帖转贴于其它网络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Reader&gid=383903
  
  ② 见北大未名社区,
   https://bdwm.net/bbs/bbstcon.php ... 266499&num=8575
  
  ③ 同第一条 在第六篇中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Reader&gid=383903
  ④ 见北大未名社区
   https://bdwm.net/bbs/bbscon.php? ... m=8660&attach=0
  ⑤ 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10&id=3888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Isaiah写的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别很明显,汪晖是技术性的缺陷,思想方面没抄,朱学勤是全面抄袭,整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教授作假一定要被揭露出来。

老师都是如此,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教授作假一定要被揭露出来。

老师都是如此,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丰城人 发表于 2010-7-21 14:05


中国78年才恢复被文革中断的高考,80年代的学界处于模仿和引介阶段,如果用今天的美国高校学术标准去衡量中国80年代的学术论文,大多数学者都是可以被揪出问题的。如果说他们80年代写的论文,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才是一件很震精的事。
我觉得这件事可看之处在于,当事人刚好是左右派的棋手,他们被揪出来的是二十年前写的东西,而不是近几年写的东西。有关传媒打一派帮一派的倾向很明显,网友观点也两极化。
你相信这是一件纯学术的事情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6:04 , Processed in 0.04452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