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媚

讨论:“撼”用错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楼主觉得没错,想替故宫辩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撼世界强盛。
解放军撼中国威武。
石油工人撼天地伟大。


这个句子你念出去给人看看。。。。。不要 ...
yingyue02 发表于 2011-5-19 22:36



    “震”是“震动”的意思,何以加上“震”,“撼”就不是“撼”了,你的理解能力值得怀疑。“震”是强调“撼”的程度,应该说比“撼”更加厉害,原来给“撼”字加了马甲就不知道它是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你,先不要讲对联格式什么的。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要想把山摇动很容易 ...
yingyue02 发表于 2011-5-19 22:39



    哦,你那么聪明啊,我以为是“撼山的易,撼岳家军的难”的意思也,你怎么那么有文化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班门弄斧可笑
半痴不颠混淆
扮鬼装神浮浅
搬石砸脚自扰

09年8月27日 发表于 2011-5-19 22:00




乌鸦却嫌喜鹊黑,
鹦鹉学舌弄是非。
附庸风雅频献丑,
天下乌鸦嘿嘿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我从没说撼是贬义。撼字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但是习惯用语都是撼敌而用。未曾见撼己的。

自从出了故宫这档子事之后,才有人牵强附会这个字的用法。

——————————————————————
你的解释震撼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撼字虽可解释,但本是疏忽,非是想用此字,一错。

为了颜面不肯认错,二错。

既不认错,又不能顽抗坚持到底,还是变节,三错。

群众们揪住这个事情不放,好像用错一个字就是该杀死罪,污言恶意没完没了,生怕人家还有一丝喘息,此为错中之错。

那些讨论研究甚至闲聊的,都没问题,学问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可是那些带有攻击言辞的人,也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度量与人生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撼字虽可解释,但本是疏忽,非是想用此字,一错。

为了颜面不肯认错,二错。

既不认错,又不能顽抗坚持到底,还是变节,三错。

群众们揪住这个事情不放,好像用错一个字就是该杀死罪,污言恶意没完没了,生怕人家还有一丝喘息,此为错中之错。

那些讨论研究甚至闲聊的,都没问题,学问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可是那些带有攻击言辞的人,也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度量与人生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yingyue02

哟,yingyue好久不见,最近还忙不?
有空开帖子写诗把,何必在这里浪费时间,铜豌豆可是油盐不进,我可不知道你拜了苏秦张仪为师,靠舌头扭转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想挺楼主,至少得佩服人家的勇气和胆量,敢于挑战真理的气魄。
众人皆醉她独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纳闷了,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为什么上下联就是一个意思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czt


    此为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想挺楼主,至少得佩服人家的勇气和胆量,敢于挑战真理的气魄。
众人皆醉她独醒。 ...
陪你到天亮 发表于 2011-5-20 16:38



    你太清醒了,令人震撼的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的厚重与媒体的浅薄
(根据论坛回帖整理)
(一)
按: 关于故宫锦旗的争论,我陆续把在一些论坛的回帖,收集在了博客中,但是回帖没经整理比较凌乱,不方便网友阅读,于是重新梳理了一遍,让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一些,把问题说的更加透彻一些。对故宫锦旗的非议,大多人云亦云,少有人深入思考,我不厌其烦地写帖子,并非标榜什么,而是想为普及汉语和古典诗词常识,弘扬中国文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故宫锦旗风波来看,如何正确使用和理解汉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的老师,我觉得能尽一点力,不被理解也是值得的。
遗憾的是,我在新浪微博的留言,新浪博客为故宫辩护的文章均被删除,在某些论坛上遭到恶意围攻,可见这场风波背后并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故宫的“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两句话遭到媒体和网民的讨伐,缘由主要在人们对“撼”字的误读上。媒体和网民认为“撼”当是“捍”之误,乃因“撼”是“摇,摇动”的意思,有“动摇祖国强盛”之嫌,属贬义;应用“捍”才符合句义。他们认为,作为著名的文化单位——故宫博物院,居然把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真是天大的笑话,引起舆论的哗然,也就不奇怪了。

更有甚者,一些人对这幅题字做出了揣测,如新浪郑渊洁的微博是这样写的“@郑渊洁:我只读过小学四年,认识的字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告破后,故宫送给公安局一锦旗。请教各位汉语学者专家,“撼”在古代是否和“捍”通用?如果不通用,将“撼”和“祖国强盛”连排且置于前列,涉嫌用文字颠覆国家?还是恩将仇报讥讽公安“撼祖国强盛”?我还是觉得在中文使用上故宫不会出错。”

《羊城晚报》5与16日的一篇小短文甚至说“‘撼’意思是摇动,引申意为破坏、阻挠、击败……意思是动摇、破坏、阻挠祖国强盛。”如此解读,令人不寒而栗,仿佛“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故事重演。

媒体和一些网民的解读显然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的笑话。然而这场风波,却以文化愚民的胜利,故宫博物院的节节败退而告终,不得不令人担忧汉语的命运。

那么究竟“撼”,是否“捍”之误?是故宫的疏失,还是媒体的无知浅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首先,从“撼”的词性上看,“撼”是动词,本义是“摇,摇动”。四月社区网友虎虎的解释很精彩很到位,这里引用一下,“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上,应该还没有‘撼’这个字。但‘撼’字的主要构成部分‘感’或‘咸’老早已经出现了。咸,皆也、悉也。简单说就是‘全部都有’的意思。‘咸’字加‘心’,是为‘感’。感者,动人心也。所以一般使用时都与有“动摇”意义的字联用,如感动、感化、感人肺腑、感天动地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此时感字虽有动象,也仅限于情志方面,属于意识范畴。‘感’字加‘手’,就是这个‘撼’字了。因为有了肢体力量的参与,字义中‘动摇’的意味成几何倍数增长,其撼动的对象也就从无形的意识转化成了有形有质的东西。”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动词本身不带感情色彩,比如“打,跳,跑,走”等。动词用在句子中发生感情变化,是读者或作者的主观感情强加进去的,情感的出现在动作的主体上,而不是动词本身。

比如“打”,无论好人打,还是坏人打,都是“打”这个动作状态,不能说用在好人身上,就是褒义;用在坏人身上就是贬义。

为什么有人认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撼”是贬义,是因为“撼”这个动作的主体是侵略者,他们“撼”岳家军,我们自然就不喜欢了。因此句子用“难”和“易”这两个形容词来表达感情色彩,而“撼”字本身不具有感情色彩的。

汉语词汇的语义、情感色彩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撼祖国强盛”——“撼”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撼”的动作发出者是警察,作者用“强盛”这个形容词来表达他的感情色彩,而“强盛”是褒义词,怎么会读出贬义的意思呢?

古代汉语里单音词居多,古代汉语里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上用双音词表示,“撼”可以写作震撼、撼动,或者用其他双音词意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其次,从句子的结构形式看。

“撼祖国强盛”是一个兼语式结构,其结构形式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一致的。在这个句子里,“祖国”既是“撼”的宾语,又是“强盛”的主语;它和“撼”构成动宾关系——撼祖国;与“强盛”构成主谓关系——祖国强盛。“强盛”这个谓语不和全句的主语(警察)发生主谓关系,也就是,不能说“警察强盛”。它只和“祖国”构成主谓关系。

媒体和网民把这句话理解成贬义,有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把“祖国强盛”当作了偏正词组了, 变成“祖国的强盛”,中心词放在了“强盛”上,“祖国”变成了定语,这是错误的,因为“强盛”是形容词,修饰“祖国”,是主谓结构。另一种误解,是把整个“祖国强盛”,当作了“撼”的宾语,这也说不通的。因为“撼”这个动作,只支配“祖国”,不支配“强盛”。

例如:我喜欢他诚实。

“喜欢”这个动作的承受者是“他”,而不是“诚实”;“诚实”只是说明“他”的性质和状态,拆分开理解就是:“我喜欢他,他诚实”。后半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同理,“撼祖国强盛”正确的理解是“撼祖国,(祖国)强盛”。后半句的主语“祖国”承前省略了。

依照这个句式,再造一组句子。

如:

中国(震)撼世界强盛。

解放军(震)撼中国威武。

石油工人(震)撼天地伟大。

难道也是贬义的么?

媒体的误读和曲解,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也不奇怪,毕竟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在普世价值横行的时代,已经不那么普世了,它不为人们所熟悉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恶的是,媒体不但误读了故宫对联的含义,还进行恶意的嘲讽和揣测,把无知当真理,其行为恶劣,可见一斑。

正确地理解句子意思,要靠语言感悟能力,这需要平时的积淀。我在这里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如果语感、理解能力强强的朋友,完全可以准确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第三,从对联创作的格式看。

这面锦旗的题字,是按照对联的格式创作的,应当按照对联的要求去解读。

“撼”如果改用“捍”, “捍”和下联的“卫”语义重复。“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卫是保卫,捍卫”的意思。上下联的意思成了“捍卫祖国的强盛,捍卫京都的泰安”,这样一改,不仅同义的两个词相对,还造成上下联句意重复,这是犯了古典格律诗词创作“合掌”的大忌,这在古代,可是要笑掉诗家的大板牙的,如果有人拿出这样的对子出来招摇,等于告诉大家自己的无知。

什么是合掌?再举一例,如,“行万里路,走百里桥。”上下联的意思基本一致,等于把一句话分两行说,这是最劣等的、根本拿不出手的对子。

有网友把“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理解成“捍卫祖国强盛和京都泰安”,正好印证本人所说的犯了“合掌”大忌的说法。

故宫博物院不用“捍”,而用“撼”估计也有避开合掌的用意,并非媒体说的犯了“低级错误”。专家后来解释说用“撼”更加厚重,并非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用“撼”比用“捍”更有文化。上联,赞扬警察破案神速的行为,突出行为之“撼”;下联,赞美警察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突出职能之“卫”。上下联语义不重叠,对仗工整。“撼”和“捍”,哪个厚重,哪个浅薄?一目了然。一个简单的“撼”字居然包含了那么多深厚的学问,岂是一个“捍”能了得?

浅薄的媒体怎么能够理解的了这种文化的厚重呢?

   正可谓: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遗憾的是,故宫博物院屈从舆论压力,把本来属于学术争议的东西,用行政方式来判定,丢掉自身的厚重,迎合媒体的无知,闹出了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丢尽老祖宗的颜面,这才是真正的没文化之举。

厚重的故宫,正在被浅薄无知的媒体、管理者、网络庸众挟持,文化愚民把持了话语权,厚重不得不向浅薄屈服,以换取苟安,这是故宫的悲哀,国家的不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现在也能成焦点了?网站进步蛮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encer 于 2011-5-20 20:57 编辑

回复 31# 海媚


    这个句式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一样的,拆分开来就是:撼山,山易;撼解放军,解放军难。
这句话是这么断的吗?那怎么译?震动山,山改变;震动岳家军,岳家军受难?如果按你的译变成:震动山,山容易;震动解放军解放军困难。那么“山容易”“解放军困难”岂不成了病句?
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是这么译的: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困难。比喻岳家军军纪严明,意志坚定。
不知道这样译对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薄的媒体怎么能够理解的了这种文化的厚重呢?

   正可谓: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
媒体像蚍蜉,那媒体可是伟大的,令人敬畏的:

撼——震动,显得很厚重,很深沉,深沉的震动
谁震动呢?大树,因为蚍蜉先出现,所以厚重的震动源出于蚍蜉;大树因为蚍蜉的震动而出现,当然蚍蜉不是一般的厚重而伟大了。
所以,破折号后用了“不自量力”,意思很清楚嘛:不自量——不用自己在考虑,或者不用再由于动摇比来比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蚍蜉的伟大厚重已经摆在前面了,先出现的当然就是后面的原因咯,所以某人考虑不再妄自尊大和别人一争高低了。那么,这个某人是谁呢?当然是大树或者任何原先还认为蚍蜉是没有资格那么厚重强大的人。
所以,“不自量”其实是“它(即大树或者任何其他人)不考虑再(和蚍蜉)较量了”,何以见得呢?因为最后还有一个字“力”;这就好像我们千言万语变成一个字“强”那样。
所以,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全句的正确意思是“蚍蜉好撼啊,以至于大树因他而出现,以至于(破折号表示所以、以至于之类的意思)任何人都心悦诚服地不再有欲望和他进行较量,蚍蜉好大力呀”。
楼主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终于明白了“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的真实含义了。所有功劳归楼主。
楼主才真正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值得我们学习。
佩服,佩服。
让我们大家都向着这个“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的光辉目标前进,并为此目标而努力修行吧。
四月青年这个网站,会因为我们而越来越“不自量,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04:46 , Processed in 0.04284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