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2|回复: 42

网友说:应该恢复繁体字的五大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年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化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50年后的今天,关于简化字是否合理,普通话是否会消灭方言等争议也一直都存在。下面根据〈南方都市报〉的一些观点,整理如下:


1 “一对多”的简化字造成混乱

    在争论的问题中,最集中指责简化字的一点就是“一简对多繁”的简化方式。即将几个意义不同,读音相近的繁体字合并为一个字。反对者指出,这造成了人们在学习理解字义时的混乱。

  司空白举了很多实例来说明他的意见。比如,皇后之后和前“後”的“後”现在都写为“后”,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小朋友一直存有一个疑问, 站在皇帝背后的人,就是皇后?为什么皇后要躲藏皇帝呢?”另外,“升斗米粮之‘斗’和战鬥之‘鬥’本来也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二王关在门里,当然是鬥了!多 么形象!”

   网友们举出大量这样“一对多”的简化字,罗宁在《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中更系统地列举了餘(余)、雲(云)、後(后)、里(裏)、 松(鬆)、谷(穀)、斗(鬥)、几(幾)、徵(征)、曲(麯)、豐(丰)、表(錶)、衝(沖)、葉(叶)、種(种)、盡(儘)、發(髮)、歷(曆)、鍾 (鐘)等,认为它们的合并造成了阅读上的歧义。司空白说,“我小时候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十二生肖要把牛叫做‘丑’,可它并不丑啊,后来读了一些专门的文献 才知道,原来我们常用的‘丑’字是专指子丑寅卯的丑,长相难看之‘丑’有专用字‘醜’”。

    许多学者也指出这种简化方式的确造成了理解困难,并破坏了汉字的传统字理和结构,很多搞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对此感触颇深。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宁 稼雨说,他在开会时遇到台湾学者,对方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的姓,因为“宁”对应两个繁体字,既可能是读二声的“寧”,也可能是读四声的“甯”。而一旦 要在电脑上将一篇文章由简体转成繁体,那简直是一场灾难。电脑无法识别一个简体字应该转成哪个繁体,最后出来的结果必然是一片狼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这种同音合并的做法是以拼音文字的规则来对待汉字,现在很多搞了多年古典文学研究的人,都很难将每个简体字分 别对应的多个繁体字分辨清楚。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一对多的简化方式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现代人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笼统,模糊、粗糙而不讲究,不能区分文 字的精确意义。骆玉明认为,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



   2 简化字割裂了文化传统

   另一个意见较集中的问题,就是认为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繁体字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流失,同时给人们阅读古籍造成障碍,客观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司空白举了几个例子。“有心才是愛,有水才有雲”,“现代的鱼(魚)都不在水里游了。”繁体的“头”是由表音的“豆”和表意的“页”组成。一 切以“豆”为音符的字都读“豆”;一切以“页”为意符的字都与头面有关系,记忆和理解都很快。很多简化后的汉字,失去了原来的字根,学起来反而麻烦了。

   罗宁说,“简化汉字的实际后果,就是让现代中国人远离我们的传统。……我们常常责备青年人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他们看到繁体排印的古书就自然产生生疏隔膜的感觉,怎么可能去学习呢?”

   很多网友支持这种说法。他们举例说,台湾一直使用繁体字,与传统典籍没有隔膜,所以台湾人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基础比内地厚实。另一个例子,那些在传统文化中浸淫很深的大家根本不愿意使用简化字,陈寅恪、钱钟书等老人生前不写简体,出书也从来不用简体。

   不少知识分子也有过这样的思考。古典文化学者吴小如就曾说:“流传了几千年的繁体字,在我们青少年中还需不需要认识?如果可以不识繁体字,则本世纪(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任何一种报刊杂志和图书典籍,将有无法查阅使用的可能,这对今后是很不利的。”

   繁体字应该在什么文化程度的人中间进行教育?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然而现在许多人掌握繁体字的途径也颇令人意外:通过盗版碟。很多人是在 观看港台翻译的盗版碟时学会了认繁体字。周小兵说,“从简体字到繁体字很难吗?写或许比较难,要认是并不难的”。毕竟,简体字也是脱胎于繁体字,有很多可 以联想的、似曾相识的地方。

   而对于割裂传统文化一说,专家们多持不同见解。骆玉明说,繁体字与古代典籍有天然的亲切联系,但传统文化的割裂并不仅仅是简化字的原因。宁稼雨则认为,大师们之所以不愿用简化字,是因为研究的内容非常专业,也因为长期浸淫其中,有根深蒂固的感情。



   3 电脑为恢复繁体字创造了条件?

    不少倡导恢复繁体字的网友提出,现在电脑普及了,输入一个繁体字与输入一个简体字的速度基本是一样的。如果说当年简化字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写,那么现在这个障碍已经大大减轻了,恢复繁体字也将不再困难。

  4 汉字还要进一步简化吗?

  很多网友在指责简化字时,提出第二批简化字的废除作为例子,并认为当时简化的方向就是向着拼音文字方向发展,完全抛弃中文传统的。

   早在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指出,“汉字简化应持极其慎重的态度,使文字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专家指出,这也是目前国家对简化字的态度。

   至于拼音化,曾宪通说,汉字拼音化完全没有必要。“毛泽东提出文字改革要向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发展,因为对科技发展不利。今天看来无论在电脑、印刷各方面的应用,汉字都完全没有问题。”

  据说,在联合国,同一个文件用汉字写的是最薄的,因为汉字不像拉丁文字,一个词有很多个字母排列,而且中文的输入因为可以按词组打,也比拉丁文字要快很多。

  “研究文字的人都知道,凡是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文字的民族,换一种外来的文字很容易。但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仿佛血肉关系,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变成拼音文字。”曾宪通说。

   5.汉语学习和文化统一

   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汉语,但是繁简并存问题给他们带来很大学习困难。他们不得不学习两套字体。这一点,香港无线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记录片 反映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无奈。

  全球华人书同文的历史也中断于1956年。如今,文字已经不统一,这对台湾和大陆的交流也形成困难和弊端。台湾中学生大部分不认识简体字。
http://article.m4.cn/tradition/1107620_3.shtml
发表于 2011-7-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消灭了繁体字吗?
两岸茶馆的繁体俺都认识,莫非俺是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消灭了繁体字吗?
两岸茶馆的繁体俺都认识,莫非俺是超人?
cslz 发表于 2011-7-2 11:35



    只要稍微多看一下,繁体体还是很好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不在于认,就算个把字不认识,联系一下上下文,也能知道这是个什么字。 而在于书写,能三四划就写完的字,我是不愿意再写上十几划的。  说道象形与美感,个人举得篆体比繁体要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识繁书简就行了,反对恢复繁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的观点是:可以考虑逐步恢复少量的因多合一消失的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要因噎废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阅读繁体古文,开始时确实存在不小障碍。汉字简化,感觉就是传统文化的流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影响非常深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觉得最应该做的是对现行的漏洞很多的简化字版本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因为大跃进式的风潮导致的汉字不合理简化必须纠正。现代简化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合理的简化,应该予以保留。其余的都应该加以修改。计算机普及后基本上没有大量书写汉字的必要了,简化字的少数优势也会愈来愈少。

必须要做到的包括
1)取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同音字,甚至不同音字通假。这类简化实在荒唐。像“后( 帝王正妻)”,“後(表方位)”两字的通假,用“后”兼代“後”,虽然很不合理,但好歹还有线索可循。这两个字同音。但是用“卜”通假“蔔”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荒谬之极。汉字简化前的"卜“读bu(3),意为占卜。”蔔“读坐bo(1),意思是萝卜。"卜","蔔"二字,音形意皆毫无关系,真不知道当年汉字改革委员会是怎么能想到把这两个字通假的。

2)消除草书楷化。东,车,专,马,鸟。以及他们的类推简化字都是通过草书楷化的方法制造的。本来这些字的繁体就不复杂。草书的结构根本与楷书不相容。造成汉字外形的破坏。

3)消除符号化。汉字简化是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一个随便的符号代替原本汉字中的一部分。最常用的两个符号是“又”和“乂"
比如:
汉(漢),凤(鳳),仅(僅), 邓(鄧),树(樹)。
风(風),趙(赵);

同样是”又“,在汉,凤,仅,邓,树,不同的汉字里取代的部分完全没有关系。”又“即不表音,也不表意,割裂了汉字的系统。本来“僅”,和“谨” “瑾” “槿” “馑” 是一个体系的,简化为“仅”不仅破坏系统性,而且新造的“仅”字,没有任何构字法可言。符号“又”即不表音,也不表意。“邓”字就更离谱了。本来就只是一个姓氏和古国名,不可能用在其他任何地方,根本没有必要简化。。“鄧”本來和“凳,登,瞪,蹬,嶝”是一个体系的形声字。简化字"邓”把声旁“登”剔除之后变得稀奇古怪。音意不明。

4)取消变换声旁的形声字。 “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为“艦”。用“監”做声旁兼顾南北所有方言。这个字在北京话读jian,与北方话的“见"同音,这种简化可以说得通。而在广东话中"舰(艦)”卻读lam和“蓝”,“滥”,“篮”。同音,和广东话中的”见(gin)“读音则完全不同。这类简化

5)必须取消文字改革委员会自创的汉字。这类字不多,常用的只有两个”卫(衛)“和”惊(驚)“。这两个字纯粹就是56年,汉字改革委员会自己的造出来的,和历史,和现实,还无关系。”卫“这个字极其怪异,既不能表音,更不能表意。

6)必须取消保留特征部分。这类理由和前面类似。


日本的汉字简化是很可取的经验。日本的简化过程无非是启用原本就存在的俗体楷书字,许多也被中国借用比如“体”,“蚕”,“乱”,“国”,“学”。这有这一类汉字简化才是可取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觉得最应该做的是对现行的漏洞很多的简化字版本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因为大跃进式的风潮导致的汉字不合理简化必须纠正。现代简化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合理的简化,应该予以保留。其余的都应该加以修改。计算机普及后基本上没有大量书写汉字的必要了,简化字的少数优势也会愈来愈少。

必须要做到的包括
1)取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同音字,甚至不同音字通假。这类简化实在荒唐。像“后( 帝王正妻)”,“後(表方位)”两字的通假,用“后”兼代“後”,虽然很不合理,但好歹还有线索可循。这两个字同音。但是用“卜”通假“蔔”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荒谬之极。汉字简化前的"卜“读bu(3),意为占卜。”蔔“读坐bo(1),意思是萝卜。"卜","蔔"二字,音形意皆毫无关系,真不知道当年汉字改革委员会是怎么能想到把这两个字通假的。

2)消除草书楷化。东,车,专,马,鸟。以及他们的类推简化字都是通过草书楷化的方法制造的。本来这些字的繁体就不复杂。草书的结构根本与楷书不相容。造成汉字外形的破坏。

3)消除符号化。汉字简化是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一个随便的符号代替原本汉字中的一部分。最常用的两个符号是“又”和“乂"
比如:
汉(漢),凤(鳳),仅(僅), 邓(鄧),树(樹)。
风(風),趙(赵);

同样是”又“,在汉,凤,仅,邓,树,不同的汉字里取代的部分完全没有关系。”又“即不表音,也不表意,割裂了汉字的系统。本来“僅”,和“谨” “瑾” “槿” “馑” 是一个体系的,简化为“仅”不仅破坏系统性,而且新造的“仅”字,没有任何构字法可言。符号“又”即不表音,也不表意。“邓”字就更离谱了。本来就只是一个姓氏和古国名,不可能用在其他任何地方,根本没有必要简化。。“鄧”本來和“凳,登,瞪,蹬,嶝”是一个体系的形声字。简化字"邓”把声旁“登”剔除之后变得稀奇古怪。音意不明。

4)取消变换声旁的形声字。 “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为“艦”。用“監”做声旁兼顾南北所有方言。这个字在北京话读jian,与北方话的“见"同音,这种简化可以说得通。而在广东话中"舰(艦)”卻读lam和“蓝”,“滥”,“篮”。同音,和广东话中的”见(gin)“读音则完全不同。这类简化

5)必须取消文字改革委员会自创的汉字。这类字不多,常用的只有两个”卫(衛)“和”惊(驚)“。这两个字纯粹就是56年,汉字改革委员会自己的造出来的,和历史,和现实,还无关系。”卫“这个字极其怪异,既不能表音,更不能表意。

6)必须取消保留特征部分。这类理由和前面类似。


日本的汉字简化是很可取的经验。日本的简化过程无非是启用原本就存在的俗体楷书字,许多也被中国借用比如“体”,“蚕”,“乱”,“国”,“学”。这有这一类汉字简化才是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繁体字是闲得蛋疼的人才去做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字书写方便有什么不好的 文化在于思想精髓 传统的东西好的继承 不好的改进 书法繁体字不错 但日常还是简体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双手赞成!

再不突破这个汉子乱象,中华文化将日渐式微,要有高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恢複繁體字,有第一次簡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變化,我們這一代還大體能認識繁體字,如果改來改去几百年后我們子孫後代可能認都不認識了,這不利於歷史文化的傳承与普及。身邊的例子很多,有些其他古文明的文字應為不斷變化,現在就那麽幾個專家能認了,而且有的字面意思還要靠猜,何談對自己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我們不能只圖簡體使用的習慣書寫的方便就不管不顧,眼光得放遠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白说,“我小时候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十二生肖要把牛叫做‘丑’,可它并不丑啊,后来读了一些专门的文献 才知道,原来我们常用的‘丑’字是专指子丑寅卯的丑,长相难看之‘丑’有专用字‘醜’”
这个是欺负不会繁体的人的吧....文醜应该也不是长得很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丛云 于 2011-7-3 02:25 编辑

吃饱了撑的+扯淡,先搞清楚简体字和湾湾繁体字各自的来源再说。

有本《简体字源》介绍很多简体字的起源和发展,作者李乐毅,比较不错,推荐。

而湾湾的繁体字基本是来源于满清的《字学举隅》和《增广字学举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整練了六個月的簡體字,(我不會大陸的輸入法,所以打不出來)

覺得簡體字在使用上也沒什麼不好,除非真的要對中國文學深入去研究,

事實上的生活中,簡體、繁體的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很少台灣人會像我這麼說,可就我使用的經驗來看,

簡體字真的滿不錯的。推行繁體字,讓國人多多繼承傳統,我讚成,

可是這麼便利的簡體字,要是不用了,不推行了,也很可惜,這幾十年的累積使用,

其實也是一種新的「中國文化遺產」不是?這一代人創造出的新遺產,

難道就不該繼承?

簡、繁,本來就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關係,我相信可以找到折中之道。

簡體字,我不覺得在日常中文的使用上,有很大的不便,只是在中文、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上,

會有很大的麻煩。

簡體字就只有一點,讓我從心裏的討厭。

「真醜」啊!真的,兩千年發展文字的過程,其實老祖宗們一直在設計上,

是有朝著「視覺」上的美感設計的,簡體字就活像一個好好的蛋糕,被可惡貪吃的小鬼,

挖了一個又一個洞,整個蛋糕變得破破爛爛的,「醜死了」,

中國字是「方塊字」,基本上大小在長年的設計上,設法讓每個字都四四方方,

差不多的大小,可簡體字呢?搞的有大、有小,要寫得完全工整好看,

還真難,有的字都不是「方」的了,整體的中文視覺美感都被毀了,

「真醜」啊!真的「很醜啊」!不夠,寫起來真的便利太多太多了,真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识繁书简就行了,反对恢复繁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不是高屋建瓴,而是飘在云端上想问题,太想当然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23:59 , Processed in 0.04782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