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丰城人

网友说:应该恢复繁体字的五大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朴素

支持恢複繁體字,有第一次簡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變化,我們這一代還大體能認識繁體字,如果改來改去几百年后我們子孫後代可能認都不認識了,這不利於歷史文化的傳承与普及。
  呵呵,你从哪得出来的结论:有第一次簡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變化?现在没有人再呼吁要再次简化,相反倒是有一些人在大力呼吁恢复繁体字,说什么是文化的割裂,为何有文化的割裂?仅仅是古籍是用繁体字的吗?
你也说了:我們這一代還大體能認識繁體字。文字是一个相当也必须稳定的东西,它不可能像广播体操一样任凭专家改来改去,所以你的改來改去几百年后我們子孫後代可能認都不認識了,這不利於歷史文化的傳承与普及根本就是瞎操心,文字不会随便改,几百年后人也会像我们一样用简体字但也能认识繁体字,因为简繁字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多出现新词汇而已。
退一步而言,假如真得换回繁体字,文化的差异就不存在了吗?古人和我们现在的文化差异不是仅仅文字类似就能去除,大家只学繁体字,就会多出人愿意研究古籍了吗?另外,繁体字也不是像简体字一样有单一标准,学了繁体字,古籍上的通假现象还是很严重,通假现象本身不是由繁化简造成的,而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学文言文有四个难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这些难点存在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古人和我们今天的文化基础不同,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文字不一样。对古籍的研究逐渐式微(我不知道这个现象有没有,看主帖的内容,一定是有的了),和昆曲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式微是一样的,都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原因。
谁还在说:简体字的存在造成文化的割裂,我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樓上得
你説文字不會隨便改,不用擔心以後後人不認識繁體,那為什麼又簡化了呢。簡體即成事實,以後會不會再變誰能保證,你做了初一就肯定沒人做十五?
我们这代大体能认识,为什么?一个是修改时间周期不长,繁体影响力还在。另一个是港台以及华人社会多用繁体对大陆的影响,包括港台影视句字幕、新闻媒体等。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这些原因,我拿篇文言文给你看看得懂个鬼。但这些影响能持续多久?一百年?我看难。
简体的确是基于繁体演化出來的,大部份都比较相识,所以现在靠猜基本上能读懂字面意思。日文也有汉字,你不学能完全翻译出來不?他们以前也用过,只是他们修改的更彻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识繁用简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所谓文化割裂、文化式微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风气使然,全国人民99%不了解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或知道一点点,也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国情,你恢复繁体字又有什么用?徒增麻烦而已。
支持繁体字的人士总拿文化传承说事,那么试问一下,你说用简化字的人不认识繁体字,那你们这些用简化字的人认识甲骨文、金文、篆书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丛云 于 2011-7-4 12:37 编辑
回樓上得
你説文字不會隨便改,不用擔心以後後人不認識繁體,那為什麼又簡化了呢。簡體即成事實,以後會不 ...
朴素 发表于 2011-7-4 00:41


1、很多简体字的历史并不比弯弯的繁体字短,很多古代的石碑、字帖上都能找到现在的简体字。你可以去下载一本《简体字源》看看,里边介绍了很多。

2、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可不止某些字形,还有字义、用词和句子结构都有不同,一个用繁体字而从不接触文言文的,你给他文言文,他肯定也解的一塌糊涂。看的懂文言文和用什么字形无关,与对古文的接触、了解程度有关。

3、从古至今的汉字有几万种,各种字体、字形、用法的演变是数不胜数,孔乙己说“茴”的几种写法的典故谁都耳熟能详吧。现在弯弯繁体字的前身《字学举隅》是19世纪满清为了科举规范而搞出来的(部分字形为了避讳被重新编写)。只是属于那几万中汉字的其中一部分,现在用的简体字中的绝大部分不过是其中的另一部分。

4、汉字简化并没有什么可稀奇的,小篆代替了大篆,隶书代替了小篆,都是汉字变革的例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4 18:04 编辑

这楼先说一下对转帖内容的总体看法,然后在其他楼根据内容分条目分析和反驳。

从有文字以来,中国的文字已经有过很多次变革了,在大部分变格由国家推行的同时,民间也一直在对汉字文字进行变革。即使是现在一些人推崇的繁体字中所有的汉字(这个偶是可以打包票的,绝对可以肯定的),也已经不是本源的汉字了。第一次变格,是从甲骨文(当然或许还有更早的汉字形式,但目前为止甲骨文才是有记录显示的最早汉字)变成中原各国的文字,第二次变革是秦统一中原各国以后以国家形式推行的文字,这期间一直到汉代以后,还穿插了其他各种文字形式的出现和汉字的变格,比如钟鼎文、石鼓文之类等等形式,并伴随以汉字的篆、草、行等各种变化和演进。
其中,以汉字方块化的变革为最大的一次变化。至于汉字的简体化,则在各个时期都存在,而且基本是以全民无意识进行的状态发展着。甚至从先秦时期就存在的汉字简体化运动,到两汉魏晋时期甚至达到了顶峰。这个轰轰烈烈的简化运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字隶属、草书、行书等书写形式的出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既有的(很多是人民群众群体无意识创造的)简化汉字,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简化汉字。
这是一个简单介绍,是一个历史事实。
对于文化传承说来说,我觉得即使根据这个简单介绍,也可以看出是缺乏真正的根据的。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方块字,要从历史来说可以算是宋代开始正是定型的(所以才有宋体字这种字型,对不)。那么,即使从宋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汉字一直没有过任何变化,所有识繁体字、简体字的中国人都已经完全抛弃了至少是宋代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了,除非有些人只愿意承认宋体字开始出现的时代的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代表。
把汉字用草书、行书、隶属、篆书等那样的形式书写出来,按照那些把自己标榜成为中国文化继承担忧的那些人来说,不是更应该反对的吗?
可见,把甲骨文变成了钟鼎文、石鼓文、小篆、大篆、草书、行书、隶书,直到最后把笔画拉成直的了,这些都是有害于中国完整的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
那么,我想问问那些人,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最能彻底忠于那些人的忧国忧民之思想的,应当是把从甲骨文开始中国历史上所有曾经用来记录过信息的汉字统统普及推广。
当然,这样势必会增加学业负担而且还必然有9成以上的人不能学以致用。
那么,怎么办呢?那就索性只推广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草书还是其他哪种能完整全面继承全部中国古典文化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4 18:13 编辑

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文明信息流传到了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反而不存在这些文明信息了。
那么,是不是为了继承这些外传的文明信息,我们全体中国人还得全民推广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语言文字以便随时碰到这些用非汉字记录的中国古代文明信息啊?不这样,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不是仍然不完整不全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白举了很多实例来说明他的意见。比如,皇后之后和前“後”的“後”现在都写为“后”,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小朋友一直存有一个疑问, 站在皇帝背后的人,就是皇后?为什么皇后要躲藏皇帝呢?”另外,“升斗米粮之‘斗’和战鬥之‘鬥’本来也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二王关在门里,当然是鬥了!多 么形象!”
-------------------------------------------------------------------------------------------------------------------------
“後”和“后”分开了,就能知道“後”为什么表示“後”的意思“后”为什么表示“后”的意思了?
那么,“厚”和“後、后”连声音都相同,这不更是人为地造成一音多义给交流和理解增添麻烦吗?


   网友们举出大量这样“一对多”的简化字,罗宁在《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中更系统地列举了餘(余)、雲(云)、後(后)、里(裏)、 松(鬆)、谷(穀)、斗(鬥)、几(幾)、徵(征)、曲(麯)、豐(丰)、表(錶)、衝(沖)、葉(叶)、種(种)、盡(儘)、發(髮)、歷(曆)、鍾 (鐘)等,认为它们的合并造成了阅读上的歧义。司空白说,“我小时候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十二生肖要把牛叫做‘丑’,可它并不丑啊,后来读了一些专门的文献 才知道,原来我们常用的‘丑’字是专指子丑寅卯的丑,长相难看之‘丑’有专用字‘醜’”。
----------------------------------------------------------------------------------------------------------------
“醜”这个字,怎么看出来是“长相难看”这个意思的,看不出来那么这个字的“长相难看”意思是怎么知道的?那么,“酒”是不是长相难看的水呢?既然不能知道,那么现在怎么又知道“丑”和“醜”有什么区别的呢,都能区别出来了,说明到现在为止仍能有办法让你区别,还担心什么,不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4 19:18 编辑

许多学者也指出这种简化方式的确造成了理解困难,并破坏了汉字的传统字理和结构,很多搞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对此感触颇深。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宁 稼雨说,他在开会时遇到台湾学者,对方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的姓,因为“宁”对应两个繁体字,既可能是读二声的“寧”,也可能是读四声的“甯”。而一旦 要在电脑上将一篇文章由简体转成繁体,那简直是一场灾难。电脑无法识别一个简体字应该转成哪个繁体,最后出来的结果必然是一片狼藉。
-----------------------------------------------------------------------------------------------------------
1、提出这个问题,宁稼雨是在自己反驳自己的观点了:
一个汉字不同读音如果对应不同字义的话,读音都有和字义相关联的适用范围。一个能知道简体字“宁”对应两种繁体字“宁”的人,竟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字和什么意思对应,该用哪种读音,那么繁体字识得再多不是和只识这个简体字一样的效果吗?说这话的两位还是学者,连学者都这样,那么怎么证明推广繁体字就能比简体字更好地继承中华文明呢?汉字用作姓氏时候的情况,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的含义罢了。难道这两位所谓的学者,连《红楼梦》的“宁国府”都不知道,这还谈什么继承中华文明?授人以笑柄毁自己教授、学者形象,还不自知,无知和愚昧至此,甚矣。

2、如果大家都是用简体字,那还需要转来转去吗?需要把汉字在繁简之间转来转去,正说明了这些从事和文字有关联工作的所谓教授、学者无能,使得繁体文字在日常普通运用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教授自己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价值,还有什么能力貌似公正地在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4 19:15 编辑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这种同音合并的做法是以拼音文字的规则来对待汉字,现在很多搞了多年古典文学研究的人,都很难将每个简体字分 别对应的多个繁体字分辨清楚。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一对多的简化方式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现代人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笼统,模糊、粗糙而不讲究,不能区分文 字的精确意义。骆玉明认为,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
--------------------------------------------------------------------------------------------------------
一音对应多字,一字对应多义,这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而且还是普遍的现象,难道说,从古至今汉全体中国人都一直在不由自主地“以拼音文字的规则来对待汉字”。是不是可以从骆玉明的话中,这样得出结论:
从古至今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在“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笼统,模糊、粗糙而不讲究,不能区分文 字的精确意义”?


然而,骆玉明却偏偏说自从推行简体字以来“现代人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笼统,模糊、粗糙而不讲究,不能区分文 字的精确意义”,这不是矛盾了吗?


不过,倒是想知道骆玉明还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所以想问问看:因为不知道繁体字的“亲戚”是不是他的确把亲戚这个概念理解得很笼统很模糊以至于常常把他自己亲戚当做了宠物店里的八哥鸟,或者是把八哥鸟正儿八经地当做了自己的亲戚,然后又因为不知道繁体字的“厕所”他自己又无数次地在包子铺柜台上解大小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繁体字,被罚抄课文的小学生表示压力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4 19:30 编辑

继承中华文明靠的不是使用什么形式的汉字。中华文明我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中华文明中有讲究民族大义,讲究气节,讲究骨气之类的大是大非的东西。但是,中国历史上不乏奸佞和出卖民族、背叛国家的败类,这些人继承了中华文明了吗?难道那时候也是因为使用了简体字,所以不能很好继承中华文明所以这些民族败类就只能出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还真别说什么,倒还是真让骆玉明之类的兽给叫唤对了。你们猜怎么回事儿?
说来惭愧,得打我自己的脸了。
今天白天,在路上遇到个朋友,寒暄了几句后,我随便说了句“那个,什么,啥时候有空咱俩聚一聚吃顿便饭”。我这话才一出口,你猜咋的啦?满街上来来往往走得好好的路人,都一下子全部停下来怒目圆瞪地看着我,弄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那朋友,赶紧将我拉到一边对我说:“哎呀,我说你呀,怎么出口这么不小心。你不知道,咱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受汉字挪用拼音化文字规则的毒害,搞得大家几千年来都对汉字的意思一知半解。这不,你说吃便饭,我知道你是好意,不想让我多花钱所以说要吃顿便宜的饭,其他人可都是因为一知半解理解成你要请我吃用大便小便做的饭。这不,他们把你理解成了畜生不如的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读些古书就认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沐霜


    惩戒的效果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读些古书就认识了。
虎虎 发表于 2011-7-5 11:09



    大多数能够认识都是不会写,我朋友去英国玩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中英对照,中文是繁体的,她页能看懂80%反正大意是明白的,就是人的挺辛苦的。明白我的意思吗?偶尔有一段一篇文章我们能看懂繁体,但是想读报等等就我们这代人就真的看的很辛苦了。

点评

不明白。  发表于 2011-7-7 2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7-5 22:01 编辑
回樓上得
你説文字不會隨便改,不用擔心以後後人不認識繁體,那為什麼又簡化了呢。簡體即成事實,以後會不 ...
朴素 发表于 2011-7-4 00:41



    从小学简体字长大的人如果认识繁体字,那么多数这个人是需要和繁体字接触的,需要了他自己自然会去学。那些提出很多理由的人,那些理由基本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有人从事的工作必须和繁体字有关,那么他自然会去学好繁体字,学不好那就说明他不适合干那种工作;更不用谈自己对和繁体字有关联的事物有浓厚兴趣的人了,这些人如果说自己始终学不会繁体字,那么不是这些人看高了自己的能力本质上他不适合这些东西,就是这些人在故意无理取闹。
   话说,你会了简体字,学繁体字其实根本就不难。但是,要说掌握汉字的数量,那就不是繁体字简体字之争的问题了。即使你从小是学的繁体字,你仍然还有很多很多汉字不认识,不认识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娱乐、日常生活等等和那些你不认识的汉字无关。不管是繁体字也好简体字也好,普通教育都是以常用汉字为普及教育的。所以,这和是不是推广繁体字根本不相干。相干的是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面、注意力范围等等都太小,所以很多非常用字你根本不会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逼着你去学会2万个汉字,有什么意义呢?反之,你自己有接触到非常用汉字的必须的话,不用教你你自己就能学会的。
你知道,到目前为止汉字一共有多少字吗?是不是为了将来每个人都会心血来潮去关心一下常用字以外的汉字相关的东西,那么所有人都必须学会几万个汉字?
所以,我说那些人是无理取闹。
还有,所谓的去国外也好,那是你自己个人或者少部分人的利益,凭什么为了这少部分人的利益,就要将这个作为大家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呢?
去了国外,看到汉字都不能学会,这至少说明了那些人不适合出去,为什么我就不说了。学会认繁体字根本没那么难,都会被那些人说成是好像比登天还难,而那些人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去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没这个决心和能力学会认繁体字,反而来谴责国家推行简体字,真是无稽之谈。
出国之前,可能这些人想不到会接触繁体字,这也罢了。出了国了,发现自己这些条件不具备了,就去自己让自己具备这些条件,怪别人有什么好怪的。这不是别有用心或者无理取闹是什么?
国家的大众化普及教育,不是为了你出国而设立的,更不是为了你出国认不认识繁体字而设立的。不要把这些搞错了好不好。
同样道理,真想继承传统文化的,不用人教你就会自己去感兴趣去学会繁体字;国家的大众化普及教育,不是把你当做必须接触繁体字的某种特殊人才来培养的,不要搞错好不好。你自己有志向从事和繁体字有关的专门工作,你在这之前就应该已经多少有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和接触了,怎么还会任何繁体字基础没有?没有,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个行业,你说的爱好是虚假的唬人的;况且,你有志于和繁体字相关的专门行业,你可以报考相关的专业,在研修相关专业的过程中接触和学会繁体字,做不到,那就说明你没有能力,不适合从事该专业,怎么能怪普及教育呢?
不要把因为自己的懈怠、懒惰、无知之类而不能在国外认识繁体字或者把自己不能胜任专业的责任推到大众普及教育上,这样做的人不是人格不健全心态很幼稚能力不适合从事相关行业,就是在胡搅蛮缠搞乱社会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话都懒得辩驳了。
香港台湾的传统文化继承得很好吗?还不是到处是貌似颓废的新一代。
文化的继承必须有其物质基础。比如昆曲,如果大家普遍把其当做与芭蕾舞类似的艺术,昆曲文化必然不会式微,此时昆曲既是艺术,又是文化,还是经济项目。像现在这样大众都不理会昆曲,她自然只能式微,只能沦为被呼吁保护的传统文化。同为传统文化,书法国画式微了没有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zhongdong_wang


   谢谢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ongdong_wang


   谢谢评分
风请云淡 发表于 2011-7-5 22:27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一对多”的简化字造成混乱
如果此条理由成立的话,那神马英文、法文。。。等都不应该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21:25 , Processed in 0.0457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