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图册》

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34厘米 横26.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笔法简朴,全用淡墨描绘,鱼眼著浓墨一点,拙趣盎然。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是作者写生画的特色,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显得冷峭、凝练、苍劲圆秀,逸气纵横,形象变化多端。

3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蕉石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220.5厘米 横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耷的绘画学董其昌,又上承黄公望、倪瓒。他的笔法多取自董其昌,又变其温和平静为荒寒寂寞,润泽秀雅为雄健质朴。他的布局构境承倪瓒之法,但却善于用他人之法直抒胸臆。此图绘芭蕉、文石、幽篁。

3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菊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32.9厘米 横4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的笔墨看不出哪家的家法,朱耷在总结前人笔墨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再创造。此图绘一巨松,枝干壮硕而不肥滞,松针劲俏疏松,松树呈虬曲之状,菊花则轻逸风流。构图奇俊,笔简而画意俱在,很富有表现力。


3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图》

清 朱耷 绢本墨笔 纵161.8厘米 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用笔骨力圆劲,树干用悬笔中锋,山石皴染并用,浓淡干湿得宜。苔点横直交叉,横点皴面,直点醒墨,共同构成画面的节奏和意象。整幅作品乱头粗服,却层次分明,条理俱在,风格雄健质朴。仅绘一弯曲恣肆的松树,其态其势非常人所能构想,真正是别出心裁,非朱耷所能为。


3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小鸟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182厘米 横9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荷花小鸟是朱耷最擅长也最喜爱的题材。画中荷叶呈即将衰败之势,荷花也将凋谢,两只小鸟则鼓着一双惑眼,四目对注,流露出几多对未来的惶惑和不解……整个画面,墨荷生动,各有姿态,意趣盎然。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在这幅图中,与莲荷相呼应的左下面画水中露石,组合得当,右部留在画外,用笔放逸,疏秀而具生气。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33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画上签署的落款为“八大山人”,看起来却像“笑之”。表明了画家作为明代皇室后裔对清政府的一种不从和嘲讽心态。仅绘一枝梅,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绽放,揭示了画家的孤独心理和落寞的心态。

3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鱼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朱耷是花鸟画巨匠,其晚期的花鸟画,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神情白眼向天,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偌大的画面,空空荡荡,惟有一条瘦瘠、翻着白眼的孤鱼在游荡。

3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兰竹图》

清 石涛 王原祁 纸本墨笔 纵134.2厘米 横5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原济(1642—1715)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明朝灭亡后家遭不幸失去亲人,5岁削发为僧,得以存生。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又自称苦瓜和尚。他曾拜旅庵本月为师,传学佛学,云游四方。此图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兰竹的身姿神韵。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竿,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墨浓重。疏朗但厚实圆劲是此幅作品中画兰竹的特色。

33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台探梅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原济善画山水,兼工兰竹。画上自题:或言竹叶有定法,否则不类于是个“上”,枝上加以刻画而生意尽矣。……夫画竹不作节,尚有何法可拘……。点明了石涛画竹的与众不同和自有“法”可依而不必拘于陈法。


3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蕉菊竹石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217厘米 横88.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芭蕉、山石、翠竹和小草,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梅竹的身姿神韵。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竿,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墨浓重。淡墨画梅枝干,显出梅枝苍劲而浑圆;墨笔勾花瓣,用焦墨点花萼,显得梅花茁壮圆劲,生气勃勃。画上有画家自题:“幽寻何必远,高卧绿阴长。客到清吟起,襟披过雨凉。坐令尘梦断,饮助碧瓷香,怪底王摩诘,生绡写不忘。丙寅长夏清湘石道人长开一枝下。”


3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石梅兰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205.9厘米 横9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干竹叶间。


3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竹菊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71厘米 横69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原济善画山水,兼工兰竹。后他又遍学前代各家画法,博采众长,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此图画墨竹、幽菊、文石,盛开的花朵和含苞的花蕾,在青竹的映衬下,更加显示出生机活泼,傲岸挺拔。在竹子的画法上,竹干笔法略如“竖为努”,画竹节“点为侧”,竹枝参以“勒”、“啄”、“策”、“趋”,灵活运用。竹叶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而又含蓄。


3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浦上生绿烟》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这幅画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水波涟漪,阔大的荷叶与荷花也随风轻轻摇动。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3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风长啸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石涛是创新派的杰出代表,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此图画修竹四竿,水草丰盛。画上自题:临风长啸。画中的丛篁用干笔枯墨,空灵碧透,墨气淋漓。整幅作品意境清逸冷峻,笔墨简练,虽寥寥数笔,随手挥写,但却点化成一片令人回味不已的幽美诗境。


3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画家用笔豪放,湿气浓重,气势充沛。几片荷叶以重墨、阔笔铺展叶面,再用圆劲的墨线勾勒叶筋。使之圆浑浓郁。荷花以淡墨空勾,花瓣的尖端点染淡淡的朱红,在墨色浓重书法中:“朱网抽玉琹,锦带结同心。凤女名乡里,檀郎字藁砧……”石涛画一花瓶里的荷花,花开粲然,荷叶饱满丰盈,昭示了一种喜庆和欢快。


3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芳兰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石涛在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这幅画是石涛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石涛极富独创性的风格。上有大涤子自题和诸家题款。仅绘“幽谷谁怜王者香,两枝情态各低昂……”的兰花。

34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图》

清 邹一桂 纸本设色 纵126.2厘米 横58.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邹一桂(1686—1774),字原褒,号小山,江苏无锡人,官至礼部侍郎,擅画花卉,分枝布叶,条畅自如,设色明净,清古冶艳,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邹一桂曾作《百花卷》,每种赋诗,一经进呈,皇上亦赐题绝句百篇,一桂复写一卷,恭录御制于每种之前,而书己作于后,藏于家。此幅《桃花图》,纸长丈余,夜间秉烛,同夫人匍匐地上,画大小桃计三百枚,天未明,已成矣。

3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龟图》

清 蔡嘉 纸本淡设色 纵108厘米 横385厘米

蔡嘉,生卒年不详,字松原,一字岑州,号雪堂,一号旅亭,工诗文,善花鸟、山石,尤擅青绿山水。长年寓居扬州,与扬州画派神交颇深。此图构图重心偏下,一片汹涌水浪中微现一孤石,石上一龟,身体缩入甲内,颇有不顾外界任何风云变幻的从容。石畔水草丛生,被风吹得倒向一边,凸现出气氛的凌厉,更反衬龟之安祥。画面上端是金农行书《神龟篇》全文,占去了小半画幅,使原本简练的构图免了单薄之虑,显得十分得体而多姿。


3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兰竹图册》

清 诸昇 纸本墨笔 纵31.1厘米 横21.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兰竹从来就是士大夫所崇尚咏物言志的媒介。兰花的轻逸飘拂、竹子的高风亮节,是历代花鸟画家所津津乐道的题材。诸此图册仅绘一丛兰花,其风姿潇洒,神态风流,似乎迎风而动。画家用浓墨写兰叶与兰花,几乎不加渲染,一鼓作气,所以画面显得干脆而有气势。


3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竹图》

清 诸昇 绢本水墨 高195厘米 宽69.7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诸昇(1617—?), 字日如, 号曦庵, 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擅兰、竹亦善山水。画竹师鲁得之, 下笔劲利, 潇洒自然。所写发竿劲挺秀拔, 横斜曲直, 不失法度; 竹叶皆个分, 疏密有致, 所作雪竹尤为世人称道。《墨竹图》写竹与石。竹竿劲秀, 挺拔直立, 叶分浓淡疏密, 谐和成趣。乍看, 宛如在清辉晓雾中婆娑翩跹, 又似在夕阳余照下卓然生姿, 极富情韵。图右下绘一巨石, 杂草丛生, 竹石互衬, 实为动与静之比, 全画洋溢着一股清逸秀雅之气。

3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19:27 , Processed in 0.0426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