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山无尽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27.4厘米 横7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这种画法将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尽致地表现出来。《溪山无尽图》画中山石通常不露棱角,用层层深厚的积墨,反复皴染,墨色浑厚,湿气浓重。山石树木层层积染,墨色浓重,但并未使画面“重浊”、“板滞”,因为龚贤还善于 “计白当黑”,在浓黑的涯壁上倒挂清瀑,以之“留白”通畅画面的气脉,黑白相生,凝重与空灵相生。

4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pigpig 发表于 2011-9-15 07:04
珍贵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山栖霞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30.5厘米 横1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所作章法奇特,出人意表,用笔落墨,沉郁深厚,浓密润泽,尤以积墨见长。《摄山栖霞图》中层层积染的林木、峰峦,莽莽苍苍,生气郁勃,有时给人以“重浊”、“板滞”的错觉;但细细品味,一种清俊秀永的静穆之气,涵蕴于墨韵间,令人澡雪精神。寻其原因,不仅因为画家精于水法,能理性地控制“水候”而施墨,使所积墨湿漉漉地有淋漓滋润之感;更因为他积墨的同时,还注意通过“留白”来畅通全局。


438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凉环翠图》(部分)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30.2厘米 横14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4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林书屋图》

清 龚贤 纸本设色 纵271.2厘米 横128.3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上题款:“山中宰相陶贞白”云云,是指南朝齐梁年间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梁武帝萧衍曾亲自延请陶弘景,但他仅接受了朝廷的国事咨询,人称其为“山中宰相”。龚贤生平坎坷,由题款可知画家在这幅画中寄意颇深,表达了画家隐居高山深林,与清静无为的大自然相伴的高洁志向。这幅《松林书屋图卷》山峦雄峻,山石林木墨韵浑厚,苍润欲滴,代表了龚贤山水画的风格面貌。


4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江渔舍图》

清 龚贤 绢本水墨 纵92.2厘米 横49.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道,或为横锁山腰的烟岚,或为直挂崖壁的泉瀑,此外还有浓荫间的树干枝杈、山麓下的茅亭板桥。《秋江渔舍图》中,便是“计白当黑”,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凝重处凝重,空灵处更空灵。展开画卷,水村舟桥、平林大江、重山复嶂,洋洋洒洒。就如龚贤自述“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为伏阴故黑。”

4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林古屋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75.2厘米 横4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寒林古屋图》中山石积墨,层层深厚,富于质感和量感。散散落落的村舍、茅亭、安置妥帖,与杂树蓊翳相掩映,清江不流,空山无人的意境跃然画面。整个画面“元气淋漓嶂尤湿”,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激动奔放,不是荡气回肠,而是清幽静寂、平淡蕴藉。画中所形成的强烈的黑白反差,极得造化至深至静之理。


4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板桥图》

清 龚贤 绢本设色 纵170.2厘米 横47.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即所谓“铁干银钩老笔翻”。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秋水板桥图》写山石,多次皴擦点染,积而又积,以求浑厚苍润。平缓的山坡、雄浑的峰峦、幽雅的秋水、飘逸的板桥,画家先用淡墨作披麻皴,皴笔短细,轻松而严实。

4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景山水图》

清 樊圻 绢本设色 纵83厘米 横48.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樊圻(1616—1694尚在)清代画家。字会公、洽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此画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的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画家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

4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山听瀑图》

清 樊圻 绢本设色 纵184.5厘米 横5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家樊圻善写山水小景,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世人的推崇。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清爽皎洁,明媚动人,充满诱人的田园情趣,画面上一流瀑布从远山深处流淌出来。整幅画面空山寂静,一片空名澄静,充满着一股清爽的气息。山中河水像一条洁白的素练由远而近,增添了山野的僻静之感,使画面更加清新宜人。

4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园》

清 樊圻 纸本设色 纵94厘米 横4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面上扬柳依依,郁然深秀,帆影点点,江面波光粼粼,笔墨苍秀中不乏润泽之气。线条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整幅作品,人物描绘的精细与背景的粗放对比鲜明,使画面富于节奏感。画面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画风清秀,极淡远清灵之致,是很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

44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窗飞瀑图》

清 高岑 纸本设色 扇面 纵16.5厘米 横52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高岑,字巍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南京)。为人清高,相貌俊美,淡于功名,性好佛门,“始从法门道昕卧伏腊寺,居茹蔬淡……”由此可见他的志向非同一般。高岑的水墨画,清逸秀雅,有超然出尘之韵致,用笔用墨非常灵妙,引人入胜,高古幽雅。此画是典型的“北宗”风格。山势突兀,石质厚重坚实,勾线细劲方硬,颇多范宽遗韵,而且布局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中部高耸坚峭的山峦作为主体。

4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山万木图》

清 高岑 绢本设色 纵148.1厘米 横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从高岑存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一种则远绍元代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此画上部一巍冈拔地而起,突兀如盘。山顶丛林密布,点勾而成;山石皴法如雨点,又似刮铁。当中一飞瀑如练,直泻而下,没入空蒙。红叶纷披,点出秋意。全画笔力坚挺,刻画精微,神韵兼具,与高岑平素清淡之作,迥然形成两种格调。


4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林僧话图》

清 邹喆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 横43.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作品描绘远离尘埃的僧人、高士在松林茅屋对话的情景。近景坡岸参差,溪流清浅,卵石露尖,板桥低架。平地一片茂盛松林,枝干挺立,松叶横展,傍山茅屋三间,一僧一俗对坐共语。背景山峦嶙峋,巨岩浑厚,杂树丛生,整幅布景奇兀,突出松林和茅屋,并极力渲染静谧清旷的气氛。山石轮廓粗犷,皴法随意,不拘一格。松树姿态奇特,不落前人窠臼,别具苍劲质朴之趣。敷色清淡而沉着,山川凝重雄浑。


4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城霁雪图》

清 邹喆 绢本设色 纵167.5厘米 横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字方鲁。江苏吴县人。自幼随父亲客游金陵。他的画宗其父,山水工稳而有古气,富简淡清逸的情趣。兼长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渊的体格。金陵八家之一。此画设色清雅,笔墨精炼、工整,画面意境清旷、淡远,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风格。


4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峦水村图》

清 邹喆 纸本设色 154.2厘米 横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邹喆所作山水以南京一带为粉本,“师法造化,中得心源”。作品颇具生活气息,在清初的画坛有很高的声誉。笔墨技法笔意高古,绝去甜俗一派。此画结构工稳而有古气,用笔爽利挺劲,画山峰高耸,山脚下是近邻江边的沙渚,上有几间渔舍和杂树;远处晨雾轻笼,对岸的景色一片迷朦,树枝挺秀之姿却透露出勃勃生机,江水澄碧,画面上气氛清冷寒肃,却仍是一种可游可居之景,在清寂之外具有一种清朗澄净之美。


4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山平远图》

清 吴宏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宏,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长居江宁(今南京)。他自幼喜好书画,诗书皆精。他曾在顺治十年游黄河,归来后笔墨一变,纵横放逸,走出自己的风格。他偶画墨竹,亦有水墨淋漓之致。这幅画描绘的燕子矶是南京的名胜。画面上江水与山石相连,渔船停泊在偏僻的港湾,天色傍晚,江水微波,烟雾迷朦的莫愁湖景象。莫愁湖内笼罩着轻纱般的云雾,岸边树木葱茏,使画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负郭村居图》

清 吴宏 绢本设色 纵198.5厘米 横9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画上背景用淡墨轻轻渲染,绘出满纸云烟,使前景中的树石轮廓都隐没在远处朦胧的湿气当中,越显得湿润浓郁,而它们清新润泽的色彩,也衬托出了远处云中之景的幽深无际。有言曰:“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变幻无际的烟云,疏通了画面的迫塞,以有限之境而通山川之气,增加了画面的神奇色彩。此画旨趣深远,意境浑融无际,画写物外情,诗传画外意。

4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溪草堂图》

清 吴宏 绢本设色 纵160.5厘米 横79.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真实地描绘了江南仲秋时的水乡风情,远处山峦起伏,新篁杂生,烟雾蒙蒙,整幅作品设色清淡,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南山水景色,此画落笔大胆而收拾严整,笔墨苍秀,厚重劲健,山石用皴擦苔点之法,水墨晕染,湿润而富有生机,树木画法工细,繁而不乱,取平远式布局,位置经营得当,是能代表画家吴宏山水画特色的作品。


4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23:50 , Processed in 0.0579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