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感谢CCAV

蒋介石迟迟不跟日本开战并非不负责任的表现,恰恰是很负责的表现!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2-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2-17 23:44
蒋介石正是因为担心各地地方军阀的部队在日军攻击他们时会投降、做伪军,大量的地方军阀会纷纷做新“吴三桂 ...

{:soso_e180:} 呵呵,给日本人足够的时间消化东北,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大碗 于 2013-2-18 11:22 编辑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2-16 22:52
蒋介石正是因为知道中国军队真实的武器状况、军事实力,担心元朝和清朝的历史重演,担心印度和除日本、中国 ...


说了半天逻辑混乱。之所以没有重蹈南明的覆辙,恰恰是因为国共联合一致对外。常凯申的“攘外必先安内”其实走的就是当年南明的老路,外族入侵不联合抗清而是内部互相争斗,农民军和南明打,南明内部打,被外族捡了便宜。

幸好发生了西安事变,逼迫常凯申答应一致对外了,如果按他的“攘外必先安内”,中国很可能第三次被异族统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2-17 23:44
蒋介石正是因为担心各地地方军阀的部队在日军攻击他们时会投降、做伪军,大量的地方军阀会纷纷做新“吴三桂 ...

蒙古灭南宋时南宋可是一个皇帝,一个政府,一支统一的武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2-18 11:55
九一八事变时、红军进行第3次反围剿时蒋介石就已向阿共提议实施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联手抗日但遭对方严 ...

爱不爱共产党是立场问题,说蒋介石抗日是智商和良心问题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0281&ac=429330


其实,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这个混蛋意见是步步紧逼,有组织有计划的准备侵华战争,1932年2月我国东北三省就全境沦陷。可是呢,老将剿共忙的一身劲,压根不管这事,“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置之不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忍无可忍,发动西安事变逮捕蒋介石,逼蒋介石抗日。这一下搞的老将没脾气,太没面子了,回头老蒋狠狠的报复了他们两。     这一段时间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恩恩怨怨的起源。孙中山在世时候是一点事都没有,现在闹的很不愉快啊。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解放战争爆发。最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铁律,让蒋介石更是郁闷了一辈子到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2-18 11:55
九一八事变时、红军进行第3次反围剿时蒋介石就已向阿共提议实施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联手抗日但遭对方严 ...

断章取义,这个国焚的水平真的幼儿园。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不抵抗主义”。其原因和张学良一样,也在于“恐日”,过高地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实力。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下野还乡,在奉化武岭学校演讲时说:“中国国防力薄弱”,海陆空军不足,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绪编》(一),第317页。应该说,这段话道出了蒋介石的思想症结。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不抵抗主义”,其原因还在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当时,蒋介石正在全心全意剿灭在江西等地不断发展的中共和红军的力量,自然,对外必然采取息事宁人的对策。9月20日,国民党中央训令各级党部“唤起全国国民,努力救国”,但是,其第一条却居然强调:“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须根本铲除。”《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绪编》(一),第279页。 九一八之后,日本进一步企图在华东地区挑衅。10月6日,日舰大举来沪,蒋介石指示上海市长张群说:“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警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中日关系史料》,第21页。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闸北,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这就较“不抵抗主义”向前进了一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灭dailudang 发表于 2013-2-19 20:19
断章取义,这个国焚的水平真的幼儿园。

蒋介石早就知道日本会跟美国开战,美国会加入对日作战,跟中国一起打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万岁!蒋公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cohiba 发表于 2013-2-17 11:18
AV小子一定要把郑三发子的烂事翻出来晒是什么意思

230102lhn617720yhi1hhp.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感谢CCAV 于 2013-2-20 12:28 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四个月爆发的“一·二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就是1932年日军攻打上海的战役)更是使蒋介石担心他若出兵东北、攻打东北的日军的话,日军会攻占上海或杭州、江阴等江浙地区(江苏和浙江),直接陈兵我国的首都(南京)周围,直接威胁首都南京的安全!一旦南京失陷,中国将元气大伤,被迫伤筋动骨地快速迁都,抗日士气将大大受挫。(上海离南京非常近,就象大沽口炮台、天津离北京很近一样!南京紧贴着江苏,所以解放后南京做了江苏的省会,南京离江阴要塞、离江阴也很近,江阴就是江苏的一个地方)!而且江浙、江苏、浙江和上海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军费的最大贡献者、最大来源地!购置德式武器、德式装备和其它强国生产的先进武器及生产先进武器的生产线的钱主要靠江、浙、沪的企业和企业家交的税!“靠必胜的决心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是一种唯心主义式的谬论。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枪杆子里出胜利,军队被打败的话,关内的、长城以南的中国地区就只能象后来二战期间的法国那样为了不被灭种而被迫选择亡国、向敌国投降,就只能象台湾、东北三省和朝鲜一样被迫向日本投降。(法国不是只跟纳粹德国打了20多天便败了,投降了吗!而且法国一开始就得到了英国的支援,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险些全军覆没。二战末期日本就是因为本土挨了原子弹,一下子死了几十万平民百姓而为了不被“灭种”而被迫选择投降、亡国,让美军占领日本的。);元朝和清朝时,汉人不是向异族投降了吗?西晋、北宋这两个汉人国家不是被异族灭掉的吗?另一个亚洲大国不是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就向英国投降、全国成了殖民地吗?清朝倒台、民国成立之初不是有些汉人男性反而不愿意剪掉辫子,不再象以前那样被逼着留满人式的发型吗?九一八事变前全亚洲不是只有中国、日本和泰国这3个国家是主权国家吗?蒋介石就是因为担心中国象印度和其它的亚洲国家一样成为殖民地国家,所以才不轻易拿中国的生死存亡去赌博、赌一把呀!不打无准备之仗,以空间换时间,以东北的暂时沦陷换取中国的备战时间!毛泽东可以用“诱敌深入”这一方针,蒋介石就不能用这一方针、这一招来迫使日军拉长战线、分散兵力、无法“握紧拳头”?抗战期间国民党也在日军无兵力驻防的地方建立了很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呀(详情见后面所附的文章《揭秘:曾长期未获大陆方面承认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蒋介石诱敌深入,迫使敌军拉长战线、分散兵力,以便各个击破或使日军无法“握紧拳头”,左派就骂他无能,丢失大片土地,毛氏用这一招则是灵活、有军事才能的表现。蒋介石用这一招就是逃跑主义,就是无能的表现,毛泽东用,就是“用兵真如神”的表现?在江西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常要红军别按王明的错误战略,执著于一地 一时之得失,而应该“以空间换时间”,以消耗敌人的兵力、消灭更多的敌军为目标。蒋介石在张学良和“张家军”——东北军贻误战机、丢失东北后之所以不立即出兵东北,跟日本开战,就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以空间换时间,为抗日之前实现中国真正的统一和训练更多的德械部队、进行“三线建设”、尤其是江浙抗日防线的建设赢得时间!1931、1932年前后,地方军阀的私家军不仅不听中央的指挥,甚至跟中央军开战、打仗!所以在跟日本开战前要尽可能地搞倒地方军阀,真正收编军阀部队、地方部队,使各地、各军真正跟中央保持一致,听中央的指挥!可惜蒋介石还没完全完成这件事,日本便发动泸构桥事变了!因此抗日战争爆发前蒋介石一直担心的事(地方军阀、甚至中央的别的派系——比如汪精卫纷纷做汉奸,地方军纷纷投降,做伪军,掉过头来打中国,打真正听蒋介石指挥的军队)就大量发生了!我党跟国民党只在“攘外前怎样安内”、攘外前安内的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我党认为应该以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共存、合作的方式实现“安内”、中国的“内安”,国民党在西安事变前则坚持以国民党灭掉我党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内安),我党并不反对“攘外(前)必先安内”本身;我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攘外前先做到“安内”、实现内安,先实现中国内部的安定团结。

揭秘:曾长期未获大陆方面承认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
核心提示:实际上,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开辟与建设,有全面的规划;各战区也有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敌后根据地建立时间早,面积也不小;后来各地发展的状况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
53534678.jpg
资料图:美国LIFE杂志拍摄的陕西宝鸡县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军队训练

本文摘自《中国现代史学会30周年庆典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者:洪小夏 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原(标)题:《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析》
凤凰卫视的官网——凤凰网历史频道 如下这个地址的页面转载了此文: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1_07/25/7916245_0.shtml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是研究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战场。有关这个领域,已经发表了一些论著,但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还很多。其中对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尤其薄弱。20多年来,海峡两岸及国外,总共只发表了大约10篇专题研究论文,另有五六部抗战通史著作有所涉及;[①]迄今没有一部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专著,连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全国到底有多少块根据地、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等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和中共敌后根据地的研究已从根据地创建史、发展史,深入到分门别类研究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卫生、妇女、社会等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建设,已出版根据地通史、专史著作数十部,资料汇编数百卷的情况,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实际上,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开辟与建设,有全面的规划;各战区也有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敌后根据地建立时间早,面积也不小;后来各地发展的状况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全面的梳理与初步的研究。

一、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一)军委会1937年底选择全国根据地

笔者目前看到的第一份国民党关于建立全国抗日根据地的计划,是南京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2月中旬在武汉拟定的《第三期作战计划》[②]。该计划提出“划定各战区范围,并选定根据地”,还对各战区根据地提出了“利用地形,构筑工事,集积粮秣弹药”等基本建设要求。[③]此《计划》所选定的根据地,共计12块。其中第一战区豫南、第二战区晋西南、晋东南,第五战区鲁南、豫鄂皖等5块根据地,后来确实成为敌后根据地,但当时尚未沦陷;第三战区浙东南、皖浙赣,第四战区粤北、闽粤赣等4块根据地,抗战中后期才沦陷;而第二战区陕西安定,第八战区甘肃定西、宁夏紫湖等3块根据地,则始终没有沦陷。[④]

(二)各战区建立游击区和根据地概况

抗战防御阶段,可以贯彻上述计划,有必要和可能实际建立敌后游击区、进而建立根据地的,主要有第一、二、三、五等4个战区,下面逐一简述其开辟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情况。

1、第一战区建立游击区

最早实际建立游击区的第一战区,是为满足平汉线北段沦陷后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需要而划设游击区的。

1938年1月27日,军委会对第一战区颁发作战计划,指示:“第一战区应分两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任津浦及平汉两路北段,以及运河西岸之游击”;“第二游击区,……任平汉路之游击”。第一战区在贯彻时稍有调整。[⑤]这两个游击区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平汉线东边位于冀南豫北濮阳、内黄、濬县、滑县一带的第一游击区,因县城较快失守,没有形成稳定的根据地,但一直是第一战区的游击区、国民党游击军的活动基地之一。平汉线西边,依托太行山,长期保持着晋冀豫边区以河北涉县、河南林县为中心的第二游击区,一度形成较为稳固的敌后根据地。

2、第二战区划分游击区

最早提出划分游击区计划的是第二战区。

抗战初期,阎锡山便在晋北沦陷各县,采用“游击县长”制度:命令沦陷区各县县长,在县城失守后,不得退出县境;应在县城之外的本县乡下,组训民众,协助军队作战,开展游击战,称为“游击县长”。原县长“愿当游击县长的留任,不愿者即另派人接替”。结果大多数原县长不愿留任;另行委派的游击县长,“许多是牺盟会的革命青年”。1937年9月以后,各游击县长纷纷到所委派的县份上任,“都能开展游击工作”。[⑥]太原失守后,第二战区于1937年12月下旬草拟《游击战指导方案》,决定将山西全省依“行政区之规定,分为七个游击区”。[⑦]该方案当时未及完全实施。1938年3月,第二战区根据日军已贯通同蒲铁路全线、占据山西全省交通要点的情况,调整山西全省为6个游击区。[⑧]真正得以实施、因而更为重要的是:分别以在晋中央军(主要是卫立煌第14集团军)、中共第18集团军和晋绥军为核心,组成南、东、北3路军,分别建立中条山及吕梁山、太行山、晋西北山区3个战略游击根据地。[⑨]

3、第三战区划分不同类型的根据地

第三战区于1938年1月上旬,决定设立根据地。至1月下旬,围绕战线,划分了3个游击区。[⑩]1938年4月,该战区进一步完善根据地建设规划,在形式上颇具创造性:将根据地分为战区总根据地、各集团军根据地和预备兵团根据地三个层次;而在各集团军根据地里,依据任务的不同,又分为野战兵团根据地、游击兵团根据地和江防海防根据地三种。[11]此时第三战区的根据地,多为囤积粮弹、收治伤病员的后勤补给中心;但各集团军的游击兵团根据地,均在敌后重要交通线的两侧山地。

4、第五战区和安徽省划分游击区

1937年10月中旬恢复的第五战区,负责保卫山东黄河以南和沿海地区以及津浦铁路沿线。军委会于12月20日指示该战区应建立两个根据地:一为“泰安、鲁南间山地”,另一为“豫皖边境固始、立煌、经扶间山地”。[12]1938年2月3日,李宗仁将第五战区划分为4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位于苏北淮阴及其以南地区;第二游击区,以鲁南山地为根据地;第三游击区,“位置于鲁西地区,向津浦、陇海之敌游击”;第四游击区位于皖北,负责截断津浦路南段。[13]徐州会战后期,李宗仁于5月下旬在安徽省沦陷区沿津浦铁路划分了6个游击区。随即又调整为5个游击区。[14]

此外,安徽省政府也于1938年3月在全省范围内划分了3条防守线和3个游击区。3个游击区均在沦陷区:长江以南为第一游击区;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第二游击区;淮河以北为第三游击区。[15]6月中旬安庆沦陷后,李宗仁以安徽省兼主席身份将全省进一步划分为9个游击区,各区均预设根据地。[16]

二、抗战中期的国民党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一)1939年军委会划分全国游击区

武汉失守后,根据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战线态势,按照南岳会议确定开展游击战的决策,在抗战以来各战区建立游击区根据地的初步实践基础上,军事委员会决定划分和建立全国游击根据地,以利于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主要活动是1939年2月召开西安军事委员会会议和6月召开重庆最高幕僚会议第二次临时会议,研讨有关问题,做出相应部署。

1、西安会议确立根据地的选择标准

关于在敌后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有关事宜,1939年2月军事委员会在西安会议上,设立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游击小组,专题讨论,最后通过了《西安会议游击小组讨论之结论、决定办法及承办机关表》。在“结论”第1条规定:“正规军任游击,须建立几个根据地”。在“决定办法”中规定:选择根据地的标准为“地形险要,物资丰富,当地民众须经组训”三个条件。[17]西安会议后军委会通电各战区,令按照上列标准贯彻实行。[18]5月军委会在《游击队调整办法》第33条中再次明文规定:“各游击部队因在敌后方无联络线,在地形险要、物质丰富条件下,应建立根据地,作为军事之补给的基点”。[19]很快,就有几个战区汇报遵照执行的情况。例如,第五战区以大别山为根据地,第九战区以浙鄂赣边区为根据地,鲁苏战区以鲁南山区为根据地等。[20]

2、最高幕僚会议划分全国游击区

1939年6月28日上午,军委会在重庆召开最高幕僚会议第二次临时会议暨党政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会议由参谋总长何应钦主持,重要议题之一是讨论陈诚所提《建立全国游击区方案》。[21]

政治部长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由薛岳代理司令长官)陈诚,提出《建立全国游击区方案》,该《方案》分为8章28条,内容丰富、全面。他建议:在现战区和预备战区(东北除外)内,划分12个游击区;每个游击区内,再“建设一至数个根据地,预行储集弹粮器材,及设备制造或修理枪炮之厂所”。[22]

第二次幕僚会议经讨论最后作出决议:对陈诚方案稍有调整,在鄂湘赣、苏浙皖、苏鲁豫、豫鄂皖、冀鲁豫、冀晋豫、冀察晋绥、冀察热边区等8块沦陷区先设立游击区,尚未沦陷的湘粤赣、闽粤赣、闽浙赣、豫鄂陕边区等4块则暂缓建立游击区。[23]决定建立游击区的8个地方,都在三省甚至四省交界地区,先后全部建立了根据地与游击区;可见此次会议对国民党敌后根据地的选择和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抗战中期各战区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上述6月28日会议之后,军令部拟订了建立全国游击区实施方案,规定游击区和根据地的具体地点由各战区视情况自行确定。[24]1939至1940年,各战区按照军委会指令和《游击队调整计划》等有关规定,选择游击区,建立根据地。概况如下:

1、第一战区

1939年1月冀察战区设立后,第一战区的辖区主要为河南。在黄河以北的沦陷区,第一战区主要建立了两块敌后根据地:一是黄河以北位于太行山东南冀晋豫边区的豫北游击区,二是新黄河以东位于鲁苏皖豫边区的豫东游击区。

2、第二战区

1938年3月风陵渡失守、同蒲铁路全线沦陷后,山西全省在战略上成为敌后。1939年2月16日,第二战区颁发该战区《抗战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决定“迅速在中条山、吕梁山、太行山,及陕北建立游击根据地”。[25]

1939年以后第二战区在山西实际建立的比较稳固的敌后根据地,主要有4块:晋西阎锡山为首晋绥军建立的吕梁山根据地,晋南卫立煌为首中央军建立的中条山和太岳山根据地,以及晋东南的太行山根据地;[26]在绥远则有正规军和游击队建立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27]合计5块根据地。

3、第三战区

早在1939年5月,第三战区便拟订了建立游击根据地的计划;10月,又根据最高幕僚会议的精神加以修订、完善。与第二战区的分类方法略有不同,第三战区将游击根据地分为由战区司令长官指定的“主要游击根据地”,由行政督察专员确定的“次要游击根据地”和由县长确定的县、区“小游击根据地”三个层次。

1939年以后第三战区实际建立的较大的敌后游击根据地(除福建省独立建设之外),开始只有2个,即浙西天目山地区的第一游击区和苏南苏皖边区的第二游击区;1941年浙东沦陷后,增设了位于宁波以西的四明山游击区;共计3个敌后游击根据地。这3块根据地成犄角之势,一直坚持在敌后。1942年游击队调整时,第三战区先撤销了第一、二游击区总指挥部的编制,仅保留四明山游击区;稍后又合并原第一、二游击区改设浙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旋即改称浙苏皖边区挺进军总司令部。[28]

4、第四战区

第四战区1939年3月决定在沦陷的广东沿海珠江三角洲划分五个游击区。[29]随后又两次调整计划。实际上第四战区建立的游击区和根据地,1939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5个,粤东潮汕地区一个,海南岛琼崖根据地,共计7个游击区。[30]后来又增设了雷州半岛的阳春、阳江游击区和海丰、陆丰游击区,共计9个游击区。[31]

5、第五战区

武汉会战中,军委会于1938年9月指示:“第五战区以大别山、大洪山为作战根据地,以麻城、黄安为据点,以策应武汉核心之作战”。[32]具体规定:“应指定十二个师以上兵力,在大别山分区设立游击根据地”。[33]10月武汉弃守后,第五战区组建苏皖鄂边区兵团,以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兼任该兵团总司令,最初指挥第5、21、26、24等4个集团军,留置大别山区和苏北,坚持敌后游击。[34]第24集团军一直在苏北,第26集团军后离开大别山。11月正式建立第五战区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以廖磊兼任该边区游击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率领第21集团军,并指挥第5集团军,建立大别山敌后根据地。1939年第5集团军调往鲁苏战区后,大别山由第21集团军单独经营。

第五战区还曾于1940年初在靠近正面战场的地区设立了4个游击区,由北至南分别为:(1)左集团军游击区;(2)中央集团游击区;(3)右集团游击区;(4)江防军游击区。[35]其中右集团由川军王缵绪第29集团军建设的大洪山根据地,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在战略上成为敌后游击根据地。由机动兵团中央军汤恩伯第31集团军开辟和建设的豫鄂边桐柏山根据地,在1938年信阳、武汉失守后,尤其1940年宜昌失守后,也成为战略上的敌后游击根据地。另外江防军游击区中有王劲哉第128师开辟和坚持的江汉平原敌后根据地。

6、第九战区

1938年安庆、九江、武汉、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和敌后游击区。早在武汉失守之前,军委会就曾指示:“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阜山一带为根据地,取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连络线。”[36]并具体指示第九战区“应以四个师以上兵力,在九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常川向敌后方游击。”[37]

第九战区遂奉命在鄂南九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38]以后发展成为湘鄂赣边区游击区,以幕阜山为中心,包含九宫山、庐山、岷山等山岳地带;设游击总指挥部,在边区内再划分若干小的游击区,称作第一、第二游击区等;每区设一名游击指挥官,指挥在该区内活动的各游击队。[39]

7、鲁苏战区

鲁苏战区的主要任务是:在“鲁南山岳地带及苏北湖沼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发动军民,展开广大游击战,将重点指向于津浦、陇海、胶济各要线,尽量牵袭敌人而消耗之,策应第五、第一及冀察战区之作战。”[40]该战区范围包括鲁南73个县市,占山东全省四分之三;苏北33个县市,占江苏全省二分之一;皖东9县,占安徽全省七分之一;合计115个县,面积19万余平方公里。[41]其中较为稳固控制的根据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苏鲁战区总司令部和山东省政府所在地鲁南沂蒙山区,另一个是战区副总司令部兼江苏省政府所在地苏北高邮湖、运河一带湖泊沼泽地区;其余为游击区,有多块小根据地。

其他保安团队、地方游击队、海军陆战队、税警总团等,在山东和苏北还各自开辟了小块根据地。例如,原国民勒克儿 (微博)岛市党部常委、后青岛市代市长李先良领导的鲁东崂山根据地[42],山东第六区专员范筑先领导的鲁西北根据地[43]等。可以说,除津浦、胶济、陇海各铁路和长江、运河沿线以及东部沿海重要城镇被日军占领之外,鲁苏战区全境遍布游击区和根据地;全战区也可以视为一个大的敌后游击区。

8、冀察战区

河北是最早沦陷和最早开展游击战的地区之一。1938年底,军事委员会决定设立冀察战区,“其目的在巩固我游击根据地”。[44]

1939年8月,军委会下令冀察战区分为5个游击区。[45]这5个游击区中,第一游击区为晋东北五台山根据地,以后扩大为晋察冀根据地;第五游击区为冀东根据地;这两块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实际并未接受冀察战区指挥。故冀察战区比较稳定的游击根据地实际只有三块:第一块是刚开始时的冀南游击区(平汉、津浦两铁路之间,德石路两侧地带,为平原青纱帐游击区),为东北军53军所开辟。第二块是1939年由冀南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建立的冀豫边根据地,基础是1938年的第一战区第一游击区,由河北民军开辟;[46]以后稍向东扩,包括鲁西,成为晋冀豫鲁根据地;1940至1942年初,被称作“冀察战区第一游击区”,以孙良诚为总指挥;[47]1942年后划归汤恩伯管辖。第三块是1940年以后由冀豫边再西移至晋豫边建立的太行山南部(太南)根据地,基础是1938年的第一战区第二游击区,由孙殿英开辟,此时称作冀察战区“第三游击区”;[48]该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至1943年之前,一直是冀察战区一块比较稳定的游击根据地。

……(因网站对贴子篇幅的限制,此处省略此文后面几页的内容,有兴趣阅览此文的全文的网友可以上凤凰网历史频道的那个页面看此文的完整版: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1_07/25/7916245_3.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土共,而是国民党先提出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联手抗日!是蒋氏先提出跟土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09:12 , Processed in 0.03731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