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23|回复: 107

经济危机下陷入困境的美国中产(真人真事,跟踪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rlbr 于 2013-2-27 18:46 编辑

声明:本文转载需经过AC或作者warlbr的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前言:      借用忧虑帝杜甫的诗镇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正文:

        每年在美国大概有三百万无家可归者,其中有一部分是美国中产。warlbr写的这篇文章里将要讲到的是几家曾经是中产的美国家庭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西方媒体记者在经过采访对象同意后才追踪记录下来的。故事里的描述不是记录里语句/对白的直译,但采访记录的中心思想基本都在文中得以体现,作者也尽可能在平铺直叙的讲述中尊重记录者的记录过程。许多家庭并不愿意接受采访,文中写到的几家是自愿的,因此作者在文中保留了被采访者的原名,是对他们勇敢行为的尊重。


故事一:  中产一夜之间沦为农民工   


        他和她是夫妻,都才二十多岁,现住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一岁,另一个三岁。他叫Daniel Carter,妻子名叫Amble Carter。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酒店工作,薪水不错。后来酒店破产,两人都失业了,他们只好从拉斯维加斯迁到加利弗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市。自经济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沦为无家可归者,Daniel和Amble便是其中的两位。由于付不起房贷,他们不得不搬出自家的房屋。他们把家安在哪里呢?失业再加上没钱,新家他们只好安在自己的红色旧车里,车子是他们失业后剩下的唯一一件高档物了。他们所住的车,好听点我们称之为“移动房子”,调侃版本的就是另类“蜗居”了。也许是爱情的魔力,虽然一夜间从房奴变成无房户,但他们俩不泄气,仍旧期待着能尽快脱离困境。他们不停的找工,可经济危机下工作真的不好找。他们找了好久,Daniel好不容易才在报纸上找到在一家农场当雇工的活儿,但农场却在离家3500公里之外的肯塔基州。圣地亚哥在美国南部,紧挨着墨西哥,可以想象3500公里距离是个什么样的感觉。Daniel想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工,这样可以离妻女近些。可至今在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圣地亚哥仍旧找不到别的活干,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决定独自去肯达基干农场工。他心里安慰自己,至少挣到工钱后可以寄些回家。可这下他一走,他的妻女怎么办?她们何去何从?


        Daniel走后,妻子Amble和女儿每天继续住在车子里。Amble白天把车停在一些店铺的外面,晚上就把车开到允许在车里过夜的停车场。在美国,有的地方提供给有车却无家可归者在自家车里过夜的露天停车场,这种停车场有工作人员,还可以在那洗澡和上洗手间,但停车位置有限。白天无家可归者必须开走车子,晚上才允许开进来过夜,车位停满之后就不允许车进来了,停车场大门晚上会关闭。Amble白天开车上街时总看到许多在桥下过夜的无家可归者,她告诉记者说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找工,以避免哪天全家也沦落街头。白天她照顾两个小孩,会带她们到公园玩,一到傍晚她就得赶紧开车到无家可归者的停车场去抢车位,去晚了的话就没有车位了。Amble有几次把车停在路边过夜,她觉得这样做很没有安全感,而且还怕被警察捉,因为在圣地亚哥,就算在大街上的自家车里过夜也是违法的。   


        Amble和女儿常过夜的停车场属于教会,那儿的工作人员是志愿者。经济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西线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停车场。一位志愿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过夜的还有老师和医务工作者。这个停车场只有20个车位,但晚上常常挤了30辆车。由于经济危机,许多美国中产家庭因还不起房贷失去了房子,不得不夜宿此类停车场。一位准备在这过夜的男子告诉记者,说他现在还把车子也当成自己的办公室。他说他也有家人,但父母住在其他地方。他有时候会跑到朋友家洗澡,不过他觉得总是去朋友那洗澡很不好意思。他说他14岁便开始工作,曾任过企业和酒店的管理人员,但52岁那年他失业了。他想工作到70岁,可是却找不到活干。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不解决这些问题,当记者问他名字时,他不想说。晚上睡觉前,在停车场过夜的人们会用黑色的布、帘子或袋子遮住车窗,免得被外人窥视。他们先把车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车前后的空地上,然后把车里的座位当作床,晚上这个停车场有人守夜。第二天6点左右人们就起床收拾家当,然后开车离开停车场。


// 说明:我一段段地写,然后补齐到前面所占的楼里,方便不能爬楼又怕搭电梯的童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lbr 于 2013-2-28 05:23 编辑

        Amble的家当大部分是女儿的用品,三岁的大女儿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玩,根本不知道妈妈的处境。每晚Amble尽可能在车里的座位上给女儿们布置舒适的睡觉之处,而自己就将就。陷入困境的中产家庭大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也不想透露自己的名字,他们不希望自己夜宿停车场的窘况出现在媒体镜头里。Amble和Daniel是比较坦然面对现实的一家,所以他们勇敢地接受了跟踪采访。Amble和她的女儿已经在车里住了四个月,她希望以后他们还能有自己的屋子,这样孩子们就有了睡觉的地方,可眼前的现实却使这一切成了奢望。


         Amble的老公Daniel目前在3500公里之外的肯塔基州的某农场里打工。他在农场干的活一般是搬木头、修栅栏、看护马匹和除草等,可以这么说,他每天得干农场要求他干的任何活儿。他住的地方很简陋,是农场提供的在田间的简易房,不过是免费的。白天Daniel埋头干活,但一有空了他就用手机给妻女发短讯,给女儿发很多农田和马的照片。他说,这是唯一让他忘却孤独的方式。这份农场工并非固定的工作,他在农场挣的仅是日薪,也就是说,第二天有活干的话工头会打电话给他,没有的话就得等。工头说他满意Daniel干的活,赞他虽年轻但肯干,工头说他闲时总会谈及他的女儿。Daniel每晚都会给妻女电话,他告诉记者,为了孩子他必须坚强些。他说,为了女儿他干什么活都行,哪怕是去街上收狗粪他也干,因为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找不到活干。记者听他这么说,问他会不会觉得干这些活失去自尊。他还幽默地说他不知道自尊啥意思,要去用google搜一下,他强调为了孩子他会服从老板 的安排。      

                              

        Amble和Daniel的故事还没讲完,Amble和女儿会有地方住吗?Daniel在农场好过吗?他们之间会出现什么状况?曲折且不输电影情节的过程和结局后面还要接着讲。我先跳到第二个故事。




故事二:迪斯尼大叔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每天都有不少父母带孩子们来这里游玩。故事二里的主人翁迪斯尼大叔是一位比较乐观的胖大叔,他的名字是Larry Dobson,因他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城的迪斯尼工作,所以文中送了他这个昵称。大叔今年52岁,养育了5个孩子,目前和家人住在弗罗里达州的一个汽车旅馆里。迪斯尼大叔曾经在美国一些城市的零售业工作过,任过公司的部门主管,但公司关门后他失业了。两年前他在一家大公司的客服工作,遗憾的是后来他又失业了。大叔一家还不起房贷,银行强制收走了他们的房子,他们不得不搬出房子,全家住在汽车旅馆里。大叔现在在迪斯尼乐园工作,但仅是打小工,每天干的是类似于查票员之类的活儿。每个月靠这份工他挣的薪水租不起外头的房子。每周他付给汽车旅馆的租金是149美金,但他每周才挣228美金,除去房租费最后仅剩大概70美金用于购买生活用品。   


       迪斯尼大叔白天在迪斯尼乐园门口忙乎,站了一整天他还乐呵呵的说就脚有些酸,不过游客给他带来不少乐趣,下班后他坐迪斯尼乐园的公车回家。有一天他把记者带去了他家,他们所住的旅馆占地面积不小,有很多客房。他的三个大孩子已经搬出去住,他和妻子还有其他两个孩子挤在这家旅馆的一个房间里。床、柜子、饭桌、椅子、电脑、锅具等都摆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旅馆房间既是大叔一家的睡房也是客厅,同时还有兼作饭厅的功能,这个小房间其实已被他们改成了三屋一体的多功能间。大叔向记者介绍他们的陋室时还是乐呵呵的,但谈到何时才能存够钱搬离这里时他也忧虑了,他们一家住在这个旅馆已经一年半了。他在迪斯尼乐园的起薪是740美金,两年半后涨到820美金。虽然打的是小工,迪斯尼大叔却还是期待乐园有一天可以给他加薪,这样他和家人可以租正常的房子住。


        大叔一家居住的汽车旅馆原先是提供给来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住的,但现在游客很少在这过夜,住在这儿的大都是一些因还不起房贷不得不搬出自家屋的家庭。迪斯尼乐园附近的汽车旅馆里目前大概住了900个无家可归的家庭,不少家庭在这已经住了一两年了,原因是他们找不到房子住。由于不少陷入困境的中产家庭来住旅馆,这一带的一些旅馆的租金趁机翻倍,这些旅馆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大叔一家居住的汽车旅馆租金没涨,因而旅馆的房子全被住满。这家旅馆一位女性黑人工作人员Shirley同意接受采访,她告诉记者这些无奈的情况。回她房间的路上,她带记者参观了一下这个旅馆,她指着街上的无家可归者,甚至有些激动的对记者说:“我们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吗?可是却有这么多的无家可归者,真的是耻辱!”她忧心的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一些家庭没地方住,还有老人,那些老人不知道该去哪里住,他们只好睡在街上。” Shirley让记者进屋,她的屋里住着一位白人老奶奶。Shirley告诉记者这位老奶奶原先租住在这家旅馆的一个小间里,后来没钱了,只好跑去睡街上。Shirley得知后,把老人从街上带回家,她说不忍心看老人孤苦流落街头。老奶奶说街上太阳很晒,她想找个遮阳之处也找不到。Shirley继续说,这位老奶奶以前工作那么辛苦,可是到老了却一无所有。然后她接着说,她以前在田里干过活,也当过售货员,如今在这家旅馆工作,现在她已经53岁了,她没有养老金,也许有一天她也会象老人一样露宿街头,她的声音里带着些忧虑和无奈。Shirley在叙述这些现状时,屋里的电视上正好播放新闻,新闻里提到美国的经济在好转,可是失业人数却没下降。第二个故事到这也先按暂停键。现在转到第三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lbr 于 2013-3-5 06:37 编辑

故事三:昔日企业高管,今日小时工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是Terry,他和家人目前也在一家汽车旅馆居住。这家旅馆也是故事二中的迪斯尼大叔一家寄居的旅馆。旅馆每月的租金是600美金,由于租金不贵很受欢迎,租户几乎都是曾经的美国中产。不管是夜宿停车场还是住在汽车旅馆里的曾经的美国中产,他们都不太愿意向媒体讲述自己的状况,他们大都觉得丢脸。Terry也是犹豫了好一阵才答应接受采访的。Terry是42岁的美国人,从全家福上目测他有6个孩子。他曾在一家大酒店做过咨询员,后来是一家汽车企业的主管,薪酬很高,两年前失业后全家搬到汽车旅馆住。Terry的爱好是打高尔夫球,他以前常在盐湖城的一家有名的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球,而今只能在汽车旅馆外的草坪上过把瘾。


        他们搬家的主要原因也同前两个故事里的主角一样,因为失业还不起房贷,房子被银行收走,迫不得已只好变卖掉一些不需要的家当,然后一家人迁到小旅馆住。Terry找了一年才找到一个半职的工作,每小时挣8美金。他现在挣的钱除了养家外已交不起汽油费和汽车保险,他只好把车也卖了,然后搭公车去上班。Terry告诉记者,他们家以前有小艇,全家夏天滑水冬天去滑雪,没有节制的消费,但自从他失业后,这些就都没有了。当记者问他是否还觉得自己是中产时,他摇头说不知道,他觉得没有了工作,人们便失去了安全的感觉。他感慨地对记者说:“50年代的生活让我们羡慕,我们父辈那阵子有带花园的房子和一辈子固定的工作,他们只需辛苦工作就可以获得安稳的一切,而今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儿童生活贫困,许多曾经的中产家庭现在住在汽车旅馆里。如果父母挣的钱更少的话,全家人就得搬到更简陋的地方住。在迪斯尼乐园一带的汽车旅馆里住着1800名儿童,校车为了接住在那的几位适学儿童特意改道。Terry一家搬到旅馆后,他的孩子一开始也觉得丢脸,后看到周围不少小孩的家庭也是住汽车旅馆,心里才平复。一开始失业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好,Terry的大儿子曾被送到了托养的家庭。当记者问及大儿子时,孩子直接说,被送去托养家庭是个恶梦,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他愿意分担父母的家务。这位大儿子现在也担心父母会因为经济原因压力会更大,但他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弟妹在一起玩。他说,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全家人在一起,我就感到幸福。   


        住在汽车旅馆里的父母基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被送到托养的家庭里,记者发现住在这些旅馆里的无家可归的人们,没有一家得到政府的资助。追踪报道了半年记者仅看到一名社工,这名社工要负责1800名孩子。尽管境况窘迫,Terry还是有些乐观的说至少他们现在全家在一起,他说一开始全家要住车里更不好受,尤其是在冬天。他告诉记者,旅馆里有七户已经搬走,有一户搬进了独立屋,但只呆了三个月全家又住在车里。他还提到外头给无家可归者过夜的地方总是满员,甚至夏天还会关闭掉一些。之后,他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他说,在美国对穷人而言没有安全感。第三个故事先到这。


        现在我们回到故事一,故事里的女主角Amble一直想找工,但她又付不起保姆费,只好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四处找工。有一天她抱着孩子到一家酒店找工,接待员让她上楼填表。她一边想填表,一边又得眼睛不离盯着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满地爬,另一个孩子到处乱抓东西,她根本集中不了精力填表,不得不放弃此次找工机会。因为带着两个孩子她错失了一些找工机会。Amble告诉记者,白天和孩子在外面玩,可以稍微忘记些烦恼,而一旦坐到车里压力感便袭来。尤其傍晚她得赶紧开车去停车场占位,晚了就没位置过夜了,而且她还得担心自己的车子别出故障。Amble的老公Daniel当了阵子农民工,存到了一点钱后思家心切,赶紧买票坐两天两夜的大巴穿越3500公里回家看妻女。到了圣地亚哥,Daniel电话联络妻女后到了停车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妻女的车。他迫不及待地抱起自己的女儿,高兴的向记者炫耀:“一个已经会跑,一个已经会说这么多话了。”之后他问妻子找工如何,妻子说不好找,写了申请但没有回应。Daniel告诉记者,说他知道妻女需要他,但他只能呆几天就得返回农场干活。他想在回农场之前带家人去海边,他说虽然他们陷入困境,但他想让自己的孩子还能享受到正常孩子的乐趣。Amble也一直期待家里的境况会改善。一个月后记者得知Amble和孩子寻到了落脚点,但在这最后一次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让人震惊的消息,这个不幸的消息居然与Daniel有关。


         Daniel回农场后,又开始正常地干活挣日薪。可是有一天他在农场出了意外,被警察逮捕了,而且电视新闻还报道他被捉的消息,原因是他在农场打死了一位39岁的男人。警方怀疑是谋杀,他被关进了肯塔基州的监狱里。他为自己辩护,说是这个男人喝醉酒了,闯入他的宿舍拿木头袭击他,想打死他,他为了自卫才失手伤人的,但是由于无证人没人相信他,Daniel必须被收监等待判决。本已夜宿车里,现在丈夫坐牢,失去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对Amble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她唯一的想法是必须找到工。她和孩子现在有地方住了,但采访记录里没说明她们住哪里,也许是媒体帮的忙。Amble说,孩子现在终于可以睡到床上了。她带着哭腔跟记者说,如果美国经济状况好的话,Daniel就不会跑去干农场的活,也就不会发生伤人的事情了,这些本来都可以避免的。她原来以为对自己家而言住在车里已经是最糟糕的状况了,但现在孩子他爹坐牢,境况变得更糟了。丈夫现在呆在监狱里,她不能给丈夫打电话,大女儿又经常问起爸爸,她只好每回都向孩子隐瞒,骗女儿说爸爸在干活挣钱。Amble哭着说,Daniel是一位好爸爸,一位好人。临走时她告诉记者即使目前境况这么糟糕,她也不会放弃。


        现在说说这三家人在追踪采访结束前的状况。半年过后,也就是2012年底,迪斯尼大叔Larry仍旧在期待迪斯尼乐园给他加薪,这样也许他和家人可以搬离汽车旅馆。Terry和他老婆终于存够了在奥兰多租一个小宅的钱,他们将在几个月后搬离旅馆,他们希望有一天能重新过上好日子。2012年11月圣地亚哥法院的陪审团终于相信Daniel是由于正当防卫才伤人的,他获准无罪释放,终于可以离开监狱与妻女团聚了。


        三个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暂时的结局不算特别差,至少三家在房子被银行收走后都没有放弃,也许是因为有家人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沦落街头。记者跟踪采访完后也深有感触地认为,这三个家庭都希望将来能再过上好日子,能尝上美食和拥有栖身之地,可是人们必须拥有工作才能实现这一切,有了工作人们才能生存下去,这些都将是美国奥巴马总统在其第二任期里难以解决的问题。


        大家读完故事应该知道我为何引用杜甫的诗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期待不仅我们中国人有,美国人也一样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lbr 于 2013-3-10 09:42 编辑

        上面讲到的三个故事是源自德国电视台WDR拍摄的关于美国人的纪录片“碎梦 - 美国中产为生存而挣扎(Broken Dreams - Amerikas Mittelschicht kämpft ums Überleben)”[1]。纪录片的拍摄者是德国记者Philippe Levasseur,他2012年在美国跟踪无家可归者半年之久才拍摄制作成这部纪录片。片子放映的时间大概45分钟。我以叙述的方式“译”了这个片子,希望对美国感兴趣的同胞可以从德国人的角度去了解一下美国和美国人。


    看完电视台的这部纪录片,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由Jude Law主演的美国好莱坞电影“Repo Men(国内译作:重生男人)”。Repo Men是科幻片,里面的一些镜头挺暴力的,不过电影拍得不错。该片讲述的是2025年人类非常依赖人造器官移植,人造器官彻底取代了实体器官。虽然人造器官很昂贵,但在广告的攻势下很多人使用。患者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移植器官,但是如果患者不按期付款的话,器官将被器官租赁公司(TheUnion)派来的器官追讨员暴力收回。人造器官上有识别码,追讨员凭借特殊仪器可以找到负债患者的藏身之处。


        Jude在剧中饰演器官追讨员Remy,他和搭档Jack是器官租赁公司最优秀的器官追讨员,两人工作方式很冷血,所以每回都能成功追讨回器官。Remy的妻子同情患者,希望他放弃这份工作,可是他犹豫,妻子离开他。有一次Remy在工作中被电击导致心脏被毁,不得不装上人造心脏,因此他也必须跟器官租赁公司签贷款合同。装上人造心脏后,他想到如果他哪天付不起贷款,他的心脏也会被追回,这样他慢慢对患者产生了同情心,也发现自己不再胜任自己的工作。其实他要是还象以前那么冷血,他的高薪应该可以逐步偿还掉贷款的。可是人造心脏却让他找到了良心,他选择了逃避。一天他在街上遇上一位无助的酒吧女,发现她身上除了嘴唇外都是人造器官。他同情她并爱上她,想帮她在器官租赁公司消掉人造器官的记录。某次他俩在藏匿中被他的搭档Jack发现,Jack告诉Remy是他为了不让Remy离开公司,故意制造电击事故使他换上人造心脏。两人为此互搏,Remy打晕了Jack,然后他和酒吧女用计闯入了器官租赁公司,他单枪匹马打死了公司内所有阻拦他的人,后在醒悟过来的Jack的帮助下彻底摧毁了公司总部所有人造器官的记录,之后三人一起去海边度假。到了这里电影镜头一转,观众会发现Remy其实一直活在幻想中。原来在互搏中,他被Jack打残,然后被装上了人造神经系统,系统让他活在反方向的幻觉中,而酒吧女身上所有人造器官被回收。Jack因内疚没打死Remy,但他下半辈子必须为Remy还人造神经系统的贷款。


        这部电影和我前面叙述的几个故事一比较,很容易发现,电影里的器官租赁公司暗指的是银行,患者就是房奴。电影里患者还不起贷款时会被追讨员一枪击毙后取回器官,现实的故事中美国人还不起房贷银行立马收回房子,你是寄人篱下还是露宿街头跟他们无关。电影里的人造神经系统是不是有点象特殊的媒体,会让一些人生活在幻想中自己却一无所知。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里的场景常会被电影情节所演绎,甚至会比电影更精彩。电影RepoMen讽刺意味很浓,看完让人感慨,在钱主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生存权、居住权原来未必是自己说了算的。RepoMen在德国放映后,德国媒体评论这部电影批判市场经济还不够深刻。  


        自从经济危机出现以来,许多人已经知道问题出在银行身上。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资助银行的做法也引来各自国家老百姓的不满,批评声至今未断。这里要提到的是一个可能已经被大众忽略了的国家:冰岛。这个国家当初由于银行过度投机加上国家监控不力致其破产,破产后该国愤怒的国民逼退无能的政府领导人,重新选出了尊重国民利益的新政府。新政府并没有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银行,而是任其破产,然后国家力量介入使其国有化。之后银行不再象以前那样光顾投机生财,而是从事正常的金融业务服务国民,并处在国家的监管之下。如今冰岛这个国家又慢慢在恢复生机。冰岛虽是一个小国,但该国对银行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可以给欧美强国起参考作用,可是鲜见欧美的媒体促其政府借鉴冰岛的做法。


注:[1]德国电视台WDR的纪录片“碎梦 - 美国中产为生存而挣扎(BrokenDreams - Amerikas Mittelschicht kämpft ums Überleben)”的网址:       http://www.wdr.de/tv/diestory/sendungsbeitraege/2013/0121/brokendreams.j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亮了,期待楼主的干货!{: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2-2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有下面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楼主的“故事”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lbr 于 2013-2-21 22:18 编辑

说明:文中的故事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采访记录是最近才完成的,公开也就是前些天的事,但故事却一直在进行着......

故事一:中产一夜之间沦为农民工  



他和她是夫妻,都才二十多岁,

现住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一岁,另一个三岁。

他叫Daniel Carter,妻子名叫Amble Carter。

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

曾经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酒店工作,薪水不错。

后来酒店破产,两人都失业了,

他们只好从拉斯维加斯迁到加利弗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市。

自经济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沦为无家可归者,

Daniel和Amble便是其中的两位。

由于付不起房贷,他们不得不搬出自家的房屋。

他们把家安在哪里呢?

失业再加上没钱,新家他们只好安在自己的红色旧车里,

车子是他们失业后剩下的唯一一件高档物了。

他们所住的车,好听点我们称之为“移动房子”,

调侃版本的就是另类“蜗居”了。

也许是爱情的魔力,

虽然一夜间从房奴变成无房户,但他们俩不泄气,

仍旧期待着能尽快脱离困境。

他们不停的找工,可经济危机下工作真的不好找。

他们找了好久,

Daniel好不容易才在报纸上找到在一家农场当雇工的活儿,

但农场却在离家3500公里之外的肯塔基州。

圣地亚哥在美国南部,紧挨着墨西哥,

可以想象3500公里距离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Daniel想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工,这样可以离妻女近些。

可至今在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圣地亚哥仍旧找不到别的活干,

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决定独自去肯达基干农场工。

他心里安慰自己,至少挣到工钱后可以寄些回家。

可这下他一走,他的妻女怎么办?她们何去何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送花送分的童鞋。

楼主找了一首歌来配这篇文章,

是德国很有名的一个摇滚乐队Rammstein创作的“赞美”美国的歌曲,

这个乐队也是楼主比较欣赏的智慧型乐队。

这首歌发行的时候,在德国反响很大,在youtube 上可以听。

歌词德语英语混搭,

文章写完楼主再尝试分析歌词的含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NAM3rIBG5k


AMERIKA


Refrain: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ca is wunderbar.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Amerika.

Wenn getanzt wird, will ich führen,
auch wenn ihr euch alleine dreht,
lasst euch ein wenig kontrollieren,
Ich zeige euch wie's richtig geht.
Wir bilden einen lieben Reigen,
die Freiheit spielt auf allen Geigen,
Musik kommt aus dem Weißen Haus,
Und vor Paris steht Mickey Maus.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Ich kenne Schritte, die sehr nützen,
und werde euch vor Fehltritt schützen,
und wer nicht tanzen will am Schluss,
weiß noch nicht, dass er tanzen muss!
Wir bilden einen lieben Reigen,
ich werde Euch die Richtung zeigen,
nach Afrika kommt Santa Claus,
und vor Paris steht Mickey Maus.

Refrain: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ca is wunderbar.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Amerika.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Coca-Cola, Wonderbra,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Amerika.

This is not a love song,
this is not a love song.
I don't sing my mother tongue,
No, this is not a love song.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is wunderbar.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Amerika.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Coca-Cola, sometimes WAR,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ca,
Amerika, Amerik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Daniel走后,妻子Amble和女儿每天继续住在车子里。

Amble白天把车停在一些店铺的外面,

晚上就把车开到允许在车里过夜的停车场。

在美国,

有的地方提供给有车却无家可归者

在自家车里过夜的露天停车场,

这种停车场有工作人员,

还可以在那洗澡和上洗手间,

但停车位置有限。

白天无家可归者必须开走车子,

晚上才允许开进来过夜,

车位停满之后就不允许车进来了,

停车场大门晚上会关闭。


Amble白天开车上街时

总看到许多在桥下过夜的无家可归者,

她告诉记者说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找工,

以避免哪天全家也沦落街头。

白天她照顾两个小孩,

会带她们到公园玩,

一到傍晚她就得赶紧开车到无家可归者的停车场去抢车位,

去晚了的话就没有车位了。


Amble有几次把车停在路边过夜,

她觉得这样做很没有安全感,

而且还怕被警察捉,

因为在圣地亚哥,

就算在大街上的自家车里过夜也是违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更:

Amble和女儿常过夜的停车场属于教会,那儿的工作人员是志愿者。

经济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西线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停车场。

一位志愿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来这里过夜的还有老师和医务工作者。

这个停车场只有20个车位,但晚上常常挤了30辆车。

由于经济危机,许多美国中产家庭因还不起房贷失去了房子,

不得不夜宿此类停车场。


一位准备在这过夜的男子告诉记者,

说他现在还把车子也当成自己的办公室。

他说他也有家人,但父母住在其他地方。

他有时候会跑到朋友家洗澡,

不过他觉得总是去朋友那洗澡很不好意思。

他说他14岁便开始工作,曾任过企业和酒店的管理人员,

但52岁那年他失业了。

他想工作到70岁,可是却找不到活干。

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不解决这些问题,

当记者问他名字时,他不想说。


晚上睡觉前,在停车场过夜的人们会用黑色的布、帘子或袋子遮住车窗,

免得被外人窥视。

他们先把车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车前后的空地上

然后把车里的座位当作床,

晚上这个停车场有人守夜。

第二天6点左右人们就起床收拾家当,

然后开车离开停车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Amble的家当大部分是女儿的用品,

三岁的大女儿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玩,根本不知道妈妈的处境。

每晚Amble尽可能在车里的座位上给女儿们布置舒适的睡觉之处,

而自己就将就。

陷入困境的中产家庭大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也不想透露自己的名字,

他们不希望自己夜宿停车场的窘况出现在媒体镜头里。

Amble和Daniel是比较坦然面对现实的一家,

所以他们勇敢地接受了跟踪采访。

Amble和她的女儿已经在车里住了四个月,

她希望以后他们还能有自己的屋子,

这样孩子们就有了睡觉的地方,

可眼前的现实却使这一切成了奢望。

      
Amble的老公Daniel目前在3500公里之外的肯塔基州的某农场里打工。

他在农场干的活一般是搬木头、修栅栏、看护马匹和除草等,

可以这么说,他每天得干农场要求他干的任何活儿。

他住的地方很简陋,

是农场提供的在田间的简易房,不过是免费的。

白天Daniel埋头干活,但一有空了他就用手机给妻女发短讯,

给女儿发很多农田和马的照片。

他说,这是唯一让他忘却孤独的方式。

这份农场工并非固定的工作,他在农场挣的仅是日薪,

也就是说,第二天有活干的话工头会打电话给他,没有的话就得等。

工头说他满意Daniel干的活,赞他虽年轻但肯干,

工头说他闲时总会谈及他的女儿。

Daniel每晚都会给妻女电话,

他告诉记者,为了孩子他必须坚强些。

他说,为了女儿他干什么活都行,

哪怕是去街上收狗粪他也干,

因为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找不到活干。

记者听他这么说,问他会不会觉得干这些活失去自尊。

他还幽默地说他不知道自尊啥意思,要去用google搜一下,

他强调为了孩子他会服从老板 的安排。
         

Amble和Daniel的故事还没讲完,

Amble和女儿会有地方住吗?

Daniel在农场好过吗?

他们之间会出现什么状况?

曲折且不输电影情节的过程和结局后面还要接着讲。

我先跳到第二个故事。


//太晚了,先写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二:迪斯尼大叔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

每天都有不少父母带孩子们来这里游玩。

故事二里的主人翁迪斯尼大叔是一位比较乐观的胖大叔,

他的名字是Larry Dobson,

因他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城的迪斯尼工作,

所以文中送了他这个昵称。

大叔今年52岁,养育了5个孩子,

目前和家人住在弗罗里达州的一个汽车旅馆里。

迪斯尼大叔曾经在美国一些城市的零售业工作过,

任过公司的部门主管,但公司关门后他失业了。

两年前他在一家大公司的客服工作,

遗憾的是后来他又失业了。


大叔一家还不起房贷,银行强制收走了他们的房子,

他们不得不搬出房子,全家住在汽车旅馆里。

大叔现在在迪斯尼乐园工作,但仅是打小工,

每天干的是类似于查票员之类的活儿。

每个月靠这份工他挣的薪水租不起外头的房子。

每周他付给汽车旅馆的租金是149美金,

但他每周才挣228美金,

除去房租费最后仅剩大概70美金用于购买生活用品。


迪斯尼大叔白天在迪斯尼乐园门口忙乎,

站了一整天他还乐呵呵的说就脚有些酸,

不过游客给他带来不少乐趣,

下班后坐迪斯尼乐园的公车回家。

有一天他把记者带去了他家,

他们所住的旅馆占地面积不小,有很多客房。


他的三个大孩子已经搬出去住,

他和妻子还有其他两个孩子挤在这家旅馆的一个房间里。

床、柜子、饭桌、椅子、电脑、锅具等都摆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

旅馆房间既是大叔一家的睡房也是客厅,

同时还有兼作饭厅的功能,

这个小房间其实已被他们改成了三屋一体的多功能间。


大叔向记者介绍他们的陋室时还是乐呵呵的,

但谈到何时才能存够钱搬离这里时他也忧虑了,

他们一家住在这个旅馆已经一年半了。

他在迪斯尼乐园的起薪是740美金,

两年半后涨到820美金。

虽然打的是小工,

迪斯尼大叔却还是期待乐园有一天可以给他加薪,

这样他和家人可以租正常的房子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一家居住的汽车旅馆原先是提供给来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住的,

但现在游客很少在这过夜,

住在这儿的大都是一些因还不起房贷不得不搬出自家屋的家庭。

迪斯尼乐园附近的汽车旅馆里目前大概住了900个无家可归的家庭,

不少家庭在这已经住了一两年了,

原因是他们找不到房子住。

由于不少陷入困境的中产家庭来住旅馆,

这一带的一些旅馆的租金趁机翻倍,

这些旅馆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大叔一家居住的汽车旅馆租金没涨,

因而旅馆的房子全被住满。

这家旅馆一位女性黑人工作人员Shirley同意接受采访,

她告诉记者这些无奈的情况。

回她房间的路上,她带记者参观了一下这个旅馆,

她指着街上的无家可归者,甚至有些激动的对记者说:

“我们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吗?可是却有这么多的无家可归者,真的是耻辱!”

她忧心的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一些家庭没地方住,

还有老人,那些老人不知道该去哪里住,他们只好睡在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ley让记者进屋,她的屋里住着一位白人老奶奶。

Shirley告诉记者这位老奶奶原先租住在这家旅馆的一个小间里,

后来没钱了,只好跑去睡街上。

Shirley得知后,把老人从街上带回家,

她说不忍心看老人孤苦流落街头。

老奶奶说街上太阳很晒,她想找个遮阳之处也找不到。

Shirley继续说,这位老奶奶以前工作那么辛苦,

可是到老了却一无所有。

然后她接着说,她以前在田里干过活,

也当过售货员,如今在这家旅馆工作,

现在她已经53岁了,她没有养老金,

也许有一天她也会象老人一样露宿街头,

她的声音里带着些忧虑和无奈。

Shirley在叙述这些现状时,

屋里的电视上正好播放新闻,

新闻里提到美国的经济在好转,

可是失业人数却没下降。

第二个故事到这也先按暂停键。

现在转到第三个故事。



故事三:昔日企业高管,今日小时工

//先写到这,睡觉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三:昔日企业高管,今日小时工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是Terry,

他和家人目前也在一家汽车旅馆居住。

这家旅馆也是故事二中的迪斯尼大叔一家寄居的旅馆。

旅馆每月的租金是600美金,

由于租金不贵很受欢迎,

租户几乎都是曾经的美国中产。


不管是夜宿停车场还是住在汽车旅馆里的曾经的美国中产,

他们都不太愿意向媒体讲述自己的状况,

他们大都觉得丢脸。

Terry也是犹豫了好一阵才答应接受采访的。


Terry是42岁的美国人,

从全家福上目测他有6个孩子。

他曾在一家大酒店做过咨询员,

后来是一家汽车企业的主管,薪酬很高,

两年前失业后全家搬到汽车旅馆住。

Terry的爱好是打高尔夫球,

他以前常在盐湖城的一家有名的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球,

而今只能在汽车旅馆外的草坪上过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搬家的主要原因也同前两个故事里的主角一样,

因为失业还不起房贷,

房子被银行收走,

迫不得已只好变卖掉一些不需要的家当,

然后一家人迁到小旅馆住。

Terry找了一年才找到一个半职的工作,

每小时挣8美金。

他现在挣的钱除了养家外已交不起汽油费和汽车保险,

他只好把车也卖了,

然后搭公车去上班。


Terry告诉记者,

他们家以前有小艇,

全家夏天滑水冬天去滑雪,

没有节制的消费,

但自从他失业后,

这些就都没有了。


当记者问他是否还觉得自己是中产时,

他摇头说不知道,

他觉得没有了工作,

人们便失去了安全的感觉。

他感慨地对记者说:

“50年代的生活让我们羡慕,

我们父辈那阵子有带花园的房子和一辈子固定的工作,

他们只需辛苦工作就可以获得安稳的一切,

而今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更:


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儿童生活贫困,

许多曾经的中产家庭现在住在汽车旅馆里。

如果父母挣的钱更少的话

全家人就得搬到更简陋的地方住。

在迪斯尼乐园一带的汽车旅馆里住着1800名儿童,

校车为了接住在那的几位适学儿童特意改道。

Terry一家搬到旅馆后,

他的孩子一开始也觉得丢脸,

后看到周围不少小孩的家庭也是住汽车旅馆,

心里才平复。


一开始失业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好,

Terry的大儿子曾被送到了托养的家庭。

当记者问及大儿子时,

孩子直接说,被送去托养家庭是个恶梦,

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

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他愿意分担父母的家务。

这位大儿子现在也担心父母会因为经济原因压力会更大,

但他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弟妹在一起玩。

他说,不管怎么样,

只要我们全家人在一起,我就感到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鼓励中国的年轻人多出国,让他们去长点见识,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经济危机使全世界中产人群受打击巨大。而且,早在经济危机前,M型社会就在很多国家出现了。如果楼主有耐心和胆量,你还可以在中国采访到更多破产商户,现在他们的日子比你讲的那些人还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22:56 , Processed in 0.05805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