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2|回复: 112

记录片二次大战真相之中国战事,火力很猛很震撼。真相让谁蒙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斗 于 2013-3-22 13:40 编辑

我看到的关于国粉眼中的抗战内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他的言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3112027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3113109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311455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错过了1 32楼
  看当时的地图,老蒋龟缩到西南一隅,一直到日本投降前一个月还丢了二十多座城池。当时在东三省抗日的,在山东山西陕西,在河南河北,在整个东北西北华北抗日的全是共军,抗日胜利前一个月共军收复二十余城市。谁在抗战这更简单了,国军一路丢失国土,共军一路收复,这还看不出谁在抗战。当时美国总统说老蒋是个贼,一家子都是贼,取消了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因为这些物资全跑到了黑市,四大家族把美援全部截流,前线吃紧后......
  -----------------------------
  战时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驻扎在东北。

  但关东军并不是中国GCD打掉的,而是苏联人翻过兴安岭打掉的。

  缴获的日军武器全部给了中共,另外接收了伪军几十万(此中张学良部和冯玉祥部为最多)。

  这些也是后来打天下的资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良晚年看了蒋介石的日记明白,蒋介石不仅要抗日,而且有详尽的战略计划。西安事变只把原计划争取时间,积蓄力量的战略部署破坏,把全面抗日提前。这除了对日本人有利,对中国则是巨大的灾难——抗战的惨烈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他在纽约明确说发动西安事变是"闯了大祸",自己是"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错过了1 32楼
  看当时的地图,老蒋龟缩到西南一隅,一直到日本投降前一个月还丢了二十多座城池。当时在东三省抗日的,在山东山西陕西,在河南河北,在整个东北西北华北抗日的全是共军,抗日胜利前一个月共军收复二十余城市。谁在抗战这更简单了,国军一路丢失国土,共军一路收复,这还看不出谁在抗战。当时美国总统说老蒋是个贼,一家子都是贼,取消了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因为这些物资全跑到了黑市,四大家族把美援全部截流,前线吃紧后......
  -----------------------------
  另外苏联敢出兵我国东北也是因为美国已经丢了原子弹,日本大势已去。

  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后在东北也是奸淫捋掠无恶不做。

  因强奸之事我中共官员前去交涉得到答复是,我们苏联军队在德国也是这样干的。

  另外把日本建设在东北的工厂设备全部搬到苏联(当时东北的工农业产值已经超过日本的本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菜菜的狐狸 38楼
  “战时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驻扎在东北。”
  这句话我就懒的往下看了 你这是啥也不懂啊
  41年以后 关东军质量就不行了
  到了45年 日本本土都穷到号召日本国民削竹枪保卫日本 一亿玉碎了 看清楚了 是削竹枪!!!恩 在你看来 45年8月老毛子还能在东北缴获几十万伪军外加百万关东军的装备
  你用点脑子行吗
  ------------------------
  笑话,照你说百万关东军也就百万杆毛竹而已。苏联人对付毛竹也要搬重型坦克过兴安岭实在是蠢的可以。

  事实上关东军是日本为应对苏联突袭而设,人数在70到85万间再加上沩军,所以号称百万。

  因为是应对苏联的所以关东军从没入关内,装备要好与对付国民党的“中国派遣军”(明显是看不起中国军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菜菜的狐狸 41楼
  又得挑对
  1 是苏联先出兵远东 而后美国才投的原子弹 早在柏林战役前 毛子就从西线抽调了大量部队加强远东方面军 原子弹8月6号扔的 毛子8月9号出兵东北 你不会傻到认为3天时间可以完成百万军队的调动 协同 后勤 整合成一次大规模战役进攻吧
  2 毛子出兵东北不是受大委员长阁下邀请而来吗?上赶着委员长还把外蒙给卖了邀请毛子进东北呢 他怎么没看到你所谓的“日本大势已去”?
  3 毛子在东北强奸 ......
  -----------------------------
  “原子弹8月6号扔的 毛子8月9号出兵东北”,当是德国已经战败敌人就日本了,所以苏联的布兵都在东线。如果美国不仍原子掸,毛子未必肯这么快出兵的。

  毛子不是蒋邀请的,是美国罗斯福总统邀请的(没办法当时我们国力弱说话没分量)

  当时的东北蒋的力量是到不了的,苏联打下东北后只有中共的力量在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时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驻扎在东北。”
  这句话我就懒的往下看了 你这是啥也不懂啊
  41年以后 关东军质量就不行了
  到了45年 日本本土都穷到号召日本国民削竹枪保卫日本 一亿玉碎了 看清楚了 是削竹枪!!!恩 在你看来 45年8月老毛子还能在东北缴获几十万伪军外加百万关东军的装备
  你用点脑子行吗
  ------------------------
  笑话,照你说百万关东军也就百万杆毛竹而已。苏联人对付毛竹也要搬重型坦克过兴安岭实在是蠢的可以。

  事实上关东军是日本为应对苏联突袭而设,人数在70到85万间再加上沩军,所以号称百万。

  因为是应对苏联的所以关东军从没入关内,装备要好与对付国民党的“中国派遣军”(明显是看不起中国军队)。



  ----------------------------------
  补充一下,后来那些沩军大都编入了四野集团军。辽沈战役就是四野为主要力量。

  再后来第一批入朝鲜做战的也是四野,也最早成了炮灰(少量投降后去了台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北战事

  鉴于日军急于巩固华北战场,以图迅疾南下,扑我中原,蒋介石乃命令平汉、津浦、平绥沿线我守军,逐次、逐节地予以坚决抵抗,并借黄河之天然屏障,造成以忻口、太原为中心的大型会战,使分兵平汉、津浦与平绥三线进攻的数十万日军,因我方的顽强抵抗,而不能迅速结束华北战局。是故,自七七芦沟桥事变直至十一月太原失守,华北战事告一段落,不仅拖住日军达四个月之久,使日军不敢弃华北,下郑州,打武汉,以从西线完成它由北向南的速胜战略,并且被迫与我沿平汉线次第打响了保定战斗和石家庄战斗;沿平绥线打响了南口战斗、张家口战斗和平型关战斗;沿津浦线打响了平津之战、姚官屯之战和德州之战等十数次大型战斗。据八九年后的大陆史家称:在此十数次大型战斗中,天津之战“经保安队奋战,予敌以重大创伤”;南口之战“与敌鏖战旬日,给敌以重大之打击”;姚官屯战斗中“庞炳勋部顽强抵抗,激战四昼夜,歼敌甚众”;“德州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全团壮烈殉国”;“平型关战斗,几歼敌板垣师团”。忻口大型会战历时一月有余,是为最激烈者是役,歼敌三、四万,我军伤亡亦甚为惨重,郝梦麟、刘家祺两位将军壮烈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为改变日军由北向南的速胜战略,避免出现日军逼我由西向东退却的劣局,诱敌由东向西,中华民国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集中主力于华东,主动发起进攻,造成八一三淞沪大战(一九三七),使原驻上海的一万八千日军,鉴于我先后投入五十余师,七十万人,诚如决战态势,只好忍痛从华北及国内抽调十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赴援,总兵力不下三十万人,大炮三百多门,战车两百多辆,飞机二百多架,兵舰数十艘。“其战斗力之强,火力之旺,一时无两。”双方伤亡之惨重,举世震惊。但因它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梦,使国际观感为之一新,令国际间对我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始抱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它将暴敌死死拖在上海三个月不能西进一步,使长江中、下游的工厂、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为实现持久抗战总战略奠定了基础。再之,它使侵华日军由北向南的速胜战略终于破产,使侵略者在华不能任意行动,使其因抽调华北兵力以助淞沪之战,乃造成了我军在华北的有利形势。终于使我军达到了对日消耗战的战略目的。据日本陆军省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宣布的战况称:“自八一三至十月底,我军在上海死伤达四万人”。其著名的木津根航空兵大队,仅于八月十四日的空战,即被我以六比零之数夺以全胜。为此,日本不仅叫喊要重估我兵力,而且要重估我军抗战的军威和士气,及我国民团结抗战的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一三淞沪大战后,因我国抗战已赢得实现战略退却的第一步,是故,中华民国政府一方面确定为保卫首都而顽强一战,是为“人心”而战;一方面则在南京弃守后,仍然坚持东守津浦,道行,即为堵敌西进、保卫武汉而诱敌北上,造成徐州决战之态势,使津浦线南北两端的日军,既不能从速打通津浦线,又为徐州决战所诱惑,从而拖延了它西向进攻武汉的时间。此即为实现以“时间争取空间”之前期战略的第二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阶段内,以蒋介石为首的最高统帅部,一是命令海军封锁南京以西江面,防止日军迂回江西,东上徐淮,西进武昌。二是在南京弃守后,命令主力北上,回首与自沪西进、求从南京北上的日军,反复纠战于津浦线两侧与淮河两岸,使之不能与津浦线北面日军会合。三是在韩复渠拥兵自保,弃城失地,致使济南失守之后,命令张自忠率第五九军增援庞炳勋部,死守临沂,造成两军夹击日板垣师团,并迫之仓皇一退九十里,困守莒县城内,沿途遗尸甚多。四是在迫使板垣师团已成瓮中之鳖,并不能与自兖州南犯的矶谷师团对台儿庄形成夹击形势之后,与敌矶谷师团大战于台儿庄,并获大胜,使三分之一日军被阻于徐州西北,不能对我军实行由西向东之包围和聚歼。五是于台儿庄大捷之后,当敌人为打通津浦线而合围徐州,兵力已增至三十多万,而我兵力已达六十多万时,我军决于五月初自徐州地区有计划撤退,并于规定时间抵达豫南豫北等指定战略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是,自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失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九日徐州弃敌,政府军乃与日军在津浦线上周旋达五个多月,超过预定的四个月时间,进一步实现了“以时间争取空间”的前期战略,迫使敌人按照我军的作战方略,改由北向南为由东向西,使敌既不能速亡中国,又不得不一步步地陷进了长期战争的泥淖,更使我一步步地赢得了持久抗战总战略的胜利,从而日益增强了我国军民持久抗战必胜的信念。如李宗仁所说:“我如果在津浦线将敌人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则我们的抗战还可以继续与敌人作长期的纠缠,以待国际局势的转变。如我军在津浦线上的抵抗迅速瓦解,则敌人一举可下武汉,囊括中原,使我方无喘息机会,则抗战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针对日军重新决定沿淮河西进大别山,和沿扬子江西进以共同进攻武汉的战略,为避免与敌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作战,和防阻敌人机械化部队沿陇海路西进,对我人力行军实现超越性追击,经第一战区建议,最高统帅部乃决定炸开花园口大堤,以淹阻西进的日军。对此,李宗仁曾说:“六月九日因花园口的河堤被炸,黄河与东南汛区顿成一片泽国,敌方辎重损失甚大,敌军沿陇海线两侧西进的计划遂被我统帅部完全粉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面对日军欲攻占武汉以亡我中原的战略企图,与其纠结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余架,划江分由南浔路、瑞武路、并沿长江北岸及沿大别山北麓进犯武汉的攻势,和“武汉为天下中”、并为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及全国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华民国政府于六月中旬即策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决计利用鄱阳湖及大别山的地障与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沼作战,重点放在外翼,“无论攻守进退,皆可立于主动地位”。并预期与敌作战四至五个月,以消耗敌人、粉碎攻势为主,并“不作无谓牺牲,必须保持相当实力,待机应用,以作最后胜利之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会战自日军六月十二日陷安庆为始,至十月三十一日我主动撤离武汉为止,前后五个月,大小激战数以百计,歼敌二十万,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力量。之所以撤守,是因为十月十二日,日军在百余架飞机及数十艘军舰的掩护下,已强行于海南大亚湾登陆,并于十月二十一日陷广州。至此,“粤汉交通既已截断,武汉地位已失去重要性”,故“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存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战作最后胜利之根基”。犹如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原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人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南之建设。盖惟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我唯西北西南交通路线开辟完峻,而后我抗战实力及经济建设所需之物资,始得充实供给而不虞之缺乏。今者我东南之人力物力已移植于西部诸省,西部之开发及交通建设,已达初步基础,此后抗战,乃可实行全面之战争,而不争区区之点线。同时,我武汉外围五阅月之苦战恶斗,已予敌人莫大之打击,而树立我民族复兴之自信心,与发扬我军攻守之战斗再接再厉之新精神。故我守卫武汉任务已毕,目的已达”。并称:“此次兵力之转移,不仅是我国积极进取转守为攻之转机,且为彻底抗战转败为胜之枢纽,切不可认为战争失利与退却,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蒋介石还坚定地说:“自今伊始,必须更哀切、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勇猛奋进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日根据地之充实,而造成最后之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此,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为实现持久抗战而进行的“以时间争取空间”之艰苦卓绝的前期抗战,算是告一段落。它确如蒋介石所说的那样,不仅达到了既定的战略退却之目的,又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力量,彻底破灭了日本帝国三月亡华的狂梦,并从此将侵略者死死拖在长陷不拔的著名“中国泥淖”之中,直至它最后的失败。与世界各民族历史上任何一次反侵略战争相比,它在战略上的胜利,和为争取战略性胜利,而在以弱对强的极端劣势中所赋予的苦战和血战,以及由它给侵略者所造成的巨大打击,都是堪称为可歌可泣的和举世无双的。一八一二年俄国为抵抗拿破仑的侵略,以火烧莫斯科为标志的库图左夫式战略退却,既不能与之相比;一九四一年苏俄在对德国抗战之初所出现的仓皇退却,更不能与之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0:54 , Processed in 0.05262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