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3
三、国家和政权(5)
伊甸园,是欧洲人精神世界的终极乐园。伊甸园是什么模样呢?
据《旧约全书·创世纪》:上帝造了人类的袓先,男的叫亚当,女的是夏娃,把他们放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即乐园,这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亚当和夏娃快乐地生活着,他们赤裸着身体,以树上的果子作为食物,与地上的走兽、天空的飞鸟、园中的嘉树、田野的鲜花和谐相处,无忧无虑。美好的生活被撒旦(蛇)打破。上帝曾对亚当、夏娃说,园中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可吃、也不可摸”,否则便会死。可是,一天,夏娃受撒旦诱骗,偷食了知善恶树的果子,也让亚当食用了。上帝知道后,将二人逐出伊甸园。 为什么不能吃知善恶树的果子?撒旦说,吃了它,便能如上帝一样拥有分辨善恶的能力。 起初,亚当、夏娃赤身露体,不知羞耻;吃过禁果后,他们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作衣服。 偷吃禁果----知善恶,被认为是人类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恶的开端。 伊甸园的故事,不过是古人创作的关于人类起源和社会哲理思考的寓言。某些人把它当做真实的历史,孜孜探求“伊甸园”的具体位置,实属荒唐。
在庄子笔下,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与“伊甸园”毫无二致。《庄子·马蹄》曰:“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列子以为,当人有一颗淳朴之心,海鸥也会视你为同类。 千年来,陶渊明用心构筑的“桃源仙境”,令人们向往不已。其实,陶渊明不过是把古圣先贤的智慧,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化成了连环画。 最简易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这是古今中外大智慧者的共识。 《庄子·胠箧》:“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大意是:难道您不知道最伟大的时代吗?在容成氏、大庭氏等圣君的时候,人们结绳记事,吃、穿、住虽简单但很满足,因处于十分快乐的环境之中,所以根本就不想知道外面的事情。这才是大治社会呀!如今可好,人们整天踮起脚尖竖起耳朵寻找“贤者”,一听说那儿有个“贤者”,背上干粮跑去当他的粉丝。人们扔下父母不养(内弃其亲)、抛弃工作不干(外去其主之事),这样的社会状况好吗?这都是君主们推崇智识仁义圣贤的过错啊!
人生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
在《圣经》看来,人类本无罪,是毒蛇骗人类吃了禁果,人来才有了“原罪”;人类本来生活在蜜缸中,是毒蛇让人类懂得了“善恶”之后,人类自此生活于苦难之中。 老庄没有讨论什么原罪问题,因为他们认为百姓永远是无辜的。当今人们不能快乐生活,那都是“圣贤”----公知惹的祸。 庄子以为,那些所谓的圣人,把自己摆在智慧与道德的制高点,托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百姓,“彼仁人何其多忧也”,纯属没事找事!是啊,这些圣人,不是欺骗人们染上“原罪”,鼓励人们去犯罪么!马,原本在水草丰茂之地快乐生长,自从有了伯乐,千里马便陷入皮鞭抽打之中不能自拔,伯乐难道不是罪人么! 而那些抛弃原本快乐生活,却去追逐那些“圣贤”的百姓,则是削足适履,自找痛苦。在“圣贤”们的引导下,人们“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党同伐异,且“以出乎众为心”,整日琢磨比他人强,故欲望不断,苦闷不已。就此,原本清净的社会,沉沦于战争、掠夺、盗窃、坑蒙拐骗之中,百姓苦不堪言。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让那些“圣贤”见鬼去吧!
反对“圣贤”,反对公知,难道老子、庄子反对知识和智慧吗? 错!公知传播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海洛因。 在老庄看来,只有尊重人之天性的人,才是真圣人。怎么才是尊重人的天性?无为! 何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行事,顺应百姓之心为政。老子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用当今的语言就是:真正的伟人没有自己的思想,老百姓的想法就是他的思想。 道家不反对任何智慧,包括科学技术。《庄子·天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谈到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时候,庄子说:人生苦短,我也不想有什么大作为,干坏事则是自讨苦吃,我只想过安定的生活,伺候好自己的父母,自己能够平淡中以终天年。《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放眼天下芸芸众生,有几人不是庄子一样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