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生民无疆

国家利益(你凭什么反对航天、航母)----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甲:有个公务员背叛了祖国,泄露国家机密。
  乙:我爱国,国爱我吗?背叛得好。
  甲:他投奔了敌国寻求庇护。
  乙: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人权高于主权!
  甲:他祖国的政府在设法抓他。
  乙:专制罪恶!践踏人权自由的法西斯!
  甲:他祖国还准备越境进入另一个主权国家干掉他。
  乙:赌才者穷兵黩武!
  甲:他叫斯诺登。
  乙:......
  乙:告密者!卖国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方红旗 于 2013-7-31 16:54 编辑
生民无疆 发表于 2013-7-14 15:11
  美国 是个 言论自由的 好地方,请看:

写的不错,

在美国利益面前,什么民主,自由,人权统统都是狗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
   四、潇洒的古代县令---1


在影视剧、小说中,在中国古代,一个县令带上几个助手、一二十名衙役捕快,便可以成功治理方圆几百里的一个县。这不是“戏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我们以过人心目中神圣的唐朝为例。
据《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年,“天下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开元二十一年,“是时,官自三师以下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员,吏自佐史以上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员”。这就是说,全国户籍人口共45431265人,官吏共计75102人,平均每605人中有一人吃财政饭。
其实,这一数据与当今统计数据没有可比性。因为,唐朝的官吏,并不全是当今的“公务员”,在这些“官吏”之中,有的供职于国子监及其下属的大学,或者地方州县学校,是当今的教师身份;有的供职于将作监、少府监等“中央企业”,是当今的国企的工程技术或高级管理人员;有的供职于秘书省等科研机构,是当今中科院、社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等典籍中,有较详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记载。《唐六典》是唐玄宗下令,由宰相李林甫主持编撰的,唐朝后世一直作为我没有统计,但是,基本可以断定,在75102名官吏中,真正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应该不会超过5万人。
唐朝将全国的县分为六等,分别为京县(首都城区县)、畿县(首都郊区县),以及依据人口多少划分的上、中、中下、下四个等级的县(唐朝在不同时期,对县等级设置略有不同)。由于京县如万年、长安两县的治安、审判等工作,很多由中央机构代行,故而它们的官吏编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选择人口密度很高的畿县进行考察。
据《唐六典》:“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九品下;录事二人,史三人;司功佐三人,史五人,司仓佐四人,史七人;司户佐四人,史七人,帐史一人。(万户已上增置佐二人、史四人、帐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万户已上增置佐一人、史二人)司士佐四人,史八人;典狱十人;问事四人;白直十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帅二人;经学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这一配置,正是唐玄宗开元末的标准(《唐六典》成书于开元二十七年)。
按照最高标准----超过一万户人家,即人口五、六万以上的一个县,全部官吏人数,合计106人。由中央任命、被称为“官”的仅5人;其他岗位均为“吏”,大多是聘任当地人员担任。
县令是一把手,县丞即副县长,主簿大致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角色,两名县尉则是分工负责县里的下面几个“局”的日常管理。
司功这一机构所履行的职能,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卫生局、宗教局;
司仓,大体相当于财政局、税务局、粮食局、民政局(社会救助部分)、林业局(园林局)、工商局;
司户,当今没有相应职能的机构,它主要负责百姓户口统计和财产等级确定、土地调整分配,道路和宾馆饭店的规划、管理。
司法,即司法机构。
司士,负责山河湖海的管理,同时担当着建设局、工业局等诸多职能,负责桥梁、码头、舟船、房舍的建设维修,承担对工商业者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市令,负责全县交易场所和交易本身的管理。
博士、助教,即县学的老师。
古代中国农村,一个标准的家庭的生活来源,是一对夫妻的男耕女织。用今天的话来说,一个家庭有两名就业者。那么,一个万户人家的县,至少有两万从业人员。如果把一个县当做有两万员工的企业,这个企业的专职管理人员才106人,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没有电脑和打印机、没有电话和互联网、没有汽车和高铁的时代,这个团队是十分高效的。
那么,唐朝的县令们的工作,是不是十分辛苦呢?
首先,我们了解唐朝中央确定的县令们的职责,看看县令到底是干啥的。
《新唐书•百官志》:“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冬,行乡饮酒礼。籍帐、传驿、仓库、盗贼、堤道,虽有专官,皆通知。”       
《唐六典》:“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字黎氓,敦四人之业,崇五土之利,养鳏寡,恤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若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亲自给授,十二月内毕。至于课役之先后,诉讼之曲直,必尽其情理。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已上坐堂上,五十已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若籍帐、传驿、仓库、盗贼、河堤、道路,虽有专当官,皆县令兼综焉。县丞为之贰。”
不难看出,大唐县令是不抓GDP的,他的工作主要在于改善民生。
按照重要性,县令的工作内容分别为:
1、“掌导风化”,即教化百姓。典型而具体的工作内容,第一是办学校,第二是倡导尊老爱幼。
2、养鳏寡,恤孤穷,扶助弱者。
3、审察冤屈,躬亲狱讼,主持正义。
4、通过改善水利、道路、市场等硬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鼓励耕织、发展工商。
5、定期进行人口统计、土地分配、家庭财产等级确定,以此为依据完成税收。
直到民国时期,县令们的工作内容也仅限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15、潇洒的古代县令(2)

唐朝将“教化”作为县令的首要任务,那么,“教化”到底是什么?
我以为,教化,就是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引导工作。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县令的任务,就是鼓励人们学知识、学做人,使人人知书达理,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教育。古代中国教育的普及和繁荣程度,是世界各国所无法比拟的。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初的欧洲的教育普及程度,还不如中国汉朝。当然,当今中国的某些人是不愿听到这话,并且打死也不会相信的。因为他们坚信:当今中国之所以落后,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的祖宗不行;所以他们又坚信:改变中国现状,不需自己努力,只要大骂祖宗就行了,骂声越高中国发展的就越快。
言归正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最晚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建立了普及到乡村的教育网络。《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是说,全国范围内,每闾(25户)设立一所启蒙学校(塾),每党(500户)设立初等学校(庠),每州(12500户)设立中等学校(序),诸侯和都城设立高等学校(国学)。
教学内容十分广博,包括德(道德品行)、行(行为方式)、艺(业务能力)三大方面,《周礼•地官司徒》曰:“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恤;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仅就“六艺”,就包含了社交礼仪、音乐舞蹈、射箭、驾车、文史、数学(天文)等六大项了。
“六德”、“ 六行” 教育,绝非空洞的说教。凡是要求学生们做的,政府先做到。
比如尊老、孝顺,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周朝规定,凡是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国家就通过减免其家庭赋税等手段,承担相应的养老义务。《礼记•内则》: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瞽亦如之。”家有八十岁老人,政府将免除他的一个儿子的“从征”力役;一旦到了九十岁,政府将免除他全家的力役。在周朝,免除力役,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几乎等同于免除了全部税负。
尊老教育,从娃娃抓起。在不断对孩子们进行尊老教育的同时,周朝还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在各级学校举办 “养老”仪式。《礼记•内则》: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孩子们必然养成尊老爱幼的道德修养,全社会必然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绝不可能出现严重的遗弃老人、老无所养现象。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当政者都把高寿老人多作为大吉大利的喜事,而将弃养双亲行为列入十恶不赦的罪行。
有良好的道德,只能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人拥有了必要的学识和能力,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士。
周朝的教育,就是围绕培育“士”而展开的。做一名士的学识能力要求就是精通“六艺”。
“六艺”教学工作早已进入规范化轨道,《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 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
学校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还必须“出就外傅”,走上社会游学,拜师学艺,以增长实际知识,开阔眼界,然后再回到学校。事实上,周朝的学校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这里既是一个学术讨论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重大活动的地方。据《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郑国百姓闲暇聚会乡校,讨论当政者的政策得失问题。每年春秋两季,地方官员还要组织人们在学校里进行射箭比赛。《礼记》记录道:“孔子观于乡射”,孔子参观乡射回家后,兴犹未尽,召集学生们比起射箭来。
学习与考试相伴,不及格是不行的。《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就是说,教学效果,主要考核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表现。学成者,分为小成、大成两个等级。能够好学上进、见贤思齐者,谓之小成;善于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遇事清醒,才算大成。
政府的政策、官员的垂范、社会的活动、学校的教育,如此等等融于一体的效果,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想知道周朝的教育有多伟大吗?尽管遭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是,通过诸子百家的著作、已知和不断出土的遗存,我们不能窥见其博大:
文学:诸子百家的著作,就是流芳千古的文学作品。这是中国的强项,不多说。
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读一读孔子“六经”和《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你会有自己的结论;
经济学:读罢《管子》,你会了解管子是如何使齐国从小国成大国、从弱国变强国,会知道民穷不可能国富,会懂得国家之间不可能存在真诚的经济往来,会明白经济战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更加会为当今某些经济学家脸红。
军事学:你一定知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但是,这主要还限于军事指挥学;如果你阅读了反战专家的著作《墨子》,就会知道军事防御工程技术也是极其发达的;阅读《周礼•考工记》后,你就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武器装备早已进入标准化、批量生产时代了!
外交学:你一定知道“纵横家”,听说过鬼谷子。如果你读一读《战国策》,会发现外交工作原来如此了不得。
数学:建议读读《九章算术》(有“专家”说是汉朝的作品,偏偏楚墓出土了相似作品,很不给“专家”面子),然后和各国比较一下。
天文学:诸子百家人人都懂天文学。这是中国的强项,不多说。
地理学、水利学:建议读读《尚书》之《禹贡》,建议游览一下都江堰、灵渠;
工程技术:你一定听说过鲁班,但是,要想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工程技术水平、国家对工程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制度,那就必须阅读《周礼》之《考工记》,参观各地博物馆。
在向往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周朝的教育制度。《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春秋战国勇于担当的“士”,来自于高尚的道德教育;博学多才的诸子百家,源于广博的“六艺”培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 如此 悲惨 经历 的 民族,如果依然不长记性,不肯大力发展国防的话,必将灭亡!
  反对中国发展二航的中国人,到底是没长记性,还是别有所图?"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茅于轼这个大汉奸买办的屁话也不短拿来引用,还一口一句“茅教授” 真他妈的恬不知耻,这作者是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0-31 12:09 , Processed in 0.03443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