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值得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A一支烟 发表于 2013-9-22 07:05
文化大革命好得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一个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楼主先放一放,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考究薄案的真实性,这可能是亿万人民目前最关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37)/ 第三节 毛刘的最初交锋(6)

  
  【接前】今天毛泽东不多说话,主要在观察,既观察刘少奇的态度,也观察各位高官的态度。毛泽东首先要观察的是各位高官的立场:哪些是亲自己的,哪些是亲刘少奇的。毛泽东清楚,这些高官就是没有参加昨天的寿宴,肯定也会从各种渠道知道昨天寿宴的情况,肯定会知道他和刘少奇翻脸了。如果有人要表态忠于自己,或者忠于刘少奇,今天的会议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各位高官纷纷发言,大家都慎重地保持中立,既不偏向毛泽东,也不偏向刘少奇,完全避开毛泽东和刘少奇所争论的敏感话题。这种官场的“智慧”,毛泽东心中是一清二楚的,他知道这些人“怕”刘少奇,更甚于“怕”自己,正应了中国的古话“县官不如现管”。现在毛泽东退居二线,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大部分在刘少奇手里,那些想当官的、想往上爬的、想谋求上进的干部都明白,他们能不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这个命运是掌握在刘少奇手里。所以这些人都怕刘少奇这个“现管”,而对毛泽东这个二线领导的话,大家只是敷衍了事。
  下面一个发言的是罗瑞卿,毛泽东心想:“我对罗瑞卿这么好,他该站出来替我说几句话吧。”罗瑞卿是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一个仅次于国防部长林彪的军内第二把交椅。同时,罗瑞卿还有很多重要的兼职,军委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几乎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罗瑞卿的这些职位都是毛泽东给的,可是罗瑞卿的发言也是一种中立的态度,这让毛泽东感到寒心,更感到愤怒:“别人不支持我也就不说了,我对你罗瑞卿可是够好的,把这么多党政军的大权都交给了你,难道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么?”
  毛泽东暗想:“患难见人心啊。我现在这么困难的时候,罗瑞卿居然还玩什么中立,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我不能让这种靠不住的人掌权,必须打倒。”一年之后,罗瑞卿在刘少奇被打倒之前,先被打倒了。
  与毛泽东相反,罗瑞卿的态度让刘少奇感到宽慰。尽管罗瑞卿也没有表示忠于刘少奇,可是罗瑞卿是毛泽东的铁杆呀,他在这时候能够表示中立,就更加增添了刘少奇战胜毛泽东的信心。刘少奇心想:“看来我对罗瑞卿的许愿还是起作用了。”
  刘少奇曾在公开场合说:“罗瑞卿是国防部长的接班人。”这对于罗瑞卿来说,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许诺。因为罗瑞卿知道,毛泽东固然喜欢自己,但他更喜欢林彪。只要毛泽东在位,国防部长的职位肯定是林彪的。罗瑞卿要想超过林彪,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毛主席”换成“刘主席”。尽管不能确定罗瑞卿是不是真的被刘少奇的许诺所动心,但他没有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卫毛主席”,造成他被打倒的悲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3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38)/ 第三节 毛刘的最初交锋(7)

  
  【接前】罗瑞卿发言之后,接下来发言的高官们,还是小心地保持中立态度,这让毛泽东失望,却让刘少奇感到欣慰。刘少奇看来,众高官的中立态度,就是大家准备支持自己的前奏。因为刘少奇已经看出,大多数高官在理智上是支持自己的,对毛泽东的阶级斗争那一套不感兴趣。可是这些高官多半受到过毛泽东提拔重用,有报恩思想,他们又在感情上同情毛泽东。1959年彭德怀和毛泽东闹翻时,大家毫不犹豫,一边倒地站在毛泽东一边;现在刘少奇和毛泽东闹翻,大家犹豫了,基本保持中立,这就表明他们的思想深处正在进行理智和感情的激烈斗争。
  刘少奇用眼睛扫瞄一下会场,大部分高官没有看自己,似乎想保持中立;少数高官在看自己,但他们的目光也没有恶意,只是想要劝告他不要再跟毛泽东争吵了。这似乎让刘少奇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高官们的理智最终会战胜他们的感情,最终他们会站到我这一边来的。
  周恩来对众高官的态度也感到放心。他知道官场有句至理名言“女怕嫁错郎,男怕站错队”。在官场上,如果跟领导跟错了人,那一辈子的官运就完蛋了。现在这些高官们,还看不准毛泽东和刘少奇,谁是输家谁是赢家,所以他们不敢拿自己一辈子的官运轻易下赌注,他们还要观望。这时,周恩来的态度就成了风向标,他们都认定跟着周恩来的态度走肯定是不会错,周恩来保持中立,他们跟着也就保持中立。
  毛泽东对这些高官的态度,当然是又愤怒又焦急,最后甚至在心中暗暗许愿:“今天不管是谁,只要肯站出来替我说几句话,我今后一定要重重赏他,让他飞黄腾达。”这时终于有人站出来替毛泽东说话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陈伯达。果然,不久之后陈伯达就受到毛泽东的破格提拔,一度成为排名在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第四位中央领导人。
  陈伯达是福建惠安人,惠安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闽南乡村,惠安人勤劳吃苦、聪明,这些优点在陈伯达身上都可以看到。陈伯达一生酷爱读书,特别是精通中国古典,与毛泽东是一拍即合的。尽管陈伯达的才智出众,但他却长得貌不惊人,他的一双眼睛看上去总是闭着的,因为他的眼睛实在太小了,就是睁开,也和闭着差不多,不过这样的眼睛会让人觉得他总是在认真地思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39)/ 第三节 毛刘的最初交锋(8)
  
  【接前】陈伯达的政治嗅觉也是十分敏锐,完全不像他的鼻子,俗称団鼻,就是像一粒糯米团突然贴在一张脸的中央,没有过渡的鼻梁、从侧面看和从正面看都是圆圆的一粒糯米团,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幅尊容,却是毛泽东的秀才秘书中最能够嗅觉出毛泽东思路的大秀才。对于母语是闽南话的陈伯达来说,毛泽东的湖南腔是那很难听懂的,尽管如此,陈伯达还是可以只听毛泽东的前面几句,就揣摩出毛泽东要说的全部意思。至于陈伯达自己那更难听懂的惠安腔普通话,毛泽东从来就没有真正听懂过。说来也奇怪,这并没有妨碍陈伯达成为毛泽东最喜欢的秘书之一,他写出的政治报告和社论,都是毛泽东非常欣赏的。
  陈伯达之所以要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下台的话,他也要跟着完蛋。所以他要自保,也只有挺毛泽东这条出路。在12月20日的会议上,陈伯达认真听毛泽东与刘少奇你一言我一语的唇枪舌战,以为自己已经把握住了毛泽东的思路。于是今天陈伯达发挥出他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毛泽东思路的得意之手,发言说:“主席根据大家的意见作了总结,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哪个时代没有?党内外矛盾交叉,党内有党,国民党也有这个问题。说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叉,也不能说明矛盾的性质。要概括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才能说明矛盾的性质。”
  毛泽东听到陈伯达支持自己的话,非常高兴。陈伯达又批评刘少奇的观点,说:“‘四清’与‘四不清’不能说明问题的性质,封建社会就有清官和贪官的问题。清,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阶级内容,资本主义社会也有所谓清官,那些清官都是大财阀。”
  毛泽东更高兴了,立即插话说:“刘鹗的《老残游记》中说,清官害人比贪官害人还厉害。伯达同志说的对,我们要把这场运动的主要矛盾,概括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才能说明矛盾的性质,不然就要迷失方向。”说到这里,毛泽东又重重地加了一句:“我们党内至少有两派,一个是社会主义派,一个是资本主义派。”
  毛泽东的这句让陈伯达始料不及,他还搞不清毛泽东这句话的含义,不敢随便发挥下去,只好闭口不讲了。
  在散会前,毛泽东用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口吻,对众位高官说:“北京,我说的不是北京市委,就有两个独立王国,我不说,你们自己去研究!”
  毛泽东抛下这个大谜题,一甩袖子就扬长而去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0)/ 点评: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1)

  
  现在一般认为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反对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民主气氛很好的大会。八大第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所有文件和发言中取消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1945年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党章,特别写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而这次八大的党章中,却删去“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写“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更引人注目的是,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明确提出反对个人崇拜,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的功绩,就是告诉我们,把个人神化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我们党也厌弃对于个人的神化,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1956年2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一个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报告》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明显受到了赫鲁晓夫的影响。八大报告所说的“反对个人崇拜”的对象,显然指的是毛泽东。赫鲁晓夫是在斯大林死后才批判他的个人崇拜,而八大报告是在毛泽东活着的时候,就敢挑战毛泽东的个人权威,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毛泽东在党内权力的变化。前面提到,1949年中共建国时,毛泽东在党内占50%的势力,周恩来占30%的势力,刘少奇占15%的势力,朱德占5%的势力。三巨头分权时,毛泽东主管军队,周恩来主管财经,刘少奇主管宣传。可是中国进入和平环境后,军队的地位下降了,而财经的地位大大提高。因此主管军队毛泽东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主管财经周恩来的重要性相对上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的第一个目标是恢复因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个目标到1952年圆满完成;第二个目标是“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把中国原有的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即所谓的“改制”。苏联的“改制”采用暴力剥夺的办法,遇到很大的抵抗,造成严重的混乱;中国的“改制”没有照搬苏联的暴力剥夺办法,而是采用了和平赎买的办法,没有遇到大的阻力,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改制”。
  中共的这两个重大目标,都是在周恩来的主导下顺利完成的。这样一来,周恩来在党内的威望攀升,势力也相应扩大。到1956年召开八大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势力退缩为45%,周恩来的势力上升为35%,刘少奇的势力也上升到18%,朱德的势力则下降为2%。
  在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中共的主要目标是武装夺权,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这也符合当时国际国内的潮流。当时斯大林在苏联大树个人威信,苏联各处悬挂斯大林像,各种仪式上还要演奏《斯大林颂》;蒋介石在中国也大树个人威信,比如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中,银幕上一旦出现蒋介石的画面,观众都要从座位上起立,以示对领袖的尊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共觉得自己也应该树立一个领袖人物,于是就树立了毛泽东。【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1)/ 点评: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2)
  
  【接前】利之后,中共不再需有力的袖了,这时大家始意到毛泽东力太大,应该加以限制。正好赶上苏联的反个人崇拜运,于是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合起来,共同提出反个人崇拜。尽管毛泽东知道个“反个人崇拜”,其就是要限制他的力,心中自然是不的。可是他那在党内的力只有45%,而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的力加起来达55%,毛泽东不得不屈从,同意了他不利的“反人崇拜”。
  到1956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十分良好,社会主改造也利完成,社会主公有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泽东对这个成也很高,他本来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在看到形大好,更想大干一“大干几年入共,迅速改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1956年初,毛泽东提出一个“大干快上”建国路线,提出“要反思想,反保守主,提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化”。
  而周恩来根据现实情况,认为泽东的“大干快上”是不符合实际的“急躁冒”,于是他提出一条与毛泽东急躁路线相反的“反冒健路线周恩来在讲话中,委婉地批泽东说:“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不能提。一点宣布建成社会主没有什不好?”
  毛泽东一再告诫说“不要冷水”,而周恩来却:“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大家注意事求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两条路线的不同,已经鲜明地显现出来。
  毛泽东当然不周恩来的“反冒”路线认为这是“爬行主”。19564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上,毛泽东提出再追加20亿元的投。周恩来却难办到,可是毛泽东持己,周恩来与毛泽东发生了当面争,最后毛泽东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会后,周恩来又私下找毛泽东,解释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个决定。”话让泽东更加生气。
  不中央委多数是支持周恩来的,特是刘少奇表示支持周恩来,两人手起来的力超了毛泽东力。19566月,刘少奇主管的《人民日》上,条登一篇支持周恩来的社,文章不点名地批泽东说:“急躁冒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它不但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于上面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
  篇社是刘少奇公支持周恩来的表泽东十分火。可是根据三巨的分工,宣传归刘少奇主管的,毛泽东无法插手,火也没有法。195611月,周恩来代表国院提出《第二个五年告》,划完全是周恩来的健路线,不符合毛泽东的大干快上思想,而且把毛泽东提倡的“多、快、好、省”四字方针删掉了。当然泽东非常不快,但根据他的分工,财经是周恩来主管的,毛泽东无法插手,所以最后他不得不同意了周恩来的告。【待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2)/点: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3)
  
  1956年是毛泽东非常不爽的一年,首先他的建国主和路线都被周恩来排斥掉了,第二是在中共八大上大家借“反个人崇拜”,限制了他的力。当然毛泽东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在等待反机。不久,一个天的良机来了。
  一年后,1957年的统计数据出来了。1957年工业产值10%,而1956年工业产值31%,从数字上看,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减慢了。同1957年的农业产计划没有完成,而1956年的农业产则是超完成划。
  从在的点来看,工农业发展速度太高,会引很多副作用,因此把展速度降下来一些,也未必是坏事。可是当的中共高,并没有经济经验,他经济看成跟打仗一认为发展速度快就是打了仗,而展速度慢下来就是打了仗。1957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中共高感到是打了仗的感,那么这仗的任者是呢?当然是主管财经的国理周恩来,党内出现对周恩来的经济政策不的声音。
  平心而,周恩来的“反冒”的确是过头了一点,速度大幅度下降,就是放到今天的中共党内,也是不好交代的。周恩来的刹心切,刹的速度太猛了一些,但周恩来也没有经济经验呀,要掌握好刹速度哪是那容易的事。但不管怎么说次周恩来是“犯错误”了,被人揪子是在所免的。
  毛泽东当然不会放周恩来,他始反了。1957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公批判“反冒:“1956经济文化有了一个很大的跃进,可是有些同志低估了成,夸大了缺点,了,吹起了一股,把多快好省几个西都吹掉了,影响了今年的经济,特农业展,群众了凉水。”
  面泽东的批,周恩来有口难辩,只好检讨:“反冒害了多快好省几个西,使1957年的工农业受到了影响。一反冒错误,我要主要任。”
  毛泽东不会足于周恩来个“不深刻”的检讨,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上,毛泽东点名批周恩来,他拿着上海市委书记施的《乘破浪》一文,责问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是理,你看,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
  周恩来只得回答:“写不出来。”
  毛泽东嘲笑:“你不是‘反冒?我是反‘反冒’的。
  1958年2月的政治局大会上,毛泽东又把“反冒”跟右派系在一起,:“反冒的人1956年是冒,右派攻1956年是全面冒,二者之是相互关联的。右派把你一抛,抛得跟他相距不,大概五十米。”【待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3)/点评: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4)

  
  【接前】面对毛泽东的批评,周恩来非常被动,只有检讨,再检讨,没有人站出来支持周恩来,甚至没有人为周恩来说句话解围,这让周恩来感到寒心。特别是周恩来对刘少奇寒心,因为刘少奇是与周恩来一起“反冒进”的,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支持周恩来的社论。现在刘少奇却一声不吭,好像“反冒进”与他无关似的,这让周恩来非常生气。十年后在文革中批判刘少奇时,周恩来还特别提起当年的事,忿忿地说:“1956年带头反冒进的就是刘少奇,还有陈云,我也有责任。1958年南宁会议上,我作了一个自我批评,刘少奇一点自我批评精神也没有,陈云也没有自我批评,最后只好由我兜起来。”
  在党、政领域打击周恩来的同时,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在军队中肃清周恩来的影响。1958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进行所谓“反对教条主义”的整风,但整风的目标直指周恩来在军队中的两大基石:刘伯承元帅和粟裕总参谋长。这次彭德怀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毛泽东的打手,把刘伯承批得当场流泪,并公开扬言“要把粟裕批倒批臭!”
  军队中批判刘伯承和粟裕的温度越升越高,最后上升成为“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彭德怀说:“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贯穿我军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军队中的错误路线,实际上是历史上的错误军事路线在某些范围内的复活,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中央军委的正确路线猖狂进攻。”
  彭德怀说的“贯穿我军三十多年历史的两条军事路线”,军内高级干部都知道,这是指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周恩来的军事路线。最后,刘伯承辞职,粟裕解除总参谋长,两人都被逐出军界。
  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加大对周恩来的打击力度,特地安排让周恩来在大会上作检讨。周恩来在大会上检讨说:“我当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众实践更启发了我,才逐渐认识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带方向性的动摇和错误。”周恩来又强调他要向毛泽东学习,说:“中国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毛主席是真理的代表,离开或者违背他的领导和指示,就常常迷失方向,发生错误,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周恩来的这个“深刻检讨”,毛泽东总算是认可了,说:“反冒进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我们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但同时他又说:“党内最好不要出现分裂。当前可能发生的大灾难有两个: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党内分裂。历史上曾发生过党的分裂,往后也可能有新的分裂,希望中央委员会特别注意顾全大局。”
  这是毛泽东婉言向周恩来说,希望他顾全大局提出辞职,以免党的分裂。毛泽东知道,如果周恩来真的顽抗到底的话,出现党内分裂,甚至战争,都是可能的。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于是“顾全大局”地在1958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用巧妙的词句提出辞职说:“请大家考虑我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崇新岳 于 2013-9-27 17:09 编辑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4)/点评: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5)

  
  【接前】不过在会议表决上,多数人还是认为应该给周恩来留个面子,他的总理职位总算被保留下来。但毛泽东还是写了一个政治局高层排名表,把本来在党内排名第三的周恩来,排到了第六,排在林彪、邓小平、彭真之后,这就等于向党内宣布,周恩来降格了。
  之后毛泽东宣布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五个小组,直隶中央政治局领导,这样毛泽东就完全夺取了周恩来的财经大权,开始由他本人直接领导中国的经济建设。这样一来,党内的势力分配也发生巨变。毛泽东接管了周恩来的财经大权,排除了周恩来在军队里的人物,势力由45%骤升为70%,刘少奇的势力还是15%,朱德的势力也还是5%,但周恩来的势力由35%骤降为10%,国务院也成了有名无实的“花瓶”,周恩来只做一些迎来送往的跑龙套事情。
  毛泽东夺取周恩来财经大权的时候,是得到党内大多数人支持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周恩来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大跃进,结果造成工农业发展速度下降,这反过来证明毛泽东提出的大跃进是对的。这似乎又再一次证明,毛泽东是英明远见的,毛泽东再次成为正确路线的化身,他在党内的威信骤然上升。毛泽东趁着这股东风,着手修复他在1956年的八大上被反对掉的“个人崇拜”。
  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重新提起个人崇拜的问题,讲了这样一段话:“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是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我们不是崇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吗?对于他们,我们必须崇拜,永远崇拜,不崇拜不行。真理掌握在他们手里,为什么不崇拜呢?我是主张个人崇拜的。”
  这时,刘少奇立即拥护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观点,说:“我这个人,历来是积极提倡个人崇拜的,也可以说‘个人崇拜’这个名词不大妥当,我是说提高毛主席的领导威信。我很长时期就搞这个事情,在七大以前,我就宣传毛主席,现在我还要搞。我们比主席,总是差一大截,应当相信主席比我们高明得多,很多重大问题都是主席提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在自觉的基础上跟上主席。”
  党内排行第二的刘少奇这么一说,很多人立即检讨和反省自己“跟不上主席”,说:“主席比我们高明得多,主席有些地方我们是难以赶上的。要宣传毛主席的领袖作用,宣传和学习毛主席的思想,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三好:跟好、学好、做好。”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甚至说:“我们相信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随着毛泽东在党内势力的骤升,四处响起一片对毛泽东的颂扬,有人说:“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人说:“毛泽东思想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学马列要以学毛主席著作为主”;有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和最高标准”;有人说:“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幸福”;各种肉麻的吹捧无所不有。尽管那时吹捧毛泽东还没有达到文革时那样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势头也相当的可观。【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6)/ 第四节 道路是曲折的(1)
  
  【接前】昨天(1964年12月27日)的会议散会前,毛泽东给众位高官留下一个猜谜题:“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你们自己去研究。”众高官当中,悟性比较好的人,当场就猜出来了;悟性差一些的人,一时还猜不出,其实,搞政治最重要的是靠悟性,悟性这个东西还真是无从学起的。那些悟性差的,猜不出,于是就纷纷去问组织会议的邓小平。邓小平当然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早就猜出了毛泽东的谜底,但这个谜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邓小平无法告诉他们,只好装傻,支支吾吾应付着说:“主席不是说了嘛,自己去研究啦。”他费了好些力气,才把那些悟性差、好奇心重的高官打发走了。
  邓小平心中怨言升起:本来好好的会,让主席这么一“搅”,可苦坏我这个会议组织人了。邓小平找到刘少奇,抱怨说:“主席的情绪太大,讨论会开成猜谜会了。明天的会议还是劝他一下,别让他再参加会议了,让他好好地休息休息。否则这次会议的精神还是定不下来。”
  刘少奇一听,暗中喜欢这个小平,总是与他不谋而合,不过故意作出一个无奈的手势,说:“那得你去和主席讲,我去讲还是会出问题的。”
  去跟毛泽东说,请他不要来开会,这可是得罪人的事啊。这种得罪人的事,要是换了别人,肯定是不愿去的。不过邓小平不一样,他这个人不仅悟性好,胆子也大,不怕得罪人,不仅有叛逆的性格,而且叛逆得精彩。邓小平真的去找毛泽东了。
  邓小平来到毛泽东的住处,看到毛泽东的情绪似乎还不错,于是鼓起勇气,用最恭敬的语调,微笑着对毛泽东说:“明天的会议,只是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情。听说主席您感冒了,如果您身体不舒服,就不必来了。会议结束后,我会把结果向您详细汇报的。”
  邓小平长相平平常常,与“小平”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一样,他的最大特征就是个头矮。邓小平身高152厘米,与当时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165厘米相比,其实也不算太矮。只是邓小平的头偏大,与整个身材比起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就越发显得个头矮小。邓小平站着跟别人讲话,不得不抬头昂视,看上去的身态很谦虚。特别是他那张娃娃脸上,一双眼睛大而下斜,好像永远在微笑。邓小平的矮小身材加上娃娃脸,不管他说出什么话来,总是让人对他恨不起来。
  中共三巨头都是高个子,毛泽东的身高没有确切数据,大约172~175厘米,刘少奇约172厘米,周恩来约170厘米,邓小平和他们站在一起,就显得太矮了一些。邓小平即使是坐着,也明显地比毛泽东矮了半截,越发使毛泽东大有俯视晚辈的长者心态。劝说毛泽东不要参加会议,这等于就是变相的“逼宫”。可是这句“逼宫”的话由邓小平这张娃娃脸的嘴里说出,就显得不那么刺激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故事,不是历史。充其量只能是历史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国宾 发表于 2013-9-25 10:09
是谁最先发现“五风”错误并在大力纠正的?


毛泽东力纠“五风”

第一章
第一节 从毛泽东力纠"五风"的历史考察

何为"五风"?指的是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在大办农田水利建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泛起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这五股风。

这五股狂风,歪曲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实质,只讲多快,不讲好省;大肆鼓吹高指标;大肆浮夸虚报;只讲敢想敢干,不讲科学分析;只要头脑热,不要头脑冷;只讲苦干蛮干,挑灯夜战,不讲实干巧干和劳逸结合;只施强迫命令,瞎指挥,不走群众路线和耐心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肆鼓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把社员的自留地、部分生产工具、树木、房屋等一律归公社所有;大肆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全民所有制,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他们混淆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大搞一平二调三收款,大刮"共产风"。给国家带来了很大困难,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

这五股狂风泛滥于1958年7、8、9、10月份。1958年8月9月,毛泽东深入调查发现,10月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从10月起,一直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都在不断努力纠正。

也许有人要问,8月份以前毛泽东干什么去?对此,毛泽东在1959年7月23日的庐山会议上已作了说明。他说:"去年8月以前,主要精力放在革命上。"毛泽东这里说的"革命"主要是指下面这些事:由于苏联变修,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移到中国,因此,当时毛泽东主要把精力用于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研究思考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支持世界各国共产主义左派组织的斗争;研究思考支援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问题。当时,中东局势紧张,伊拉克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宣布了独立,成立了伊拉克民主共和国。英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出兵中东,企图扼杀新生的伊拉克民主共和国政府。同时,美帝国主义和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勾结,订立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企图永久霸占台湾。蒋介石又叫嚣反攻大陆。英帝国主义和印度反动派又和西藏农奴主头目达赖喇嘛相互勾结煽动准备叛乱。针对国内外这一切复杂阶级斗争形式,毛泽东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炮击金门,把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的兵力吸引到台湾海峡来,从而减轻中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如何准备平定西藏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农奴主叛乱问题。所以,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主要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人负责。刘少奇、邓小平又是宣传口的主要把关者,这些事情,当时在党内,上上下下大家都清楚,心里都明白。

然而,毛泽东逝世不久,邓小平却把鼓吹"五风"的责任推给毛泽东,把毛泽东说成"五风"的风源。这不公正。
我们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讲党性,弄清是非。

第二节 刘少奇是"五风"的源头

从历史事实考察,刘少奇是"五风"的鼓吹者,是"五风"的源头。作为刘少奇主要助手的邓小平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刘少奇原来是比较右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极力主张中国先搞资本主义,然后再搞社会主义。因此,他极力反对农业合作化。为此,曾经受到毛泽东多次批评。1958年1月,南宁会议批评"反冒进"以后,刘少奇突然一反常态,处处表现很左。由一个反对搞农业合作化,一变成了极力搞"共产主义大公社"的人。

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织负责人的谈话中说:'中宣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其中有一段是康有为《大同书》写的。康有为27岁(一说25岁)写《大同书》,要破除九界,即国家界限、男女界限、家庭、私有财产………。毛泽东讲话时,也提到康有为的《大同书》(按: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达到大同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1页---笔者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在那时没有实现的条件,现在马克思主义者抓住了阶级斗争,已经消灭阶级或正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这样,把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实现的空想实现了。'刘少奇在谈话中把托儿所、公共食堂等这样一些生活服务组织视为"大家趋向共产主义"。他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解放妇女劳动力、办食堂、托儿所、洗衣房等服务性事业。他说:'可以搞很多事业,象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说,小孩子多大年龄就到什么地方去,到处有花园,老人有养老院,还有戏院、小学、图书馆、电影院……搞得好可以达到这种境地。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

1958年6月30日,刘少奇在同《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时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实验(按:当时搞农业合作社小社并为大社,有的包括工、农、商、学、兵内容,但还没有"人民公社"的名称,刘少奇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笔者注)。恐怕不能象现在这样,种地的净种地,做工的净做工,现在就要搞工农商学兵。他还作了解释,不能搞单打一,现在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办工厂、商店、银行、服务事业、洗衣房、食堂、学校,都归它。以后就在工厂、农村、学校发枪操练,工农商学兵都有了。'他提出:'我看,三、四十年之后,可以到共产主义社会,你们看,要不要这么长?'

1958年7月5日,刘少奇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同工人谈话时说:'工厂要办食堂、托儿所、洗衣店,办学校、办农场,发点枪给大家操练。总之,工农商学兵全都自己干。"又说:"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不要几年就好了。现在苦干几年很有必要,不然过不了关,苦干几年就不那么落后了。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年三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大家干劲这么大嘛!不计上下班,干完就算数,有这么股劲,我看七、八年就行。"又说:"一是党的领导,一是大家努力,好好干,大有希望。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不要好久,你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共产主义。'

1958年7月19日,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提出:'在并社时,"一乡一社"、"政社合一"。'他说:'一个乡一个社,将来是否叫社,农庄也包括不了,因为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是组织起来的公社,有工业、有农业、有学校,生老病死都在这里,这是共产主义公社。'(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119、120、175、176页)

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省寿张县视察,报导说:'少奇同志还非常关心共产主义生活方式萌芽的出现。他说,现在有的地方组织了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等等,使家务劳动社会化。'(1958年8月4日《光明日报》)

刘少奇讲来讲去,就是有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养老院、幼儿园、学校、戏院、电影院、图书馆等设施,就是共产主义了。试问,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有了这些设施,那么,他们不就早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吗?

现在,我们就刘少奇所讲的问题,归纳起来,和毛泽东所讲的有关问题对比一下:
毛泽东说:我们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长些时间,在钢铁和其它重工业产品上赶上或超过英国。
刘少奇说: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两年三年就行。明年后年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
赫鲁晓夫讲:苏联要在十五年在工业产量和农业产品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
刘少奇讲:我国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大家干劲这么大嘛!
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业、农业、商业、学校、民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刘少奇说:共产主义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实验。恐怕不能象现在这样,种地净种地,作工的净作工,现在就要搞工农兵学商。
毛泽东说:公共食堂、托儿所等社会性的服务组织,过去已经有了。(即在旧社会的中国、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有了,不是什么新鲜事……。)
刘少奇说: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是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萌芽。

1958年8月6日,刘少奇派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带着康有为的《大同书》,到河北省徐水县搞共产主义公社试点,陈正人传达了刘少奇同志关于搞试点的指示,还把康有为的《大同书》送给一些人。(赵云山、赵本荣《徐水共产主义试点始末》《党史通讯》1987年第六期)

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立即宣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成立公社,树木归集体,房屋也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社员和干部大搞实验田,计划一亩山药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千斤。这些将要发射的卫星庄稼,是在迈向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飘扬的鲜明耀眼的红旗,也只有人民公社才能竖起这样的红旗。试想想,一个二分地沼气山药堆就得花去成百个人工,成本更是不可计算,这除了几万人的人民公社,那一个普通农业社能够办得到!(康濯:《徐水人民公社颂》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

这两篇报导,可以说是浮夸风、高指标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共产风一应俱全。这是刘少奇、邓小平所把的舆论关口所放的"卫星"新闻,是刘少奇搞的共产主义试点取得的"成绩"。

欲知下文请点击:http://www.mzdbl.cn/gushi/gushi4/lijiu5fen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文{: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sailwf 发表于 2013-9-23 17:37
李德不是周恩来请到苏区的,是博古请的,他和博古在莫斯科的时候就认识,共产国际确实派了个顾问,但没去成 ...

着段话有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恩来多次说过:“我们党取得今天的胜利,那是几百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当想到他们临终前高呼“共产党万岁!”,我的心里就特别难过。我不敢说能让共产党保持一万年,但至少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不能让党毁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对得起那些先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后周恩来在文革中重提旧事,说:“1956年带头‘反冒进’的是刘少奇,我也有责任。1958年南宁会议上,我作了一个自我批评,刘少奇一点自我批评精神也没有,最后只好由我兜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国宾 发表于 2013-9-25 22:19
国家资本主义让许多农民吃了二遍苦。

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对国家资本主义的清算呢 ...

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指建国开始至1956年前后,在此过程中实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之后步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资本主义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与社会主义国家复辟后所执行的资本主义存在本质上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2 19:22 , Processed in 0.13702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