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6)/ 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1)
  
  【接前】毛泽东跟刘少奇的第一场交锋,满盘皆输。然而毛泽东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固分子,他一旦立下了打倒刘少奇的目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奋战到底。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泽东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毛泽东给自己的评价是:“我这个人是一半虎气,一半猴气。”这里的虎气就是“勇”,猴气就是“谋”。有虎气才敢于挑战,敢干别人不敢干,甚至不敢想的事;有“猴气”,才会有计策、有预谋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毛泽东跟刘少奇的第一次交锋中,“虎气”用的太多,“猴气”用的不够,所以失败了。毛泽东痛定思痛,接受这个教训,他跟刘少奇的第二次交锋,要以“猴气”为主,以计谋取胜。
  使用计谋的第一点,是要分析形势,分析自己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毛泽东的有利因素是他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军队,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动用军队保驾护航。毛泽东的不利因素,是他在高级干部中失去了威信。威信和威慑不一样,威慑是对一个人手中权力的惧怕,而威信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敬仰。一个人掌握了生杀大权,就有了威慑力,但并不等于就有威信。一个人的威信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功绩上,吹嘘是吹不出来威信的。
  从1927年上井冈山,到1958年大跃进之前,毛泽东在这31年间居然没有犯过错误,领导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威信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巨大功绩的基础上。毛泽东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一贯正确,不犯错误,这就在共产党内产生出一种对毛泽东的迷信:他总是正确的,他就是真理的化身。长期以来,毛泽东屡屡战胜他的政敌,最大的法宝就是毛泽东在党内的威信。
  可是毛泽东1958年搞大跃进的惨败,一笔勾销了毛泽东31年来建立起来的不败神话。1959年毛泽东和彭德怀斗争时,毛泽东是“一呼百应”,高层干部马上纷纷支持毛泽东,这是因为那时毛泽东大跃进的惨败还没有显现出来,毛泽东在党内的威信尚存。而这次和刘少奇的斗争,毛泽东却是“百呼一应”,只有陈伯达一个人响应毛泽东。这个事实证明,毛泽东在高层干部当中的威信,已经消失殆尽,他们认为毛泽东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不再相信毛泽东有领导国家搞建设的能力,甚至认为毛泽东已经不适合当国家领导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要想在政治上翻身,必须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毛泽东要想在高层干部,也就是所谓的“老干部”中间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就好比一尊金神像,不小心掉到了粪坑里,即使你把它打捞出来洗干净,重新放到神坛上,但它对于人们来说,再也没有以往的神力了。毛泽东的大跃进惨败,就好比金神像掉到了粪坑里,不管毛泽东怎么洗净自己,他也无法恢复自己在老干部中间以往的威信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叛徒内奸工晢的帽子是哪个发明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这篇帖子好,有包容,有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扬实抑,春秋笔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兄弟 发表于 2013-9-27 10:21
明扬实抑,春秋笔法。

明白人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tbkxspx.com  tbkxspx.com/?p=8












淘宝客推广方法  淘宝客推广教程  淘宝客推广技巧  淘宝客推广网站  淘宝客是真的吗  淘宝店铺推广教程  tbkxspx.com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亦已焉哉乎 发表于 2013-9-24 18:56
路摊文学,作者安息吧!

就你这两句话就否定楼主?那我也简单回你几个字:你不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












幻网网络 幻网网络 幻网网络 幻网网络 www.huanwang123.com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7)/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2)
  
  【接前】不在普通的人民群众当中,毛泽东的威信失不大,因泽东发动跃进任,没有达到老百姓中因此,毛泽东重新立自己威信的基本略,就是依靠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重新一批新人上台掌批已不迷信毛泽东老干部。毛泽东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力,撤掉个几个老干部,而要把批老干部全部撤掉是根本不可能的。毛泽东后来于想出一个发动群众打倒整批老干部的法,就是文化大革命。
  不1965年初,毛泽东还没有想出“文革”法。他面刘少奇咄咄逼人的攻,首先要防守,不能刘少奇再前泽东也看出,刘少奇的下一个重点攻目是毛泽东掌控的军队而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彭德怀如果彭德怀被翻案平反回到军队重新工作,那毛泽东只有了。只要彭德怀被翻案平反,毛泽东就能掌控军队,就能与刘少奇周旋下去。就像古人的那“英雄所略同”,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把眼睛在了彭德怀身上,刘少奇一方面放出:“彭老可以回军队做点工作”,另一方利用自己掌控的宣传领域,彭德怀翻案平反制造舆论
  毛泽东凭他的政治敏性,早就发现近年来文界刮起一股否定和批泽东潮,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京《海瑞官》。1958年后毛泽东犯了两大错误:一个是饿死人的人民公社,一个是错误批判彭德怀是毛泽东的心病,也是毛泽东肋。而《海瑞官》正是直接触及到毛泽东两大肋,《海瑞官》中“退田”的情,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的人民公社搞;《海瑞官》中“官”的情,更是明地借古人的嘴巴替彭德怀鸣冤叫屈。与任何政治家一泽东十分清楚文学的巩固、覆或合法化起着重要作用。
  1962年《海瑞官》上演后,江青看了,立即感到该剧是指向毛泽东的,上去找了中宣部和文化部的四位正副部《海瑞官》存在重的政治错误立即禁演,但江青的建都被部长们婉言拒江青把件事告泽东,毛泽东似乎并不当成一回事,江青也就只好不提了。
  其泽东并不是不当一回事,而是毛泽东的智慧高出江青一泽东知道,禁演《海瑞官》是一个下策,因人都有好奇心,如果不禁演《海瑞官》,很多人心《海瑞官》,而一旦禁演,人反而纷纷要去看《海瑞官》,这岂不是替刘少奇搞了反宣况且,单纯地禁演《海瑞官》,刘少奇集造不成任何打,反而替他搞了反宣泽东不会干这样事。【待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8)/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3)

  
  【接前】当时毛泽东不禁演《海瑞罢官》,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人们慢慢忘掉《海瑞罢官》。可是现在面对刘少奇的咄咄攻势,毛泽东不能再冷处理了。但毛泽东的反击,不是禁演,而是要批判《海瑞罢官》,这样才能给刘少奇集团一个打击。不过“批判”可不像“禁演”那么简单,必须找一个高手,写一篇高质量的批判文章,才能给刘少奇一个重击。可是去哪里找这样的高手呢?
  现在整个宣传机器都掌握在刘少奇手里,毛泽东手头现成可用的人才,就是陈伯达等政治秘书,但毛泽东很清楚陈伯达这些秘书,知道他们的才能承担不起批判《海瑞罢官》的重任,他要另寻高手。毛泽东当然不便亲自出面寻访这样的高手,于是他就想到自己的妻子江青,把寻访高手的重任交给了江青。
  1938年,45岁的毛泽东与24岁的江青在延安结婚。当时毛泽东只认为江青是一个漂亮的演员,并不认为江青有从政的才能。而且毛泽东在与江青结婚时,党支部给他加了一个“约法三章”的条件,禁止江青二十年内在党内任职,因为当时党支部担心江青是国民党特务。党支部干涉党员的个人婚姻,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侵犯人权行为。但在延安时代,党员的一切都要由党来支配,包括结婚。
  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一直到1949年还是不错的,可是进了北京城之后,毛泽东和江青关系进入一个寒冷期,到1952年,两人干脆分居了,江青搬到离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几百米远的静园居住。毛泽东与江青分居,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过这不是我们这里想要追究的问题。1960年毛泽东退居二线之后,一度与江青冷却的夫妻关系,又回暖起来。一来是因为毛泽东的工作比较闲了,二来是毛泽东这段时间心情比较苦闷,需要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这个人当然是江青莫属了。1961年。毛泽东在江青拍的照片上题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方面是给江青一个很大的荣誉,另一方面也是毛泽东对当时自己心境的一个写照:逆境中从容不乱,敢于再攀新的高峰。
  以前毛泽东认为江青不过是个演员,没什么政治头脑,更不是搞政治的材料,所以从不跟她谈工作的事,当然也没有时间跟江青谈。自从毛泽东退居二线“闲”下来之后,跟江青的谈话比较多了,这才发现江青还真是一个对政治很有悟性的女人,最重要的是江青有搞政治的热情,这让毛泽东暗暗点头。刚开始一段,江青主要跟毛泽东谈戏剧电影的问题。因为毛泽东有空就读他的线装古书,对电影戏剧全无兴趣,也不熟悉,而江青对戏剧电影非常熟悉,所以毛泽东也饶有兴趣地听江青讲讲戏剧电影的事情。【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59)/ 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4)

  
  【接前】江青爱看戏,爱看电影,她本来就是演员出身,喜爱戏剧和电影是理所当然的事。文革以前,江青还没有个人专用的放映室,而毛泽东在中南海有一个专用的放映室春耦斋,因为毛泽东极少看电影,所以春耦斋实际上成了江青的专用放映室,为江青一个人放专场电影,她几乎每天都要看电影。江青把当时中国所有的电影戏剧都看了,看着看着也看出一些政治上的问题,于是江青就逐渐从政治的高度上跟毛泽东谈戏剧和电影的问题。
  江青也明白,毛泽东退居二线之后,威信和地位一天不如一天了,这让她非常担心。江青凭着她的政治敏锐性,觉查出刘少奇要架空毛泽东,甚至要取代毛泽东,于是江青多次提醒毛泽东要提防刘少奇。有一次江青听说,刘少奇在公开场合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都犯过许多错误”,她马上去提醒毛泽东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才作秘密报告,现在你还没死,人家就作公开报告了。”敢在毛泽东面前提到他的“死”,也是江青胆大敢说话,不怕得罪人的一个表现。
  毛泽东对江青的政治敏锐性颇为赞赏,他对井冈山时期老战友的曾志说:“在生活上江青同我合不来,在政治上还是对我有帮助的,她政治上很敏锐。”用江青自己的话说,她是毛泽东观察文艺界的动向“游动哨兵”。但毛泽东在是否真正让江青进入政界的问题上,还是很犹豫。因为用政治家的素质来要求江青的话,她还很不够。江青的缺点是说话太任性,太放肆,经常得罪人,这对于政治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但是江青也有她的优点,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一般女人绝没有江青这份胆量和闯劲。
  中共高层领导人的配偶当中,以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学历最高,辅仁大学硕士学位,被普遍认为最有搞政治的才能和素质。刘少奇也积极扶植王光美从政,带她一起出国访问,带她一起会见外国客人,王光美的照片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上,可以说是“大出风头”。1963年刘少奇更是派王光美去搞一个试点“桃园经验”,然后把王光美的经验发到全国学习,为王光美的直接从政铺下道路。
  江青只是15岁时在戏剧学校学过一年戏剧,也就是个中专学历,跟王光美的名牌大学硕士学位是无法相比的。不过毛泽东看出,江青的学历虽然不高,但搞政治的能力绝不在王光美之下。毛泽东看到刘少奇扶王光美出来从政,他也开始扶江青出来从政。1962年9月29日,江青首次以毛泽东夫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夫人,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和江青会见苏加诺夫人的照片,这是江青第一次公开露面,很多中国人是第一次知道江青这个名字。之后毛泽东让江青亲自出面去指导一些戏剧电影的创作,于是江青搞出《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几个现代京剧,这几个戏公演时,毛泽东亲自去观看,给江青助阵。【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1)/ 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6)

  
  【接前】江青接到任务后,立即投入行动。江青第一个去找的,是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简论》一举成名的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李希凡。可是当江青谈起希望李希凡写一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时,李希凡不禁疑惑万千。当然李希凡的疑惑是有道理的,第一个疑惑是关于江青的资格。当时江青的正式任职是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有“五大秘书”:陈伯达和胡乔木为政治秘书,叶子龙为机要秘书,田家英为日常秘书,江青为生活秘书。按道理,写批判文章应该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负责的事,江青只是生活秘书,写文章不在江青的职权范围内。另外,江青在政府中还有两个任职: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和文化部电影局顾问,这两个职务更无权管写批判文章的事。第二个疑惑是江青要求秘密写作,不让上级知道。
  李希凡马上感到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里面的水很深,他马上婉言回绝了江青的要求。江青在北京又找了几位写批评文章比较有名的人物,也都被婉言回绝了。江青感到很泄气,把这些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地说:“你找错人了。不要去找名人,要去找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最大不同,就是大人物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虑”,怕丢官,怕坏了自己的名声,等等,而小人物就没有这些顾虑,他不怕丢官,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官;他不怕坏了名声,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名声。写批判《海瑞罢官》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情,大人物有顾虑,不敢也不愿去冒险,只有小人物才肯干这件事。其实李希凡这样的“名人”,也都是从无名“小人物”起家的,可是一旦小人物变成了“名人”,就失去了锐气,不愿再干冒险的事。
  江青接受了毛泽东的点拨之后,她把目光从有名的大人物,转向无名的小人物。这时毛泽东又给她出主意,这件事在北京干太显眼,容易泄密,不如到地方上去干,于是毛泽东就介绍江青去上海。当时最忠于毛泽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国防部长林彪,另一个是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可惜林彪是个老病号,常年在家养病;柯庆施是个新病号,1964年因肺癌动手术后,就一直在养病。不过上海依旧是柯庆施的地盘,所以去上海办事要比北京方便很多。
  江青去上海时,柯庆施在外地养病,所以柯庆施的政治秘书张春桥,就成为接待江青的东道主。当然张春桥自己也没想到,这次接待江青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让他一跃成为中国红极一时的人物。
  张春桥和毛泽东的经历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两个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共同点:他们都是靠一只笔杆子起家的。很多人误以为毛泽东是靠枪杆子起家的,因为毛泽东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毛泽东最初并不是从枪杆子起家的,而是靠一只笔杆子,靠他自己办《湘江评论》起家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2)/ 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7)

  
  【接前】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虽然《湘江评论》只出版了5期就被查封,但每期大部分的文章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毛泽东不仅写文章,还必须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还自己到街上去叫卖。功夫不负有心人,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和他写的文章,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重镇人物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关注,毛泽东开始与李大钊和陈独秀有了来往。1920年毛泽东受陈独秀委托,在长沙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共的创建人之一。所以毛泽东是靠笔杆子崭露头角,靠笔杆子起家进入共产党的。
  1934年,17岁的张春桥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拿起笔杆子对准文艺界的名人和权威开炮,大有“敢把皇帝拉下马”之势,张春桥批评郭沫若,攻击鲁迅,居然也在文坛上闯出一席之地,正应了“要想成名人,就靠骂名人”的哲理。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春桥去了延安,但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或重用。
  1947年张春桥的好运来了,他调到石家庄出任《石家庄日报》社长,而当时石家庄市的市长是柯庆施。柯庆施一下看上了张春桥这只笔杆子,张春桥成为柯庆施的政治秘书。以后随着柯庆施的发迹,张春桥也跟着发迹了。柯庆施任上海市委书记后,张春桥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1958年张春桥的《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一文得到毛泽东的赞赏,毛泽东亲自为张春桥的文章写了编者按,在《人民日报》发表。
  虽说毛泽东亲自为张春桥的文章写了编者按,但毛泽东亲自为别人的文章写编者按也是很多的。毛泽东一眼看上的人,会马上把这个人调到中央来,在毛泽东身边任兼职秘书或者“通讯员”,王力、关峰、戚本禹等人,都是毛泽东欣赏他们的文章,为他们的文章写编者按之后,很快上调到毛泽东身边任兼职秘书或者通讯员。可是毛泽东为张春桥的文章写编者按之后,并没有上调张春桥,他还是继续当柯庆施的政治秘书,所以张春桥并没有被毛泽东一眼看上,更应该说毛泽东那时根本就没有看好张春桥。
  之后张春桥靠柯庆施的提拔,成为上海市宣传部部长,上海市书记处书记,但他始终没有被中央高层的人物看中。可就在这个时候,江青从北京来到上海,张春桥代柯庆施接待江青。【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3)/ 第五节 文革新人初登场(8)

  
  【接前】当江青跟张春桥谈起此行的目的,是要找人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时,张春桥马上敏感地意思到,这不是一篇单纯的批判文章,这是毛泽东要向刘少奇发起反攻的信号。张春桥当时是上海负责文化宣传的领导人,也算是个副省级的官,他虽没有资格参加中央会议,但也从各种渠道听说了最近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争吵。张春桥是个对政治极其敏锐的人,他已经看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争吵发展下去,一定会到摊牌的程度,毛主席和刘主席并存的时代不会长久了,几年之后就会只剩一位主席,要不然是毛主席,要不然是刘主席。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这是一个选择的关键时刻,是选择跟毛主席,选择跟刘主席,还是选择中立。
  张春桥主观上是愿意跟毛泽东的,第一是他与毛泽东的政治理念比较接近,而与刘少奇的政治理念相差很远;第二是毛泽东对张春桥有一定好感,而刘少奇对张春桥从无好感。但是从客观利益上来考虑,选择跟毛泽东的风险又很大,因为现在还看不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斗争谁胜谁负。如果张春桥选择中立,不管毛和刘谁胜,他都能保住这个副省级的官职;如果张春桥选择跟毛泽东,一旦刘少奇胜利,那么他这个副省级的官职就保不住了;相反,即使是毛泽东胜利,张春桥也未必就能升官。
  前面说过,毛泽东并没有看上张春桥。既然张春桥不是毛泽东看上的人,那么即使他选择跟毛泽东,毛泽东也不太可能提拔他。从官场学的角度来看,张春桥选择跟刘少奇,肯定是不可能升官的;张春桥选择跟毛泽东,升官的可能性也不大。既然不管选择谁都不太可能升官,那么选择中立,保住现在的官职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张春桥还是做出跟毛泽东的选择,这是因为张春桥看到了江青这个特殊人物。
  张春桥知道,毛泽东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江青,以后肯定是要重用江青的。而江青刚刚开始组织自己的班子,还没有人才,如果这时候张春桥投靠江青,加入江青的班子,肯定会得到江青的重用。一旦得到江青的重用,靠着江青与毛泽东的特殊关系,就能经常接触到毛泽东,让毛泽东了解自己的才能,从而得到毛泽东的重用。事实上,张春桥通过江青曲线靠近毛泽东的方法是很成功的。文革最初一段时间,毛泽东并没有特别看上张春桥,而是江青在毛泽东面前力荐张春桥,毛泽东才逐步改变了对张春桥的看法,发现张春桥是个人才,觉得张春桥不仅是个人才,还是很少的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于是就开始真正提拔重用张春桥。【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4)/第五节文革新人初登场(9)

  
  【接前】所以当江青说她要组班子批判《海瑞罢官》时,张春桥立即表示效忠江青,愿意为江青批判《海瑞罢官》效劳。这样张春桥成为最早加入江青班子的人,成为江青最为信赖的人,正符合官场学中“晚跟不如早跟”的定理。张春桥知道自己不善于写批判文章,要写好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还是要另请高人,于是他对江青说:“我的特长是写评论文章,不善长写批判文章,我给您推荐一个写批判文章的人。”于是张春桥就把姚文元推荐给江青。
  姚文元是解放前文化名人姚蓬子的儿子,但姚蓬子在解放后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姚文元没有沾到父亲的光,反而受到父亲的连累。姚文元年轻时是一个文学青年,不断辛勤写作,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才能没有被人重视。1957年姚文元写了一篇《录以备考》的文章,得到毛泽东的赞赏,亲口点名表扬了姚文元。但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的话还不是“一句顶一万句”,所以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并没有让姚文元升官,他还是在上海《解放日报》当编辑,只是一个芝麻九品官的小干部。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文章都受到过毛泽东的亲自表扬,但表扬之后,贵人健忘,毛泽东很快就把他们忘掉了,因为毛泽东没有看好他们两人的政治才能,没想提拔他们当官。
  姚文元的顶头上司张春桥,倒是看好姚文元的才能。但那时张春桥也只是一个小官,还没有提拔重用姚文元的资格。如果没有批判《海瑞罢官》,姚文元大概就像千百万文学青年那样,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可是张春桥把姚文元介绍给江青,一下子就改变了姚文元的命运,这也是后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结成“四人帮”的基础。
  当张春桥跟姚文元谈到秘密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时,姚文元也马上意识到这是要担风险的事。那时姚文元是一个既无官,也无名的小人物,赌输了也就是现在这样,赌赢了可就飞黄腾达了。所以姚文元对批判《海瑞罢官》的任务,毫不犹豫就接了下来。不过江青对张春桥推荐的这个姚文元,还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姚文元实在太没有名气了。于是江青让姚文元先写个初稿,她带去给毛泽东看看行不行。
  姚文元很快就写好了初稿,江青把初稿带给毛泽东,毛泽东一看就大为赞赏,当场拍板让姚文元主笔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江青这才信服了张春桥的眼力,以后更加信赖张春桥了。不过毛泽东虽然决定了让姚文元主笔写批判《海瑞罢官》,但他还要慎重,这篇文章一定要写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所以毛泽东让江青主持继续修改这篇文章,修改了几个月,大改了十几次之后才发表。这也可见毛泽东对这篇文章的重视,因为这次毛泽东是不能再输了。
  毛泽东交给江青组织人写批判《海瑞罢官》的任务,江青完成得很漂亮,算是通过了毛泽东的最后考验,之后毛泽东就让江青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5)/ 第六节 重上井冈山(1)

  
  【接前】1965年3月15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去外地巡视。从1949年到1974年,毛泽东共外巡58次,平均每年外巡两次以上。毛泽东这次外巡,一来是惯例,二来是要避开中央关于试办“托拉斯”的座谈会。所谓“托拉斯”,是刘少奇率先提出的一种企业形式,它与以往的国营企业不同,不是用行政方式管理,而是用“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这个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后搞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很显然是资本主义(现在叫市场经济)的东西。
  刘少奇“气走毛泽东”的计划成功之后,乘胜出击,进一步把资本主义的试点从农村推向城市。刘少奇在试办托拉斯座谈会上讲话说:“托拉斯是在党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的经济办法,而不是行政办法来管理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但都没有完整的经验,要我们自己创造。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适应国内经济形势和建设的需要,更积极地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新技术。”
  刘少奇试办“托拉斯”的计划,实际上是对国营企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刘少奇原来计划从1965年开始,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这一重大的改革和转型,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断。如果没有毛泽东发动文革,1978年之后搞的“改革开放”,就会提前到1966年。
  毛泽东毫无疑问反对这种资本主义试点,但毛泽东看出,刘少奇的经济路线已经得到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他如果在会议上反对刘少奇,又将陷入少数派的难堪境地。这时毛泽东的最好选择就是离开北京,随刘少奇去搞,因为刘少奇的羽翼已经丰满,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已经阻止不了刘少奇走资本主义道路了,只有另寻办法打倒刘少奇。
  毛泽东离开北京的第一站是武汉,住在武汉的东湖宾馆,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半月。毛泽东初来的十几天,既没有到外面视察,也没有招当地领导人来谈工作,只是一个人单独地看书和思考。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这段时间吃饭不香,饭量减少,经常打的乒乓球也很少打了,而散步的时间增长了。平日毛泽东散步时,喜欢跟站岗的哨兵、工作人员说说话,而这些天毛泽东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散步,一边走一边思考。
  毛泽东要思考的问题有三个:(一)人民公社为什么会搞成饿死人的悲剧?(二)自己在中央高层为什么会变成少数派?(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新岳 发表于 2013-9-27 17:06
对不起,彭真没有进过常委,这里笔误,谢谢指正!
我改一下。

没啥,记忆有时候会出差错的。而且彭真的确是准常委级别的最高层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3 00:58 , Processed in 0.15753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