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3|回复: 22

毛泽东与被整死的彭德怀都是农民的儿子但彭远比毛更爱农民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感谢CCAV 于 2013-9-26 14:48 编辑

毛泽东的粉丝们常说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爱着农民。那就请看看原中央领导薄一波叙述1953年10月2日晚上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农民的权益该不该受到保护的问题所作的发言吧:
926111700171副本.jpg
此文在《人民日报》的官网——人民网的文史频道中的具体地址是: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390161.html
  据我了解,陈云同志在1951年底,就酝酿过粮食统购问题。由他主持起草,用他、李富春同志和我三人名义,于1952年1月15日向中央作的《1952年财经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粮食将不是宽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将逐年增加,政府还须有粮食储备(备荒及必需的对外贸易),因此征购粮食是必要的。只要使人民充分了解征购意义,又能做到价格公平合理,并只购农民余粮中的一部分,则征购是可能的。目前先做准备工作,在1952年夏收时,采取合作社动员收购和地方政府下令征购的方式,重点试办,以观成效。如试验成功,即于1952年秋后扩大征购面,逐渐在全国实行。”(《陈云文选》第2卷,第160页)这里的“征购”,就是后来所说的统购。由于一些地方同志感到这个问题事关重大,希望从缓推行,中央在1952年实际上没有进行试点。
  1953年上半年,粮食供销矛盾进一步加剧,毛主席要求中财委拿出具体办法。这时,陈云同志因病在外地休息,财委工作由我主持。我组织粮食部和中财委粮食组的同志共同研究,草拟了《粮食收购办法》、《粮食计划供应办法》、《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办法》和《节约粮食办法》。《粮食收购办法》里,没有提到征购,那是考虑到农村工作人员和农民可能难于接受。提出的方案是:除依法征收公粮外,有选择地实行余粮认购法、结合合同收购法(即订合同用工业品换粮食)、储粮支付货币法(即按储粮时牌价将款存入银行保本保值并计息)、预购。几个草案经中央初步审阅后,于6月15日提交正在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粮食组讨论、修改。7月下旬,财经会议后期,陈云同志回到北京。会议结束后,他立即拿出很大的精力继续这项研究。这时,汇总起来,共提出了八种方案。经过反复对比筛选,其中七种被否定了。这七种是:
  只配不征。即只在城市搞配售,农村不征购。这种办法所以不行,是因为农民看到城市搞配售,他就会有粮不卖了。
  只征不配。只在农村搞征购,城市不配售,还是自由市场。结果可能会边征边漏,农民会拿交征购粮所得的钱,到城市里从粮食公司再把粮食买回农村。
  原封不动。即继续自由买进,自由卖出。这样做,困难会日益加剧,结果必乱无疑。
  “临渴掘井”。先自由购买,实在买不到的时候,再去重点产粮区征购。这样办所以不行,道理很简单:到实在买不到的时候,城市自由供应也就无法继续了。
  动员认购。东北1951年实行过。就是层层下达控制数字,而控制数字不向农民露底,由村支部动员农民认购,认购量达不到控制数字不散会。这是一种强迫而不命令的办法。
  合同预购。这是个好办法,1949年、1950年在东北、华北收购棉花时就试行过。1951年对棉、麻、烟、甘蔗、茶叶等多种农产品全面实行合同预购,但预购合同一般要在春耕前签订,1953年至1954年粮食年度改行粮食合同预购,时间已晚。而且前几年合同预购证明,预购合同对小农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收成好,他按合同交售,甚至希望国家多买;收成不好,市场价格看涨,虽订了合同,他也不一定会履约。现在粮食产量不是多,而是不足。因此,希望全面推行合同制来完成收购任务,没有把握。
  不搞统一办法,由地方各行其是。这样做,怕各地互相影响,不好掌握。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思考后,陈云同志认为上述七种方案都不可选择,可选择的只剩下又统又配,即农村征购、城市配售的办法了。
  财经会议后,我离京去外地做农业初级社的调查研究时,陈云同志曾通过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同意他的选择,但希望在农村征购时,不要过头,除给农民留足口粮、种子、饲料外,最好还给留点机动粮。
  陈云同志的建议向中央提出后,立即得到周总理、小平同志等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毛主席的赞许。毛主席嘱他代中央起草《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1953年10月2日凌晨,毛主席审改了陈云同志起草的通知,并决定于当晚7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
    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主席主持,首先听取陈云同志的报告。报告说:情况十分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更加严重。(1)收购少,销售多。8月全国财经会议提出,从7月1日开始的新的粮食年度要收购粮食340亿斤,现在只买到101亿斤。个别地方收购虽达到计划,但全国同期销售124亿斤,超过原定计划19亿斤。现在既非1951年,又非1952年,1951年3月到6月紧张,7月以后收多销少,情况改变了;1952年11月间,情况也有改变。今年可以判断到11月、12月,也可能是收少销多。因为产区完不成计划,而销售却大幅度突破计划。(2)现在已有大批粮贩子活动于小集镇与乡村之间。只要粮食市场乱,一个晚上就可以出来上百万粮贩子。现在不少地方已开始混乱,粮多的地方则开始抬价。(3)过去规定全国供应京、津23亿斤粮食,其中麦子15亿斤,现在只能供应10亿斤。从7月1日到现在,只三个月已卖5亿多斤。现在到明年6月只有4亿多斤可卖了,而外无援兵。京、津面粉配售势在必行。京、津配售消息传出去又会影响粮食收购。(4)原定东北上调42亿斤,因为受灾,现在自认只能上调14亿斤,这个缺口不小。总之,粮食紊乱时间要提早到来,范围也要扩大,从乡村一直到大城市。其结果是物价必然波动起来,并立即逼得工资上涨,波及工业生产,预算也将不稳,建设计划将受影响。而且会引起人人各自囤积,人心不安。虽然物价不会像过去那样动荡,但也要相当动荡。这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只有利于富农与投机商人。
  在谈到解决办法时,陈云同志说:粮食问题涉及四种关系,即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与消费者的关系,与商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同这四种关系相适应的处理办法是,农村实行征购,城市实行配售,严格管制私商,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上述四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关系,只要通过征购把粮食搞到手,其他问题就好处理了。陈云同志又说:在我们之前,有两个政府实行过征购,一个是“满洲国”政府,叫“出荷”;一个是蒋介石政府,叫“田赋强实,征购征借”。我们的征购不仅性质和他们的征购不同,而且价格公道。除运不出的“死角粮”的地区外,都可以实行。有无毛病?有。妨碍生产积极性,逼死人,打扁担,个别地方暴动,都可能发生。但不采取这个办法后果更坏,那就要重新走上旧中国进口粮食的老路,建设不成,结果帝国主义打来,扁担也要打来。结论是征购利多害少。
  小平同志建议,农业税秋征推迟一个月开征,征与购同时进行。
  毛主席最后发言说:赞成陈云同志的报告。征粮的布置推迟一个月。这也是要打一仗,一面对付出粮的,一面对付吃粮的,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充分准备,紧急动员。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农民一切都是好的。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由互助合作进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体农庄)。现在是“青黄不接”,分土地的好处,有些农民开始忘记了。农村经济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我们经济的主体是国营经济,有两个翅膀: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这一个翼,如果没有计划收购粮食这一项,就不完全)。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占农村人口80%到90%的广大农民的问题,也涉及到缺粮户的问题。依靠谁呢?主要依靠党员,他们是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光靠缺粮户是不行的。征购,管制私商,统一管理粮食,势在必行。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需求年年增长。这样做可能出的毛病,第一农民不满,第二市民不满,第三外国舆论不满。问题是看我们的工作。宣传问题,要大张旗鼓,但报纸一字不登
  毛主席在发言提纲的手稿上还写了这样一些内容:“和‘余粮收集制’的不同”;“所谓‘保护农民’的错误思想,应加分析和批判”;“大员下去”;“城市节约问题(苏联曾在大城市每人每天只配5两),我国应为老秤10两新秤12两”;“一切必要配售的地方均应配售”;“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体系构成的两个重要分支部门:私人资本——国家资本主义;小私有制农民的征收、征购。主体——国营工业:一翼——国家资本主义;又一翼——农村的互助合作和粮食征购制”;“价格应从长远计算,不要城乡同时紧张”。这里提出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体系构成的两个分支部门”,把粮食征购和互助合作合称为改造个体农业的一翼,反映了毛主席当时对我国私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作的理论思考。
      这次政治局会议还通过了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根本上找出办法来解决粮食问题,是全党刻不容缓的任务。”通知还规定华东局谭震林同志,中南局李先念同志,华北局刘澜涛、刘秀峰同志,西南局李井泉同志,西北局马明方同志必须参加会议。
  10月10日,全国粮食会议(对外名称未用“紧急”二字)召开,陈云同志作报告,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邓小平同志讲话。
  陈云同志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粮食购销形势,对八种方案的可行性逐个作了说明,然后指出:现在只能实行农村征购、城市配售之一法,其他的办法都不可行。陈云同志说: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做的话,就要认真考虑一下会有什么毛病,会出什么乱子。全国有26万个乡,100万个自然村,如果10个自然村中有1个出毛病,那就是10万个自然村。逼死人或者打扁担以至暴动的事都可能发生。农民的粮食不能自由支配了,虽然我们出钱,但他们不能待价而沽,很可能会影响生产情绪。“我这个人不属于‘激烈派’,总是希望抵抗少一点。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陈云文选》第2卷,第208页)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农村征购、城市配售办法,危险性可能小一点。
  小平同志在讲话中着重论述了粮食统购统销对巩固工农联盟,对国家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关系。
  经过讨论,大家同意中央的决策。
  10月13日,陈云同志作会议总结,传达了毛主席的一些新的意见:农村的征购面,今年控制在50%左右,而重点又是这50%中的50%,即占农村总户数25%左右的余粮较多的户;“征购”、“配售”的名词可否改一下?因为日本人搞过这个事情,这两个名词很吓人;征购要照顾农民的需要,不要把余粮都收走,还要留点给他;今冬明春农村工作仍然以生产为中心,粮食征购在春节前基本办完;要特别注意做好落后乡的工作。关于名称问题,陈云同志说,粮食部长章乃器先生主张将“配售”改为“计划供应”,我们何不再将“征购”改为“计划收购”,简单地说,新的粮食政策合起来就叫“统购统销”。
  这一天,小平同志受毛主席委托,也再次到会讲话,中心是讲粮食问题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他说:从今年3月以来,毛主席主要是做了一件事,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昨天晚上,毛主席交待,要我再跟大家讲一次,让同志们弄清楚一个道理,就是讲粮食征购一定要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去讲。李井泉同志告诉我,四川试点,农村干部对征购抵触情绪很大,这些有抵触情绪的干部,主要还不是基层干部,而是县、区两级干部(后来查明,省部级干部中也有)。你讲征购不联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无法使全党同志赞成这个东西。
      ……(后略)

楼主点评:彭德怀为民请命,多次为农民而进言和上书,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农民的儿子,毛泽东爱不爱农民呢?

彭德怀得知农民困难欲跟粮食部打官司
[导读]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转自腾讯新闻频道历史分支频道如下这个地址的页面:
http://news.qq.com/a/20111129/001096.htm
原标题:彭德怀在湖南湘潭农村调查侧记   原载于《党史纵览》2011年第12期(从百度百科的“党史纵览”词条可知这份期刊是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
360截图20130926120036859.jpg
著名的“中国知网”的子网——“吾喜杂志”网的这个页面也登了此文和那一期《党史纵览》的封面图: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DSZL201112005.html
    >>在彭德怀的会客室里,没有火炉,更没有暖气设备,条件与北京相比,相差太远。
    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德怀两手紧握贴在胸膛,眼望窗前,激动地说:“我们国家要心想农民,制定政策不光是想国家一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亿农民的大头……解放才12年,很多农民仍然困难。”接着,他对戴鼎说:“你学过历史,写这个材料要从外国的、我国历史的、现实的情况三方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现在的征购是‘水涨船高’政策,政策年年变,农民增了点产,国家就要多缴征购超产粮,浮夸风满天吹,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征了过头粮,农民自己空了仓,吃不上饱饭,到头来发挥不了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
       在湖南省湘潭市老龄委干部活动中心,77岁的《湘潭日报》退休老记者戴鼎,说起50年前他陪同彭德怀回乡调研的经历,心情仍十分激动,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那艰难困苦的岁月……
   “丢了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1961年隆冬时节,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湘潭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50多天。他每天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往返跋涉十五六公里山路,深入乡村、农家调研。其一言一行给当地的农民及党员干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2月13日黄昏时分,风雪飞扬,寒气袭人。彭德怀披着旧青呢大衣,在湘潭锰矿招待所的走廊中四处瞭望,表情犹如战场指挥作战一般凝重。他沉思了一会儿,把当地派给他当向导的《湘潭日报》记者戴鼎叫到身旁,手指着锰矿周围铁丝网的大木头桩问道:“戴鼎同志,这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代替围墙用的。”
“运这么多木头,又这么一根根的做围墙铁丝网桩,太可惜了。起什么作用?山上的树还经得几回砍!怎么不想到农民呢?”接着他又问:“这是我们今天看见的,没有看见的还有没有?”戴鼎一时不知怎样回复才好,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彭德怀继续说:“土改时,农民分了田地,喜得不得了,一心扑在农业上,发展生产,没有腾出手来修建房屋,不少农户没有屋住,有些老屋也快倒塌了。1958年大跃进刮‘五风’又毁坏了他们一些房屋。我在乌石乡调查,拆了房屋的有30%,农民在那里住不好,睡不好,何不将这些木头拿去给大家盖新房、补旧房哩。我们应该明白,农民的痛苦是政府应当考虑的事情啊!”
说了这段话以后,彭德怀仍注视着山上,他一面指点着,一面又对戴鼎说:“山上光秃秃的,和尚脑壳没有毛。由于1958年大炼钢铁,树木都被砍光了,这个损失无法估量,记得我20多岁的时候,避难回家种田,打脚车子(南方一种手推的运输工具)走梅林港,沿湘江到湘潭,一路上绿树成荫,大太阳天不要戴草帽,歇凉不要进屋。这次我回来一看,没有几座山上有大树林,有的地方山林全被砍光了。大炼钢铁,办公共食堂,大兵团作战,瞎指挥风吹遍全国,大有共产主义就要来到之势。”戴鼎插话说:“1958年冬,我在报社工作,记得当时宣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彭德怀说:“是啊,搞得人们出现了一种可笑的幻想,以为共产主义就会来到了,这是犯了不实事求是的错误,致使我们党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戴鼎同志,你学过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吗?”戴鼎说:“1957年前后,我在县委文教部组织自学和集体学过。”彭德怀说:“学好了,你就能懂得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脱离实际的事,总是幼稚可笑的。”
停了一会儿,彭德怀又问戴鼎:“你参加过‘大兵团’作战吗?”戴鼎回答说:“在叠福公社参加过。那时,晚上和社员一起打灯笼举火把开荒种地,早晨在晒谷场上搞军训,男女老少都参加,一股子的劲。不久,我又被调回报社工作。”彭德怀应了一声:“嗯!”忽然又说:“1959年毛主席写了《党内通信》,党中央发了十二条紧急指示信,‘五风’才收敛下来。相继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下发了。” 戴鼎插话说:“那时省委书记来我县搞《六十条》试点,县里要我去参加。广泛听取社员意见,群众非常喜欢,基层干部也非常拥护。”彭德怀说:“群众最通情达理,我们解放才10来年,吃饭、穿衣、办事都要首先想到农民,丢了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瞎指挥、盲目冒进,建不成大业。要不是党中央、毛主席纠正得及时,损失会更大。”
谈着谈着,夜幕降临,见彭德怀有些寒意的样子,戴鼎便说:“您老穿得这么朴素,这么单薄,这里没有暖气呀!”彭德怀笑着说:“你还嫌我穿差啊!我与外国朋友会见,不也是穿这套衣服!”接着,彭德怀又和戴鼎及身边的警卫员景希珍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谈了不少生活琐事和湘潭风土人情。戴鼎看时间已晚,便劝彭德怀早点休息。彭德怀回到卧房不久,戴鼎和景希珍又偷偷地去看他,发现他根本没有休息,而是在灯光下翻阅和整理白天听人汇报的记录和材料。桌上还有一大堆文件在等着他过目。
“彭元帅进了乡,不也和大家一样吗?”
12月14日,戴鼎跟随彭德怀去鹤岭大队调查。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桂华和大队秘书、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
彭德怀听取汇报以后,请他们把全大队从1956年至1959年4年间的变化情况,包括人口、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业收入、群众生活和疾病等情况逐年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发展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桂华谈到“五风”问题时说:“我们全大队有367户人家,生活困难,没有饭吃,有水肿病的占全大队总户数的30%。大炼钢铁时,全大队拆屋2000多间,占总数的37.7%,我家5栋屋全部被拆掉。”彭德怀诙谐地说:“那是你共产党员带的头嘛!”大家都笑了。随后,彭德怀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经常讲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一定要牢记啊。”一会儿,厨房里的同志催吃饭了,餐桌上有米饭、有红薯,彭德怀不吃米饭,专吃红薯。大队干部劝他不要光吃红薯,他笑着说:“这是高级午餐啊,我在北京还不容易吃到哩!”
下午,彭德怀视察了大队副业加工厂,这里有榨油、磨坊和碾米设备。他拿起榨油的榨柱尖,试了试,说:“这种老式的榨油工具,笨得很,太吃力了,要改革创新,要用电动机械操作,减轻劳动强度。”周桂华说:“我们有台黄谷式打米机,接的是湘潭锰矿的电,现在线被剪断了。”彭德怀问:“那是怎么回事?你晚上随我一同回锰矿去,要求矿上解决,好吗?”晚上,彭德怀向湘潭锰矿党委领导谈了大队的情况和意见。第二天,矿领导立即派人接通了电线,使磨坊碾子改成了电动机械,社员喜欢得不得了。
彭德怀在鹤岭大队调查时,走到一家黎姓农家的屋前坪,黎家老爹从堂屋里迎出来,彭德怀笑着问:“您老贵姓?”黎老头说:“我姓黎。”彭德怀打趣地说:“好哇!你姓黎,我姓罗,我和你驴骡不分,都是一家人。”接着又问:“您多大岁数?”黎老头说66岁。彭德怀说:“我63岁,我和你都是好兄弟。”(彭德怀当时说是姓罗,以免惊动了群众)黎老头笑得皱纹一层叠一层,忙把客人请进屋里坐。坐在堂屋里,彭德怀向大家问寒问暖,谈笑风生。黎老头突然问道:“外面传说,彭德怀元帅进了乡,列位晓不晓得?”彭德怀接过黎老头的话说:“我就是彭德怀,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吗?普通一人嘛!”老人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真是瞎了眼。”彭德怀说:“我从小就是打柴棍子出身的,和你一样当农民,就住在乌石寨下,还不是搭帮毛主席、共产党翻了身!”“我开头就说了,我和你是一家人嘛,一点不假吧。好啦,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我还要到上屋看看,不耽误你了。”说完,告别了黎家。
彭德怀一路匆匆,看完这户又走那家,显得精神奕奕。走到一个大屋场塘边,大家从一户横屋进去,原来是这家的厨房,彭德怀将灶上的锅盖子揭开,见有大半锅黑绿色的糊糊。随行的警卫参谋景希珍是北方人,搞不清是什么,便用锅铲舀了点尝尝。彭德怀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神态上:“怎么样?”景希珍说:“是糊糊浆汤,有草的苦味。”彭德怀细问这家主妇,才知道是细糠、蔬菜加上能吃的野草熬出的糊糊。他神色顿时难过起来,一路上心情沉闷,天色将晚时才回到了招待所。
“浮夸风会害死人的,隐瞒产量也是错误的。我们配合你们一起来调查,一定要实事求是”
陈蒲大队有16个生产队,队队产量低。公社党委的同志介绍,陈蒲大队减产严重的原因是“五风”伤了元气,加上“平调”退赔不彻底,直接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和情绪。彭德怀听到这些情况后,心里琢磨着,要亲自去看看情况,几次问到陈蒲大队的方向、路程。等走访了响水公社的黄龙大队、鹤岭大队后,他更憋不住了,非要到陈蒲大队走一走。12月15日,北风刺骨,彭德怀不顾天寒地冻,来到陈蒲大队,仔细听取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童石泉的汇报,重点询问了农业生产,粮食收入,群众生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童石泉产,这个大队是个严重减产的大队,社员人均年口粮不到100公斤,其中一部分是按4担红薯抵50公斤稻谷、3担芋头抵50公斤稻谷来折算的。吃米糠、喝糊糊的不少。瓜菜、野草,什么土茯苓、红薯藤、葛麻根、野菱角,只要能吃的,都想方设法搞来充饥。群众水肿病很多。
为了把陈蒲大队的情况搞清搞透,彭德怀亲自设计制作表格,列举调查内容,分生产队一项一项地统计。彭德怀交代大队干部:“请你们耐烦-点,搞准确些,切忌掺假,浮夸风会害死人的,隐瞒产量也是错误的。我们配合你们一起来调查,一定要实事求是。”情况弄清后,他又反复征求区、社干部意见,并交代戴鼎写一篇关于陈蒲大队减产情况调查的材料。彭德怀分析说:“陈蒲大队自然条件好,偏偏粮食减产,天灾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太多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伤了农民的元气,‘平调’退赔又不彻底,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多劳不能多得,人的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他对陈蒲大队粮食减产情况非常关注,不顾自己身患重感冒,顶着严寒细雨,一连三次去陈蒲大队和基层干部交谈,深入到黄蒲、白泥等几个生产队认真倾听群众意见。
在即将离开响塘区时,彭德怀把区委书记、区长叫来,商量如何适当统销一点粮食给陈蒲大队,以解燃眉之急。他嘱咐基层干部,切实安排好社员生活,让农民安居乐业,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陈蒲大队群众后来传唱着一首民谣:“搭帮彭德怀,粮食统销来;身体恢复快,生产得安排。”
“我要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
在彭德怀的会客室里,没有火炉,更没有暖气设备,条件与北京相比,相差太远。
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德怀两手紧握贴在胸膛,眼望窗前,激动地说:“我们国家要心想农民,制定政策不光是想国家一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亿农民的大头……解放才12年,很多农民仍然困难。”接着,他对戴鼎说:“你学过历史,写这个材料要从外国的、我国历史的、现实的情况三方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现在的征购是‘水涨船高’政策,政策年年变,农民增了点产,国家就要多缴征购超产粮,浮夸风满天吹,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征了过头粮,农民自己空了仓,吃不上饱饭,到头来发挥不了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他说:“戴鼎同志,请你写这篇文章,字数不要多,观点要鲜明。请你一定写好,给我带回中央去。”戴鼎心里很感动,但也很害怕,他不敢讲,也不敢写,怕惹出祸来,感到很为难。怎么办呢?但当他想到彭德怀在湘潭农村调查这么久,时时处处事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着想,他老人家想的是农民,讲的是正义啊!于是,戴鼎按照要求,连夜赶写好材料交给了彭德怀。
后来,彭德怀又两次去鹤岭大队,花很大的精力对征购粮一事作调查研究。他认为征购粮问题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于政策取信于民关系很大。当时,鹤岭大队征粮超过12%,黄龙大队超过11%,陈蒲大队18%,都超过中央关于征粮不超过总产量10%的规定;在粮食分配上,各生产队之间,只是由于超产全奖和减产全赔而有所不同,在包产以内的分配都一样,不能很好体现多产多吃、少产少吃的精神。彭德怀特别强调说:“我们的征购政策要稳定下来,给农民吃定心丸。按几年的总产和单产,取个平均数,固定下来。购粮任务要相对稳定,让农民感到有奔头,调动增产积极性。只有发展生产力,民富才能国强。”
“我彭德怀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做官的老爷”
在人们的想象中,彭德怀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威武严肃的领导人。其实,彭德怀所到之处,干部和群众一致感觉他是一个热忱、谦逊、朴实、和蔼可亲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彭德怀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做官的老爷!”
1961年12月23日,彭德怀回到湘潭县委,湘潭地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的姚欣等领导设便宴招待彭德怀,以感谢他老人家对家乡人民的关怀。彭德怀此时的心情也异常兴奋,他根据此次回乡的调查情况,对湘潭的工作特别是对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了具体指示。最后,在县委南楼住宿了一个晚上。谁也没想到,此行是彭德怀最后一次回故乡。
12月24日,彭德怀即将离开湘潭县。这天,雨住风停,气温回升。早餐后,彭德怀将要离开的时候,紧握着戴鼎的手说:“戴鼎同志,谢谢你了。”戴鼎顿时鼻子一酸,声音哽咽地只说了一句:“祝彭老总身体康宁!”聚集在县委南楼前小坪里的县委领导和机关干部,都站在彭德怀的周围,为他送行。彭德怀这次在湘潭调研历时50多天,每天冒着严寒,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座谈、接待乡村干部及农民2000多人,白天接待来访群众,外出调查研究,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坐在油灯前,亲手写了4份农村调查材料。除了分发省、地、县委以及有关区委或公社外,并将一整套材料交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这些材料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戴鼎在跟随彭德怀调查研究的日子里,深受教育。现已77岁高龄的他每次回忆起那段日子时,总是说:彭老总那种关心农民、疼爱农民、废寝忘食、辛勤工作的精神;那种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无私无畏、敢于碰硬、敢于牺牲的气魄;那种一生为革命、一生为人民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与民同甘共苦、厌恶奢侈、勤俭节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作风,是我们世世代代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发表于 2013-9-2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撸主,小撸宜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soso_e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些专门造谣的右派的嘴,比“文明用语”还脏,谁信谁傻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嫁了几次死了几个孩子的祥林嫂十四世又跑出来神神叨叨神神叨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德怀和戴鼎分别给了“感谢CCAV ”一耳光
1解密:1961年彭德怀湖南湘潭农村调查1.jpg
2解密:1961年彭德怀湖南湘潭农村调查2.jpg
3解密:1961年彭德怀湖南湘潭农村调查3.jpg
4解密:1961年彭德怀湖南湘潭农村调查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撸啊撸,你继续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写这文章的人挺傻的。nb你就写写现在的农村,直接反映问题。我们也能说你是真英雄,毛主席死了没法跟你辩论。你欺负个死人有意思吗。国家政策,就各种利益的一个博弈。哪里有那么简单。就拿现在来说,转基因食品直接威胁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我相信全国人民都想知道中国的转基因食品种植情况。销售情况。你只要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人民就会永远记得你的,因为你为民请命了。
结果呢,你在干什么呢?真是恶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dnh7688 发表于 2013-9-26 15:26
楼主,不造谣你全家不会  死  光光的

人家就是干这个的不然哪有狗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家中挂毛主席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感谢CCAV 于 2013-9-26 22:27 编辑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14:59
[转帖]1959年,毛主席的搜粮队进村了,挨家挨户地搜走口粮……
1959年纪事:上要征购  下要瞒产
凤凰卫视(09 ...

三年大饥荒时期毛泽东反而要农民比非饥荒时交更多的粮食[转帖]
我是从下面这篇文章中获知这一个情况的:
标题:李先念“杞人忧天”?

核心提示:农村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高指标、浮夸风导致高征购,1959到1961年平均征购数占粮食总产量的34.4%,而正常年景是20%多。

170145h1x1w028f0egw4h2.jpg

本文摘自广东省政协主办的一份名叫《同舟共进》的杂志的2012年第6期此文在《同舟共进》杂志的官网上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www.gdzxb.gov.cn/publication/content.jsp?catid=480&id=13525

138010123939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cohiba 发表于 2013-9-26 17:50
吃发帖饭的玩意儿,问候你祖宗八辈的。

“中央和毛主席总是对的,犯错的总是基层干部、底下的人”——有了过失就归咎于底下人,让基层背黑锅,有了成绩就归功于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14:59
[转帖]1959年,毛主席的搜粮队进村了,挨家挨户地搜走口粮……
1959年纪事:上要征购  下要瞒产
凤凰卫视(09 ...

中共中关干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jpg
中共中关干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22:31
“中央和毛主席总是对的,犯错的总是基层干部、底下的人”——有了过失就归咎于底下人,让基层背黑锅,有 ...

2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有批判“大跃进浮夸风”的文章传世?!.jpg
刘少奇选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加一码,争取早日过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22:31
“中央和毛主席总是对的,犯错的总是基层干部、底下的人”——有了过失就归咎于底下人,让基层背黑锅,有 ...

2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有批判“大跃进浮夸风”的文章传世?!.jpg
陈云文选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22:31
“中央和毛主席总是对的,犯错的总是基层干部、底下的人”——有了过失就归咎于底下人,让基层背黑锅,有 ...

2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有批判“大跃进浮夸风”的文章传世?!.jpg
周恩来选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14:59
[转帖]1959年,毛主席的搜粮队进村了,挨家挨户地搜走口粮……
1959年纪事:上要征购  下要瞒产
凤凰卫视(09 ...

1959年,毛主席的搜粮队进村了,挨家挨户地搜走口粮…….jpg
dx1邓小平站在水稻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 发表于 2013-9-26 14:59
[转帖]1959年,毛主席的搜粮队进村了,挨家挨户地搜走口粮……
1959年纪事:上要征购  下要瞒产
凤凰卫视(09 ...

          邓小平说揭露高饶的问题没有错。至于是不是叫路线斗争,还可以研究。这个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持,才敢于放手这么搞。那时东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华东是饶漱石。对西南,他用拉拢的办法,正式和我谈判,说刘少奇同志不成熟,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刘少奇同志。我明确表示态度,说刘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从总的方面讲,刘少奇同志是好的,改变这样一种历史形成的地位不适当。高岗也找陈云同志谈判,他说:搞几个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这样一来,陈云同志和我才觉得问题严重,立即向毛泽东同志反映,引起他的注意。高岗想把少奇同志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反对高岗的斗争还要肯定。高饶问题的处理比较宽。当时没有伤害什么人,还有意识地保护了一批干部。总之,高饶问题不揭露、不处理是不行的。现在看,处理得也是正确的。《邓选第二卷,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一九八年三月——一九八一年六月)》
dx2邓小平站在水稻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的稻草人 发表于 2013-9-26 13:35
楼主这些专门造谣的右派的嘴,比“文明用语”还脏,谁信谁傻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就是造谣,不是说造谣死全家吗,这么晦气的家伙离它远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0:34 , Processed in 0.08152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