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1|回复: 18

[说文讲古] 右耳邦邑旁汉字列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5 19:19 编辑

(注:本系列所有字义,以春秋战国时期字义为准。由于现在使用楷书、小篆研究春秋字义,可能有些出入,尚需要进一步求证于大篆,部分字义扩展研究甲骨文、金文。若有分歧,皆以小篆为准。)

邦邑旁,(在右的)阝(yì),同“邑”。

(yì):采邑,食邑。古同“悒”,愁闷不安。(再次推翻假设……向诸位读者致歉。)
青鼎注:假设,小篆(卪、节)字本义为【信约】节制、互信、约定、不逾矩。或与曰yue1字(读音同约字)有关。
曰为正面宣言(无对象),节为侧面宣言(有对象)
(这是第几次发现错误了?{:soso_e136:})

小篆字形:从口从节。,古同節(节)。见印、却、卸、即、昂、仰等字。
青鼎注:假设,小篆(卪、节)字本义为【信约】节制、互信、约定、不逾矩。
邑,上口下卩。(封邑之约)
印,上爪下卩。(手印之约,由于印的意思是手印,所以印在古代是低级官员才用的东西,王侯用玉玺,公卿用章)
却,《说文》節欲也(《说文注》节却也)。《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止约,破坏约定,节却,约被废止)
卸,《說文》舍車解馬也。《增韻》脫衣解甲曰卸。舟人出載亦曰卸。(解约,解除约定)
即,卽食也。卽,當作節。周易所謂節飮食也。節食者,檢制之使不過。故凡止於是之謂之卽。凡見於經史言卽皆是也。(约定期内,遵守约定的样子。立即、即刻、即时……)
昂仰,曰yue1人卩,众人卩。《说文》舉也。(宣布约定,群众欢庆约定成功)
卹,通恤。《说文》憂也。(歃血为盟,让人惧怕违背盟约,体恤,因背弃盟约在于值不值得,所以后来演变为恩恤他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遵守盟约。)
(以上假设或许还会错误,诸位)
(注:本系列所有字义,以春秋战国时期字义为准。由于现在使用楷书、小篆研究春秋字义,可能有些出入,尚需要进一步求证于大篆,部分字义扩展研究甲骨文、金文。若有分歧,皆以小篆为准。)

邑(yì):采邑,食邑。古同“悒”,愁闷不安。
《说文》国也。
《新华字典》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
《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
《尔雅》邑外谓之郊。
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商周王侯迁都频繁,旧都随之凋敝。)
用作偏旁。俗称“右耳刀旁”,又称“右包耳”。

邦邑旁汉字(常用字)有:

部外笔画二至四画(总笔画四至六画):

邗邛邝邙
邦邠邬祁
(更多笔画以后慢慢补充)

邦邑旁汉字分类列表(总笔画四至六画):
商周封国:邓
分类统称用字(或大国属邑):邦邠邬祁
异族国
其他:

(更多笔画以后慢慢补充)

邑字的其他解释:
“巴”与“囗”联合起来表示“附属国”、“卫星城”。本义:(大国的)附属国、(首都的)卫星城。
说明:商代甲骨文有“大邑商”,那是指作为国都卫星城而言的是先商封地商河古城。
(青鼎注:从邑字的通用性来看,邑字也不可能是罕见的卫星城。)

“巴”意为“附着”、“黏着”(巴望、巴结)。“囗”指“国”、“城”。合起来意味众人仰望之城。
也就是众人仰赖的土围子。字意取外观视野,人在城外仰视、巴望。
(青鼎注:根据小篆字形定义,此义不通。{:soso_e136:})
(注:本系列所有字义,以春秋战国时期字义为准。由于现在使用楷书、小篆研究春秋字义,可能有些出入,尚需要进一步求证于大篆,部分字义扩展研究甲骨文、金文。若有分歧,皆以小篆为准。)

……

发表于 2014-1-2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5 19:31 编辑

1、邓(鄧)(Dèng):邓国(约公元前124十年-公元前678年),在今【河南南阳】。
约公元前1247-前1240年期间,商王武丁封叔季为邓侯,赐曼姓。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文王灭邓。
……
【南阳-邓国】商代晚期,邓人南迁至今河南【郾城】县东南。
西周初年,又举族南迁至【南阳】盆地,其地域在今河南邓州与湖北襄樊一带,都城约在河南邓州西南的林扒镇。
西周以后,邓国又迁都于今湖北【襄樊市附近】。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鲁。(青鼎注:邓人迁鲁)
……
【邓地】:位于今【湖北襄阳县北之邓城】,位于今【山东兖州一带的春秋时期鲁国之邓邑】,
位于今【河南孟县西南的战国时期魏国之邓邑】,均因邓国族裔迁居而得名。
至于山东的“登州”“文登”的得名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而由“邓共盉”青铜器的出土地可以推断,山东昌邑南境也曾存在一支邓国族裔。


6、(Xíng):邢国(约公元前103十年-公元前635年),在今【河北邢台】。姬姓。
周成王(【在位】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封周公子为邢侯。公元前635年,卫文公灭邢。
……
【邢台-邢国】邢台曾为商朝京城百余年。商末封建邢国,纣王时诛除。
西周初年,封建邢国,南接卫国,北连燕国。公元前662年,齐桓公曾迁邢于夷仪(今山东省聊城西南)。
《汉书·地理志》襄国(史称邢襄)。
《春秋·喜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
【商邢】自祖乙迁邢后,邢台为商代的国都长达129年之久,盘庚迁殷后,邢地称作井方,为商朝的重要畿辅方国,商王武丁时期,井伯之女妇妌嫁于武丁为后,邢地乃成为井伯世袭封地,为商朝的肘腋之国,是商国北部屏藩。
……
(青鼎注:先有卫国,后有邢国。分别是周文王子卫康叔封国,周公旦四子邢朋叔封国。
【卫国】约公元前1039年,周公姬旦奉成王之命率师平叛,康叔参加了这次平叛行动。叛乱很快就被平定,武庚被诛杀,管叔被处死,蔡叔与霍叔被流放。周公决定将原来武庚统治的地盘划为卫国,把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将殷朝旧墟朝歌作为卫国国都,统治区域为原来殷朝的王畿之地和殷民七族居住的地区。卫国始封时疆域横跨豫、冀、兖三州,南至济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东及兖州桑土之野,相当于现在的豫北、冀南和鲁西地区,国土面积方圆四五百里。卫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也是西周在东方的主要藩屏。从康叔受封得国到卫君角亡国,卫国存世时间长达830多年,比周王朝的寿命还长17年。)


……(以后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邗邛邝邙
邦邢邪邠邬邡祁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4-1-25 01:33

邗邛邝邙
邦邢邪邠邬邡祁那

换头像了  话说还有几天才到马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muxueonly 发表于 2014-1-25 01:46
换头像了  话说还有几天才到马年

不管那些啊,老规矩——只要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年就来了。
所以呢,自小年至二月初一之前,一直用这种喜庆的头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4-1-25 01:51
不管那些啊,老规矩——只要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年就来了。
所以呢,自小年至二月初一之前,一直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呼吧,不能再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邗邛邝邙
邦邢邪邠邬邡祁那

其中有俺的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5 19:32 编辑

2、(Hán):邗国。淮夷在【扬州蜀冈】建立的国家。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灭邗。
……
【扬州蜀冈-邗国】淮夷原本生活于淮水以北的古徐州及邳县一带,故又称徐夷。古徐国是淮夷最强的一支。
周朝初期,原居于淮水以北的淮夷各部属,除少数沦为鲁的附庸外,大多向江淮流域迁徙。其中一支迁至淮南江北的扬州。
……
【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
……
(青鼎注:【邘国】。百度百科:于姓。Yú国与Hán国不同。
邘字,非常用字,故省。因与邗字近似易引起误解,故附于邗字详解之后。
【邘国】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殷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即有邘国,为商王朝的一个分封诸侯国,即武丁之子鄂侯的封国,是历代商王朝君主们经常行猎、游戏的地方。殷商晚期,周文王姬昌为了实施灭商大计,在姜太公的“弱商”谋略下,有计划地削弱纣王的势力,分步骤灭了黎国、邘国、崇国等纣王的“死党”国,完成了对殷商都城朝歌的战略包围,之后把国都从岐山迁至丰(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水畔),准备攻商。据史籍《新唐书》的记载,周文王的继承者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之后,大举分封诸侯。他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在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邘国的主要地域在今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县与博爱县一带,与雍国紧邻。邘国传至东周初年,国君为邘厥。公元前743年,邘国被郑庄公所灭,其地归属郑国。
【郑国-邘】《左传·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


3、(Qióng):(……)
……
【康熙字典】《广韵》劳也,病也。
《诗の小雅の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邛。《注》谗人不能共职,徒为王病也。
《诗の小雅の小旻》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注》惑於邪谋,不能断以从善,故致乱也。
……
【济阴-邛】在今山东菏泽。
……
【西昌-邛都】《史记·西南夷列传》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
【汉武帝置越嶲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邛都夷地置。治今四川西昌市东南。


13、(fāng):(……)
……
【什邡县】在四川省德阳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广汉郡汁邡,今四川成都府什邡县是也。汉王君平乡道碑曰:汁邡王卿。是则汉时此县名作汁字。凡作什者,以其音改之也。

……(以后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2 16:05 编辑

4、邝(鄺)(kuàng):姓。
5、(máng):逝者邑。北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山连偃师、巩县、孟津3县地,绵亘400余里。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5 19:32 编辑

11、(wū):(……)
古地名。姓。
……
【春秋郑邑】郑国属邑,后入周。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左传·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
康熙字典《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
……
【春秋晋地】晋大夫司马弥牟邑。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北。
《左传·昭二十八年》司马弥牟为邬大夫。
康熙字典《注》今汾州介休县有故邬城。

12、(qí ):(……)
太原县。——《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盛大:~寒(严寒,极冷)。
〔~~〕a.舒缓的样子;b.众多的样子。
姓。
〈名〉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左传》
【安徽省祁门县】简称祁。
【湖南省祁阳县】简称祁。
祁 qí
〈形〉
其祁孔有。——《诗·小雅·吉日》
资冬祁寒。——《礼记·缁衣》
(2) 又如:祁寒(严寒);祁哀(大哀)
(3) 众多的样子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豳风·七月》
(4) 又如:祁祁(众多的样子;舒缓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查汉典网:吕。百度:吕姓。百度: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5 19:43 编辑

7、(bāng):封邑。通“封”字。见帮字繁体:
幇幚
邦,国也。——《说文》。段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形声字。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或从丰从田),会意。与封字(甲骨文)从之从土(或从丰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
丰【茁壮生长的草木】、封【丰下有土,旁有人手】(人工林、边界林、界碑)、
邦【丰邑】(甲骨文为【丰田】,可通【之田】),三个字源流关系密切






8、(bīn):分邑。古通“彬”、通“缤”、通“豳”。邠风,即《豳风》。
(青鼎假设:邠字本义或为分家,豳字本义为两家被山川阻隔。)
(诗经の豳风の七月讲述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之艰辛。
豳风の鸱chi鸮xiao讲述勇敢抗战、重建家国。
豳风の东山讲述远征、思归、渴望和平。
豳风の破斧谴责叛乱的四国与歌赞平叛的周公。
豳风の伐柯讲述为人做事需遵守规则。
豳风の九罭讲述接待公卿。
豳风の狼跋提醒诸侯注意形象。)
(以上是根据百度解释总结的。但我读了几首,感觉不全通。七月明显是嵌入分封,鸱鸮甚至像是嫁女,或仍然是分封。不过七月主体是被分封的公子及家臣,鸱鸮主体则是公子及其家臣的【娘家】,公子带走了一群人,这群人都有【娘家】。)
……
彬彬有礼,邠邠有礼:
扬雄《太玄·文》斐如邠如,虎豹文如。(或为歌赞分封制。类同汉朝推恩令)
《大戴礼记·公符篇》钦顺仲夏之吉日,遵并大道邠或。(或为邠域,选吉日分家)
缤纷:
扬雄《蜀都赋》朱绿之画,邠盼丽光。
……
【陕西彬县-邠】周后稷的曾孙公刘由邰迁居于此,在今陕西彬县。
【陕西旬邑县-豳】古同“豳”,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
(青鼎注:两县为邻县,等同于一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10 18:18 编辑

9、(xié):牙邑。边鄙封地。不算好、不看好的食邑。通“斜”字。
不好的封地,穷山恶水之地,犬牙交错之地,容易引起纠纷的地方。
(青鼎注:根据邑字新假设,再次更改邪字本义。另:邑字本义不是城市,而是【封地】。可转注为:分封制下的【国】、【家】)
……
牙字本义为后槽牙,后槽牙在最旁边,平时看不见,容易忽略,难以刷洗干净,又容易发生蛀牙,是牙疼的高发区。所以,用【牙邑】指代边地,很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量众多,到处都是边界,具有规模效应。而且诸侯国边界犬牙交错,甚至有许多飞地,如同欧洲国家。
……
《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芾,一种贵族服饰,邪幅,裹脚布)
汉郑玄笺:“邪幅,如今行縢也。也就是【斜向交错捆绑的裹脚布】。
古人用裹脚布的好处,是可以当做绑腿用,利于远行,也叫作行缠。
功效类似医用弹力袜。


10、(nuó):冉邑。新封地。通“娜”,通“挪”,通“哪”。
新分封的食邑,即将搬迁之所。
……
冄(rǎn),冉:龟甲边缘(卜卦?),毛冉冉,冉弱(荏弱),冉冉升起。冉冉:渐渐、慢慢。(冉、再……)
……
《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左传》弃甲则那。(因【传承误差】,不知那字本义,演变为助词)
……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国语·楚语上》使富都那竖赞焉。(那居、那竖,因【传承误差】不知其义,演变为指示代词)
……
通假字:
《陆云•陆丞相诔》攺容肃至,倾盖宠步。鞶带翻纷,珍裘阿那(通“婀娜”)。
《陸雲詩》有奄萋萋,甘雨未播。黍稷方華,中田多稼。庭槐振藻,園桃阿那。
《西游记》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通“挪”)。
(青鼎注:分封制下新分封的公卿大夫及其封邑数不胜数。
假设每三十年一代,一百个诸侯平均六个分封附属共六百个封邑,每年二十个新封君,具有规模效应。
其他论证类同原论。现修改如下:
一、有了新封地意味着要到封地建设,要搬家,故【那】字通【挪】。
二、阿那,本义为【宏大的新封地】。用于赞美新封邑地大物博,后借用赞美女人婀娜。(需要再考证阿字本义)
三、从旧居所(这)搬到新食邑【那】,而且数量可观,具有规模效应,久而久之,【那】就成了相对于【这】的指示代词。
四、又由于【那】是新封地,需要用心建设,又可随意挥洒,于是【那】字又含有了新生、美好、勃勃生机等等含义。)
……
附录(原假设):
(青鼎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迁都频繁,旧城用几十年就被废弃。
据此,可推断出以下几点:
一、建设新都意味着迁都,故【那】字通【挪】。
二、阿那,本义为大都。赞美新建都城的宏大,后借用赞美女人婀娜。
如同美轮美奂本用于赞美建筑物,后人不知其义,用于赞美其他。
三、从旧城(这)搬到新都【那】,而且上百个诸侯国一再搬迁,也就是每年都有几个诸侯国在搬迁,久而久之,【那】就成了相对于【这】的指示代词。
四、又由于【那】是相对于旧都的新都,必然建设得比旧都更好,于是【那】字又含有了新生、美好、勃勃生机等等含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暂告一段落,过一段时间可能继续更新。{: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新年第一帖从学习开始!{: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4:26 , Processed in 0.0521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