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1|回复: 5

[说文讲古] 豕字根汉字列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4 17:58 编辑

豕(shǐ)〈名〉:(……)
《说文》彘也。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
《急就篇》六畜蕃息豚豕猪。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
(青鼎注:偶蹄目猪科,可分为六个属:猪属、鹿豚属、林猪属、疣猪属、姬猪属、非洲野猪属。)
《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
《楚辞·大招》豕首纵目。


豕字根汉字(常用字)有:
豚、豨、、豪,
逐、家、稼、嫁、
隊、墜、遂、隧、燧
蒙、豢、篆,
豖、啄、琢、冢…

(更多豕字根汉字以后慢慢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2-2 18:00 编辑

(jiā)〈名〉:分封制下半独立国家单位。(青鼎注:三个解释,源流复杂。)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国并不是【分封制征守朝贡式】统一的商周,也不是【帝制中央集权式】统一的秦汉,而是其统治下的半独立单位。同样,家并不是后世一家三口的家,而是分封制之下类同于国的半独立单位。比如晋国赵家、齐国田家。
因此,宀豕的含义,就在于豕的含义是指代【名下所拥有的一切】或【名下所有产业】,包括亲属、权位、财富,乃至人际网、债务、奴隶等等。
……
《说文》居也。(说文解字注:凥也。凥各本作居。今正。凥,處也。處,止也。釋宫。牖戶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引伸之天子諸侯曰國。大夫曰家。凡古曰家人者,猶今曰人家也。家人字見哀四年左傳夏小正傳及史記,漢書。家凥曡韵。从宀。豭省聲。古牙切。古音在五部。按此字爲一大疑案。豭省聲讀家。學者但見从豕而巳。从豕之字多矣。安見其爲豭省耶。何以不云叚聲。而紆回至此耶。竊謂此篆本義乃豕之凥也。引申叚借以爲人之凥。字義之轉移多如此。牢,牛之凥也。引伸爲所以拘罪之牢。庸有異乎。豢豕之生子冣多。故人凥聚處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義。使引伸之義得冒據之。葢自古而然。許書之作也。盡正其失。而猶未免此。且曲爲之說。是千慮之一失也。家篆當入豕部。)
……
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这是传统字典解释,与我的解释不同。我也不知如何考证古人在屋子里养猪。)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詩·周南》宜其室家。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娶妻;成家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Bīn):分家。同“邠”。
〈名〉
邠(bīn):分邑。古通“彬”、通“缤”、通“豳”。邠风,即《豳风》。
(青鼎假设:邠字本义或为分家,豳字本义为两家被山川阻隔。)
(诗经の豳风の七月讲述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之艰辛。
豳风の鸱chi鸮xiao讲述勇敢抗战、重建家国。
豳风の东山讲述远征、思归、渴望和平。
豳风の破斧谴责叛乱的四国与歌赞平叛的周公。
豳风の伐柯讲述为人做事需遵守规则。
豳风の九罭讲述接待公卿。
豳风の狼跋提醒诸侯注意形象。)
……
彬彬有礼,邠邠有礼。(按礼制分家)
扬雄《太玄·文》斐如邠如,虎豹文如。(或为歌赞分封制。类同汉朝推恩令)
《大戴礼记·公符篇》钦顺仲夏之吉日,遵并大道邠或。(或为邠域,选吉日分家)
缤纷:
扬雄《蜀都赋》朱绿之画,邠盼丽光。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美陽亭卽豳也。民俗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闕。按此二篆說解可疑。豳者,公劉之國。史記云慶節所國。非大王國。疑一。漢地理志,毛詩箋,郡國志皆云。豳在右扶風栒邑。不在美陽。疑二。地理,郡國二志皆云。栒邑有豳鄉。徐廣曰。新平漆縣之東北有豳亭。漢右扶風之漆與栒邑皆是豳域。不得美陽有豳亭。疑三。從山,豩聲。非有闕也。而云從豩,闕。疑四。假令許果以豳合邠。當云或邠字。而不言及。疑五。葢古地名作邠。山名作豳。而地名因於山名。同音通用。如岐之比。是以周禮籥師經文作豳,注作邠。漢人於地名用邠不用豳。許氏原書當是豳岐本在山部。而後人移之。倂古今字爲一字。抑或許書之變例有然。未能定也。經典多作豳。惟孟子作邠。唐開元十三年始改豳州爲邠州。見通典,元和郡縣志。郭忠恕云。因似幽而易誤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jià)〈动〉:女归(歸)夫家。出嫁。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嫁,行于士庶约适人。”(青鼎注:归入有主之家为【嫁】、【出嫁】,与普通人结婚为【适】、【适合】。)(曰……yue1字打不出来了
《说文》女适(適)人也。《说文解字注》按自家而出谓之嫁。至夫之家曰歸。
《新华字典》本义女子出嫁。
……
同本义(跟“娶”相对)。
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
子嫁反。——《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自彼殷商,来嫁于周。——《诗·大雅·大明》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嫁于卫。——《列子·天瑞》(往、赴、跳槽)
又如:嫁怨(转怨于他人);嫁祸(将灾祸转移给他人);嫁罪(转移罪责);嫁名(假借名义);嫁非(委过)
以嫁之齐也。——《战国策·西周策》(卖、售)
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韩非子·六反》
嫁接。如:嫁李;嫁杏


(jià)〈动〉:谷类成熟。后泛指农事。乃至国事、家事(分封制下半独立单位)。
《说文》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秀为开花授粉?)(茎节为禾,个人觉得应该考证一下千字与禾字、稻穗的关系……)(稼穡,收割以前在野为稼,收割以后在仓为穡)
《新华字典》本义种植五谷。
……
不稼不穑。——《诗·魏风·伐檀》
巫载民不稼不穑食也。——《山海经·大荒南经》
宜稼于田。——《仪礼·少牢礼》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稼桑(栽种桑树的一种方法。即斩下桑的枝叶而加以种植);稼事(农田耕种的事物);稼政(修封疆、开沟洫、教民种植五谷等事);稼器(农具)
好稼者众矣。——《荀子·解蔽》(好农事者众)

&
〈名〉禾所结的果实
九月筑城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简稼器。——《周礼·遂大夫》
谷物;庄稼 [cereals;crops;grains]
稼生于野,而藏于仓。——《吕氏春秋》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 王维《宿郑州》
伤稼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亩之稼。——宋· 沈括《梦溪笔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zhú)〈动〉:驱赶追逐。
《说文》也。(说文追逐二字互为转注)(二字分别为:想要获得而追、不想要而逐。此义古已有之,从战国用语中可见。)
《广韵》也。
《新华字典》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本义:追赶。
……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青鼎注:遂逐,击溃战,杀伤在前,而后致其溃散,因【传承误差】,将遂字含义理解为【于是】。)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驱逐)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放逐、流放)
……
字: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追求)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suì)〈动〉:掉进坑里。被驱赶进陷阱里。通“”字。(假设:挖坑捕获大型野兽,捕获大型野兽的最简单也最容易成功的方法。因此遂字有败亡、灭亡与成功、如意等等截然相反的含义,这明显是相对于坑里、坑外的豕和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又或者遂字本无成功之义,后世错解。例如:遂矣。简单二字,本义野猪进坑了。后人解释为成功的将野猪赶进坑了,成功了。实际上成功之意附于野猪进坑之后。若人自己掉进坑了,那就是亡了。)(青鼎注:假设亡字与隧道、墓道、陷阱有关)
《说文》亡也。(说文解字注:亡也。广韵。達也。進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從志也。按皆引伸之義也。)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成遂、说谏相对。说通悦。所以此处遂字应为败、亡、错、误。)
震遂泥。——《易·震》通“坠”。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顺利地完成;成功)
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庐山》(退隐)(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遂隐。)
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
〈名〉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排水沟)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水道)
〈副〉
就;于是。多用于书面语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遂的本字

遂的本字

遂字说文及注

遂字说文及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duì)〈动〉:“”的本字。通“”。通“”。(青鼎注:军队队列,或因【急行军掉队】之意而来。【分队】行军难免掉队,急行军更是如此,古今皆然,因掉队一分为二。
《说文》从高陨也。俗字作墜。
《新华字典》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
殷亩而驰不队。——《考工记·轮人》
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檀弓下》
公(齐襄公)惧,队于车。——《左传·庄公八年》(坠)
陈入城,板队而杀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坠失、丧失、遂失)《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集韻》本作墜。亦作隧。(两处都有这句话?回头查一查……)
敬不队命。——《国语·晋语》
……
其他引申含义:1、险阻。2、队列,及量词。
《穆天子傳》得絕銒山之隊。《註》隊,謂谷中險阻道也。(可坠落致死之险阻。见坠字说文:陊、阤、陀。)
青鼎注:军队队列,或因行军掉队之意而来。【分队】行军难免掉队,古今皆然,因掉队一分为二。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史记·项羽本纪》
车按行,骑就队。——司马相如《子虚赋》(队列)
《左傳·文公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六年》。杜注:“百人为队。”(青鼎注:由于队字本义为【坠】或【掉队】,所以队作为单位,历代差异很大。但总体上看,队往往是小单位,不同于军、师、旅这样的大单位。
襄子疏队而击之。——《淮南子·齐俗》
注:“二百人为一队。”
曲队怪重。——《汉书·杨雄传》
又如:连队;舰队;球队;生产队;军队,部队;队主(一队之主。即队长。六朝时一队军队多由将帅带领)(【百度百科:队主】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军队中职务,但非正式官位。然以史料观之,或绰升之行伍,或选用自低级贵族。《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七年》胡三省注:“江南军制,呼长帅为队主、军主。队主者,主一队之称;军主者,主一军之称。”北朝也有此职。)(青鼎注:可见队主源于底层。如前所言:队是小单位。队主之称,如同校长之于老蒋。
〈量〉
成群成列的人或物。如:一小队士兵;一队巨鳌。


(zhuì)〈动〉:由上向下坠落。(本字为“”。《说文》隊,从高陨也。)
《说文》陊(俗字假借为堕、阤)也。陊(堕),落也。落,零落。草凋零,木叶落。(另:阤,小崩也。1、古同“陀”,山坡:“故登~者,倍任者也,犹能以登。”2、险阻。)(以坠落之本义,指代可坠落之高险)
《新华字典》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
墜,落也。——《尔雅》
墜,堕也。——《广雅》
死而坠也。——《公羊传·文公三年》
朝饮木籣之坠露兮。——《楚辞·离骚》
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九歌·国殇》
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列子·天瑞》
坠入深渊难以复出。——《汉书·枚乘传》

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国语》(坠失、丧失、坠亡)


〈名〉
【坠饰】吊在下面的装饰性的东西。如:坠叶(耳坠);扇坠儿;耳坠;香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suì)〈名〉:隧道,墓道,后泛指地道。通“遂”。通“燧”。
《新华字典》墓道,古墓中运送棺材到墓室的通道。
……
以度为丘隧。——《周礼·冢人》
鲁人三郊三隧。——《史记》(鲁国三桓。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期,鲁国大权旁落于三家。)
上数幸嶷第, 宋长宁陵隧道出第前路,上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寻人。——《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注:“阙地通路曰隧。”
……
其他引申含义:其他人工隧道。自然隧道(或山路)。生物体循环系统。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若磨石之隧。——《庄子》
凫氏为钟…于上之攠谓之隧。——《周礼》(钟上受敲击而洼下的地方)
……
大风有隧。——《诗·大雅·桑柔》(山口,若有水源往往是关隘要地)
山无蹊隧。——《庄子·马蹄》
连大车以塞隧。——《左传·襄公十八年》
……
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素问》(人体血气津液等运行分泌的通道)
……
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左传》通“燧”。(烽火)
欲起亭隧。——《汉书·西域传下》(烽火台)
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文选·班彪·北征赋》
修障隧备塞之具。——《汉书·匈奴传赞》(可解释为关隘,也可解释为烽火台。二者皆通。)
通“坠”。通深邃的“邃”。


(suì)〈名〉:一钻木取火,在一有凹槽的木头上钻木取火。二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告警叫“烽”,夜间举火告警叫“燧”。
《说文》塞上亭守烽火者。(青鼎注:古代还有一种取火之物【燧石】,但燧石取火不需要凹槽。)
《新华字典》会意字。本义:古代取火器。
……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钻燧取火。——《论语·阳货》
命夙驾载燧。——《左传·文公十年》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人类的出现》
……
其他引申含义:一、烽火台及守烽火台的人、组织。二、点燃,点火。
幽王为熢燧。——《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烽火台)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曹植《应诏诗》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燧火。——《后汉书·孽嬖传》
有寇则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则举烽。——《后汉书·光武纪》注
又如:燧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燧堡(烽火台)。后泛指报警的烽火,不分昼夜
与城上烽燧相望。——《墨子·号令》
……
守望烽燧的基本组织。燧是最基本的组织,专司本烽燧的守望职责,设燧长,其秩位相当于亭长
〈动〉
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宋· 苏轼《中山松胶赋一首》(点燃。点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7 15:30 , Processed in 0.04372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