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方商人6

[图文写说] 中国历代服饰大观(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1.汉代平民百姓服饰
20060115131959902.jpg
  汉代平民百姓服饰  左1图为穿襦裙的侍者(内蒙古包头孟家梁汉墓出土的陶俑)。左2图为束巾、穿袍服的侍者(河北邯郸彭家寨出土的彩绘陶俑)。左3图为戴帽、穿袍服的男子。左4图为头上簪花、穿襦裙的侍女(四川重庆出土汉代陶俑)。左5图为束巾、赤膊、赤足、穿禈的杂技艺人(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拓片)。右图为穿袍服的侍者(陕西西安出土陶俑)。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秦代将士发式
20060115132053389.jpg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至今资料最全面、最准确、最详细的朝代,这有归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秦代军官戴冠,士兵不戴冠。秦代兵俑的头饰大致分四类。一类文吏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俑、军吏俑所戴,似用皮革制成,照于发髻用带系于颌下;另一种为将军头上所戴帻上插有一种鸟的羽毛,也称帻。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这种冠在佣群中数量很少,形象与汉代的武冠很接近。只是体积较小。第三种从形象上看,应该称为帽。第四类是髻,髻的梳法很多。本图为秦代将士的发式及冠式(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3.秦代将官铠甲

20060115132101809.jpg

  秦汉铠甲  秦代将官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24.秦代将士铠甲

20060115132130753.jpg

  秦代铠甲  秦代将士铠甲图。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铠甲按形制分为四形,其四形为护胸腹形、铠甲形、骑兵步兵甲、驭手专用甲等四类。本图为胸腹形,这种铠甲形制比较特殊,只有胸腹部分有甲片,甲片周围有一道宽边。肩部和背部都无甲片,背后用交叉斜带与身前甲衣系结相连。带面上还残留有彩色的图案花纹,似乎是一种低级官员的装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5.秦汉男女服饰

20060115132214250.jpg

  秦汉男女服饰  左图穿窄袖袍服的秦代妇女(陕西临潼近郊出土陶俑)。右图穿窄袖袍服的秦代男子(陕西临潼出土陶俑)。从这两件陶俑的服饰来看,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6.秦代兵士

20060115132249469.jpg
  穿铠甲的秦代兵士(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7.汉代将官铠甲之一

20060115132433945.jpg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至今资料最全面、最准确、最详细的朝代,这有归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此图为汉代将官铠甲展示图。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8.汉代将官铠甲之二

20060115132452533.jpg

  汉代将官铠甲展示图。秦代是我国历史上至今资料最全面、最准确、最详细的朝代,这有归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是西旱时期的铠甲形制,主要用于将官。甲身采用鱼鳞状的小甲片编成,共有十四五排。腰带以下部位及披膊,仍用札甲,以便于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汉代兵士铠甲

20060115132533137.jpg
  汉代兵士铠甲展示图。这种铠甲,仅在胸背部分缀以甲片。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带系连,另在腋下也有带子相连。采用的甲片均呈长方型,前后各三排,最高一排用六片,下面两排各八片。这种甲片的实物,近年在内蒙古地区曾有出土。通过实物,可知这种铠甲的编组材料,主要是用麻绳和皮条,由于这类铠甲比较轻便,下长仅至腰部,所以多用于骑士。咸阳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中,几乎都穿这种铠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0.秦代将军服饰

20060115132558804.jpg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31.秦代骑兵步兵服饰

20060115132606431.jpg
  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本图即为秦代的骑兵、步兵服饰复原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32.西汉将帅服饰

20060115132622298.jpg

  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本图即为西汉将帅军戎服饰复原图。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33.西汉骑士服饰

20060115132637422.jpg

  秦汉服饰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本图即为西汉骑士军戎服饰复原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实物,服饰从汉代保存到现在的确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代服饰大观/魏晋南北朝
  1.魏晋服饰之一

20060115141145461.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中“羽扇纶巾”的纶巾,是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幅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对唐宋时期的男子首服也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另外,帽类有几种样式:一种“白高帽”,“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一种“突骑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等等。左图为戴小冠的侍从(江苏南京中央门外小红门出土陶俑)。中图戴笼冠的贵族男子(河南巩县石窟寺石雕)。右图为戴卷荷帽的吹鼓手(河南邓县出土彩色画像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2.魏晋服饰之二

20060115141207734.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左图是袒胸露腹的文人(刘伶画)。中图是梳丫髻、穿宽衫、袒胸露腹的士人。右图为裹巾子、穿宽衫的士人。(江苏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南朝砖印壁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魏晋妇女假髻

20060115141332257.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发式,与前代有所不同。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金饰,各有严格制度,非命妇不得使用。普通妇女除将本身头发挽成各种样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过这种假髻比较随便,髻上的装饰也没有蔽髻那样复杂,时称“缓鬓倾髻”。此图为戴假髻的妇女(江苏南京中央门外幕府山出土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魏晋服饰之三

20060115141346227.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男子服饰主要为胯褶及两裆等。左图穿杂裾垂髯服的妇女(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漆画屏风)。右图为戴小冠、穿裲裆的男子(河北景县出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魏晋武士铠甲

20060115141427800.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由于战争频繁,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比较典型的有筒袖铠、两裆铠及明光铠等。筒袖铠一般都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前后连属,肩装筒袖。头戴兜鍪,顶上多饰有长缨,两侧都有护耳。两裆铠服制与两裆衫比较接近,材料以金属为主,也有兽皮制作的。据记载当时武卫服制,有“平巾帻,紫衫,大口裤,金装两裆甲”、“平巾帻、绛衫、,大口裤褶,银装两裆甲”。穿两裆铠,除头戴兜鍪外,身上必穿裤褶,少有例外。明光铠是一种在胸背装有金属圆护的铠甲。腰束革带,下穿大口缚裤。这种铠甲到了北朝末年,使用更加广泛,并逐渐取代了两裆铠的形制。左图为戴兜鍪、穿筩袖铠甲的武士(河南出土西晋陶俑)。右图为穿明光铠的武士(河南洛阳出土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6.魏晋服饰之四

20060115141441951.jpg

  魏晋南北朝服饰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的长幅卷轴画。洛神为洛水之神。相传是古帝宓羲氏之女。曹植在赋中借以表达他失恋后的悲哀、苦闷和彷徨的感情。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男子的服装更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另外,图中侍者多戴笼冠,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7 16:16 , Processed in 0.03841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