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方商人6

[图文写说] 中国历代服饰大观(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24.魏晋妇女衫裙之一

20060115143329602.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25.魏晋新疆织纹锦履

20060115143403492.jpg

  魏晋南北朝妇女的衫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多穿履、靴等,有皮履、丝履、麻履、锦履等。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鞋为礼。鞋子的形式有风头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分梢履、立风履、笏头履、五色云霞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又有鸠头履。有的以形式定名,有的以色饰定名。其中各种履不一定都是妇女所穿,如风头、立风、五色云霞、玉华飞头等属妇女所穿;重台履是厚底鞋,男女都有之,因为南北朝时男足女足无异样。还有加以锈纹的履,例如陆机《织女怨》有“足蹑刺绣之履”;梁时沈约有“锦履并花纹”。另外木屐在当时也为妇女穿着。本图为织纹锦履(新疆民风出土实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26.魏晋妇女衫裙之二

20060115143506168.jpg

  图为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侍从(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根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复原绘制)。在敦煌莫高窟甬道的两侧及佛教故事的下方,往往有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男女,小的仅有数寸,高的竟达几尺。他们中间有权势显赫的官吏,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这些人物,都为修造洞窟出过资金,他们把自己的形象画在壁上,表示该窟的菩萨佛像都由他们供养,所以被称为窟主,也被称为供养人。很多供养人的身旁都附有题记,写明年代、职衔、排行及姓氏等等。本图所绘的服饰,在当时带有普遍性,河南洛阳等地出土的陶塑妇女,也穿这类服装。其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下着条纹间色裙。当时妇女的下裳,除穿间色裙外,还有其他裙饰。晋人《东宫旧事》记太子之妃服装,有絳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可见女裙的制作已很精致,质料颜色也各不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7.魏晋信使服饰

20060115143617971.jpg

  魏晋时期的百姓服饰  近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本图为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8.魏晋采桑妇女服饰

20060115143624666.jpg

  近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本图为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29.魏晋百姓服饰之一

20060115143758745.jpg

  近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本图为戴毡帽、穿袍服的猎人(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30.魏晋百姓服饰之二

20060115143820394.jpg

  近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本图为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31.魏晋百姓服饰之三

20060115143856548.jpg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最初继承汉代习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以后不断变化。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北方除穿衫裙之外,还有两裆、裤褶等服饰。两裆虽多用于男子,但妇女也可穿着。只是在最初穿着时,一般多穿在里面,以后才将其穿在交领衫袄之外。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左图为头裹巾,穿窄袖小衫,长裙的女子(东晋加彩陶俑)。中图为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江苏南京出土陶俑)。右图为头裹巾,穿窄袖小衫,大管裤的女子(东晋加彩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32.南北朝百姓服饰一

20060115143902290.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施有缘边。另有裤褶、两砀、半袖衫等。本图穿对襟、窄袖、袒胸衣的男子(北朝加彩陶俑实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33.南北朝百姓服饰二

20060115143909951.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发式,与前代有所不同。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金饰,各有严格制度,非命妇不得使用。普通妇女除将本身头发挽成各种样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过这种假髻比较随便,髻上的装饰也没有蔽髻那样复杂,时称“缓鬓倾髻”。另有不少妇女模仿西域少数民族习俗,将发髻挽成单环或双环髻式,高耸发顶。还有梳丫髻或螺髻者。在南朝时,由于受佛教的影响,妇女多在发顶正中分成髻鬟,做成上竖的环式,谓之“飞天髻”,先在宫中流行,后在民间普及。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左1图为束髻、穿窄袖襦裙的农民。左2图为梳环髻、穿对襟衣的侍女。左3图戴笼冠、穿襦裙的侍从。左4图戴小冠、穿窄袖服、缚裤的男子。右图为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的妇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34.南北朝百姓服饰三

20060115143929630.jpg

  南北朝时期的百姓服饰--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戴小冠、穿宽袖襦裙的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35.南北朝裤褶之一

20060115144015521.jpg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本图为裤褶展示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36.南北朝裤褶之二

20060115144109689.jpg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戴笼冠及小冠、穿裤褶的北朝侍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37.南北朝裤褶之三

20060115144200163.jpg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此图为穿裤褶的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38.南北朝铠甲之四

20060115144214844.jpg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筩袖铠是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铠甲。到了西晋,已成为军队中的主要装备。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筩状的身甲,并在肩部装有护肩的筩袖,所以叫做“筩袖铠”。南北朝流行两裆铠和明光铠,两裆铠只在前胸后背有两片甲在肩部用带系联,腰上束带。明光铠是在胸背部由左右两片椭圆形的护组成,这种护很象镜子,在阳光下有闪烁的反光,故名。南北朝末年明光铠日渐盛行,至隋代明光铠取代了两裆铠。左、中图戴兜鍪、穿筩铠的武士。右图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39.魏晋杂裾垂髾服三

20060115144246900.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40.南北朝明光铠

20060115144447821.jpg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左面陶俑是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右面是明光铠穿戴展示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41.魏晋两裆铠之一

20060115144639151.jpg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 “裲裆”,有两种含意,一种是指服饰制度中的“裲裆衫”;一种是指武士穿的“两裆铠”。两者的外形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质料上。裲裆衫的材料,通常用布帛,中间纳有丝棉,取其保暖。而裲裆铠的材料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以便于俯仰活动。为了防止金属甲片磨损肌肤,武士在穿着两裆铠时,里面还常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图为两裆铠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砖刻、陶俑、壁画复原绘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42.魏晋两裆铠之二

20060115144743509.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裲裆”,有两种含意,一种是指服饰制度中的“裲裆衫”;一种是指武士穿的“两裆铠”。两者的外形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质料上。裲裆衫的材料,通常用布帛,中间纳有丝棉,取其保暖。而裲裆铠的材料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以便于俯仰活动。为了防止金属甲片磨损肌肤,武士在穿着两裆铠时,里面还常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图为戴兜鍪、穿两裆铠的武士(甘肃敦煌莫高窟285窟壁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43.魏晋两裆铠之三

20060115144825599.jpg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 “裲裆”,有两种含意,一种是指服饰制度中的“裲裆衫”;一种是指武士穿的“两裆铠”。两者的外形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质料上。裲裆衫的材料,通常用布帛,中间纳有丝棉,取其保暖。而裲裆铠的材料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以便于俯仰活动。为了防止金属甲片磨损肌肤,武士在穿着两裆铠时,里面还常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图为戴兜鍪、穿两裆铠的武士(北魏加彩陶俑,传世实物,原件现在日本京都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7 16:49 , Processed in 0.0377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