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6|回复: 11

[东方区] 毛泽东见尼克松时为何说“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7-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萝卜青菜都爱 于 2015-7-5 22:50 编辑

摘自凤凰卫视的官网“凤凰网”历史频道中的这个网页: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05/08/6240479_0.sh------------tm-------------l
   核心提示:1972年2月,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他借这次谈话批评了闭关自守的错误,准备开拓对外经济工作。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资料图)

  文章摘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作者:陈东林,原标题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这是凤凰网历史频道上本来就有的对这篇文章的最初出处的说明语。陈东林历任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一和第二研究室的主任兼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等职。

(摘要)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43方案”,1978年签订对外引进22项重点工程的“78计划”。……
    ……(中略。下面这个段落则位于“凤凰网”上该文的第3页)
   “43方案”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是: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中国加入联合国,但是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仍然存在,中国国内继续强调备战。另一方面,中国国内虽然通过批判林彪集团纠正了一些“左”的错误,但“文-革”路线仍然在继续,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打开一个缺口,恢复扩大对外经济交往。这种战略决策是离不开毛泽东的。1972年,毛泽东在南方听到一位服务员抱怨买不到凭本定量供应的化纤布,表示为什么不多搞一些生产。周恩来立即抓住这一看似细小的表态,要求国家计委准备对外引进化纤生产设备。2月,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注:“打乒乓球”,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而开始的“乒乓外交”。《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第595页。 他借这次谈话批评了闭关自守的错误,准备开拓对外经济工作。周恩来与李先念、余秋里及相继复出的陈云、邓小平等人,积极推行了这一决策,形成了利用引进解决国内经济建设和生活需要、进一步打破西方经济壁垒的指导思想。
    通过这次引进,大致上形成了新的对外贸易格局,正如陈云所指出的:“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东欧。”“这个趋势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注:《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7页) 在“43方案”中提出了引进设备大部分放在沿海、小部分放在内地的原则,指出“沿海工业基础较好,可以使进口设备尽快投产,尽快仿制”,“沿海工业发展得快一些,从长远看,对促进内地建设是有利的”(注:《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转引自陈东林:《70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中-央党史研究》1996年第3期)。借此,对1960年代末期形成的片面强调三线建设和备战的战略布局进行了调整。更为宝贵的是,周恩来产生了利用外资的认识。1973年6月,他会见美国银行家洛克菲勒时说:通过两国银行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渠道。这一点我们还赶不上台湾的严家淦。他们引进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外资,进口原材料,然后加工,专门供出口。还在台湾高雄划了一个像香港一样的自由港,不收税。这样,台湾的贸易额就大了(注:《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44、645页)。10月,他和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会谈时又重提:蒋介石在台湾省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材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吸引很多外资到台湾去投资(注:《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630、631页)。由于“文-革”的环境,周恩来的这一宝贵认识只能埋于心中。……(后略)

现将该文所引用的毛泽东“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的那段话的最初出处——《毛泽东外交文选》一书第595页上的文稿完整地转载如下:
现在不存在中美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号表示底下的注释里有对该文的注释)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美国从1969年开始陆续从越南南方撤军,但尼克松访华时南越境内仍有好几万美军。中国其实也是出兵参加了越南战争的,只不过没象“朝鲜战争”时那样公开以中国人的名义参加越南战争。——楼主点评) 可是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巴基斯坦前总统介绍你和我们认识。那时候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坚决反对跟你往来,说是有个比较,还 (原书在此处另起一页)
-----------------------
* 这是毛泽东同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谈话的一部分

现开始第2页的内容:  是民主党的那位前总统约翰逊,还是你尼克松,究竟哪个比较好。我们这方面也不那么高兴那位约翰逊总统。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是都不那么高兴的。这个中间有八年是共和党的总统,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想通。
根据谈话记录稿刊印

IMG_20150705_193422.jpg
IMG_20150705_193532.jpg
IMG_20150705_192904.jpg
龙湾新闻网“学习园地”频道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有这本,外交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纂、编辑的书的电子版供大家在线阅读:
ht-----------tp----------://----------lw.66wz.c-----------om/Templets/2010xuexixingdangzuzhi/(点击“学习园地”版块中的“毛泽东外交文选”就能打开该书的电子版进行在线阅读。上面所引的谈话稿位于该书的第595和596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龙湾新闻网专栏_2345看图王.jpg
这个网页的底端写明了“龙湾新闻网”是“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主管 温州市龙湾区新闻中心主办”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官网的这个网页上有该书的封面图和对该书的简介:ht----------tp----------://----------ww----------w.wxyjs.org.c----------n/cggl_537/dhgjldrzj/201207/t20120705_6460.h-----------tm
360截图20150705175151035.jpg
上面这张图是第一篇文章《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的最初出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04年第6期的封面图
287c067224948b212ef0db8c357956ea.jpg
1971年,尼克松在迎接亚洲某国-领导-人的仪式上以很谦恭的姿势与对方握手
99d6a7a17274e5d573a8665bf9234993.jpg
下面这个视频是凤凰卫视相关的纪录片毛泽东为见尼克松,首次让随从好好打扮自己》:
下面这篇文章则明确地说当初是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通过秘密访华的美国特使基辛格,向尼克松转达中国邀请他访华的意思的:

戏剧性铺垫:毛泽东主导1972年尼克松访华
高继民
2015年02月12日13: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212/c85037-26555875.ht-------ml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该杂志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的)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界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采纳四老帅“联美抗苏”建议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最终导致国家关系破裂,两国于边界集结重兵紧张对峙,最终擦枪走火,19693月在黑龙江珍宝岛和8月在新疆铁列克提地区酿成了武装冲突,两国关系发展成为直接的军事对抗。此后,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苏联领导人不断进行战争威胁,声称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般的打击”,对中国发出核战争恐吓与此同时,美国在中国南部不断升级对越南的侵略,美机和美舰仍不时侵入中国领海领空,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地步。
   1969l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通过《华盛顿星报》将苏联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般的核打击”的信息巧妙地告知了中国。这促使毛泽东反向思考问题,他对周恩来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开始探讨中美有没有联合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可能性。显然,苏联“老大哥”已取代美国,成为毛泽东心目中对中国威胁最大最直接的外部敌人。
   为了确认自己对“敌友”的战略选择,毛泽东指示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重点是中国对苏对美的战略取向,并形成书面意见上报,供中央决策参考。毛泽东认为,四位老帅都具有战略眼光,他们研究的意见会更稳健、更成熟。毛泽东特别指示由周恩来直接抓这个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特别是1967年“二月逆流”后,这四位老帅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靠边站”,他们的任务仅仅是分别在北京四家工厂“蹲点”。周恩来立即召集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布置工作:第一,指示外交部和其他外事部门抽掉相关精干人员和提供相关涉外资料配合四位老帅研究;第二,四位老帅每星期二至星期四在工厂“蹲点”三天,其余时间由陈毅主持,研究国际形势;第三,特别向他们传达毛泽东的指示,研究的时候思想不要被框住,不要受刚刚结束的中-共九大的结论(九大政治报告强调:“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在反华等方面,他们互相配合,狼狈为奸”)的约束。最后,周恩来特意嘱咐四位老帅说:“这个任务很重要,不要看轻了!”
   在相关人员的配合和陈毅的组织下,四位老帅不顾年事已高(这年叶帅72岁,聂帅70岁,陈总和徐帅都是68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即进入角色。从1969年6月7日至7月10日,进行了6次共19小时的讨论,最后形成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并于7月11日上报毛泽东和党-中-央。他们认为:第一,苏联把中国当成主要敌人,它对我国安全的威胁比美国大。苏联在中苏漫长的边境集结重兵,不断制造紧张空气,挑起争端。与此同时,苏联还倡导建立所谓“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在中国周边地区组织一个反华包围圈。第二,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态势,美国有联中抗苏的战略需求。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华盛顿意识到,美国的战略安全利益正受到苏联日益加强的军事实力和军备扩张的威胁。作为美国盟友的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上升,离心倾向逐渐明显。当今,美国认为中国无疑是对苏新的重要的牵制力量。第三,当前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美中矛盾,中美两国都认为最大最紧迫的威胁来自苏联,美中两国在苏联的威胁下找到了共同利益,有相互靠拢的基础和动机。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便一反常态,在多种公开场合频频发出要和中国接触,甚至访问中国的信息,就是美国利益诉求的最好证明。因此,四位老帅郑重建议:我们应该从战略上打美国牌。用叶帅的话讲,就是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中,借鉴诸葛亮的“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联美抗苏!四位老帅的研究分析报告和建议,正中毛泽东的下怀,进一步坚定了毛泽东改善中美关系、联手制衡苏联的决心。实现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突破口,对此,中国方面煞费苦心。
   刊“照片”向美国“示好”
   1968年8月9日,尼克松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后不久,对一家杂志说道:“我们必须不要忘掉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机会同它对话。”1969年1月,尼克松成功就任美国总统。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报告中使用了中国“伟大而生气勃勃的人民、有天赋和有教养的人民”等友善词语,表示美国要“尽力采取同北京改善实际关系的步骤”。从3月到7月,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放宽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10月初,尼克松在会见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称:“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10月26日,尼克松在一次外交酒宴祝酒辞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称“共-党中国”)。尼克松还通过第三方如波兰、罗马尼亚、法国和巴基斯坦领导-人转告中国-领导-人,表达美国迫切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意愿。
   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当然知道尼克松的态度,而顺利实现尼克松访华无疑是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成为不共戴天的夙敌,朝鲜战争后中美两国更是老死不相往来,在公开场合双方外交人员的任何蛛丝马迹都能引起轩然大波。1954年5月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休会时不期而遇,当周恩来伸出手想与杜勒斯握手时,杜勒斯却旁若无人地离开了,弄得周恩来很尴尬。虽然这条新闻为坊间传闻未经证实,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杜勒斯只出席约一周的会议就回国了,回国前他特意嘱咐留下主持美国代表团工作的副国务卿史密斯“不准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史密斯在个人观点上是愿意与新中国友好的,对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做法也是有保留的。他在私下里还表示过不同意杜勒斯的做法。周恩来了解到史密斯的态度后,就想会会他。第二天会间休息时,当史密斯一个人走进会场吧台去喝咖啡时,周恩来“不经意”地也走向吧台,装出要跟史密斯握手的样子。这时,史密斯右手夹着雪茄,左手端着咖啡杯,见周恩来要跟他握手的样子,连忙把原来端在左手的一杯咖啡迅速换到右手,以此向周恩来表示歉意:你看,我右手正拿着东西,不便和你握手了。但史密斯笑容可掬地和周恩来打了招呼,还主动用他的胳膊和周恩来的胳膊碰了碰,表示友好。后来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特意向尼克松提起此事,尼克松大笑不止。总之,中美接触极端敏感,美国总统访华尤甚。
   如何为尼克松访华作好铺垫,营造良好的气氛,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中国政府除了通过第三方与美国接触外,还打破常规,以“照片”向美国“示好”。在1970年10月1日的国庆大典上,毛泽东邀请来华访问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和他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第二天,毛泽东和斯诺共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被赫然刊登在《人民日报》的显要位置上,报纸的右上角还特意刊登了一句毛泽东语录:“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斯诺能享此“殊荣”,缘于他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1937年10月,此书以《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在伦敦公开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了极大轰动。书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的钦佩溢于言表,为全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立下了开拓之功。斯诺也因此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私交甚厚,有了深深的“中国情节”(1972年斯诺在瑞士去世后,按其遗嘱,部分骨灰葬在北京)。1960年和1964年,斯诺应毛泽东邀请访问中国,受到热情接待。毛泽东指示刊发他和斯诺在天安门的照片的真正用意,就是让美国看到中国高调对待一个美国人的真实用意——美国政府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使尼克松访问中国早日成行。遗憾的是,美国人不明就里。后来基辛格在回忆录里说,毛泽东这种“转弯抹角的暗示”显然“对我们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以致美国政府没能“在关键时刻理解到他的真意”。
   凌晨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接到主办方日本的邀约。毛泽东在国家体委的请示报告中做出了“我队应去”的批示。这样,已经因“文化-大-革命”连续缺席两届大赛的中国队又重新回到了国际乒乓球大家庭中。正是在这届大赛中,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中美乒乓球队员邂逅小插曲,导演了一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让美国人明白了中国政府的“真意”。
   1971年4月4日,世乒赛5个单项的比赛全面展开。美国男队第三号选手——19岁的大学生科恩在与中国运动员同馆练习后,一身大汗走下楼时,竟然找不到他来时搭的车了。正当他手足无措时,一辆带有世乒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情急之下他连连招手,大轿车在他身边缓缓停住了后,他想都没想就一个箭步跳上了车。当他漫不经心地抬头四顾,吃惊地发现同车的全是中国人。在大轿车里坐着的中国乒乓球选手和代表团工作人员,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穿着印有“USA”字样的喇叭裤的“嬉皮士”美国运动员,大家面面相觑。车子发动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尴尬后,科恩突然大大咧咧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有没有翻译?”找到翻译后,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起自己的意思:“我的头发,我的帽子,我的衣服看上去都很滑稽,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听到科恩的话后,坐在大轿车最后一排座位上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得主庄则栋站了起来。他来到科恩身边,微笑着对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你在我们国家有许多朋友。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吧……”说着,庄则栋从随身背着的挎包里掏出一件精美的小礼品,那是一面一尺多长的杭州织锦,上面绣着一幅优美的黄山风景画。“天啊!”科恩叫了起来……车很快到了宾馆。当庄则栋与科恩有说有笑地下车时,正好给候在门口的几个日本记者看到了,他们交谈、握手的照片第二天就上了日本《读卖新闻》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世界媒体都抓住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大肆渲染。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人们对“海外关系”十分敏感,唯恐躲避不及,更不要说同美国人接触了。大家都为庄则栋捏了一把汗。
   4月5日,科恩在比赛场地找到了庄则栋,将一件上面别有美国代表团纪念章的T恤回赠给了庄则栋。科恩真诚地对庄则栋说:“如果你们邀请我去中国,我愿意去。”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不敢怠慢,立即将庄则栋与科恩交往一事报告了国内。外交部和国家体委推测科恩提出要求访华这么重大的事,很可能是美国代表团或者是美国政府的意思,他们建议中国暂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6日下午4时30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接到了周恩来的指示:“可以告诉美国队,现在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相信今后会有机会。可留下他们的通信地址。”4月7日凌晨,报告传到毛泽东手中。这次毛泽东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让秘书拿走归档。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毛泽东毅然做出批示:立即邀请美国运动员来华访问。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前站”,为尼克松访华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他要秘书马上转告周恩来,请他迅速落实。
   4月7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乒乓球队领队宋中将中国政府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通知美国代表团。接到电报的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当即将电报送往白宫。尼克松喜出望外,马上批准美国乒乓球队接受邀请。科恩得知消息,先兴奋得瘫倒在地,后又坐在乒乓桌上,把头埋在两条手臂之中,久久说不出话来。美国乒乓球队参加完东京赛事后,马不停蹄于4月10日直飞北京,实现了历史性访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亲自接见美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当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华新政策:美国准备迅速发给从中国到美国来访的个人签证;允许中国使用美元;取消对供应前往中国或来自中国的船只和飞机燃料的限制。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周恩来总理与之会谈,并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于1972年5月以前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毛泽东主导的1971年春天的“乒乓外交”,以小小乒乓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0多年的国门和冰冻的政治僵局,震动了地球。5月30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颇有诗意地说:“4月7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乒乓球一弹过去,就转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地球,震动世界嘛!”

下面是相关的纪录片毛泽东与斯诺两次会谈:希望尼克松能来》的视频:
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期刊《党史博览》2012年第5期上的文章《毛泽东托斯诺给尼克松捎话始末》也谈到了这个内情: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28/20638036_0.sh-----------tm-----------l。现节选部分正文如下:
    1970年12月中旬,正是北京最为寒冷的时节。斯诺和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见面以后,很快就前往南方访问,进入冬季时斯诺才回到北京。因为他知道毛泽东在他出发前还有可能见他,因此斯诺就住进了距中南海较近的北京饭店。在这三个月里,斯诺已经开始向西方读者介绍他所见到的中国,特别是他前往南方访问前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他彻夜长谈的内容,成为了他从北京向意大利《时代》周刊发去的第一份重要稿件。当从延安回到北京并住进北京饭店时,斯诺收到了从罗马寄来的《时代》样刊,上面全文刊载着他撰写的俄同周恩来的谈话》。意大利《时代》周刊为此加了按语,指出:“文-革”后共-产-党中国的一个首脑第一次答应回答一个西方记者的问题,这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中国总理谈到了意大利的承认、中国的台湾问题、同苏联的不和以及中国对可能爆发新战争的准备。斯诺写道:“在辉煌的人民大会堂的一个铺着地毯的非常安静的大厅里,我听了这位72岁的总理(已任总理21年)对我写在纸上的十几个问题时而是含混的,时而是明确的答复。……我们的谈话是以分析中国的新的国际关系开始和结束的。……很快就要同另外一些国家建交决定了中国的新的国际关系。”
    斯诺在写这篇文稿时,特别注意了笔下的这些语句:“当我写完这篇报道的时候,传来了戴高乐将军逝世的消息。这一消息在中国引起了相当的沉重感。……在谈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时,我问周:‘如果联合国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中国会作出何种反应?’周恩来要我说明一点:‘蒋帮被赶出联合国吗?’我说:‘是的。’……在1960年,周恩来向我谈过解决台湾问题和中美建立关系的条件。1965年又说过一次。现在总理肯定地说,这些条件没有改变……”
   
12月18日凌晨4点半,熟睡的斯诺忽然被人叫醒,原来客房外等候着几位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其中就有斯诺熟悉的译员唐闻生。她告诉睡眼惺忪的斯诺:“毛主席请您马上到中南海去。斯诺先生,主席说请您不必换睡衣,不拘形式,来吃早饭。”斯诺自然万分高兴,可他毕竟不能不换睡衣,他坚持换一件西装就马上前去。这时毛泽东正在游泳池里等候着这位美国记者的到来,因为这才是斯诺来中国的重头戏。从凌晨5点开始进行了为时5个小时的交谈。在交谈开始时,斯诺就以职业记者的口气向毛泽东提问:“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即主席对我谈这些情况,是供公开发表,还是作为背景资料,还是朋友之间的交谈,还是三者兼而有之?”毛泽东马上表示:“不供发表。就是作为学者、研究者研究社会情况,研究将来,研究历史嘛。我看你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比较好,同我的不要发表,意大利的一篇我看了,我是看从外文译成中文的。”谈话就这样如友人闲聊一样开始了。当然,毛泽东谈的不供发表,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毕竟不能直言邀请斯诺来华的真实目的与中美关系解冻相关。
    毛泽东的谈话正在涉及当时敏感性很强的中美关系问题。不过,毛泽东首先是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他对美国的印象。他对斯诺说:“你们的国都就叫做华盛顿,你们的华盛顿所在的那个地方就叫哥伦比亚(特)区。……你们美国的每个州长、每个总统、每个部长没有一批人崇拜,他们怎么混得下去呢?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小一些。”
    毛泽东直率地谈到他对尼克松的好感,这一时让斯诺颇感诧异。因为在中国的对外宣传中,尼克松在当时还是饱受指责的“美帝国主义”的头子。然而,毛泽东竟然对尼克松和当时在白宫执政的共和党表示了极大的好感。斯诺对此极为敏感,认为毛泽东是在向人传达一种最新的信息。接下来,毛泽东就进一步阐明了他对尼克松的好感:“他(尼克松)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儿,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但是你们美国是没有秘密的,一个总统出国是不可能秘密的。他要到中国来,一定会大吹大擂,就会说其目的就是要拉中国整苏联,所以他现在不敢。整苏联,现在对美国不利……”
    毛泽东的谈话愈来愈明确地透露出中共高层对待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态度。斯诺把发生在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与毛泽东的谈话联系起来,感到中美紧张多年的关系,也许正在毛泽东的书房里悄悄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毛泽东的谈话显然不是无意中的信口之言。以下一番让斯诺颇感吃惊的话,足以说明毛泽东对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的态度,早已成竹在胸了:“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我看我不会跟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缺点: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
发表于 2015-7-5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闭关自守,是一直被敌视被封锁。美国越战被放血后在与苏联争霸中吃不住劲了想打中国牌。中国也受到苏联紧迫威胁需要搞统一战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睡醒的猫 发表于 2015-7-5 22:50
什么闭关自守,是一直被敌视被封锁。美国越战被放血后在与苏联争霸中吃不住劲了想打中国牌。中国也受到苏联 ...

文 革前的1964年1月,西方发达国家就跟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英国就跟“中华民国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转而承认了新成立的中国红色政权才是能代表全中国的,唯一的合法政权。1954年英国就跟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可是文 革时红 卫兵火烧北京的英国代办处,严重敌视英国,把中英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文 革时有一句著名的闭关锁国的口号,叫“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43方案”是在和极左势力的斗争中推行的。1974年2月,江青指责美国康宁公司送给中国彩色显像管生产线考察团的蜗牛礼品是“侮辱我们,说我们爬行”,引进这条生产线是“屈辱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崇洋媚外”。6月,王洪文又在来信上批示,污蔑向国外买船是“迷信外国资产阶级的假洋鬼子”,是“修正主义路线”。在他们的破坏下,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的项目被迫中断。1976年3~6月,正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四人帮”乘机大肆攻击“43方案”。张春桥说,“大项目进口多了,挤在一起”,“在政治局内部有资产阶级,有买办资产阶级”。华国锋反驳说:“进口大项目是经毛主席批准的,不能说不对,不能批过了头。”张跳起来说:“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你们总是拿主席压人。”江青索性破口大骂:“真是洋奴、买办、汉奸!”姚文元立即附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果实,部分送给了外国资本家。”(注:国家计委党的核心小组文件,1976年10月31日)
    从引进方式上说,当时片面强调引进成套设备,忽视单项技术和设备引进,基本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很少派出技术人员和邀请外国专家交流。有些出国技术人员甚至受到监视,回国后被迫写批判“崇洋媚外”的“消毒”检查。


以上两个楷体字段落是主贴里摘录的第一篇文章的内容后面紧接着的两个段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克松结束访华时说访华的那一个礼拜,他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毛泽东:哦,是他改变了世界?

2011年11月29日20:01    来源:《文史参考》杂志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454/16437103.ht-------ml

  1972年2月27日,周恩来陪来华访问的尼克松一行到上海,双方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宣布从台湾撤军,与中国和平共处。28日,尼克松满意地离华返美,周恩来也从上海飞回北京。毛泽东指示,安排五千人到机场迎接他。周恩来从机场直驱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说:“尼克松高兴地走了,他说他这一周改变了世界。”毛泽东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睡醒的猫 发表于 2015-7-5 22:50
什么闭关自守,是一直被敌视被封锁。美国越战被放血后在与苏联争霸中吃不住劲了想打中国牌。中国也受到苏联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6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证明:主席是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 革中周恩来如何打消干部群众对尼克松访华的恶感?[转帖]

转自凤凰卫视的官网“凤凰网”历史频道中的这个网页:ht-------tp-------:---------//--------news.ifeng.c-------om/a/20150402/43472422_0.sh-------t---------ml

   核心提示:当时周恩来也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台湾问题,言语之间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尼克松来京是为了解决台湾统一问题。这多少也淡化了干部群众对尼克松之行的恶感。但转弯并不那容易,不少单位上报了群众在学习活动中自发提出的疑问,有的单位多达100多条,充满了对“美帝头子”突然来京的疑惑和本能排斥。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5326日第16版,原标题为:《尼克松访华,基层接待如临大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方却因国家形象、外交观瞻的政治需求,吹皱了一池原本封闭的静水,深深地触动了京城的方方面面。

    频频教育 促民众思想转弯

    1971年夏秋之际,中美两国政府确定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意向,消息传出,立即轰动全世界。中 共高 层更觉棘手的是,在高调反帝几十年后,怎么能让广大民众的头脑及时转弯,接受“美帝国主义头子”即将来到北京这样的严酷事实。

    从当年冬季开始,中方先后开展了3个阶段的尼克松访华内部教育活动,下发多种学习材料,组织宣讲活动,努力平抚党内外的巨大疑虑。高层为此次宣讲活动定义为“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教育”,最早下发的是《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尼克松为什么要来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让尼克松来等问题有进一步认识,解决一些糊涂思想,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自觉性。”

    当时周恩来也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台湾问题,言语之间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尼克松来京是为了解决台湾统一问题。这多少也淡化了干部群众对尼克松之行的恶感。但转弯并不那容易,不少单位上报了群众在学习活动中自发提出的疑问,有的单位多达100多条,充满了对“美帝头子”突然来京的疑惑和本能排斥。

    接待保卫过程多次排演

    周恩来作为主事者,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政治大局下,深知接待工作的超级难度和复杂性。1971年12月初,他以中性的标准制定接待尼克松的总方针:“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随着到访日子的临近,重大责任慢慢下移到基层,整个京城也随即呈现紧张的局势。北京市负责尼克松随行人员参观工厂、商店、游览景点的安全问题。按市里的要求,各接待单位纷纷成立10人领导小组,下设思想教育、政治环境、安全保卫、卫生防病等工作机构。各间也相应成立3至5人的接待班子。仅以北京市第二通用机械厂为例,全厂各级接待队伍人员多达130名。

    作为外事接待大户,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党总支多次排演外宾接待保卫的具体过程,并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这次接待是保卫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一场斗争,要求做到“四不”:不围观,不隔窗观望,不在厂内、楼道内外来回走动,不离开生产岗位。

    二轻系统揪出近500危险人物

    治安保卫工作成了接待尼克松访华的重中之重,北京市委在此问题上非常强硬,提出几项刚性要求:“对五类分子和其他危险人物逐个做安排,严格控制和防范。参观沿线的各种隐患,都采取预防措施。对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进行普遍检查,订了保管、使用制度,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在工业各系统中,北京市二轻局是外事接待较为集中的重点部门。局党委下文强调,要百倍警惕,决不让阶级敌人有可乘之隙。经过汇总,确定二轻全系统共有“九种人”(包括地富反坏右)489人,对其中表现不好的30人需严加把控。

    实际上,到了1971年尼克松准备来华之际,经过“文革”以来几番“清理阶级队伍”,已大大提高了首都市民的红色净化度。据1968年11月市革委会《关于清理阶级队伍情况的报告》,截至11月13日,全市揪出的各类阶级敌人已达80100人。次年2月20日,市革委会上送中央的报告中称:“到2月底,全市(清理阶级队伍)已揪出9.9万人……”

    车间更衣室整出800多平米

    到1972年2月,北京全城进入了临战状态。接待单位开始全力打扫自己区域内的厂区、室内卫生,参与人员之多为历年少见。2月20日,市第二通用机械厂党委向市革委会外事组上报说,全厂抽出近千名人员突击卫生环境,共清理运走积土两千余立方米。

    有意思的是,在尼克松到访前的一个星期内,各接待单位突然整建车间里的更衣室,理由是不合规格,建筑材料过于简陋,有碍观瞻。北京不少工厂的更衣室多是建设中利用剩余物资随意搭建的,样子破旧,这次市里下令予以全部撤除,重新翻建。有的车间男女更衣室整修后的面积共达800多平方米。

    市外事组此时收到基层大量的汇报材料,譬如说沙发、地毯、桌椅等都已布置好,供电线路作了几次检查,室温始终保持在22、23度左右等等。从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访华,一直到1973年秋季法国总统蓬皮杜来京,这一连串重磅人物的访问都给北京的社会层面带来许多细微的变化,整个城市的服务功能在调节之后明显有了良好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有人说这是对美妥协,向美帝妥协吗?[转帖]
    1949年4月底,民国的首都南京被解放军占领了,苏联驻华(中华民国)大使馆、苏联驻华大使跟着国民党中央政权迁到广州去了,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继续留在了南京,随后又试图前往北京与毛泽东会面,表示出了美国想抛弃国民党政府,承认新生的红色政府的意思,希望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与美国建交。但在8月,毛泽东发表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向苏联和全世界表达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实行全面倒向苏联,而非同时与美苏建交,在美苏之间搞平衡的外交政策的决心。1年后的1950年10月,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与美国开战。到了50年代、60年代初的中苏论战时,中国与苏联之间所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为了避免核战争,避免使用核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避免人类的毁灭,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该不该实行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平共处的政策?毛泽东认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核大战并不会导致人类的彻底灭绝,社会主义阵营应该提供军火、枪炮、顾问、教官等方面的援助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让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他们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从而使全世界都实行社会主义。而苏联认为核战争会导致世界大战和人类的灭亡,与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是唯一选项,而拥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共产主义国家可以在经济竞赛中彻底战胜资本主义。总之此前毛泽东一直以一副“最反美、极度反西方”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百姓面前的。那么到了1972年,毛泽东没写一篇《别来!美国总统!》,而是允许尼克松访华,同意与美国握手言和时,中国的群众或干部中是否有人通过写、贴大字-报,或私下议论的方式批判毛泽东,说毛泽东这是在向美帝,向美帝国主义“投降”、妥协,是在推行一条“对美妥协”的“妥协主义外交路线”或“对美投降”的“投降主义路线”,是在推行一条外交“黑路线”?如果当时有高级干部提出中国应跟美帝握手言和、建交,而四人-帮不赞同这种主张,那么这个高干会不会被四人-帮扣上“汉奸”、“帝国主义的走狗”的罪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当年是毛择东向尼克松,向美国低头认错,而不是尼克松、美国向毛领导的中国认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青菜都爱 发表于 2015-8-23 07:25
原来当年是毛择东向尼克松,向美国低头认错,而不是尼克松、美国向毛领导的中国认错!
...

你得出这样的结论  呵呵 真让人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萝卜青菜都爱 于 2015-8-23 12:26 编辑
516265258 发表于 2015-8-23 08:42
你得出这样的结论  呵呵 真让人无语

现将该文所引用的毛泽东“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的那段话的最初出处——《毛泽东外交文选》一书第595页上的文稿完整地转载如下:
现在不存在中美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号表示底下的注释里有对该文的注释)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美国从1969年开始陆续从越南南方撤军,但尼克松访华时南越境内仍有好几万美军。中国其实也是出兵参加了越南战争的,只不过没象“朝鲜战争”时那样公开以中国人的名义参加越南战争。——楼主点评) 可是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巴基斯坦前总统介绍你和我们认识。那时候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坚决反对跟你往来,说是有个比较,还(原书在此处另起一页)
-----------------------
* 这是毛泽东同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谈话的一部分

现开始第2页的内容:  是民主党的那位前总统约翰逊,还是你尼克松,究竟哪个比较好。我们这方面也不那么高兴那位约翰逊总统。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是都不那么高兴的。这个中间有八年是共和党的总统,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想通。
根据谈话记录稿刊印




龙湾新闻网“学习园地”频道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有这本,外交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纂、编辑的书的电子版供大家在线阅读:
http://lw.66wz.com/Templets/2010xuexixingdangzuzhi/(点击“学习园地”版块中的“毛泽东外交文选”就能打开该书的电子版进行在线阅读。上面所引的谈话稿位于该书的第595和596页)
这个网页的底端写明了“龙湾新闻网”是“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主管 温州市龙湾区新闻中心主办”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官网的这个网页上有该书的封面图和对该书的简介:http://www.wxyjs.org.cn/cggl_537/dhgjldrzj/201207/t20120705_646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6265258 于 2015-8-23 15:08 编辑

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这段话属于自我批评 当然要说认错也无不可 也可以看出毛的坦荡胸怀 但和低头却谈不上  毛时代讲究的是平等外交并没有以损失自身利益为代价 从当时中苏 中美交往中都可以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1:19 , Processed in 0.0651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