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dercder

[军迷互动] 深度揭秘中国陆军航空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日上午,计划出动的武直-10早已被推出机库,鲁志良和他的搭档正与机务负责人一同做绕机检查。陆航旅飞行员并没有“座机”的概念,飞行员每次与谁搭档、飞哪架全凭飞行计划安排决定。飞机起飞前,飞行员要对飞机表面做最终的目视检查,确保飞机状态适合飞行,检查必须既迅速又仔细。这是出动前的重要程序,签单接收意味着飞行员正式接手飞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检查后,满脸汗水的地勤人员们保持肃立,仿佛正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签单接收意味着飞行员认可了他们的工作,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检查后,飞行员们登上武直-10启动引擎,机库附近的噪声顿时攀升到近百分贝。巨大的噪音中,机务负责人在飞行员身旁对直升机需要注意的地方做起飞前的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检查后,飞行员们登上武直-10启动引擎,机库附近的噪声顿时攀升到近百分贝。巨大的噪音中,机务负责人在飞行员身旁对直升机需要注意的地方做起飞前的提醒。

                                责编:刘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任务主要内容是编队训练,五架武直-10以楔形密集编队飞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志良的位置是编队最后一架飞机的后座,担任前座驾驶员的飞行教官。装在座舱里的摄像机拍下了鲁志良的工作状态:由于机身传来的抖动,鲁志良始终在剧烈摇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要不断四处扫视,监控仪表和编队间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绿色的武装直升机飞翔在城市上空,早年还能吸引很多人好奇的目光,但随着训练强度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早已对此见怪不怪。但需要懂得的是,频繁飞行的背后是陆航飞行员们为打赢未来战争所付出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问飞行员们,驾驶战鹰翱翔在空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答复:飞行时净忙着盯仪表和规避危险了,加上机舱里的噪音和抖动,哪还有闲情看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直-10排队“归巢”。仅仅几分钟后,又一队训练的直升机飞过。在这里,直升机成群出动的画面司空见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搭乘的直升机终于落地,一名机务战士用标准的手势引导直升机滑行停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鲁志良没有飞行任务,忙里偷闲去锻炼。飞行员们每天要确保有一个半小时花在锻炼身体上,每年还有一个月的强制疗养。陆航部队执行和空军一样的健康检查标准:身体不适就不能飞,在这里,锻炼是一项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志良的军官证。飞行员是一个高危行业,他像很多飞行员一样在证件里夹上了妻儿和父母的照片。陆航旅的家属院就在营区大墙外,据说飞行员的家人们每次听到直升机的旋翼声,心都会随之提起来,直到他们安全返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衣柜门内是旅里给每个飞行员印的全家福。飞行员们经常开的一个玩笑是:干这行后,跟战友睡的时间比和老婆孩子的都长。鲁志良自1997年入伍以来,只在家过过3个春节,其他人的情况也差不多,感觉亏欠家人太多。不过鲁志良最高兴的是,念小学的儿子就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对部队充满了憧憬。“如果可能,希望我儿子将来也能当一名飞行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来,中国陆军航空兵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南京军区某陆航旅的实力未来还会继续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阅读:中国陆军如何转型  为了决胜“一树之高”
  ——以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为样本透视陆军加速转型
  ■解放军报记者 谭 健 王通化
  武直-10严阵以待。徐发广 摄
  ■引子
  铁翼飞旋的气流,冲击着树梢。一架武直-10悄然掠过,迅速锁定“猎物”,随即导弹出鞘,目标灰飞烟灭……
  树梢之上,武直-10刮起的旋风,掠过实战化演兵场,让世界为之瞩目。国际权威军事期刊发表评论:“一夜之间,中国武装直升机的研制水平就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这是“一树之高”的超低空决战,这是一场旋翼下的革命。传承数千年的“大陆军”,其作战方式一直在时间与技术组成的坐标系中腾挪蜿蜒。放眼世界,在为陆军插上翅膀的热潮中,拥有“一树之高”优势、具备良好机动性打击性的武装直升机,成为近年来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宠儿”。
  “树梢杀手”武直-10的横空出世,不仅让中国陆军有了飞起来的“翅膀”,还有了全副武装的“牙齿”。以此为标志,由辅助支援型向主战主用型加速转型的陆军航空兵,正成为陆军实现“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转型的关键新型作战力量。
  4月中旬,本报记者探访武直-10的诞生腹地——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作为陆军飞起来的最前沿,这里完成了我国几乎所有军用直升机的试飞和首飞。这里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变化,看似静水深流,实则惊心动魄——他们每人每天向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与陆航发展的进度息息相关,与陆军的加速转型紧密相连;他们的精彩与传奇,注定将成为陆军转型故事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5日,南京军区某陆航旅组织部队开展夜间超低空、超气象等险难课目飞行训练,锤炼部队复杂条件下全天候作战能力。张欢朋摄
  ■观察视角一:速度
  陆军飞起来的速度有多快?这里按下的“快门”,锁定的是陆军转型的“大景深”
  暮春时节的赣北某机场,已有了夏天的味道。跑道上热浪袭人,直升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从某新型直升机的座舱内钻出来,姚海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很享受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味道、这里的声音。“当年,人民军队诞生在这片红土地上;今天,在这里,你能听到陆军振翅起飞的强烈脉动。”姚海忠的大嗓门里传递着一种兴奋。
  姚海忠,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大队长。作为15年前大队组建时首批抽调的试飞员之一,他庆幸自己赶上了陆航发展的井喷时代。
  2000年,为了生产中国自己的专用武装直升机,总参决定组建试飞大队,一批全军优秀的陆航飞行精英汇聚到了一起。15年来,他们不仅放飞了一架接一架的武直-10,还承担了几乎所有国产军用直升机的出厂交付、科学试验和定型试飞任务。
  这里,不仅是国防装备研发的一线,还是陆军飞起来的前哨。
  陆军飞起来的速度有多快?这里按下的“快门”,锁定的是陆军转型的“大景深”,每一个镜头都不可替代——
  试飞的机型越来越多,交付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仅去年一年,姚海忠和战友们就完成了5个机型的首飞和调整试飞。至今,姚海忠仍震撼于这样一幕场景:一夜醒来,机场跑道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即将交付部队的武直-10。“当年陆航只有那么几架进口武装直升机,到处长途机动跑龙套,如今这种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姚海忠由衷感叹。
  循着演兵场上越来越多横空出世的国产直升机的身影,人们关注到我军编制序列中一个全新的词汇:“陆航旅”。这一力量结构的深刻变化,意味着陆军未来需要更多的直升机,意味着试飞大队的明天更加繁忙。
  上高原、进高寒,试飞员转场的脚步越来越急迫。记者采访的时候,一拨刚从东北回来,一拨即将开拔高原,一拨仍在外场试飞。从空气稀薄的高原到风沙肆虐的大漠,从烈日炎炎的南国到极度严寒的塞北……大队试飞员的匆匆脚步,勾绘着国产直升机的航迹,拓展着陆军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转型的坐标。
  首飞!改装!靶试!培训!密集而来的任务,让这里的每一名官兵超负荷运转着。“迫在眉睫!”大队政委陈风华的眼神里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陆军飞起来,是一场接力跑。咱们是第一棒,一刻也慢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8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官兵发扬阅兵精神,组织开展夜间险难课目训练,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张立摄
  ■观察视角二:担当
  转型的前方有多少未知?越是有风险越是敢拼命,横刀立马在这里是常态
  这是全军首家列装武直-10的陆航旅的“周年战报”——
  列装21天实现全军陆航“第一飞”,158天打出全军陆航“第一弹”,不到一年成建制打响联合作战演练“第一仗”……
  战报传来,特级试飞员张雷热泪盈眶。这位飞过武直-10所有课目、飞出多项极限指标的金牌试飞员感慨万分:武直-10找到了好婆家、找到了好伯乐,一身功夫派上了用场!部队好样的,不是谁都敢于吃第一只螃蟹,也不是谁都敢于挑战未知的风险!
  陆军转型是一个大链条,不是哪一个环节能独立完成的。但每一个环节的作为,都直接影响着整个链条的效能。
  一个是首家试飞,一个是首家列装。同是转型急先锋,同样敢于填空白——原来,这热泪里充满了英雄相惜的味道!
  时间倒回到2007年,一场险些使武直-10研制毁于一旦的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某项极限课目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警报灯全部亮起,直升机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凭着精湛技术和过人胆识,他们果断将直升机迫降在一片水稻田之中。
  “再耽误几秒,直升机就会空中解体!”事后专家认定,这次迫降完好地保存了样机和试验数据,挽救了武直-10这个型号,创造了世界航空科研试飞的奇迹!
  空中发动机停车、发动机起火、尾桨失效、水平尾翼折断……这些足以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听试飞大队试飞员们讲述出来,没有过多渲染,甚至有些平淡无奇。
  “为了实现部队已知,我们努力探索和验证未知。”写在试飞大队墙上的这句话,映照着试飞员们敢于横刀立马的常态——
  测试过武直-10所有武器系统、次次首发命中的特级试飞员袁罗庚,冷静处置火控系统故障,冒着随时炸弹的危险,成功带弹着陆;一级试飞员、副大队长王道明,成功驾驶国产单发直升机首次实现海拔5300米高原着陆,创造了着陆海拔最高纪录;一级试飞员孙六行,冒着滑油压力告警不断,旋翼随时可能失效的风险,创造了国产最大型直升机最长留空时间、最高升限等纪录……
  一次次勇敢试错,一次次越过“死亡陷阱”。这些从禁区拿回的宝贵数据,不仅填补了国产武装直升机研发的多项空白,更为后续的列装部队趟平了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8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官兵发扬阅兵精神,组织开展夜间险难课目训练,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张立摄
  ■观察视角三:观念
  观念的重塑有多难?转型是个“大棋盘”,人的转型是最关键的“一步棋”
  谁能想到,一位能飞9种机型的陆航部队特级飞行员,第一次登武直-10,竟然连舱门都打不开!
  这样的尴尬,不独属于一个人。武直-10甫一列装,便在不少部队引发观念的冲击波。眼前的新战机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连头盔都是高度集成的新式战斗头盔,一时让许多习惯了老式战机的飞行员们都不太适应。
  一代新战机呼唤一代全新观念的飞行员!
  一个个来自部队的消息,让试飞大队“一班人”强烈意识到:新观念并不能和新装备一起列装配发。他们积极建议并主动承办了“全军陆航部队武直-10型机技术骨干培训”“全军陆航部队特情处置课目飞行骨干集训”等班次。
  2014年5月上旬,晴空下的赣北某机场,惊险的“生死时速”轮番上演。来自陆航学院和各大军区陆航旅、团的数十名飞行员,驾驶武直-10等直升机飞行数百架次,竞相挑战单发滑跑着陆、停车自转着陆和尾桨故障着陆等高难特情课目。
  这些越来越密集的培训班,不仅把越来越多的武直-10突击手输送到部队,还牵引着新一代武装直升机飞行员观念的升级和转型。
  转型是个“大棋盘”,人的转型是最关键的“一步棋”。翻阅培训班教员的简介,记者发现,这里的很多试飞员都有另一个身份:发动机、航电、电传飞控、旋翼传动、人机功效等系统的科研攻关小组成员。
  这些身份,是他们由单一型试飞员向科研型、专家型试飞员转型的痕迹。“试飞员的肩上,扛的不仅是科研人员的心血,还有军事斗争准备的时间。”大队政委陈风华说:试飞一款新战机,不仅需要勇敢的心脏,更需要科学的头脑。
  科学的头脑,让风险降到最低——10多年来,面对“每天都是新的”试飞任务,他们先后试飞数百架次高等级风险课目,成功处置63起重大险情,为国家避免了数十亿元财产损失。
  科学的头脑,将发言权争取到最大——结合试飞实践,他们先后向直升机设计部门和生产厂家提出可行性建议上千条,有力推动了新型直升机的研发进度,提升了装备的技战术性能。武直-10总设计师吴希明由衷感叹:“在武直-10的研制中,试飞大队的贡献太大了!”
  科学的头脑,让他们保持清醒——在试飞大队的年度计划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多项实战化课目飞行训练!科研试飞任务如此繁重,为何还要安排实战化飞行训练?答案,或许在每个试飞员经常脱口而出的那句追问里:军用直升机是用来打仗的,不懂实战,如何试飞出能打仗的直升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8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官兵发扬阅兵精神,组织开展夜间险难课目训练,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张立
  ■尾声
  “站在树梢上,你能看多远?”采访的时候,一级试飞员孙丛民这样问记者。
  不等记者回答,这位试飞员给出自己的答案:在“一树之高”的超低空飞行,看到的是世界陆军竞相起飞的激烈角逐,看到的是陆军转型的战略方向!
  数据为证:不到50万人的美陆军拥有各型直升机5000余架,30余万人的俄陆军拥有各型直升机3700余架!近年来,各军事强国纷纷勾画出直升机高速化、无人化、隐身化、智能化蓝图,必将推动陆战场的进一步演变……
  形势逼人——新装备研发时不我待,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时不我待!
  两个“时不我待”,写在试飞员们不约而同的梦想里:多飞一个新型号,让武直-10再多几个兄弟姐妹。
  地平线远在天边,起跑线就在脚下。其实,只要稍加留意近两年的演兵场,便会发现,武直-10的身影并不孤单——
  从低空突防到情报侦察,从火力突击到空中护航,从空中机降到协同攻击……与武直-10密切协同的,不仅有树梢之上的陆鹰全家族,还有树梢之下的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等多兵种兄弟。
  在陆军作战体系这个大家族中,一些新面孔尤为引人注目。特战分队、电子对抗等多种新型作战力量纷纷亮相,并渐成演兵场的新主角。
  中国陆军转型的脚步,正在这些细节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2 17:25 , Processed in 0.03737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