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微写作 【题目】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解析】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微写作的关键在于在短短的150 字中,或描绘图景、或阐明观点、或抒发情感。这也正印证了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中对学生的要求,考查学生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与大作文相比“微写作”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以明确的指向性侧重考查描写、抒情、说明等能力。本次高考微写作命题仍然采用三选一的形式,三个题目分别是实用类、论述类和抒情类。第一个题目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建议,本道题目也可以说是考查我们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得到的感悟,明白的道理,并要求学生用流畅清晰,动人以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的重点在于两点:其一,我们在高中生活中得到的感悟、明白的道理是否正确、精深。其二,我们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的劝勉是否真切。做到以上两点,本道题的作答就比较出色。第二个题目不少班级家长自己组了微信、qq 等班级群,就此事谈谈看法。本道题目是表达观点的题目,没有对错,言之成理即可。就笔者看来,如果我们支持这个观点的话,可以就微信群能够及时反映学生问题、分享教学资源、交流孩子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提升孩子学习成绩这方面来写。如果我们不支持这个观点的话,可以就家长有了微信及qq 群之后会产生攀比心理、给孩子带来较大学业压力来写。第三个题目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笔者认为本道题目是高分学生的首选。抒情类的微写作主要是考查情感和语言,我们可以就“荷”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 洁身自好的品质;可以就“荷”的“亭亭自抬举”表达我们的自强不息;可以就“荷”的“秋日采莲怀人”表达自己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即可。 第二部分大作文 【题目一】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 第一个题目为《老腔何以让人震撼》,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写作。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不必局限于文本的观点和内容,只需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对题目本身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内容与主题应于“老腔”的魅力相关,“撼人肺腑”“酣畅淋漓”“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考生应写出老腔独特的感染力,而不只是空谈老腔。从思想上看,本题讨论的是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与传统文化在现今时代依旧闪光的核心价值。考生应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入手,同时重视“老东西”被岁月沉淀后返璞归真的独特魅力。在北京新东方模拟考试中,我们以陈道明先生与青年评论员在《传承者》节目上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内涵的争论作为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独特魅力的理解,与本题思想内容100% 相同,相信参加模考的考生能在本题极大地发挥出自身水平。在素材上,本题可取的内容相对广泛,对京剧,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的讨论是相对最“近”的部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发散,传统文化的海量内容——尤其是诸子百家思想更是取材的优质空间。 总体来看,本题体现了高考语文对传统文化考查的重视,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乃至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并进行评论。对语文教学来说,“国学”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必然涉及的一环!本题难度适中,有提示有空间,给予学生很大发挥自身积淀的平台,是一道考生可以尽情“舞蹈”的优质题目。 【题目二】 ②书签,与书为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解析】 16年的题目较之于15年的题目来说,首先记叙文体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对于记叙文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更明确的范围,即“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爱读书”不必说,“好书”的定义,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同学们接触的经典名著;其次,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般意义上书签的作用就是记录人们的阅读进度,那么“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材料中的提示:第一,这个“书签”能与你交流,交流的必然是跟阅读相关的内容,这就规定了考生记叙文的写作方向,可以通过与书签的交流展现出自己对读书本身的喜爱和感悟,也可以是某本书籍、某位作家对自己深刻的影响与积极的精神指导;第二,这个“书签”能实现你读书的愿望,大家读书的愿望是什么呢?是过目不忘?还是理解力超群?还是想通过读书达到的其他愿景?通过“书签”这个外力代替阅读本身达到读书的愿望是利还是弊?考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书签开启一段“神奇”的读书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