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45|回复: 65

簡體字的歷史(中國人都應該看看)(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簡體字”,自然是對“繁體字”而言。

    有不少人,這其中包括臺灣人、香港人、海外華人,甚至大陸人,都以為簡體字是 的發明創造。更有甚者,說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胡編亂造的。

    前不久,有人在此發了一個“掃盲貼”。我也效法此人,給大家發一個真正的“掃盲貼”。因為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盲”。看過此文,才知道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真正起源於來歷。

    下面是我节选轉載的部分文字,請大家耐心閱讀。我們拋開意識形態與反對聲音,但從瞭解歷史、增長知識的角度去看它。

    另,如果文中有錯,請指正。但,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這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跳出來攻擊簡體字,“簡體字是共產黨的發明”啦丶“共產黨強迫大家使用簡體字”啦丶“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化啦”丶“簡體字破壞漢字結構”啦,他們這些貽笑大方的攻擊洽洽暴露了他們對簡化字丶甚至是繁體字的無知。

    海外有人把簡化漢字當成共產黨的專利,未免太抬舉了共產黨。實際上,漢字簡化在國民黨當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斷發展,即使是國民黨政府,當初也試圖推行簡化字,只是由於沒有後來共產黨政府的號召力而半途而廢。至於後來國民黨出於“凡共產黨支持的我們就反對”的政治目的,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反對丶攻擊丶譭謗簡體字,在臺灣及海外遺毒至今,甚至於多年前《世界日報》還長篇登載《簡化字就是紅衛兵》這種貽笑大方的文章,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共產黨對漢字簡化的主要功績,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於知識界和民間的漢字簡化字化為國家政策,積極推行,並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大陸上推出簡體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後的一段時間。從勞動量上分析,寫起信作起文來,寫簡字的速度確實是比寫繁體要快得多。所以簡體字在大陸的推而廣之,並沒有什麼人抱怨和抵制。但臺灣方面的"正統派"卻常常斥簡體字為不倫不類,有違祖宗之法而不能接受。對於這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簡體字的始作俑者,正是當年的國民政府。可惜的是國民政府早已把此事“忘”得個一乾二淨。

    簡體字的主要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齡也在1500年左右。也有部分從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雖晚了近500年,但於今日來說,也是古董文物得可以。所以實在來說,簡體字並非是共產革命的產物,而是我們祖宗的寶貝遺產。我曾有幸與幾位來自臺灣,國學根底很深的老先生聊過簡體字的問題。對於簡體字主要源於草書這一點,他們是知道得很清楚。他們認寫絕大部分的簡體字,也非難事,因為那本身就是正草的寫法。

    反對漢字簡化的一個理由,是繁體字符合漢字造字規則,雖然難寫,卻要比簡體字容易認。其實漢字演變到楷書,不管繁、簡,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個字的由來,至少也必須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兒童認字的小學教師,哪會有這樣的功力?即使有水準高超的小學老師,能把某個字為何這麼寫講得頭頭是道,又豈是小學生能領會得了的?用繁體字的各位平心靜氣地想想,自己當初認字時有多少字是通過瞭解字源才記下的?恐怕絕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記硬背記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記硬背,當然是筆劃較簡單的簡體字好記好認好寫。

    有一些簡體字,本來是古字,比繁體字更符合造字規則,我舉兩個例子。  
    先說“众()”字。簡體的寫法是三個人迭一塊,這是“”字的最原始的寫法,甲骨文就已經這麼寫了,就是《周語》所謂:“人三為。”非常地好認好解釋。可是繁體字的“眾”字,有多少人知道它為什麼那麼寫?原來它的下部,實際上也是三個“人”,只不過變了樣了,不說還不容易看出來;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寫錯了,本來的寫法應該是一個橫著的“目”,《說文》解釋說:“目,眾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這個“目”應該是“綱舉目張”的“目”,也就是網孔。網孔密密麻麻的,確實是“眾意”。既然“三人,意”,“目”也是“眾意”,未免重複累贅,去掉這個含義不明顯而且寫錯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嗎?  
    再來看“(從)”字。簡體的寫法是兩個“人”字並在一起,這也是“”的最古老寫法,也見於甲骨文,取“兩人相”之意。繁體的“從”可就不太好解釋了,它的右上角,是兩個“人”,保留了“”的最初寫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們對照小篆,才發現這個字也是寫錯了,它的雙人旁和右下角應該合在一塊,成為一個表示行走的偏旁,這大概是在小篆的時候才添上去的,楷書再把它割成兩半,可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類似這樣的簡體字還不少,比如“尘(”、“礼(”、“云(”、“电(”、“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釋了。  
    簡化的“(國)”字也絕對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謅,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間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寫法,而且還流傳到了國外,日本、韓國也都這麼寫。

    簡化字從來不是某幾個人的自創,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確定簡化字時,遵循一條總原則:“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來或民間的寫法,不自創。




簡化字歷史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劃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得到陸基、黎邐酢顦溥_的連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邉印?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仍繼續推行,而主要在共產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常用字,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案是会写简体字,会认繁体字。毕竟中国的古籍都是繁体字的,如果连看都看不懂,何来继承之说?
发表于 2008-5-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里具有很多的含义和信息!

强烈呼吁一定要做到会认、会读、会解、会写繁体字。
发表于 2008-5-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茶友 于 2008-5-8 17:18 发表
强烈呼吁一定要做到会认、会读、会解、会写繁体字。


没必要,君不见连台湾人写繁体字也很困难,忘记笔画是很正常的事,写起字来也慢。。当然有电脑以后还是比原来方便很多。繁体字看懂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有必要读,解的话可以弄本词典,如果平时用不到硬来增加大家的负担只是白白浪费时间。
发表于 2008-5-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普通人来说,第一步要能看懂繁体字。
发表于 2008-5-1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既然已经使用简体字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不必强求会写繁体字,能认出来不就可以了么
发表于 2008-5-1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习惯用简体字。
发表于 2008-5-1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懂繁体字没有问题,只是写这个方面。。。就困难了。
发表于 2008-5-1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的中国文化,都不应丢弃。个人来说,能认繁体字就行,“去繁就简”是教育的正确路线
发表于 2008-5-1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繁就简”是教育的正确路线;认识繁体字比较容易;没有必要死守繁体。
发表于 2008-5-1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要把新华字典目录里的简繁字笔画好好看一遍,就基本可以在会写简体字的基础上认识繁体字了。 简体字古已有之,方便书写,普及文化。
发表于 2008-5-1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所有东西一样,汉字也在进步,也许简化字只是他发展的一个过程,就因为某些不怀好意的人把它与政治扯上本没有的关系,让本来没意思的东西变得有意思了。
本人觉得,繁体字是华夏文化,简体字也是华夏文化,讨论孰是孰非就好比讨论和尚和秃子。
当时的政府也是为扫除文盲才大力倡导,此简化字大功也!现在对于70,80,90年代的人来说,认繁体字也并不是很困难,不如就让他像这样存在下去。“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岂不为妙?
发表于 2008-5-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认为简体字是共产党创立的!
发表于 2008-5-1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天生就能看得懂而且会写简体字,不知道为什么………………
发表于 2008-5-1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没学过繁体字,却一直能看懂繁体字,对这点我一直迷惑不解,可能是因为本来简体字就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外形仍然非常相似的原因,但有一点,绝大部分的繁体字我都不会写,但全都认得。
发表于 2008-5-1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年明月 于 2008-5-12 21:02 发表
我从来没学过繁体字,却一直能看懂繁体字,对这点我一直迷惑不解,可能是因为本来简体字就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外形仍然非常相似的原因,但有一点,绝大部分的繁体字我都不会写,但全都认得。 ...


同惑。这说明简体字不是胡乱造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5-12 21:19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2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我也是啊。从来没有去认真学过繁体字,但基本上全认识。我觉得吧,我们识繁用简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8-5-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据说也用简体字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死守繁体字我觉得真的不如学习甲骨文
因为甲骨文是那个字的本意
而且读古书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了
真的很好
比如学而时习之
本意是:学习以后再实践
所以孔子是很好很强大的

[ 本帖最后由 rongjingji 于 2008-5-13 10:18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字要学,繁体字不忘!继承优良传统!
发表于 2008-5-1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看凤凰台就认识繁体字了.繁体字的确难写,俺也只会写"國""楊"等少数几个繁体字,但基本都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5:25 , Processed in 0.0452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