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2|回复: 6

[爱心行动] 刻意强调学校倒塌而政府大楼没倒塌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小学校建筑里大开间教室比较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普通教学楼在这种罕见毁灭性强烈地震中垮塌概率确实要比同等级住宅楼和办公楼要更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一个60平米的教室,只有四面有墙,而且根据砖混结构建筑的特点,这四面墙也可能不都是承重墙。而同样60平米的面积,换成是普通住宅或者办公室可能是3-4间了,在同样面积上大家可以算出有多少面墙了吧。

  教学楼相比普通住宅或者办公楼,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承重和抗剪切结构如墙柱的密度要小得多,决定了教学楼这样的大开间建筑在地震中更危险。

  而诸如商场,体育馆之类的这样超大开间的建筑,由于其更多的是框架结构,而且屋顶很多是桁架结构,顶盖重量相对要轻得多,所以反而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其建筑成本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非常高昂。

  具体到例如聚源镇中学这样的普通乡镇中学以及北川这样的贫困山区,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如果要求学校建筑全部要用安全系数更高的框架结构,屋顶用桁架结构,这样经济能力能否承受以及在当地经济条件下是否现实,是值得怀疑的。(我也怀疑在北川这样的地方政府大楼能幸存下来而没倒塌)

  当然,针对聚源镇中学教学楼这个建筑,到底是否存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错误和问题,我们也是要严肃认真的检查,但是这不是当地有关部门目前最紧迫的任务。等救灾初步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反手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才是合理的。如果出了问题,要严惩也是必然的。

  但是,在当前这个困难时刻,没有事实根据,没有科学检验证据的情况下,就用诸如学校倒塌而政府大楼没到这种对比性强烈的语句来指责政府,我觉得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行为。

  而且,西方媒体利用这个事情大肆报道,在政府和百姓最需要互相信任的时刻,在百姓最需要政府帮助的时刻,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站到政府的对立面,指责政府,我觉得西方媒体是极其卑鄙的。

  因为作为西方媒体的报道人员,一定是上过大学的有知识的人,难道这种仔细一想就会知道问题所在是建筑结构问题而不是政府职责问题的情况不了解吗?如果在了解的情况下还这么大肆报道,我觉得其欺骗的隐蔽性,危害性和卑鄙性都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严厉谴责。

  我们有的同胞,失去了理性的心理,也在利用诸如“学校塌政府大楼没塌”这种刺激性语言来到处传播,我觉得要停止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你所说的“学校塌政府大楼没塌”是你亲眼见到的吗?其次,你所说的“学校塌政府大楼没塌”对当前这种困难时刻有多大的建设性?第三,你到处说“学校塌政府大楼没塌”能使死者复生,能安慰失去亲人的家长吗?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大家要以自己身体力行,理智,科学,人性,善良的看待这次罕见的灾难。再见到诸如此类“学校塌政府大楼没塌”谎言传播者,不要随着也传播,更要用科学理性去说服对方不再传播谎言。为当前政府的救灾工作出一份自己能做的绵薄之力。

  不信谣,不传谣,你做到了,就是在对灾区人民最大的支持!就是对政府最大的帮助!!就是在救人命!!!
发表于 2008-5-15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告诉他们,都没逃过天灾的袭击:
川县干部死里逃生后投入救灾抢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23:27 南方周末
  “县城两万多人一下子全没了!小学、中学全没了!一家医院都没了!”5月13日午夜一点左右,连夜守候救援的绵阳市北川县交警支队的队员李宁失魂落魄地告诉前来救援的省政府官员。当时,他被一阵强烈的余震从门口甩出一楼值班室,而从成都赶来的副省长张作哈一行正匆匆路过。
  当张作哈的车队进入北川县境,即可看到大禹故乡的宣传牌。然而,沿途不时看见山体垮塌滚下来压在公路上的巨石,被震塌的房屋、砸瘪的轿车和整间垮塌下来的大佛殿仍在提醒人们,治水仍可人为,大地的伟力则连菩萨也不可抗拒。
  北川县城地处一四面环山的低洼山沟里,四周的山海拔500至1000米,均紧邻县城,县城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一条翻山的二级公路。这样的地质结构给它的灭顶之灾打下了伏笔。
  因为地质威胁,多年前一度传言北川要选址另建县城,但事实上,它的新县城与旧县城几乎挨着,在地震中,前者被摧毁了60%,后者则是80%。
  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连接县城的翻山公路城边一段被拧成了麻花状,在路面断裂处上下落差达数米,而另一处则被滑坡的山体隔断。
  跟此次大地震震中汶川一样,北川的也是7.8级,一座山垮下来再加上泥石流,把县城的一半都给盖住了,可以说,这个县城已经不复存在。
  “你知道吗,140多名医务人员的县医院,还有数量不少的病患,最终只出来3个人。”这所医院和县城的很多建筑一样,被埋在一座塌下的大山下,县委书记宋明告诉本报记者情况不容乐观:有6000名群众和学生埋在废墟下,估计最终能生还的最多30%左右。
  由于进入汶川震中灾区的道路一直没有打通,北川是南方周末记者所能到达的灾情最重的灾区,北川人口16.1万,迄今多数乡镇情况未明。
  王理效拼死报讯
  “我们还有两个县干部失踪,下落不明。”5月13日下午2时,县委书记宋明忧心忡忡地告诉本报记者。一旁的县委组织部长王理效说很多干部都是从废墟底下死里逃生后又立即投入救灾抢救的,“我自己也是从瓦砾底下爬出来的。”
  12日下午2点28分,正在县委组织部办公的王理效发现地震后,正准备组织机关人员撤离。但地震持续了3分钟,3分钟,已经足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死。
  就在王理效组织撤离的当口,“轰”的一声,办公大楼彻底倒塌,王理效被埋在废墟中。当他醒过来后,四周漆黑,死一样的寂静。他忍着剧痛,拼尽全力用双手挖,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几分钟后,离震中稍远的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带领市委市政府的所有领导在市委门前的空地上紧急召开会议。这一绵阳中枢所在地也立即和所辖各县区联系,了解最新情况。
  但是,电话始终没有打通过。反复拨打,电话那边死寂。
  整个绵阳的通讯在地震瞬时中断。
  所幸时间并不很长。地震发生后约半个小时,绵阳市所辖的安县最先向绵阳市委汇报灾情。此后,其它各县陆续恢复了艰难的联系。但唯有北川县和平武县迟迟未能联络得上。
  尤其是距绵阳市60公里的北川,指挥部每个人的心中都深揪着这个地方。晚7时左右,市委大门前早已成立了临时办公区,各地的灾情信息不停汇总到这里,各项指令也源源不断向各县区传送。但北川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突然,一辆摩托车急刹车停在附近的路边。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子一瘸一拐地冲了过来:“快,北川整个县城差不多都夷为平地了。”
  这个人正是王理效。“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惊呆了。”绵阳市委的一位干部说,他衣衫褴褛,浑身挂满一条条深深的血痕;十指指甲外翻,血迹清晰可见。
  之前由于通讯中断,北川县城成为了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孤立无助,情况十分危急,必须及时得到市委、市政府有力救援。逃离废墟的王理效主动请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上级报告灾情。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出入道路中断,汽车无法通行,他就快跑了十多公里山路,拦上一辆农用摩托,一路向绵阳飞驰而来。
  王理效流着泪对市政府的官员们说:“北川县委县政府的楼都被埋到地下了,其余的房子只看到一片片砖。一个学校一千多名正上课的学生全被压在地下,不知道生死;一个医院拼死也只跑出来两个人。其它民房的惨剧更是没法说。”
  之后,他一口气喝完一瓶矿泉水,就匆忙赶往北川。那里是他的家。
  更多的异乡人乃至异族人紧接着赶赴这个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就欲带队赶往震中汶川,但道路在都江堰受阻,他又听说北川受灾严重,便立即绕道去往北川。一来便被这里的景象惊呆了。通宵工作熬红了双眼。
  主管民政的副省长张作哈则是晚饭时听说北川灾情严重赶来,同样倍感震惊。“原来也参加过多次救灾活动,但没有一次有这次严重,伤亡这么多,这么惨烈。”张作哈说。
  当晚9时许,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和绵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左代富已经奔赴北川第一线抢险。截至13日凌晨5时,绵阳市各界计有五千余人通过各种方式奔赴北川。
发表于 2008-5-15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去给外国人看吧。。。。。。。。。。。。。他们正在研究这个。。。。:L
发表于 2008-5-15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不法分子就是喜欢乱说,我晕死死了。
发表于 2008-5-15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对,教室怎么能跟住房比,住房里的承重墙都多了好几面。
发表于 2008-5-1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大家看到的多为学校救援的场面,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塌的都是学校,其实看下电视画面就可以有大致的判断,因为学校被压得人比较多,又多是孩子,当然是应该重点救援人多的地方。难道放着几百人不救先去救治有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地方,才是正常的吗?抢救学校的画面多正说明中国更人性。事实许多政府的楼同样倒塌了,政府的许多干部失踪至今生死不明。
发表于 2008-5-1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到底有没有脑袋啊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自己人不相信,倒相信起那些人渣来了,真是无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09:06 , Processed in 0.04910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