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回复: 6

[现场亲历] [感人故事] ▒ » 老师抱两名学生逃生被砸倒在废墟(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05月16日12:1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映秀镇受灾现场

映秀镇受灾现场

映秀镇受灾现场

映秀镇受灾现场

  进入映秀小学,感受到更为悲伤的气氛。汶川县的映秀镇小学的教学楼从五楼塌倒,变成废墟,仅有半栋残楼孤零零地竖立那里,但是墙壁都已震掉了。
  这已是伤心的校园!体育场上放置着十多具儿童的尸体,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家长用石棉瓦搭建了一个临时棚子,让孩子的尸体免遭日晒雨淋林,有的家长还为孩子点燃了蚊香,也有人向孩子尸体喷洒白酒,现场弥漫着浓烈的白酒味和消毒水味。
  两台起吊机在不停地工作,一位消防特勤人员说:“已经4天了,孩子们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弱。虽然我们竭尽全力,可进度还是太慢!”。
  一大批的学生家长带着食物、饮料在学校球场边焦急地等待,他们已经守候了两天两夜了,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活着者被抬出来。每当消防特勤和武警抬出一具遇难者尸体时,家长们都会争先恐后哭喊着围上去,辨认是否是自己的儿女。
  听到孙子求救声却无能为力
  一名男孩给抬出来。他曲着腿,弓着身子,好像在避险,小脸通红通红的。一位老人拨开了人群,哇地一声哭出来:“这是我的娃儿啊。”
  老人边哭边掰开孩子僵硬的手臂,把孩子蜷缩的腿伸直,面部朝天,平躺在床板上。他拿出毛巾沾点水,小心翼翼抹去孩子脸上的血迹以及嘴唇、鼻子、耳朵里的尘土,生怕弄疼了孩子。为孩子擦了澡后,他拿出孩子的一件衬衣为他换上,又拿出一件外套,盖在孩子身上。
  老人望着孙子伤心地说:“人家都跑出来了,你为什么不能跑得快一点呢?”闻者心酸。
  这名孩子叫董泽伟,是二年2班学生。父母在外做事。老人叫董毅强,今年63岁,地震发生后幸免于难的老人立即往学校跑去。可眼见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学校教学大楼不见了!老师、家长们正在废墟中呼喊孩子们的名字。
  爬到废墟里,他高声呼喊孙子董泽伟的名字,他听到孙子喊“爷爷,救我!”但是他只听到声音,却无法挖出孩子。老人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真想一头撞到墙上”。
  不久,孩子的呼叫声越来越小。这两天老人就一直在学校守候,今天终于见到了孩子,但已经无法再叫他一声“爷爷”了。
  学生已到楼梯口却未能跑出
  又有一名女学生被挖出来,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皮凉鞋,虽然面部被布盖着,但一名妇女还是从那双鞋认出了自己的女儿,她高声喊:“这是我的女儿,我的‘贝贝’。”妇女掀开布,得到了确认。
  遇难女学生叫李嘉贝,也是二年2班的学生,再过一个月就9岁了。这名妇女把孩子的遗体用棉被包好,按照当地的习俗在上面喷洒了白酒。
  “如果大楼能晚五秒钟倒下,会有更多的学生跑出来。他们二年2班的学生已跑到楼梯口了,可惜没能跑出来。”李母唏嘘不已。
  抱两学生逃生被砸在废墟里
  地震发生时,余琴老师正在一年级上课,课室就在一楼。地震发生后,她立即让学生往外面跑,自己则最后离开。她说:“我是老师,不能跑在前面。”
  地震发生后,小学美术老师连蓉立即疏散了13名学生,可当她一边夹一个学生准备跑出来时,被砸倒在废墟里。昨天,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连蓉老师的尸体时,她两手还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已经死亡,而另一个却活着。连蓉老师走了,留下了一个一岁半的女儿,女儿不停地哭着喊:“要妈妈。”
发表于 2008-5-1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坚强的活着!!!
发表于 2008-5-1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 :'(
发表于 2008-5-16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 感动:'(
发表于 2008-5-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蓉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向你们致敬!
发表于 2008-5-1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中国!中国加油!挺住!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11:42 , Processed in 0.03971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