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四川在线论坛
又是一个下午,又是在传说中大禹的故乡,又是唐家山堰塞湖。时隔不到半月,还是那个高大稳健的身躯,又一次出现了在这里。6月5日下午,身带3日、4日连续主持国务院会议研究《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劳累的温家宝总理,三度飞赴四川绵阳,4时20分飞机在绵阳机场降落后就立即转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察看情况。
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绵阳北川县禹里乡,是传说中大禹的故乡。而堰塞湖则是深藏在川人记忆中的一个历史梦魇,有详细史料记载的1786年康定大地震、1933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了堰塞湖溃坝的惨剧,造成的死亡人数竟数倍于地震的死亡人数。仅1933年8月25日,川北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级大地震,死亡6800余人。而地震后45天,江水骤涨,造成叠溪堰塞湖溃决,将沿岸茂县、汶川、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大部分村镇席卷而去,夺去了2万余人的生命,仅在都江堰宝瓶口打捞上来的尸体就达4000余具。四川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由于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导致震区形成了数十处堰塞湖。在唐家山最近的通口镇,通口河上游的湔河从唐家山下流过。地震使千米之高的唐家山从山顶开始滑坡,沙石流狂泻而下,迅速将湔河堵塞,形成了顺河长约800多米、横河最大宽约600多米的堰塞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唐家山堰塞湖,也是汶川地震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揪着中国人的心,堰塞湖的险情更是始终牵挂着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的心。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党中央国务院、温总理对唐家山堰塞湖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着堰塞湖的险情。早在5月22日下午,温家宝就曾乘直升机专程前去查看唐家山堰塞湖情况。那也是下午,温总理5时10分一抵达绵阳机场,就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马凯等人一起改乘直升机前往北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温总理不顾旅途的疲劳,径直来到地处堰塞湖下游的绵阳北川县禹里乡,了解受灾情况,看望准备转移的群众。唐家山堰塞湖作证,温总理健步走到群众中间,和大家一一亲切握手后,真诚地告诉乡亲们,现在威胁最大的就是堰塞湖,“我们一定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今天晚上就要开会研究,主动处理,越快越好,一定会确保群众安全。”
温家宝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好总理。果然,晚上八点多,温总理在从北川回绵阳的列车上简单吃完晚饭后,就立即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处理堰塞湖问题,决定成立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前线指挥部,由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任总指挥,水利部、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空军的负责人参加。温总理还提出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而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26日深夜,温总理又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正在四川前方指挥抗震救灾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打电话,询问唐家山堰塞湖抢险进展情况,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排危抢险要立足主动、立足早动,把工程抢险和群众转移避险同时安排、同步进行。在党中央、国务院、胡总书记、温总理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绵阳市会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出了唐家山堰塞体处置方案。5月31日8时,绵阳市安全转移群众197477人;6月1日零时,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抢险工作全部结束。
尽管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抢险取得明显成效,但谁也不知道,由山体滑坡组成的堰塞湖堤坝,会不会在有2亿立方米大水的巨大冲击下发生何种异常,而且5月31日青川又一次发生余震,唐家山堤坝坝顶就有泥石再次滚落下来。险情依然存在。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宁可十防九空,也绝不能抱任何幻想。为此,温总理这些天来心头一直在惦记着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一直在惦记着堰塞湖下人民的生命安全。因而他这次绵阳灾区的第三次之行,就直奔唐家山堰塞湖。温总理不顾年老身体劳累,沿着陡峭的小路一直走到泄洪槽的边缘仔细察看。他语重心长地告诉群众,不能放松警惕,要把困难想得严重些,把工作做得充分些,我们决不能出现堰塞湖溃堤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的破坏事故发生。温总理对险情的深远预见,再一次刻在了唐家山堰塞湖清澈的水中,温总理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再一次撒向了堰塞湖的山石之上,亲民爱民的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把伟岸高大的身影留在了唐家山堰塞湖畔。
唐家山堰塞湖在历史的记忆中,一定会永远刻下温家宝总理这位伟人,一定会永远佐证温总理在这里付出过无法用数据表述的心血与汗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