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0|回复: 33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在现代总是被当作管理者,欺压百姓的证据。把百姓当作狗。。还是刍,想想真是令所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们气愤。

    而实际上,这是对古文的一知半解,在中华民族遭受异族侵略和殖民之后,一切以西方的文化为依据,连银行的跨行查询费都要和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有谁会去认真地看看古文呢?

   

   圣人为何不仁,因为圣人居“德”所以“不仁”。德和仁的关系是什麽呢?“失德而后仁”,为何失德而后仁? 这就像奥运比赛,如果拿不到金牌,就只有银牌,拿不到银牌。。。。


     刍狗: 刍的本义为割草或割下的草。刍狗,古时用草扎的祭祀之物。


    所以试着综合一下,圣人(管理者)因为有德,而不会去假仁。以天下百姓(包括自己的家人)都一样平等看待,像对待祭祀之物一样没有私心。

备注:个人体会,抛石子引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8-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LZ理解很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LZ很有才呀
这样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理解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LZ理解是不对的,这句话,在古代就是贬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正解,就是圣人不仁是因有“大仁”,大象无形,反而被常人认做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衣冠禽兽差不多,,合理的时代误读。。出现误读,必然会有它的原因,谁能说不是故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圣人是将天下万物都平等看待,对圣人来说“刍狗”与“人”没有高下之分。后人把以“人”为“刍狗”当成圣人是在贬低“人”,这其实说明了这样的人认识没有达到圣人的高度,连理解圣人都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意思是,圣人只做该做的事,不会在乎什么仁义。例如圣人如果一味对儿子仁慈,只会对国家大事造成损害,所以在这里,他只会做该做的事,而不会在意什么仁义。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的可能还有很多。也许可以说,老子这种矛盾的表述是来自长远和眼前、大众和个人只间的矛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ero9999 于 2008-9-1 23:26 发表
这意思是,圣人只做该做的事,不会在乎什么仁义。例如圣人如果一味对儿子仁慈,只会对国家大事造成损害,所以在这里,他只会做该做的事,而不会在意什么仁义。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的可能还有很多。也许可以说,老子这种矛盾的表述是来自长远和眼前、大众和个人只间的矛盾吧。


朋友,想想看,如果老子如果只有这个矛盾,要周全地“解决来自长远和眼前、大众和个人只间的矛盾”如何会有道生一,一生二,中的这个道呢?
这个二,大家都知道,就是矛盾(所谓阴阳)。。。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个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象 于 2008-9-2 01:04 发表


朋友,想想看,如果老子如果只有这个矛盾,要周全地“解决来自长远和眼前、大众和个人只间的矛盾”如何会有道生一,一生二,中的这个道呢?
这个二,大家都知道,就是矛盾(所谓阴阳)。。。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个道呢? ...

简直把我绕糊涂了。道可能是真理,或者正确的治国方略,或者人类需要知道的一切,反正是很难解释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ero9999 于 2008-9-2 11:03 发表

简直把我绕糊涂了。道可能是真理,或者正确的治国方略,或者人类需要知道的一切,反正是很难解释的东西。



确实很难解释,因为老子说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如果道可能是真理,或者是正确的治国方略,有没有做到的办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象 于 2008-9-2 22:58 发表



确实很难解释,因为老子说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如果道可能是真理,或者是正确的治国方略,有没有做到的办法呢?

也许我不该说“真理”而应该说“客观规律”或“形而上”的东西。
做到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求侥幸,大处着眼,小出着手,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ero9999 于 2008-9-3 00:26 发表

也许我不该说“真理”而应该说“客观规律”或“形而上”的东西。
做到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 ...


尊重客观规律,不求侥幸,大处着眼,小出着手,如此而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作于累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就是客观规律阿。

可是这个客观规律、形而上。。。为何在历史长河的古文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一生唯谨慎。。。。还有“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的可能和最终结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4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过去的历史中,只要人口在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得不到更多土地的时候就只好互相残杀,也许这就是天地的不仁吧。在这样的历史中,有过成千上万的国家,大多数都没有生存很长时间,那些无为而无不为的国家也是如此,小国寡民的国家就更是如此;那些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国家虽然很可能被灭亡,但也有少数会取得成功,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变得伟大。面对这样的世界,圣人也无能为力,并且他们自己也很可能被人奴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有天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韩慕侠 于 2008-9-1 17:48 发表
。。。似曾相识
早几个月有人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绽放 于 2008-9-4 22:08 发表
早几个月有人发过。

是吗?红象在发帖子的时候,用标题搜索了一下,因为搜索没有才发的。
红象只能标题搜索,谁能把早几个月的链接发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6 22:41 , Processed in 0.05455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