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l1jemand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1892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YST系列之汉字

已有 902 次阅读2011-8-30 20:55 |个人分类:YST精华选| 汉字

漢字簡化的歷史(上):唐朝以前

(一)早期漢字簡化的歷史

 

1. 甲骨文:

中國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商代,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紀。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些文字,我們稱之為「甲骨文」。

中國史書上是沒有提到過甲骨文的,因為甲骨文的發現是近代的事。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河南省發生水災,大水沖出許多甲骨,人們以為是龍骨,用它們來當藥材治病。第二年,一個叫王懿榮的商人對這些甲骨發生興趣,收集了五千多塊,所以學者將這些用刀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定名為甲骨文

甲骨文被証明是形聲字,屬於相當成熟的文字。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被辨認的有一千七百多個。

 

2. 金文:

比甲骨文稍微晚一點點的文字是「金文」,因為它是鑄在金屬上的,故得此名。由於它是鑄造在鐘和鼎上,所以又稱之為「鐘鼎文」。傳統的說法是,金文起於商代殷朝(公元前十五世紀),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金文有三千零五字,其中被辨認的有一千八百零四字,比甲骨文稍微多一點。

 

3. 大篆:

周宣王時期(公元前九世紀)有位太史官,名「籀」,他將上古的文字做一些改變,創造了新文字,稱為「篆」,又稱「大篆」,也有人稱之為「籀文」。

 

4. 小篆:

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複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了有利於統治,秦始皇在文字上進行改革,實行「書同文」的政策,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

秦王朝的宰相李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在金文和大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創造了新的文字,稱為「小篆」,又稱為「秦篆」。自此以後,中國有了統一的文字,就是「小篆」。所以「小篆」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圖一:漢字的簡化: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

 

小篆是中國文字的里程碑,不僅僅因為它是最早統一的文字,而是它的字型比甲骨文和金文都來得方整和美觀。李斯造字採取的方式是把彎曲的弧形筆畫平直化,簡化字體的結構,不但使原來張牙舞爪的字形更加美觀和規範,而且更容易辨認和書寫。

 

從圖一,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字的演變。在這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篆這種新字體削弱了金文和大篆的「象形性」,而朝著「符號化」的方向邁進。這是中國文字走向簡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們必須在此特別提出並且強調,文字不論如何講求形聲、會意,最終不過是一個符號,必須向實用和方便低頭。

 

漢字發展到了小篆固然是一大進步,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實用的要求。YST書房裏有一幅用小篆寫的秦朝的【石鼓文】,總共一百二十個字,在下如此天資聰慧的人,連蒙帶猜也只識得一成,如果要寫,十牛三虎也寫不出。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有名的圖。

 

圖二:秦詔版文

 

秦詔版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的作品,顯然是秦始皇當年下的詔書。我們從圖二可以清楚看到小篆仍然是非常複雜的文字,絕不是一般普通人可以運用自如的。即使是大書法家李斯,如果要用小篆寫一篇一千字的文章,我看也要忙上好幾天。

小篆被繼續簡化是必然的。

 

5.ACerun: yes">  隸書:

小篆雖然字型方整,線條結構均勻圓轉,但是太過複雜,書寫相當不便。於是民間很快出現一種新字體,這種字體把小篆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方折的線條。據說這種字體在當時下階層的官吏、工匠、和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之為「隸書」。

到了漢朝,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自此以後,隸書成為主流,小篆則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  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字體見下圖:

 

圖三:隸書的代表作品,東漢的【張騫碑】。

 

中國文字在漢代正式進入了「隸書階段」。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里程碑。原因如下:

a.隸書進一步把漢字從描繪物體的字符,變成一組由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符,大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b.中國文字從小篆到隸書,歷史學家稱為「隸變」。

c.「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它結束了古文字「象形的階段」,進入了中國文字的「定型階段」。

d. 隸變後的文字,已經非常接近現在使用的文字,遠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

 

YST個人特別喜歡隸書。隸書開放又灑脫,它那種渾厚圓潤的體型給我特殊的好感,尤其在一橫後變粗再翹起的筆觸有一種特別的美感,這種裝飾筆法書法家稱之為「雁尾」(像雁的尾巴),使得字型活潑有趣。

 

6.楷書:

漢字從隸書後的演變就是楷書、草書、與行書了。

楷書的成形應該是在晉朝,以大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03-361年)為代表。相信各位市民都臨過王羲之的帖,我就不多說了。

楷書也稱為「正書」或「真書」,非常清楚地說明楷書是提供人們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 。

根據許多書法家的說法,楷書要寫的好,最需要功力,是所有字體中最難練的

楷書在字體結構上與隸書差不多,筆畫的寫法稍有不同而已。楷書最後到了隋唐就完全定型了,筆畫、結構都非常的精緻和嚴謹,以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公元557-641年)的作品為代表,譬如他留下的碑刻【九成宮醴泉銘】就是有名的楷書作品,見下圖。

 

圖四: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碑刻【九成宮醴泉銘】

 

7. 草書:

草書,就是一種寫得快速而草率的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稿和通信。為了快速,草書不但筆劃間可以相連,上下字之間也可以連著寫。草書歷史悠久,和楷書同年,但是由於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草書雖然書寫快捷,無法取代隸書,也不可能有楷書的「正書」地位 

草書雖然不能成為主流字體,但是藝術性很高,更重要的是,它在後來中國文字的簡化中影響巨大。這是後話。

下面是一幅草書,這是李白送孟浩然的廣陵詩。你若識得上面每一個字,YST欽佩之至,向你一鞠躬。

 

圖五: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草書)

 

8. 行書 :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沒有楷書那麼工整規矩,也不像草書那麼潦草奔放。如果楷書是「坐」,草書是「跑」,行書就是「走」。行書比楷書隨便一些,所以書寫比較快,但又不像草書那麼潦草常讓人看不懂,因此這個字體最受人們的喜愛。

行書在中國的書法中,除了它的藝術性,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行書在魏晉時代就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批的行書作品,一千多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譬如廣為流傳、幾乎無人不知的【蘭亭序】,就享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盛譽(圖)。

 

圖六:晉朝王羲之的【蘭亭序】(部份)

 

如果我們把唐朝歐陽詢(公元557-641年)的楷書作為漢字的標準,那麼中國文字早期的演變和簡化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就大功告成了。在隨後的一千三百年,漢字是非常穩定的。

漢字簡化的歷史(中):民國以後

在(上)篇,我們說到中國文字在唐朝以前的簡化。在這一篇,我們要談中國文字在民國以後的簡化。那麼中間這一段呢?中間這一段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中國文字早期的演變和簡化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就大功告成了。我們以唐朝的楷書作為標準版本(圖四),在隨後的一千三百年,漢字非常的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直到民國。

 

在這一千三百年中,中國用一成不改的漢字發展出燦爛的文化,其中又以唐詩宋詞最為人所稱道,成為中華文化的精華。中國人,誰不會吟幾首唐詩,誦幾首宋詞,唱兩句「滿江紅」?那麼,為什麼好端端用了一千三百年的文字,到了民國需要改進呢?因為中國受到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外國勢力的衝擊。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外國勢力的衝擊其實從未間斷,而且中國因此曾經兩度亡於異族。但是這些只是軍事上短期的失利,在文化上中國始終處於長期的、絕對的優勢。由於漢人的文化遠高於蒙古人和滿人,元朝很快就滅亡了,而滿人看到蒙古人的前例,一開始就主動全面漢化以求維持長久統治。所以中國文字當然沒有修改的必要。

 

但是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的西方文明挾船堅砲利巨大的科學優勢入侵中國,古老的中華文化便再也抵擋不住了。清末興起辦洋務,就是以洋人的一套物質文明來對付洋人,這固然是必須的,但是不夠充分。清朝的洋務運動並沒有成功地抵擋外國的侵略和搜刮,中國有亡國滅種之憂。於是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辦幾個工廠或許能夠解燃眉之急,但是對抵抗外來列強的根本問題是無濟於事的,中國必須學習和吸收老外的東西、從根本思維上改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超越老外、重振我漢唐雄風。

 

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是知識爆發的世紀。高度累積性的知識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必走的道路,也是救亡圖存的道路。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廣大民眾的必須。民國的有識之士立刻明瞭中國文盲過多是拖住現代文明迅速發展的腳步最重要的因素。除了提倡白話文使教育普及外,中國文字的複雜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於是漢字簡化的運動便在一千三百年後復活了。

 

漢字簡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民國後漢字簡化的歷史

 

 

民國後的漢字簡化運動非常蓬勃,能說的太多,我們只在這裏敘述幾個最重要的。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多人連署。這是近代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他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文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定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 )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兩千四百多個。

 

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採用【簡體字譜】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由於這是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公佈實施的簡體字表,所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特別把它的內容公布在下面:

 

圖七: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一頁

 

圖八 :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二頁和第三頁

 

圖九: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四頁

 

有意思的是,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後,就有很多人極力反對。其中,戴季陶為漢字請命,向蔣介石當場下跪,要求蔣介石廢除漢字的簡體字。

 

1936年2月,蔣介石簽署命令,廢除簡體字。國民政府的簡體字實施不到半年,草草收場。

 

但是,中國這麼大,很多事情並不是蔣介石說了就算的,尤其是文化方面。就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收字達到4450個,基本上來自草書。

1936年11月,陳光堯出版了【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大約一半來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後,簡體字運動被迫停頓,但是在共產黨的統治區仍然繼續發展。共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常用簡體字登記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三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

1955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過國務院的審定和會議通過。

1956年1月31日,國務院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漢字簡化方案】,在全國推行。

 

【漢字簡化方案】後來根據使用情況又略有改變。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收字2236個。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註一:

1977年12月20日,國務院發表【第二次的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實施效果不好。1986年6月 24 日,國務院明令廢止使用。

 

註二 :

新加坡政府在一九六九年和1974年都公佈採用的「簡體字表」,與大陸公佈的簡體字絕大部分相同。最近一次的修訂是在1976年5月,新加坡政府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註三:

馬來西亞政府一九七二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註四: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準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註五 :

日本使用漢字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註六:

韓國於1983年在【朝鮮日報】公佈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漢字簡化的歷史(下):宣傳與謠言

1949年中華民國退居台灣寶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海分治。為了爭中國的「正統」,雙方從此就竭盡所能地互相攻擊。軍事,是在戰場上爭勝負;文化,是在宣傳上分高下。後者的重要性有時候並不小於前者。半個世紀以來,凡大陸實行的,台灣必反對,不但反對,如果可能,更要加油添醬來妖魔化對方。所以很多言之鑿鑿的指控,其實都是政治上的惡意宣傳。

想想看,文化這種東西又不是數學,根本沒有嚴密的定義和推論,扭曲和造假的價值判斷太容易了。文化的優劣、高低、善惡、對錯,既不是那麼明顯,更不可能是絕對,經常是優劣參雜、對錯都有的混合體,這是最容易做文章的。大陸推行「簡體字」,台灣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妖魔化對方的大好機會?五十六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台灣必定把「簡體字」拿出來炒作一番,就好像民進黨定期祭出「228」一樣。

其實,中共在大陸的政權有很多缺點,過去也曾經做錯很多事情,而且是大錯特錯的事情,台灣可以宣傳和做文章的地方很多,譬如「土改」、「大躍進」、「文革」...等等,甚至批評中共的「環保政策」都比批評她的「簡體字政策」來得適當,不但更為得體,也更令人信服。

大陸推行「簡體字運動」小問題是有的,但實在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不是甚麼大過錯,絕對不是什麼值得台灣瘋狂攻擊(vicious attack)的滔天大罪。如果大家明瞭,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部在民國二十四年曾經正式公布實施「簡體字」(請閱讀(中)篇,圖七至圖九),今天網上這些號稱擁護中華民國的人士,對大陸「簡體字」的瘋狂攻擊就更加可笑了。說實話,中共採用簡體字的文字改革做得蠻成功的,大陸的文盲已經降到10%以下,簡體字在消除文盲上有相當的功勞。台灣人用「簡體字」來妖魔化大陸非常不聰明。

Alex在【政治肥皂箱】寫的「關於正體字、簡體字與簡化字」就是這一類妖魔化大陸的文宣。其實他寫的並不好,只不過賣弄幾個空虛的名詞就下斷語,缺乏讓人信服的真材實料。

比Alex更有內容的文章,是聯合報在海外發行的世界日報,有一位叫王廣滇的記者,他在簡體字上對大陸的中共政權發表過非常凶猛和惡毒的攻擊,文章的題目叫【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很長的上、中、下三篇文章。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他們提出來的聲討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在「漢字簡化的歷史」這個題目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主題。


(三)台灣對大陸採用的「簡體字」發動的宣傳與謠言

1. 對大陸「簡體字運動」必須具有的正確認識

「簡體字」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完完全全是一個文化問題,跟國共之間的政治毫無關係,跟什麼「共產主義」、「民主自由」、「極權政府」...等等,八竿子也打不到。「簡體字」是中國為了富國強兵、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推廣和普及教育,所採取的文字改革。「簡體字運動」與「白話文運動」的目的是完全一樣的。

這個簡化中國文字的改革在清朝末年就有人提出,民國初年就積極進行,民國二十四年公佈實施,但是被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暫時擱置了。在一九四九年中共統治大陸後,「簡體字」終於被有效推行。

我們要明瞭一點:當時的大陸不論是誰當政,即使是國民黨,都必定會推動簡體字,沒有任何政權能抵擋這個潮流。


2.「簡體字」不是共產黨的產品,也不是什麼邪惡的產品。

從(中)篇裏的敘述,我們知道最早提出採用簡體字的是清朝末年的陸費逵,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篇論文發表的時間是1909年,中國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共產黨。

後來推動「簡體字運動」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的的教育部,重要的推手錢玄同也不是共產黨員。

最重要的是,在1935年8月,最早頒佈「第一批簡體字表」並付諸實施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的教育部,不是共產黨。


3.「簡體字」和 「簡化字」 是完完全全相同的東西。

Alex最慣用的手法就是用一些不同的名詞來混淆是非,大作文章。譬如Alex說中華民國政府頒佈的叫「簡體字」,是「根據自古以來使用者的書寫習慣整理而得」,所以是好的,是神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頒佈的叫「簡化字」,是「刻意改變,與傳統文化脫節」,所以是壞的,是罪惡的。這全是無中生有的鬼扯,「簡體字」和「簡化字」都是把書寫筆劃繁複的漢字改為筆畫簡單的漢字,二者是同樣的東西。


4. Alex說1935年國民政府所公佈的簡體字只有324個字,1956年中共政府所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一共提出了2300多個簡體字。

這就是明顯誤導了。在圖七上面就寫的清清楚楚,這324個字是第一批簡體字表。所以後面還有好幾批,總數不會比大陸最後定案的2236個字少,因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的簡體字的根據,是錢玄同的【簡體字譜】,收字兩千四百多個。

5. Alex說:「(中共的簡體字),有很多是所謂的臆造新體,而不是根據自然的屬性習慣演化,這些字目前在台灣有些人稱之為「簡化字」,以便與國民政府整理的「簡體字」有別」。

這一段文字非常有意思,是Alex最典型的文章,所以絕不能輕易放過。Alex特別喜歡而且總是(always)用一些空洞的、很難定義的、甚至沒有實際意義的名詞,然後就引出他想要的結論。這是Alex的經典手法,非常厲害,也特別具有欺騙性。這種「權威行騙」的方式,對沒知識的人尤其有效,甚至連天真爛漫的大學生蕾蕾公主都會被幾個她沒有見過的英文單字或拉丁文單字鎮住而大為折服,雖然她完全不曉得裏面說的是什麼,也沒有學到任何東西。Alex以表現「權威」來騙人,具有相當的效果。

不相信嗎?我們現在就來戳破這個冒牌的「權威」。

讓我們來仔細想想。什麼叫做“臆造新體”?什麼叫做“自然的屬性習慣”?這些漂亮的名詞都是空洞的,可以自由心証的東西。這就是Alex的文章為什麼總是言之無物,為什麼令人看了以後一無所獲。YST每次看完都後悔,完全是浪費時間。

再仔細想想,李斯創造小篆難道不是靠臆想?隸書和楷書的創作難道不是靠臆想?王羲之創作的行書難道不是靠臆想?李白的草書難道不是靠臆想?世界上有那一種創造不是靠臆想?這些靠「臆想」創造出來的字,當然就是“臆造新體”了。依照 Alex的說法,全都是違反“祖宗家法”的壞東西。【蘭亭序】(圖五)這麼漂亮的“臆造新體”一千多年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在Alex 和他的啦啦隊口裏,卻是違反“祖宗家法”的壞東西。

Alex和啦啦隊們一定會反駁:【蘭亭序】是好東西,它是根據自然的屬性習慣演化而來的。
好的很,那我們就要問,Alex如何定義“自然的屬性習慣”?
我敢擔保連Alex自己都不知道“自然的屬性習慣”是什麼碗糕。他的啦啦隊全是盲從起哄,屁都不懂。
“自然的屬性習慣”是一個完全空洞的名詞,所以任何東西是不是在“自然的屬性習慣”下產生的,可以全憑自由心証。他們要說什麼東西是,它就是;他們要說什麼東西不是,它就不是。好用得很。

至於什麼合不合中華文化、代不代表中華傳統,甚至更嚴厲的指控,都可以隨口胡說了,反正用空洞的名詞來作標準,什麼結論都可以透過自由心証來達到,但是一文不值。

文字的演變其實只有好不好用的問題,沒有善惡的道德問題,更不是臆造不臆造的問題。即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否則在競爭下必被淘汰。Alex的說法是建立在幾個空虛的字眼上,完全沒有立足的基礎,所以也沒有任何的價值。


6. Alex號稱中華民國造字符合長久以來中國基本的造字原則,而中共政府的造字不是。

不論是中共的國務院最後定案的【簡化字總表】(共收字2236個),還是早期的國民政府以及更早的民間人士所出版的「簡體字表」,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主要是下面三種來源:
a. 一千多年來民間所用的俗體字(上海人稱「手頭字」);
b. 草書的簡寫 ;
c. 古字。

大家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一樣,只有參考的來源有差別,取捨有不同。為什麼國民政府的「簡體字」就是神聖的,合乎造字原則?中共政府的「簡化字」就是邪惡的,不合乎造字原則?這不是鬼扯嗎?


7. 尤其大陸的簡體字,有80%是從歷代的草書中挑選出來的,大陸簡體字主要的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此帖的摹本散居各處,真跡現存瀋陽博物館。台灣和海外這些反中人士憑什麼抹黑大陸政府,攻擊大陸的簡體字是破壞中華文化?


8. 世界日報的記者王廣滇舉出許多有問題的例子,它們絕大多數是屬於在1977年頒佈,又在1986年明令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譬如王廣滇攻擊大陸用「干」代替「干、乾、幹、贛」就顯然不正確,因為現在中國大陸還是用「乾隆皇帝」,而不是「干隆皇帝」。

退一步說,既然還是草案,自然屬於實驗性質。實驗失敗並不可恥,任何科學的發明都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會有失敗。愛迪生的電燈,實驗失敗超過一百次。台灣人拿大陸承認失敗並且已經廢除的簡體字大作文章,是故意誤導讀者來妖魔化大陸。請問,有這個必要嗎?


9.「簡化字」 和「羅馬拼音」

Alex指控說:「中共當初改用簡化字,其實是當做過渡階段,最終是想使用純粹的羅馬拼音代替中文字。」

這是最荒謬、完全沒有基礎的指控,但是也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指控。

「簡化字」和「羅馬拼音」根本是完全不同方向的兩回事。大陸政府一開始就雙頭並進,「漢文拼音化運動」與「漢字簡化運動」服務的目標不同,根本不能彼此取代,或互相利用,或互相借鏡。

「漢字簡化運動」的成果是【簡化字總表】;「漢文拼音化運動」的成果是【漢語拼音方案】。

【簡化字總表】的好處是學習容易和書寫快速;【漢語拼音方案】的好處是人名與地名有統一的外文翻譯、電腦輸入、和發音輔助,最後一項就像台灣的注音符號。但是「漢語拼音」比注音符號強,因為外國人看不懂注音符號。因此注音符號只能用作發音輔助,不能用來代表人名和地名與外國接軌。你用注音符號寫名字,用它向國外大學申請入學許可,看看有什麼結果?


10. 中國文字拉丁化

Alex說:「中共想廢除漢字改用羅馬拼音,這些想法很天真,而且一旦真的廢除,那將是中華文化的浩劫。幸運的是,雖然中共有此計畫,但一直未能推展,結果原先準被當作過渡階段的簡化字一直都沒有過渡出去,而成為現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文字。」

有趣的是,世界日報的記者王廣滇也用同樣的手法抹黑大陸。他說:「簡體字原是中國文字的拉丁化的前奏。中共原本的想法是,要全面廢除漢字,完全以拼音的羅馬字去取代。在全盤拉丁化之前的過渡時期,暫時先使用簡化的漢字。因而在中共當初的想法裏,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反正遲早便要廢除了。中共萬沒想到,集政府全部力量推動的「中國文字拉丁化」之路並沒有走通,簡體字便只好這樣繼續「流行」下去了。」

Alex和王廣滇的說法如出一轍。所以這種說法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海外的華人圈,都非常流行。對這種典型的謬誤,我們必須仔細討論,不能馬虎。我要用較長的篇幅討論這個非常流行的說法。

首先要指出來的,就是王廣滇的這段話不合情理。中共行事一項非常仔細,計劃周密,決不可能有「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如此輕率的事情。舉一個例子,當年國共內戰時,國軍經常誇大敵情以獲得更多補給和增援。解放軍不但絕不允許虛報敵情,而且上級有規定不接受任何大略的數字,譬如「敵軍有二、三千人」之類的報告,只允許一個確定數字,其目的就是建立分層負責的威信。「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出了事,誰負責?

大陸早期發展科技,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重大計畫上都是一絲不苟;在同樣一個政府下做事,我不相信人文科學會有不同。別忘了,那時候中央研究院院長是郭沫若(人文學者,甲骨文的頭號專家)。文字改革何其重要,我絕不相信國務院的領導會接受「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的建議,或是有這種態度,甚至有這種想法。開什麼玩笑?周恩來何許人也。王廣滇一派胡言,隨便編故事,以為周恩來是游錫坤、謝長廷之流。

那時候中共國務院的一級領導很多是戰場上活著出來的精明人物,凡事都有預備方案,要知道,打仗尤其不可能沒有預備方案,否則那能活到建國。所以,如果真有「中文拉丁化」這回事,誰都看得到這是代價極高的計劃,不可能沒有預備方案,哪會出現什麼「中共萬沒想到...」的事情。王廣滇編故事的能力太差了,把中共國務院的領導人當草包,連「預備方案」這種基本做事的方法都不懂。有這個可能嗎?也不想想人家是怎麼席捲大陸的?

不合情理的謊話一被証實,整篇文章就處處令人懷疑了。


11. 動機和目的:

Alex 和王廣滇的說法都屬於政治宣傳,為了下面三個目的:
a. 控訴中共企圖摧毀中國文化;
b. 嘲笑中共的愚蠢(沒有先見之明);
c. 慶幸中共的努力失敗,來彰顯自己(或國民黨)的聰明和維護中華文化的道德正義。

Alex和王廣滇都太高抬自己,小看大陸了。大陸有多少著名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人才之多遠超過台灣。中文能不能夠用羅馬拼音來取代,大陸的語言學家早就想得很透徹了,這又不是什麼天大的難題。他們討論這些問題不過是在做學術研究,發表學術文章而已,並不是真想如此幹,更不可能是一定要如此幹。要知道,不論幹不幹,徹底的研究和正反兩面的論証都是必要的。如果任何人看到他們在論証,就以為他們一定要如此幹,那是自己太天真了。

Alex和王廣滇如果不是故意抹黑大陸,就是完全沒有眼界,他們二位根本不知道語言學的發展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我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

YST曾經跟一位語言學家談過語言學(linguistics)的問題。這位語言學家對我說: 「你知道嗎?六0年代美國還有很多大學設有「語言學系(Linguistics Department)」,到了七0年代,美國很多大學的「語言學系」紛紛關閉或是跟其他相近的系合併,譬如外國語文學系。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說:「不知道。」
他接著說:「學術界是一定要發表論文的(學術界的俗語叫做「出版」或者「消失」, publish or perish)。語言學在六0年代還能找一些南美洲的土人,研究他們語言,寫點文章。到了七0年代,就開始研究猴子、海豚、鯨魚和其他什麼動物的語言,因為所有人類的語言已經非常清楚,沒有什麼可研究的,寫不出什麼文章了。語言學教授不但寫文章有困難,收學生更有困難。稍微小一點或次一點的學校根本收不到學生,這個系能不關閉嗎?」

大家現在都明白了吧?語言學是有悠久歷史的,中文又是何等重要的語言,各種研究報告早就一大堆。譬如電腦出現以後,單在「中文電腦化」上就不知培養出多少碩士、博士和發表多少論文。語言學家早就把中文的特性分析得清清楚楚了,還會等什麼政治記者或什麼學經濟的外行人,來扮演什麼「中文不能拼音化」的先知嗎?真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說笑話。


12. 總結:

任何語言都可以羅馬拼音化,只看要付出多少代價,有多少效益,值不值得而已。這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大陸那麼多文學家和語言學家,難道會不知道?那些以為中共在五0年代不知道「中文拼音化」會付出重大代價的人是自己淺薄無知,他們還以為別人傻。

王廣滇居然還引用趙元任在六0年代寫的【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史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氏適市時,適十獅適市。氏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始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來消遣中共,取笑「漢語拼音」不可能取代中國字。

其實,不需要語言學家,任何普通中國人,誰不知道中文的同音字非常多,近音字就更多了。中文用羅馬拼音是一定造成嚴重問題的,這幾乎是普通群眾的基本常識。趙元任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語言學教授,他的【施氏食獅史】也實在是雕蟲小技。這不過是個繞口令,沒什麼學問,任何說相聲的都可以來兩段。

中文不適合用羅馬拼音,這麼簡單的道理完全不必絞盡腦汁去編一個繞口令來說明。需要這麼麻煩嗎?中國有那麼多詩詞,我們隨便取一段寫景的詩,譬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有名的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你來羅馬拼音這十個字。不管用什麼拼音還是注音符號,試試看有幾個人能看得懂?更不用說有幾個人能夠體會出這份優美和精緻的意境了。

毛澤東別的不敢說,科學技術肯定是一竅不通,但是中文詩詞肯定是有深厚功力的。我不相信老毛會犯這種淺顯到幾乎幼稚的錯誤,連「中文拉丁化」所需要付的代價都看不出來。開什麼玩笑?

王廣滇的文章有一小部分合理的內容,但是大部分是扭曲、主觀、與事實不符。尤其為了宣傳而亂罵一通,內容不近情理,已經到了荒謬造謠的地步,反而淹沒了合理的部分;
Alex的文章則是一貫的言之無物,耍幾個名詞,冒充很有學問,故弄玄虛而已,企圖騙幾個啦啦隊,其實肚裏沒料。

YST用一個遠比趙元任有學問的故事來結束這篇文章。下面這個故事是清朝大才子紀曉嵐說的:

一書生在家裏草席上讀書,習字,吹笛。得一對聯:

睡草屋閉戶演字
臥腳榻弄笛聲騰
橫批:甘從天命

一老農經過,讀了起來:

誰操我屁股眼子
我教他弄得生疼
橫批讀反了:明天重幹

看到這個故事的重點嗎?重點就是:中文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兩百多年前,紀大才子就很幽默地把這個道理清楚地傳達給我們了。
中國人那裏需要兩百年後趙元任的繞口令來畫蛇添足;
也不需要王廣滇拾人口惠的野人獻曝;
Alex 玩弄幾個名詞就冒出來的惡毒指控就更等而下之了。


~ ~ ~ ~ ~ ~ ~ ~ ~ ~

YST 第一顆飛彈順利發射完畢。謝謝各位市民和訪客的耐心觀看。

YST 個人對簡體字的看法

「漢字簡化的歷史」發表以後,得到眾多網友的回應,非常令我高興。黃彥琳首先提出她對簡體字的不滿並且在有了中文電腦輸入法後懷疑漢字簡化是否還有必要,Judy96 在我的網誌上更明白表達了對簡體字的痛恨,ccoh、Xuser、GINGHAO 都提出有趣的論點,淘略和「健康第一」更發表了深入的見解,使我覺得自己花的工夫沒有白費,達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今天我就談談自己個人對簡體字的看法來就教各位,想到那裏就說到哪裏。

 

(一)中文造字應該一切以實用為主,沒有什麼祖宗法則一定需要遵守。

 

YST是學理工的,承認自己在中文上並沒有多大功力,也承認Judy96善意地批評我沒有讀過文字學,但是你們不能否認YST是最大眾化的中文使用者。中文不是僅僅給文字專家使用的,更是要給像YST這種人使用,因為我們佔絕大多數。對我們這些人來說,任何超過二十劃的字都形成沈重的負擔。這些複雜的字即使有電腦輸入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它們不論是印在書上或是出現在電腦的顯示器上,辨認每一個筆劃仍然有問題。譬如每次當我要寫「憂鬱症」這三個字的時候,都非常痛苦。這些超過二十劃的字如果不常用也就罷了,如果常用的話,能夠簡化應該是一大福音。

 

中文字自從進入隸書以後,便基本已經離開「象形性」,大步朝著「符號化」的方向邁進。我認為這是中國文字最了不起的進步。造字的方式如果處處都能滿足【六書】的要求固然是好,但是絕非必要。一個新字即使違背【六書】所有的原則,如果真是好用,又有何不可?

 

什麼叫做「好用」?我認為「好用」就是容易辨認、容易書寫、和容易記憶。譬如把「臺灣」簡寫成「台灣」,甚至「台」,就是很好的漢字簡化的例子。

 

中國人喜歡講大道理,譬如「武」這個字,是由「止戈」兩個字構成,然後牽強附會講出一大篇哲理。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意義並不大。對九成以上的人而言,「武」就是一個符號而已。YST看到「武」這個字,腦中立刻出現男人強健和戰鬥的身體;YST看到「舞」這個字,腦中立刻出現女人美麗和扭動的身體;  YST看到「午」這個字,腦中立刻出現正在頭頂上的太陽。

 

YST是一個平凡的人,武、舞、午這些字對我而言只是一群符號。看到某一個符號,我腦子裏面立刻就出現某一種畫面,這是一種條件反射,完全不需要、也不會想到【六書】裏面有關這個字的種種解說。【說文解字】裏面高深的理論對文字學者也許是個寶貝,但是對我這種凡人而言並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YST跪地對天,向造字的倉頡發誓,當我看到「武」這個字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止戈」這麼深奧的哲學。

 

(二)漢字簡化在二十世紀是必須的,而且需要由上到下、 政府政令的推行。

 

從唐朝開始就非常穩定的漢字,為什麼到了二十世紀就掀起改革的風潮?因為這是時代的需要。

 

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因為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世紀。在二十世紀以前,科學的發展都是民間自由的活動,講得難聽一點,是吃飽飯沒事做的有錢人(或出家人)的大腦運動。但是到了二十世紀,科學的發展成為國家必須的項目而由國家來主持。這種由國家出資推動的科技發展運動為社會,也為整個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在二十世紀發展出來的知識,大於二十世紀以前人類歷史所有知識累積的總和。

 

沒有科學就沒有國防,沒有國防則國家必受帝國主義的壓迫,輕則成為殖民地的二等公民,重則亡國滅種。國家發展科學是沒有選擇的。發展科學的的一步,就是全民教育。科學不但需要高度智慧、高教育的人作出突破性的貢獻,科學的產物也需要受過教育的人才能正確的使用。教育從此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全國上下所有人民所必須接受的訓練。

 

中國在救亡圖存的壓力下,發展全民教育必須克服兩個困難:一個是文言文,另一個是文字本身字體的複雜。前者產生「白話文運動」,後者產生「簡體字運動」。它們的發生是非常自然的時代產物,和國際政治有關,但是和國內任何政黨,譬如共產黨毫無關係。把「簡體字」稱作「解放字」,然後加以醜化,是反共人士對歷史的刻意扭曲。

 

反對簡體字的,多半是對現代科技不了解的人,或是聰明絕頂不知普通人學習知識過程是如何辛苦的人。他們不能明瞭孩子們幼年的時候花這麼多時間去學習優美但是非常複雜的中國字是一種浪費。兩百年前,我們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可能嗎?古人可以花很多時間學習中文,練習書法,因為這幾乎是他們學習的全部。今天的中國人,小時候除了學習中文字,還要學習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常識」,長大了為了有謀生的一技之長,還有更多專業的東西需要學習。一個現代人在三十歲以前都在學習,基本上對社會還沒有做出任何貢獻。這種現象是科舉時代的古人從來沒有,也不敢想像的。

 

「健康第一」網友說:「文化的改變都是從下到上的,沒有從上到下的」。其實文化的改變都是由上階層的精英份子領導而來的,「健康第一」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文化的改變都是從民間產生的,沒有從政府推動的」。這話固然說得不錯,但是想想看,中國有史以來從來也沒有像二十世紀這樣受到外來文明如此巨大的衝擊和壓力。對不對?

 

帝國主義的壓迫是從來不給你喘息的時間的。沒有政府的推動,文字演變那能如此迅速?教育普及、消除文盲那能如此迅速完成?想想看,從大篆到小篆,歷時七百年。從小篆到隸書,歷時五百年。從隸書到楷書,歷時四百年。在帝國主義步步進逼的壓迫下,中國還有幾百年可以等待民間文字的演變嗎?

 

(三)個人對簡體字唯一的遺憾。

 

YST自幼學的是繁體字,在美國第一次接觸簡體字,從文章的上下文很快就認得簡體字了,不費吹灰之力。我對簡體字衷心地擁護,但是有一個不算小的遺憾。

 

簡體字如何簡化字體我並不在乎,但是我非常反對簡體字在簡化過程中對中國文字的合併,因為它嚴重傷害了中國文字的「精準性」,違反了文字的根本目的。

 

譬如游泳的「游」和遊玩的「遊」是完全意義不同的兩個字,帶給我兩種完全不同的畫面。如今這兩個字合併成為「游」,「遊」字不見了。當我看到「游山玩水」的時候,我腦中的畫面引起混亂,這種省略造成對中國文字精準的傷害。

 

譬如「鬍鬚」簡化成「胡須」,造成必須由前後文才能分辨意義,也是對中國文字精準的傷害。「鬍鬚」是需要簡化,但是不能由已有的字來取代而失去文字的精準性。YST不是文字專家,但是依照常識,「鬍鬚」長得像草,把「胡須」兩字加上草頭來代表「鬍鬚」,每個字不過多三劃而已就保留了精準性,不是很好嗎?

 

「折花掃塵」網友在中時電子報【新聞對談】上發表的文章說到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有七個,最後一個是:「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譬如「裏」和「里」合併為「里」、「後」和「后」合併為「后」、「鬱」和「郁」合併為「郁」...等等。

 

大陸這最後一個簡化的方法是我非常反對的。首先,「會不會引起混淆」本身就是主觀的,更何況即使意義上沒有引起混淆,但是傳達的畫面會引起混淆,失去去文字的精準性,傳達的速度變慢,也減少了文字帶來的樂趣。

 

我講一個香港朋友說的笑話。香港是用繁體字的,這位朋友只會說廣東話不會說國語,他看國語片的電影全靠看字幕。有一次他觀看一部大陸拍攝的電影,裏面情節有一幕是男女主角去餐館吃飯,他們看了菜單不太滿意,女的就對男的說:「這菜沒什麼好吃的,還不如回到我住處,我下麵給你吃,味道比這個好」。但是字幕上映出來的是:「我下面給你吃,味道比這個好」。香港朋友看了大吃一驚,這像話嗎?

 

「麵」和「面」這兩個字意義不同,給人產生的畫面也不同,會不會產生混淆也不是從事簡化文字的人所能預料的,中國字能這麼簡省的嗎?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大陸的簡體字有點簡過了頭。如果你學過現代數學,兩個集合如果結構相同又能相互一一對應(one-to-one correspondence),便被看成是相等的兩個集合。數學家稱這兩個集合叫「同等」(註:這是YST的翻譯,英文叫做isomorphic),因為它們唯一的不同只是符號而已。如果大陸的簡體字只有「簡」,沒有「省」,那麼他們工作的成果和原來的中文是「同等的」(isomorphic),那就只有好處,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簡體文章」和「繁體文章」之間的翻譯也很容易電腦自動化。

 

科學家對「精準性」是非常敏感的。大陸從事文字簡化的工作者肯定沒有科學家參與,才會出現這種基本的錯誤。中國文字可以「簡」,但是絕對不可以「省」。簡化某些字給我們帶來書寫和辨認的方便,但是消滅某些字,文字便失去精準性,失去「文以載道」的基本目的了。這是YST對大陸文字簡化的工作成果最大的、也可以說唯一的遺憾。

 

漢字每一個字會產生一個畫面,這是中國文字非常重要的特性。失去了「同等性」(isomorphism),也就失去了某些文字代表的獨特畫面,絕對會使訊息變得模糊,肯定會使訊息傳達變慢,有可能會失去一部分歷史和文化(這一點我不太確定)。在學習上少辨認幾個字固然省了一點事,但是我個人認為得不償失。淘略網友在大陸受的教育,國學上學識淵博,在這一點肯定有更深一層的看法,希望能夠發表高見,有以教我。

 

(四)從美觀上看簡體字

 

「簡體字太醜陋」,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我也有部分程度的同意。YST有一位好友就非常反對簡體字,原因是他的名字有個「廣」字,他說把「黃」拿掉了,剩下一個頂蓋,字體完全不平衡,他不能接受。我如果是文字改革的工作者,一定對他的話給予同情的考慮。

 

但是文字以實用為主,美觀為次。如果大陸人那麼多博學多才的人都不能夠想出更美觀的字型,為了廣大的基層群眾,YST願意拋棄高等知識份子的上層優越感(elitism)在美學上做一點小小的犧牲。

 

如果實在醉心中國文字體形的優美,又有那麼多時間的這些藝術性很高的人士,他們可以參加書法社,那裏是學習繁體字的好地方。我非常期望大陸十三億廣大群眾中至少有千分之一的人醉心書法,懂得如何寫漂亮的繁體字。那麼我們就有一百三十萬書法家傳承中國漂亮的繁體書法,中國古老的文化就沒有消失之虞了。

 

(五)結束語

 

YST非常喜愛中國的詩詞,我用兩首詩詞來結束這篇文章。第一首是李白作的【秋風詞】,第二首是王昌齡作的【出塞】。一文一武,文的寫情,武的寫勇,都深為我所愛。兩首詩詞,一繁體一簡體,都以行書的字體書寫。好不好看,那一個更好看,就由各位自己決定了。

YST 個人認為繁體比較美觀,但是我完全能夠接受簡體。不知Xuser市長同意否?

套一句中共的術語,為了廣大的貧下工農能夠同步建設偉大的祖國,在中國繁榮昌盛的前景下,即使我們使用簡體字有些委屈,這一丁點犧牲實在不算什麼。呵呵呵!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多麼氣派豪放!

二十一世紀崛起的中國啊,面對周圍虎視眈眈的列強,妳的飛將軍李廣在哪裏?

 

 

~ ~ ~ ~ ~ ~ ~ ~ ~ ~

 第二顆飛彈順利發射完畢。謝謝各位市民和訪客耐心的觀看。

優美又科學的中國文字:從秦始皇的「書同文」說起

在 中 國 五 千 年 的 漫 長 歷 史 裏 , 少 說 也 有 兩 、 三 百 個 皇 帝 。 說 實 在 的 , 他 們 大 多 數 都 不 怎 麼 樣 , 甚 至 可 以 說 昏 庸 。 YST 真 正 佩 服 的 只 有 兩 位 康 熙 和 秦 始 皇 , 他 們 是 真 正 有 雄 才 大 略 的 領 導 人 物 。 如 果 只 能 選 擇 一 位 , 那 麼 YST 眼 裏 最 大 的 英 雄 是 秦 始 皇 。

YST 對 英 雄 的 定 義 是 一 個 人 對 國 家 或 民 族 有 巨 大 的 貢 獻 。 用 這 個 尺 度 去 衡 量 , 秦 始 皇 對 中 華 民 族 的 貢 獻 是 無 人 可 及 的 。 秦 始 皇 最 偉 大 的 貢 獻 , 一 是 統 一 文 字 , 二 是 統 一 度 量 衡 , 三 是 建 立 高 效 率 的 中 央 集 權 政 治 體 系 ( 三 公 九 卿 ) , 四 是 展 開 龐 大 的 基 礎 建 設 ( 開 運 河 和 築 公 路 ) 。 四 者 之 中 , 統 一 文 字 所 帶 來 的 影 響 最 為 深 遠 。 若 不 是 書 同 文 , 中 華 民 族 早 就 四 分 五 裂 了 , 哪 能 有 後 來 燦 爛 輝 煌 的 中 華 文 化 和 統 一 、 繁 榮 、 強 盛 的 中 國 。

原 來 春 秋 和 戰 國 時 代 , 由 於 各 封 國 政 治 獨 立 已 久 , 各 自 發 展 出 自 己 的 文 化 , 到 後 來 每 個 國 家 的 文 字 都 變 得 複 雜 而 又 各 不 相 同 。 秦 始 皇 統 一 六 國 以 後 , 創 造 了 簡 體 字 , 並 下 令 全 國 一 律 用 這 個 簡 體 字 。 這 個 統 一 使 用 的 簡 體 字 就 是 「 小 篆 」 , 後 來 又 更 進 一 步 把 「 小 篆 」 簡 化 為 「 隸書 」 。

中 國 的 文 字 是 偉 大 的 , 它 是 世 界 上 唯 一 的 象 形 文 字 。 這 個 象 形 文 字 不 但 體 形 優 美 , 是 如 同 畫 一 般 的 藝 術 品 , 而 且 還 被 說 幾 百 種 不 同 方 言 的 人 民 所 共 用 。 中 華 民 族 的 同 胞 說 出 來 的 語 言 雖 不 同 , 寫 出 來 的 文 字 卻 是 一 樣 。 就 是 這 個 「 書 同 文 」 不 但 創 造 了 燦 爛 的 中 華 文 化 , 也 把 說 幾 百 種 語 言 的 幾 十 個 民 族 用 文 化 融 合 在 一 起 。 這 種 巧 妙 的 功 能 絕 不 是 任 何 拼 音 文 字 能 夠 達 到 的 。 廣 東 話 和 國 語 相 差 十 萬 八 千 里 , 但 是 廣 東 人 唸 起 唐 詩 , 一 樣 的 搖 頭 擺 尾 。 你 說 妙 不 妙 ?

在 二 十 世 紀 , 有 兩 件 大 事 和 文 字 有 關 。 一 個 是 科 技 的 日 新 月 異 , 尤 其 是 電 腦 的 發 明 造 成 第 二 次 工 業 革 命 , 也 就 是 自 動 化 ( automation ) 。 另 一 個 是 美 國 的 崛 起 , 造 成 英 文 是 世 界 上 最 強勢 和 通 用 的 語 言 。 英 文 隨 著 美 國 科 技 產 品 在 這 個 世 界 上 無 孔 不 入 。 英 文 隨 著 美 國 文 化 滲 透 到 世 界 各 地 的 語 言 和 文 字 。 日 文 的 外 來 語 之 多 就 不 用 說 了 , 就 連 中 文 也 有 沙 發 、 坦 克 、 維 他 命 等 進 口 語 言 。 看 到 這 排 山 倒 海 而 來 的 英 文 狂 潮 , 最 近 我 們 的 阿 扁 政 府 再 也 忍 不 住 這 個 「 去 中 國 化 」 的 大 好 機 會 了 , 行 政 院 長 親 自 宣 佈 英 文 是 台 灣 的 準 官 方 語 言 。 「 準 官 方 」 當 然 是 為 下 一 步 的 「 正 式 官 方 」 準 備 而 來 , 這 是 何 等 重 要 的 大 事 ! 今 天 我 們 就 來 好 好 的 比 較 一 下 中 文 和 英 文 。 看 看 孰 優 ? 孰 劣 ?

在 藝 術 和 文 學 上 , 中 國 累 積 了 數 千 年 的 文 化 , 中 國 的 詩 詞 歌 賦 和 優 美 的 文 學 是 歷 史 短 淺 的 英 文 所 無 法 相 比 的 , 這 方 面 我 們 就 不 多 談 了 。 今 天 是 科 技 時 代 , 我 們 就 把 討 論 的 重 點 放 在 科 學 上 。 從 科 學 的 觀 點 上 看 , 英 文 真 的 就 比 中 文 佔 有 優 勢 嗎 ? 很 多 人 認 為 是 , YST 不 同 意 。


中 文 是 平 面 媒 體 的 最 佳 文 字

任 何 拼 音 文 字 都 是 一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 靠 幾 個 符 號 作 線 性 的 排 列 組 合 。 這 種 符 號 的 線 性 組 合 是 最 簡 單 的 , 就 是 找 幾 個 符 號 根 據 聲 音 來 編 碼 。 這 就 是 為 什 麼 拼 音 文 字 只 能 表 音 , 它 只 不 過 是 代 表 聲 音 的 組 合 符 號 而 已 , 對 視 覺 感 沒 有 任 何 特 殊 的 意 義 , 「 視 覺 感 」 並 不 在 文 字 的 設 計 考 量 中 。 如 果 我 用 #,$,%,& 分 別 代 表 a, b, c, d, 那 麼 「 一 輛 壞 的 出 租 車 」 的 英 文 翻 譯 就 是 「 # $#& %#$ 」 。 如 果 我 用 1,2,3,4 分 別 代 表 a, b, c, d , 那 麼 「 一 輛 壞 的 出 租 車 」的 英 文 翻 譯 就 是 「 1 214 312」 。 在 拼 音 文 字 裏 , 「 # $#& %#$ 」 比 「 1 214 312」 難 嗎? 沒 有 , 只 要 看 習 慣 了 , 他 們 完 全 一 樣 。 英 文 就 是 這 樣 照 聲 音 編 碼 , 這 種 編 碼 是 非 常 膚 淺 的, 這 是 文 字 的 低 等 形 式 。

中 文 和 任 何 拼 音 文 字 最 大 的 不 同 就 是 漢 字 是 二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 「 囚 」 是 一 個 人 被 圍 在 四 面 牆 裏 , 「 串 」 是 兩 個 東 西 用 繩 子 連 著 , 「 尖 」 是 一 頭 小 一 頭 大 。 「 囚 」 和 「 串 」 是 取 其 形 , 「 尖 」 是 取 其 意 。 中 國 大 陸 的 簡 體 字 把 「 塵 」 簡 化 成 「 小 土 」 ( 上 小 下 土 合 在 一 起 ) 也 是 取 其 意 , 就 像 「 尖 」 一 樣 。 這 些 都 是 巧 思 下 的 創 作 , 不 是 拼 音 文 字 膚 淺 的 編 碼 。 中 文 裏 一 木 為 樹 , 兩 木 成 林 , 三 木 成 森 , 何 等 巧 妙 ! 西 方 人 編 碼 , 做 出 “ tree ” 、 “ woods ” 、 和 “ forest” 是 呆 板 的 , 不 需 要 費 什 麼 心 思 。

文 字 的 傳 播 最 重 要 的 媒 體 是 紙 。 紙 是 二 度 空 間 , 所 以 中 文 是 最 大 限 度 的 利 用 了 紙 的 空 間 , 而 只 用 一 度 空 間 的 拼 音 文 字 寫 在 紙 上 就 顯 得 單 薄 、 貧 乏 、 和 死 板 。 這 種 基 本 結 構 的 不 同 使 得 漢 字 比 拼 音 文 字 含 有 更 多 的 活 力 和 表 現 的 空 間 。 二 度 空 間 的 漢 字 有 相 當 大 一 部 分 是 形 聲 字 , 所 以 它 不 但 表 音 , 而 且 表 意 。 這 是 一 度 空 間 的 拼 音 文 字 不 可 能 做 到 的 事 。

看 中 文 就 像 看 畫 一 樣 , 一 眼 掃 過 , 圖 畫 就 進 入 腦 中 自 然 形 成 意 境 , 一 切 都 明 瞭 了 。 但 是 拼 音 文 字 要 看 一 長 串 的 符 號 , 再 把 這 些 符 號 解 讀 成 聲 音 ( 就 像 解 密 碼 一 樣 ) , 然 後 再 從 聲 音 去 辨 別 它 的 意 思 。 這 個 過 程 不 但 緩 慢 , 而 且 非 常 的 單 調 、 枯 燥 、 和 乏 味 。


中 文 是 最 安 全 的 文 字

現 代 的 信 息 傳 送 , 安 全 非 常 重 要 。 不 但 在 軍 事 上 、 外 交 上 是 如 此 , 在 商 業 上 也 是 如 此 。 在 美 國 , 有 些 公 司 保 護 她 的 商 業 機 密 比 國 防 部 的 安 全 防 護 還 嚴 密 。 信 息 的 傳 送 不 外 是 編 碼 和 解 碼 。 二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比 一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有 太 多 的 想 像 空 間 , 有 更 多 複 雜 的 變 化 。 中 文 比 任 何 拼 音 文 字 更 能 挑 戰 人 類 的 智 慧 , 能 夠 發 展 出 更 艱 深 的 編 碼 和 解 碼 , 也 就 是 能 夠 創 作 出 更 安 全 的 傳 送 方 式 , 不 被 外 人 破 解 。 科 學 越 發 達 、 社 會 越 複 雜 、 信 息 的 要 求 越 高 , 二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就 越 發 顯 露 它 從 基 本 結 構 產 生 出 來 的 優 越 性 。


中 文 是 最 能 適 應 電 腦 化 的 文 字

在 電 腦 剛 發 明 的 時 候 , 英 文 拼 音 的 結 構 使 得 它 的 電 腦 輸 入 非 常 容 易 和 迅 速 , 而 中 文 輸 入 的 確 困 難 和 緩 慢 得 多 。 於 是 就 有 了 中 文 拼 音 化 的 呼 聲 。 但 是 隨 著 電 腦 的 功 能 以 幾 何 級 數 的 速 度 增加 , 各 種 新 的 中 文 應 用 軟 體 不 斷 的 發 明 出 來 , 今 天 中 文 電 腦 鍵 盤 輸 入 的 速 度 已 經 比 英 文 快 了 。 對 許 多 純 熟 的 使 用 者 ( 譬 如 祕 書 ) 中 文 電 腦 鍵 盤 輸 入 的 速 度 遠 在 英 文 之 上 。 而 且 這 種 鍵 盤 輸 入 的 速 度 差 距 還 在 不 斷 的 拉 大 , 因 為 中 文 輸 入 的 軟 體 還 在 不 斷 的 進 步 , 但 是 英 文 鍵 盤 輸 入 的 速 度 已 經 沒 有 改 進 的 餘 地 。 一 個 二 度 空 間 的 文 字 , 它 的 電 腦 輸 入 方 法 是 註 定 多 樣 化 而 且 變 化 無 窮 的 。


中 文 是 最 穩 定 的 文 字

穩 定 性 是 文 字 最 重 要 的 特 性 , 不 穩 定 的 文 字 必 定 造 成 學 習 者 的 障 礙 。 中 文 最 偉 大 的 優 勢 就 在 它 的 穩 定 性 , 中 國 的 文 字 是 收 斂 的 (convergent), 而 所 有 拼 音 文 字 都 是 發 散 的 (divergent)。發 散 的 文 字 遲 早 會 造 成 學 習 的 問 題 , 而 且 這 個 問 題 是 無 解 的 。 這 是 為 什 麼 YST 認 為 中 文 是 全 世 界 最 偉 大 的 文 字 , 而 且 沒 有 任 何 其 他 文 字 有 可 能 在 未 來 超 越 它 。 穩 定 性 是 這 篇 文 章 討 論 的 重 點 , 讓 我 們 慢 慢 的 、 仔 細 的 來 分 析 。

文 字 是 表 達 思 想 的 工 具 , 所 以 是 隨 著 時 間 演 變 的 。 漢 字 如 果 由 甲 骨 文 算 起 , 至 少 有 三 千 年 的 歷 史 。 如 果 由 山 東 發 現 的 陶 器 文 算 起 , 就 有 五 千 年 的 歷 史 了 。 我 不 記 得 康 熙 字 典 裏 收 集 了 多 少 字 , 好 像 是 八 、 九 萬 字 吧 ( 如 果 記 錯 了 , 請 網 友 指 正 ) 。 但 是 康 熙 字 典 裏 很 多 字 早 已 經 不 用 了 , 現 在 還 用 的 字 大 概 連 三 萬 都 不 到 , 常 用 的 字 絕 對 不 到 五 千 。 我 知 道 中 國 大 陸 掃 除 文 盲 的 標 準 是 一 千 五 百 字 , 這 樣 看 看 普 通 的 報 紙 就 應 該 沒 有 問 題 了 。 漢 字 開 始 學 習 的 時 候 可 能 成 效 比 英 文 慢 , 但 是 一 旦 認 得 三 千 字 , 幾 乎 任 何 讀 物 都 看 的 懂 。 我 的 女 友 小 學 四 年 級 就 看 完 了 整 本 的 紅 樓 夢 , 像 她 這 樣 的 人 應 該 有 不 少 。

YST 不 知 道 英 文 的 歷 史 有 多 久 , 好 像 只 有 五 百 年 , 確 信 不 會 超 過 一 千 年 。 但 是 目 前 的 英 文 詞 彙 已 經 超 過 四 十 萬 字 , 而 且 正 在 快 速 的 增 加 。 據 估 計 到 了 本 世 紀 中 葉 就 會 超 過 一 百 萬 字 。 使 用 英 文 的 人 需 要 大 量 的 辭 彙 才 能 滿 足 要 求 。 看 報 紙 需 要 兩 萬 字 , 閱 讀 深 一 點 的 雜 誌 和 書 籍 至 少 需 要 三 萬 字 , 高 等 知 識 份 子 都 至 少 要 認 得 七 、 八 萬 字 。 我 不 相 信 老 美 小 學 四 年 級 的 學 生 看 得 懂 英 國 文 學 的 古 典 作 品 。

同 樣 跟 隨 著 時 代 在 演 進 , 為 什 麼 中 文 字 彙 如 此 的 穩 定 ? 而 英 文 字 彙 增 加 得 如 此 迅 速 ? 這 是 因 為 中 文 用 巧 妙 的 組 合 詞 來 表 達 新 事 物 , 而 英 文 則 不 斷 的 創 造 新 字 。

譬 如 , 馬 車 就 是 用 馬 拉 的 車 子 , 火 車 就 是 用 火 推 動 的 車 子 , 飛 機 就 是 會 飛 的 機 器 , 唱 機 就 是 會 唱 的 機 器 。 以 此 類 推 , 汽 車 、 轎 車 、 貨 車 、 三 輪 車 、 人 力 車 、 計 算 機 、 蒸 汽 機 、 推 土 機 、 潛 水 艇 都 是 一 看 就 知 道 是 什 麼 東 西 , 不 必 發 明 新 字 。 但 是 在 英 文 裏 每 一 個 新 產 物 就 非 得 為 它 發 明 一 個 新 字 , 能 不 害 慘 學 習 者 嗎 ?

譬 如 三 角 形 , 四 角 形 , 五 角 形 , 六 角 形 , 七 角 形 , 八 角 形 等 等 , 中 文 簡 單 至 極 、 一 目 了 然 、 舉 一 反 三 , 英 文 卻 要 為 每 一 個 形 狀 創 造 一 個 新 字 , 煩 不 煩 啊 ?

英 文 稱 公 雞 為 Rooster, 母 雞 為 Hen, 公 牛 為 Bull, 母 牛 為 Cow, 公 馬 為 Stallion, 母 馬 為 Mare, 公 鹿 為 Buck , 母 鹿 為 Doe, 這 不 是 找 麻 煩 嗎 ?

英 美 人 士 真 的 是 愚 笨 , 一 定 要 創 造 新 字 找 麻 煩 嗎 ? 也 不 見 得 , 我 認 為 原 因 有 兩 個 。 第 一 個 是 拼 音 文 字 創 造 新 字 很 容 易 。 第 二 個 是 拼 音 文 字 用 組 合 詞 非 常 不 方 便 , 太 長 , 也 太 繞 口 。 二 十 世 紀 以 前 新 事 物 的 發 明 沒 有 那 麼 多 , 所 以 英 文 字 彙 的 增 長 雖 快 還 不 足 以 令 人 憂 慮 。 但 是 進 入 二 十 世 紀 以 後 , 科 技 的 發 展 成 為 國 家 生 存 的 必 要 條 件 , 導 致 知 識 爆 炸 。 數 學 、 物 理 、 化 學 、 生 物 、 醫 學 等 等 那 天 沒 有 新 觀 念 和 新 事 物 出 現 ? 所 以 拼 音 文 字 的 字 彙 呈 爆 炸 性 的 成 長 。 拼 音 文 字 容 易 創 造 新 字 , 本 來 是 個 優 點 , 現 在 成 為 學 習 的 障 礙 , 反 而 變 成 缺 點 了 。

沒 有 人 能 夠 學 習 並 記 得 四 十 萬 字 的 , 連 十 萬 也 很 困 難 。 於 是 英 美 的 “ 專 家 ” 就 越 來 越 多 了 。 只 要 能 夠 把 幾 個 專 有 名 詞 朗 朗 上 口 , 就 肯 定 能 夠 唬 住 一 般 的 民 眾 , 當 然 就 是 專 家 了 。 英 文 容 易 唬 人 , 主 要 是 它 的 字 除 了 發 音 看 不 出 什 麼 意 義 。 如 果 有 一 位 洋 大 人 神 祕 地 對 你 說 : 「 You have osteoporosis.」 , 你 一 定 一 頭 霧 水 , 對 他 的 學 識 非 常 景 仰 。 如 果 一 位 老 中 對 你 說 : 「 你 得 了 骨 質 疏 鬆 症 」 , 你 對 他 不 會 有 太 多 的 崇 拜 , 不 就 是 骨 頭 有 點 毛 病 , 密 度 低 了 一 點 麼 ?

也 許 有 人 會 為 英 文 辯 護 , 說 英 文 的 有 些 字 節 是 有 意 義 並 且 也 有 來 龍 去 脈 可 循 的 。 譬 如 在 拉 丁文 裏 “ osteo ” 的 意 思 是 骨 頭 , “ poro ” 的 意 思 是 洞 或 孔 , 所 以 從 osteoporosis 的 字 面 就 可 以 看 出 來 是 骨 頭 有 孔 的 意 思 。 這 也 說 的 不 錯 , 不 過 說 英 語 的 人 有 幾 個 是 懂 拉 丁 文 的 ? 而 每 個 懂 漢 字 的 人 都 知 道 「 骨 質 疏 鬆 症 」 中 的 每 一 個 字 和 它 們 組 合 起 來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 如 果 網 友 還 是 不 服 氣 , 仍 然 認 為 拼 音 文 字 比 較 優 越 , 那 我 們 就 舉 另 外 一 個 例 子 。 有 一 種 病 , 它 的 英 文 名 稱 叫 Alzheimer's Disease 。 誰 也 無 法 從 英 文 的 字 面 上 看 出 它 是 什 麼 意 思 , 連 當 初 想 為 這個 病 創 造 一 個 新 字 的 人 也 不 曉 得 該 用 什 麼 拉 丁 文 的 字 節 賦 予 它 除 了 發 音 以 外 再 多 加 一 點 意 義 , 萬 般 無 奈 下 就 用 發 現 這 個 病 症 的 科 學 家 的 名 字 Alzheimer 來 代 表 。 天 哪 , 除 了 Alzheimer 本 人 和 為 這 個 病 命 名 的 人 , 誰 知 道 Alzheimer's Disease 是 甚 麼 玩 意 兒 ? 但 是 中 文 用 「 老 人 癡 呆 症 」 活 靈 活 現 的 把 這 個 病 敘 述 出 來 。 五 個 字 , 唸 起 來 相 當 於 它 英 文 名 稱 發 音 的 五 個 音 節 , 一 點 也 不 比 英 文 繞 口 和 費 時 。 但 是 聽 的 人 立 馬 就 明 白 , 看 的 人 更 是 一 目 了 然 。

其 實 文 化 淺 薄 的 西 方 人 士 也 越 來 越 發 現 拼 音 文 字 的 短 處 , 他 們 唯 一 能 想 出 來 的 補 救 辦 法 就 是 取 一 連 串 英 文 字 的 頭 一 個 字 母 組 成 一 個 “ 新 字 ” 作 為 縮 寫 。 譬 如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縮 寫 成 NATO、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縮 寫 成 OPEC, 等 等 。 但 是 NATO ,  OPEC 本 身 沒 有 意 義 , 全 靠 在 同 一 篇 文 章 中 開 頭 的 定 義 , 再 依 靠 讀 者 後 面 記 憶 的 聯 想 , 把 一 些 過 長 的 、 繞 口 的 名 詞 能 夠 更 精 簡 的 敘 述 出 來 。 但 是 本 身 就 已 經 很 精 簡 的 中 文 就 極 少 用 縮 寫 , 「 北 大 西 洋 公 約 組 織 」 、 「 石 油 輸 出 國 組 織 」 都 是 一 目 了 然 的 、 輕 輕 鬆 鬆 的 就 表 達 出 來 了 , 而 且 根 本 不 需 要 在 用 它 們 之 前 作 任 何 的 定 義 以 免 誤 解 。 英 文 縮 寫 就 不 可 以 不 先 作 定 義 來 取 得 共 識 , 否 則 讀 者 胡 亂 聯 想 就 很 可 能 出 問 題 。 講 一 個 真 實 的 笑 話 。 YST 學 開 車 是 一 個 老 美 帥 哥 教 的 , 他 有 一 天 心 血 來 潮 , 對 我 說 : 「 今 天 我 教 你 小 子 一 個 SOB 轉 彎 , 以 後 和 女 友 約 會 有 用 。 」 YST 並 不 土 , 心 想 , 這 SOB ( Son Of Bitch ) 不 就 是 “ 狗 娘 養 的 ” 罵 人 話 嗎 ? 說 時 遲 , 那 時 快 , 只 見 他 方 向 盤 往 右 猛 的 一 轉 , YST 頓 時 整 個 人 倒 在 他 的 身上 。 他 說 : 「 小 子 看 到 沒 ? 這 個 轉 彎 就 叫 作 Slide Over Baby! 」 。


中 文 最 精 簡 , 比 英 文 更 適 合 電 腦 的 儲 存 和 運 算

網 友 們 不 論 是 不 是 基 督 徒 , 多 半 看 過 聖 經 。 如 果 你 看 的 是 中 英 對 照 的 聖 經 , 就 一 定 發 覺 中 文 部 分 要 比 英 文 部 分 短 得 多 。 如 果 你 去 過 聯 合 國 , 看 到 聯 合 國 用 五 種 官 方 文 字 出 版 的 刊 物 , 最 薄 的 那 一 本 一 定 是 中 文 版 。 這 一 切 都 是 因 為 中 文 是 所 有 文 字 中 最 簡 潔 明 確 的 。 如 果 從 電 腦 應 用 的 眼 光 去 看 , 那 麼 中 文 在 電 腦 上 的 優 勢 就 太 明 顯 了 , 因 為 中 文 佔 用 的 記 憶 體 比 英 文 少 得 多 。 在 電 腦 儲 存 ( Store ) 和 電 腦 提 取 ( Fetch ) 這 兩 個 電 腦 最 重 要 的 功 能 上 , 中 文 遠 比 任 何 拼 音 文 字 效 率 高 。

電 腦 是 用 一 連 串 的 開 關 ( On-Off) 所 組 成 的 , 每 一 個 開 關 英 文 稱 它 為 Bit, 這 是 最 小 的 記 憶 單位 。 八 個 Bit 構 成 一 個 單 位 叫 做 Byte, Byte 是 電 腦 運 算 的 最 小 的 記 憶 單 位 。 英 文 的 每 一 個 符 號 ( 二 十 六 個 字 母 , 大 寫 和 小 寫 , 所 有 標 點 符 號 , 等 等 ) 佔 據 一 個 Byte。 中 文 的 每 一 個 符 號( 大 約 二 、 三 萬 字 , 加 上 其 他 的 符 號 ) 佔 據 兩 個 Bytes。

詩 詞 是 我 們 中 華 文 化 的 精 華 , 是 最 偉 大 的 寶 藏 , 也 是 祖 先 留 給 我 們 最 珍 貴 的 財 產 。 記 得 唸 小 學 的 時 候 , 家 母 在 晚 上 教 YST 讀 唐 詩 。 我 們 母 子 倆 最 喜 歡 柳 宗 元 的 一 首 五 言 絕 句 「 江 雪 」 :

千 山 鳥 飛 絕 , 萬 徑 人 蹤 滅 , 孤 舟 蓑 笠 翁 , 獨 釣 寒 江 雪 。

總 共 二 十 個 字 加 四 個 標 點 符 號 , 所 以 四 十 八 個 Bytes 就 可 以 儲 存 在 電 腦 裏 。 網 友 有 時 間 不 妨 把 這 首 詩 翻 譯 成 英 文 , 看 看 電 腦 需 要 多 少 個 Bytes 來 儲 存 。


結 論

中 文 , 是 世 界 上 最 偉 大 的 文 字 , 既 優 雅 , 又 科 學 。 三 千 年 前 , 我 們 的 老 祖 宗 創 造 了 它 , 並 且 用 它 發 展 出 美 麗 動 人 的 詩 詞 歌 賦 。 在 今 天 的 科 技 時 代 , 老 祖 宗 發 明 的 漢 字 又 使 他 們 的 子 孫 能 夠 更 有 效 率 的 利 用 電 腦 從 事 各 種 工 作 。 更 重 要 的 是 , 漢 字 的 使 用 者 只 需 要 小 學 生 的 中 文 程 度 , 識 得 三 千 字 , 就 可 以 閱 覽 古 典 文 學 、 書 報 雜 誌 、 和 任 何 介 紹 現 代 科 技 的 文 章 。 這 是 多 麼 奇 妙 和 偉 大 的 文 字 啊 !

 

~ ~ ~ ~ ~ ~ ~ ~ ~ ~

 

後記:

 

這篇文章發表於2003年3月4日,是【天下縱橫談】這個棧成立的時候,開棧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五個月後關棧時自然消失了。

 

沒有想到棧兩年後,我們討論「漢字簡化」的問題時,有這麼多市民參與漢字的討論。YST用自己為【天下】寫的第一篇文章來結束這個系列討論,是我的第四顆,也是最後一顆,飛彈。在繁簡之爭中,這是一顆和平飛彈。漢字,不論是繁體還是簡體,在二十世紀從動盪不安到搖搖欲墜重新站穩腳步,在二十一世紀將更為發揚光大。

 

拼音文字在二十世紀顯露優勢,給漢字帶來極大的壓力。50年代電腦出現,60年代電腦成長,70年代電腦壯大,80年代電腦個人化,漢字承受的衝擊是空前的。但是人的想像能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中文最終打破瓶頸進入了電腦時代,而且在複雜和變化無窮的軟體下反而比拼音文字更顯優勢。非常謝謝colla網友對朱邦復先生在漢字輸入的介紹文章。這個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文字終於在二十世紀結束前站穩了腳步,在二十一世紀邁開步伐。

 

漢字不但是中國人使用的文字,也是海外華人使用的文字,其中最重要的是馬來西亞華人。美洲的華人通常第二代的中文就不行了,到了第三代很少有會中文的。但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到了第五代都能說、能聽、能寫流利的中文。他們甚至把漢字當成宗教一樣的信仰來傳承,稱為「華教」。「華教」,是華文教育的簡稱,也是馬來西亞華人最歡迎的宗教。他們對漢字的維護非常令我欽佩。

 

我用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在網路上張貼的一張圖片來結束這篇文章。這是一張宣揚華文教育的海報,據說馬來西亞滿街都是這樣的海報。也許ccoh棧友可以為我們証實這一點。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3 22:56 , Processed in 0.0369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