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l1jemand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1892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YST系列之漫谈海军+解放军的海军

已有 1062 次阅读2011-8-30 21:38 |个人分类:YST精华选

漫談海軍(七.0):解放軍的海軍 — 前言

在解放軍所有軍種中,海軍毫無疑問是最弱的。前面說過海軍是技術性最高的軍種,也是最耗時和最費錢的軍種,百年海軍呀,有錢、有技術、有大艦都不夠,還需要有傳統。

 

想想看,日本帝國海軍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慘敗?

如果我們深究其原因,答案就在日本匆忙建設的海軍缺乏優良的傳統。

 

海軍的優良傳統是甚麼?

答案是積極正確的海權觀念、有效率的海軍制度和優秀的海軍人才。

 

再想想看,中國的海軍在鄭和以後就停止發展了,而鄭和是六百年前的人物,明朝的皇帝老兒連鄭和的航海日誌都刻意銷毀了,那裏還能剩什麼海軍的優良傳統?

 

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錯過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這是致命的錯誤。等到1840年才驚覺,什麼都太遲了,中國一直被列強打得喘不過氣來,差一點亡國。大家想想看,1949年中共建國的時候中國連汽車都不會製造,而軍艦的複雜程度哪裏是汽車可以比的,大陸要打造一支第一流的海軍談何容易。中共發展海軍真是千頭萬緒,吃盡苦頭。

 

但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今天解放軍的海軍不但具有相當的規模,也含有相當的質量,尤其以艦射導彈(特別是潛射導彈)與核子潛艇的成就最為突出。單憑這兩項成就解放軍的海軍在世界上就佔有一定的地位、不容任何國家輕視。

 

由於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精,所以 YST對解放軍海軍的介紹要從歷史的觀點去看,不能只介紹現況,有別於美國的海軍。其實 YST在介紹日本海軍的時候也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黑船事件到明治維新,到帝國海軍,再到自衛隊海軍。

 

對大陸這種埋頭苦幹、小步快跑、迅速邁進、全面發展的海軍如果僅看現況就沒意思了,因為不看歷史就看不出中共海軍的作戰思想和建軍方向。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日本海軍不同,因為中國沒有殖民地可以壓榨和搜刮。我們觀察解放軍海軍的歷史特別要看清他們一步一腳印是如何走過來的。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英美海軍不同,因為它不但是從後追趕,而且受到先進國家的工業抵制和技術封鎖,所以過程特別辛苦。

大陸海軍的建設跟台灣海軍也不同,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海軍的建設是最突出的例子。我們偶而也會拿台灣的海軍與大陸海軍做一個比較,這不但是因為兩岸海軍的起步時間與起步狀況都差不多而且它們是敵對的、有過多次交戰的紀錄。

 

很多台灣人對日本的海軍讚不絕口,甚至對韓國的海軍也很誇獎,但是對解放軍的海軍卻很鄙視,這是他們的無知。當我看到胡忠信提到日本海軍時所露出的崇拜,心中非常有感觸。幾乎沒有例外,這些電視名嘴其實就是一張嘴,他們累積性的知識非常可憐,所以經常是胡亂說,誤己又害人。

 

台灣人只看到日本與韓國光鮮亮麗的幾艘明星軍艦,看不到這些軍艦背後隱藏的技術和日韓在這方面的研發能力。事實上,日韓的海軍實力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因為日韓的海軍是建立在美國的技術上,而解放軍的海軍是中國自力更生下的產品。平常的時候倒是無所謂,一旦真的打起仗來,兩者的差別就是天差地遠了。軍艦不是只用來作參觀訪問的。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經由海軍的崛起。大陸解放軍是以陸軍起家,但是陸軍僅能使國家自保,海軍才是推動國家強盛的基礎力量。所以大陸海軍的建設是大國崛起的真實寫照。觀察中國的崛起就不能不觀察解放軍海軍的崛起。

 

解放軍海軍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趣又令人感動的過程。中國人的刻苦奮發在大陸海軍的建設過程中表露無遺。由於大陸海軍的相關論述超過「網路城邦」文字編輯的上限,這就令我不得不把第七篇再細分幾篇來論述。

 

YST 準備將「解放軍的海軍」這個話題分為長短不一的七篇,從(七.1)談解放軍海軍的誕生,到(七.7)展望解放軍海軍的未來。

漫談海軍(七.1):解放軍的海軍 — 從無到有

(1)人民海軍的誕生

 

1949年04月23日,解放軍強渡長江,一舉佔領了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南京解放的當天,華東野戰軍(也就是第三野戰軍,簡稱「三野」)根據中央指示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宣佈成立海軍,當時的名稱叫「華東軍區海軍」,人民海軍由此誕生。

 

海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船和有人。人民海軍的船與人從哪裏來?

答案是:國軍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起義投共的三十艘艦艇與1271名官兵。

 

林遵將軍為什麼會率領艦艇起義投共呢?我們長話短說。

 

(2)海軍部長陳紹寬

 

抗戰爆發時,中華民國海軍的總噸位只有六萬多噸,全部投入戰爭。由於裝備落伍、建制也不統一,主力艦艇全被日本飛機炸沈,一部分自沈在長江阻擋日軍深入,只有極少幾艘淺水炮艇退守到三峽得以保全。

 

那時候中國有一個海軍部,部長是陳紹寬。

 

 

中國海軍部長陳紹寬

 

這是陳紹寬身著海軍上將(admiral)大禮服的照片(袖口一道寬金邊代表將軍,再加上三道細金邊代表上將)。別看中國海軍沒什麼大軍艦,海軍軍服倒是非常華麗又氣派。這是因為中國海軍是跟隨英國海軍的制度和傳統。

 

 

海軍部長旗

 

 

海軍上將旗

 

旗幟在海軍是非常重要的,什麼官階的人上了軍艦,該軍艦的桅桿就要昇什麼樣的旗幟,這是海軍的傳統,絕對不能馬虎,也絕對不能弄錯,否則會出亂子。在後面我們談到國軍第2艦隊起義的時候會說明這一點。

 

(3)陳紹寬對海軍的貢獻

 

陳紹寬(1889-1969)福建閩侯縣人,地道海軍出身,17考進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1908年從航海科畢業,從見習生、二副、大副、做到艇長。1916年派赴國外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曾經參加英國戰列艦與潛艇對德國海軍作戰,獲英國政府頒發的勳章。1919年陳紹寬就任駐英國海軍武官,1920年奉召返國就任「通濟」艦艦長。1927年陳紹寬任第二艦隊司令參加國民政府北伐,他率領艦隊殲滅了已經搶渡長江的孫傳芳的部隊。

 

1932年1月,陳紹寬就任海軍部長,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的頭號人物。在這個重要職位上,陳紹寬為國家爭回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並且造就了大批海軍人才,為中國作出重大貢獻。1932年,陳紹寬晉升上將。

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打響,這時候陳紹寬正在歐洲考察海軍,立即返國指揮海軍備戰,8月親臨江陰,一夜之間建立了舉世聞名的江陰封鎖線。陳紹寬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長期抗戰來贏得勝利。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陳紹寬積極組織海軍敵後布雷游擊隊,用水雷長期打擊敵人,配合全國各戰場作戰。

 

陳紹寬的愛國精神與專業才能都沒有話說。尤其陳紹寬為官廉潔,在國民黨的將領中屬於鳳毛麟角,著實不容易。

 

(4)陳紹寬在海軍製造的矛盾

 

陳紹寬雖然打仗很能幹,同時對中國海軍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他搞派系也很能幹。陳紹寬是福建人,部長任內決定在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軍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並且數度派遣福州海軍學校的畢業生赴海外留學,為中國海軍培育了一批骨幹力量。陳紹寬重用福建人士,排斥異己,深深影響了海軍的健康發展。

 

中國海軍內部一直有嚴重的權力鬥爭。國軍一位海軍軍官曾對我談起當時海軍的派系。國軍的海軍當時主要有兩大派,一個是福建派,以馬尾海軍學堂為代表;另一個是山東派,以青島海軍學堂為代表。海軍內部戲稱福建派為法國人,山東派為德國人。兩派鬥得很厲害,不過以福建派佔優勢。

 

(5)陳紹寬與蔣介石的衝突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了一部分日軍艦艇,加上美國與英國為了保持對中國的影響力贈送了一批軍艦,開始有點規模,但是除了「重慶號」這一艘輕巡洋艦之外都是一些小型艦艇。

 

抗戰勝利時中國的海軍總司令是陳紹寬。1945年11月,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領艦隊到中國渤海攔截解放軍從山東橫渡到東北的部隊。陳紹寬對打內戰缺乏熱情,於是推託軍艦需要修理就率「長治」艦去了台灣左營視察。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於是在12月解除了陳紹寬海軍老總的職務。陳紹寬骨頭也很硬,立即通電辭職,搬到南京揚子江飯店當寓公。後來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處理不妥,要召見陳紹寬,陳紹寬避而不見,乾脆搬回老家福州隱居。

 

其實在國共內戰發生以前陳紹寬就與蔣介石意見不合,說來也有趣,是為了中國要不要航空母艦。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認為中國是戰勝的大國應該有勝利大國的威儀,而航空母艦最能代表國家的威儀,於是美國有意贈送中國一艘航空母艦。但是美國航空母艦太大,維持費很高,對中國未必合適,就和英國商量,由英國贈送一艘小型航空母艦給中國。英國同意美國的建議。

 

英國隨即跟陳紹寬接觸,正式向中國海軍部提出贈送一艘護航航空母艦的建議。但是這個提議被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陳紹寬否定了。陳紹寬認為中國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且樂意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夠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適合中國海軍的需要。

 

蔣介石對陳紹寬的決定大為光火,蔣介石認為與潛艇相比航空母艦更能體現中國大國的地位,對陳紹寬捨航母而就潛艇的作法非常震怒,埋下了免除陳紹寬職務的種子。陳紹寬的意見是基於作戰考量,也是專業考量;蔣介石的意見是基於面子考量,也是政治考量。專業考量當然不敵政治考量。我們都知道由政治考量所引發的衝突是無解的,因此陳紹寬的下台是遲早的事。後來陳紹寬不肯在海上攔截中共趕赴東北的解放軍終於觸發蔣介石的決心把陳紹寬免職。

 

(6)海軍內部失和埋下中共策反的契機

 

福建派的陳紹寬一離開海軍,海軍的權力鬥爭終於到達了最高的領導階層。

 

1946年03月,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為海軍副總司令。桂永清在9月就任代總司令,1948年8月正式成為海軍總司令。陳、桂二人都是蔣介石的親信,深得蔣的信任,蔣介石認為換上自己的親信做老總就可以緊緊地掌握海軍,其實大謬不然。問題出在這兩個人都是陸軍出身,而海軍是個高技術的軍種,又是陣前換將,蔣介石如此安排是一定會出大紕漏的。

 

桂永清上台後就利用海軍雷電學校與青島海軍學校的畢業生來打擊陳紹寬培植多年的閩系。到了1947年05月,才短短的一年兩個月,海軍總司令部的軍官福建人的比重從陳紹寬時代的將近80%下降到18%。我們很容易想像,閩系的海軍軍官對這位陸軍出身的海軍總司令肯定是怨聲載道。

 

中共一向重視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活動,如今國民黨海軍內部起了嚴重的矛盾,這就給中共的策反活動帶來了契機。

 

(7)林遵率領海防第2艦隊投奔中共

 

閩系的海軍軍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林遵,是國軍第二海防艦隊的少將司令。ACerun: yes">  

 

1949年01月10日,歷時55天的淮海戰役在大雪紛飛的蘇北結束,中共控制了全部長江以北的土地。1月底,傅作義接受中共改編,北平和平解放。這時候中共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蔣介石的軍隊倚靠長江天險守住另外的半壁江山。但是解放軍渡江已是箭在弦上,國共和談不過是個幌子,雙方都在積極備戰。這個時候負責長江防衛的國軍海軍就變得非常關鍵了,因為中共沒有海軍。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把延綿數百公里的長江的防務劃分為五個防區,除了長江口的第一防區由海軍上海基地和海防第1艦隊管轄外,其餘四個防區都歸海防第2艦隊指揮。第2艦隊的指揮官就是林遵。

 

前面說過中共沒有海軍,長江又寬又深,解放軍渡江唯一的工具就是徵集附近的民船。這些民船都是無武裝的木造船隻,沒有可能抵擋國軍軍艦的炮擊。所以林遵將軍肩負的就是中華民國半壁江山的重任,成為中共統一大陸的關鍵對手,也是中共策反工作最重要的對象。

 

1948年09月,中共上海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吳克堅派遣林亨元(福州人)透過國民黨海軍上校郭壽生(福州人)與林遵(福州人)取得聯繫,進行策反活動。林遵本來就感到在桂永清的外行領導下難有作為,便表示有心起義並且指定了一位親信,艦隊輪機長闕曉鐘,作為聯絡人。

 

1949年02月,林亨元在闕曉鐘的陪同下與林遵見了面。南京附近鎮江的一家冷清的小麵館,三個人的福州方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林亨元向林遵提出了三點要求:

1.如果率領艦隊起義辦不到,中共盼望林遵個人能夠離開國民黨,投奔中共;

2.提供長江江防的情報;

3.分析解放軍渡江的最佳地點,並且協助解放軍渡江。

 

林遵的回答非常清楚:

1.肯定艦隊起義的原則,儘可能控制艦隊留在長江不走,但是如何起義、何時起義要根據時機來掌握;

2.有關江防的情報提供,十分樂意;

3.安慶的防守最弱,作為渡江的突破口最為有利,所轄海軍對解放軍渡江絕不開炮。

 

中共對林遵是多管齊下,解放軍第3野戰軍派出師政委孫克驥(福建人)透過闕曉鐘向林遵進行遊說,告之不可對和談有任何幻想,第2艦隊的唯一出路就是起義。孫克驥並且在南京找到擔任永綏號艦長的表兄邵倉,說動邵倉起義。

 

1949年04月20日,國共和平談判破裂。21日,毛澤東與朱德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的文告,解放軍西起湖口東至江陰在長達五百多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強渡長江,江陰炮台當日易手。第2艦隊沒有向解放軍開炮。

 

22日午夜,桂永清下令林遵集中南京附近所有的艦艇全部安全帶到上海,並且當面許下諾言:完成任務即可晉升海軍中將副總司令,並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由於戰事逆轉很快,怕死的桂永清隨即匆匆飛離南京。林遵沒有遵照桂永清的命令,而是宣佈“不走”把艦隊留下來投效中共。只有「永嘉」號艦長陳慶率領其他六艘軍艦衝向長江口,其中五艘成功抵達上海,兩艘被共軍的岸炮擊沈。陳慶晉升一級並且獲得本來要頒發給林遵的青天白日勳章。

 

所以說,中共建國以來不斷吹噓“百萬雄師過大江”(毛澤東的詩),其實解放軍能夠成功渡江全靠政工人員的策反工作,國軍第二艦隊的三十幾艘軍艦未發一炮,否則只憑著大批小木船解放軍是過不了長江的。陸軍再凶悍,在四面水茫茫的小船上也只能任由軍艦的砲火宰割,解放軍有可能全軍覆沒,至少是傷亡慘重。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是怎麼慘敗的。

 

林遵這三十艘船(有些後來被國府的空軍炸沈)與1271名官兵再加上「重慶號」的幾百名官兵就是人民海軍成立時所有的家當和人員。

 

(8)海軍的艦艇與人才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的時候說,“我們空軍還很年輕,海軍還基本沒有,就因此對於原國民黨海軍的起義和歸順,我們很歡迎。一些艦艇被炸了,同志們很難過,這種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緊,只要有了人,問題就能解決,中國地大物博,我們一定能夠把海軍建設起來。”

 

是的,海軍是高科技的軍種,建設海軍最重要的是人才。想想看,中國在馬關條約賠給日本的白花花的銀子就足以建造一個強大的日本帝國海軍艦隊,林遵這幾艘破舊的、沒有一艘超過一千噸的軍艦算什麼?中國地大物博,只要有了人,就能克服困難,把海軍建設起來。

 

 

(9)評論

 

1. 國軍的海軍派系

 

國民政府的海軍派系非常鮮明,有四個派系:閩系、青島系、廣東系、與電雷系。這其中閩系是海軍最大和最重要的派系。閩系最大是因為它的資格最老,閩系是從北洋水師傳下來的,以福建人為主,嚴復就是福建人,是北洋水師的泰斗。閩系最重要因為它的人才最多,懂軍艦的絕大多數是閩系軍官。

 

蔣介石雖然想扶植自己的電雷系,但是不懂海軍的相關技術也沒辦法,所以老蔣對這個說福建話的小圈子既反感也不能不用。但是陳紹寬不肯“打共匪”終於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時候,蔣介石不但把陳紹寬免職,同時把閩系的圈子打散。後來四個系統到了台灣才融合成一個體系,就是左營的海軍官校。

 

2. 1949年以後,閩系一分為二,海峽兩岸各為其主。

 

3. 梁序昭在台灣做了海軍總司令

 

閩系的台灣掌門人是梁序昭,1948年的時候是海防第1艦隊司令。蔣介石雖然討厭這批福建幫,但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終於不得不重新重用福建軍官出任海軍老總。不管怎麼說,海軍這一門軍事專業以福建人最能幹,蔣介石在1947年任用外行的親信桂永清當家,結果跑了重慶艦,又跑了第二艦隊,如果再不用閩系大將主持海軍是會亡國的。

 

1954年,梁序昭升任海軍總司令,1955年晉升海軍上將。

 

 

國府海軍總司令梁序昭身著海軍上將大禮服

 

YST 對梁序昭這身海軍上將大禮服沒什麼意見,不過這頂帽子真難看,確切一點說,其實不是難看而是 funny。

 

4. 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

 

閩系的大陸掌門人是林遵,但是他的官運沒有梁序昭這麼好。1949年5月,中共成立華東軍區海軍,林遵只是副司令,司令是中共的陸軍將領張愛萍。華東軍區海軍是中共當時唯一的海軍,基本上就是林遵原來領導的海防第2艦隊,但是林遵只是副司令,而外行的張愛萍做了海軍司令,林遵心中當然不服。

 

林遵在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的官階,而當年與他同級的梁序昭已經穿上海軍上將的禮服,做了國軍的海軍總司令。

 

 

林遵將軍身著解放軍少將軍服

 

論學歷,林遵馬尾海軍學校畢業,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又在德國學習潛艇,海軍專業知識無人能及;論血統,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姪孫;論戰功,抗戰期間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身先士卒,游水渡河進行佈雷,屢建戰功,“林遵佈雷隊”是日軍懸賞捉拿的對象,其活躍和令日軍頭痛的程度可想而知;論經歷,1946年赴美接艦擔任指揮官,08月率領八艘軍艦返國,10月赴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為各島命名並豎立的主權碑;論對中共建國的功勞,沒有什麼比第2艦隊未發一炮讓解放軍渡江更大的功勞了。

 

但是為什麼林遵當不上中共的海軍司令呢?

YST 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林遵在其起義時當斷未斷,錯失最佳良機。

 

1949年04月23日,林遵在永嘉艦與第二艦隊的艦長們開會討論“走”還是“不走”時態度不夠主動與積極,造成冗長又沒有結果的討論。「起義」這種事情作為領導人必須先慷慨陳詞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通過冗長的討論來決定。林遵既然已經決定起義就要冒這個險,不能先徵詢大家的意見。

想想看,林遵身為艦隊司令自己沒有堅決表態,下面的艦長怎麼拿主意?

林遵的起義缺乏決心,最後弄成由艦隊參謀長建議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去留獲得眾艦長的一致同意。16位艦長(艇長沒有投票權)的投票結果是,8票贊成留下,2票反對留下,6票棄權。林遵這才宣佈「不走」。整個過程拖泥帶水,做得有點窩囊。

 

中共高層肯定把這個過程看在眼裏,認為林遵的膽識不夠。

想想看,解放軍裏面多少驕兵悍將,能這麼帶部隊嗎?如果是「三野」的劉伯承做第2艦隊司令,我敢擔保沒有一個艦長敢跑否則會當場被他斃掉。

 

第二個原因是林遵犯下戰術性的嚴重錯誤。

 

林遵宣佈「不走」以後,各艦長返回自己的軍艦,林遵在離開永嘉艦時因為疏忽沒有降下司令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永嘉艦艦長陳慶是反對起義的,並且和永修艦艦長祕密改變了通訊頻道以便互相支援。陳慶在桅桿上昇起“緊急起錨,準備開航”的旗幟,並且用信號燈和其他軍艦展開通訊,於是頓時濃煙沖天,眾艦艇生火等待出航。

永嘉艦首先起錨向下游疾駛並且在桅桿上昇起“跟我來”的旗幟。這是英國海軍的傳統,如果某艦掛上司令旗就是旗艦,旗艦昇起“跟我來”(Follow Me)的旗幟就是軍令,艦隊必須跟隨。所以本來只有永嘉、永修兩艦反對留下來的,結果變成有11艘軍艦往下游衝。

 

第2艦隊的16艘軍艦走了11艘,而林遵的座艦「惠安」不在其中,太原艦艦長陳務篤覺得事有蹊蹺,連忙乘小艇急速來「惠安」見林遵詢問情況,只見林遵司令無奈又尷尬,他無可奈何地說:“想走就讓他們走吧,起義是不能勉強的。”

陳務篤不以為然,當即指出林遵等人離開永嘉艦時沒有降下司令旗,而回到惠安艦時又沒有昇起司令旗,斷定必有軍艦誤會盲從而下。這時艦隊參謀想出用報話機呼叫,果然不久就有四艘軍艦返回。

 

林遵雖然有學問,但是做事不夠機靈,我想這也許是他當不上中共海軍司令第二重要的原因。

同樣的,陳慶做事機靈,腦筋動得快,所以多帶了幾艘軍艦到上海,証明他有隨機應變的統御才能,這才獲得蔣介石的青睞,否則永嘉艦單艦衝出封鎖線是拿不到青天白日勳章的。

 

林遵這個錯誤太明顯,中共的領導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林遵的政治性不夠。

 

這一點我們從毛澤東的談話就可以清楚感覺到。毛澤東的講話非常厲害,話中有話。

 

1949年0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林遵。

一開始毛澤東就面帶微笑地問,“你們是國民黨員吧?”

林遵還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毛澤東就接著說:“要說國民黨黨員,你們誰也沒有我的資格老。1924年國民黨的一大,我就是候補中央委員,在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下國共兩黨實行了第一次合作。”

這是下馬威,誰不知道中共是黨指揮槍。老毛先聲奪人,林遵哪敢吭氣

 

後來毛澤東又說:“你們原海軍人員懂得科學知識,有技術。新海軍要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同志有優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戰鬥作風,你們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同志要團結,互相學習,共同為建設人民海軍而奮鬥。”

 

毛澤東的話多麼厲害,國民黨從英國海軍學來的那一套傳統叫“原海軍”,我老毛要的是“新海軍”,“新海軍”是“人民海軍”。毛澤東把“兩個海軍”劃分得清清楚楚。

 

什麼是老毛口中的“人民海軍”?

老毛的“新海軍”就是要求有解放軍的精神和紀律的海軍,要能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做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不怕裝備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要不怕困難“有條件就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要能頑強作戰到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丟你的原子彈,我丟我的手榴彈”....才能成為“人民海軍”。

 

呵呵呵!土共相信他們的政治信念與戰鬥作風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海軍不能特立獨行。林遵科學知識再多、技術層級再高還是需要多多學習,才能融入解放軍的大家庭。

 

林遵自以為文化高,瞧不起土共;但是土共除了要向“原海軍”學習科學知識也瞧不起“原海軍”的那一套傳統。

想想看,土共也有他的道理,軍隊打仗靠的是部隊為自己塑造的傳統精神,新兵一入部隊首先被教導的就是該部隊的光榮歷史,因為沒有榮譽傳統的部隊是打不了勝仗的。土共從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國共內戰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傳統,海軍不能例外。

 

林遵想憑科學技術就做上中共的海軍司令是不可能的!

 

林遵的才能已經被定性了,1951年他調到軍事學院擔任海軍教授會主任,1957年擔任南京海軍學院副院長,1957年參加【辭海】軍事條目編寫工作。

 

1974年林遵擔任東海艦隊副司令,1977年林遵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72歲的高齡終於獲得政治肯定。

 

林遵無論如何是好樣的,他把後半生全部奉獻給“人民海軍”,1979年07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四歲。他臨終遺言:“我一生愛海軍、愛海洋,又是東海艦隊副司令,埋骨東海,正是死得其所。”

家人遵守他的遺囑,將骨灰灑在東海。

 

5. 解放軍的海軍就這樣從無到有,「人民海軍」誕生了。

漫談海軍(七.2):解放軍的海軍 — 購艦時期(五0年代)

論述中共的海軍建設比較準確的方式應該以中共的五年計畫作為敘述的時間標準,但是大部分的讀者並不熟悉大陸的五年計畫,譬如第三個五年計畫是那個時期,能夠正確回答的並不多,所以 YST還是以大家都熟悉的公元年號來討論。

 

本篇所討論的主要是解放軍海軍購買軍艦的時期,大致是上個世紀的50年代。這是大陸海軍最艱苦的時期,既缺技術也缺經費,但是為了阻止處於優勢的國軍海軍從台灣反攻大陸,中共建設海軍的需要非常迫切。我們將從海軍的各兵種來討論中共在一窮二白的情形下如何發展這個高技術的軍種。

 

一. 砲艇部隊

 

在所有的海軍艦艇中,噸位在一百噸以下的砲艇是技術上最簡單的了,中國選擇自己設計和製造。中共最大的困難是發動機,大功率的船用發動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共只能購買或從舊船和倉庫存貨拼湊,無法根據需要自行製造。中共早期製造的砲艇航速都很低,就是受制於發動機技術。

 

下面我們介紹兩種中國自行設計與製造的砲艇。

 

1. 黃埔級(53甲型)砲艇

 

中共建國後接收了一批日本製造的25噸級砲艇,但是遠不能適應新的戰場環境,於是決定建造一批40噸級的砲艇來應急。1951年3月華東軍區把這個任務交給江南造船廠,江南造船廠用庫存物質匆忙製造了一艘42噸的小砲艇,但是竟然一下水就翻覆沈沒了。可見製造軍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把陸地上的火炮搬到一艘船上這麼簡單,必須建立在科學理論和工程基礎上。

 

1952年9月,中共成立海軍艦船修造部。修造部總設計師徐振騏設計了一種50噸級的巡邏砲艇交給江南造船廠,結果試造獲得成功,隨即開始量產。這就是黃埔級砲艇,又稱為“53甲”型護衛艇。這是中國設計的第一艘砲艇,具有特殊意義。

 

黃埔級砲艇滿載排水量50噸,主機是國民政府撤退後留在江南造船廠的一批美國援助的 GM6-71 型柴油發動機。如果用三部發動機和三個槳推動,航速為13節,如果用雙機雙槳推動,航速為11.5節。黃埔級砲艇載油9噸,續航力可以達到四百海哩,武裝為兩座雙聯裝25毫米/60倍口徑機關炮,人員編制23人。

 

由於航速低,黃埔級砲艇又稱為巡邏砲艇,一共造了16艘。

 

黃埔級砲艇不但航速慢,火力也很弱,在內陸的江河上巡邏還可以,用作大海上的攻擊船艦就非常勉強了。可是老共不信邪,1953年6月,八艘黃埔級砲艇首次上戰場,參加浙江海面大小鹿山等四島的爭奪戰。

 

想想看,就這樣的砲艇支援、在三軍聯合作戰下、也把一江山島拿下來了。中共「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可不是說著玩的,見下面照片。

 

 

黃埔級砲艇如今全部從解放軍退休,部分成為海上民兵的裝備。

 

2. 汕頭級(55甲型)砲艇

 

中共在1954年根據蘇聯P6魚雷艇的圖紙設計了一種75噸級的木殼砲艇,1955年把木殼改為鐵殼就成了汕頭級砲艇並且開始量產,代號為55甲型。

 

汕頭級砲艇滿載排水量80噸,裝有四部柴油主機共4800匹馬力,航速22.5節,攜帶燃油15噸,續航力可以達到 750海哩,武裝為兩座雙聯裝37毫米機關砲和兩挺12.5毫米機槍,人員編制17人,見下圖。

 

 

汕頭級砲艇是黃埔級砲艇的大躍進,一共生產了76艘,參加了多次台海戰役。

 

不論是黃埔級砲艇還是汕頭級砲艇,這樣的水面船隻戰鬥力都非常薄弱,不足以對國軍的主要軍艦構成任何威脅。

 

二. 魚雷快艇部隊

 

五0年代人民海軍最重要的海面攻擊力量,毫無疑問,是魚雷快艇部隊。

 

魚雷快艇的航速很高,接近50節,有利於奇襲;魚雷快艇的目標小,通常不到50噸,易於隱蔽;最重要的是,魚雷的殺傷力非常強,遠非砲火可比,無論多大的軍艦被魚雷擊中都是很嚴重的事情。人民海軍在草創的艱難時期特別重視魚雷快艇是非常自然的事,因為魚雷快艇作戰的效費比最高。

 

1950年大陸從蘇聯購買了36艘P4型魚雷快艇,在上海、廣州、塘沽、青島成立了四支魚雷快艇大隊。P4很小,標準排水量19噸,滿載排水量只有22噸;但是P4很快,最高航速達到46節;P4有兩具 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和兩挺14.5毫米機槍,人員編制12人。

 

YST 沒有P4型魚雷快艇的照片,下面是一幅P4的畫像。

 

 

這些魚雷快艇就是人民海軍成立時水面的主要火力了,非常寒滲。那時候的魚雷有效射程只有七、八海浬,經常要逼進到五海浬以內才能成功突擊,等於是近身肉搏或是海上拼刺刀的打法,全憑官兵的勇敢和機智。所以基本上人民海軍採取的是海上游擊戰,暗處埋伏、伺機而動、突然殺出、奮勇逼近、打了就跑。這種伏擊通常都是在夜間或是有霧的天氣進行。

 

1955年,中國從蘇聯購買了39艘P6型魚雷快艇,標準排水量56噸,滿載排水量67噸,最高航速45節。P6有兩具更大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兩座25毫米機關炮。P6的火力比P4強很多,不過說到底還是魚雷快艇,基本性質和作戰方法仍舊不變。

 

老共這種近身拼搏的打法居然在1954年11月用四艘P4魚雷快艇成功擊沈了國府海軍一千多噸的主力戰艦「太平號」護衛艦,震驚台灣。據生還的海軍軍官說,太平艦被魚雷擊中,艦身被撕裂的傷口可以開進一輛小卡車,搶救非常困難。

 

當然以太平艦的噸位裝甲不可能很厚,所以傷口巨大。但是即使是厚裝甲的戰艦也不能抵禦魚雷的攻擊,同樣會被擊穿,只是傷口小一點而已。這是為什麼世界各國海軍的發展都非常注重魚雷,因為在所有海軍的攻擊武器中魚雷對船艦的殺傷力最大,遠大過導彈。尤其軍艦的重要部位如果被魚雷擊中,祇要一枚就足以致命,譬如推進器或尾部的方向舵。在高烈度的戰爭中,失去動力的軍艦是不可能存活的。

 

今天中、美、俄對重型魚雷的研發不遺餘力,現代魚雷非常聰明,有各種不同的感應器收集資料,然後由電腦分析這些資料作出決定最後下達控制指令,所以這些魚雷可以自動追逐敵人的軍艦,不但速度快,射程也長達數十海浬,非常、非常的厲害。

 

由於魚雷有超乎尋常的巨大殺傷力,靠著不要命的拼搏精神,小艇也可以擊沈大艦。所以魚雷快艇是所有窮國海軍的首要選擇,50年代的人民海軍當然不能例外。

 

三. 驅逐艦部隊

 

海軍單靠魚雷快艇是不夠的,因為魚雷快艇的續航力很低、攻擊距離近、自衛能力薄弱。中國是海疆遼闊的大國,必須擁有大型水面船隻提供全天候的長程攻擊力量,最佳的選擇就是驅逐艦。但是五0年代的中國一無製造驅逐艦的能力,二無購買驅逐艦的資金,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向蘇聯購買舊的驅逐艦。

 

1954年07月22日,中共購買了蘇聯的兩艘“高爾基”級驅逐艦,在青島成立第一支驅逐艦部隊。這兩艘驅逐艦被命名為「鞍山」(舷號 101)與「撫順」(舷號 102)。

1955年06月28日,第二批兩艘同級的驅逐艦加入這個艦隊,被命名為「長春」(舷號 103)與「太原」(舷號 104)。

 

這四艘驅逐艦被稱為「鞍山」級,標準排水量1425噸,滿載排水量1662噸,航速26節,有四門5.1英吋(130毫米)主炮,八門37毫米機關砲,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八組深水炸彈。這是中共海軍五0年代的王牌戰艦,中共稱它們為人民海軍的「四大金剛」。

 

 

「四大金剛」中的老么,「太原」號。

 

四. 海軍航空兵部隊

 

1950年10月,中共在青島成立海軍的第一所航空學校。

1952年04月,中共在上海虹橋組建了人民海軍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海軍航空兵第1師。該師有一個魚雷轟炸機團和一個殲擊機團。

1953年04月,中共在浙江寧波組建了海軍航空兵第2師。

 

五. 潛艇部隊

 

1954年06月19日,中共海軍在青島成立第一支潛艇部隊,潛艇是接收兩艘蘇聯的M級小型潛艇。

同年7月,中共海軍又接收了兩艘蘇聯的C級中型潛艇。

 

但是這些M級與C級潛艇都是二戰時期老掉牙的潛艇,不足以擔負保衛中國的海防重任。

 

1953年06月0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W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權,提供成套的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的資料,由中國江南造船廠與武昌造船廠裝配製造,蘇聯並派遣專家來華指導。

 

1956年03月26日,中國裝配製造的第一艘W級潛艇下水,1957年10月驗收成軍,代號03型。W級(Whiskey class)是蘇聯從德國1944年21型U-boat改良設計的潛艇,在戰後的當時屬於中型潛艇。W級潛艇水上1050噸/18節,水下1340噸/13節,有六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到1963年為止,中國大陸生產了21艘W級潛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通過了轉讓製造,中共海軍不但裝備了比較先進的潛艇,而且使中國的造艦工業形成了規模生產的能力,為中國的潛艇製造打下了根基。

 

W級潛艇是中共海軍啟蒙的型號,也是過渡型號。就在W級潛艇剛成軍的第二年,中共就著手引進更先進的R級(Romeo)潛艇和當時超級先進的G級(Golf)潛艇,G級是一種可以發射彈道飛彈的常規動力潛艇。中共海軍對潛艇的發展不但極為重視,而且可以說是雄心萬丈。

 

最有趣的是,1958年06月27日,毛澤東批准了國防工業委員會【關於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絕密報告,開始了核動力潛艇的艱苦研製工作。由於蘇聯不肯幫助,中國所有的資料是兩張模糊不清的美國核潛艇照片和一件從西方兒童玩具店買回來的核子潛艇模型。

 

六. 評語

 

1. 國軍海軍封鎖大陸海岸

 

50年代兩岸的海上力量,國府海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五0年代的初期,國府海軍甚至執行封鎖大陸海岸線的任務,尤其是長江口,造成大陸很大的困擾,也促使大陸加緊發展海軍的決心。

 

不要小看國府在50年代初封鎖大陸海岸的決心,那時候的國軍海軍是真開砲打的,不是開玩笑。根據老海軍的口述,當時執勤這項任務最徹底的有陳慶和劉廣凱。

 

陳慶就是在上篇文章敘述中帶領5艘軍艦衝出長江封鎖線的永嘉號艦長。陳慶的封鎖任務執行得非常狠,不但不聽命令就開砲打,而且還下令商船把貨物運到香港賣掉,然後就地分錢,全艦官兵一個不少,官兵都發了不少財,所以很得手下官兵的擁護。陳慶的行為近似海盜,但是他自恃有免死金牌(青天白日勳章),所以膽子大、照幹不誤,後來國際壓力太大,老蔣也頂不住,這才收手。老台灣人都知道台灣在50年代街上曾經出現一批鋁製的腳踏車,車型非常特別,它們就是國軍軍艦攔截一艘東歐商船、沒收船上貨物的“戰利品”。

 

劉廣凱是一名悍將,只要是蔣介石的命令,一定貫徹到底,當年執行封鎖長江口毫不含糊,連英國人的船都敢開砲打。劉廣凱後來做了海軍老總。

 

2. 「四大金剛」對「四大金剛」

 

50年代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可不是說著玩的。現在多半的台灣人只記得金門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金門砲戰,其實那個年代國共之間曾經多次交火,海陸空都有而且規模都不小。三軍之中尤其以國府的海軍最具優勢,所以經常是主動出擊。

 

1954年的太平艦事件雖然震驚台灣,但是根據幾位資深海軍軍官的分析,太平艦被P4魚雷艇擊沈主要是人為因素。國府海軍過分自大,太平艦執行的“威力巡邏”時間與路線已經僵化,早就被解放軍摸清楚,埋下了被伏擊的種子。

 

前文說過,太平艦被擊沈後美國依照援台政策就補贈一艘驅逐艦(USS Plunkett)改名為「南陽」,於是形成中華民國海軍的「四大金剛」:「洛陽」(舷號14)、「漢陽」(舷號15)、「咸陽」(舷號16)、「南陽」(舷號17)。

 

在正常狀況下,五0年代的大陸海軍遠不是國軍海軍的對手,大陸的「四大金剛」只相當於國軍的“太”字號,不是國軍四艘美製“陽”字號驅逐艦的對手。中華民國海軍的「四大金剛」不論是火力系統、雷達系統、動力系統、通訊系統、反潛系統...等等都遠優於解放軍海軍的「四大金剛」。“陽”字號滿載排水量2580噸,比大陸的「四大金剛」滿載排水量1662噸高出將近一千噸。唯一可惜的是,美國怕火力相差過於懸殊會使蔣介石過分冒險,所以在贈送前把魚雷發射管拆除了。不過這並不影響陽字號優勢的攻擊火力。美國驅逐艦的電子火控系統不是蘇聯製造的驅逐艦能比的。

 

有趣的是,國共雙方的王牌軍艦從來沒有對陣過,雙方都有意避開主力戰艦的對決。想想也是,戰場上的事很難說,兩岸的「四大金剛」如果對上了真開火難說不會出點意外,雙方都輸不起。

 

大陸的「四大金剛」在退休前沒有任何戰績,南海危機時連對付小越南都不肯用,這也有點過了。

 

下面這張照片應該拍攝於五0年代後期,中華民國海軍艦隊成一字縱列巡弋台灣海峽,四艘“陽”字號驅逐艦在最前面,領頭的是「洛陽」號。就是這個艦隊在五0年代的驚濤駭浪中保衛了台灣的安全,中華民國在台灣海峽的海軍優勢一直維持到六0年代結束。

 

3. 台灣海峽的一個海戰戰例

 

兩岸海軍力量的不平衡在1955年的台山列島海戰就可以清楚看出來。

 

1955年02月,國軍全面撤離大陳島,解放軍立即派軍隊占領台山列島。台山列島距離浙江與福建的海岸只有十五海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國軍算準解放軍必定會增援。18日清晨,解放軍一千六百名官兵分乘八艘登陸艇,由四艘炮艇護送,前往台山。國軍國防部一得知解放軍第二批駐島部隊將於18日清晨前往台山的消息,立即派遣黎玉璽將軍率領「太湖」、「太倉」、「太康」、「太昭」四艘軍艦前往襲擊。海戰大約一小時就結束了,除了一艘炮艇逃脫,其餘三艘炮艇與八艘登陸艇全部被擊沈,登陸艇上一千六百多名官兵全部犧牲。國軍的損失只有「太湖」中彈3發,艦身負輕傷,無人傷亡;「太昭」有一門機關砲的砲架被打斷造成了一死三傷。國軍大獲全勝,雙方的戰爭損失過分懸殊簡直不成比例。

 

台山列島海戰告訴我們,海軍裝備的重要性,裝備如果相差懸殊,戰勝的機會微乎其微,戰敗則非常可能是一敗塗地。海軍作戰不能心存僥倖。

 

4. 長遠的觀察

 

從另一方面看,大陸的海軍雖然處於劣勢,但是發展的規模宏大而且方向非常全面。大陸的海軍發展是海、空、潛樣樣顧到,購買與研製並行,既有廣度也有深度。尤其在一窮二白的情形下中國強行上馬核子潛艇,何止是跳躍式的前進,簡直是不可想像的騰飛,幾乎是痴人說夢的行為。但是中國意志堅定地走下去,這個計畫真是有遠見、有氣魄、有決心。

 

台灣的海軍幾乎全部仰賴美國的援助;大陸的海軍則著重自力更生。

台灣的海軍發展缺乏自主性;大陸的海軍發展自主性極高。

台灣的海軍格局很小;大陸的海軍是非常氣派的全方位發展,其間的差別在潛艇部隊與海軍航空兵上尤其明顯,衍生出來的後果尤其嚴重。其實台灣在五0年代末曾經計畫成立海軍航空隊,並且選派了一批年輕、優秀的海軍軍官到空軍接受飛行訓練,但是不知為什麼後來這個計畫無疾而終,其中必定有不足與外人道的辛酸。

 

大陸的海軍幾乎是從零開始,人民海軍成立時沒有一艘超過一千噸的戰艦,這使得台灣的海軍憑著美國二戰時期的幾艘驅逐艦就在台灣海峽擁有超過二十年的優勢,充分顯示建設海軍的不易。

 

但是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陸海軍超過台灣海軍只是時間問題。靠購買軍艦的最後一定敵不過自研發的。

 

下一篇我們將談論解放軍海軍的仿製時期。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4 04:08 , Processed in 0.0315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