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l1jemand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1892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YST系列之漫谈香港

已有 1514 次阅读2011-8-30 21:48 |个人分类:YST精华选| 香港

熱烈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十周年

今天是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的紀念日,【天下縱橫談】一定要有所表示。市長十天前就在構思如何寫這篇文章,想寫的實在太多,但是一直被新出現的新聞和【天下】的貼文分心無法靜下心來。

 

YST 今天一改作風就不寫長篇大論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香港的回歸代表中國和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結束,意義深遠重大。

 

在歷史的演變中戰爭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因素。回顧中國的近代歷史,中國的興衰有兩個重要的關鍵大事,一個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一個是1950年的朝鮮戰爭。鴉片戰爭是中國衰弱的開始,朝鮮戰爭是中國復興的開始。這中間的一百一十年是我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我中華民族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發憤圖強的歷史,凡我華人不能不知。

 

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於一八四二年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英國帝國主義並不以此滿足,在1856年與法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再一次戰敗被迫在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正式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英國並不滿意,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兩百多個島嶼,統稱為“新界”,為期99年。

 

由於新界的租期即將滿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1982年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談要求繼續租借新界。柴契爾夫人選擇這個時候,因為大英帝國剛剛在福克蘭群島戰勝阿根廷,英國人是以戰勝阿根廷的軍威來和中國政府談判的。

然而鄧小平的回答是,不,中國不但新界不能續約,而且英國必須歸還割讓的香港與九龍。

 

柴契爾夫人還想與鄧小平討價還價,她的理由是「香港只有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才能維持繁榮」。

鄧小平的回答是:「香港與九龍必須歸還給中國。主權問題是沒有談判餘地的,今天我跟你談論這個問題,是給你面子。如果英國不準備自動歸還,中國將啟動自己的程序提前收回香港與九龍」。

 

面對從容不迫、但態度強硬、意志堅強的鄧小平,這個被世界稱為英國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心緒大亂,不得不屈服。當她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時候心慌意亂,在階梯上摔了一跤(見下圖)。

 

1982年9月24日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談後,走出人民大會堂,在階梯上摔倒。

 

中國心存仁厚,上面這個摔倒鏡頭中國的電視新聞並沒有播出,但是這一段柴契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前摔跤的影片不斷重複地在香港播放。

 

柴契爾夫人摔倒地上就象徵英國在中國面前抬不起頭來。YST 每次看這個鏡頭就有說不出的暢快。當年耀武揚威的英國帝國主義也有今天,英國的好日子已經走到頭了。

 

政權的轉交不是那麼簡單,與帝國主義談判每一樣細節都要想到,不能出差錯,也不能讓奸詐的英國人鑽了空子。經過為時兩年,一共二十二輪的談判,中國政府終於把英國搞定。1984年9月26日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香港問題的談判圓滿結束。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一段交接典禮懾人心魄,中國軍隊不論是服裝、儀容、紀律和氣勢都壓倒英軍,真是一支威武之師與文明之師,舉世無匹。是的,舉世無匹,這種表現在紀律上的氣勢 YST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氣勢的軍隊是世界無敵的。十年前,YST 透過衛星實況轉播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內心的激動真的不是言語能夠形容。

 

如果十年前你沒有看過這段影片,透過現代科技,YST 把這段歷史影片呈現在你的面前,十分鐘的典禮過程,凡我華人,不能不看:

 

一九九七年6月30日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有趣的是,英國人對中國說:「典禮中,英國國歌會在午夜十二點正結束,要求中國國歌的演奏從零時1秒開始。」

 

中國的回答是:「不,中國人等待這一刻已經等了一百五十五年,現在一秒也不願意多等。英國國歌必須在午夜之前結束。不論英國國歌演奏到那個段落,中國國歌都將在0時0分0秒開始演奏。」

 

看到沒有?這就是帝國主義。這都什麼時候了,只要還能欺負中國一秒鐘英國人就不會放棄。

 

講個真實事情給你們聽。YST 在美國的一次聚會中碰到一位香港出生的華裔物理學家,他說一九九七年正好有秒,中國人大罵這是英國人聯合西方帝國主義製造的陰謀,為的是能夠多佔領香港1秒鐘。我們雖然大笑,但是笑中有淚。

 

中國人啊,我們要記住過去的屈辱,用它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

 

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十週年紀念。這十年中,西方國家挖空心思、層出不窮的破壞和香蕉華人(李柱銘等)處心積慮所製造的紛亂都沒有成功,這毫無疑問是「一國兩制」的成功。今天的香港比十年前更繁榮。

 

柴契爾夫人說:「香港應該由我們英國人繼續治理,只有我們英國人的管理才能維持香港的繁榮。

鄧小平否定了柴契爾夫人的話,他把原來設計用在台灣的「一國兩制」用在香港。這是向西方人証明中國人的管理能力,絕不能失敗。

我記得朱鎔基曾經在電視上公開說:「我如果不能維持香港的繁榮就是民族罪人」。朱鎔基的話令我非常感動,我們中國人是有能力的。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切鄧小平本人都沒有看到。

鄧小平曾說:“我自己是爭取活到一九九七年.....,我活到一九九七年,就是要在中國收回香港之後,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就是坐著輪椅也要去,那怕是站1分鐘也好,他對女兒這麼說。可惜,一代偉人鄧小平,他這個願望沒有實現。

 

是的,今天的香港比過去更繁榮。一直唱衰香港的西方媒體統統都失敗了。

 

【紐約時報】在今年6月6日發表文章,回顧了香港從回歸前到現在正在漸漸消失的殖民印記。正如它的標題所說的:

 

A Vestige of British Rule Is About to Vanish,

Unmourned

 

(英國統治的遺跡將要消失,無人哀悼。)


香港人

【天下縱橫談】在開張的時候就說得很清楚,這是一個中國城,所有的評論都是以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觀點出發。香港回歸十週年這個重大事件引出了本城的主旨,那就是反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中國的崛起。這三件事情是牢不可分的,而且是以中國的崛起為最主要的重點。

 

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只能提出一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中國的崛起。

 

不論你是居住在那裏的華人,你的榮辱和中國的興衰緊密的連在一起。中國人上了太空,世界列強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全球華人與有榮焉。中國的崛起帶動中華民族的復興,也壓制了帝國主義者的猖狂。所以中國的崛起牽動每一個華人的心,也使每一個帝國主義者心驚膽戰,這是中國的崛起與以往任何一個列強的崛起在根本性質上不同的地方。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

讓我告訴你,今天中國的崛起是人類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不靠掠奪的崛起,所以是一個正義的崛起,意義特別重大。

 

想想看,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崛起從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到美國,哪個不是靠掠奪起家?人類過去四百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帝國主義的掠奪史,這個掠奪的浩劫在十九世紀末達到了頂峰。

 

【天下】談論政治的範圍很廣,但是重點和中心思想始終沒有離開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者的鬥爭。

前一段日子 YST談論新加坡,雖然有四篇文章,但是「漫談新加坡」這個系列還沒有完成,真正的重點還沒有出來,那就是「傳統華人」與「西化華人」(也就是香蕉華人)的鬥爭。這個討論我會回來的。

「漫談新加坡」被我暫時擱置,因為香港回歸十週年這個更重要的事情到來了,對中國人來說香港當然比新加坡更重要。但是,香港與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他們都是以華人為主的城市;

其次,他們都曾經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

第三,他們在回歸與獨立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傳統華人」與「西化華人」的鬥爭。

這第三點是很有趣的,也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

 

香港回歸十週年在「網路城邦」有很多文章,其中 YST最關心【香港館】說什麼,因為它代表本土香港人對回歸的看法。

 

老實說,當我看完了市長「細劉」(別名“台灣女婿”)的大作「十年一覺香港回歸夢」,感覺很不好。但是 YST仍然按下推薦,因為無論如何它代表香港人真實的聲音。

 

首先,「細劉」用的標題就非常負面、消極與曖昧,和香港回歸這種正面、積極和奮發的精神非常不配。接著我進去一看,文章的內容果然如此,消極的埋怨遠多於積極的奮發。

中國人都知道「細劉」這個標題來自唐朝詩人杜牧一首有名的七言絕句: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是一首蹉跎光陰又自嘆風流、更帶著一點落寞氣息的感嘆詩。

 

杜牧這首詩是非常消極和頹廢的,難道這就是香港人對回歸中國十年後的情感嗎?

絕不是。用這首詩來描述回歸是對香港人和對中國人最大的侮辱。

 

YST 的香港好友是非常有中國情節的,他對我說大部分的香港人是愛中國的。所以「細劉」應該不是香港人的主流,但是這種描述肯定代表很多香港人的心情。YST 一股莫名的憤怒由心底發出,非常、非常瞧不起香港人,但是隱忍不發。

 

在隨後的兩天另外一個香港人,網名 whowhoamamii,大駕光臨【天下】和 YST 的網誌,回應我的「熱烈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發出對回歸中國不滿與對英國統治懷念的一大堆聲音。這其中有些聲音是與「細劉」市長的意見相符合的。YST 不能再沈默,我既然得罪了新加坡人,也不在乎得罪香港人。今天YST就來評論一下香港人。

 

(一)香港人要認清自己

 

我最看不起香港人的地方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來本市大放厥詞的 whowhoamamii 是最標準的混帳香港人。他的網名取得極好,他結結巴巴問了自己兩遍但還是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他是一個找不到 identity 的人。他做不成英國人,因為英國不要他;他也做不成中國人,因為他沒有中國文化無法認同中國。whowhoamamii 是一個西化而又沒有被西方認同的華人。

香港這種人很多,YST統稱他們為香港的香蕉華人。「細劉」有可能也屬於這種人,他的問題很可能還包括有一個台獨老婆,所以也許更嚴重。

 

物以類聚,YST 有不少香港朋友,但是最要好的朋友都是「培正」畢業的。「培正」是香港最好的中文中學,這些畢業生才是未來香港的骨幹。香港回歸中國後,將來西化華人都要靠邊站,這批香蕉華人當然緊張,當然怨聲載道,當然對回歸盡量污蔑與破壞,但是他們註定是會被淘汰的。未來香港的領導人一定是從「培正中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這些畢業生中挑選,英文中學和香港大學如果不改變課程在社會上將不具有任何優勢。香港與新加坡未來不同的地方就在此。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

 

(二)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之1:心中沒有中國

 

香港香蕉華人一切傾向殖民政府,心中沒有中國。他們的無恥首先表現在對回歸的扭曲宣傳和無理要求上。

 

扭曲的宣傳導致香港人大量向外國移民,這些都是比較有錢的上層社會的人。那幾年加拿大溫哥華三分之一的房地產賣給了這批香港人,而且是溫哥華的精華區,逃跑現象可見一斑。

但是沒過幾年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又回到香港,因為一是香港並沒有變壞,二是加拿大的稅不輕(香港人尤其對加拿大政府抽他們在香港的財產稅感到憤憤不平),三是他們無法融入當地的社會。

這最後一點其實是最有趣的。香蕉華人大多數並沒有真本事,表面英語哇哇哇,但是在國外無法跟他們仰慕的西方人競爭,只能再度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做買辦。所以西化華人也就是具有一點點外語能力能夠幫西方人做買辦的這點本事,但是就此騎在傳統華人的頭上。這就是香港上流社會的特色。

 

香蕉華人在回歸上的無理要求最典型的表現是在回歸前製造「中國不在香港駐軍」的謠言。

大約是1983年的5月北京開人大會的時候,香港派了一批女孩子做記者進行追蹤採訪。一般來說,女孩子做記者特別難纏,似乎特別有權隨便發問和窮追不捨,最要命的是裏面還有奉命來探底的。我記得有位記者就纏上了當時的外交部長(不太確定,或許是外交次長)姬鵬飛。

記者問:香港老百姓怕駐軍,你們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駐軍?

姬鵬飛不知道厲害,也許是被纏不過,急於脫身,就漫不經心的胡亂應付說:也可以不駐軍吧!

第二天,香港各大報紙以頭版頭條報導:外交部長姬鵬飛說香港不必駐軍,這是中國政府的意見。

這下不得了了,如此重大的外交失誤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鄧小平勃然大怒。在記者會上,鄧小平特別對香港記者說,你們回去發一條消息,姬鵬飛講香港不駐軍是胡說八道。香港怎麼能不駐軍呢?駐軍是主權的體現。

 

這件事最有興趣的地方是香港人的心理。英國在香港駐軍,香港人都認為理所當然。奇怪的是,香港回歸中國以後,香港人居然認為中國在香港駐軍令他們不安,希望中國不要駐軍香港。這是什麼殖民心態?

 

讓我們回顧歷史,香港在作殖民地的時候,每年向倫敦政府繳納大批軍費,但是英軍有盡到保護香港的責任嗎?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軍隊進攻香港,英軍的抵抗只有一天。是的,一天。當時中國一聽到日軍進攻香港就立刻派軍隊趕來作戰,還走在路上,就聽說英軍已經投降了,只好折回。想想看,當年中國軍隊武器再差,也沒有聽說一天就投降的。香港人不覺得所繳的軍費有點冤枉麼?

 

YST 首先就不相信英軍在香港沒有肇事。以西方人的德行和英軍過去的紀錄,酗酒打架鬧事是一定的,強姦女人也非常可能。但是英國有領事裁判權,香港人在英國人面前根本不是人,即使英國軍隊犯罪,香港人也只有忍氣吞聲。

 

香港人對英軍逆來順受,憑什麼害怕中國的軍隊?

 

面對回歸,香港人歡迎英軍,但是不歡迎中國軍隊進駐,香港人是什麼心理?

 

香港人真不要臉!根本不是東西。

 

結果解放軍駐紮香港十年,盡忠職守,紀律嚴明,對市民的生活秋毫不犯。

香港人沒有付1分錢的軍費給中國,香港人面對祖國難道不慚愧嗎?

「細劉」和 whowhoamamii 有什麼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

 

(三)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之2:利用「535事件」爭「人權」

 

香蕉華人對中國最大的非議就是「人權」,尤其表現在「535事件」上。這一點在「細劉」和 whowhoamamii 的文章裏面都共同提到。

 

首先,YST 要問:香港人在英國統治下有什麼「人權」?

香港人做為殖民本來就是下等人,或者根本不是人,英國人從來沒有把香港人當人。香港的警察是很黑暗的,最高級的警官都是英國人,握有最大的裁判權。香港人要打就打,要關就關。香港人屁都不敢放。

香港的鞭刑跟新加坡一樣,是公開的,打得你皮開肉綻,哇哇鬼叫。香港人的人權在哪裏?

香港監獄非常黑暗,獄中一定有黑老大,犯人一入獄,不吃藥都不行,打到你吃。香港犯人入獄後變成吸毒者是100%。香港人的人權在哪裏?

 

英國統治下,香港人有什麼人權?我呸!香港人自抬身價。

 

香港人一聽說要回歸中國,「人權」的意識馬上高漲。原因很簡單,香港人自認在英國人面前不是人,但是在中國人面前是高等人。就這麼回事。

一九八九年發生了「535事件」,香港人可逮到機會了。香港大量的資金湧入北京,支持反對中國政府的「535運動」。

 

「535事件」是一個政治奪權事件,學生領袖柴玲已經叫出「打倒李鵬偽政權!」的口號,中國版的「自由女神」塑像也已經在天安門廣場豎立起來,傻瓜也知道這個事件絕對不可能善了。

 

「535事件」背後有三個主要勢力:美國、香港、與台灣。

這三者之中美國和香港的力量遠比台灣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在教導北京的學生什麼是「民主」,香港和台灣的錢大量湧入,供給學生吃喝,搞長期抗爭。尤其九七大限快到,香港人出錢遠比台灣多。

香港人不遺餘力鼓動這批學生搞「民主化」,不達到「美國標準」絕不罷手,人民幣$3.25一罐的可樂和$4.50一罐的橘子汁大量免費供應,而當時工人一天的工資才4塊錢。你說那些苦哈哈的學生肯離開天安門嗎?

 

香港人自己沒種,用錢買大陸大學生的賤命為他們爭取「人權」,這是我最看不起香港人的地方。

 

美國人在「535事件」的目標是中國分裂,底線是中共政權垮台;香港人的目標是中國放棄收回香港。你想想,「535事件」能善了嗎?

政治最後的攤牌是武力決勝,中共政權有百萬雄兵,怎麼可能在學生面前退卻?鄧小平不會,尼克森也不會,他們都對學生開了槍,都是以學生失敗作結束。

香港人敢罵美國總統嗎?當然不敢,連香港人的主子英國人都不敢。

 

香港人在「535事件」的表現最是無恥,自己懦弱,花錢買別人替他們賣命。香港人口中叫著「人權」,心中想著「九七大限」,眼中流著鱷魚的眼淚。香港人讓我看到人性最醜惡的一面。

 

「細劉」和 whowhoamamii 還好意思提每年在香港舉辦的535紀念。YST 每次看到香港人點一根蠟燭在廣場作“哀淒”狀就有說不出的噁心。香港人的自私自利、懦弱和虛假全寫在臉上。

 

不要臉!香港人有種就自己搞革命!

 

(四)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之3:反對「二十三條立法」

 

香港人爭取「自由」最無恥的地方就是發動五十萬人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我敢向你保証這些遊行人中看過「二十三條法案」內容的不到10%,看過又瞭解的不到1%。這些遊行者絕大多數是被香蕉華人和外國勢力煽動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細劉」和 whowhoamamii 都猛烈攻擊「二十三條立法」。好,作為一個外地人,YST 現在就挑戰他們「第二十三條」的知識。

 

YST 是看了整個二十三條的草案的。現在簡單敘述如下: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建立聯繫。

 

YST 看了半天,想不出第二十三條有任何地方比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更限制人民的自由和人權。如果這個條文出現在美國的法律下,沒有一個人會叫囂什麼剝奪人民的自由和人權等等鬼話。難道台灣就允許人民顛覆政府嗎?

民進黨不妨跟美國的黑豹黨聯絡一下搞一點「合作計畫」,你看美國聯邦調查局會不會找上你?

 

美國自從「911事件」以後就公布了新的本土安全法,凡是可疑的恐怖分子,不但可以隨時監聽,而且可以任意拘留,比香港的第二十三條厲害太多了。

香港人為什麼不去抗議美國政府?

美國國會還好意思指責香港的立法,也不去自己照照鏡子。

 

大陸的中央政府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的第二十三條基本法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由於香港一百多年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又如此接近中國大陸,所以歷史上,香港一直是各國間諜聚集的地方,更是國共間諜角力的主要戰場,這是公開的祕密。

 

你想想,在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中國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陪列強玩這種間諜對間諜的遊戲。等到香港回歸,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當然不願意在自己的國土上再繼續這種遊戲。

我很奇怪,這麼重要的事情中國為什麼要等6年?

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在香港回歸以前這條法律就訂好了,而且清清楚楚寫在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裏面,叫這些外國和台灣的間諜及早準備滾蛋,否則回歸的第一天中國就開始收拾你。我認為這是中共和英國談判時重大的疏忽。

 

如果台灣和美國對香港第二十三條感到不滿,那麼美國要不要把紐約劃為「自由間諜區」?台灣要不要把高雄劃為「自由間諜區」?只要在「自由間諜區」從事顛覆、煽動、暗殺、和竊取情報的工作,當地政府都不得加以追究。美國和台灣肯嗎?

 

2003年香港第二十三條要立法自訂「國家安全條例」,即使尚未通過,台灣馬上就恐慌了,要求行政院裁撤「中華旅行社」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等駐香港單位。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單位是眾所周知的國府在香港的間諜機構,前者隸屬國民黨,後者隸屬中華民國。所以台灣政府也好,英美列強也罷,高叫違反人權是假,從事已久的間諜活動遭受嚴重打擊是真。

 

香港人在2003年7月1日的五十萬人「反第二十三條」大遊行是受到外國和台灣政府的利用,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些贊成外國間諜在香港從事活動的香港人完全不是個東西,他們對不起國家,也對不起中華民族。

 

「細劉」和 whowhoamamii 反「第二十三條」的言論居心叵測,不配做中國人。

 

(五)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之4:推動直選特首。

 

香蕉華人最喜歡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就是「民主」,香港的香蕉華人當然不會例外。可笑的是,香港人作了一百五十五年的殖民,對英國殖民者不但百依百順,而且是逆來順受,什麼時候要求過「民主」了?

 

新加坡人在林德的不斷爭取下於1954年底獲得英政府的有限自治(Limited Self-Government )。香港人做了什麼?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各政黨領袖前赴倫敦,成功說服英國政府給予新加坡完全自治(Full Self-Government),連總督都是由非英國人擔任。香港人做了什麼?

 

答案是:香港人什麼都沒做,香港人乖乖地做了英國一百五十五年的順民。

 

真奇怪了,等到香港一回歸中國,香港人便要求民主,推動直選。香港人有這個能力嗎?怎麼一百五十五年都沒有想到直選呢?

 

真奇怪了,一百五十五年來都是倫敦政府派遣總督來香港管理,為什麼現在回歸就等不及要直選特首?

倫敦政府可以派總督,憑什麼北京政府就不能派特首?香港人不是殖民心態犯賤嗎?

 

做了一百五十五年順民的香港人有能力當家作主嗎?

 

當然沒有。香蕉華人這麼多,香港人需要北京政府的監督,否則很可能做出出賣國家利益的事。

 

在所有香蕉華人中,我最懷疑的人就是陳方安生。陳方安生是香港最大的一個香蕉華人,她是香港的李光耀,連說英語都跟李光耀一樣帶著明顯的英國腔。陳方安生能很快升到香港首位華人布政司,顯然英國對她很中意,很可能是英國和西方國家留下來的棋子。陳方安生對中國的忠誠是非常值得懷疑的,香港市民和西方傳媒稱她為「香港良心」和「香港鐵娘子」更令我對她懷疑,這就像西方國家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緬甸的昂山素姬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吹捧出一個西方喜歡的代理人。

 

布政司應該是所有司中最大的,陳方安生婉拒了英國的封爵,認為她一定會當首任特首。但是中國沒有這麼笨,當然不信任她,連我都不會信。中國選了董建華,陳方安生就不肯跟董建華合作,最後中國只有請她走路。陳方安生自以為擁有香港民意,帶頭出來遊行推動直選,我對她更加不信任了。陳方安生是一隻標準的英國狗,她根本不知道香港需要什麼,因為她不知道中國需要什麼。陳方安生在心底並不認為香港的利益必須以中國的利益為前提,所以她也不會計畫香港的發展如何配合中國的發展。

 

崛起的中國最要防備的就是這種西方帝國主義者養大的又鍾愛的狗,YST 客氣地稱他們為「香蕉華人」,其實他們都是西方人的狗。

 

(六)香港香蕉華人的特徵之5:忘恩負義不知感恩圖報的小人。

 

香蕉華人買辦做久了,很自然的有了「二鬼子」心態,自認為是高等華人,視洋人為主子,自己在洋人面前低一等,但是比不會說英語的傳統華人要高一等,非常令人討厭。

 

香港人要搞清楚,沒有中國,就沒有香港。中國是香港生存的前提,百年來從未改變。

 

由於西方國家抵制中國,香港成為中國的櫥窗和進出口的門戶。一個只有兩、三百萬人口的香港是一個六、七億人口唯一的對外貿易的港口,香港能不富得流油嗎?我記得每一個在香港做進出口的公司要抽取4%進出口值作為利潤。4%的利潤是不得了的,很多高科技公司連它一半的利潤都沒有。香港人做的是坐地分贓的無本生意,除了說幾句英語與準備幾份英文的文件什麼本事都不需要。這就是為什麼香港人富了這麼久,但是香港沒有一個好大學,沒有一個有研究能力的大學,因為香港人發財不需要高深學問,不需要努力做研究。香港人是膚淺的生意人。

 

香港人的財富是國際政治和帝國主義者的壓迫形成的,香港人本身並沒有本事,香港人根本沒有自大和自滿的任何理由。香港人過去靠大陸發財,現在靠大陸發財,將來還是靠大陸發財。但是香港人看不起大陸人,因為香港人有錢又會說英語,自以為高人一等。其實,香港人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當香港面臨回歸的時候,突然發覺自己沒有能力培養當地人才,香港大學不過是國外大學的先修班,自己本身根本沒有競爭能力,香港的研發能力是0,比大陸差遠了。香港人慌了手腳,這才成立香港第一個有研究能力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的個人收入大約是三萬美元,與新加坡相當,是台灣的兩倍,是大陸的十五倍。但是香港人的生產力真的有大陸人的十五倍嗎?當然沒有,開什麼玩笑?

 

「細劉」一直強調香港人工作很努力,這又怎樣?

台灣人、韓國人、大陸人,那個不努力,為什麼就你香港人賺錢特別多?

在大陸從事高科技研究的人比香港人聰明,又比香港人努力,為什麼收入只有香港人的10分之一?

 

香港人由於政治因素吸大陸人的血汗而致富。中國改革開放後,香港的地位一天天地下落,因為獨家進出口的生意做不成了。中國越是開放,香港越是完蛋,香港人根本沒有辦法保持收入的優勢。

 

香港最大的競爭者,一是廣州,二是上海。上海就不必說了。廣州在北面建了一個新的白雲機場,非常漂亮,又在南邊建了一個深水港。所以國際運輸不論空運或是海運都可以直達廣州,根本不需要香港做為轉口。廣州、珠海、和深圳這個三角地帶有科研、有工業、有金融業,有優秀的高技術人才,有龐大又勤勞的勞動力,樣樣齊全,而且交通發達,互相支援,條件遠比香港好。香港人還在做夢,自以為了不起,會說英語。

 

香港人是命好,香港人的收入應該降低,但是目前的政治環境不能讓它降低。

為什麼?因為國家實行「一國兩制」,中國拼了命也要維持香港的繁榮,不能落人口實,要讓西方帝國主義者閉嘴,要讓台灣人有希望。所以中國政府不斷地給香港優惠(CEPA)同時限制廣州與上海的發展。如果中國的中央政府任由廣州和上海自由發展的話,香港早就被打垮了。

 

香港是中國收入最高的地區,但是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中國政府一直用其他地方的稅收來補貼香港。這是標準的劫貧濟富,只有中共這種中央集權的政府才能辦到。

 

中國今天如果是香港人期望的民主政府,YST向你保証所有中國地方政府的首長都會跳起來反對用他們的稅收接濟香港。

香港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真不知道自己什麼東西,有幾斤幾兩。香港人狂妄無知,說不出的令人討厭。

 

「細劉」和 whowhoamamii 滿嘴胡言亂語,是標準不知感恩圖報的香港人。

 

(七)結論

 

大多數的香港人,尤其是香蕉華人,沒有國家觀念,滿腦子「二鬼子」心態,自私自利,純粹的經濟動物,談來談去都是錢,沒有文化,沒有深度,俗不可耐。

 

講一個真實笑話給各位聽。

一九九九年,YST 去香港旅遊。

我問導遊小姐貴姓,她說姓蕭。

我說:「哦,蕭何的蕭。」

她連忙說:「不是,是經濟蕭條的蕭。」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人的人文水平。

 

YST 去大陸旅行,湖南的導遊是長沙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小姐,介紹岳麓書院把歷史人物的事蹟和陳列的古蹟講解得深入又動人;廣州的導遊小姐是中山大學英國文學系的畢業生,中英文都非常流利,介紹黃花崗的烈士墓令我感動;杭州的導遊先生是浙江大學的教授,出口成章,學養就不必說了。

同樣是導遊的工作,香港人比大陸人差遠了。若是擺在同一個地方競爭,香港人根本沒飯吃。

 

是的,香港人非常自私自利,想要好處的時候就號稱「一國」,需要盡義務的時候就號稱「兩制」;香港有困難祖國就來救,祖國有了困難香港人無動於衷甚至說風涼話。英國人在香港作威作福,香港人向英國納稅心甘情願。回歸十年,香港人拿了多少祖國的好處,但是沒有付祖國一分錢的稅,香港人反而天天怨聲載道。

我不知道香港人的驕傲在哪裏?香港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不論是「細劉」還是 whowhoamamii 的文章,我看了都很反感。

「細劉」連香港總督彭定康三個漂亮女兒都成為羨慕、稱讚和崇拜的對象,做奴才真是到了家了。彭定康三個漂亮女兒能給香港人什麼好處嗎?香港人見了她們就可以不吃飯嗎?什麼心態?

尤其 whowhoamamii 的文章完全屬於賣國言論,懷念英國殖民統治,詆毀一百多年來養育香港的中國父母,其心可誅。

他們太不懂事了,像小孩似的要這個、要那個,但是不懂得自己能做什麼,能回報什麼,也看不到別人在做什麼。

 

既然是香蕉華人,YST 只好引西方人的話來教訓香港人。這是已故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名言:

 

Ask not what the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

問自己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中國不欠香港人任何東西,而是香港人欠中國太多。至少九成的香港人都應該好好想想老甘說的話。

 

香港人要想好如何回報中國,才有資格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漫談香港(0):前言

去年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的時候,一些香蕉香港人對回歸做出很多負面反應。

YST有感而發,於是寫了一篇「香港人」(2007/07/06

 

一個月前,這篇老文章又被讀者舊話重提因而自動上升到首頁。由於討論非常熱烈,閱覽數由原來的六、七千迅速上升到超過兩萬,YST沒有參加這些討論。

 

經過一個月的沈澱,YST認為有重返香港話題的必要,但是這次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

上一次談論香港,YST集中精力談香港的人,談香港人在政治上對中國的認同與挑釁。

這一次談論香港,YST要集中精力談香港的地理環境,談地理環境使香港人在經濟上對中國形成的依賴與拖累。

 

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都是人的活動,所以主角都是人。解決香港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香港人。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華人,這可不是一小撮,他們的影響絕對不能忽視。25%的香蕉華人所造成的雜音足以造成輿論上的風波,25%的香蕉華人反對中國的活動可以直接影響香港特區政府的穩定性。這一點英國人是非常清楚的。

 

香港人受英國殖民的影響,所以在政治上對中國的認同度不高,因而在經濟上對中國需索無度。最有趣的是在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長期灌輸和煽動下,很多香港人自抬身價覺得自己是世界人,使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變得很淡薄並且這種淡薄得到合理化。這是非常膚淺又極為可笑的現象。

 

去年YST看了香港回歸十週年慶祝晚會全部的錄影,看後非常的感慨。所有含有一點點深度、帶一點點文化氣息、需要一點點毅力才有能力表演的節目都是大陸來的藝人。香港本土藝人(包括四大天王)的表演都是膚淺的。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並沒有使香港產生任何有點深度可以令人驕傲的新文化。唉,這就是香港。

 

想想看,香港是個經濟社會,本身沒有什麼文化,香港人滿腦子鈔票,拿什麼做世界人

 

香港雖然成為國際性城市已經超過一百年,成為世界前列的大城市也超過五十年,但是草包香港人非常多,這些人說著半生不熟的廣東英文就自認是世界公民了,他(她)們滿口現代新名詞,迷失了本體,也忘了自己的身分。

世界公民是自欺欺人的名詞。其實除非你是貝多芬,有誰敢號稱自己是世界人?連愛因斯坦都不敢忘了自己是猶太人。

 

看看下面這兩張香港大學哲學系的學生陳巧文宣揚人權的照片,讀者就知道上面這段話是甚麼意思。

 

 

世界人為西藏人爭取普世價值

 

 

四海一家,這張照片使我想起上個世紀六0年代的嬉皮世界(Hippyland)。

 

嬉皮(Hippies)是1960年代初一群叛逆的美國年輕人,他們獨特的風格漸漸燃燒到全世界成為一種年輕人的時尚風氣,譬如把嶄新的牛仔褲弄幾個補丁、戳幾個洞。

我有一個朋友當年深入嬉皮營一探究竟,跟他們混在一起吃喝,一起吸大麻。他說你知道,一面聽吉他的彈唱,一面從旁邊的人接過大麻,吸一口,又傳給旁邊另一個人,那種親密一家的感覺和氣氛真是難以形容。他對我說,這些人講兩句話就會冒出一個“goovie”,非常有趣,是這群人的特色,除此以外他也看不出有什麼特殊文化或哲學思想。嬉皮與其說是文化不如說是流行(fashion),是西方世界年輕人反叛時代(the established)的一種流行。

 

陳巧文是標準西方哲學系製造出來的垃圾。目前號稱野草莓在台北「自由廣場」靜坐抗議的台大學生跟陳巧文是同一類的貨色。雖然同屬垃圾,台大學生的等級肯定更差,因為他(她)們靜坐抗議的背後其實是教授的鼓動,自覺性差了許多。台大不如港大於此可見,呵呵呵!

 

但是說到底,香港人是經濟動物,政治從來就是次要的。香港活動的主軸毫無疑問是經濟,香港是錢的世界。在香港,錢說話的聲音最大。所以YST這次寫香港主要就是談香港的經濟,我把標題訂為「香港的未來」。

 

「香港的未來」寫得並不順利,越寫越多,越寫越雜,無法收尾,也有點離題。所以我改變主意,把「香港的未來」改成「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這就容易掌握了。「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計畫寫六篇:

(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三)香港的邊緣化

(四)香港中國長期的悲哀

(五)香港人

(六)結論

 

YST有很多系列文章都沒有完成,譬如「漫談海軍」,害我時常記掛。希望這次能一鼓作氣把這六篇寫完,然後不再記掛香港。

 

六篇寫完以後,惡貫滿盈的陳水扁也應該被起訴了。YST趁機休息一下,沏一壺茶看好戲。


漫談香港(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本系列論述的主軸是經濟,但是經濟沒有不受政治影響的,特別是香港的經濟,它是百分之百國際政治扭曲下的產物。直到今天香港回歸中國已經11年了,國際政治在香港經濟留下的包袱仍然尾大不掉,英國政府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微妙地持續進行,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這些因素都不會改變。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原因都是政治。從英國的殖民統治到回歸中國後的「一國兩制」,香港的政治一直是畸型的,導致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是畸型的。所以我們談論香港的經濟必須先談香港的政治。

 

(1)香港的簡短歷史

 

香港地方雖小卻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我們中國人要從香港記取歷史的教訓。

 

香港在十九世紀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漁村。香港本身是一個非常小的島,面積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

 

1840年中英發生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在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於是英國在中國的國土邊緣有了一塊立足之地,英國將香港建設為對華貿易的轉口港。從這個時候開始,香港作為轉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來從未改變。

 

英國對華的侵略是步步為營的,當然不會以擁有香港為滿足,因為香港島實在太小了。1856年,英國與法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再一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九龍半島的面積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與南面的香港島隔海相望,最短的距離大約三公里。與九龍半島對望的香港島北岸是香港最繁榮的地方。香港島的北岸與九龍半島之間的廣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英國人非常精明,香港島加九龍半島是不可能自給自足的,幅員太小了。於是英國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兩百多個島嶼,通稱為“新界”,為期99年。

 

新界與大陸連接的陸地面積是 747.2平方公里,加上 233個離島,總面積達到 975.2平方公里,佔香港區域面積的88.6%,將近九成。

 

(2)新界對香港的關鍵性

 

要瞭解香港問題必須先對香港的地理環境有基本認識,我們先看一幅地圖:

 

  

上面這幅地圖清楚標明了大陸、新界、九龍、香港之間的關係。

地圖中的主要部分,用深綠色標示的,全部屬於新界;

地圖中有兩塊淺灰色區域,北邊那一塊淺灰色連接新界的區域就是九龍半島,南邊那塊淺灰色的小島就是香港;

地圖中最北邊與新界相連接的深灰色的區域是中國大陸;

地圖中的白色部分是海。

 

只要看一眼這幅地圖我們就立刻明瞭新界對香港的重要性,也說明了新界在中英談判的關鍵性。事實上,香港最大的貨櫃碼頭是在新界的葵青區,位於維多利亞港的西北角。

 

如果沒有新界,香港與九龍是不可能存活的。這就是地緣政治。

 

(3)中英的香港談判

 

香港與九龍屬於永久割讓,但是新界是租借的,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

 

由於新界的租期即將滿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1982年9月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談要求繼續租借新界。柴契爾夫人選擇這個時候,因為大英帝國剛剛在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戰勝了阿根廷。

阿根廷軍隊是在1982年06月14日向英軍投降,三個月後“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就意氣風發地來到北京,英國人是以戰勝阿根廷的軍威來和中國政府談判的。

 

很明顯,英國佬不過是想訛詐。你想想,1982年的中共是上升中的強權連老美都拿她沒辦法,這時候的美國還沒有從越戰失敗的陰影中緩過氣來,能為英國撐腰嗎?

 

再看一眼上面的地圖,中國只要收回新界就要了香港和九龍的命,英國根本沒有談判的本錢。想想看,回歸前香港島加九龍半島的人口已經超過三百萬,擠在 125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兩萬四千人,即使有新界都不可能吃飽,如果沒有新界會立刻餓死。英國佬跟中國人談判能有什麼籌碼?

 

中國人的策略是不談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談香港與九龍如何歸還。

 

1982年09月2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柴契爾夫人。在此之前,中國總理已經與她舉行了會談,清楚表達中國的立場。

柴契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還想跟鄧小平討價還價,她的理由是「香港只有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才能維持繁榮」。柴契爾夫人的話是帶有嚴重侮辱性的。

鄧小平的回答是:「香港與九龍必須歸還給中國。主權問題是沒有談判餘地的,今天我跟你談論這個問題,是給你面子。如果英國不準備自動歸還,中國將啟動自己的程序提前收回香港與九龍」。

 

這一段對話真是精彩,是中英在香港問題會談的經典對白。柴契爾夫人的話是驕傲的虛張聲勢;鄧小平的話是務實的冷靜攤牌。一個回合,勝負立分。

 

國際談判就是這麼一回事,外面表現的是氣勢(先聲奪人),內心的活動是觀察(互相摸底),底牌就是實力對決。所以明示也好、暗示也罷,只要一方釋放出軍事解決的堅強意志,大原則的爭執就沒有意義了。柴契爾夫人知道自己踢到了鐵板,面臨軍事攤牌。如果會場不見,那就戰場相見。若是想繼續會場見,談的就是如何執行強者要求的細節。大英帝國幾百年來都是使用這一招建立了她龐大的殖民帝國,只不過這次強弱的角色互換英國也沒有話說。

 

英國不是省油的燈,雖然踢到鐵板但是並沒有立刻屈服。英國選擇繼續談判,利益不但要全力維護,而且即使退讓也要一點一點地退讓,不放棄任何細節,儘可能爭取最大的利益。英國是談判桌上的高手。

 

中英談判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談判決定原則,第二階段的談判決定細節。

 

第一階段的談判從1982年09月到1983年06月,中英進行了四輪談判,結果徒勞無功,談判不得不終止。英國最大的花招是堅持用主權交換治權,這個要求被中國嚴詞拒絕。

 

1983年09月,鄧小平對訪華的英國前首相希思說,主權交換治權不可行,如果英國不改變態度,中國將在1984年09月單方面公布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

 

鄧小平的話非常清楚是最後通牒。一個月後,英國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繼續談判。在隨後的兩論談判中,英國確認不再堅持香港由英國治理,也不謀求任何形式的共管,並且同意在1997年07月歸還香港與九龍的主權與治權。

 

於是香港與九龍如期回歸中國的基本原則英國終於同意了,後來第二階段的艱苦談判不過是如何執行回歸的細節。這些細節是很有學問的,權力的交接從來不是簡單的事,過渡期間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會出大亂子。

 

第二階段的談判從1983年12月到1984年09月,總共進行了22輪的會談。談判期間英國的態度反覆,不斷地違背第5輪與第6輪談判所同意的事項,譬如要求中國承諾不駐軍香港、要求英國駐港官員的地位高於其他國家的駐港總領事、要求中國允諾英國在過渡期間對香港政府可能作出的改變、要求中國在1997年後原封不動地接受英國留下的香港政府.....等等。

 

看到沒有?英國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把未來的香港變成英國能夠影響的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直接抵觸中國的主權。

 

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不但是談判的高手而且心思狡詐、心腸陰毒、一肚子壞水。英國即使身處弱勢仍然不肯放手當年搶奪得來的土地,處處使壞、處處為對方設下陷阱,非常難纏。

 

中國對英國這些要求當然堅決反對,一項也不能接受。但是從這些無理的要求我們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國主義對香港的態度和對中國的意圖。西方國家的民主與人權跟他們在利益爭奪中表現的霸道與殘酷是尖銳的對比,這是西方列強在國際間慣用的兩面手法,是所有的中國人必須清楚認識和牢牢記住的。

 

(4)香港的回歸與英國的干擾

 

香港是回歸中國了,但是回歸的過程並不順利。英國人在談判上非常的陰毒與難纏,在過渡期間埋下地雷,香港回歸的談判過程不但又長又艱苦而且無法擺脫英國的某些糾纏,也無法避免某些地雷。

 

想想馬來西亞華人與巫人的糾紛、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火拼、麥克馬洪線遺留的問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我們只要觀察英國的殖民歷史就不難發現,英國在離開殖民地的時候一定會埋下地雷,造成以後治理的困難,從無例外

 

英國人是最奸詐的,這個歷時兩年的22輪談判其中的細節我們就不去細述。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從這個歷史談判吸取教訓,看清英國的真面目並且明白指出英國人玩弄的手法。

 

YST 把英國努力運作的手法歸納為三招:

 

1. 爭取離開前狠撈最後一票

 

英國人是非常實際的,對利益的盤算非常精明。在爭取主權與爭取治權都遭到失敗後,英國就改變戰略,爭取在走之前狠撈最後一票。這種例子很多,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興建赤臘角國際機場(見下圖)。

 

 

赤臘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航空業界簡稱 CLK)又稱香港國際機場,耗資兩百億美元,是全世界造價最貴的機場。

 

這個機場位於香港西面、新界的大嶼山西北方的赤臘角島。建造過程是通過巨大的工程把整個赤臘角的山鏟平成為一個人工島,鏟平填海後的赤臘角島面積增加了一倍達到12.5平方公里,機場就建在這座人工島上。這是一個非常巨大和非常昂貴的工程,英國趁1989年天安門事件引發的信心危機單獨展開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計畫工作,香港總督於1989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

 

由於造價非常昂貴,而且所需要的貸款毫無疑問會跨越1997年07月01日的香港移交,這個新機場計劃立刻引起中國的嚴重關切,中國批評這項建設將引發未來香港特區政府沈重的財政負擔。

於是中英兩國對新機場的財務安排成立正式商談的委員會,並且進行了多次談判。

 

1991年09月03日英國首相梅傑與中國總理李鵬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有關赤臘角國際機場的備忘錄,對港英政府在過渡期間的授權與1997年06月30日以後的舉債都有所規範,並且清楚規定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得少於 250億港元。中方同意中國銀行在貸款上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共同領導的「機場委員會」安排赤臘角國際機場的建設事宜。

 

但是英國佬是奸詐的,港英政府早在1990年04月,中英談判仍在進行的時候,就私下成立了“臨時機場管理局”,把工程的合約悄悄地逐步發包。猜猜看,這些工程合約都發給了誰?

呵呵呵,你猜得不錯,幾乎所有的工程都包給英國的公司。這英國真是有夠陰的。英國佬的撈錢太陰、太大、太狠、太不像話,以至引起眼紅的美國提出強烈抗議。

 

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興建工程於1992年開工,據說聚集了全球二分之一的挖土機與起重吊車,歷經6年才完工。這個機場是英國“光榮離開香港”的象徵,所以九七大限之前完工攸關英國的面子。不幸的是,雖然卯足全力、加班加點,工期比原定計畫還是多了一年,末代港督彭定康非常失望,只好改乘遊艇灰溜溜地離開香港。

 

嶄新的赤臘角國際機場終於完工了,1998年07月0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臨主持開幕儀式,同年7月6日新機場正式運作。

 

2. 埋下未來經濟的定時炸彈

 

英國人離開香港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自然會有些大動作,既警告中國也昭告世人。大動作的目的是,一方面要製造光榮撤退的景象,一方面要製造香港離開英國就陷入悲慘的景象。於是英國精心為香港的經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製造這個定時炸彈其實是很容易的,手法就是英國利用香港人貪婪的心理在回歸前用房地產吹起經濟泡沫。

 

英國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麼多錢、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麼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個錢的世界,英國利用銀行貸款帶動香港房地產上漲,這就刺激香港人的貪念開始追高,加速了房地產的飛漲,製造了大量“隔夜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與「億萬富翁」。香港人覺得自己非常富有,頭腦發熱、說話氣粗、高興得找不到北,所有的市場都交易熱絡,市面一片繁榮,很快就形成泡沫經濟。

等到中國一接手這個泡沫就破滅了,房價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產。香港人除了懷念英國人、大罵中國和共產黨,還能怎樣?

 

你看,英國佬這一手既造就了英國的“光榮撤退”,也應了柴契爾夫人對鄧小平說的「香港只有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才能維持繁榮」。

 

3. 製造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為未來的香港特區政府製造反對勢力,這對英國來說就太容易了。英國是現任的統治者,兩把策略就搞定,一把民間,一把政府。

 

民間的策略就是開動輿論宣揚民主與人權。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從來不談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時候也從不談人權。自從與中國達成政權移交後就開始大談民主和普選,鞭子一放下來就開始大談人權。香港的民主派就是這樣形成的,香港的人權派就紛紛冒出來,連陳巧文這種乳臭未乾的學生也敢出來叫囂。民主呀,人權呀,香港無病也可以叫得震天價響並且製造出大麻煩,看看台灣就知道了。

 

府內的策略就是在港英政府培養和提拔親英人士。英國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國的香蕉華人為官,這就方便政權移交後間接控制香港。在第二階段的談判,英國號稱為了香港的穩定強力要求中國在1997年後原封不動地接受英國留下的香港政府,道理就在此。

 

英國首選的代理人就是陳方安生。英國佬所用的手法實在不堪,譬如鼓動輿論寫肉麻的吹捧文章加封陳方安生為「香港的良心」、「香港的鐵娘子」等等暱稱。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陳方安生是英國留在香港的棋子,這些肉麻的稱號一文不值。想想看,外國的代理人會有什麼良心?

 

英國本來要冊封陳方安生為爵士,被陳方安生婉拒,因為陳方安生認為自己篤定會成為香港第一任的特首,英國爵士對此不利。其實中國政府早就看穿陳方安生是英國的代理人,根本不可能任命她作特首。

 

陳方安生是過氣的政客,不可能在香港政壇呼風喚雨,2017年香港特首直選的時候,陳方安生已經77歲了,還能領導香港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是像陳方安生這樣的香蕉華人非常多,構成香港特區政府政治改革與政務推行最大的阻力。

漫談香港(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香港今天的繁榮不是正常的繁榮,因為香港的經濟不是一個正常的經濟,從1842年起就不是,現在也不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是。

 

(1)香港寄生於中國

 

中國有一句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麼香港靠什麼呢?

答案是: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讓給英國以前是一個小漁村,居民以捕魚為生。捕魚能致富嗎?當然不能。不過那時候的香港人雖苦,過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英國佔領香港後把香港建設成英國對中國的轉口港,香港這就發達了。這時候香港人吃的是什麼?是中國辛勤創造的財富,不再是香港附近水中的魚。換句話說,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國的一群人,本身並沒有什麼生產力,生活雖好並不踏實。

 

事實是,香港人優裕的生活是建築在香港成為西方世界在中國的橋頭堡上。這是西方人的驕傲,香蕉華人的光榮,中國人的恥辱。

 

(2)香港經濟的騰飛

 

很多人,尤其是香蕉華人,肯定不同意上述香港寄生中國的說法。讓我們用一些簡單的數字來說明。

 

香港與九龍分別於1842年與1856年割讓給英國,但是在1950年以前並不比中國沿海的大城市更繁榮,譬如天津與上海。香港真正的繁榮開始於50年代,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禁運與封鎖,香港成為中國與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但是由於中國主張自力更生,香港的繁榮在這段時間是有限的。

 

香港經濟真正的騰飛起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被西方封鎖將近三十年的大陸,一旦政策從自力更生變成改革開放,需要從西方引進的物質是不得了的。

 

讓我們用數字來說話。香港的恆生指數1978年以前接近500點,1998年達到18000點,20年內翻了40倍。沒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國家在轉口貿易的操縱,香港經濟是不可能騰飛的。

 

(3)香港的明天

 

我們要問:香港的明天會更好嗎?

答案是:不會,香港沒有這個條件。地緣決定一切,香港未來必定被邊緣化。

 

香港的未來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問題。YST想從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香港的未來。

 

(4)香港經濟的競爭對手

 

我們問:香港經濟的騰飛(20年內翻了40倍)是正常現象嗎?

答案是:絕對不是。香港的繁榮是畸型的,是政治操縱下的氣泡,這個被英國吹起的泡泡終歸是要破滅的。

 

我們再問:泡沫化的香港會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嗎?

答案是:當然不會。這正是中國的悲哀(the true sorrow of China)。

 

好了,你一定會問: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了,它的經濟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很多人都認為是上海,這個回答不全對。是的,上海已經部分取代了香港在中國金融界的地位,只等中國大陸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上海很快就完全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但是上海也只能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真正把香港全面邊緣化的城市是廣州。

漫談香港(三):香港的邊緣化

1842年以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香港現在最可能的情況仍然還是一個小漁村。

為什麼?因為香港沒有成為一個商業大港的地理條件。

 

(1)商業大港的必要條件

 

一個商業大港的形成有很多條件,從定義上它自然必須是一個優良的海港,所謂優良的海港就是港闊水深,這是一個非常膚淺、誰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僅是港闊水深是不夠的,夏威夷也是港闊水深,能成為商業大港嗎?當然不能。

 

一個優良的海港要成為商業大港,它必須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擁有廣大的腹地。

 

什麼叫做腹地?

腹地就是一片廣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優質人口與龐大的生產。其實重點就在「龐大的生產」這五個字上,「廣袤的土地」與「大量的優質人口」不過是「龐大生產」的保証罷了。

 

想想看,商業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個海港沒有龐大的生產作為腹地,就無物可流,那麼要這個港口做甚麼?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福州與廈門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為什麼?因為這兩個港口都沒有廣大的腹地。福建多山,人口不夠多,生產力也不夠大,閩江流域太小又貧瘠,閩江口的福州沒有什麼物可流。廈門是個孤島,條件就更差了。這是為什麼福建人多往海外發展,因為家鄉的自然條件不好但是出海方便。福州與廈門即使港口再好也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

 

相反的,上海的天然條件並不是一個優良的海港,因為水太淺,1950年以前赴上海的大輪船都是停在江心,由小駁輪把客貨運到岸上。但是上海有廣大的腹地(整個長江流域的肥沃平原)、大量的優質人口(交大與復旦等一流學府)與龐大的生產(農產品、農產加工品、與各種輕、重工業產品),構成物流的充分條件。重要的是,現代的工程技術發達,人工港口不是問題。於是中共在東海的大、小洋山島用人工開出一個深水港,然後修建一條32公里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把洋山深水港與上海連接起來。

 

即使沒有洋山港,經過疏通開挖後的上海港(水深8-9米)在2004年的吞吐量達到三億八千兩百萬噸,首度超過多年來雄居世界第一的荷蘭鹿特丹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但是興建洋山港是有必要的,因為上海港已呈飽和而上海的物流量以每年20%速率在增加。

 

洋山深水港的工程建設分五期,工程建設從200206月開始。第一期在2005年02月完工開港,第五期工程將在2020年完成。

 

洋山深水港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啟用改寫了世界航運的版圖,直接影響整個東亞,譬如韓國釜山港的物流估計將減少30%。我們看兩張洋山深水港的照片。 

第一期工程完成後的洋山深水港:港口水深15米以上;碼頭岸線長度1600米;設計年吞吐量220萬標準箱;實際能力年吞吐量350-400萬標準箱。

 

 

連接洋山深水港與上海的東海大橋

 

上面的說明告訴我們三件事:

1.生產力決定一切;

2.福州與廈門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腹地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

3.上海的例子告訴我們:只要有腹地,人工開挖也建設出一個商業大港。

 

(2)廣州的優越性

 

河流決定一個港口的腹地。上海的腹地是長江流域,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位於長江出海口的上海就注定是中國的第一大商港,這個地位不可能動搖。

 

那麼,中國的南方呢?

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河流,雖比不上長江,但也非常富饒。珠江的出海口在廣州,這就決定珠江流域的商業大港是廣州。

 

廣州又名羊城,YST不知羊城出自何典,不過我們確知兩千多年以來廣州就是中國對南洋各國的貿易中心,繁華的程度遠超過新加坡,那時的上海不過是個小漁村。歐洲工業革命以後,西洋人和西洋文明最先進入中國的地方也是廣州。歷史上,廣州在國際貿易上一直佔據中國的龍頭地位直到19世紀才被上海取代。

 

如果要分析廣州,就不能只看廣州,必須看整個珠江三角洲。廣州位於東江、西江、北江的匯合處,處於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今天的廣州是中國的特大型城市,面積7434平方公里(略大於上海),戶籍人口大約八百萬,但是外來打工的人很多,所以廣州的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無論是政治、經濟、人口、面積,廣州都有資格成為下一個直轄市。

 

廣州是中國華南的最佳出海口,所以就像上海擁有華東,廣州擁有廣大的華南作為它的腹地。我們要知道,從武漢到廣州要比到上海更近和更快。只要華南的高速鐵路網建立,廣州的發展不可限量。尤其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饒之地而且人文薈萃,不但農產豐富而且工業發達還有一所非常優良的高等學府,中山大學。

 

廣州的工業有三大支柱,那就是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在“十五”期間(2001年到2005年)廣州加速發展了汽車、石化、化工、機械、鋼鐵、造船、電子、醫藥等八大產業基地。

 

上一節說過,生產力決定一切。聰明又勤勞的廣州人戰天鬥地把珠江三角洲發展成一個巨大的工業生產基地。於是一個商業大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具備了,其他都是次要的,完全不足為慮,方圓5百公里之內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廣州。

 

(3)香港被廣州邊緣化的必然性

 

當讀者看到上面這個子標題一定會問:香港是一個天然良港,港闊水深,遠比廣州港優良,怎麼可能被廣州邊緣化呢?

答案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香港遠離工業生產的基地,完全無法與廣州港競爭。

 

廣州人雄心萬丈,他們一面建設工業基地,一面改造港口設施、疏通航道、擴張航線與加強營運。香港擁有的一切硬體設施與軟體條件廣州都可以匹敵(match)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廣州擁有的龐大工業生產能力是香港不可能匹敵的。

 

香港的工業生產能力是0,沒有物流的自主性。

香港要騎在廣州港的頭上強迫運輸廣州的工業產品,其機率也是0。

香港唯一的作法是動用政治力量遊說北京的中央政府下令不准廣州發展廣州港,這個作法自從回歸後香港就不斷地在進行,但是成功的機率幾乎是0。

 

(4)廣州的物流發展

 

廣州的物流發展是全面的,在這裏我們只提三個重點,兩個硬體,一個軟體。

 

.新白雲機場

 

所謂港口分空港(飛機場)與海港。廣州在這方面大手筆做了兩件浩大的工程。

 

首先,廣州在北邊興建了一個全新的機場,叫新白雲機場。原有民國時期修建的白雲機場已經不再使用,被改為空曠的一片濕地,供鳥類與淺水小動物棲息。新白雲機場規模非常宏大,不但漂亮也非常現代化。廣州人誇口亞洲只有韓國新修建的仁川機場能跟新白雲機場相比。YST沒去過仁川機場,但是新白雲機場的確比上海國際機場還要漂亮,毫無疑問屬於國際一流機場中的前列。

 

.南沙深水港

 

但是新白雲機場不足以威脅香港,真正會把香港邊緣化的是已經部分完成而且還在繼續擴建的南沙港。

南沙深水港是廣州也是整個珠江三角洲發展最大的亮點。

 

 

南沙港區新建成的深水碼頭

 

南沙港的一期工程已經在200409月建成開港,二期工程也已經在200709月建成投產,深水碼頭至少可以同時停泊10艘十萬噸的輪船。目前在貨櫃碼頭上已經形成香港、廣州、深圳三足鼎立之勢。

 

不幸的是,香港、廣州、深圳這三個港口是在同一個鍋子裏面搶飯吃。

 

隨著南沙港的不斷擴建,這個屬於廣州的南沙港必然超越香港與深圳,成為珠江三角洲的龍頭港口。 

深圳的鹽田港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未來可以保住第二。

香港沒有任何可能跟南沙港與鹽田港競爭,不但一定會殿後,而且有可能完全被邊緣化到無物可流的地步。

 

讓我們看一下地圖,南沙港巨大的優勢一目瞭然。

 

 

珠江三角洲

 

南沙港無可取代的優勢有下面幾點:

1.南沙港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正中心,這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2.南沙港是珠江三角洲珠江之西唯一的港口;

3.南沙三面環海,港區港口岸線總長將近50公里,大型船隻泊位岸線長度26.5公里,其中水深 09-15米的天然深水海岸線長7公里;

4.工程改造後的深水碼頭水深達到17米,可以停泊裝載12,000個標準集裝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輪船;

5.交通方便,六線道(北半段為八線道)高速公路聯結最南端的龍穴島深水港和最北端的廣州市區,全長72公里;

6.即使用珠江東岸的東莞做例子,從東莞到南沙港比從東莞到香港,每個集裝箱的運費可節省100美元。這還只是運費,其他的手續費、裝卸費、加上時間成本等等節省的費用就大大超過這個數字了;

7.珠江西岸的貨物更不可能由香港來營運,運費成本相差太遠;

8.南沙港將興建糧食碼頭與油輪碼頭,計劃可停泊30萬噸的油輪,進一步便利廣州的石化工業。廣州每年生產的成品油將超過一千五百萬噸。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要做到長期物流的增長單是擴充港口的硬體設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做推廣的活動(promotion),我把這種推廣活動歸為物流的「軟體」。

 

負責推廣廣州物流的管道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於展覽與交流的會址定在廣州,所以又簡稱為「廣交會」。 

 

下面我們敘述「廣交會」的幾個重要特色:

1.歷史悠久:「廣交會」成立于1957年春季,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貿易大會。

2.層級最高:「廣交會」是中國商務部主辦,屬於國家中央級的活動,經常由國務院總理親臨主持。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都曾經以總理的身分親自出席「廣交會」並視察商品。

3.週期與時間:「廣交會」每年舉辦兩屆,「春交會」在4月下旬,「秋交會」在10月下旬。

4.會館建築:廣州已經在2003年建成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國際會展中心來舉辦「廣交會」。

5.規模最大:2007年的「春交會」展覽面積為28.5萬平方米,展覽商品超過31萬件。 

6.出口為主:2007年的「春交會」出口展覽區有14,430個商家,進口展覽區314個商家。出口商家與進口商家的比例是46:01。

7.外商最多:2007年的「春交會」參加的國家與地區有211個,到會場採購商品的商人超過20萬人。

8.成效最好:2007年的「春交會」出口累計363.9億美元。

 

「廣交會」對廣州的物流影響巨大,廣州把訂貨、生產、運輸形成一貫作業,而香港並不在這個流水作業程序上。

 

當然,香港做為一個國際大城市,也可以舉辦一些會議,譬如國際人權大會之類,但是國際貿易之類的會議幾乎肯定被廣州所攏斷。

想想看,中國的國際貿易既然有了「廣交會」,還去香港做什麼?與中國無關的國際貿易,對香港的物流一點幫助都沒有。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港口,它的物流是沒有根的。

 

(5)廣州港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當我們說「廣州港」的其實並不是只有一個港。 

廣州港包括四個港區:內港港區、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和南沙港區。

 

廣州港規模宏大,每個港區都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它們運送的貨物、貨船的種類、噸位與航線都不同,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

廣州港的發展非常快速,2001年貨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2位,由於南沙港開港加入營運,廣州港在2006年的貨物吞吐量已經超過三億噸,躍升到世界第5。

 

(6)珠江三角洲

 

前面說過討論廣州的地位不能單看廣州市,必須看這整個珠江三角洲。這裏YST借用「倚天屠豬」提供的一份地圖:

 

 

大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與公路

 

先用這份地圖解釋前面敘述的四個重點:

1.圖中的南沙港快速路南端的終點就是龍穴島深水港區,它的位置處於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

2.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三個深水港是南沙港(廣州)、鹽田港(深圳)、維多利亞港(香港),南沙港的地理位置最好,維多利亞港最差;

3.南沙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海港;

4.世界工廠東莞市的貨物經廣深高速公路過虎門大橋進入南沙區再經南沙港快速路就可以到達南沙深水港區,每個貨櫃的運費比到鹽田港便宜50美元,比到維多利亞港便宜100美元。

 

所謂「珠江三角洲」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小珠三角」,一個是「大珠三角」。

「小珠三角」是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七個城市組成,就是通常說的廣東珠三角。

「大珠三角」就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特區與澳門特區。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地圖就不難發覺,從「小珠三角」的角度討論「大珠三角」的意義並不大。原因如下:

1.香港特區與澳門特區都在珠江三角洲的最南端隔海相望,是顯然的邊緣地區。

2.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區,一個靠轉口與金融,另一個靠賭博,都是靠服務業來支撐經濟,本身並沒有生產能力,也無法創造財富。

3.香港與澳門都是寄生經濟,它們與「小珠三角」完全沒有競爭能力。澳門的賭博生意是獨家經營,中國內地不許賭博,所以沒有競爭的問題。香港的情形就非常嚴重了,因為香港的轉口經濟比重太高,這部份是一定被廣州淘汰的。即使珠江以東的貨物,深圳也比香港具有運費與操作成本的優勢。

4.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香港港口的高運作成本,香港人如果不是神仙就必須減薪才能保住他們的工作。

 

(7)香港人無法逃避的無情競爭

 

YST用下面這張圖來點醒香港人:

 

 

三面環海的南沙區

 

這張地圖具體而微把本文的思想清楚表現。從上面這個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香港會被廣州邊緣化。

1.南沙區的陸地面積為54平方公里,是香港島的70%、澳門的三倍。

2.南沙區原本是個農業區,主要是果園,慢慢地變成工業基地。

3.南沙區的規劃已經清楚標明了汽車基地、光電子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鋼鐵基地和物流基地。

4.物流基地位於南沙區最南端的龍穴島,所有的深水碼頭就集中在這裏。

 

看到沒有?廣州南沙區的工業生產與港口是連在一起的。誰需要香港?

 

(8)結論 

 

讓我們為香港的邊緣化作一個總結:

 

1.廣州是珠江三角洲的龍頭

擁有廣大腹地、本身又具有巨大生產力的廣州注定是珠江流域上的第一商業大港,這個珠三角的龍頭地位怎麼數也輪不到香港。

 

2.香港是一個孤島

為什麼?因為香港地處珠江三角洲的邊緣,而本身既無農業也無工業,只有非常昂貴的服務業。

 

3.香港未來的地位連旁邊的深圳都不如

為什麼?因為某些珠三角城市(譬如惠州)距離深圳最近,更重要的是,深圳不但有鹽田港(非常優良的深水港)而且有自己的研發與工業區。

 

4.地緣經濟

現代的工程科技完全抵消香港的天然良港所具有的優勢,所以地緣決定一切。地處邊緣的香港在這場商業競爭中必敗無疑。

 

5.薪資與地價

香港人薪資太高,香港的土地太貴,造成香港港口營運非常昂貴的成本,使香港失去競爭力。香港必須把薪資與地價下降到比廣州與深圳更低,才能抵消地處邊緣所增加的運費。

 

香港地處邊緣,沒有競爭力;香港人薪資很高、素質卻不高,沒有能力發展高科技。

香港人吹什麼牛?除了吹會說英語還會什麼?

香港人除了做洋買辦(二鬼子)還能做什麼?

 

你想想,靠轉口、金融、觀光,香港人完全寄生大陸,收入居然是大陸人的十幾倍,真是太超過了!香港能不被邊緣化嗎?



漫談香港(四):香港 — 中國長期的悲哀

上一篇文章我們仔細分析了香港邊緣化的原因和邊緣化的必然性。這其中有一個但書,那就是我們假設沒有重大政治力的操作。也就是說,香港只有在一種情形下不會被邊緣化,那就是香港發起政治遊說並且動員國際輿論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壓,要求中央政府不斷地為香港輸血而北京政府在這個壓力下屈服。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就在這麼做。香港對北京的遊說工作從未停止,國際輿論也全力配合,台灣在旁邊用冷嘲熱諷的口吻敲邊鼓,一切都在趕北京這隻鴨子上架。

 

於是北京政府不斷地劫貧濟富為香港輸血、對香港特區引發的金融問題忍耐,而香港也變得有恃無恐,更加的貪得無厭。

 

香港成為中國長期的悲哀(the sorrow of China)。

 

(1)世人為英國殖民香港的漂亮說詞

 

很多人,華人或非華人,香蕉或非香蕉,港人或非港人,特別是英國人和香蕉港人,都說過這樣的話:

1842年英國從中國手中得到的香港是一個小漁村,155年以後英國歸還給中國的香港是一個繁榮的、閃耀奪目的國際大城市。中國真是得了大便宜。

 

很多讀者沒有去過香港,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想像1842年的香港。所以 YST為這個說詞配兩幅圖。

 

 

圖片一:1842年還沒有照相技術,這是1840年代畫家筆下的香港。

 

 

圖片二:這是21世紀初的香港。近處是香港島最繁華的北岸,遠處是九龍半島,中間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兩張圖片,多大的對比呀!

 

(2)世界開中國的玩笑

 

上一節的說詞是沒有見識的人說的話,他們只看到表面,沒有深入的觀察,這是標準的膚淺之說。世界如果這麼簡單就沒有什麼問題需要思考了,那裏還需要進大學和唸研究所。

 

那麼上一節的說詞正確嗎?

答案是:當然不正確,這是沒腦子的人說的話。

 

「漫談香港(三)」的開場白就說:

1842年以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香港現在最可能的情況仍然還是一個小漁村。為什麼?因為香港沒有成為一個商業大港的地理條件。

 

這段開場白是用紅色標出字體,因為它是本系列文章的核心思想,雖然它的道理只在第三篇「香港的邊緣化」被深入討論,但是它的精神貫穿整個系列。

 

「漫談香港(三)」是本系列最重要的一篇分析論述,跟在後面的「漫談香港(四)」是本系列最重要的結果論述。這兩篇是本系列的關鍵論述,它們都建築在這段紅色的開場白上。

 

如果中國大陸有選擇,我的意思是如果中國可以選擇歸還圖片一的香港島或是圖片二的香港島,猜猜看大陸會選那一個?

我不知道江澤民會怎麼選,江也許一頭熱有可能會選擇後者;但是我相信胡錦濤一定會選擇前者,因為胡已經吃到苦頭。

 

1997年的香港回歸是世界在開中國的一個大玩笑。

畸形繁榮的香港對中國大陸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不,不是山芋,是一塊燙手的大石頭(沒有一點營養)。

諷刺的是,接手這個燙石頭是中國自己極力爭取的。

有趣的是,這燙石頭還非接下來不可。

可笑的是,中國接下這塊燙石頭還得供著它。

 

好笑罷?這個光怪陸離的現象就是本篇論述的主題。

 

(3)中國給自己套上枷鎖

 

首先我們必須注意到一點,香港對英國對中國的意義與價值完全不同。

 

香港對英國而言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為它吸中國的血。英國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稅。這是無本生意。

香港對中國而言則是穩賠不賺的虧本生意,因為它只會也只能吸中國的血。香港沒有賺外國錢的能力,純粹是個賠錢貨,中國擁有一天就賠一天。

 

你一定會問:這個賠錢貨中國要它做什麼?

答案是:世上的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也不能純粹用錢來衡量。香港這個賠錢貨中國非拿回來不可,因為香港不但是一個歷史問題牽涉到中國歷史的榮辱而且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個收集情報的場所、滲透中國的橋頭堡和製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你一定會再問:這個賠錢貨中國拿回來也不必供著它呀?

答案是:中國還有台灣問題。這個面子主要做給台灣看,當然也做給世界看。

 

你最後一定會說:那中國不是吃了大虧嗎?

答案是:非常正確,中國吃虧的地方何止香港。讓我們為百年苦難的中國嘆一口氣。

 

嘆完氣,讓我們進一步檢視香港。

 

香港的繁榮是違反自然的,是政治與時代扭曲的結果。

香港的衰落是必然的,是地緣經濟的自然結果,不是壞事,是回歸天命。

 

鄧小平爭取香港回歸中國並沒有錯,一個民族不能無視歷史的恥辱,更不能面對恥辱無動於衷。鄧小平個子雖小,是中華民族的巨人。但是我們要看清事實,鄧小平為中國爭回來的只是一個面子,非常重要的面子。香港回歸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傻瓜才會被香港那幾棟大樓迷倒。我們要認清,香港回歸的意義在雪恥,不在那個小島本身,更不在住在上面吵吵鬧鬧、心中沒有祖國的香蕉華人。香港的表面價值是虛的。

 

上面這個說法過分被動,是負面的,也是消極的,令人沮喪。

讓我們換一個積極的說法,這就比較正面了,也令我們為收回香港感到振奮。

 

香港是英國在中國邊境修建的橋頭堡,香港的建設是以英國的利益為考量。香港是一隻吸血蟲,不論是販賣英國的鴉片還是轉手中國的絲綢與瓷器,香港一百多年來就靠吸中國人的血變得非常繁榮,以此供養了英國(抽稅),也便宜了西方國家(間諜滲透)。特別是1978年以後,香港失去所有工業生產的能力,完全是一隻寄生蟲,香港人成了百分之百的洋買辦。 

 

中國收回香港有兩個對外的正面意義:

一個是不讓英國吸血,這一點已經做到。肥水不落外人田,輸血也是輸給自己的同胞,如果你把香蕉港人也認做同胞的話;

另一個是不讓西方國家間諜滲透,這一點還沒有成功,【基本法】二十三條被香港人抵制。

 

中國收回香港還有一個對內的正面意義:讓香港回歸自然。

怎麼個回歸自然呢?且聽下面分解。

 

幾千年來中國論人事物有個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書讀得特別多而且還是博士的讀者們聽了這話不要生氣,也不要不服氣。想想看,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他這一生幹的事比博士們傳奇風光多了。為什麼?因為王永慶有這個命。20年寒窗算甚麼?能白手創建數千億資產的企業不被人坑嗎?能管理數十萬員工沒有得心臟病嗎?娶三個老婆還活到九十幾歲嗎?這都是命。

 

我們閑話少敘,言歸正傳。說白了,根據中國人對人事物的觀察,香港就是一個漁村的命。

英國動用龐大的武力與政治力把香港變成「東方之珠」,不過是逞一時之能,不可能遂一世之願,更不可能改了香港的命。不論香港是否回歸中國,香港都要回歸天命。

 

YST 前面說的「讓香港回歸自然」就是讓香港回歸天命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回歸漁村的命。

 

中國最大的錯誤就是宣示要維持香港的繁榮,這是違反天命的,必定沒有好下場。

 

朱鎔基總理說:我如果不能維持香港的繁榮就是歷史罪人。

Oh, My God! YST 在電視機前跳了起來!

 

唉,原本一件好事,但是中國給自己套上了枷鎖。

 

(4)面子問題造成錯誤的政策

 

中國總理宣示要不惜一切維持香港的繁榮,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歷史罪人」這是何等罪名!那個中國總理承擔得起?

天哪!香港有這麼重要和偉大嗎?沒有,絕對沒有。

 

你想想,為了面子中國這麼重的誓都發了,全世界都在看,所有的反華勢力都在等著看笑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在大做文章、大挑毛病和大說風涼話,七百萬香港人能不跳到中國頭上予取予求嗎?中國能不為香港陪上半條命嗎?

 

你會問:中國有能力維持香港的繁榮嗎?

答案是:當然有這個能力,但是中國要為香港生一場大病,延長了中國崛起的時間。這麼做值得嗎?劫貧濟富的作法對大陸內地的老百姓公平嗎?

 

任何中國總理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而延遲了中國的崛起才是中國歷史的罪人!

 

今天香港已經回歸中國11年了,但是香港與大陸之間仍然非常地不調和。為什麼?因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國、香港人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香港人莫名其妙的地方多了,但是這篇文章我們把重點焦聚在論述香港人的收入,因為所有香港人的狂妄自大都建築在他們不合理的高收入上。

 

純粹就經濟的觀點來看,香港人的收入高於大陸人10多倍是完全不合理的。

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又不得不盡一切力量維持香港人的高收入,其目的有二:

1.做給台灣人看,看「一國兩制」多麼成功,希望台灣人民贊成和平統一;

2.做給全世界的人看,看香港在中國的治理下比英國的管理更繁榮。

 

第一條看似有理,其實無用;第二條純粹是面子問題,誤國誤民。

 

「一國兩制」是政治考量,不是經濟考量。任何的問題、任何的不合理在政治面前都必須低頭,「一國兩制」是不可抵擋的。但是低頭歸低頭,不可避免地,一國兩制的種種缺點都浮現出來,中國開始為它付出經濟上的沈重代價。這些缺點值得我們檢討,因為這些缺點只會越來越嚴重,香港已經成為中國長期沈重的負擔。

 

套一句商業術語,香港是中國的負債(Liability),不是中國的資產(Asset),而香港人非但不知道慚愧還在莫名其妙的自大。這是什麼世界?

 

(5)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

 

五年前,一國兩制才實行了六年,網上就出現很多文章批評中共這種向香港傾斜的「一國兩制」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大陸作家趙海均還寫了一本書,名叫【經濟中國】,由朝華出版社發行。YST 簡短節錄幾個重點。

 

這本書的論述以2002年的香港經濟做例子來分析。

 

1.香港全年的GNP為12700億港元,中國大陸支付香港的轉口中間費大約是3000億港元。

2.中國大陸向香港輸送廉價的、近乎免費的淡水資源、電力資源、油氣資源、食物蔬菜等估計每年達到 3000-4000億港元。但是香港不向中央繳納一分錢的稅。

3.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貨幣政策和市場機制不利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管,使中國政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其中內外勾結、行賄收賄、偷稅、漏稅、走私、逃匯、騙匯、洗錢等不法活動非常猖獗,國家的財政損失每年高達數千億。

4.香港的假外資偷稅、逃稅、套匯、洗錢侵蝕中國的經濟。國內某些暴富的人把財富轉移到境外合法化,然後搖身一變成“洋人”回來大陸投資,享受外資待遇。根據統計珠江三角洲地區70%的外資直接來自香港,這其中有多少假外資,沒有人知道。但是人所周知,偷稅、逃稅、套匯的活動非常普遍。

5.香港的金融制度和遊戲規則非常腐敗,是為了保護香港幾個財團的利益而設計的。譬如供股、批股、合股、拆股的制度規則,有利於第一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掏空中小股東。

6.中國的國營大中型企業去香港上市支付的中介費用(律師費、上市費、財務顧問費、評估費等)高達 10%-15%,經常令股價跌破淨資產、跌破發行價,在嚴重喪失籌資功能的同時,每年還進行年息 3-5%的派息和繳納上市費用。國有資產在香港遭受嚴重的流失和掏空,中國廣大納稅人幾十年的財富拱手送給了外國人。

 

號稱先進和法律周嚴的香港金融業,其實是黑暗和內幕重重的。

 

(6)香港是一個巨大的吸血怪獸

 

大陸改革開放後,香港人把沒有科技含量、勞力密集的工廠搬到大陸,這些是標準的血汗工廠,吸大陸人的血;香港的証券市場宣揚香港的金融制度如何開放、如何與西方世界接軌,吸引大陸的公司來香港上市,結果大陸的公司被香港的律師團掏空。後者在上一節第6點有清楚的論述。

 

YST 可以為上一節的第5點提出見証。所謂香港的金融制度和法律條例非常健全,這是騙人的,它們都是為利益集團服務,合法的詐財。YST 有一位學界朋友從美國去香港某大學任教,他是道地的香港人,理科的美國博士,他在香港兩年任教所賺的錢全部賠在股票上,兩手空空返回美國。他說香港的股市合股、拆股的金錢遊戲非常厲害,都有內幕操作。一支股票可以從一塊錢很快跌到一分錢,然後一百支一分錢的股票合股又變成一塊錢,然後三下兩下又跌到一分錢,然後又合股變成一塊錢,反復玩這種遊戲。兩個回合下來,你有多少錢都會賠光。

 

香港股市今天已經沒有散戶了,你想想,這是什麼金融制度和法律條例?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整個香港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吸錢和吸血的怪獸,而且貪得無厭。傻瓜才去投資香港的股市,只有天真的大陸公司才去香港上市。而這一切怪現象在「一國兩制」和免向國家繳稅的偏差制度下變得越發猖獗。

 

總而言之,「一國兩制」下,香港高昂的運行成本不但成為中國經濟的負擔而且擾亂了中國大陸的經濟計畫和金融秩序。香港直接和間接盤剝大陸納稅人的血汗錢,估計每年在一萬億元左右。這些錢最終轉化為香港高昂的服務成本、高薪水成本、高福利成本、土地房屋成本等等,最終利潤歸於少數幾個利益集團。

 

香港政府刻意維持香港的高昂費用,就是要將香港政治經濟運行的高成本費用轉嫁給中國內地的老百姓,讓13億中國大陸人來養活香港。

 

(7)香港是中國的毒瘤(cancer)

 

香港有很多風光的綽號,譬如「東方明珠」。但是別忘了,它的全稱應該是「英國的東方明珠」就好像另一個暱稱「英國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註明英國一樣,因為這個「東方明珠」只有對英國是有意義。對中國而言,香港是中國的毒瘤(cancer)。

 

香港從一開始就是以英國的利益發展出來的港口城市,在英國和西方世界的操作下,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以西方的利益作為生存的前提,這個客觀事實不會因為回歸中國而有所改變。為什麼?這就又回到我們用紅字標出的開場白。

 

香港做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它的腹地是珠江三角洲,但是比較廣州的南沙港與深圳的鹽田港,無論從珠江三角洲的任何地方,去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都是最遠的。

從中國的立場,當年的廣州港已經足以應付進出口的需要,後來需要擴展,最自然的選擇是南沙港(珠江之西)與鹽田港(珠江之東),決沒有道理發展最南端遙遠的香港。所以無論就歷史觀點地理觀點,香港都是小漁村的命。

 

是英國改了香港的運。於是香港現代化的港口建了,一棟棟高樓大廈也蓋了,拜英國之賜香港人遠高於大陸人的好日子也過慣了,中國接手後怎麼辦?

 

問題是:香港的「運」能扭得過香港的「命」嗎?

YST 認為不能,「一命,二運」說得很清楚,胳膊扭不過大腿。但是香港人不顧一切的掙扎是一定的。

 

從香港的立場,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必須強調自己買辦的角色。

於是香港人對內宣稱洋人是多麼文明、洋人社會是多麼先進、洋規矩是多麼複雜、洋人習性是多麼難捉摸,只有香港人最清楚這其中的竅門能夠擺平“鬼佬”;

香港人對外宣傳中國沒有法治精神、中國人治多麼不可靠、中國制度上的種種缺陷、中國人的人性險惡、中國貪贓枉法的可怕、中國走後門太多特殊門道....等等,只有透過香港才是安全的,只有香港人才知道如何掌握其中的“複雜性”讓洋大人不吃虧。

如此這般的兩面作法才能保証香港人買辦的地位。

 

我們必須認清:買辦的利益是建築在中國的落後,這個基礎原則絕不可能改變。

香港人不可能把祖國的利益放在西方國家之上,這是砸自己的飯碗;

香港人更不可能盼望祖國超越西方國家,這是永久斷了自己的生計。

就憑這種不得不拖中國後腿的微妙心理,香港就非常自然地形成中國的毒瘤(cancer)。

 

綜合這一節的討論,我們做出三點結論:

1.香港人的反中是買辦的生存的法則,不可能改變。這就是為什麼香港是中國的毒瘤。

2.「一國兩制」免了香港的稅就等於給這個毒瘤輸送營養,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政策。

3.香港要求與深圳合併,這是毒瘤的蔓延,中國一旦答應就是進一步弱化自己,必定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8)用政治力維持香港的繁榮既不公平也無必要

 

1. 自然法則是最好的法則

 

任何城市的興起與衰落都有其天然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形勢與天然資源,這些都不可強求。所以對一個城市的興衰最好的法則就是自然法則,任何違背自然的政治干預都是得不償失的。

 

世界上有數以千計的城鎮當年曾經繁華一時,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從繁華變成了鬼城(ghost town)甚至消失,譬如新疆的樓蘭。這是自然法則,沒什麼丟臉的。

 

任何城鎮從繁華變成鬼城主要是三個原因:資源的枯竭、自然的災害和工作的流失。

 

想想看,如果一個城鎮是因為發現了金礦而繁榮,金礦挖光以後自然就會衰敗,如果還能繼續繁榮那才是怪事,屬於奇蹟。因發現資源而繁榮的城市在資源枯竭的時候最不可能挽救。

 

歷史上因資源枯竭而變成鬼城的例子太多了。過去的不提,未來值得關注的有兩個大城,一個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Phoenix, Arizona),另一個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Dubai,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這兩個大型城市目前都非常繁華,尤其是杜拜,已經進入奢華的境地。有趣的是,這兩個城市都建在沙漠中。鳳凰城的繁榮是因為發現了大量的地下水,杜拜的繁榮是因為發現大量的地下油。等到地下水與地下油枯竭的時候,這兩個城市不衰敗也難。

 

自然災害主要是地震,這沒什麼好說的。YST 最有興趣的其實是第三個原因,工作的流失。

 

因工作流失導致城市衰敗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底特律(Detroit),它的衰敗目前正在持續地進行和不斷地擴大。

 

底特律是美國的汽車製造之都,老美為它取了個綽號 Motor City,簡稱 Motown。底特律是美國極少數沒文化的大城市,因為它的市民幾乎都是藍領工人。儘管沒文化,50年代的底特律也著實繁榮了好多年。隨著美國汽車產品競爭力的弱化,大量進口汽車湧入,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不斷地萎縮,底特律衰敗的命運就注定了。

 

由工作流失所導致的城市衰敗都有非常顯著的原因和徵兆。大家都看到問題,但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底特律的衰敗醞釀於60年代,開始於70年代,顯著於80年代,加速於90年代,進入21世紀已經變成不可救藥。80年代的時候底特律第一百多街還勉強能住,現在連第兩百多街都不能住了,整條街、整個社區都是被放棄的房子,有些被焚毀,有些半毀,有些空屋成為毒品的交易所,單看照片就令人膽戰心驚。

 

香港未來走向衰敗跟底特律的原因一樣,也是由於沒有競爭力導致工作流失。美國是世界超強,又是世界首富,頂尖的科技強國。連美國都不能阻止僅有兩百萬人口的工業大城底特律走向衰敗,香港這個純服務業的七百萬大城走向衰敗算什麼?

 

靠服務業支撐七百萬人口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香港是西方世界製造出來的笑話,中國早就該把話挑明了,說得一清二楚。香港的衰敗中國有什麼丟臉的?中國有什麼義務永遠餵養這個西方列強製造出來的怪物?

 

2. 香港對中國一點點重要性都沒有,純粹是負擔。

 

香港對中國的價值遠不如台灣。台灣除了有工、農業的生產還有無可替代的軍事價值,香港的價值則全在經濟上。可憐的是,就經濟而論,香港對中國的貢獻是負的,而且是很大的負數。

 

香港的經濟有三大支柱:轉口、金融、觀光。

香港的轉口由於地理位置的劣勢缺乏競爭力,必被淘汰。

香港的金融屬於欺客的金光黨,看它的証券市場就知道了,對國家有害無益。

香港的觀光資源非常貧乏,除了一堆高樓就是迪士尼樂園,沒有自己的文化與特色,還不如廣州。廣州至少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歷史古蹟,觀光香港能看什麼?高樓大廈那裏沒有? Oh, yes, 可以看香港殖民的遺蹟。希望香港在拆樓的過程中能保存英國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和雙層巴士供後人憑弔。

 

3. 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崛起才是首要考量

 

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任何地方政府、任何地方人民、任何地方利益都要為中國的崛起讓路,台灣是如此,香港更是如此。

想想看,連孫中山締造的中華民國都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讓路,英國人為英國利益締造的香港算什麼東西?

 

香港有什麼是不能犧牲的?香港憑什麼享有特權?

 

4. 讓香港、廣州、深圳自由競爭 

 

珠江三角洲有三個重要的城市:廣州、香港、深圳。

廣州的歷史最悠久,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起程點。兩千多年以前,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就是從這裏走向世界。

香港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曾經是「東方之珠」和「英國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才建立的新城市,成立於1979年01月,至今還不到三十年,歷史最短,但是發展最快,人口已經超過一千萬。深圳市朝氣蓬勃,市民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工商業發達,並且有以「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

 

目前的「一國兩制」是用政治力不斷向香港輸血來維持香港的繁榮,非常錯誤。這種劫貧濟富的政策不但對大陸人有失公平,而且擾亂了國家的金融秩序,遺禍無窮。

 

正確的做法是讓這三個城市自由發展和公平競爭,香港人民必須向中央納稅,也不能享受外資的優惠。香港人要學會憑真本事賺錢,要學會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香港人不是熊貓,該淘汰的自然會被淘汰,也應該被淘汰,沒有什麼可惜的。



漫談香港(五):香港人

「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文章是由一年前發表的「香港人」(2007/07/06)被讀者舊話重提、熱烈討論所引發的。現在這個系列在介紹了地緣政治、地緣經濟、香港的邊緣化和中國的悲哀後,話題很自然地又回到談論香港人,因為香港的問題和香港人是分不開的。

 

「香港人」這篇文章是由「細劉」與「whowhoamamii」兩個香港人的評論所引起;「漫談香港」則主要被「香港亞叔」的回應文所引起。

「香港亞叔」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香港人,他自投羅網來為「漫談香港」提供論述的材料和為反面例子做註解,他的言論值得我們仔細的分析。

 

於是我們今天回頭再度談論香港人。

 

(1)香港人看不到中國崛起的意義

 

香港人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中國崛起的意義,連實質意義都看不到,更不用提精神上的內涵。香港人感受不到中國崛起的偉大,使他們對中國缺乏熱情。這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香港人在回歸前抵制香港回歸中國,在回歸後怨聲不斷而且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在「香港人」第123篇回應文「今天有空,繼續罵YST」,「香港亞叔」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ST 說→

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只能提出一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中國的崛起。

=====================

我的天阿!

二十一世紀是指 2001年至2100年,今夕是何年?

只是第八年,竟然可以知是什麼事是最重要?難道 YST 用了水晶球?

以後的世界一定是平淡得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段話是非常膚淺的,就如同「香港亞叔」說中國割讓一個小漁村卻拿回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他說的都是表面光景。「香港人」看不清楚中國崛起的意義,「香港亞叔」的皮毛之見把香港人的愚昧表現得一清二楚。

 

YST 曾經說過,中國的個人平均生活水平永遠不可能達到今天美國的生活水平。為什麼?因為如果每個中國人都生活得像今天的美國人,那麼中國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這可能嗎?

但是中國的崛起必然帶動中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這是一定的。生活水平也是衡量中國崛起的指數。

 

所以中國的崛起表示(imply)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準將要獲得大幅度的提高。中國領導人已經說了,2050年以前中國將進入小康社會。由於地球的資源是一定的,這就必然引發世界財富的重新分配。這個影響將遍及全世界每一個人,所有目前先進國家的人民(特別是美國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一定會下降。這是因為財富的分配是一個零和遊戲,不可能有“雙贏”或“大家都贏”的現象。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可以容許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提升,但是絕不容許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的塊頭太大。美國一直想盡種種辦法,譬如戰略禁運和技術封鎖甚至多次考慮軍事打擊,來延遲中國的崛起。想想看,中國進入小康社會還得了,一個小康的中國就是生產力世界第一的超強,一定改寫國際勢力範圍的地圖。

 

說得更直接一點,當人民幣成為主要世界貨幣之一的時候,美國就必須努力工作、量入為出、過踏踏實實的日子,告別過去揮霍的、奢侈的、印鈔票就可以享受世界各國美好事物的日子。這是自一九四五年以來最大和最徹底的改變,全球資源的分配和貨物的流向都會徹底改變,影響何其深遠!

 

在人民幣與美元同樣流通的情形下,美國人必須和中國人一樣勤勞才能維持住自己的生活水平。你想想,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顯著降低嗎?

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所有其他的國家。想想看,歐洲人每年還能享受兩個月的休假嗎?全球競爭將是一幅何等光景?

 

有史以來,生活水平是人類一切爭奪的最終目的。所以世界財富大幅度地重新分配一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不可能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相信中國在21世紀必定崛起,那麼你就必須承認世界財富將在21世紀重新分配。只有傻子才不在乎。

 

想想看,美國的911事件、美國攻打伊拉克、美國攻打阿富汗、俄國攻打喬治亞....,這些事件的目的是什麼?暴力與軍事手段最終的目的都是經濟。這些暴力與軍事行動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力能比得上中國崛起所產生的影響的10分之一嗎?開什麼玩笑?百分之一都沒有。

 

除非你相信一百年內會發生行星撞地球、核子戰爭毀滅全世界、冰河時期提早到來、愛滋病或瘟疫感染世界一半人口、地球暖化導致糧食減產一半....等等機率幾乎是零的災難,在21世紀不可能有任何事情比中國的崛起更能影響世界財富的分配。YST 不需要水晶球,只需要會分析和能推論的頭腦。

 

(2)以「港獨」為代表的香蕉港人

 

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教育非常成功。

 

「香港亞叔」、陳巧文和大部分的香港人看不懂國際政治,他們的腦筋已經被殖民教育蒙蔽了,喪失思考、分析、推理和基本的判斷力。「香港亞叔」年紀比陳巧文長了一大截,又有多年工作的經驗,但是對國際政治的認識與乳臭未乾的陳巧文非常一致。這就是英國殖民教育的成功。

 

香港人雖然處在世界資訊最先進和最發達的地區,但是香港人不能把握世界的脈動。香港人只會以西方人的角度與利益看問題,為什麼?因為非常多的香港人全盤接收了西方人的價值觀,成為香蕉港人,也就是西方利益的代言人。這就是英國殖民教育的成功。

 

口說無憑,讓我們拿出實際的數字與事實。

 

香港大學在2006年底公布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那就是有25%的受訪者贊成香港獨立。

 

這項民意調查顯示,雖然香港回歸已經九年,但是香港人對中國仍然有很大的離心力。25%的香港人贊成香港獨立絕不能被漠視,這個百分比的數字與贊成台灣獨立的深綠台灣民眾是旗鼓相當的。這就証明香港政府大力推行的「國民教育」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大陸中央政府實施「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政策徹底失敗。

 

更有意思的是,這份名為「2006年台灣、香港、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的民調顯示,雖然69%受訪港人反對“港獨”,但仍有25%的港人認為香港應該獨立,比較2005年增加了 3.3%。在傾向“港獨”的理由中,有45%的港人以“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歷史背景和大陸不同”為最大理由。

 

這25%的香港獨立分子就是 YST在「前言」中所說的「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華人,絕不是“一小撮”」。其實25%是非常保守的最低估計,它代表的是香蕉華人中的中堅份子(hard core members)。由於這25%是國家分裂者,他們相當於台灣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香蕉港人。廣義的香蕉港人至少接近一半。

 

香蕉港人認為“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歷史背景和大陸不同”,所以要獨立。這是我認為最可笑的香港人。

想想看,寄生者說寄生主的經濟跟他們不一樣,好不好笑?

想想看,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就改變了香港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背景,誰能說英國的殖民教育不成功?

 

唉,三百萬香蕉港人真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

 

(3)香港人的愚蠢

 

香港的前途堪憂,世界是不會等待香港人的。不論「細劉」與「whowhoamamii」如何埋怨中國,過去的英國主子是不可能回來的;不論「香港亞叔」如何辯駁,那些心存僥倖的事情,譬如中國大亂、新疆叛變、西藏造反、香港獨立....,一樣都不會發生。

想想看,李登輝的「中共崩潰論」已經講了10多年了,還輪得到「香港亞叔」鼓吹嗎?

 

像「亞叔」這樣看到藏獨在西藏打、砸、燒、搶就見獵心喜的香港人一定不少,陳巧文就是其中之一。

 

陳巧文高舉「雪山獅子旗」為西藏人爭取人權,她背後的目的必定是香港的獨立。這跟台獨支持藏獨的手法完全相同,都是支持別人流血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陳巧文的口號肯定是西方人極力鼓吹的「人權大於主權」。

YST 建議陳巧文打著「人權大於主權」的旗幟去倫敦為北愛爾蘭人發聲,也可以去夏威夷為尋求獨立的原住民發聲,看看西方人怎麼對付這些愚蠢的香港人。

 

有智慧的人都是善分析又實事求是的(pragmatic),不會做無謂的工作。強大的美國早就知道分裂西藏是不可能的,1960年05月美國艾森豪總統下令停止空投武器彈藥、軍事補給、和藏人特種部隊進入西藏,也停止了藏獨游擊隊在科羅拉多州的訓練營,因為這些部隊在西藏全部慘遭殲滅。嘮叨不休的「香港亞叔」與乳臭未乾的港大學生陳巧文懂什麼?

 

「香港亞叔」與陳巧文如果有這個閒功夫幻想西藏抗暴、新疆叛變、台灣獨立、中共打飛彈導致天下大亂,於是香港人撿到便宜也順勢獨立了,還不如實際一點想想自己有什麼本事比同年齡的大陸人賺錢多了10倍?想想為什麼1998年香港大蕭條時香港失業的人可以領取每月八千港元的失業救濟金寬裕到還可以去深圳包二奶?為什麼不想想,香港人像嬰兒一般無憂無慮地吸大陸的奶水,卻因循苟且,不思進取,沒有競爭實力,39年以後怎麼辦?香港人不為自己想也該為子女想。

 

像「香港亞叔」與陳巧文這種香港人要醒醒了,這些吵吵鬧鬧的香港人絕大多數在西方國家不具有謀生能力。除了中國,誰都沒有辦法收拾香港這個爛攤子,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有能力供養七百萬沒有競爭能力的人如此高水平的生活。說實話,香港特區如果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七百萬人立刻會餓死一半。

 

「香港亞叔」與港大哲學系的陳巧文這種垃圾在政治問題上吵什麼吵?

有膽子大呼小叫地反zf並不是什麼本事。

有能力在國內為國家作出貢獻或是有能力在國外賺外國人的錢才是真本事。

香蕉港人拿面鏡子照照,一面吸媽媽的奶,一面破口罵娘,是個什麼東西?

 

(4)香港人的買辦心理與反中本質

 

在「香港人」第126篇回應文「香港人的國家使命」,「香港亞叔」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網友最說→YST是認為發展科技才是香港的出路

香港的科技怎可以和歐洲相比,香港連台灣也比不上,而且科技是全世界競爭,我當然感激這些為香港好的提意,小行小作的針對發展科技是可以,全力以赴就必死。

香港始終的強勢是做 YST 最可恥的買辦工作,為中外雙方找商機和平台,用西方人熟悉的法制,中國人慣用的交易手法,為兩者融合,尤其中國進入高消費時代,收錢之餘,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沒有?香港人就這點出息,YST 一點也沒有冤枉他們。

 

「香港亞叔」自己坦白承認香港的科技不要說不可能和歐洲相比,連台灣也比不上,如果全力發展科技就必死。

 

說得好,說得坦白。如果香港人的素質連台灣人也比不上,那麼香港人有什麼資格擁有台灣人兩倍的收入?

大陸人的科技直追歐美、已經在太空漫步了,那麼香港人有什麼資格擁有大陸人十多倍的收入?

 

在「漫談香港(四)」我們就指出“從香港的立場,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必須強調自己買辦的角色”。

「買辦」是一個非常負面和悲哀的角色,但是「香港亞叔」居然忝不知恥,說什麼“收錢之餘,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香港亞叔」的話太好笑了,胡扯亂吹不知羞恥為何物。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黑石集團」的投資非常失敗。2007年5月中國投資「黑石集團」30億美元,到了2008年10月初損失已經超過21億美元,可以說是損失慘重。黑石集團的最高中國代表梁錦松,位列「黑石集團」的董事之一,就是香港人。

被猶太人騙的香港人懂個屁,30億美元由 YST來投資結果也不會這麼差。

梁錦松能為中國探路、防騙報國嗎?真是笑話。梁錦松能在香港股市混是因為香港的法律使他們可以玩拆股、合股的把戲吃定了散戶和中小股東,梁錦松並沒有投資的真本事,在洋人面前只能唯唯諾諾。梁錦松能代表中國的利益嗎?

後來「黑石集團」決定投資中國,這更是一個笑話。中國本來是要投資外國賺外國人的錢,結果是梁錦松引美國猶太人來賺中國人的錢。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買辦梁錦松。

 

前一陣子美國金融風暴股市大跌,香港金融界人士又鼓動中國去美國股市“抄底”,被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制止(譬如林毅夫)。想想看,由香港買辦牽線所達成的交易一定不會是甚麼好事,中國的金融和外匯不能由香港這批洋買辦來操作。大陸人在香港証券市場還沒有學到教訓嗎?想想看,香港人不狠吸中國大陸的血能維持香港七百萬人口高昂的生活水平嗎?

 

1997年香港回歸後立刻就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從1997年07月到1998年08月,著名的國際“炒匯”專家索羅斯三度衝擊香港的匯率,港元兌美元的匯率迅速下跌,各大銀行門前出現擠兌人龍,當時掌管香港財政的人是曾蔭權。曾蔭權現在做了香港特首,他向記者透露當年金融最危急的時候他急得都哭了,最後還是大陸出手救了他。中國中央政府無條件借給香港兩百億美元壓住了陣角,打敗索羅斯。

香港人忝不知恥,還吹牛說什麼“香港人收錢之餘,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只要從香港的角度和香港人的切身利益看問題,我們很容易就看出下面的現象:

香港的地理條件很差,香港人的素質也差,因為香港人一直有比大陸更好的機會卻始終沒有能力發展高科技。結果香港人只有做買辦來維持遠高於大陸人的生活水平,說白了,香港買辦就是吃裏扒外的混混。

 

所以香港的生存是與西方的利益直接掛勾的,香港的利益絕不可能與大陸的利益一致。買辦的生存是建築在中國的落後與愚昧上,大陸越進步,大陸人越精明,買辦的地位就會越低。因此香港人反中是非常自然的,香港人心理上認為或希望大陸永遠落後西方國家也是非常自然的。

 

(5)香港人的投機心態與不思上進

 

前港英政府和後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管轄的土地資源有1104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的 707平方公里大了56%;巧的是,香港地區 700萬人口也比新加坡的 448萬人口多了56%。香港的個人所得大致和新加坡人相當,但是新加坡的經濟遠比香港健康。新加坡擁有龐大的石油化學工業,著名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dustrial Park)還擁有造船、電子和機械等工業。

 

香港人沒有理由不能發展高科技,香港的機會遠比大陸好,因為香港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高科技抵制與禁運。就在三、四年前,新加坡政府大刀闊斧創立了生物醫藥高科技研究中心。新加坡能,香港為什麼不能?

 

是的,香港不能,因為香港人有太深的投機心理。香港人處處有中國這個冤大頭可以吸血,所以有本錢不思上進也可以過上好日子。這是香港人與新加坡人最大的不同,香港人遠比新加坡人奸詐。

 

很多香港人只是口中愛國,心裏是反中的。香港人的投機心理使他們的資產和心態都是流動的。這就是為什麼只要中國的政策對他們不利,香港人一定變賣資產逃離中國,香港人不會有犧牲精神。中國在容許香港人在大陸經商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他們資本外逃所形成的影響。中國如果取消優惠政策,香港的資金跑得比誰都快。

 

(6)香港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香港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香港人的薪資和土地價格都太高導致產業空洞化。

 

在回歸前,香港人的個人所得是台灣人的兩倍,大陸人的十五倍,甚至超過英國人。香港的繁榮與香港人的富裕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香港既無資源香港人的素質也差。想想看,香港人的素質能比台灣人高兩倍嗎?開什麼玩笑。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但是世界絕大部分的人不知道,香港人身在其中更不知道。但是靠吸大陸血混日子的香港人終歸要面對現實,大陸不能永遠這樣供養香港人。

 

解決香港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將港幣逐漸貶值。

 

香港的生產力很差,所以港幣的表面價值是虛的。目前的港幣被過分高估,YST 認為港幣至少有貶值80%的空間。其實每次金融危機就是港幣貶值的最佳時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本來是貶值港幣絕好的機會,但是中國為了面子拯救了香港,其實是害了香港,也害了自己。中國對香港的溺愛使香港成為不能斷奶的成年人。

 

中國正確的作法是將計就計用索羅斯的刀修正香港不正常的經濟,一次就可以貶值港幣50%。這樣一來,中國在過去的11年對香港的輸血量就可以減少一半。這次美國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還可以使港幣再貶值50%,這樣人民幣對港幣的比值達到1:4(一元人民幣兌四元港幣)。也就是說,經歷過兩次貶值,港幣的價值大約與新台幣相等。雖然港幣仍舊高估(香港的生產力與競爭力都比台灣差),但是香港人危害中國的程度將大大地減少。更重要的是,香港人知道需要振作和務實了,不能再混吃等死。如果香港人再繼續鬼混,迎接他們的是下一波的港幣貶值。

 

(7)香港人的幻夢

 

香港用百分之百的服務業養活 700萬素質不佳的人口,而且是高收入人口。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目前的香港人還在做夢,做坐在辦公室、吹冷氣、領高薪、請菲傭的夢,做會說英語騎在大陸人頭上的夢,還有做跟西方世界有特殊“歷史交情”的夢。

這些幻夢沒有一個不令人發笑。

 

香港人二鬼子的夢早就該醒了。商業競爭是無情的,是純粹追逐利潤的遊戲,沒有生產能力、遠離生產基地、坐領高薪的香港人在這場遊戲中必敗無疑。大陸早就該修理香港這個賠錢貨。

 

香港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沒有競爭的能力就沒有飯吃,北京政府劫貧濟富的補貼總有一天會走到頭的。

 

江澤民與胡錦濤都對香港太仁慈了,這是婦人之仁,完全不足取。如果 YST是大陸當家的,港幣早就貶值兩次現在跟新台幣一個價錢,香港人會遠比現在聽話和愛國。

 

(8)香港人的短視與快速到來的報應

 

不客氣地說,香港人是非常短視的。鄧小平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於是香港人就陶醉了,舞照跳,馬照跑,得過且過,不去想50年後的事。

 

更有甚者,任何偏離英國政府當年安排的事情香港人都跳出來反對,死咬住「50年不變」這個“諾言”。香港人激烈反對23條立法就是最標準的例子。

看到沒有?香港人連效忠的對象都不願意改變。

 

呵呵呵!香港人太天真了,所謂「50年不變」是給香港人50年的調適時間,為的是慢慢調整,使香港50年後能夠平穩順利地進入一國一制。

不論是董建華還是曾蔭權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否則當不了特首),只是絕大部分的香港市民不懂。普通香港人因愚蠢而不懂,香蕉港人因蔑視中國而不懂,漢奸香港人因懷念英國殖民而不懂。

 

時間不會因為香港人的幼稚無知、懷念英國、不識實務、萬般不願、怨天尤人、無賴撒撥、興風作浪而停下來。

地球也不會因為香蕉港人的暴跳如雷、哭訴人權、赴美請願與國會做証而停止轉動。

 

從1997年07月01日零時起,時鐘滴答(the clock is ticking),香港人在2047年07月01日終須面對一國一制。

 

不會照鏡子的香港人必將因為目前的因循苟且與不思進取而付出代價。

漫談香港(六):結論 — 從香港看台灣

談中國的近代史對 YST而言是一件沈重的事,「小內」寫的回應文特別感動我(「終於看清楚了」,「漫談香港(四)」第30篇回應文)。她應該是80後最典型的代表,使我想起自己年輕的日子。

 

香港具體而微代表中國一百多年積弱不振的歷史。中國近代歷史的滄桑固然寫在香港身上,中華民族失去民族自信的現狀也同樣寫在香港身上。中國雖然收回了香港,香港問題遠沒有解決。

 

美國有句話說:不要為翻倒的牛奶哭泣。

中國也有句話說: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YST 比較喜歡中國這種更積極的說法。是的,「來者可追」就是本篇文章要討論的。來者是誰?就是台灣。讓我們把焦點集中在下面兩點:

大陸從香港的回歸學到什麼教訓?

面對台灣問題,大陸應該怎麼做?

 

(1)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之異同

 

有讀者很早就看出 YST的思路,譬如「kiki66」就說:“這組文章雖然寫香港,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寫台灣。”(「對台灣的借鑒作用」,「漫談香港(四)」第40篇回應文)。「kiki66」真聰明,她短短的6句話就為 YST長長的系列文章做了精簡的結論,每一句都說到重點。

 

是的,「從香港看台灣」就是本系列文章的主要結論,YST 沒有在前文中點出是賣個關子讓大家有點想像的空間。想想看,香港算什麼?香港無論怎麼盤算都是一個賠錢貨,賠多、賠少、賠快、賠慢而已。台灣則不然,它是中國東海的屏障和南海的通道,台灣可以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加磚添瓦作出非常正面的貢獻。所以中國如何正確地處理台灣問題才是更重要的事。在談論如何統一的論述中我們先要對這兩個島做一些比較。

 

A. 台灣問題與香港有很多相同之處:

1.都是孤島,一大一小;

2.都離中國大陸很近;

3.經濟上都仰賴大陸,也一定被大陸邊緣化;

4.都是中國的領土,也都曾經割讓給列強;

5.都有二鬼子和買辦的心態(用西方與日本的科技優勢賺大陸的錢);

6.都唱衰大陸,希望大陸永遠落後西方。

 

B. 台灣問題與香港的相異之處:

1.台灣有中華民國這個金字招牌(法統),香港沒有;

2.台灣有軍隊,香港沒有;

3.台灣有軍事價值,香港沒有;

4.台灣在生活水平降低下基本上可以生存,香港不可能,離開寄生主就完蛋。

 

(2)武力解決優於和平解決

 

文化大革命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調,經濟和政治的損失非常巨大,尤其是後者。錢的問題以後也許還賺得回來,政治上的時機錯過就沒有了。文革雖然歷時10年,文革延遲中國的崛起20年都不止。如果沒有文革,香港問題可以在70年代解決,台灣問題可以在80年代解決,藏南問題可以在90年代初印度核武器還沒有形成威力前解決。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中國其實不應該等到1997年才收回香港,應該提早21年,在1976年越南統一、文革結束時,或者最遲在1980年中越戰爭勝敗已分時。這兩個時機都是武力解決香港問題最好的時機,尤其是1976年,英國會立即投降,美國絕不敢插手。中國這個時候不動手還等什麼?等新界的租約期滿是愚不可及的。

 

今天世界上的人都被民主與和平的口號麻痺了,但是細看之下自稱民主又高叫和平的美國是用兵最多的國家。所以和平不過是一個口號,美國的霸權與全球利益都是通過戰爭獲得的,美國真正的失敗不是用兵,而是用兵不當。越戰與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美國用兵不當最顯著的例子。

 

現代戰爭非常耗費金錢,使用武力一定要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而不是由意識形態來決定。換句話說,就是不打虧錢的仗。美國在反共的意識形態下接手法國留下的殖民爛攤子是非常愚蠢的,因為越南並沒有美國需要的資源。越戰美國即使打贏了對美國也沒什麼好處。

老布希總統在伊拉克用兵不但有聯合國授權、有多國盟軍支援,最重要還有各國分攤戰爭費用。事實上,老布希總統打完「沙漠風暴」後一算各國貢獻的軍費還小賺了一筆。小布希總統第二次在伊拉克用兵三樣全無,加上沒有預先想好退出機制,終於把自己陷入戰爭經濟的無底洞。

 

美國這兩次用武遭到巨大的失敗使人產生和平勝過一切的幻想,其實是美國錯用武力。美國在戰爭前缺乏經濟考量,美軍在作戰時缺乏戰爭意志,美國政府在軍事遇到困難時礙於面子缺乏退場機制。這些都是美國當政者的運作問題,不是用武本身。

 

當使用武力在經濟上比和平談判的價錢划算的時候,使用武力是值得的,應該優先選擇。1976年美國倉促撤出越南就是中國使用武力收回香港的最佳時機。我的估計戰鬥不會超過一天,傷亡不到一百,房屋財產的損失幾乎可以不計(小於一場火災),軍事費用少於今天給香港輸血一天的代價。最重要的是,香港回歸小漁村中國所付的代價比現在小太多了

 

中國大陸每年為香港這個賠錢貨消耗的經濟估計大約一萬億港元,折合一千四百億美元。1976年中國如果用武力拿下香港就算動用三個師的部隊,這種低烈度的戰鬥即使一個月也用不了三億美元,何況只需要一天。香港這個帳怎麼算都以武力解決划得來。

中國大陸跟英國和平談判收回香港是非常不智的。表面看,香港和平回歸沒有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事實上,中國不但讓英國多撈了20年的錢財,而且香港問題變成尾大不掉,後患無窮,中國吃虧太大了。

 

台灣問題與香港頗為類似但遠比香港複雜,因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留下的尾巴。台灣有自己的軍隊和中華民國的法統,情況與香港不同。最重要的是中共的軍事實力在70甚至80年代要武力解決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到了90年代如果用經濟來衡量的話,武力統一不是不可能而是代價太大不值得。武力統一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變得比較實際。

 

照道理,蔣介石與毛澤東都在1976年去逝,這時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最佳時機,面子問題不復存在,何況蔣經國還是共產黨員。是大陸的文革摧毀了這個兩岸和平統一的黃金機會。你想想,即使是最有中國心的台灣外省人看到文革的瘋狂過程都會害怕。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打出改革開放的旗幟並且向台灣伸出橄欖枝,老鄧開出的條件之低使大陸只得到面子上的統一。但即使這樣也沒有成功,蔣經國選擇了「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想想看,深圳特區在1979年01月都成立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決心應該是不容懷疑的。蔣經國如果有智慧,1980年是國共和談對台灣最有利的時候,因為台灣的籌碼最多,能對中國的崛起做出巨大貢獻,遠非香港可比。但是歷史証明蔣經國只安於自己的小朝廷,並無大志。等到本土台灣人當家,日本勢力介入,台灣走上獨立的不歸路,兩岸問題就只能軍事解決了。

 

(3)大陸首要之務是發展自己

 

大陸必須從香港的回歸學到教訓,認識到自己富裕最重要,要使自己變成別人羨慕的有錢人,而不是做爛好人。想想看,大陸人在香港受到的歧視還不夠多嗎?為什麼?說白了,就是因為大陸人窮。香港人第一尊敬的是說英語的,他們是殖民主子;第二尊敬的是說美語的,他們是最有錢的大爺;第三是其他洋人;第四是說廣東話的;最看不起的就是說普通話的大陸人,因為他們最窮。

 

嫌貧愛富是人的本性,香港人如此,台灣人也一樣。香港與台灣都歷經長期的殖民教育,大陸想用同胞愛來獲得港台人的向心力是不可能的。大陸小看了台灣殖民情緒的復活,「海角七號」這個電影如此賣座是對大陸的當頭棒喝,清楚展示台灣人對日本的憧憬和對大陸的蔑視。

 

大陸對台灣的種種優惠都是白費心機的。台灣人把大陸的優惠看成是大陸有求於台灣,這使台灣人更看不起大陸人,也使台灣人更心向日本。為什麼?因為日本人比大陸人有錢。

 

中國大陸正確的做法是全力發展自己,就是老鄧說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大陸只需要對外維持公平的原則,不必對香港與台灣有任何特殊照顧。大陸本身的優越,特別是財富上的優越地位,才是吸引香港與台灣的磁石。大陸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停止對香港和台灣的優惠,一切以自己長期的經濟利益為考量。中國大陸只有把自己建設成在財富上勝過英國和日本,香港人與台灣人才會對大陸展露仰慕之情。

 

生活水平低的大陸向生活水平高的香港與台灣輸血特別容易令對方心理不平衡,產生否認、抗拒、蔑視對方、誇耀自己等等反表現來維持他們虛假的自尊與優越感。YST 舉兩個例子:

1.很多香港人否認1998年香港接受大陸兩百億美元才平安渡過索羅斯發動的金融攻擊,這就是香港人自尊心受傷的反表現。YST 跟你打賭,如果這兩百億美元是英國人借的,香港人一定感恩戴德而且大肆宣揚。

2.今年有幾個大陸的房地產開發商來台灣考察,聽說台灣學童的營養午餐經費有問題立刻大發善心捐贈了幾百萬新台幣給當地學校。此舉令台灣人心理非常不舒服,陳文茜在她的訪談節目中清楚表露這個感覺。讓我告訴你,如果同樣的錢是美國人或日本人給的,台灣人會非常舒服而且千恩萬謝。呵呵呵!這就是人性。

 

所以北京政府要學著點,在自己還被認為是落後的窮人的時候,大陸對香港與台灣的任何輸血都是下下之策,只會產生更多的白眼狼。

 

譬如大陸放任台灣對大陸的鉅額出超(2007年超過五百億美元)、對台商給予特殊優惠、對台商提供貸款、購買台灣生產過剩的農產品等等,台灣都做出反面解釋,號稱是大陸有求於台灣、大陸需要台灣提供工作機會等等,進一步對大陸拉高姿態宣揚自身的優越感。特殊優惠製造了特殊反效果。台灣媒體對大陸這些善意從來沒有正面報導,負面的報導則從不放過。而受到優惠的台商一回到台灣幾乎全都是台獨,滿口台灣如何優越、大陸如何差勁。

 

大陸用大量輸血來維持香港的繁榮和幫助解決台灣的經濟困難是最愚蠢的政策,絕不可能獲得香港人和台灣人的政治回報。

 

中國必須記住:一個比歐洲和日本貧窮的中國無論如何節衣縮食供養香港和台灣只能遭到更大的鄙視,絕不可能贏得香港人和台灣人的感謝和尊敬。現在的港台人只講求個人利益,談的都是如何制衡。不論用什麼手段,當大陸沿海省分的生活水平高於香港和台灣的時候,香港人與台灣人自然會對中國大陸產生向心力。講得更白一點,貧富是比較,不是絕對的。大陸要使港台人心歸順,手段不在使自己有多富有,而在使港台人比大陸人更窮。這是人性的現實,不會改變的。

 

(4)台灣被邊緣化的必然性

 

台灣的經濟基本面遠優於香港,因為台灣有相當實力的農業與工業,而台灣的服務業也不錯。原因很簡單,港英政府的目標是吸大陸的血,不在建設一個健康的香港;而兩蔣時代的台灣是要把台灣建設成三民主義中國的模範省。香港與台灣建設的動機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

 

但是我們必須指出,台灣曾經擁有的堅強國防與傲人的經濟都是第一代外省人為台灣打下的基礎,他們是大陸來台的精英,本土台灣人沒有這個能力。蔣經國以後所有當權的台灣政客與台商都是吃兩蔣時代留下來的老本。

 

時代不斷在進步,本土台灣人沒有這個眼光和智慧跟上時代,更沒有能力開創新格局和更上一層樓。原因很簡單,在台灣這個環境下不可能產生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這樣的行政人才,不可能產生胡適之這樣的大儒,也不可能產生孫立人這樣的大將軍。

 

李登輝政府前半期還有外省大老罩著,不敢放肆。後半期李登輝利用黑社會勢力排除外省大老逐漸形成自己的本土政權。李登輝時代社會流行一句話:「混黑道有什麼不好?混黑道可以和總統照相」。台灣開始江河日下,但到底還有蔣經國這個“外來政權”留下的深厚底子,李登輝誇耀台灣人錢淹腳目,台灣人日子過得相當滋潤。90年代初,YST 有位同學從美國回台灣大叫台灣的消費程度高,他說在夜店花了兩百美金連小姐的手都沒摸到。大家都笑。See,美國人也不敢看不起台灣。

 

陳水扁政府則是一個 100%本土政權,扁政府8年的執政是台灣本土人士行政能力的真實寫照。扁政府自從搬開唐飛這塊石頭以後就是清一色本土台灣人的執政團隊,所以非常具有代表性使我們有機會看清楚本土台灣人的素質。現在讓我們檢視這些擁有最高行政權力的本土人物:陳水扁、呂秀蓮、張俊雄、游錫坤、謝長廷、蘇貞昌、蔡英文。其中陳水扁被譽為「台灣之子」和「永遠的第一名」,因此最具代表性;呂游謝蘇被台灣媒體譽為“四大天王”;張游謝蘇都做過行政院長;蔡英文長期掌管陸委會,控制半個行政院。他們的權力與代表性毋庸置疑。

 

想想看,「台灣之子」是何等讚譽,「天王」的頭銜是何等尊貴,他們毫無疑問是本土台灣人精英中的精英。這個團隊4年執政後再度獲得台灣本土人民的肯定,於是得到連任又執政了4年。所以這個團隊代表的是本土台灣精英的最佳素質,正副總統都強調自己從小就是第一名,本土台灣人不可能找到更優秀的人才了。但是我們看得很清楚,就憑這個團隊的水平他們是完全沒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在這批台灣本土頂尖精英的治理下,台灣的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內政沒有一樣不是大幅滑落到歷史谷底。

 

讀者不要給 YST扣什麼族群歧視的大帽子,要知道外省人、本省人其實都是漢族。問題是什麼地方長什麼草,陳布雷的孫子生長在台灣也只能是陳師孟這種貨色。

 

所以我們可以斷言,如果民國三十四年到民國三十八年沒有大批大陸精英來到台灣的話,台灣絕無可能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可以確定仍舊是一個邊陲小島。

我們的結論是:台灣超越大陸的繁榮經濟是「運」,是外省精英為台灣帶來的好「運」。

 

但是,「運」是不可能持久的。即使今天台灣有人才也逃不出被邊緣化的「命」,只不過使台灣邊緣化的速度減緩而已。

台灣經濟的致命傷是:台灣是一個孤島。

 

以前【天下】就論述過,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與觀察,一個健康獨立的經濟體至少需要八千萬人口。所以日本雖然是島國,但是人口已經大大超越獨立經濟體的關鍵數量,不是孤島。台灣則距離這個數字太遠了。台灣被大陸邊緣化是注定的,這是地緣經濟的規律。

 

蕭萬長做行政院長的時候轟轟烈烈搞了一大堆“XX中心”的研究計畫,什麼“亞太金融中心”、什麼“亞太航運中心”...等等。YST 當時就說過這些計畫成功的機率是0,台灣是一個孤島,絕不可能成為亞洲的任何中心。蕭萬長的紙上作業耗費了大量人力,全是浪費時間的夢幻,說給台灣人自我陶醉的。不需要花一毛錢,YST 10年前只想了一秒鐘就得出結論,未來亞洲的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都是上海,台灣想都不用想,這是地緣經濟的ABC。

 

其實台灣人也不笨,台灣人打的小算盤是靠攏日本,用日本施捨的科技去賺大陸的錢。這是非常沒有出息的想法,不過比香港人的買辦心態還是要好一點,因為說到底台灣人還願意努力生產,有別於香港人這種百分之百的寄生蟲。但是台灣人與香港人的二鬼子心態則一模一樣,這是長期殖民教育留下的後果,對此大陸只能接受並且用它來激勵自己不斷向上。中國人必須認清台灣人與香港人的反中心理其基礎完全一樣而且非常堅固,因為他們的生計都是建築在中國大陸的落後上。

 

台灣人蔑視大陸的反中心理從台灣政客口口聲聲:「台灣研發,大陸製造」的宣稱中看得非常清楚。YST 每次聽了都發笑,台灣研發「神舟7號」試試。但是本土人士,譬如呂秀蓮,都喜歡這麼說,口徑非常一致。「台灣研發,大陸製造」成為愛台灣的標準調調,台灣人聽了心裏特爽。厲害的是,在媒體一致的宣導下,誰違背這個調調誰就是賣台分子,連馬英九都不敢挑戰。

 

台灣緊跟著日本走是非常愚蠢的。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並非互補性質,而是有大量重疊,正確的說法是被大陸含蓋。大陸發展科技是全面的,有點像一百年前的美國。台灣應該選擇某些適合自己的科技尋求與大陸合作而不是高姿態跟大陸頂著幹。

目前台灣面臨的問題是產業升級,但是台灣缺乏研發能力,在下一波的競爭中必被大陸擠壓出局。譬如廣州市政府已經決定產業升級,所以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倒閉的勞力密集的工廠根本不施以援手,任其自生自滅,這是正確的做法。台灣只能把血汗工廠搬去越南。

但是台商未來在越南的日子也不是好混的。政治上,東盟的10+1與10+3大陸都是主角,而台灣都被排除在外。想想看,日本能給台灣好果子吃嗎?台灣緊跟日本又刻意蔑視大陸,這不是自尋死路麼?

 

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中國未來的希望也是人才。在全球一片不景氣中,中國的資金最充沛,中國加大基礎建設是正確的,但是同時也應該加大科技研發,為大學畢業生製造就業機會。這樣一旦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就有新產品推出。幾年前朱鎔基發表「科教興國」的政治方針,這是一條非常正確的路。中國有軍事科技作為推動科研的基本動力,這一點跟美國一樣,所以沒有理由不能在科技上超越日本。

 

中國競爭的對象不是台灣,也不是日本,而是美國。台灣的邊緣化只不過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已。

 

(5)大陸在台灣問題重蹈香港的覆轍

 

為面子而做出經濟上的重大犧牲,劫貧濟富的「一國兩制」造成中國金融秩序的混亂與宏觀經濟調控的困難,延遲中國的崛起,是中國處理香港問題最大的錯誤。

 

現在香港問題變得尾大不掉,歸根結底是中國的面子問題。中國需要極力避免在台灣問題上犯同樣的錯誤。

 

台灣在歷史上的位置是一個邊陲小島,這是它的天命,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天命。

 

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不會去台灣的。清朝時候去台灣的人幾乎都是在家鄉待不下去的問題人物,說白了,就是雞鳴狗盜之徒。YST 有一位同學是福建人,他的父母就曾經明白地對他說早年渡海遠赴台灣的都是“鄉里所不容”的人。“鄉里所不容”這五個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形容詞,是早期台灣人的真實寫照。台灣要成為中國的先進地區根本不可能。

 

台灣之所以在二十世紀的後半葉比大陸繁榮完全是中國內戰造成的。物質上,蔣介石搬空了上海所有的黃金運到台灣;人才上,蔣介石帶了大批大陸的菁英人士來到台灣。我們必須特別指出,後者比前者要重要得多,是這批外省精英建設了台灣並超越了大陸。

 

但是台灣超越大陸的繁榮是不能持久的(unsustainable),大陸的貧窮落後主要是經濟受到列強干預。大陸經濟受到的最嚴重的傷害是西方世界的物資禁運與技術封鎖,這完全是政治造成的,屬於時運不濟。

 

物資禁運與技術封鎖是非常厲害的孤立手段,任何國家都承受不起。你們不要看美國的科技先進,即使美國也不能承受物資禁運與技術封鎖。我們不要忘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全球科技的中心是歐洲。美國今天科技領先是美國不斷地、密切地與世界交流並且以優厚的條件吸收了全球的精英。現代科技發展的週期長短不同,譬如醫藥以10年為一個周期,電子類的週期就更短了。如果一個國家被完全孤立,就是物資禁運加技術封鎖,原來領先的科技頂多兩個週期就被淘汰出局完全失去競爭力。

 

中國大陸能在物資禁運與技術封鎖下成長,全靠國家大、人口多、和人民非常優秀。當然早期蘇聯的幫助也是重要原因,不過為期只有十年,1959年以後中國除了非洲小黑沒有一個朋友。中國能夠從一窮二白成長到今天的壯大主要靠自力更生,這對小國而言絕不可能。中國一旦衝破禁運與封鎖很快就會超越台灣,台灣要想長期領先大陸完全不可能。

 

台灣的情況與香港非常相似,港台人民較高的生活水平屬於偶發事件,不是一個正常現象,是不可持續的。所以中國的統一不應該以維持港台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條件,這是極不公平的,也嚴重影響中國未來發展。大陸正確的做法是回歸自然,公平競爭,自然淘汰。由於香港的經驗,YST 由原先的非常贊成變成堅決反對「一國兩制」。

 

今天大陸以貿易逆差、台商優惠等手段拉攏台灣是非常不智的,造成台灣人民更大的離心力使統一更加困難,也使統一後更加難以收場。未來如果和平統一,大陸必定又搞劫貧濟富的「一國兩制」,台灣會嚴重拖住中國的後腿,成為另一個毒瘤,而且是比香港大很多的毒瘤。

 

對中國而言,台灣回歸一個邊陲小島就像香港回歸一個小漁村是一樣的,都不是壞事,是回歸天命。

 

「一國兩制」的逆勢操作是違背天命的,必定沒有好下場。

 

(6)重複建設與面子工程

 

「一國兩制」的流毒很深,譬如為了避免香港邊緣化大陸的逆勢操作就一定包括很多重複建設與面子工程。YST 在這一節舉出三個例子,它們都是超大型的工程,一個已建成,一個即將開工(預定2009年),一個尚在醞釀中。

 

A. 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香港最大的重複建設與面子工程就是赤臘角國際機場,這個機場的興建完全沒有必要,不但浪費了兩百億美元而且和深圳的寶安國際機場造成微妙的干擾。

 

在「漫談香港(一)」我們有詳細的論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是英國趁1989年天安門事件引發的信心危機單獨展開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計畫工作。三個月後,香港總督於1989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這個機場的決定過程非常匆促而且沒有跟中國當局商量。

 

後來在中國的嚴重關切下,英國不得不與中國商量因為貸款的付款方式與過程超過了香港移交的日期。雖然中英簽署「赤臘角國際機場備忘錄」是在1991年09月03日,但是英國偷偷發包工程早在1990年04月就開始進行了,所以中國基本上是被英國趕鴨子上架。這項龐大工程在1992年正式開工。

 

從中國的利益出發,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興建絕對需要被否決,因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已經在1991年10月12日建成並正式通航。寶安國際機場不是普通的機場,是佔地面積11平方公里,主跑道3400米長45米寬可供世界上最大型的客貨機起降,有停機位84個,停機坪84.5萬平方米,候機樓總面積14.6萬平方米,24小時全天候服務,非常現代化的巨型機場。

 

赤臘角距離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不到50公里。請問:你看過世界上任何地方在50公里距離內有兩個巨型國際機場這種荒謬的事情嗎?

唉----!這種重複建設怎不令人嘆息。

美國在1998年服役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造價不過45億美元。兩百億美元的浪費,四艘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都造出來了,還可以加上四艘驅逐艦。

 

YST 不是大陸人也不是香港人,只能看大處,雖然說不出但是完全可以想像還有很多小的重複建設和不實際的面子工程。歡迎讀者補充。

 

為了維持香港與台灣的繁榮,港台人士提出很多可笑的建設。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重複建設與面子工程,必將造成大量浪費。YST 再舉兩個尚在計劃中的面子工程。

 

B. 港珠澳大橋

 

香港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成Y字形連接珠江東岸的香港和珠江西岸的珠海與澳門,設計全長39.6公里,其中海上橋樑與海底隧道部份長35.6公里。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的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一百公里。港珠澳大橋完成後,香港和珠海與澳門的行車時間將從4至5小時縮短到30分鐘。

 

港珠澳大橋本來是雙Y字形,東岸的連接點還包括深圳,這是深圳要求的,但是被香港激烈反對。2008年03月10日北京作出裁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宣布港珠澳大橋確定為單Y字形,深圳沒有落點,車輛需經過香港再到深圳。

 

北京的決定顯然是偏袒香港。因為基本上港珠澳大橋是為了挽救香港經濟邊緣化所做的面子工程。如果香港還是個小漁村,或者北京政府決定讓香港回歸自然,耗費鉅資建造這個大橋是不可能的。

 

香港提議並強力推動港珠澳大橋,表面的目的是方便香港人到珠江西岸投資與促進香港、珠海、與澳門的旅遊業,暗底的目的是想爭取珠江西岸的物流。想想看,深圳鹽田港的運作成本比維多利亞港便宜太多了,如果港珠澳大橋的連接點也包括深圳,香港搶到珠江西岸物流的機會是0,所以香港必須全力排除深圳。這是標準運用政治力作逆勢操作,完全違反商業的自然運行,中國必將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

 

想想看,大陸內地需要建設的地方太多了,而大陸的預算是固定的,貧苦待開發的地區這麼多,怎麼也不該輪到香港的面子工程。港珠澳大橋是另一個政治操作下的劫貧濟富。

 

C. 海峽兩岸隧道工程

 

顧名思義,這項工程是建造至少一條多達三條連接台灣與大陸的海底隧道。這個構思已經有很多年了,並且曾經在兩岸研討會熱烈討論。大約五年前voyager_ho與 YST也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並得出否定的結論。最近kurich又重提這個話題而且引發大量討論:

恭請馬蕭兩位先生回應「海峽兩岸隧道工程計畫」」( 2008/01/21)

 

YST 沒有參加最近的討論,一時也找不到過去寫的評論,也不想回頭整理過去否定的東西,現在只願意從本系列的角度做一點點論述。

 

台灣是一個孤島,除非這個島大到可以支撐八千萬以上的人口,否則不可能形成一個健康的獨立經濟體。「海峽兩岸隧道工程」是一個非常愚蠢的面子工程。想想看,這個隧道屬於物流的基礎建設,而物流的基礎建設決定於當地的生產力。把台灣用再多的海底隧道與大陸連接起來也不可能使台灣更繁榮,因為台灣的生產力就只有這麼多,有沒有海底隧道都一樣,更何況海底隧道的運輸方式比起船隻運輸在經濟效益上差太多了,連一半的效率都不到,這還不包括隧道收取的高額路費。

 

台灣由於工廠外移,生產力降低,連高雄港都因為缺乏貨源而不斷萎縮,耗費鉅資興建新的物流通道不是瘋狂嗎?海底隧道運貨不及輪船,載人不如飛機,福建生產力不高、人也不多、是個窮省,這個隧道能有足夠的人使用嗎?不成為蚊子隧道才怪。

 

天命不可違,台灣自有歷史以來就是一個邊陲小島。前面已經有詳細的論述,台灣超過大陸的繁榮是台灣的「運」,不是台灣的「命」。如今台灣的「運」已經走到頭了,修建再多的海底隧道也不可能改變台灣的「命」。

 

「海峽兩岸隧道工程」的動機跟「港珠澳大橋」一樣,為的是挽救不正常繁榮後、面臨邊緣化的一個孤島。這是違反台灣天命的逆勢操作,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7)台灣已經接近武力統一的邊緣

 

兩岸的問題,台灣政客固然要負最大的責任,台灣媒體扭曲事實的報導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今天的台灣媒體大部分是台獨,小部分是獨台,沒有一個是傾向統一的。再說一遍,台灣沒有主張統一的媒體,一個都沒有。所以台灣絕對不可能形成和平統一的島內共識。台灣的政客與媒體聯手把「統一」與「賣台」畫上等號。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民選代表都不敢談統一,因為「統一」是票房毒藥。台灣的未來幾乎可以確定是武力統一。

 

台灣的經濟快速下滑,台灣的老兵已經凋零,綠化的國軍毫無戰鬥力,兩岸的實力此消彼長,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的實力開始下滑,台海武力統一的態勢漸漸形成,只等適當的時機。

 

美國顯然充分瞭解台海軍事情勢的演變。為了穩住陣腳,美國在幾天前宣布60%的核子潛艇將轉移到太平洋戰區,不言而喻,主要的目的就是對付東亞的中共。美國的作勢是可以瞭解的,也是正確的軍事運籌與部署。YST 個人的看法是,在經濟持續下滑的情形下,美國必定會做出戰略收縮,或者做出孤注一擲扭轉乾坤的一戰。何處收縮?何處孤注一擲?這是美國總統的戰略選擇,任何人都可以猜。但是不論美國做出那一種選擇,都是台海武力攤牌的時機,時間不應該超過2020,因為美元霸權撐不到2020。

 

台海的統一戰爭中共具有主動權。大陸選擇戰爭一定基於一個假設,那就是軍事代價小於和平代價。在台灣媒體的造勢宣傳下,中華民國一再拒絕統一談判和提高統一和談的條件終將引來這場戰爭。

 

如果台灣問題是武力解決,那麼台灣也許有機會實行一國一制。這對中國的未來是有利的。

 

為中華民族著想,YST 不願見到中國在台灣實行劫貧濟富的「一國兩制」,台灣的刁民遠比香港多,保証讓北京政府吃不了兜著走。

 

為了中華民族的千秋萬載,YST希望香港與台灣都回歸自然,回歸它們的天命。我們可以留下列強殖民的遺跡供後人憑弔,記取祖先受到的教訓。但是我們要讓列強在殖民期間巧妙安排留下來的餘毒徹底從中國的領土消失。

 

 

結尾語

 

「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文章從2008年11月14日的「前言」到2008年12月09日的「結論」幾乎寫了一個月,現在已經全部完成。雖然還有很多未盡之言,香港問題就論述到此,YST 不想再談。

 

這個系列文章屬於比較激烈的評論,有些論點的確很尖銳,但是它們代表 YST真實的想法。這些想法讀者在報章雜誌是看不到的,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必須“政治正確”。“政治正確”的文章多多少少都披上虛偽的外衣,文章不是真心話,不但模糊事實,經常還刻意誤導讀者。

 

自從國際網路出現,職業媒體擁有的話語特權就被徹底打破了,網路影響之大是從根本改變資訊傳播的性質。這其中最大的改變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路發出自己的心聲不受“政治正確”的約束。網路評論經常比職業媒體的評論更真實,也更有價值。為什麼?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專業、不靠此為生、不拿任何酬勞,因此文章沒有老闆的旨意和混飯吃的不得已。我們寫東西憑的是興趣和熱情,為的是交換知識,我們不需要虛偽的外衣。

 

每個人每天分配在資訊上的時間是固定的,所以國際網路是和所有的職業媒體在同一個鍋子裏面搶飯吃,這是一個零和遊戲對傳統的職業媒體產生莫大的壓力與威脅。YST 認為國際網路在資訊媒體這塊大餅所佔的份額還在不斷擴大。不論是電視、報紙還是雜誌,他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小,特權和霸權早就消失,他們要想玩“政治正確”的遊戲來帶領社會越來越困難了。

 

YST 寫文章從不考慮“政治正確”。「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毫無疑問得罪很多人,貼出的這段時間固然得到很多贊同,同時也遭到不少責罵。這些我都不在乎,YST 不會為了得到讀者的推薦而寫四平八穩的文章,這就成了鄉愿。

 

YST 是個凡人,愛恨分明,價值判斷也分明,是非真假對錯的辨別都分明,不做騎牆派。能不能得到認同不是 YST的考慮。想想看,在真實世界裏我們為了世人誇讚、鄰里稱羨和多1%的加薪活得多累。如果在沒有名利的虛擬世界還不能擺脫這些俗套,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進入虛擬世界為的就是知識的交流,做個明白人,這就是痛快。希望讀者也是本著這個宗旨來閱讀「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文章。

 

YST 有些累了。我要休息一下,沏一壺茶,等待陳水扁父子過堂的精彩好戲,這可是中華民國的頭一樁。如果能看到吳淑珍當庭發飆那就更好玩了,希望有電視台作實況轉播。

 

(「漫談香港」全系列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漫談香港(0):前言

漫談香港(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漫談香港(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漫談香港(三):香港的邊緣化

漫談香港(四):香港中國長期的悲哀

漫談香港(五)香港人

漫談香港(六):結論 — 從香港看台灣


出處:漫談香港(三):香港的邊緣化 - YST2000 的網誌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YST2000/2399780#ixzz1WWK8ZzpA

香港的困境與香港人的掙扎

(一)台灣的微觀世界

 

YST 很少寫即時評論,譬如評論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救濟貧戶的義舉這種喧騰一時的熱門新聞。對這件事網上有太多的評論,電視上有太多的名嘴發表高見,不差我一人。YST 只想對高聲叫罵的陳揮文說一句話:如果你不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就不要在電視上公然對主持人專訪的客人發飆,非常沒有教養,丟盡台灣人的臉。

 

台灣人不是號稱好客又有禮嗎?

我們怎麼解釋台灣菁英、著名資深記者陳揮文的粗魯行為呢?

陳揮文不是普通人,他是每天上電視、擁有廣大觀眾、代表甚至帶領台灣千千萬萬人的名嘴。

 

根據 YST粗淺的認識,馬克思認為世界上的財富都是勞動者所創造的,所以標哥認為他把財富(真實的鈔票)回饋到勞動者的手中是天經地義的。這是為什麼陳光標要台灣人讀讀馬克思的資本論。YST 個人認為標哥的義舉從心底是高尚的,是有理論基礎的,標哥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實踐者。陳揮文讀書不多,聲音卻很大,需要虛心學習,否則大陸人真的會把台灣人看扁了。

 

我們評論時事的角度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其實二者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和相似度,就像宏觀物理學(天文)與微觀物理學(原子)的自然景觀存在某種哲學關係是一樣的。

 

陳光標來台濟貧屬於微觀的,它讓我們看到台灣政治上的窘迫和台灣人非常複雜和脆弱的心理。在民主制度和富而好禮的極度宣傳下,台灣人突然發覺自己穿的是“國王的新衣”而手足失措。

 

類似的微觀例子同樣發生在香港,一個遠比台灣更富庶的社會。同樣是大陸的小人物戳破香港人穿的“國王的新衣”。這是本文的主要論述。

 

YST 試著從微觀的香港社會看宏觀的香港未來。

 

(二)香港的微觀世界

 

本月4日,一個大陸來港的旅遊團發生香港導遊與遊客毆打的可笑鬧劇。

 

事故是這樣的,香港的一位女導遊把大陸遊客帶到一家珠寶店,然後告訴遊客在這個珠寶店停留兩個小時,遊客哪裏也不能去只能在店裏購物。兩小時後,這批大陸遊客沒有買任何東西,於是這位導遊開始發飆對遊客進行辱罵,先是罵遊客窮,沒錢還來香港,後來更進一步罵他們是狗,於是開始有了爭執,然後爭執升高成為毆打,最後鬧到醫院和警察局。

 

香港方面喜歡把這件事引向「誰先動手」這種法律上的、雞毛蒜皮的、羅生門式的問題來躲避真正問題的焦點。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香港的旅行社用低價吸引大陸的遊客,然後等遊客到達香港後用近乎強迫的手段逼這些遊客購物,旅行社從中賺取介紹費來彌補招攬時的低價。這種做法在香港的旅遊界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所以上面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只不過發展到導遊毆打遊客就太過分了,於是上了新聞。

 

想想看,遊客來港是尋找快樂的,基本上,沒有任何與人爭執的動機,更沒有與人毆打的意願除非受到羞辱或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香港旅遊界企圖把事情導向法律問題真是可笑。香港人只從事服務業,難道連「顧客至上」和「顧客永遠是對的」這種最基本的道理和服務界奉為經典的至理名言都不懂嗎?

導遊最基本的職責就是令遊客高興,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而香港的導遊完全搞錯了,他們把自己的職責定義為盡量從遊客身上榨取錢財。

 

香港人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非常標準地反應在接替打人女導遊的第二個導遊上。

 

接替打人女導遊的是一位男導遊,他對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

呵呵呵,這句話真是再好笑不過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導遊的水準。

這位香港導遊非常代表香港人,也非常反映香港今天的政治現實與經濟窘境。

 

這位香港導遊說的話讓我們從一個微觀的社會現象看清宏觀的香港未來。

 

(三)香港人扭曲的和勢利的變態心理

 

上面這位男導遊是非常典型的香港人,習慣性地把大陸人當成來送錢的鄉巴佬,既渴望他們身上的錢,卻又看不起他們。這種心理就像台灣人既渴望大陸的讓利,又看不起大陸人,他們矛盾的心態是完全一樣的。

 

什麼叫做「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瞎說八道!

老子是花錢來觀光的大爺,只是來香港看看玩玩,香港有什麼值得看的、值得玩的儘管介紹過來,如果滿意也許下次還會再來,如果不滿意那就從此不再相見,香港的繁榮干我什麼事?

如果香港有一天沒落變成鬼城,我大爺也可以來觀光看看沒落的鬼城是甚麼樣子,就像我觀光金子挖光後的美國鬼城是一樣的。

香港的繁榮是香港人的責任,干我大陸遊客什麼屁事?

 

香港人的心理實在太好笑了,以為全世界都應該為香港而活。

 

香港是一個缺乏心理建設和沒有自知之明的沒落大戶,沒出息!

 

(四)香港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和台灣的問題一樣,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

 

香港人和台灣人一樣,都不知道如何為自己定位,也都幻想借宗主國的光活在殖民地的榮耀裏,這是最可恥的思想。

香港有陳方安生,台灣有李登輝,相互映輝。

香港有一大批可笑的導遊,台灣有一大批可笑的名嘴,也相互映輝。

 

今天我們嘲笑香港的一位導遊是如何無知,其實台灣名嘴的無知和香港的導遊有什麼兩樣?

讓我們來看看台灣TVBS的李濤夫婦。

 

香港的導遊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真好笑!

李濤一再逼問陳光標在台灣學到什麼,那種彌補受傷自尊心的迫切感不是同樣好笑嗎?

至於李濤的老婆層次就更差了,李艷秋在評論陳光標時首先就炫耀台灣的GDP是兩萬美元而大陸只有兩千美元,庸俗的優越感立刻浮現在臉上,跟香港導遊不是同樣好笑嗎?

 

台灣名嘴無知的程度一點也不比香港的導遊少。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大陸,它們既不是寶島也不是東方之珠。

 

從香港的導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焦慮不安。

從台灣的名嘴,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的徬徨失措。

 

香港和台灣微觀的社會現象都透露出它們宏觀的未來。

 

(五)香港「金融中心」的幻想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亞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濟也要做中國的金融中心。可惜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為事實,香港連廣東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幹實幹,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數鈔票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這不但非常淺薄而且跟本不真實,整個香港都活在幻想裏。

 

香港是一個非常畸型的社會,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有服務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七百萬不事生產的香港人吃大陸的、喝大陸的,卻最看不起大陸人。這也是世界奇觀。

 

我們必須有確切的認知,七百萬人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全世界235個國家中排名第97,高於寮國(100)、以色列(101)、約旦(103)、丹麥(108)、芬蘭(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國家。

 

請問:上面那一個國家是只有服務業、僅靠服務業為生的?

回答:沒有,一個也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實上,如果連新加坡都可以有工業,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沒有任何理由不從事工業生產。

 

香港人的虛榮從不願意從事實際生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香港導遊居然還有臉對大陸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什麼東西!

香港人想錢想瘋了,要錢已經到了盲目、瘋狂和不要臉的地步。

 

香港人已經陷入 desperate 的境地嗎?

是的,YST 認為是。

 

(六)大陸政府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

 

大陸政府去年在深圳的前海地區規劃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畫成立一個以金融為重點的服務中心。YST 不知道倫敦的金融城有多大,應該不會比15平方公里大,美國的華爾街肯定不到15平方公里,所以「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規模是世界級的。

 

這個前海服務中心位於深圳寶安區的濱海地區,地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核心,大陸計畫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用現代服務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為全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向和實現科學發展取到示範帶頭的作用。

 

2010年12月20日,大陸政府為「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在香港舉行說明會。這是2010年0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對「前海規劃」作出批覆以來,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對「前海規劃」作出說明。

 

根據「前海規劃」,前海定位為

1.粵港現代服務業重新合作示範區,將承擔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

2.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3.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先導區;

4.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引領區;

等這四方面的功能。

 

「前海規劃」的重點是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領域。到2020年,前海將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

 

(七)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

 

讀者必須注意,上一節所敘述的「前海規劃」是經過國務院批示的,所以非同小可。我們需要明瞭,只要是中國中央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

 

這個經國務院批示由深圳市政府發表的「前海規劃」非常有意思,短短數百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1.首先,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也就是深圳),不是香港,這已經成為定局,不可能改變。

 

2.大陸規劃的氣魄很大,前海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和科技,香港的優勢僅在金融,所以根本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候選地。

 

3.大陸規劃的「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生產性的服務業中心,所以服務必須以生產為主體、以促進生產效率為目標,這不是香港數鈔票、炒股票、轉移資產的投機金融業能夠經營的,因為香港人根本不懂生產,也不懂科技。

 

4.我們注意到中共中央的用字非常謹慎,在服務業前面加上「現代」兩字作為區別。所謂「現代服務業」自然有別於現有的傳統服務業。這個現代的服務業不是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各自為政,而是金融業如何定義它的結構與組織為科技研發和工業生產服務,發揮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運輸最大的效率。所以金融業不過是手段,科技和工業生產才是主角,科技和工業才是「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對象。YST 非常高興中國國務院看到這個重點。美國就是走偏了,把金融業放在工業生產之上,導致美國整體工業的萎縮。美國的金融業現在主要靠華爾街在全世界圈錢,完全走入旁門左道,不足以成為領導世界的大國。中國國務院顯然看到美國金融政策的錯誤,這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對「現代服務業」的定義非常精準,也非常先進和智慧。

 

5.大陸政府對香港非常寬厚,大陸的中央政府給香港一個機會為「前海規劃」貢獻它在金融上的經驗。但是YST對香港的金融經驗有多少能力非常懷疑,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所需要的金融知識與金融經驗是香港傳統金融業所沒有的。譬如高科技工業的研發工作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風險,如何為高科技工業成立投資基金、如何經營這個基金為高科技工業取得最高的效率,香港的金融業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譬如為一條產業鍊和它的相關產業如何從配套、生產、運輸一直到銷售規劃出適當的金融服務,香港的金融業也沒有這個本事。

 

6.YST 個人認為就憑香港証券交易所那些一肚子壞水的會計師和律師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搞不好香港金融業的二鬼子們還會使出壞主意故意拖中國的後腿,就像他們坑殺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一樣。好在無論怎麼說,這次香港是處於配角的地位,讓香港參與「前海規劃」不過是給香港一個表現的機會,也是一種面子令香港無話可說。其實「前海規劃」的工作有沒有香港參加都無所謂,個人認為沒有更好。

 

7.「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試辦點,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和示範作用。它的經驗和成果如果成功將會複製到其他地方,譬如上海與北京。國務院這種作法非常明智,正應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八)中國已經準備讓香港自力更生(也就是減少輸血)

 

兩年前,YST 寫了一個論述香港的系列文章

漫談香港」(2008/11/14~2008/12/09)

,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有清楚的分析,對香港的未來也有清楚的預言。YST 是不看好香港未來的,這是基於科學的觀察,不可能出錯。

 

才不過兩年時間,YST 在「漫談香港」系列中所分析的問題和科學判斷下所做的預言已經得到初步的驗証。YST 主要的論點如下:

1.香港不可能靠服務業維持目前的繁榮;

2.香港不可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3.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終究會傷害香港;

4.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沒有競爭力,香港的沒落是註定的。(最後一篇論述同樣的情形也將會發生在台灣。)

 

關於第一點,香港2010年的個人平均GDP是三萬美元,是大陸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這是一個笑話,也是一種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陸政府劫貧濟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這種既違反資本主義更違反共產主義純粹是政治導向的經濟政策不可能一直繼續下去。香港這個國際政治所塑造的經濟爛攤子是一個非常沈重的負擔,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國也不可能養一個不事生產、人口素質也不高、人口數量卻達到驚人的七百萬的城市過三萬美元一年的生活。這是國際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經濟,是英國人臨走之前挖掘的經濟大坑,只有愛面子的中國才會跳下去做這個冤大頭為香港的繁榮苦撐了13年。

 

YST 一再強調香港單靠服務業是不可能維持三萬美元的個人所得這樣的高收入的,這是世界級的笑話。看看香港的導遊,如此品質的服務也配拿三萬美元一年嗎?笑死人了,香港人以為自己是甚麼東西?

 

關於其他三點,從大陸政府公布的「前海總體規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

 

YST 個人非常高興看到大陸政府不再為了面子繼續餵養貪得無厭的香港。「前海總體規劃」告訴香港人養你13年也該長大了,你要自力更生,中國大陸有自己的路要走。

 

「前海總體規劃」的主人是深圳,香港與澳門都是客,有你沒你都不差,火車已經開動,今天邀請你是意思到了,願不願意加入也悉聽尊便。

 

如果香港人還看不懂,還以為自己可以拿翹,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中國的金融業,甚至可以拖中國的後腿,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香港對中國的經濟純粹是個拖累,大陸是不會等待香港的,更不可能依賴香港。

 

(九)中國飛躍式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在十二五的規劃中有清楚的說明,現在處於轉型期,全面向高科技、高知識的高端經濟轉型,大飛機、航空母艦、高速鐵路、核子技術、能源技術、空間技術、通訊技術、動力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電機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機械與控制技術......等等重大影響的工程早已啟動。

 

中國這樣的大國所啟動的經濟轉型是驚人的,為什麼?

因為規模龐大,震驚世界的龐大。中國這種全方位的高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也許只有上世紀初的美國勉強可以相比。中國大陸啟動的科技規模和對全球未來的深遠影響不但小人物譬如香港的導遊看不到,就連台灣媒體的大人物譬如李濤夫婦也看不到。

 

但是只要具有一般科技背景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未來的十年是中國科技和工業成果的爆發期。

YST 在多篇文章中曾經一再論述和提醒讀者:

2020年中國的實際生產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軍事上,中國將立於不敗之地;

2030年中國無論是實際生產力還是加上第三產業的總生產力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上,中國的空軍武力將會取得對美國的優勢。美國是靠空中優勢打仗的,所以2030年以後美國沒有任何戰勝中國的機會,美國對付中國唯一剩下的招數就是使用核子武器拼全球毀滅。

 

但是即使到了2050年,中國即使生產力全世界第一、陸海空天的軍事力量也全世界第一,中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達到美國人民今天的水平,因為這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

軍事實力決定資源分配,2050年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是2010年的水平。

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美國絕不肯對中國作出妥協,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在全球資源分配上不可能和中國妥協,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必須在鞏固國防的條件下發展經濟。中國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根底,各項技術已經成熟或至少接近成熟,未來的十年是爆發式的收穫期。

中國錯過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又錯過了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與自動化),中國已經公開宣稱絕不會錯過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國不但不會錯過,而且要做全球綠色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在綠色能源的研發投資全球第一,遠超過美國。

 

YST 做一個預言:無論香港還是台灣都會在大陸這一波科技和工業的爆發期中被邊緣化。

 

香港導遊再笑大陸窮啊,李濤、李艷秋再譏笑大陸的GDP啊,看誰笑到最後。

陳揮文再對大陸發飆啊,看看兩岸最後發飆的是誰。

 

香港人再鬧啊,民主造勢的手法太多了,YST 提醒香港人吹牛造勢就要搞大一點:加封陳方安生為「人類的良心」,由她出來帶領推動明年就直選香港特首;封李柱銘為「香港民主之父」和「民主無冕大使」,再派「民主無冕大使」每年定期到美國國會作報告、控訴中國政府的專制與違反人權給北京政府施加壓力。噢,對了,今年6月4日擴大舉辦追思哀悼大會。

 

(十)香港的沒落已見端倪

 

西方媒體的宣傳攻勢非常厲害,功力遠在中宣部之上。

譬如英國教育機構的評鑑把所有過去英屬地的大學評分都抬得非常高,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大學評得比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好。

又譬如西方商業機構的評鑑把制度相近、自己有影響力的地方它們的競爭力就評得特別高,譬如一直把香港的競爭力評為中國第一,意思就是如果香港經濟下滑就是中國政府不行,糟蹋了香港。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力遠遠不如北京與上海,就連附近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也遠遠不如,差得太遠了。

讀者要認清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建築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上的。服務業是一種寄生業。想想看,沒有生產,哪來的服務?

英國的沒落就是不想製造汽車,只想賣汽車保險;美國也漸漸走上同樣的路。它們都是投機取巧、想不勞而獲的例子。英美的共同點是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所以它們重視服務業(利厚)和輕視製造業(利薄)。但是它們忘了製造業是創造財富的,服務業只是轉移財富,服務業是寄生在製造業上。由於捨本逐末,英美的下場,不可避免地,都是衰落。

現在很清楚了,一個只有服務業,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香港)面對有強大農業和工業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廣州)有個屁的競爭力,西方國家還真以為中國人是傻子。

 

YST 把話說在前面:5年之內,深圳的經濟,無論是GDP總產值還是個人平均所得,一定超過香港。

 

是的,在中央政府劫貧濟富、特別照顧香港經濟的優惠政策下,中國大陸的城市都在苦幹實幹地追趕香港。十年之後,大陸所有的一線城市都會超過香港,就連二線城市都會逼近香港,為什麼?

答案是:無論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先天不足。更糟糕的是,在國際政治鬥爭中香港的後天也失調。

 

這後天失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香港人挾洋自重對中國的忠誠度不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組織五十萬人的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龐大壯觀的遊行隊伍看得YST目瞪口呆,不開玩笑,香港人居然是真傻,為外國間諜豁出去了。當時香港人得意洋洋,自以為最懂人權、自由和民主,每年紀念535運動在公園裏手拿一根白蠟燭作悲戚狀、流兩滴鱷魚的眼淚就以為自己是僅次於英國人的人上人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誰、回歸後應該效忠的對象是誰。

 

香港人受到西方帝國主義者的鼓動而不自知,到處跟衣食父母唱反調,到處對衣食父母的大陸和大陸人流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演變到今天的拳腳相向。微觀的社會現象反映出宏觀的香港人心和香港未來的走勢。香港人得意忘形,但是惡人自會有惡報,如果不報,只不過是時辰未到。

 

報應在2010年12月終於來了,大陸正式宣佈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今天中國要開放金融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毫無疑問,保障金融安全是首要考量。中國國務院衡量國際局勢,認為香港雖然國際化的程度高,但是香港有大批敵對的外國勢力在此雲集,香港抗拒中國的噪音太多,香港人偏袒西方的勢力普遍存在,香港人對中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遠遠達不到最起碼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國間諜和反中勢力雲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卻強力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如果中國還把金融中心設在香港,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裏?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絕對不是中國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看到沒有?雖然晚了一點,香港人的報應終於來了。香港人搞不清楚誰是他的衣食父母,今天香港在「南中國現代服務中心」遭到淘汰能怪誰?

 

深圳的「前海區」將成為南中國耀眼的和居於主宰地位的金融中心,它的業務是服務南中國的科技研發、工業生產、資訊管理和交通運輸,它的服務區域從廣州可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心臟--武漢(三小時高鐵運輸而已)。南中國的生產力何等巨大,「前海區」將成為國際金融的超級巨人,它的國際金融地位會高於倫敦的金融城和紐約的華爾街。香港中環在「前海區」旁邊不過是個打下手的侏儒。

 

香港將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這是肯定的。

如果36年後(2047香港特區滿五十年)香港還沒有沒落到三線城市就算是走運了,走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慈悲為懷、手下留情的狗運。

 

(十一)結束語

 

讓我們回到兩年前 YST在「漫談香港」中的論點:

1.香港的「命」是小漁村,但是香港走了英國帝國主義的「運」用政治力量吸大陸的血吸了157年,變成高收入的國際大都會。

2.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走西方帝國主義的「運」157年,殖民地的「運」終於走到頭了。

3.香港回歸中國就應該是回歸天命,但是大陸政府為了面子好看(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治理下香港更加繁榮昌盛)實行劫貧濟富的政策維持香港畸形的繁榮。

4.香港走劫貧濟富的「運」本來也能走五十年的,沒想到13年後就出現「前海規劃」,YST 認為這是香港人不積陰德和不讀書的緣故。

5.有道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永恆的,「運」是暫時的,「風水」的地緣因素是改變不了的,香港人如果再不積陰德和多讀書,衰敗只會加速。

6.一切人為的努力都敵不過「命」,帝國主義的殖民固然違背天命,大陸種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同樣也是違背天命,香港導遊死命地和沒有羞恥地向大陸遊客要求“對香港做出貢獻”更是最低級層次的違背天命。

7.在宏觀的天命原則下,香港人違背天命的微觀掙扎是多麼地可笑,可笑的香港導遊,可笑的“香港的良心”,可笑的50萬反23條的遊行群眾,可笑的、自動跑到美國國會作証的“香港民主無冕大使”。

8.香港人胡亂地掙扎其實是徒勞的,不該香港的遲早都會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運」也該走到頭了。香港終究得回歸天命,一個小漁村的天命。

 

YST 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句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台灣人要睜大眼睛啊,大陸這一波經濟轉型其規模與力道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被邊緣化的周邊地區豈止是香港而已。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7 17:07 , Processed in 0.0657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