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华不注

【我也来瞎扯淡】兔子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节操粗线了,嘛,热烈庆祝神十飞天,顺便,祝兔友们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的大事记-70年代科技发展1】
先题外话,70年代嘛,那时新一轮的蓝星科技大潮正风起云涌,说实在话,兔子错失了很多东西,不过先前20年的发展给兔子打下了不少基础,所以,一贯跳着前行的兔子开始暴露跳科技的本性了,今天看来,许多下马的工程以及研制成功的项目在都是在那时进行大胆的立项和投入的。。。。。。

再题外话,该篇中所提及的一些内容部分因为经济建设而让步,以至于最后下马,导致今天兔子在某些军备方面的落后等问题,恩,请综合全局考量。。。。。。

最后题外话,老话,少抢楼,多科普。。。。。。

正篇开始。。。。。。

兔友们都知道70年代兔子大抽风,各种丧尸咱就不多说了,就算拨乱反正回归正轨也差不多到78年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前面的段子坑爹的楼楼也说过,就算在那样的环境下,无数先辈依然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在牛棚里点着昏黄的油灯孜孜不倦的进行的研究工作,以至于,因为没有条件去实践求证,所以只能理论补满。。。。。。

以至于,部分科技今天鹰酱还在满地图寻找可行证据去证明该实验的合理性的时候,兔子的理论已经跑到不知道哪个角落去了。

神马太阳风推进的可行性报告。。。。。。神马宇宙射线转化能源分析。。。。。。神马微波与地震的谐动关系。。。。。。

有兔友会说这是空想,恩,当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空想的时候,那就不是幻想。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墟: 一环节操,粽子必须是甜的,豆腐脑必须是咸的!!!
xdaofengx: 一环站位,向楼主节操致敬,咸党走开
道法自然的水瓶: “微波与地震的谐动关系”~~~貌似有个研究地球物理的大牛专门探索这方面的
天使是魔: 粽子节快乐!期待楼主送的各种大粽子!
mishanlhb: 嗯,lz的节操就有如老一辈科学家的风骨啊,都是满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的大事记-70年代科技发展2】
首先咱们来侃侃已经不止一次有人私信我洗地的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甚至有人放言兔子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是在进入2000年后。。。。。。

恩,话说曾经遥远的30年代,兔子,不,秃子,也不对,总之,那年中国的哲学界对一个话题进行探讨和争论,尽管到最后也没争论出一个大哲学家出来,可有心人将相关的争论结果归纳总结起来,今天,我们称之为:思维科学!!!

60年代初,兔子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研发完成。。。。。。

70年代初,三只小兔子完成人工智能理论,其中的构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80年代初,钱兔子提出创建思维科技部门。。。。。。

今天,兔子开始进入量子。。。。。。

恩,上张图,关于钱兔子的一些事迹。。。。。。
cc11728b4710b91271ffcd5ac2fdfc03924522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6101800509: 感觉人工智能实现起来好困难啊,让机器具备人类的思维能力目前还只能停留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上,并且都是事先输入好案列和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完全自主不知道还要多久  
如此多情——: 哲学貌似我们有优势  
道法自然的水瓶: 钱老还研究这个?OMG。。。  
why19870213: 钱兔子可不止价值五个美军师了,简直就是一个鹰酱智囊团!!
a122666: 兔家有钱老是所有兔子的大幸,还是那句话,钱老一定是穿越回来的  
mishanlhb: 钱老这想法就是未来社会中央智脑幻想的理论基础啊  
大唐陌刀魂: 话说前几天AV台报道联合国某观察员还是研究员向蓝星大会提出建议,鉴于人工智能发展讯速,大国流氓们的智能杀人机器已初具终结者能力,请蓝星大会呼吁大流氓们停止相关研究,鉴于该员是白皮,哥认为是说兔子的无人机呢,SO,鹰酱和兔子都赶快将相关JJ都藏了起来,这几天看不到鸟,可是三锅啊三锅!怎么说你好呢,这智商也想做大流氓?----“印度研发杀人机器人 智能程度号称全球第一”----http://news.qq.com/a/20130612/003196.htm  
清洁工sawyer: 什么时候实现思维提取,什么时候人类就能获得永生。身体老化了,坏了,换一个就好了啊。
sos团4: 钱大神的顶层设计思想绝对是最牛x的  
BDG_C: 老毛/钱老真是上天赐予中华的一件礼物,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高瞻远瞩,看得到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的大事记-70年代科技发展3】
接着咱们来看看许多兔友喜闻乐见的星辰大海。。。。。。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兔子的卫星,二踢脚以及载人航天并非像兔友们看到的三步走,而是,同时进行。。。。。。

很多兔子都知道,1970年兔子扔了第一颗卫星上去,话说那时太祖兔一拍板,就扔就扔个大的上去,像毛熊那样扔个篮球大小的算个球啊。。。。。。

很多兔子不知道,1966年兔子就将两只可怜巴巴的汪星人扔上去溜了一圈。。。。。。然后又将那两只吓到腿软,两眼泪汪汪的汪星人收回来了。。。。。。

很多兔子都知道,1971年兔子成立了航天小组,19名航天员从近千名空军兔里脱颖而出,但最终因为某原因,714工程被迫搁浅。。。。。。

很多兔子不知道,1979年兔子进行了二次载人航天准备,飞船和航天灰姬争了半天,最终因为小钱钱的问题,全部搁浅。。。。。。

1992年,921工程启动。。。。。。

2003年,神五一飞冲天,那些曾经穿着由缝纫机制作的太空服艰苦训练却始终未能一圆飞天梦,至今已经两鬓斑白的老兔子们,泪如雨下。。。。。。
ac345982b2b7d0a2576c2539caef76094a369ae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雾风大人: 我擦75年就有了航天飞船返回技术?
道法自然的水瓶: 汗~~~1975年啊,都快三十年了神舟才真正上天,那一代人最美好的年华都花在准备上了 zzz45029: 只有不敢想的,没有不敢干的  
秋千阿兔: 前辈的工作总会有后辈来接手,我们的征途……
mishanlhb: 果然犀利,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载人航天还不是天顶星科技
槐生三年破梦: 就我注意到了叶永烈这个名字么。。叶永烈科幻小说系列,我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  
BDG_C: 回复 槐生三年破梦 :怎么会?《十万个为什么》家里还存着呢。后来他还写了些纪实小说,我收藏了一部分
加菲喵的包子脸: 最后一句话好煽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马上看到有人说咱地摊文学了,所以咱再补张图。。。。。。

亲,百度不行谷歌可以不?谷歌不行维基可以不?

嘛,动物进入太空的历史。。。。。。

以上。。。。。。。
caef76094b36acaf777ebf587dd98d1000e99c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f35_JSF: 这上面只是说进入太空,你非说这和载人航天一样进入轨道我也没什么办法
f35_JSF: 突然觉得是我抠字眼了。可能LZ溜一圈不是指进入轨道,而是上太空的口语表达。
不为馒头: 回复 堕落京京 :1964-1966年间,中国送了稻种、老鼠和狗上天。以下略  
spikeji: 回复 f35_JSF : 我觉得还是自删吧,不过也无所谓
7890yujie: 诶,楼主太坏了,这么快就来打脸。。。你不会矜持点?
mishanlhb: 回复 f35_JSF :记得美国那个和加加林拼速度的航天员第一次也是探空火箭飞一圈宣布载人成功了吧,嗯,我兔可是美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的大事记-篇外篇1】
题外话,嘛,楼楼70年代的资料目前还没整理清楚,包括生物医药科技、光源计划、系统工程等等,所以留待下次补节操的时候再补完了。。。。。。

另外,楼楼手头上的资料是需要自己去分析整理的,嘛,话说有学情报的兔友们估计玩这个会更顺当,毕竟能从公开的资料分析出兔子的小内内水表有保障。。。。。。

这里补下钱兔子的一些八卦。。。。。。聊做科普。。。。。。

首先就是争议最大的星际航行概论了。。。。。。坑爹的楼楼也不多说啥了,直接上图,标注清楚,亲们,是否觉得很熟悉???

b7003af33a87e95009c0e7c811385343faf2b4b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路上有纹钱: 楼主好节操

大愛無聲For: 为毛我看到的是"核火箭"...
why19870213: 钱兔子神一般的存在
sos团4: 747不是也经常驮着啥航天器飞么,原来都是钱大神想过的。。。。。。。
小名叫拉灯: 为嘛有钱兔子是穿越的赶脚  
傲娇鲨: 回复 傲娇鲨 :如果只有情报成果,没有令人信服的原料,那就不符合分析规范,成果很可能是私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的大事记-篇外篇2】
感谢兔友帮科普

然后关于之前60年代科技篇楼楼漏掉的一个东西。。。。。。。

1960年,几只科学兔率先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有力证明了反粒子的普遍存在,震惊了蓝星人,其实,兔子自己也被震惊了。。。。。。

从那以后,兔子就是那扑向火焰的飞蛾,一头扎了进去了。。。。。。

至于在今天,兔子的怪物机一台接着一台的造。。。。。。

6c224f4a20a446231dd6b6c69922720e0cf3d7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why19870213: 炸药奖神马的见鬼去吧,我们自己搞自己的事业!
sun_catboy: 这个发现要是在皿猪的郭嘉,肯定又是一个炸药奖了。
mishanlhb: 王淦昌兔绝对是我兔开的一个科学挂啊
戴钢盔的tu094: 今天lZ节操爆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30613134528.jpg
QQ图片201306131347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306131349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不注 于 2013-6-13 14:23 编辑
huyangmm 发表于 2013-6-8 11:53
图,现在怎么看不到了


顺着看后面有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kmdflw:

640工程
——中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64年——2020年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院史(1957-1987)》
640工程于1999年部分解密。

中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与反卫星战计划,在时间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十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的“863计划”,主要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第三阶段自九十年代末至今,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与卫星武器的军备威胁,主要进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论证与方案规划。


  (一)缘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整个地球已经被冷战的气氛完全笼罩;两大阵营之间,也早已是虎视眈眈。其中,导致冷战出现所谓“恐怖平衡”现象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核威慑。十多年前,全世界已经领略过核武器的“风采”;一座广岛,一座长崎,成为人类原子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此刺激,有能力的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而在北约和华约对峙,并“有能力保证互相摧毁”的大背景下,这柄利剑却再也没有出鞘。到了五十年代末期,中国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国内的问题先不提,只说国际上,也是问题多多:几年前的抗美援朝,已经清楚地界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人;而随着不断进展的中苏争论,中国与传统的社会主义阵营又面临着彻底决裂的局面。

  一转眼来到六十年代,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正在缓慢地恢复元气。可是当时的国际处境,却并未好转——如果不说是更糟的话:这时候,中苏联盟已经完全破裂,中苏边境已经是重兵云集。苏军的演习和中国军队的推演,都已经证明了一个问题:苏联的机械化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取道张家口,进逼北京!为此,苏军的可能进攻路线上,中国军队都在层层设防。但是,如果苏军不采用常规进攻,而改用新型的核袭击,又怎么办?

  苏联如果选择核袭击,恐怕未必会只象美国轰炸广岛、长崎时那样,只采用轰炸机投弹的方式来进行了——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投送平台,那就是装备着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所谓“洲际弹道导弹”的远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时间,不过三十到四十分钟。从蒙古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打到中国境内,整个时间甚至不到十分钟。而且,多弹头分导、诱饵欺骗、弹头机动等等方式,也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核武器的中国,能不能抵挡来自西方或北方的核袭击?

  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能或者不能,都必须进行抵御——难道因为防御起来“很难”,就不去防御么?断然没有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揭幕

  1963年12月,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两个月后的1964年2月6日,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当天,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时,专门谈到了反导弹研究问题: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NMD(国家导弹防御),还说了由于研制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然而,当时中国大陆的国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国家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萧条,人心不稳,一个原子弹工程就用掉200多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耗资比原子弹更高出许多的反导工程无异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能提出这样的设想还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他还是推崇备至。

  一九535年年初的这个指示,从此被称为640指示——相应的,反导相关的研究计划工作,项目代号便是640工程。

  为了落实640指示,一个月后的3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其中的超炮反导弹,其实就是超级大炮反导弹的略称——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花落别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慢慢看吧。

  一年后的1965年5月10日,中央专委办公室发出《关于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问题的通知》,要求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XX基地(注:本文略),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和长远规划。两个月后的7月8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呈交《关于反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规划报告》,计划在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8月27日,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

1966年2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在这个会上,反导弹工作被具体细化,正式确定了五个工程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未解密。有人猜测五大工程系统为: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系统[“橡皮套鞋”技术概念];反击二号低层拦截弹系统[用于实战];反击三号高层拦截弹系统[双层拦截系统概念];反卫一号系统[反卫星激光系统];战略预警系统[如探测距离2000-3000公里的7010相控雷达系统、110单脉冲跟踪雷达系统,卫星测控网,180单脉冲精确测量雷达及“远望”船等跟踪制导系统,108乙型计算机及指控中心(C3I),地面设施等等]),提出计划在 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同时会议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

其中的640-2工程,正是超级大炮反导弹项目。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由此拉开了大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探索

  接受毛主席640指示的钱学森,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而随着640工程的逐渐成型,整个国防部五院已经演变成了七机部(航空航天工业部);顺理成章地,它的二分院也就成为了七机部二院。而本文的主角640-2工程,也就是超级大炮项目,正落在了二院的肩上;具体说,是落在了二院二一○所的肩上。

  这个二一○所,就是原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一○一研究所;而它之所以被国防科委指名划到二院,正是为了640-2工程。有了任务划分,当然很好;可是,究竟该怎么用超级大炮来反导弹,却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来袭核弹头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这就决定了大炮射出的拦截弹头,其飞行速度必须足够的快,而射高也必须足够的高。

  针对这个问题,二一○所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探索,最终提出了“炮射次口径拦截弹”的方案。在接获640指示的第二年,二一○所就在85毫米口径滑膛炮上进行了试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重达4公斤的弹丸,其初速已经达到了1200米/秒;而这个速度,比改装以前要高50%。但用于反导,还是不够快。

  在滑膛炮发射次口径弹试验的同时,还研究了火箭加力弹、固体冲压加力弹的试验。后两种试验,现在材料太少,这里就无法介绍了。研究仍然在继续。1966年到1968年间,在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下(七机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略过不提),640-2工程又向前进展着:14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发射18公斤重的弹头,结果初速达到了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公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如此,在140炮进行的11次48发试验证明:次口径炮弹弹体结构可靠,飞行稳定。

  中国的超级大炮梦想,也渐渐清晰了……



  (四)先锋

  1967年1月,“640-2”工程方案论证会召开;就在这个会上,中国超级大炮方案得到了确定。按照方案,超级大炮的设计参数如下:
炮长 26米
炮重 155吨
口径 不详
炮弹 次口径火箭弹
弹重 160公斤
初速 900米/秒
射高 不详

  设计目标很明确:力争在1969年,参加拦截“东风三号”弹头的试验。这门在中国历史上绝无先例的超级大炮,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号。


  先锋号超级大炮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先锋号是固定在地面的超级大炮。此外,先锋号长长的身管下,是三个很有特色的支架——如此巨炮,身管的实际重量必然非常惊人;为了防止身管下垂,德国克虏伯往往是在牵拉上做文章,而先锋号,则使用了技术上似乎更容易实现的支撑方式。
  对于一门超级大炮来说,底盘固定、相对较低的初速、支撑式身管,从战术上说,并不能说是非常理想的;不过考虑到先锋号只用于要地防空,敌方弹头必然是从天而降,这个方案确实也有其合理之处。毕竟,先锋号和从前的超级大炮使命不同,单纯从火炮技术性能的指标来比较,容易失之偏颇。
  总之,如果能够完成“把弹头打到高空”的任务,它就是成功的——从这个角度讲,先锋号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太大问题;至于在本土上空拦截核弹头是不是合适,具体又怎么操作,那就跟先锋号本身没有关系了。

  为了拦截来袭核弹头,一炮一弹的方式显然不妥——万一打不着,恐怕就没有第二次击发的机会了。而为了有效拦截,就必须在20公里以上高空进行——否则,核弹头低空爆炸,就完全失去了拦截的意义——此时,单发无控火箭弹的“准头”已经大成问题,拦截概率无法保证。为此,必须构成密集炮群,同时射击。这就意味着,为了实现有效拦截,这155吨的先锋号,必须要制作很多门才有可能达到设计目标。
  而且,这只是针对一处需要防空的要地而言。中国大中城市众多,需要严防死守的战略目标更是难以计算——如果每个目标都配备大量超级大炮,国力能否负担都成为了极大的问题。更要命的是,全国正在文革的热潮之中,派性斗争严重的七机部,本身就是重灾区——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640-2工程也不是世外桃源。
  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图纸上的先锋号,终于还是夭折了。。。

  (五)改变

  炮弹弹丸一离开炮膛,就再没人能干涉它的行踪了。因此,对于需要不断修正截击弹道的超级大炮而言,配备无控火箭弹是极不合适的。而如果在炮弹上安装导引系统,整个炮弹也就变成了导弹——虽然还是炮射的。如此一来,大规模齐射的撒网式拦截变成了小规模的精确打击,其效果当然要好的多。经过大量研究以后,顺理成章地,二一○所终于改换了研究方向,从炮射火箭弹,改为炮射导弹。与此同时,上面又提出研究能够用于实战的低空拦截系统,目的大约是为了对付常规弹头。而炮射导弹既有炮弹的高速度,又有导弹的高精度,无论高低拦截都能使用。

  从此,中国超级大炮研制的第二阶段,也就从1970年正式开始了。
  新的技术拦路虎随之产生;仔细数数,大概有两只。第一只,是尺寸问题。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导弹已经有了很多种,但是要“细”到能够塞进炮膛,合适的品种可就难找了。
  第二只,是过载问题。人从楼上摔下来,过载是1个G;战斗机做战术动作,瞬间过载可以达到7到8个G;宇宙飞船起飞和回归,最大瞬间过载可以到10个G左右。而火炮“哐当”那一下,弹头要承受多大过载?

  按超级大炮的参数计算,大概要承受5000到10000个G!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弹体结构、发动机、电子设备乃至陀螺的研制,都提出了苛刻得令人生畏、近乎严酷的要求——而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一切,只能从头开始摸索。而摸索,就得一个一个部件来。从陀螺开始,加速度表、伺服系统、放大器、变流机、天线、调速管、弹上遥测系统……都得进行测试。

  在这里也多说一句:在当年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工作的中国科研人员,真是可敬!经过不懈努力,和从1000到5000个G的炮射试验,二一○所的科研人员最终得出结论:一些部件经过加固后,可以耐受3000到5000个G的超高过载——而加固的办法说穿了并不神秘,就是用本身绝缘的石蜡或者环氧树脂灌封。

但是陀螺,还是不行。陀螺,那是整个导弹确定自己姿态的核心元件,要是陀螺不行,还怎么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一○所和电子工业部一四一○所合作,开始预研振梁速率陀螺。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试制出的振梁速率陀螺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挺过了3000到5000个G的多次试验,工作完全正常,现在已经定型装备到其它的导弹工程上。
  就这一项,已经荣获国家发明奖。


  (六):谢幕

  弹变了,炮自然也要变。这一次,火炮设计方面的思路也大为改观:为了适应低空拦截的要求,拦截弹不需要那么高的速度了;为此,科研人员选定了无坐力炮。无坐力炮,就是那种有点象火箭筒似的,发射时后部喷出长长火焰的火炮。因为发射药燃烧后,大量气体有个出口,不象在其它火炮里那样走投无路,只能推着弹丸玩命跑;因此,它射出的弹丸,速度也就相应降下来了。50公斤的弹丸,装进200毫米口径的无坐力炮里,发射后速度为820米/秒——这个结果的取得,直接证明了低膛压、低初速的无坐力炮常规设计是可行的。
  在此基础上,中国口径最大的火炮被设计出来了——它的口径赫然竟是420毫米,丝毫不逊色于一些著名的超级大炮!
  但是,资料里对这门堪称“中国之最”的固定式弹道炮的介绍,仅此一句。

  同时,对回收弹丸也做了相应研究:
  ——140毫米口径炮射高过载开伞回收弹试验,成功;
  ——从3000到15000个G的高过载环境里开伞回收,成功率100%;
  ——弹丸速度达到2-3倍音速时开伞,成功。
  以上几项研究,直接推动了我国空间飞行器再入开伞回收技术的进展——换言之,如今神六的成功,其中也有超级大炮工程的功劳啊!而在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研究的同时,世界的局势正在悄然变化着。

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导弹条约。这就意味着,通过互相限制“盾牌”的数量和范围,来确保“矛”的锋利,进而保证“恐怖平衡”。继而,1975年,美国又把刚刚建成的反导防区关闭了。如此等等,不能不影响到640工程的决策者和参与者。而整个640工程,进展得也相当不顺利,不光是640-2,其它各项工程也纷纷遇到了以当时技术条件无法解决的障碍。久攻不下,大家难免会产生不同看法;但是在文革中,人们对640工程提出的异议,却被打成“歪曲最高指示”、“下马风、散伙风”,如此一顶顶大帽子,令人噤若寒蝉。终于,文革结束了。1977年11月,七机部在《关于二院方向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武器研制改为系统试验”。简单的四个字,彻底扭转了640系列工程的方向,也预定了它们的结局。

  3个月后的1978年2月,二院向七机部呈交《关于二一○所任务方向问题的报告》,提出终止反导超级大炮的预研工作。又过去了两个月,在1978年4月26日,七机部部长宋任穷向二院传达了国防科委的意见:组成一支精干队伍,继续进行反导多途径探索;所需经费专款专用;其它力量承担进攻性武器的研制任务。
  这么三句话,已经将640-2工程的参战队伍的规模大大缩小了。

  两个月后的1978年6月29日,***副主席在中央专委会议上指示:研究还是要研究,可留些人继续搞。这个会议明确规定了航天部二院的工作方向:把力量放到进攻性武器研制上;反导任务由型号研制,调整为途径探索和单项预研。1980年3月19日,根据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决定,640-2工程即“超炮反导工程”,最终停止了研制试验。

  中国超级大炮的研制,到此告一段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不让粘贴了{:soso_e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10:51 , Processed in 0.0416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