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崬小裳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最新:054]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36)

——古希腊的存在时间及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前面用了不少的篇幅说氏族社会的事,现在到了典型氏族社会的末尾,为什么又要提世袭君主?这两个阶段并不挨着。为什么迟迟不直接说古希腊?绕的圈子是不是太大了?典型氏族社会,是没有剩余财产的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并没有因为出现剩余财产而立即结束。有剩余财产的氏族社会,我们视之为非典型氏族社会,简称非典。
  
  
   从典型氏族社会结束,到世袭君主的出现,两者之间,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距离。在这段时间里,不同的民族,发展的情形不一样。在典型氏族社会,全世界各民族,除了因为地理环境不一样而导致的食物不同,其它方面没有大的区别。不同文明间最早的差别,产生于典型氏族社会结束,到世袭君主出现这一段时间,其中包括非典型氏族社会,古希腊文明也主要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这个阶段的差别,不是事过境迁,而是一直影响到现在,且还要影响一定长度的未来。
  
  
   中国的这一阶段,是从黄帝到夏启,有几百年的历程。这几百年,奠定了后来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后世的统治者,忠于这种特性,繁荣昌盛;违背这种特性,萧条衰败。如果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那么这个源头当然也不是事过境迁的。今天西方国家总是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古希腊的什么东西。理解西方的早期阶段,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西方的现在,也有助于理解西方的未来。
  
  
   作为早期西方文明的古希腊,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6到公元前30年,一共是746年。这746年,又分为前后两段,前期阶段是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前337年,共439年。公元前337年,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爸,马其顿王国国王腓力,同二百多个希腊国家签订了《科林斯条约》,马其顿对诸希腊国家的统治合法化。在上一年,马其顿战胜了希腊各国联军。这一情况,能看出世袭君主的某种力量,一个并不大的王国,同时打败了二百多个没有君主的希腊国家。
  
  
   后期阶段,公元前337年到公元前30年,共307年,代表希腊的是马其顿诸统治者对包括希腊在内的统治过程。在公元前30年,马其顿最后一个统治者,大名鼎鼎的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公元前69—前30),被罗马大人物屋大维俘获后,自杀身亡,古希腊及古马其顿彻底game over。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此前罗马是共和国。
  
  
   对于古希腊的后期阶段,我们中国人,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同中国的历史差别不悬殊,甚至还可能存在着某种相似。对于古希腊的前期阶段,理解起来,却可能是费周折的。古希腊前期439年的历史,我们会通过很多渠道知道一些情况,但是,由知道上升为理解,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知道比尔·盖茨要比理解这个人容易得多。在全世界,知道这个人的人数,十分庞大,但真正能理解这个人的人,却是非常少的。
  
  
   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古希腊前期的439年,理解整个西方文明,难度会更高。当然,理解西方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并不见得一定要详细地知道古希腊都发生了什么,即使你对这个阶段的历史一点也不知道,你也可能理解西方文明的这个阶段。对历史,知道,并不是理解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是一位勤奋务实的企业家,你的经历中势必包含着与古希腊政治家相似的经历,那你对古希腊阶段的西方文明,就不会发生误解。遗憾的是,企业家在所有的人当中,只占少数。对于历史,不误解,就相当于事实上的理解。没有理解的知道,就可能包含着误解。理解历史的难度,就在于此。
  
  
   因为古希腊对于我们中国人,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所以,本帖子需要绕很大的圈子,为理解古希腊铺路。即使圈子绕得过大了,也比理解不了要好。从类的文明史,是从剩余财富的出现开始的。没有剩余财富的典型氏族社会,不属于文明阶段,本帖子说的是西方文明,却说了很多文明前的情况,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毕竟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未文明阶段的末端成长过来的。不理解文明前阶段的事,就难以理解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典型氏族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文讲清楚了吗?
  
  
   本文如果刚开头就写古希腊,作为我们中国人,往往容易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的宗旨之一,是促进浏览者对西方文明的理解,而不只是介绍西方文明的情况。文中包含的对西方文明情况的介绍,也是以有助于理解为前提的。本文假定西方文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就容易发生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37)

——对历史的理解、误解与智慧
  
  
  
   探讨西方文明,不等同于探讨西方历史,但包含对西方历史的消化理解。文明,是人类的东西,任何人类的东西,都是发生在具体历史过程中的。理解任何人类的东西,都需要理解一定的历史。文明,是人类或一部分人类发展进程的结晶,这个进程,与人类历史是同一过程。探讨历史,包含着探讨文明;探讨文明,包含着探讨历史。
  
  
   历史,是大家所熟悉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高中,都有这一科,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在命运级的大考中都要考这一科,但历史课,总会多多少少上过一些,然而我们却没有“文明”这一科,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因此,我们对“历史”这个概念的熟悉程度要超过对“文明”概念的熟悉程度。所以,在本连载中,“历史”和“文明进程”,两概念通用。当我们提到历史的时候,既可能指历史本身,也可能指文明进程,尽管历史和文明进程有一定的区别。
  
  
   本连载帖子《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虽然包含历史,但不只是历史。有的历史论坛上规定,历史帖子只能写10年以前的事。本帖子不是历史,所以要写到现在,并且,写现在的比重会非常大。不仅写现在,还要适当地延伸到未来。写文明进程,是用过去写现在写未来,这同写史的重心有区别。
  
  
   历史,是特别容易误解的东西;误解历史,是特别容易发生的事。人类的智慧,都体现在历史里,如果能实现对历史的理解,以往人类的一部分智慧,就会转化成我们的智慧,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总是发生。如果很容易发生的话,我们个人的智慧都会很够用。
  
  
   智慧够用是什么样?发财,然后自杀,算智慧吗?这年头的智慧,总是跟钱有点关系的。能赚多少钱,这是一个方面,以什么代价赚钱,又是一个方面。以不可恢复的自我损害为代价来赚钱,智慧含量就不能算高了。把赚钱过程和人的自我实现过程统一起来,才是智慧的表现,但这种赚钱的效果,显然不如片面赚钱来得那样早。再说,认为钱越多越好,不一定是智慧的表现,因为小孩子也会这样看。钱,如同身上的脂肪,没有是万万不可的,但过多也是负担,也会有负面作用。钱的多少,存在着一个大致的最佳当量,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最佳当量是不一样的。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看清自己的这个当量,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赚钱不是钱的全部问题,还存在一个用钱问题。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用钱。赚来的钱如果不用,赚钱就失去了意义。不同的人,赚钱水平不一样,用钱的水平也不一样。全国平均个人收入,这个钱数,对不同的人来说,用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以全国平均个人收入能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有的人却不行。一个人如果智慧够用,那么他不会把他的快乐和幸福押在脆弱的基础上。凭着全国平均个人收入就能实现快乐和幸福的人,他的快乐和幸福是可持续的容易持久的。以高额钱数为基础的快乐和幸福,中断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得多,尤其进入老年阶段。正常情况下,谁都有老年。老年时的凄凉,会显得中青年时期的得意有些可笑。
  
  
   什么样的基础是脆弱的基础?越难获得的东西,构成的基础越脆弱。金钱作为人的生存基础之一,钱数越大,获得越困难,所充当的基础越脆弱。老虎和野兔,哪种动物会先灭绝?为什么?老虎必须吃鲜肉,野兔吃野草就行。鲜肉和野草的获得难度那个高?老虎在有鲜肉可吃的时候,它可能会比野兔快乐和幸福,但鲜肉严重不足甚至无法找到的时候,老虎和野兔谁更幸福?想像中的一个潜在生命,在老天爷或上帝那里,申请降生成老虎,不一定是最智慧的选择。
  
  
   在我们的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环境中,缺心眼的作法普遍得很。通过损害自己来增加自己的钱,其损害往往是难以修复甚至是根本无法恢复的损害。这种现象的普遍,说明把历史中的智慧转化成个人智慧,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发生的事。迷信与智慧是相反的。赚钱不计后果,是因为对金钱迷信。对金钱迷信,通常是丢了某些智慧的后果。丢了某些智慧,与误解历史有关,现实是正在成长中的历史。探讨历史,并不只是图个热闹,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活得更好。活得更好,智慧非常有用。增加智慧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理解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38)

 ——误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对经验和教训的放大与缩小
  
  
  
   对历史有理解,会增加理解者的智慧;对历史有误解,会减少误解者的智慧。迷信,是智慧减少的后果之一;进一步迷信,会导致智慧继续降低。
  
  
   历史,主要是发生在过去的情况。过去的情况,与我们有时间距离。我们看历史,因为有时间距离,如同隔着什么东西,这与什么也不隔不一样。假如我们与历史之间隔着的是玻璃,玻璃是透明的,不至于使我们完全看不见历史,但是,玻璃是有形状的,而这形状又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的。
  
  
   我们考察历史,不能只对整个人类史进行整体考察就算完事,那样做的详细程度严重不足,有时不具有考察的意义。对历史的考察,往往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进行,局部考察多了,再整合成整体。当我们考察一个局部的时候,处于我们心灵的眼睛和这个历史局部之间的玻璃,不见得一定的平板玻璃,如果是凹面玻璃,我们看到的局部,价值就会被缩小;如果是凸面玻璃,我们看到的局部,价值就会被放大。
  
  
   当我们面对历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怀着诚意,希望自己能正确地理解历史,可能汪精卫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这种诚意,那造成的将不是误解,而是曲解。但是,诚意并不能确保不误解,因为中间隔着的玻璃未必是平板。汪精卫隔着的可能是玻璃球。
  
  
   我们会被部分人类经验所吸引。因为人的精力的有限,也因为外部条件的有限,我们无法对所有人类经验做出均衡的关注。我们会对有的人类经验关注得多,对有的人类经验关注得少,还会有一定的人类经验,我们没来得及关注。我们的关注程度,对玻璃的形状存在着影响,而这一影响又往往不被我们自己所察觉。
  
  
   被我们多加关注的历史经验,玻璃就会变得中心厚,边缘薄,成为凸透镜,在一定的限度内,关注越多,这个凸透镜的度数越大,我们所关注的经验就越被我们放大。历史专家们,每个人研究的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每个人都容易认为自己研究的那部分比他没研究的部分重要,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看,但这是极容易发生的情况。这样的人你见过吧?
  
  
   我们关注多的历史经验,会被我们不小心放大,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少或没有关注的历史经验,就自然出现相反的效果,被缩小。这种缩小不是我们有意去做的,是一些成份被放大的自然后果。一些成份被放大,没有被放大的成份,对比之下自然就显得相对缩小了。于是,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历史,可能是一个畸形的历史,其中的经验,也是畸形的历史经验。模仿畸形的历史经验,后果可想而知。全世界吃过这种苦头的国家,可是不少啊。
  
  
   西方文明进程中,充满了经验,因为我们不想永远被西方压着,所有我们对西方历史上的一切经验,都极为关注,极为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一切经验都被我们放大了。过分的放大,就形成迷信。与这种放大同时发生的,就是西方的教训被我们缩小了。历史成份被放大被缩小,结果都是误解。误解,会减少我们的智慧。我们迷信西方,同我们迷信金钱的情况,差不多,非常难以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39)

——历史是经验教训史及迷信是自由的敌人
  
  
   避免误解,以避免减少我们的智慧,需要把我们和历史经验之间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变成平板镜,以免造成不必要甚至可笑的迷信。当我们遇到别人迷信自己不迷信的事,我们往往会很嘲笑迷信的人 ;当我们迷信别人不迷信的事,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也是一样。让人嘲笑,总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发生着的历史,一切人类活动都包括在内。一个时期的人类,关注他们以往的历史,并不是关注以往的人类发生的一切,因为这样做工作量太大,不现实。关注历史,只关注经验和教训。翻开历史书,你会发现,同一本书对不同的历史内容的处理,详略程度 差别非常大。有的内容非常详细,有的内容几笔带过。为什么?被详尽分析的内容,经验和教训的含量高,被简单带过的内容,经验和教训的含量低。 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经验教训史。
  
  
   如果你同历史经验教训之间,隔着的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对你的智慧来说,了解一定的历史,还不如对历史一无所知,因为对历史一无所知,虽然没有增加你的智慧,但也没减少你的智慧。如果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不管中间隔着什么形状的玻璃,都能增加智慧,那历史类的专业,可就成了最热门的专业了。而实际上,历史专家们的智慧程度,可能给过你极不好的印象,因为他们与他们的研究对象之间,隔的是凸透镜,更有甚者,有的历史专家,并没有关注历史 本身,他们只关注历史书和历史知识。
  
  
   历史书和历史知识,同历史本身,远远不是一回事。研究历史,要透过历史书和历史知识,看到历史本身。
  
  
   活在当今的人,对自由是非常敏感非常在意的,当然同时也讨厌不自由。有时我们会抱怨体制令我们的自由度不高,有时我们会伤感我们的钱不多而不能实现更大的自由。是的,我们的自由程度,肯定受外部条件影响,但我们自身情况也会影响我们的自由度。
  
  
   迷信,是严重影响自身自由度的事,无论我们迷信的是什么,无论我们迷信的事是多大多小。
  
  
   迷信,与体制的关系并不大。在我们国家,没有什么体制因素强迫你必须迷信,即使是政治课里的内容,也不要求你非信不可,你不信,也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通常情况下,你是不信的。所以,在我们国家,迷信,都是自己找的。因为是自己找的,我们就有条件不迷信,有条件不再迷信。
  
  
   迷信,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打造的一付精神枷锁,然后自己郑重地戴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了这付精神枷锁,自我感觉非常神圣。谁要胆敢置疑我们的精神枷锁,那就是冒犯了我们。被误解的西方文明,是很多人的精神枷锁,戴着这种精神枷锁的人,他们自以为自己得到了西方文明的真传,殊不知,西方文明中的人,他们的可取之处之一,就是他们不自己制造精神枷锁给自己戴,如果他们的脖子上有枷锁的话,那肯定不是他们自己制自己戴的。枷锁,无论什么材料制成的枷锁,它的作用,都是降低佩戴者的自由度。
  
  
   目前阶段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误解,主要表现在过分放大西方文明中的经验,把西方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经验,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高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0)

——理解力属于静态智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有多么重要?
  
  
   自己降低自己自由的人,肯定他们的智慧被他们自己减少了。人的智慧,与生俱来并不是零,而是一个不大的正数。然而,少数人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却可以把自己的智慧搞成负数。小孩的智慧不容易为我们所证明,因为小孩的智慧是智慧的静态部分。小孩缺少智慧的动态部分,他们不会表达和执行自己的智慧。有很多看法,小孩是自然正确的,但正确的小孩,他们长大了以后,却有可能在自己幼年正确的问题上走向错误,他们减少了自己某部分与生俱来的智慧。你小时候遭到大小纠正的事情,都是大人正确你错误吗?
  
  
   智慧并不是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拥有,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够用的智慧,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的智慧是够用的,因为很多人一方面在努力通过教育通过职业来增加自己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自己亲手给自己减少智慧。结果,智慧不够用。误解,就是减少智慧的一种方式。
  
  
   前面说了理解历史和误解历史的一点情形,历史,只是可被理解可被误解的所有事物之一,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理解,也都可以被误解。我们对任何事物都需要增加理解,减少误解,力图增加智慧,避免减少智慧。理解力,属于静态智慧。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智慧程度,不仅在他生存的时代是突出的,而且后来的十几个世纪里,在智慧方面明显超过他的人,并不多。诸葛亮的知识量,显然比不上当时朝庭里的学者,因为学者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而诸葛亮只是“晴耕雨读”,一边当农民一边读书,同时,诸葛亮可以读得到的书,与朝庭里的学者们是没法相比的。诸葛亮后世的人,比他知识量大的,应该多得数不清。今天的我们,获取知识的方便程度,令诸葛亮无法想像,我们的知识量会大过诸葛亮无数倍,但我们的智慧和他相比如何呢?
  
  
   显然,智慧不是知识。那么诸葛亮的什么方面是过人的呢?他的理解力是过人的。他理解当时的天下大势,他理解当时各方势力的长短,他理解政治的本质,他理解军事行动的关键,他理解天文地理,他理解风土人情,他理解人情世故,他理解人的心理,他理解当时的主要人物,当然,他也理解自己……。这些理解所需要的理解力,构成了他的静态智慧。没有他的静态智慧,他的动态智慧,就是无米之炊。
  
  
   为什么说诸葛亮有这么强大的理解力?你发现诸葛亮误解过什么吗?误解,在三国时期,是经常发生的事,也许只有诸葛亮没发生过误解。没有发生误解,不只是小心谨慎的结果。没发生误解,是理解力强的结果。理解了,当然就没误解的份儿了。诸葛亮一介村夫,就可以有那样强的理解力,我们今天,很多人的外部条件都要远远好于诸葛亮,大家都有条件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进而增加自己的智慧。减少误解和增加理解,在实际做起来的时候,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1)

——根本检验方法
  
  
  
   减少自己的误解,增加自己的理解,这样说谁都不会反对,但在实际上做到却不容易,甚至非常难。难在哪?难在不容易发现自己输出的误解。发现自己和自己的事所遭遇到的误解是容易的。两个方面极不对称。
  
  
   发现自己的误解太难,是不是自己输出的误解太少了呢?自己的误解是不是太少,我们看一看环境中的误解是多少,就能大概有个推测。环境中的误解有多少,如何体会?你就看你遇到过多少来自别人的误解。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别人的误解?别人的不理解,可以看成是别人的误解。你遇到过多少理解?这一定容易数得清楚,你的事遇到过多少理解?这也不难数。
  
  
   我们的事和我们自身,遇到理解,是非常珍贵的事,所以我们很难忘记。理解是珍贵的,说明误解是多么普遍。世上的误解非常普遍,里面就可能包含着我们自己在里面的贡献,我们也向环境中提供过我们出产的误解。误解,如果你也不提供,我也不提供,他也不提供,那世上哪来的那么多的误解。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误解,那不遍地只剩下理解了吗?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误解的输出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输出误解,甚至输出大量误解,但为什么我们自己并不觉得这样呢?要我们去发现自己有没有输出误解,非常不容易,非常困难。困难,是不是就无法发现了呢?显然不是。我们输出的大部分误解,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检验出来的。用什么方式?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过一个说法,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了不起的事,它连真理都能检验,那误解还检验不出来吗?检验真理是世上最难的检验,能检验真理的方式,就能用来进行任何比检验真理容易的检验。然而,到哪去找这种实践去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事情,上班,每天要完成工作岗位上的事情,上学,每天要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学业上的事情,那么,这些事情,都能检验误解吗?如果能的话,那误解不是很容易发现了吗?这些事情,原模原样不行,需要一点改装,从而把事情事务上升为实践。如何改装?
  
  
   把你自己设想成你经历的事务的主宰,按照主宰的自我要求去完成那些事务,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是那些事务的主宰。你担当你的虚拟全责主宰,你经历的事情事务,就上升为实践了。如果你是学生,你就假设你是老师,你还是校长,你也是家长,同时,你还是你。如果你是员工,你就假设你是主管,你是老板,同时,你还是你。如果你以这种假设的感觉去推进经历,当你输出了误解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你输出的误解所产生的后果。你从后果反过来看,就看到了你输出的误解。前面提到过,脚踏实地的企业家,不知道古希腊的情况,也能理解那个时期的西方,就是因为企业家这种生存发展状态,实践性特别强,既容易发现误解,又容不得误解持续起作用。他们既能即时发现误解,也能及时取消误解。少了误解,理解力就强了。
  
  
   发现你输出的误解,只是你的收获之一,另外的主要收获,是你经历的事务,你会完成得更好,更出色,你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你的智慧增加了,你的业绩也增加了。双丰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2)

 ——世袭制的历史坐标:各国人口规模的形成
    
  
  
   在(035)中,我们提到了世袭制和各国版图的形成,各国版图的大小,主要是世袭君主的成就。与各国版图相配套的,是各国的人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口与版图是互为条件的。人口的发展,促进版图的扩大;版图的扩大,促进人口的发展。
  
  
   有的人会认为人口和版图没有什么大的用场,因为西方列强都不是大版图多人口,美国的版图和人口也是后来增加的。不仅人口和版图好像没有什么用场,而且还可能是负担。有的人关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容易得出多人口大版图没有什么意义的结论。
  
  
   大版图多人口,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利无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版图少人口,确实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大版图多人口好处多,但小版图少人口,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好处。小版图少人口的国家,在能获得暴利的时候,是非常有利的,但获得暴利,是难度极高的事,长久维持,几乎不可能。不是任何时代都有以国家为收益单位的暴利。
  
  
   在全世界都没有暴利可获得的时候,大版图多人口的国家,就会体现出优势。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几百年的时间,是人类史上最暴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版图少人口的国家,比大版图多人口的国家,更容易获得暴利。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已经从暴利阶段,进入了薄利阶段。在薄利阶段,小版图少人口国家开始被动,大版图多人口的国家开始进入优势增加的阶段。
  
  
   西方国家们,对此早就看得清楚。因为它们看得清楚,所以,它们致力于分裂中国,它们致力于欧洲统一。因为他们看得清楚,才有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那么,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多人口是哪里来的呢?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规模人口,首先,需要有更多的人生下来,生下来的人有很高的比例活下来,也就是存活率要明显高于死亡率,这样人口才能增加。其次,还要有别的民族愿意加入。如果一个民族,光靠存活率高于死亡率,那人口规模还是不能很大,必须有其它民族融合进来。
  
  
   有上述两种条件的民族或国家,需要有相对充分的生产能力,能生产出足够多的食物。这样的民族和国家,还得比较强盛,这样,别的民族才愿意把自己称为这个民族或这个民族的人,从而融合进来。在实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能产生两个实现多人口条件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过比较高效率的世袭君主及其王朝。
  
  
   世袭君主们把国家看成是他的和他家族的财产,所以,他们愿意以尽可能大的代价,去增加这种财产,如同私营企业老板为增加企业的财富,可以冒各种高风险代价一样。人口的大小,在农业社会,代表着国家的大小。今天的企业员工数,也是企业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对于世袭君主来说,绝对是大产权。
  
  
   古希腊的各城市国家,不是世袭君主制,他们的统治者是选的,往往一个任期才一年,他们对扩大版图和人口不感兴趣,就算实现了,成果也不为他们所有,动力不足。在古代,没有世袭君主的国家,像国营企业。国家对于非世袭统治者来说,是小产权,甚至是无产权。古马其顿是世袭君主制,亚历山大国王,就愿意把他的王国搞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能理解私营企业的现实意义,就更容易理解世袭君主的历史意义。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说,人口规模,与版图一样,也是世袭君主们的成就。反过来说,世袭君主们的贡献,也可以用版图和人口来确定其价值坐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3)

——古希腊是从哪个节上分出来的枝?
  
  
  
  从剩余财富 的出现,到世袭君主形成,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进展。世界上没有一个从原始社会走过来的国家,一直到现在,始终没有采用过君主制。目前,君主制确实进入尾声,但进入尾声并不意味着君主制的出现是荒唐的。君主制进入尾声,说明君主制完成了历史使命,尽管谢幕的情形不怎么好看。后来古罗马的历史证明,从上古时期的共和制走到君主制,是升级,是进步。而在最近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从君主制走到共和制,也是升级,也是进步。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价值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西方文明的古希腊阶段,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的前期,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前337年的439年中。在这439年中,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为后来的工业社会所发扬光大,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的后期,与西方后来工业文明的关系,要远远弱于前期的关系,所以,古希腊后期,不被西方国家所关注,也不被我们的学者所关注。我们的学者,多数都是跟着西方走的。一部分学者,是哈西族。在这里,咱们也哈上一把,先强调一下古希腊前期的神圣。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只崛起过一次,或者说只富强过一次。有的国家,从来就没有富强过。平均每个国家富强不到一次。从公元前3500年,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出现在埃及以后,地球上没有哪个时间里没有富强的国家,但同一时间里,富强的国家,数量又极为有限。国家走向富强的过程,叫崛起。
  
  
  人类文明史,是一个总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机过程,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与其它阶段是不同的。每一个崛起的民族和国家,都是在人类总文明的具体发展阶段上崛起的。在哪个阶段崛起,就以哪个阶段的人类文明总特征为土壤。在哪个阶段崛起,对哪个阶段的继承就最充分。古希腊,对军事民主制继承得最充分。为什么我们前面费了那么多口舌,不厌其烦地翻腾氏族社会的军事民主制,因为古希腊文明,是军事民主制的升级版。
  
  
  古希腊,崛起于从剩余财富产生,到世袭君主形成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会成为古希腊的发展基础。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也会成为古希腊最突出的特征。也就是说,古希腊将长得最像世袭君主形成之前的社会形态。这个历史阶段,相当于中国从炎黄到夏启的阶段。中国在这个阶段是平淡的,所以,后来中国的特征,并不以这个阶段的特征为代表。
  
  
  这是一个既有剩余财产,但统治者又不世袭的阶段。因为有剩余财产,需要连续的统治者。剩余财产越多,统治者的权力越大。也就是说,剩余财产越多,招惹的麻烦也越多,相应的管理也越复杂。古希腊,在这个阶段,把自己的剩余财产搞大了,引起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的问题又必须解决,当时的希腊人,把他们最大的潜在聪明才智发挥了出来,把问题解决了一部分,只是一部分。对这部分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成果,就是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
  
  
  这个时期古希腊的基本政治特征,就是微型国家基础上的非世袭政权。基本经济特征是粮食不能自给,其它的特征,都是从这两大特征中派生出来的。政治上的非世袭政权,一些文献把它说成是古希腊人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他们发明了非世袭政权,也就是后来说的民主政治。西方国家自卖自夸,美化西方文明,神化西方文明,而我们中国人似乎也喜欢这样做,民族版的雷锋,佩服。
  
  
  实际上,当时的古希腊人,他们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来,从来没有经历过世袭政权,他们的民主,根本用不着他们发明,只要把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的民主继续用就行了。搞世袭君主,他们既不知道那有什么好处,也不知道怎么搞,也没有条件搞。研究古希腊史的人,俨然他们不知道氏族社会的军事民主制的存在,竟然把古希腊时期的民主看成是全新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4)

——克里特、迈锡尼和古希腊
  
  
  
  古希腊的文明阶段开始的时候,被认为是公元前776年,在这个时候,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波斯,中国等一些地方,早就有世袭君主了,但古希腊还没有。斯巴达的国王是选举的,一个任期一年。
  
  
  人类文明总进程,不是一个单一进程,而是一个复合进程,不像一条鱼线,而像一条绳子。绳子是由多股更细的绳子拧成的,人类文明也一样。人类文明总进程,是由不同的分进程合在一起构成的。不同的分进程,进度不一样。没有纯粹的人类文明总进程,实际上的总进程,是体现在各个分进程中的。如果古希腊算一个文明分进程的话,那这个分进程的开始不是最晚的,但也比较晚。
  
  
  古希腊人虽然知道别的地方有世袭君主,但他们并没有全盘照搬别人的经验,他们还是走自己的路,把军事民主制发挥光大。全盘照搬别人的经验,是从俄国的彼得一世开始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一帮智慧超群的希腊人,他们消灭了已经存在了的专制的世袭君主制,然后搞起了民主制。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东部,涉及到今天的希腊的一部分,意大利的一小部分,土耳其的一小部分。在这片地方,希腊人并不是最早的居民。在希腊人之前,已经存在着一定的文明成份,那就是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克里特文化生产在今天希腊的克里特岛上。克里特文化的创造者,不是希腊人。克里特人,可能是亚洲或是非洲人。克里特文化,后来被毁灭,没有被继承起来,至少是没有被希腊人继承下来,所以,克里特文化,不算是希腊文明的组成部分,而只能算是希腊那个地方曾经有过的文明成份。
  
  
  迈锡尼文化,产生在今天希腊半岛的南部。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也不是希腊人。后来真正的希腊人进入希腊地界的时候,把迈锡尼文化成份给毁了,把那片地方完全当成荒地去使用。希腊人到达希腊的时候,他们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那个时候希腊人的文化发展水平,要低于他们毁灭的迈锡尼文化的发展水平。低得很多。
  
  
  进入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人,是多利安人(Dorian),属于印欧语族的游牧部族,他们从北面侵入希腊半岛。希腊人,是后来的称呼。并不是所有生活在地中海东部的人都是希腊人,只有多利安人,才算希腊人。在多利安人的内部,还细分成不同的种类。古希腊文明,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文明。古希腊人是浅色头发,说明他们是从高纬度地方来的。
  
  
  古希腊文明,没有对其它文明的明显继承,遇到其它高于自己的文明,摧毁,重打鼓,另开张。
  
  
  古往今来,低文明发展程度的民族,征服高文明发展程度的民族,不是罕见的事。这里面派生出三个问题:为什么低文明发展水平的民族能够征服高文明发展水平的民族?低文明发展水平的民族对所征服的高水平文明完全毁灭,这该如何评价?后来居上的民族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是因为种族优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5)

——为什么低文明民族能征服高文明民族?
  
  
  
  多利安人征服迈锡尼文明,成为后来的希腊人,而迈锡尼的文明程度是高于当时多利安人的文明程度的,但为什么高文明程度的迈锡尼能被低文明程度的多利安人征服呢?
  
  
  按照我们今天的认识,如果不同文明程度的民族发生冲突,那一定是高文明程度的民族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怕美国、怕西方,根据就是从这种认识中来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文明水平低于欧美。于是,我们的一部分人,当中国与欧美出现了不一致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是我们错了,欧美是正确的。多好的顺民。
  
  
  低水平文明征服高水平文明,不只有多利安人和迈锡尼之间的这一次,古罗马帝国灭于日耳曼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而后者的文明程度,要远远低于古罗马的文明程度。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征服了很多民族和国家,被征服的多数,文明程度都高于蒙兀室韦。
  
  
  有一种看法,认为,那些能对高文明程度的民族实现征服的民族,他们是优秀民族,这样的民族,是由优越的种族为主干构成的。优秀优等的民族征服和淘汰劣等的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样的看法,似乎有道理,但不够严密。如果低文明水平的民族是优等民族,那么这个优等民族为什么不早一些发展自己的高水平文明,为什么要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如果是优等民族,那么,这样的优等民族,应该在极早的时间以至最早的时间,创造自己的、全世界程度最高的文明且永远也不衰落,永远也不被其它民族所征服。只有这样,才算名符其实的优等民族。然而,事实上,人类存在这样的民族吗?
  
  
  如果有这样的民族,那今天的世界,就完全是这样民族的天下,而自称是优等民族的民族,却不只一个,这些优等民族之间,还需要火拼,拼出一个冠军,之后,这个冠军就是整个世界的统治者,直到永远。显然今天的事实不是这样。
  
  
  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这种征服,不是全面的比较,而是一个方面的较量。这一个方面较量的胜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它方面的对比关系的改变。这个较量的方面,就是军事,即武力对抗。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一个民族的武力对抗能力非常弱,但这个民族的其它方面,却被视为优秀。武力对抗能力,对一个民族的根本面貌的决定作用非常大。一个民族的武力对抗水平,并不总是同文明发展水平成简单的正比例,尽管这个关系不会成反比。武力对抗水平,与文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武力对抗,民族与民族的武力对抗,存在一个大致对应关系,关注个人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我们增加对民族之间武力对抗的认识。一位农民工,一位博士,谁的文明程度高,这是不言而喻的吧?但如果这两位动手打架,不见得打一百次,博士能赢一百次,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武力对抗中,博士的文明程度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两个民族之间的武力对抗,情况也会相似,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高出来的成份,不会自动地兑现成武力效果。
  
  
  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它的上升阶段,其武力对抗水平,与文明程度,是成正比的。这个时候,遇到文明程度低的有征服力的民族,也不会有什么闪失,但文明程度再高,也是有兴有衰。在文明衰落的过程中,文明程度并没有下降,文明的效果却在下降。同样的文明程度,文明效果可以有很大的不同。高文明民族被低文明民族征服,是高文明民族处于衰落阶段文明效果差的时候。当一位老博士同一位年青的农民工武力对抗的时候,情况会怎么样?老博士的武力衰退,不等于他的一切都没价值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低文明程度的民族,征服高文明程度的民族,是武力对抗的结果,而不是民族优秀程度的比较结果。一个默默无闻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一百年内就能成为其它民族的征服者,这样短的时间,就成了优秀民族,那这优秀也太算不上一回事了。武力对抗,与双方各自的发展阶段关联最大,与文明发展程度关联不大。旺盛的低文明民族,容易战胜衰败的高文明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6)

——如何看待征服者毁灭被征服者的文明
  
  
  
  我们认为古希腊人创造的文明是光辉灿烂的,能创造出光辉灿烂文明的民族,是优秀的。我们还坚定不移地认为,优秀的民族是开放的。开放的民族,就是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民族。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找出我们失败的原因,中国人进行了无穷无尽的反思,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中国是闭关自守的,是自我封闭的,是不开放的。中国不了解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国家的优点,中国人自满、自大,孤芳自赏,结果,西方国家学遍了天底下所有优秀的东西,茁壮成长,而中国却枯萎了,到头来只有挨打失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迅速地开放,越来越开放,但是,中国越开放,处境越惨,真郁闷。
  
  
  古希腊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当时他们自己则认为他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唯一民族,但这个最优秀的民族,是如何对待其它民族的文明成就呢?希腊人把被他们征服的迈锡尼文明,完全毁掉,只把那片地方当成基本土地来用。古希腊人后来做出了优秀的事情,但做出了优秀事情的民族,不见得做出优秀事情之前一定是优秀民族。
  
  
  在个人领域,人类历史进程中,总是有一些人做出优秀的事情,但做出优秀事情之前,他们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人。不优秀的人,也能做出优秀的事情。浪子回头这个成语的存在,说明不优秀的人,也是有权力做优秀的事情,也是可能做得出优秀的事情,事实上也存在着一部分原本不优秀的人做出了优秀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说,古希腊人在做出优秀的事情之前,作为毁坏过其它文明的民族,其本身并不是优秀的民族,至少不是很优秀。
  
  
  那么,古希腊人做出优秀的事情以后,是不是就成了优秀民族了呢?古希腊人做出优秀的事情以后,却被外族统治了上千年。一个被外族统治了上千年的民族,能算是优秀的民族吗?如果算的话,那世界上还有不优秀的民族吗?这说明,古希腊人做出优秀的事情以后,也没有因为做了优秀的事情而成为优秀民族。如果古希腊不能算优秀民族的话,那世界上还有优秀民族吗?
  
  
  优秀的个人是存在的,他们的一生都是优秀的,这是可能的,也是存在过的,一部分优秀的个人,正在活着,正在发挥着优秀的作用,但一个民族的情况,要比一个个人复杂得多。民族要成为优秀民族,在现实性上,几乎不可能,尽管在理论上不能排除。
  
  
  优秀民族应该同时满足下面的条件:
  
  
  文明起源最早,起码是极早;
  
  
  珍惜其它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从来没有被其它文明征服过。
  
  
  同时达到上面三个标准的民族,存在吗?所以说,并不存在优秀的民族。说民族的优秀,只是状态优秀的民族,只是做着优秀事情的民族。世界上任何民族,都可以做优秀的事情,都可以进入优秀的状态,只要上足了发条,问题是,能被上足发条的民族,是非常有限的。上发条,不是民族自己的事,一个民族自己不能随时随地给自己上发条,这就像机械钟表,自己不能给自己上发条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7)

——为什么人们认为世上存在优秀民族?
  
  
  
  某民族或某些民族,愿意把自己看成是优秀民族,这样做对他们有现实的益处。有的人有的民族,把其它某民族或某些民族看成是优秀民族,那是因为这样看的个人或民族,已经在精神上被自称优秀的民族给征服了。
  
  
  在工业化资本化的社会中,人们的最根本问题,是发财。为什么数字“8”能成为所谓吉祥数字中最显赫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受重视程度,说明了在工业化资本化社会中,人们主观上的最根本问题是什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无论再怎么样,如果未能发财,都是不完整的,甚至被视为极不完整的,尽管发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水中月。这也是一些官员腐败的深层原因。全民发财,比全民登月球都幻想。
  
  
  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国家中的个人根本问题的总和。个人的根本问题是发财,那么国家的根本问题,也当然是发财。也可以从另一头看,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发财,这个根本任务分摊到国民身上,个人的根本问题才是发财。所有的国家都实现发财,同所有的个人都实现发财,一样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能实现全民发财?因为在工业化资本化的社会中,一个人成功地发财,必须以很多人的不发财甚至倒霉为前提。不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人发财都是这样,但在工业化资本化的社会中,想不这样,确实太难,几乎不可能。
  
  
  国家发财,同个人发财,原理一样。一个国家发财,必须以一定数量的国家不发财甚至倒霉为条件。不发财或倒霉的个人和国家,表面上看,他们是自作自受,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对应的发财者,这种自作自受就不会发生,或者不是恰恰发生这些个人和国家身上,或者……,但这为什么又总是看是去真像是自作自受?如果不像自作自受,整个发财机制就不灵了。
  
  
  国家发财,需要一些对应的国家不发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同一时间里,只有少数甚至极少数国家能做得到,能做得成,因为这是高度竞争的。哪一个国家在主观都想当能成功发财的国家,哪一个国家在主观上都不想给别国发财当垫脚石,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国家能成功地实现发财,那可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一个国家,如果成功地实现了发财,同一个人成功地实现了发财是一样的情况。一个发了大财的个人,如果尚未涉及到利益冲突,人们还能看得到发财者身上的缺点吗?人们对发了大财的人,态度十分虔诚,总是尽量地把发财者身上的每一个特征,都看成是有利于发财的优点。这个时候,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已经没有什么别的标准。看上去有利于发财的特征,就是优点。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从发财者身上看不到不利于发财的特征了。所以,发了大财的人,他们身上的特征,全是优点了。如果一个人的全部特征都是优点,那这是一个什么人?当然是“优秀”的人了!这还用问。对于发财者本人,他当然愿意别人把他看成是优秀的人,因为那有利于他继续发更大的财。发财是无止境的事。再说,被人看成是优秀的人,也是一种极舒服的事。
  
  
  一个国家如果发了大财,人们会从发了财的国家身上,竭尽全力挖掘有利于发财的特征,同时,有利于发财的特征,就是优点,人们也会发现,这个国家的一切特征,都有利于发财,这个国家的全部特征,全都是优点了。一个国家如果全部特征都是优点,那这样的国家是什么国家?当然是优秀国家,构成这个国家的民族,当然也是优秀民族。国家发财,比个人发财,困难要大得多,维持发财状态,进一步发更大的财,非常艰难,即使没有别的国家去挖掘它的优点,这个国家自己也会这样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被世人视为优秀,有利于进一步发更大的财。
  
  
  于是,发了财的国家,就是优秀的国家,其中的民族,就是优秀民族优等种族。相反,没发财和尚未发财的国家,就不是优秀国家,其中的民族,就不是优秀民族。不是优秀民族,不是优等种族,就被看成劣等种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发财,缺点升天。
  
  
  一国发财,垃圾升天。
  
  
  韩国是新近发财的国家。为什么会有韩流存在?韩流,是其它国家的人挖掘韩国有利于发财特征的过程,也是这种过程的阶段性结果。那么韩国自己怎么看待发了财以后的韩国?在他们眼里,韩国还有缺点吗?在他们眼里,韩国还有不是优点的特征吗?在他们眼里,韩国是不折不扣的优秀国家,构成韩国的民族,韩族,也自然是优秀民族。有的韩国人,把韩国看成是西方国家。
  
  
  这样说韩国,并不是批评韩国,也不是讽刺韩国。如果中国发了财,也会产生同韩国相似的表现。香港台湾和其它海外中国人,虽然和中国大陆人是同祖同宗,但也因为同大陆人相比,在发财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由此把自己看得比大陆人更优秀。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没有深沉到阔了之后还能不这样。工业化资本化的社会,引诱人这样做,逼迫人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吃亏。谁愿意吃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8)

——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民主城邦
  
  
  
  基本特征:气候宜人,多山临海。
  
  
  希腊,气候宜人,既不寒冷,也没酷热。在中国,可能只有昆明能同那里相比。在有关古希腊的电影中,片子里的人穿得都很少,个个都很酷。如果肌肉发达,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被人欣赏到。气候宜人,好处很多。衣服,一年四季装束差不太多,这样非常节省。房屋,冬天不用取暖,夏天不用避暑,造价可以很低。在衣食住行四大生存资料之中,其中的两项,古希腊人都可以很节省,现代希腊人,想节省,也行。因为衣服和住房可以节省,在其它方面,比如武器和船只,就可以占用更大比例的生产能力。
  
  
  古希腊涉及到今天的希腊南部,意大利东部,土耳其西部。古希腊人的生存条件,不只是陆地,还包括海洋。在中国的古代,海洋不算生存条件。古希腊人的生存条件,包括一块陆地和相临的海洋,因此,古希腊的几百个城邦,也就是城市国家,都地处海岛或者半岛的沿海地带。地形的作用非常大。
  
  
  希腊的地形条件,既存在着有利,也存在着不利。希腊多山,山形对陆地的分割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上古时期。多山有利,说的是因为陆地被山峦分隔,所以能形成几百个城邦,城邦之间,在一定的阶段中,几乎无法相互兼并,把两个以上分隔单元当成一个行政单位去管理,在那个时候,完全不可行。如果A城邦把B城邦给并了,一段时间以后,还得分裂,跟之前一样。
  
  
  能保持几百个城邦的相对稳定,对古希腊十分重要。从今天看古希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而古希腊的民主制,是以城邦为实现框架的。如果没有稳定延续的城邦,当时的民主制就无法有效地实施。
  
  
  多山也不利。因为多山,耕地有限,古希腊各城邦,尤其是其中的雅典,粮食不能自给,一半以上的粮食需要进口。粮食需要进口,在任何时代,说起来都是令人紧张的事。然而,粮食进口,在古希腊却别有洞天。有进口,就得有出口,这就形成了古希腊高度开放的特征,有利于形成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自然条件的另一个好的方面,是那里没有经常性的大规模自然灾害。这也是古希腊民主制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经常出现地跨N个城邦的自然灾害,那么各城邦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自然灾害,这会造成各城邦之间的融合。如果出现了融合,民主制也就难以继续了。
  
  
  古希腊的自然条件是非常特殊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越早期的人类,受自然条件影响越大。古希腊人对他们拥有的自然条件,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形态。如果以是否有利于大国形成为标准,古希腊的自然条件,是存在很多不利的;如果以是否有利于形成民主城邦为标准,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从结果上说,是完全有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49)

——古希腊人的水上家园:爱琴海区域
  
  
  
  古希腊人,一只脚生活在陆地上,一只脚生活在水里。这水,就是爱琴海。爱琴海加上相联硬地,构成爱琴海区域。爱琴海区域,是古希腊人的舞台,也是早期西方文明的舞台。
  
  
  爱琴海区域的陆地部分,有爱琴海西侧的希腊半岛,有爱琴海东侧小亚细亚的西海岸,有爱琴海北部的马其顿和色雷斯沿海地带,有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有爱琴海里的众多岛屿。当时北部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与现代希腊部分重合。
  
  
  整个爱琴海区域,大约方圆600公里。这个区域在地球上的位置,它的正东方,是中国的河北省;它的正南方,是南非的好望角。虽然爱琴海在纬度上同中国的河北省相当,但气候却令人舒服得很,这是因为,冬季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有加温作用,夏季欧亚大陆对包括爱琴海区域在内的部分欧洲有降温作用。冬有天然暖气,夏有天然空调,得天独厚。
  
  
  爱琴海,在上古的航海技术水平下,是非常宜于航海的水域。上古的航海技术,即使技术水平很高,面对实际的海洋,也显得很有限。所以,当时的航海环境,要有利于躲避海上风暴,也就是船不能离陆地太远,或者反过来说,陆地不能离船太远。那个时候,还没有用于航海的指南设备,离陆地太远,除了风暴问题,还容易迷失方向。
  
  
  在爱琴海区域,包括岛屿在内的陆地,相互之间的距离都不太远,航船遇到风暴,及时驶向最近的岛屿或海岸,基本上都来得及。在爱琴海区域东西之间穿行爱琴海,条件更好。在这条航线上,只要空气能见度允许,在航线一带的任何一点,都能看到可以临时靠岸的地方,因为各个可靠岸的地方,相距不到50公里。在50公里的距离内,因为海面的弧度小,尚未形成明显的曲面,不阻挡视线。超出50公里,没有其它障碍物,水的曲面本身就成了视线的障碍。爱琴海中的诸多岛屿,成了航船的海上驿站。
  
  
  爱琴海区域的岛屿和海岸,不仅构成了航海的安全条件,也构成了航海的目的地。有人认为西方文明的海洋性非常强,是蓝色文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爱琴海区域便是西方文明颜色的摇篮。要是没有爱琴海区域的自然条件,西方文明就不能是蓝色的。航海的发达,一方面,要有合适的航海水陆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有航海的目的地系统。航海,从一个地方到别的地方去,总得有一定的意义。行船从此地到彼地去干什么,需要形成一定价值的航运。如果没有航运价值,航海是不能发达的。15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中东地区,葡萄牙西班牙开辟了全球新航路,地中海爱琴海的航运意义下降,然后衰落。
  
  
  爱琴海西侧的希腊半岛的地形,使航海更实用。希腊半岛有多条南北走向的山脉,跨跃这些山脉的陆路交通,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不可行。海上交通,即使绕路,也容易得多。希腊半岛的东西两岸之间的交通,都是从海上绕着走的。当时希腊半岛的陆地交通条件太差,也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出让了需求。
  
  
  世界上其它地区,没有一处地方,那里的上古航海条件能赶得上爱琴海区域,其它地区的文明,也没有任何地方的海洋性能同西方文明的海洋性相比。海洋,在西方文明中的作用,要远远高于在其它文明中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序列是:爱琴海——地中海——大西洋——全世界的海洋。西方文明的要素是:海洋+工商。古希腊文明,包含了这两项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50)

——氏族社会开始向国家演变
  
  
  
  今天的所有国家,都是由氏族社会演变过来的。没有剩余财产的出现,这种演变不会发生。演变,速度是很慢的,身处其中的人,也许不能感到这种演变的存在。
  
  
  在没有剩余财产的时候,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全体成员生产出来的食物,被全体成员消耗,维持大家都不饿死,这就是不错的事了。平均来说,每一个人的劳动,勉强维持一个人的活命。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速度虽然十分缓慢,但也在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每一个人能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每个人在维持活命的基础上,还能剩下一点食物。
  
  
  最初的剩余财产是食物。剩余财产的种类,会随着剩余财产总量的增加而丰富,逐渐包括金银财宝。古希腊人,从北边迁入希腊地区,因为希腊是个好地方,他们定居到希腊以后,开始有了剩余财产,他们的氏族组织开始向国家过渡。
  
  
  有了剩余财产,就有了新的问题。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的问题,都是以具体的剩余财产为根源的。人类渴望有剩余财产,但剩余财产又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问题。没有剩余财产的时代,人类部分成员会因绝对匮乏而活不下去。在有剩余财产的时代,人类部分成员会因为争夺或帮助别人争夺剩余财产而丧命。几千年来,人类生产剩余财产的能力在飞速提高,但人类克服剩余财产造成的连带问题的能力,却发展缓慢。两种能力,极不配套。这种不配套,使多数人的快乐和幸福无法成为现实。
  
  
  有了剩余财产,剩余财产放在哪?在剩余财产出现之前,非剩余财产的存在方式,包括两种情况,一部分财产随身携带,如衣物和工具;一部分财产,在生存中完全消耗掉,如食物。在剩余财产出现之前,非剩余财产,不需要专门的保管。为了不丢失不灭失,剩余财产的存在方式出现两个走向:一部分为氏族和部落所拥有,构成财政;另一部分,为氏族成员个人所拥有。私有财产出现。
  
  
  某部落之首领:“女士们、先生们,老少爷们儿们!咱们部落,在十年前,开天辟地有了剩余财产。到今天,剩余财产已经多得不容易保管啦。这可都是咱们的血汗,丢了毁了,那都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你们说,咱们怎么办?”
  
  
  众成员异口同声:“分!”
  
  
  一开始的私有财产,会非常平均,大家的私有财产数量和种类都差不多,但是,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私有财产变少;有的人,私有财产变多;有的人,私有财产没了。在剩余财产出现之前,氏族成员的安身立命,完全由集体支撑,大家在集体这条大船上同舟共济。有了剩余财产,个人有了私有财产,全体成员的安身立命基础变成了两个,新的一个是私有财产。原来的集体,仍然发挥着支撑作用,但集体作用的比例在下降,有时降得很严重,变得对部分人几乎没有实际意义。你的私有财产越多,你的安身立命质量越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51)

——富人的出现
  
  
  
  在没有剩余财产的时候,人人都是穷的,人人也都是不穷的。穷,与富相对。没有富,也就没有穷,有了富,就有了穷。私有财产诞生之初,对剩余财产的分配,会很平均,这种平均,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然而,有一天……
  
  
  首领对某长老说:“我比别人要辛苦得多,我做的事也危险得多,但我得到的,却同别人一样多,这个首领的活儿,我不想干了”。
  
  
  长老说:”你不干就不干,有条件当首领的人多的是。今天我就召集长老会议,明天就开全体成员大会,选举新首领“。
  
  
  首领笑了一笑,说:“我想提醒一下,新选上的首领,他就会甘心只分到和大家一样多的东西吗?祖先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可分,当首领,付出比别人多,回报同别人一样,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经常有东西可分”。
  
  
  长老反应很灵敏:“你认为付出多的人,回报也应该多,这样才公平?你别做梦了,祖宗定下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首领平静地说:“我私下里告诉你,其实,在分配之前,我就有办法把一部分东西变成我自己的。如果别人当了首领,他们也有办法这样做。不过,我以前可没这样做啊,但如果我这首领一直当下去,一直不能合理地多劳多得,我迟早会那样做的。如果祖宗的规矩不能变,我本人还有一个出路。我老婆娘家的部落,已经实行了多劳多得,我可以移民到那里去”。
  
  
  长老皱了一下眉:”你去那里,就算人家肯接收你,你也不会再有资格当首领了“。
  
  
  ”我当不当首领无所谓,我的子孙后代将有资格当多劳多得的首领。我自己在咱们部落当首领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以后不再当了,也满足了,但我不希望我的后代将来只能当多劳不多得的首领“。
  
  
  ”你说你老婆娘家的那个部落已经搞了多劳多得?难道那样搞,那里没有乱套吗“?
  
  
  ”我原本也以为会乱套,但实际上……。你们派人去考察一番就知道了。我真希望我生来就是那个部落的人“。
  
  
  几天后,全体成员大会召开。在会上,长老会议的代表,向全体成员讲解了当前的形势:”……从表面上看,首领分到的多,大家分到的,就会减少,但是,首领多劳多得之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那样我们的总收成会大大增加,大家虽然比首领分到的少,但比以前平均分配时,实际得到的要更多。除此之外,需要大家清醒的是,如果我们迟迟不实行多劳多得,别的部落先强大了,他们会很容易把我们打败。大家想想被打败的后果“。
  
  
  大会以民主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多劳多得的决议。这个决议,成为一项法律。这项法律,成为基本法的组成部分,一直应用到今天。那位首领,一段时间以后,成了该部落的第一个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52)

——穷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上面设想的贫富分化的情形,只是所有可能的情形之一,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只要是有了剩余财产,且剩余财产又越来越多,私有财产就总是免不了的。只要产生私有财产,就会产生贫富分化,就会产生富人,也会产生穷人。
  
  
   财产总是流动的。造成贫富分化的财产流动,基本上是两次流动的不断重复。第一次分化性流动,是财产从集体向个人的不平均的差别性流动;第二次分化流动,是财产从多数个人手中,向少数富人或潜在富人手中流动。第一次流动,产生了一定的贫富分化作用,第二次流动,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这种看似不公平的流动,就是那么容易实现吗?
  
  
   人们了解国家产生过程的相关情况,都是通过读历史书来了解。历史书写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有的非常简单地就过去了,有的虽有一定的篇幅,但无论哪种情况,焦点都是集中在考古资料的展示方面。考古资料是了解历史的基础,但基础不等于全部,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不等于整个房子一样。考古成果的阐述,只能解释那个时候基本是什么样,但不能解释那个时候为什么是那个样,那个时候的那个样,是怎么演化过来的,等等。理解国家的形成过程,还要对早期历史资料进行消化吸收。消化吸引,就是将历史资料,统一于普遍经验,统一于常识。
  
  
   本文写了五十多篇了,还没写到国家,却把国家前的事,翻过来、倒过去,掰开揉碎,写个没完,就是想把国家产生的自然原因啰嗦清楚。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国家里,有人同属于一个以上的国家,但没有人不属于任何国家。国家,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国家概念如何理解,对个人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能理解过去的国家是怎么一回事,有助于理解现在的国家。能理解国家的产生,则有利于理解过去的国家。几千年来,国家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人也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国家,更多相同的国家,就更找不到了,这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多样化的国家,不是拿一个公式往上一套,就能正确认识。理解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实。历史,绝大多数是国家的历史。对国家的形成,理解得越充分,对历史中的国家的理解也就越充分,对整个历史的理解也就越充分,进而提高对现实的把握水平。
  
  
   有的历史书,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有了私有财产,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遵循一种制度,把氏族组织,纷纷变成国家。实际上原始社会末期的人类,他们并没有制度的概念,他们所做的,只是解决实际问题。分配剩余财产,平均分配剩余财产,按多劳多得不平均分配剩余财产,都是针对当时实际问题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实际问题会更严重,最严重的实际问题就是被外族打败。
  
  
   而这些措施,不是万全的措施,不能做到有百利而无一害,能做到51利49害也就不错了。多出来的那两分利,就是降低被外族打败的可能性。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中的多数人,也就是演化成穷人的人,他们为什么不反对把他们变成穷人的做法,因为,他们在两害之中,选择一个害处小的。这两个害处,一个是可能变成穷人,只是可能,不是一定,每个人都有成富人的机会;另一个害处是被外族打败,极有可能丧命或成为奴隶。“两害相权取其轻”,财产的两次不均衡流动,换来被外族打败的可能性的降低,能被普遍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53)

——贫富分化也是特定民主形式的一种结果
  
  
  
  学校里的历史课会给我们一个印象,在氏族社会末期,对多数人不利的制度,是少数恶霸式的人物强加给多数人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这个时候,恶霸还没出现。恶霸是贫富分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出现的,贫富分化不可能是他们搞出来的。贫富分化刚出现的时候,他们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历史课还会给我们一个印象,那就是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多数穷人受压迫,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是一种演化,而不是突变。通常要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参与早期决策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个过程的长期后果,而他们必须解决那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且对那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民主程序依然是根本的方式。同没有剩余财产时代不同的是,这时的民主程序,会造就富人。在民主程序的每一个环节,看不到造就富人有什么不好。身处当时,能造富人的前景,是令人神往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富人,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时有机会。
  
  
  造就富人不是坏事,但只把且只能把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造成就富人,情况就复杂了。富人,是以多数人的不富或贫穷为前提的。没有多数人的贫穷,也就没有少数人的富有。如果所有的人都富了,那所有的人,就同属一个新的高位标准下的穷,就会产生更高标准的富人。富的意义不完全在于财富本身,更重要的是,财富会带来地位,会带来不平等的等级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优势地位,对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充满了诱惑。贫富分化对穷人和富人的影响,都是变本加厉的。
  
  
  实际上,私有财产出现后的早期富人,并没有消灭民主,他们无力消灭,他们也不想消灭民主,因为民主对他们进一步致富,大有用处。当时的民主,对不同的人,好处不一样,对越富裕的人,好处越大。实际情况会和我们的联想相反,早期的富人,在有人想损害民主的时候,他们会保护和捍卫民主。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主形式,并不泛指一切民主。17、18世纪的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打得死去活来。在革命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制度。谁是资产阶级呀?是当时那些国家中最有钱的人以及追随他们的人,还有想成为这样人的人。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后来马克思为之代言的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还有后话。)特定的民主形式,对谁用场最大?
  
  
  典型的氏族社会的运行机制,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由长老会议,全体成员大会,(军事)首领,这三方面构成,其中的三分之二,是民主体制成份。
  
  
  长老会议,是西方国家参议院和最高法院的胚胎。
  
  
  全体成员大会,是西方国家众议院的胚胎。
  
  
  (军事)首领,是西方国家政府的胚胎。
  
  
  对于长老会议和全体成员大会,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把这两个机制消灭。如果哪个民族的这两个机制消失,那也是在一个很长时间里作用渐渐下降的结果。在贫富分化的过程中,特定形式的民主,绝对没有靠边站,反而起了充分的作用。只有通过充分的民主程序,富人的财富才能合法理化,合法化。只有富人的财富合理化合法化,贫富分化才能存在和继续。在上古时代,哪个国家越民主,说明哪个国家的贫富分化越鲜明。古希腊的众多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明的兴衰虚实(054)

——穷人们为什么会甘心贫穷
  
  
  
  并不是有的人财产变多,有的人财产变少,贫富分化就实现了。穷人和富人的产生,只是有效的贫富分化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分化之后的穷人和富人,要有一个大致的和谐相处,这样才算是实现了贫富分化。显然这很不容易。
  
  
  我们不难想像,当穷人的滋味有多难受,当富人的感觉有多美妙。谁愿意当穷人哪?任何人都愿意当富人,至少是当不穷的人。当痛苦的穷人面对得意的富人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会有多么不平衡:“凭什么呀?都是人,凭什么他们是富人,我们是穷人?”。穷人总是多数,富人总是少数。占多数的穷人的一大半,团结起来,其力量,足以剥夺富人的财富,甚至把富人消灭。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穷人没这样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穷人觉得富人应该富有,自己应该贫穷。
  
  
  为什么穷人会这样看待贫富问题???
  
  
  富人富起来,是需要条件的,尤其是制度条件。这些条件,如果是穷人和潜在穷人反对的,富人凭借这种不被多数人承认的条件致富,是不能得到穷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如果致富的条件,是穷人和潜在穷人赞同的,富人凭借这样的条件致富,就能得到穷人的理解和接受。能致富的人,他们都是至少某一方面非常聪明的人,他们会创造被穷人普遍接受的致富条件,凭着这样的条件,他们变得无论多么富有,穷人也无话可说,因为穷人赞同了这些条件,同时他们在理论上也可以利用这些条件。穷人没能实现对这些条件的有效利用,他们只能怪自己没本事。为啥没本事,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这样的致富条件,真是富人和潜在富人的宝贝,财富之母,财富的财富。这种宝贝条件,需要富人和潜在富人去创造。创造的方式,是不能随便的,他们必须同穷人和潜在穷人一起去创造这些致富条件,否则无效。具体实施起来,就是让穷人和潜在穷人,充分参与这些致富条件的形成过程,并且让参与其中的穷人和潜在穷人,赞同这些条件的产生和完善。
  
  
  人类有一些基本的默认规则,其中之一,就是,你赞同过的东西,它产生的后果,即使对你不利,你也不能反对这种后果和原来的条件,因为你赞同过。这个默认规则,是全人类通行通用的,不成文的。每个人在一般情况下,都受这个默认规则的自动约束。但这个规则,对富人和潜在富人极其有利,有穷人和潜在穷人极其不利。富人们对此心知肚明,穷人们却看不出来。穷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输给富人,他们被富人给卖了,还帮着富人数钱。
  
  
  富人让穷人和潜在穷人什么都参与,后者就不再反对那些他们参与过且赞同过的、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具体的制度性表现,就是一系列民主形式,集中体现为表决形式。富人,就是聪明。教科书给人的印象是,氏族社会的广泛民主,被贫富分化之后的富人给消灭了,其实不然,富人是非常喜爱特定的民主形式的。拿各种事情上的选票发给穷人和潜在穷人,换得巨额财富,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在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贫富分化所产生的富人,通过充分的民主形式,使自己的富有合理化合法化,在一定限度内,穷人们自认倒霉。在这个过程中,古希腊的富人们,效果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的累死我勒~~~~
但是这个文章写的是真的很好噢~~~
喜欢的人留个爪支持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11:18 , Processed in 0.04094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